“散”和“淡”的完美结合 论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第一篇: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一、1.独特的小说观念(“小说是回忆”)汪曾祺曾经小说下过一个定义:“跟一个可以谈的来的朋友亲切地谈一点你所知道的生活。
”于是,我们阅读他的小说,仿佛感觉到是一个岁月老人在夕阳下讲述些有意思的往事,清淡、飘逸、耐品味,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都在他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又淡。
人情世故,舒缓有致,自有一番坐看云起的淡定。
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看,他的作品大多是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那里有他童年生活的记忆和梦想,《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这些他写得最好的作品都属于童年回忆。
为什么写得最好的是那些离现实最远的作品呢?回忆中的故乡童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审美经验?回忆是一种远距离的凝望和选择,时间过滤掉外在的尘嚣与浮躁,沉淀下那些醇美的、在生命中留下印迹的东西。
蓦然回首中,记忆里的往事点点滴滴叠印起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世界。
2.欢娱和谐的小说风格汪曾祺本人的个性和气质是倾向于和谐欢娱的,文如其人,其小说也具有相同的风格。
40年代的汪曾祺由于年轻气盛,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浮躁凌厉”之气,老年以后汪曾祺参透了许多人世的纷争,越来越达观,他不习惯于对现实生活进行严格的拷问,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于是,我们只在他的少数作品里看到些许锋芒和嘲弄,比如《讲用》。
而他的大部分作品表达的都是爱与美、温情与风俗,氤氲着世俗人生的欢娱。
汪曾祺的小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然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忆般和谐温馨的所在。
作者把笔触投向“故乡”高邮的村镇,这里没有宗法的约束,没有现代文明的挤压与喧扰,有的是一派自然与随和,有的是任性率真的人情与人性。
《受戒》里的明海与小英子,《大淖记事》里的巧云和是十一子莫不洋溢着健康与活泼的光辉。
大淖周围的人对于男女之事的以两情相悦为原则的随意,荸荠庵和尚们打牌、杀猪、吃肉、谈恋爱、找媳妇,虽然有违宗法制度和佛教清规,却是真真正正的人性的舒展和生命的欢娱。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汪曾祺是中国著名的作家,其作品幽默而深刻,充满生活的智慧和时代的色彩。
他的小说,不仅是一部故事的讲述,更是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其小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艺术成就备受业内人士的赞誉,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汪曾祺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深刻地打动读者,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巧妙地将奇崛和平淡的生活相融合,打破了传统小说存在的“艳情奇谈”、“豪情壮志”,刻画了独具特色的小说形态。
首先,汪曾祺的小说情节富有趣味性。
他写作时常常注重小说情节的格局设置,灵活地应用转车法,使事件不失趣味,情节的推进时而悬疑,时而轻松,交替着展开。
这样的情节设计也是他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比如在《故人的童年》中,小说情节先后讲述了作者陈老师在北京的一次偶遇,拿着照片寻找旧友的过程以及寻找到的旧友的成长经历。
这样富有张力的情节设计能很好地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欣赏其中的精妙之处。
其次,汪曾祺的小说对细节的关注十分入微。
他钟爱重细节的描述,像一位匠人一样雕琢每一个形象,将细节唤起读者的生动想象。
比如在《林海雪原》中,他经过深度描写,将大刀头饭肉、十里香、狗肉焖子等吃食细节描写得特别生动,使读者仿佛嗅到了这些食物的气息,感受到了它们所带来的滋味,这些细节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也让读者对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悟。
此外,汪曾祺的小说还显示他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探索。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人性的阴暗面和积极面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他不仅善于捕捉人性的缺陷,也深刻地反思这种缺陷在社会中的根源和影响。
比如在《围城》中,他将人物衣食住行的细枝末节刻画得入木三分,展现了各种角色的个性和心理特征,无一例外地彰显出社会上的虚伪、功利与盲目崇拜等现象,这些缺陷既反映人性的本质,也折射出时代背景下的普遍现象。
综上所述,汪曾祺的小说之所以能够深得读者喜爱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不仅在于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文学的追求,更在于他巧妙地将奇崛和平淡相融合,刻画出独具特色的小说形态,并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深刻深入的思考,使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等方面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和时代的色彩。
汪曾祺小说风格浅探
、
பைடு நூலகம்
南 浓 郁 的 风 俗 画卷
汪 曾祺喜用中国古典小说中惯用的 白描手法 勾画人物 , 特别是 勾画人 物外貌 、 肖像尤为突出。这一点 . 他 又抓 住了 中国读者 的阅读 习惯 与审美 情趣 , 往往寥寥数语 , 就勾出活脱 脱的一 个人 物形象 , 展 现 出其精神 气质。 现摘录对巧云的肖像描写 , 供大 家玩味作 者简练 的白描手法 : “ 瓜子脸 , 一 边有个 很深 酒窝。眉 毛黑 如鸡 翅, 长入 鬓 角。眼 角有 点 吊, 是一 双凤 眼。 睫毛很 长, 因此显得眼睛经 常是 眯缝 着 ; 忽然 回头, 睁得 大大地 , 带有点 吃 惊专注 的神情 , 好像远处有人 叫他似 的。 ” 再如《 詹大胖子》中描写 : “ 詹大胖
如。有时极简练几笔便勾 出某地风俗 , 如《 异秉》 中“ 后街 人家 总是吵吵 闹
闹的。男人揪着头发打老婆 , 女 人拿 着火 叉打孩 子 , 老 太婆 用菜刀 剁着砧
板 诅 咒偷 了 她 下 蛋 鸡 的 贼 。 ” 只三句话 , 便 把 一 个 庄 风 乡 俗 活 脱 脱 画 于 我 们
五、 小 说 的故 事 情 节 淡 化 , 语言 散文化 , 主要表 现在 大篇幅 的风俗 、 描
中随处可见。这就使得他的小说不同于其 它小说 , 浓重 的乡土氛 围和这种 绘和 景 物 描 写 中 氛围下活着的人 , 相互形成 了有机整体 , 自然天成 , 别有一番情趣和意蕴。
二、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符合老庄那种超凡脱俗、 回归 自然 的 哲 学 意 念
的群类等 , 这种不惜笔墨不厌 其烦 的介 绍绝 不是 写地方 志 的那利繁 琐 , 而 是处处透露着风 趣与 灵性 , 蕴含 着生 意人 的道 德观 念 与生意 智慧 。如 同 《 清 明上河 图》 一样描绘 出大幅 的生活 画卷 。这样 的风俗长 卷在他 的作 品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
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如何汪曾祺是一位跨越现当代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在汪曾祺作品中,民情风俗包含着真实的性情。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小说的风格特色,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和谐的风俗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风格鲜明,以独特的文学气质和淳厚的生活底蕴,热衷对故乡、对童年展开温馨的回忆,并擅长作风俗画式的描绘,而被称为“风俗画作家”。
汪曾祺说过:“风俗,不论是自然形成的,还是包含一定的人为成分,都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风俗是民族感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看出在汪曾祺的小说中关于风俗画的描绘是有意为之的。
《受戒》和《大淖纪事》之所以吸引了众多读者,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它们那种别有风情的风俗描写。
如《受戒》的结尾处:“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
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
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
青浮萍,紫浮萍。
长脚蚊子,水蜘蛛。
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
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其笔下那具有地域风情的描写,表现出一种纯朴、温馨、清雅和谐的美感,犹如一幅美丽的画面久久地定格在读者的视觉之中。
在《大淖记事》里,有随四时自然变化的沙洲美景、高阜上的鸡鸭炕房、负曝闲谈的人家、忙碌的浆房、田畴麦垅、闲置的候船室。
总之,这里的一切和街里不一样,“这里的颜色、声音、气味和街里不一样”!这正是大淖人自然恬静天性的写照。
而小说中十一子和巧云追求爱情的方式同大淖风情和谐,使人很难分出哪些是写人物,哪些是写风俗。
风俗和人物浑然一体、自然天成,交相辉映地体现出民间生活的本真生命形象和人格取向。
优美和谐的风俗不仅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群体社会的融洽关系中,还表现在人与物之间的亲近上。
《受戒》中的小和尚海明和小姑娘英子爱听青蛙打鼓、寒蛇唱歌,看荧火虫飞动。
《天鹅之死》中的白蕤对美丽的天鹅情有独钟。
《昙花?鹤和鬼火》中的李小龙爱那雪白的昙花、美丽的野鹤和绿色的鬼火。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论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汪曾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名垂青史的名字。
汪曾祺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剧作家。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为人所称道。
他的小说在描写生活的平淡中,常常寓有奇崛之处,但这种奇崛却不是为了卖弄而存在,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底蕴。
本文将详细阐述汪曾祺小说的精髓——寓奇崛于平淡。
一、寓意深刻,文化内涵丰富。
汪曾祺的小说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化内涵,这些文化内涵不仅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而且也涉及各个方面的人文社会现象。
例如,他的小说《围城》所描绘的社会现象表现出了当时城市中的腐败和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而他的小说《钟鼓楼》所描绘的正是春秋时期的史实,用寓言的方式来探讨君臣之间的道德关系。
汪曾祺的作品常以一个平凡的小人物为主角,通过他们的视角来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象,让读者在平淡的故事中领悟到深刻的寓意和哲学道理。
二、情节曲折,寓意深刻汪曾祺的小说虽然平淡,但情节却多变曲折。
他可以通过一个看似简单的事件,展现出人们的矛盾与冲突,甚至可以反映出社会的问题和历史的局限性。
例如,他的小说《马桥词》所描写的就是一个经历多次转折后才被解决的农民遭受不公的故事。
这种情节的变化让读者在读完之后,对于故事中反映的事件和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内在品质。
三、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汪曾祺的小说语言简单,直观易懂,曲折的情节和深刻的寓意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障碍。
他的小说中多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生活中的片段,不时添加一些耳目一新的描写,使读者可以轻松地了解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道理。
他的小说中大量运用方言,把人物的语言真实地还原了出来。
这样的描述,不仅能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同时也让人物之间的交流更耐人寻味,更质朴自然。
四、细节描写,意味深长汪曾祺的小说中,细节描写十分传神,甚至可以用意味深长来形容。
他能够在普通的场景中,描绘出很多简单而独特的细节,从而让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和诗意。
散淡典雅、含蓄蕴籍——汪曾祺作品的语言风格
长 期 以来 , 们 总 是 习 惯 地 把 语 言 单 纯 地 看 作 是 表 达 人 思 想 感 情 的 工 具 , 际 上 , 言 不 仅 是 形 式 , 时 也 积 淀 着 实 语 同 丰 厚 的 内容 。F・ S司 各 特 说 :一 个 作 家 的 风 格 可 以 通 过 “ 他 的 选 词 特 点 体 现 出 来 , 可 以通 过 他 所 偏 爱 的语 法 句 子 也 和语法结构体现出来 。 ”对 此 , 曾祺 先 生 有 着 比 较 深 刻 的 汪 认识 , 在他 看 来 . 写 小 说 就 是 写 语 言 ” 这 话 说 得 很 透 彻 。 “ , 对于一位 作家而言 , 言是其全部生 活感受 、 命体验 、 语 生 个 性 气 质 、 化涵 养 乃 至 审 美 理 想 的 最 直 接 的 综 合 性 体 现 , 文 往 往正是从语言上 , 容易鉴别出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 最 汪 曾 祺 的 作 品 , 论 是 小 说 还 是 散 文 , 起 来 总 让 我 们 无 读 感 到 有 一 股 流 曳 飘 忽 的 情 调 或 韵 味 灌 注 其 问 。而 他 的 超 脱 , 的 灵 感 . 的 天 然 . 的 深 厚 的 民族 文 化 的 “ ” 正 他 他 他 根 也 浸 润 其 问 。 这 些 . 是 通 过 他 的 散淡 典 雅 、 蓄 蕴 籍 的语 言 都 含 体现出来的 。 汪 曾 祺 的 作 品语 言 准确 、 约 、 动 、 神 . 有 生 活 语 简 生 传 既 言的清新 、 自然 、 活 . 有 文 学语 言 的绘 画美 和 音乐 美 , 鲜 又 韵 味悠长 . 淡典雅 。 散 首 先 . 曾 棋 非 常 重 视 语 言 的 准 确 性 。 他 说 : 语 言 的 汪 “ 唯 一 标 准 是 准 确 。在 汪 曾 祺 的 小 说 中 , 准 确 性 往 往 体 现 ” 其 在 写 景 状 物 时 . 够惟 妙 惟 肖、 态 毕 现 。 能 神
汪曾祺小说散文化风格叙事艺术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风格与叙事艺术摘要:汪曾祺的小说以其散文化的风格成为新时期文坛上散文化小说的代表,清淡的文笔,自由散漫的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
独特的人生体验使汪曾祺有独特的写作方式和创作心态,散文化的风格是汪曾祺有意为之,他的小说通过散文化的形式摒弃了情节负荷,形成独特的叙事风格。
本文从汪曾祺的“回忆”式写作方式和隐含作者、叙述者两方面入手,探讨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与叙事艺术。
关键词:小说;汪曾祺;散文化;叙事艺术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2一、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风格小说的散文化淡化了情节,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所呈现的是原生态,抒情性无疑是散文化小说的最显著特征。
此外,现代以来的散文化小说打破了小说结构的戏剧化传统,忽略结构剪裁,淡化情节事件,随意着笔,这种“非戏剧性”的写作使小说创作更为自由和灵活,是散文化小说的另一个特征。
在汪曾祺的笔下,人与人、人与自然,无不呈现着平和、安详,声音、色彩、神情、动作都是静静的,带着怀旧、隐逸的调子。
汪曾祺的小说就以这样独特的散文气来绘人、叙事,情节虚实相间,艺术氛围平淡安静,呈现出温柔敦厚的美,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的特征。
(一)关注点往往是小事而非重大题材汪曾祺认为“在散文化小说作者的眼里,题材无所谓大小。
他们所关注的往往是小事,生活中的一角落,一片段。
即使有重大题材,他们也会把它大事化小。
散文化的小说不大能容纳过于严肃的,严峻的思想。
”[1]汪曾祺不刻意关注大事,但也不是冷漠的旁观者,他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人性理解和道德关怀。
《八月的骄阳》叙述的是“文革”中老舍被逼投湖的悲怆故事,外面的世界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残酷的运动,凡俗百姓却没有深刻的体会,他们交流的多是家常话语,这话语中透露出对荒唐时事的难以理解和惧于理解。
“文革”本是一个重大严肃的历史性的题材,但汪曾祺并没有描写宏大的场面、深重的灾难,而是把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悲剧隐藏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下,表面上流动着平和温情,遮蔽的却是邪恶人性的伸展、被侮辱被摧残的生命。
融奇崛于平淡_论汪曾祺小说的艺术风格_翟美玲
小说家也可能会续之以谴责团长、 同情陈小手的文字, 汪曾祺 也没有这样做而是掠过这一常规思维, 从团长的视角, 以 “团 长觉得怪委屈” 结束, 隐藏了作者对这一行为的情感反应和评 价。而作者在曲折处含藏的话语却留给读者深长的回味, 使 读者的情感随作者笔触的曲折上下跌宕, 心潮起伏。有的小 说, 作者偶有评论, 却也是力避直白, 简洁而耐人寻味。 如 《鸡 毛》 写金昌焕偷文嫂的鸡, 小说结尾说了一句 “林子大了, 什么 鸟都有” , 这句俗语的背后应该暗含着作者的愤慨的。 但小说 没有更多的评论, 把思考的空间留给了读者。我们从汪曾祺 的小说中看到, 作者是深谙 “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艺术魅力的。 五、 奇崛与平淡的高度融合 汪曾祺小说 “奇崛” 的一面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渊源的。 古 代的笔记小说对汪曾祺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不同的 的命运。从这些普通而又奇异的人物身上, 我们看到了民间 生活的丰富与生动。 汪曾祺就这样将 “奇” 人 “奇” 景巧妙地融 入了生活的 “常” 态。正如一首乐曲, 平淡是汪曾祺小说的主 取得打动人心的审美艺术效果。 汪曾祺的小说有这样几类: 一类属忧伤的, 如 《徙》 、 《职 业》 ; 一类属欢乐的, 如 《受戒》 、 《大淖纪事》 ; 第三类属温和的 嘲讽, 如 《鸡毛》 、 《云致秋行状》 ; 当然还有一类是三者混合的。 不管哪一类小说, 都表现出一致的审美风范: 优雅和谐。 在他 部分小说中, 这种融奇崛于平淡的和谐几乎臻于化境。 如 《受 戒》 中小和尚明海和村姑小英子的爱情是那么奇异脱俗, 又是 那么自然, 水到渠成。像受过一场 “润物细无声” 的春雨的洗 名家》 里陆鸭用鸭语招呼跑散的鸭子, 既使人感到神奇, 又令 人陶醉于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大淖记事》 里那些 普通的 “邻人” 们却做出毫不张扬的壮举: 在小锡匠被刘号长 他们打了后, “挑夫, 锡匠, 姑娘, 媳妇, 川流不息地来看望十一 子。 他们把平时在辛苦而单调的生活中不常表现的热情和好 心都拿出来了。 ” 这与鲁迅小说中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的精 神麻木的国民群像构成鲜明对照!鲁迅不遗余力地抨击生活 中的丑, 汪曾祺则用一双善良的眼睛挖掘生活中的美。不是 他没有经历苦难, 而是生活中本来苦难已多, 汪曾祺力求不被 丑恶泯灭人生的美好, 不让苦难吞噬我们生活的勇气。有人 说他的小说表现的是小人物的小悲小欢, 我觉得他表现的是 辛弃疾 “却道天凉好个秋” 的复杂感受, 他的大喜大悲已 “经过 反复沉淀, 除净火气” (汪曾祺: 《茶干》 后记) 了。 孔子评论 《关 使我们于无声处听雷, 从其简洁的叙述中获得心灵的震撼和 洗礼。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征
浅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特征浅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艺术——以《大淖记事》为例【摘要】随着80年代的文学创造的繁荣发展,作家的创作个性日益彰显出来,以构建现代审美原则为宗旨的“文学的启蒙传统”悄悄地崛起并走向繁荣。
汪曾祺以其独到的见解和审美视角,就其语言艺术来讲,其真实性;打破小说、诗歌、散文的界限,诗意性和叙事性和谐交融,俗中见雅,雅中见俗,淡而有味,继承了其师沈从文的语言风格;重视对氛围的渲染,来展现健康的人性美;朴实无华;全局把握,行云流水等让其在文学史上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关键字】小说语言特征真实性打破小说、诗歌、散文的界限重视对氛围的渲染健康的人性美朴实无华行云流水一、真实性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的唯一来源。
脱离生活的艺术其生命价值较低。
例如,贾平凹本来对农村生活,民间文化有较深的了解,写出了《商州初录》等优秀作品。
但后来他转入写城市生活,由于没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因此比较肤浅,文学价值不高,如《废都》,引起了广大读者的争议。
汪曾祺就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把握,很多小说里的人物、语言、环境可以在他的故乡、他熟悉的环境中能找到原型。
在《逝水<大淖记事>是怎么写出来》中,有这样的描述:“我从小喜欢到处走,东看看,西看看。
路过铁匠店,我走进去看老铁匠在模子上敲打半天,敲出一个用来钉在小孩虎头帽上的小罗汉。
路过画匠店,我歪着头看他们画‘家神菩萨’……”《大淖记事》里的大淖、铁匠、妇女、人物的习性,说话的腔调几乎都能从他的故乡中找到原型。
其语言来源于生活,朴质真实,体现在口语化和地方方言的使用。
王安忆说“汪曾祺的小说,可说是顶容易读的了。
总是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平凡的事情。
” 不加过多的粉饰,信马由鞭。
王安忆又说:“汪曾祺讲故事的语言也颇为老实,他几乎从不概括,而尽是详详细细,认认真真地叙述过程,而且是很日常的过程”。
正如上面所说他朴实地再现了生活。
例如:“这里的人,衣服被里洗过后,都要浆一浆。
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_试论汪曾祺小说的语言艺术
∋ 26 ∋
安顺学院 学报 2009 年第 2 期 去写。散文 # 虎头 鲨、昂 嗤鱼、 阵螯、 螺蛳、 蚬子∃ 中 有 这样一段 : 苏州人特重塘鳢鱼。上 海人也是 , 一提起塘 鳢 鱼 , 眉飞色舞。塘鳢鱼是什么鱼 ? 我向 往之久矣。到 苏州 , 曾想尝尝塘鳢鱼 未能 如愿。后 来我知 道 : 塘鳢 鱼就 是虎 头 鲨 , 嗐 ! ! 这个常用于京白、京片 子中的 穷、意境高远。 自五四以来 , 尝试把 口语 融入写 作的 人不 只汪 曾祺 一 人 , 老舍、赵树理同样 对此 情有 独钟 , 并 且都 是极 少数 被 公认为非常成功 的作 家。但笔 者认为 , 老 舍小 说的 语言 中 留着更多的早 期白 话文的 素多半只构成一定的 文艺 腔! 的痕 迹 , 当中 口语 因 语言特色! , 是在人物情 态的描写 和 嗐 ! ! , 居然被 汪 曾祺成功地融入到 优美的 散文 中 , 而且 偏又 那样地 韵味 无 老名 有点 怪 , 叫庵 赵庄。赵 , 是 因为 庄上 大都 姓赵。叫 做 庄, 可是人家住得很分散 , 这里两三家 , 那 里两三家。一出 门, 远远就可以看到 , 走起来得走一会 , 因 为没有大路 , 都 是弯弯曲曲的田埂。庵 , 是因为有一个庵。庵叫菩提庵 , 可 是大家叫讹了 , 叫成荸荠庵。连庵里的和尚 也这样叫。宝刹 何处 ? 荸荠庵。 ! 这是一段白话 , 白得几乎连形容词都没 有, 但读起来如长短句 , 自有一种风情。倘读者曾读 过归有 光的 #寒花 葬志∃ , 便不 难发 现 # 受 戒∃ 这 段白 话的 节 奏、 韵律与 # 寒花葬志∃ 有自然相通之处。很明 显, 文言 写作对 文气! 的讲 求被汪 曾祺 移入了 白话 写作 中, 且了 无痕 迹。 反过来 , 痕迹! 非常明显地以文 言直接入白话 的做法 , 他 高邮咸 蛋的 也不忌讳 , 举 #端午 的鸭蛋∃ 一文中的一段 :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
汪曾祺小说的审美特征1.浓郁的抒情色彩2.原生状态下的民俗风情画卷3.工笔画般的表达方式。
4.清水出芙蓉的语言。
一、汪曾祺的文化小说汪曾祺的文化小说,往往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之中渗透着作者传统的哲学意识和审美态度。
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暗合传统的真善美,并在与假恶丑的对立中获得美的升华。
同时,老庄的那种超凡脱俗、回归自然的哲学意念又成为他笔下人物无力反抗黑暗现实,在痛苦中寻求精神解脱的思想手段。
这成为汪曾祺文化小说创作的基本审美态度和道德尺度。
作者既重视小说创作的潜移默化的认识作用,同时又欣赏和玩昧顺乎自然、超脱功利的人生境界。
这种"入世"和"出世"的相反相成的审美态度,使他的小说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雾霭,释放出一种多义的主题内涵。
这其中分明浸润着作家对人生和社会的更深刻的认识。
《受戒》和《大淖纪事》等作品看似有一种超脱的人生境界,实则正是作者对于健康人性的呼唤与追求,是合乎人们传统美德的理想规范的。
二、汪曾祺的小说的特色汪曾祺的小说之所以吸引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读者长期在一种传统单调的情节性的小说模式中进行惯性的阅读,而乍的将这种淡化情节的小说展现在人们面前,铺开一幅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乡泽国风俗画,况且是运用平和恬静的散文、随笔的笔调,向读者娓娓地叙说着一个个优美动人的小故事,汪曾祺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小说中的语言和氛围都充满着富有画意的描绘,都造成了一种诗的韵味。
它们与人物的诗意相契合,为形成整个小说的总体诗境作了恰到好处的渲染和铺陈。
从总体风格的角度考察,汪曾祺的小说强烈地传达出了一种清新隽永、淡泊高雅的风俗画效果。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亦是别具一格的,简洁明快,纡徐平淡,流畅自然,生动传神,是一种"诗化的小说语言"。
作者善用口语叙述.但连续起来阅读却韵味十足。
他擅长于用短句,往往两三字一句,既简洁又生动。
其人物对话的描写也往往采用短句,极富有诗的含蕴。
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f Anshan Teachers College2000212,2(4):47-50文学·语言·艺术论汪曾祺小说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萧大勇(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管理系,辽宁沈阳110122)摘 要:汪曾祺小说具有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
小说并不因循古典小说的起落章回、向心型体式,也不追求故事扣人心弦、情节悬念迭宕,而注重“散”和“淡”,像小溪一样平静流淌,表现出“信马由缰、为文无法”的散文体式。
小说中的语言清新朴实,口语较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并间有传统文言,突破了小说、散文、诗歌语言上的界限。
文本极为自然、平淡,又亲切、蕴藉,给读者以广阔的玩味空间。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散文体式;语言风格中图分类号:I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00822441(2000)0420047204汪曾祺在50年的创作生活中,创作出许多优秀小说。
在80年代初期,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的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成为文坛的主流,人们都沉浸在深重的伤感和沉思之中的时候,汪曾祺却将一种迥然不同的文学带入文坛。
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所营造的温馨恬静的桃花源境、如仙如幻的诗性天国,所描绘出的古朴清新的民风民俗、至真至纯的人性,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小说别具一格的散文体式和语言风格,得到了评论家的高度赞誉。
“信马由缰,为文无法”的散文体式一、中国传统的小说以情节迭宕、故事性强,章回严谨、法度森严为固有程式,而汪曾祺的小说则继承了古典小说的“另类”:笔记体小说,如《世说新语》的诸多特点,兼纳桐城派、公安派散文隽永、淡雅的风致,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创作出一系列的散文化小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
他一反小说必须有一定的情节、向心的结构和中心人物的特点,有意淡化情节,极少戏剧性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不设悬念,一般没有高潮,而是追求艺术上的“淡”和“散”,以一种看似漫不经心的散文化的随意叙说的语气,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片断和社会层面溶入自我心境,向读者谈生活,讲风俗,简洁朴拙,娓娓动听。
闲雅疏淡 散中有饬——汪曾祺小说《邂逅》艺术风格简论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Artistic Technique of the Novelette A Chance Meeting of Wang Zeng-qi 作者: 苏娟
作者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编辑部,北京100091
出版物刊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2-105页
主题词: 汪曾祺;《邂逅》;审美内蕴;艺术技巧;中国;小说
摘要:<邂逅>写得和缓从容,散发着浓郁的绅士味道,作者眼中景、笔下情,不仅雅化了氛围、雅化了人物,还雅化了生活.并且,在作品的情调把握、精神追求和人物塑造上,都显现出作者闲雅冲淡、自然清逸的审美意蕴.在小说看似随便散淡的描写中,由于清晰的意识流结构、联想式蒙太奇手法以及精雕细刻的细节与场面描写的应用,又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杂中有序、散中有饬的风格特点.。
芙蓉出水自然天成_论汪曾祺小说的平淡自然之美
汪曾祺多次谈到自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道的影 响, 并 说 自 己 “受 影 响 较 深 的, 还 是 儒 家 ”⑤。 其 实汪曾祺对儒道两家文化的汲取是不同的。对儒家 文化, 汪曾祺的关注点在儒家所主张的“仁爱”
这种自然平淡之美主要体现在汪曾祺小说文本 的三个方面, 即汪曾祺小说“真”“简”“散”的 美学取向。
“真”是指汪曾祺小说所展示的真情真人真事。 汪曾祺说过“我的小说的题材, 大都是不期然而 遇 ”, “我 写 的 人物 大 都 有 原 型 …… 完 全从 理 念 出 发, 虚构出一个或几个人物来, 我还没有这样干 过 ”!"#。 而 且 小 说 的 背 景 也 是 曾 经 住 过 的 家 乡 高 邮 、 昆明、上海、北京、张家口。例如 《受戒》 里的小 英 子 , 大 英 子; 《大 淖 记 事》 里 的 小 锡 匠 , 《徙》 里的高北溟, 《看水》 中的小吕等等都是汪曾祺谈 过有原型的。正是有了对真人真事环境深入的了解 体会, 才会使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情意和状态返璞 归 真, 给 人 以 天 然 的 感 觉 。汪 曾祺 在 谈 到 《〈大 淖 记事〉 是怎样写出来的》 时, 又一次回忆了儿时的 大 淖 、小 锡 匠 及美 丽 的 “巧 云 ”, 给 自 己 留 下很 深 的 印 象 , 并 “ 使 我 向 往 ”。 “ 虽 然 我 当 时 还 很 小 , 但 我 的 向 往 是 真 实 。”$%&如 果 没 有 早 年 “ 向 往 的 真 实”, 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 《大淖记事》。我们常说 “真实 是 艺 术 的 生 命”。因 为 “真 ”, 艺 术 才 会 呈 现 生活、生命、世界的原始的、单纯的美。小说 《天 鹅之死》 落款是: “一九八七年六月七日校, 泪不 能禁。”作 者 这 分 真 情也 是 融 于 小 说 文 本 中 的, 因 其“真情真意”, 小说文本才流于自然, 不尚虚饰, 不事雕造, 呈现出清真的艺术境界。应该说“真” 是汪曾祺小说平淡自然之美的第一个层次, 倘没有 小说文 本的 “真 ”, 生 命 的 原 生 态 则 被灌 注 人 工 巧 智而失天然本色。
汪曾祺小说艺术特点
一、1、独特的小说观念(“小说就是回忆”)汪曾祺曾经小说下过一个定义:“跟一个可以谈的来的朋友亲切地谈一点您所知道的生活。
”于就是,我们阅读她的小说,仿佛感觉到就是一个岁月老人在夕阳下讲述些有意思的往事,清淡、飘逸、耐品味,那些浓烈的、激动的、过于悲伤的东西都在她的娓娓叙述中变得淡而又淡。
人情世故,舒缓有致,自有一番坐瞧云起的淡定。
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瞧,她的作品大多就是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市井生活,那里有她童年生活的记忆与梦想,《受戒》、《大淖记事》、《异秉》等这些她写得最好的作品都属于童年回忆。
为什么写得最好的就是那些离现实最远的作品呢?回忆中的故乡童年到底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审美经验?回忆就是一种远距离的凝望与选择,时间过滤掉外在的尘嚣与浮躁,沉淀下那些醇美的、在生命中留下印迹的东西。
蓦然回首中,记忆里的往事点点滴滴叠印起来,形成了独具个性的艺术世界。
2、欢娱与谐的小说风格汪曾祺本人的个性与气质就是倾向于与谐欢娱的,文如其人,其小说也具有相同的风格。
40年代的汪曾祺由于年轻气盛,还有那么一点点的“浮躁凌厉”之气,老年以后汪曾祺参透了许多人世的纷争,越来越达观,她不习惯于对现实生活进行严格的拷问,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追求的不就是深刻,而就是与谐”。
于就是,我们只在她的少数作品里瞧到些许锋芒与嘲弄,比如《讲用》。
而她的大部分作品表达的都就是爱与美、温情与风俗,氤氲着世俗人生的欢娱。
汪曾祺的小说营造了一片没有权力浸染纯然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童年记忆般与谐温馨的所在。
作者把笔触投向“故乡”高邮的村镇,这里没有宗法的约束,没有现代文明的挤压与喧扰,有的就是一派自然与随与,有的就是任性率真的人情与人性。
《受戒》里的明海与小英子,《大淖记事》里的巧云与就是十一子莫不洋溢着健康与活泼的光辉。
大淖周围的人对于男女之事的以两情相悦为原则的随意,荸荠庵与尚们打牌、杀猪、吃肉、谈恋爱、找媳妇,虽然有违宗法制度与佛教清规,却就是真真正正的人性的舒展与生命的欢娱。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及意义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审美特征及意义汪曾祺的小说着力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情趣、生活理想以及人情美和人性美的艺术主题。
他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和奇崛平淡、简洁明快、生动传神的语言,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意蕴,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作品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文体特点,对当代小说文体产生了重大影响。
意境,一般被认为是把社会生活中观察、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熔铸于所描写的生活图景之中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在汪曾祺的小说中,意境主要表现在气氛之中。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风格特征首先就在于重气氛的营造而不刻意追求故事情节的曲折、完整。
他认为,在小说中只要写出了气氛,即使不写故事,没有情节,不直接写人物性格、心理,也可以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因为气氛即人物。
在气氛的营造中,汪曾祺更加钟情于自然风光、民情风俗的描绘。
凡与人物有关的风俗,他从来不吝笔墨,大笔挥洒;凡与人物无关的风俗,不管多美,也依然决然地割舍,惜墨如金。
关于“小说的散文化”,学者杨义先生解释为:“乃是小说的自由化、随意化,它把小说的环境化淡,人物化虚、情节化少,而唯独把情绪化浓。
”小说“散文化”并不等于“好小说”。
汪曾祺散文化小说的有以下的特征:第一,散文化意境的营造。
在汪曾祺的笔下,生活都是以其本来面目和盘托出,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写民情、风俗,少有刻意的雕琢。
如在《鉴赏家》中,作者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香、味俱全的物产风俗四季图。
“立春前后,卖青萝卜。
棒打萝卜,摔在地上就裂开了。
杏子、桃子下来时卖鸡蛋大的香白杏,白得像一团雪,只嘴儿以下有一根红线的‘一线红’密桃。
再下来是樱桃,红的像珊瑚,白的像玛瑙。
端午前后,枇杷。
夏天卖瓜。
七八月卖河鲜、鲜菱、鸡头、莲蓬、花下藕”。
第二,原生状态下的民俗风情画卷。
汪曾祺的小说妙就妙在艺术化地处理各种插入成分,这种顺其自然的随笔文体表面上看起来不像小说,这些插入成分有机地完成了叙事功能,从而赋予作品一种自然恬淡的境界,营造了一个洋溢着浓郁地地域风情的艺术世界,舒朗质朴、清雅温馨。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汪曾祺的小说同时兼具散文化与诗化的特征,他认为“散文诗和小说的分界处只有一道篱笆,并无墙壁(阿左林和废名的某些小说实际上是散文诗)。
我一直以为短篇小说应该有一点散文诗的成分。
”他的小说读起来平和淡泊,但细细地咀嚼却意味无穷,寓人生哲理于凡人小事的叙述之中,寓真善美于平庸琐碎的事件描写之中,化神奇为平淡。
他的小说里每一个人物描写都可以看作是一首诗,散发出迷人的诗情画意。
他的小说处处均似闲笔,实则处处精心设计。
他在“酿造‘情调’,雅化人物。
让人物带上自己的文化心理从而显出丰美的氛围气上却显得谨严而功力厚重”。
与好的散文一样采用传统的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活脱脱的人物形象来,然其人物又有诗的神韵——潜藏着真善美与假恶丑对立的底蕴。
如《八千岁》中,作者随心所欲地描写离题甚远的贩马人“宋侉子”、旗人娼妓虞小兰、土匪军官“八舅太爷”,真是扑朔迷离,峰回路转,最后才写到“八千岁”,然而这些人物并不仅仅是展示他们与“八千岁”故事的因果链条关系,而是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中寻觅一种健康人性的诗意美的境界。
不仅仅如此,他小说中的语言和氛围都充满着富有画意的描绘,都造成了一种诗的韵味。
它们与人物的诗意相契合,为形成整个小说的总体诗境作了恰到好处的渲染和铺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曾祺是我国京派小说的集大成者,在数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恬静、闲适、淡远着感受,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看似不经意,不着力而又处处弥漫的由主观情感和意绪构造的氛围中。
这种氛围总是那么淡淡地流溢在字里行间,将读者引入“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犹如欣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山水画,化去了大起大落的曲折情感,只留下恬淡的心境和幽远的思维。
一汪曾祺小说摒弃了传统小说中的情节迭宕起伏、故事性强、章回严谨、法度森严的固有程式,一反小说必须有一定情节,向心结构和中心人物的特点,有意淡化情节,极少戏剧性和尖锐的矛盾冲突,不设悬念,一般没有高潮。
华丽的语言、云波诡谲的情节、大悲大喜的人物情感,这些在叙事性小说中被抬高到决定小说存亡的关键因素,被汪曾祺轻描淡写地冲决了。
他自觉地继承古典笔记体小说的诸多特点,兼纳桐城派、公安派散文的隽永、淡雅的风致,以一种看似不经心的散文化的随意叙说的技法,将现实生活的人生片断和社会层面溶入自我心境,简洁朴拙,娓娓动听,追求“无技巧”的艺术至高境界,创作出一流的散文化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特色。
(一)于自然随意中表现“真致”。
这里的真致,是指作家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和文中人物溶为一体,不管叙述也好,描写也好,每句话都应从你的肺腑中流出。
汪曾祺崇尚自然,不事雕琢,十分忌讳主观色彩的渗入。
这是他的散文化“小说”与“散文”最大的分野之处。
他的作品贴近人物,用笔间,显真致,把“逸者必简”的风致推向了至境。
所谓“真致处言自寡耳”,就是说,逸正是由超俗而把握到人生的真致,心胸朗澈,行为高雅,远出俗氛之上,又因为真致以外的东西,都被淘汰了,真致以下的东西,都如“婴儿之未孩”,尚未发露出来,于是自然而然就是“简贵”,汪曾祺的小说,就常常天然自到,笔间传神,使人读之忘机,有一股真切的清逸之气,使人读之忘机。
他的《星期天》一文就是这样。
这篇小说,他以很大的篇幅对一所私立中学的校长,教员以至校长的女友王静仪作了评赏,在他们身上作家寄托了自己的审美理想,不动声色地点染出敢于同美国赤佬抗争的赫连都的高尚人格格调,显现出他超拔世俗的“放逸”之气,尽量贴近人物,在一片天籁之中铺展出一种浓郁的氛围气来表达人物对他的敬重,简约玄淡,真致无穷!舞会快结束时,王静仪起来,在唱片里挑了一张《LALALOMA 》,对赫连都说:“我们跳这一张—”赫连都说:“好”。
西班牙圆舞曲响了,飘逸的探戈跳起来了。
他们跳得那样优美,以至于原来准备起舞的几对都停下来,大家远远地看他们俩跳。
这支曲子他们都很熟,配合地非常默契,赫连都一晚上只有跳这一次舞是一种享受。
他托着王静仪的腰,贴得很近,轻轻握着她的指尖,拉得很远,有时又撒开手,各自音乐的旋律进退起伏。
王静仪高高地抬起手臂,微微地侧着肩膀俯仰、回旋,又轻盈,又奔放,她的眼睛发亮,她的白纱长裙飘动着,像一朵大百合花。
大家都看痴了。
这段文字可算是情、气、格俱备的抒情散文。
它应该是散文化的典型范式。
王静仪远去俗氛的款款风姿与赫连都见义勇为的勃勃英气都融进了抒情气氛浓郁的轻歌漫舞中,使人如临其境,仿佛作者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的舞会场景与赫王所舞会场景结合,赫王的感受即是汪曾祺的感受,而汪曾祺的感觉又似乎是从赫王的举手投足间体味出来。
这是不同于浓烈型作品的,主要人物,核心情节不同于长篇巨制那样集中,它的背景不着色,但给人的感觉却如同饮一杯清茶,清香久久留地围绕齿颊。
(二)将奇崛的故事平淡处理。
“散”和“淡”的完美结合———论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龚绚丽〔摘要〕汪曾祺小说有“散”的特色,一是自然中表现真致;二是融奇崛不干不净淡;三是巧于布白;四是运用散文化语言。
其小说还有“淡”的意蕴:首先表现在意境,再次表现在氛围。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艺术特色;“散”;“淡”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53(2009)02-0030-03〔作者简介〕龚绚丽,女,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湖南长沙,410081)。
2009年2月Culture And History Vision (Theory )Feb.2009文史博览(理论)30汪曾祺善于将奇崛的故事平淡处理,以看似散漫、不严谨、不着力的手法,却写出“不同凡响”的故事。
他的《陈小手》正是这样的佳作。
这个短篇情节很简单,写一个妇产科医生陈小手骑着白马四处抢救呻吟惨叫的产妇。
整个故事可用:“陈小手活人多也”一句话概括,然而这种毫无动人之处而又成定势的情节在结束时却出现了逆转,作品写陈小手给一位“联军”团长的太太难产接生后,构制了一幅与全篇极不协调的“奇崛”情节:喝了酒,揣上二十块大洋,陈小手告辞了:“得罪!得罪!”“不送你了!”陈小手出了天王寺,跨上马,团长掏出枪来,从后面,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
团长说:“我的女人,怎能让他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
”团长觉得怪委屈。
这篇作品结尾有出人意料却又略带残酷的妙趣,原本以为团长会感恩戴德,永远记住陈小手的恩德,顺着作者情节的描写,似乎也是这个意思,但随团长一声枪响,陈小手栽下马,这一情节也似乎在读者心中“鸣了一枪”,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从团长那句“我的女人,怎能让他摸来摸去,……日他奶奶”这句话来看,团长脑海中的封建思想早已根深蒂固,且能看出,团长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
虽然读者会为陈小手的死感到冤屈,但除此之外,更有一丝惊讶和痛心。
文章最后一句“团长觉得怪委屈”让我们的思绪能更深入,在更大的空间中思考,虽让人觉得奇崛但并不突兀。
(三)巧于布白。
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手段还表现在他追求一种诗画的“无字处皆成妙境”的清趣上,让美的人格升华到一种圣洁、纯美的高度。
“无字处皆成妙境”与传统国画中的“留白”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这种着色不多且浅的方法,往往营造出淡远的意境,人们在这种“补白”的思维中能品味出更多的意蕴。
汪曾祺小说中的淡远风致和逸韵也正是从这些空白中飘浮而出。
这种空白能诱发读者的感受力、想象力和悟性,使人能感受到一种虚生实、有生无的境界。
此外,汪曾祺的小说中,在语言上,有其独到的特色。
汪曾祺将自己家乡话与普通话、文言与口语,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从传统的和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形成自己错落有致、亦庄亦谐的散文语体。
他懂得“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飘、味忌浅”,追求一种诗画的“无处皆有字”。
他认为短篇小说是空白的艺术,能不说的就不说。
在摹写风景环境,介绍陈述人物性格特征、情节发展时,汪曾祺尽量使其语言精确,朴实。
《大淖记事》中巧云与在养伤的十一子有一段悄悄话:“他们打你,你只要说不再进我家门,就不打你了,你就不会吃这么大的苦了,你为什么不说?”“你要我说什么?”“不要”“我知道你不要。
”“你值么?”“十一子,你真好!我喜欢你!你快点好!”“你亲我一下,我就好得快。
”“好,亲你!”汪曾祺在《说短》中说:“写小说要像说话,要有语态,像说话。
”语言的朴实、口语化,是其小说像散文一样亲切、自然、生动的重要因素。
朴实、口语化不是浅露平庸,而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境界,我们在其文章中往往不能从中找出什么瑰丽的或是不同凡响的语句,相反,基本上都是生活中语句,简单、朴实,却有深刻意蕴,耐人咀嚼,不是一般的平庸文字所能达到的境界。
二意境的美感受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点染中心画面”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点染中心画面会使读者如入其境,感同身受。
在意境的创造中,深知其中三味的作家,总是十分注意画面的质感受的,而汪曾祺正是对这一特点有深刻的认识的作家。
他的小说几乎每一篇都是一幅气韵生动的画卷。
《钓人的孩子》只有几笔简单的速写却神形毕现,《鸡毛》截取是两个主人公生活的片断,平行发展,互不干扰,而最后却是一堆鸡毛完结了这两幅画之间的粘连。
画境的诞生,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的基础上,是作者对他所认识、所感触的世界消融的结果。
汪曾祺的小说,基本上没有勾勒人物独特的个性,而只是淡淡地描绘出一幅画,把人物恰到好处地点缀在画境中。
人是境中人,画是境中画,二者有机结合,创造出独特的意境,而又通过画面的转换,臻于境外之境-生活的底蕴、人物,也就成为画面这间的连结点。
对“画”的独到认识是汪曾祺小说的意境具有特色的重要原因。
另外,汪曾祺小说的意境还具有“望尽天涯路”的特点,也就是作者有意追求朦胧美,留给读者广袤的联想空间。
具体操作方法是,立足实处,在虚处随机生发想象,形成了景愈藏,境界愈大;景愈揭,境界愈小的艺术特点。
相反相成,也就是虚与实互为作用。
如《航空奖券》中那个怪诞的大学生,经济上对自己非常苛刻,但为了一个女同学而毫不吝啬地去购买航空奖券,但又因为听到这个女同学与“他”放浪的笑声,就使他改变了追求,他觉得他受骗了,是同学,是周围人,或是生活给他开了一个玩笑,虽然感情上受了一次打击,但又想到,那些以前写诗文不是可以献给另外一个人吗?于是,航空奖券照样买,生活仍然按原来的轨迹转动,是生活捉弄了他,还是他游戏了生活?……作品没有明确的题旨,留给读者的,是一个想象的“空白”,于是,生活便在读者处寄存了,在似与不似间,作品的意境应运而生了。
汪曾祺笔下的一切是宁静优雅的:清静的古庵、古朴的小镇、涓涓的小河、纯朴的小人物,都似“古道清晨微雨”,又如“窃窃深谷幽兰”,那自然,未被异化的风土人情又都比较平和冲淡,袅袅依依,含蓄隐约。
读他的小说,宛若欣赏一幅中国水墨山水画,浓淡相宜,清清爽爽,即便是哀伤、痛苦,也是那么淡淡的,悠悠的,这是汪曾祺小说意境的最大特色。
此外,汪曾祺小说那淡淡的韵味弥漫在氛围中,汪曾祺在写文章时很讲究“文气”,这里的“文气”很大意义上指审美意义上的“散”和“淡”的完美结合———论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31The Perfect Mergencek Of “dissemination ”and “simple Elegance ”Abstract:Wang Zengqi's nov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dissemination ”:Firstly,it naturally expresses trueness;secondly,you can find that,his novel also has The interest and charm of “simply elegance ”,which is Expressed in two fields:mood and atmosphere,interest and charm.Key word:novel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t dissemination Simple elegance氛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