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磷酸化酶a磷酸化酶b磷蛋白磷酸酶
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https://img.taocdn.com/s3/m/22279e1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f.png)
第四节
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
Other Metabolic Pathways of Glucose
一、磷酸戊糖途径生成NADPH和磷酸戊糖
• 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由葡萄糖生成磷酸戊糖及 NADPH+H+,前者再进一步转变成3-磷酸甘油醛 和6-磷酸果糖的反应过程,
一 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可分为两 个阶段
3. 1- 磷酸葡糖转变成尿苷二磷酸葡糖
C H 2O H
H
OH
H
OH H
+
HO
OP
H OH
1- 磷酸葡糖
UDPG焦磷酸化酶
P P P 尿苷
UTP
CH2OH
H
OH
H
OH H
HO
O
P
P
尿苷
PPi
H OH
尿苷二磷酸葡糖
2Pi+能量
(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 , UDPG )
第二阶段 2 ×丙酮酸→ 2 × 乙酰CoA
NAD+
2 ×2.5
第 2×异柠檬酸 → 2 × α-酮戊二酸 三 2×α-酮戊二酸 → 2 × 琥珀酰CoA 阶 2×琥珀酰CoA → 2 × 琥珀酸 段 2×琥珀酸 → 2 × 延胡索酸
2×苹果酸 → 2 × 草酰乙酸
NAD+ NAD+
FAD NAD+
糖的有氧氧化
Add the author and the accompanying title
* 概念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CO2 的反应过程称为有氧氧化 aerobic oxidation ,
* 部位:胞液及线粒体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原合成与分解
![戊糖磷酸途径和糖原合成与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38b0ee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6.png)
PKA(有活性)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
2. 别构调节
葡萄糖是磷酸化酶的别构抑制剂。
葡萄糖
磷酸化酶 a
[疏松型(R) ]
磷酸化酶 a
[紧密型(T) ]
磷酸化 酶二种 构像 ——紧密型(T) 和疏松型 (R) ,其中T型的磷酸化的14位Ser暴露,在 磷蛋白磷酸酶-1催化下去磷酸化。
3、肌肉内糖原代谢的二个关键酶 的调节与肝糖原不同
02 糖 原 糖 原 脱 枝 酶
具有糖基转移酶和a-(1→6)糖苷酶的活性
糖原磷酸化酶b
糖原磷酸化酶a
糖 非还原端
糖原核心
原
磷
G -1-P
磷酸化酶a
酸
解
G -6-P
的
转移酶
步
骤
G
G
脱枝酶(释放1个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葡萄糖-1-磷酸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磷酸变位酶
二、糖原的生物合成
糖原分枝酶 (glycogen branching enzyme)
糖原磷酸解的反应过程为:
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葡萄糖单位n)+H3PO4
糖原(葡萄糖单位n-1)+葡萄糖-1-磷酸
糖原的降解需要三种酶:
➢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脱枝酶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无活性 磷酸化酶激酶 有活性
01
糖原磷酸化酶
从糖原的非还原端逐个断下葡萄糖分子,催化断裂的是末 端葡萄糖残基C1与相邻葡萄糖残基C4之间的糖苷键( 1,4-糖苷键),断裂后氧原子留在C4上。只作用到糖原 分支点前4个葡萄糖残基处即不能再继续催化。
三、磷酸 戊糖途径 的生理意 义
与光合作用联系,实现某些单糖间的转变 产生大量的磷酸核糖和其它重要中间产物
组蛋白磷酸化涉及的酶
![组蛋白磷酸化涉及的酶](https://img.taocdn.com/s3/m/bb9236b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3.png)
组蛋白磷酸化涉及的酶组蛋白磷酸化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涉及多种酶的作用。
这些酶能够在细胞中精确调节组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细胞分化和发育等生物学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组蛋白磷酸化密切相关的酶,旨在为读者提供有关磷酸化酶的综合了解。
1. 磷酸化酶:磷酸化酶是一类具有磷酸化底物特异性的酶,可以从组蛋白上去除磷酸基团。
其中最知名的磷酸化酶是蛋白磷酸酶(protein phosphatase),该类酶能够通过水解反应去除磷酸基团。
常见的蛋白磷酸酶包括蛋白磷酸酶1(PP1)、蛋白磷酸酶2(PP2)以及蛋白磷酸酶2A(PP2A)等。
这些磷酸酶的活性受到细胞内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确保组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准确调控。
2. 激酶:激酶是组蛋白磷酸化过程中的关键酶,能够在组蛋白上增加磷酸基团。
一些重要的激酶包括激酶A(PKA)、激酶B(PKB/Akt)、激酶C(PKC)和激酶D(PKD)等。
这些激酶能够被特定的信号途径或细胞内环境激活,并通过磷酸化作用调节特定的组蛋白底物,参与细胞发育、增殖和转录调控等生物学过程。
3. 激酶激酶:激酶激酶是一类可以磷酸化和激活其他激酶的酶。
其中最著名的是激酶激酶激酶(MAPK激酶激酶,MAPKKK),它可以通过磷酸化和激活MAPK激酶激酶(MAPKK)来启动整个MAPK信号传导级联反应。
MAPK信号通路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调控组蛋白磷酸化是其中的关键一环。
4. 组蛋白激酶:组蛋白激酶可以磷酸化组蛋白蛋白质,从而调节组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最为典型的组蛋白激酶是CDK(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激酶),它可以在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磷酸化不同的组蛋白底物,从而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
此外,其他组蛋白激酶如JNK(c-Jun N-端激酶)和ERK(外源性信号调节激酶)等也能够磷酸化组蛋白,并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和转录调控等生理过程。
综上所述,组蛋白磷酸化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细胞信号转导过程,涉及多种酶的调控作用。
运动生物化学 物质代谢的关系与调节
![运动生物化学 物质代谢的关系与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76daeb1671fe910ef02df842.png)
乙酰乙酰CoA
酮体
脂 苏氨酸
亮氨酸
肪 色氨酸 代 谢
色氨酸 草酰乙酸
亮氨酸 赖氨酸
柠檬酸
酪氨酸 色氨酸 苯丙氨酸
的 联
天冬氨酸 天冬酰胺
TAC
CO2
系
延胡索酸
α-酮戊二酸
谷氨酸
苯丙氨酸 酪氨酸
琥珀酰CoA CO2
异亮氨酸 蛋氨酸 丝氨酸 苏氨酸 缬氨酸
精氨酸 谷氨酰胺 组氨酸 缬氨酸
二、糖、脂肪和蛋白质供能的关系
磷酸化酶激酶 (无活性)
ATP
ADP
磷酸化酶激酶 (有活性)
磷酸化酶b (无活性)
ATP
磷酸化酶a (有活性)
ADP
由激素启动磷酸化的级联机制
激素 受体
腺苷酸环 化酶活化
ATP R2C2
cAMP
(别构激活 )
C2 + R2
磷酸化酶激酶 (无活性)
ATP
磷酸化酶激酶 (有活性)
ADP
磷酸化酶b (无活性)
通过抑制GS和增加PFK的活性分别抑制糖 原的合成和促进糖原酵解;
通过磷酸化ACCβ促进脂肪酸氧化;
通过mTOR和eEF2等信号通路抑制蛋白的 合成。
细胞应激状态(肌肉收缩、缺氧、缺血), AMPK↑→ATP消耗↓合成↑
磷酸化酶
PPi UDPG焦磷酸化酶
Pi 糖原n
UTP
G-1-P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葡萄糖-6-磷酸酶(肝)
G-6-P
G
己糖(葡萄糖)激酶
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受体
腺苷环化酶
腺苷环化酶(有活性)
(无活性) ATP
cAMP
分子生物 (2)
![分子生物 (2)](https://img.taocdn.com/s3/m/5c5327e0b14e852458fb57b0.png)
1、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以及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核酸和蛋白质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子生物、分子免疫、神经生物是三大前沿学科。
主要研究内容:a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b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c 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生物学。
2、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上的应用体现在:a 人体发育调控和人体功能调控的研究;b 基因与疾病;c 生物工程和生物制药;d 预防医学(疫苗的研究和环境监测与净化);e 分子生物学促进中医药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中药研究的作用)。
3、一些基本概念:a 基因:贮存RNA序列信息和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序列信息,以及表达这些信息所必须的全部核苷酸序列,是DNA、RNA中贮存遗传信息的单位b 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
c 内含子:不携带遗传信息,被剪切掉不保留在成熟mRNA分子的DNA序列d 外显子:结构基因中携带遗传信息,被保留在成熟mRNA分子的DNA序列e 单顺反子:一条mRNA携带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可以表达出一种蛋白质。
f 多顺反子:一条mRNA携带多个基因的遗传信息,可转录出多种功能不同蛋白质。
4、病毒基因组的结构特征:a 核酸种类和结构可以不同;b 大小差异较大;c 分子数不同;d 为单倍体,且基因不重复;e 基本都是编码序列;f 基因连续性不同;g 相关基因丛集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位;h 有些病毒都存在基因重叠现象。
5、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a 基因组通常由单一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b 只有一个复制起点;c 基因组所含基因数较多,形成操纵分子结构;d 编码序列一般不重叠;e 基因是连续的,无内含子,转录后不需剪切;f 编码序列约占基因组的50%;g 非编码序列主要是一些调控序列;h 多拷贝基因很少;I 基因组中存在转座子;j 在DNA分子中存在各种特异序列。
6、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征:a 真核生物有完整的细胞核,核DNA和组蛋白、非组单板及RNA 形成染色体结构;b 每一种真核生物都有一定的染色体数目,配子为单倍体外,体细胞一般为双倍体;c 真核生物基因组有多个复制起点;d 真核基因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mRNA;e 真核生物基因组含大量重复序列;f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90%以上为非编码序列;g 真核生物因是断裂基因;h 存在各种基因家族;i 真核生物也存在转座子;j 基因组DNA为线性分子,其末端特殊序列成为端粒。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e5a53045ff00bed5b9f31dd8.png)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6-磷酸葡萄糖 (glucose-6-phosphate)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3)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的生成
UDPG焦磷酸化酶 UTP
1-磷酸葡萄糖 (glucose-1-phosphate)
H2O
PPi 2Pi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
(uridine diposphate glucose)
糖原分解加强
糖原合成下降 返回
cAMP结构
(3)、激素对糖原
合成与分解的调控
肾上腺素或 胰高血糖素
肾上腺素或 胰高血糖素
意义:由于
酶的共价修饰 反应是酶促反 应,只要有少 量信号分子( 如激素)存在 ,即可通过加 速这种酶促反 应,而使大量 的另一种酶发 生化学修饰, 从而获得放大 效应。这种调 节方式快速、 效率极高。
Pi 磷蛋白磷酸酶-1 H2O
(3)cAMP对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腺苷酸环化酶 + 腺苷酸环化酶
磷酸化酶b激酶 ATP +
cAMP
胰高血糖素 和肾上腺素 对糖原合成
与分解的 调节
+
蛋白激酶 + 蛋白激酶
磷酸化酶b激酶 磷酸化酶b + 磷酸化酶a
糖原合酶 + 糖原合酶
级联放 大效应
葡萄糖 (glucose)
脑与肌肉中缺乏此酶
原糖
糖
Gn+1 Pi
磷酸化酶
原 分
Gn
1-磷酸葡萄糖
解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图 6-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
H2O
Pi
葡萄糖
磷蛋白磷酸酶
![磷蛋白磷酸酶](https://img.taocdn.com/s3/m/c9e4032c43323968011c9235.png)
的主要来源;
胆汁酸的生成是肝降解胆固醇的最重要途径;
肝也是体内胆固醇的主要排泄器官;
肝对胆固醇的酯化也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四)肝是血浆磷脂的主要来源
体内大多数组织都能合成磷脂,但肝合成
最活跃。肝可利用糖及某些氨基酸合成磷脂,
是血液中磷脂的主要来源。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一、心肌优先利用脂肪酸氧化分解供能
(一)心肌可利用多种营养物质及其代谢中间产物为能源
正常优先以脂酸为燃料产生 ATP。能量可依次以消耗自由脂 酸、葡萄糖、酮体等能源物质提 供。
脂肪酸 葡萄糖 乳酸 酮体
(二)心肌细胞分解营养物质供能方式以有氧氧化为主 心肌细胞富含LDH1、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及线粒体。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第十二章
物质代谢的整合与调节
Metabolic Integration & Regulation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第一节
物质代谢的特点
The Specialty of Metabolism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一、各物质代谢互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
脂类
糖类 蛋白质 水 无机盐
饥饿 脂解激素↑ HSL↑ 酮体 肝 脂肪动员↑ 脂肪酸 甘油
氧化供能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六、肾能进行糖异生和酮体生成
肾髓质无线粒体,主要由糖酵
解供能;肾皮质主要由脂酸、酮体
有氧氧化供能。
一般情况下,肾糖异生只有肝 糖异生葡萄糖量的10%。长期饥饿 (5~6周),肾糖异生可达每天40g ,与肝糖异生的量几乎相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第七章 糖代谢 第三次课
![第七章 糖代谢 第三次课](https://img.taocdn.com/s3/m/782b4ffefab069dc5022014c.png)
作业:请写出乳糖异生的全过程。 作业:请写出乳糖异生的全过程。
二、糖异生的调节
1. 6-磷酸果糖与 磷酸果糖与1,6-双磷酸果糖之间 磷酸果糖与 双磷酸果糖之间
Pi
果糖双磷 酸酶-1 酸酶
6-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
2,6-双磷酸果糖 双磷酸果糖
ATP
6-磷酸果 磷酸果 糖激酶-1 糖激酶
AMP 1,6-双磷酸果糖 双磷酸果糖
ATP
G-6-P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羟丙酮
NAD+ NADH+H+
3-磷酸 磷酸 甘油醛
1,3-二磷酸甘油酸 二磷酸甘油酸
ADP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丙酮酸
ATP
糖酵解和糖异生途径中酶的差异 糖酵解作用 1 2 3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丙酮酸激酶 糖异生作用 葡萄糖葡萄糖-6-磷酸酶 果糖果糖-6-磷酸酶 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 烯醇式丙酮酸激酶
PEP 胞 液
GDP + CO2 GTP
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 苹果酸 苹果酸
NAD+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谷氨酸
草酰乙酸
草酰乙酸
ADP + Pi ATP + CO2
NADH + H+
线 粒 体
丙酮酸羧化酶
丙酮酸 丙酮酸
2. 1,6-双磷酸果糖 转变为 6-磷酸果糖 双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
HO CH2 O
O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OH
OH
OH OH O P OH HO O
6-磷酸葡萄糖
生物化学复习总结
![生物化学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96d980af12d2af90242e692.png)
(8)L-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形成草酰乙酸+NA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括:三羧酸循环的第一步是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6个碳原子的柠檬酸,然后柠檬酸经过一系列反应重新生成草酰乙酸,完成一轮循环。经过一轮循环,乙酰CoA的2个碳原子被氧化成CO2;在循环中有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可生成1分子ATP;更为重要的是有4次脱氢反应,氢的接受体分别为NAD+或FAD,生成3分子NADH+H+和1分子FADH2。
6,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7糖酵解的调节:(1)6-磷酸果糖激酶-1对调节酵解途径的流量最重要:别构调节(激活剂有AMP; ADP; F-1,6-2P; F-2,6-2P。其中F-2,6-2P是最强激活剂,F-1,6-2P正反馈作用。别构抑制剂: 柠檬酸; ATP(高浓度)此酶有二个结合ATP的部位:① 活性中心底物结合部位(低浓度时)② 活性中心外别构调节部位(高浓度时)果糖2,6二磷酸的形成是由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果糖6磷酸2位上磷酸化形成的。该酶与果糖二磷酸化酶2,处在一条单一的多肽链上。磷酸果糖激酶2和果糖二磷酸酶2的活性由酶分子上一个丝氨酸往复的磷酸化所控制,当葡萄糖缺乏是,血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启动环AMP的级联反应,从而引起双功能酶的磷酸化,使果糖二磷酸酶2激活,同时使磷酸果糖激酶2受到抑制,结果使果糖2,6二磷酸减少,从降低糖酵解。
g,1,3磷酸甘油酸在磷酸甘油酸激酶的作用形成3磷酸甘油酸,高能磷酸基团形成ATP。这是糖酵解过程的第一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将底物的高能磷酸键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ppt课件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6d0299aaea998fcd220e69.png)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2.脱枝酶的作用 ①转移葡萄糖残基 ②水解-1,6-糖苷键
磷酸化酶
脱枝酶 (debranching enzyme)
转移酶活性
α-1,6糖 苷酶活性
在几个酶的共同作用下,最终产物中约85% 为1-磷酸葡萄糖,15糖%原的为分解游合成离代谢葡萄糖。
3.葡萄糖-1-磷酸转变成葡萄糖-6-磷酸
α-1,6-糖苷键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糖原合成过程中作为引物的第一个糖原分子 从何而来?
近来人们在糖原分子的核心发现了一种名为 glycogenin的蛋白质。Glycogenin可对其自身进行 共价修饰,将UDP-葡萄糖分子的C1结合到其酶分 子的酪氨酸残基上,从而使它糖基化。这个结合 上去的葡萄糖分子即成为糖原合成时的引物。
磷酸化酶b激酶- P
磷酸化酶b (活性低)
磷酸化酶a-P (活性高)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二)糖原合酶是糖原合成的关键酶
糖原合酶的共价修饰调节
糖原合酶
糖原合酶-P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受体
腺苷环化酶
腺苷环化酶(有活性)
(无活性) ATP
cAMP
PKA
(无活性)
PKA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 UDPG)
UDPG可看作“活性葡萄糖”,在体内充 作葡萄糖供体。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4.α-1,4-糖苷键式结合
糖原合酶
(glycogen synthase)
糖原n + UDPG
糖原n+1 + UDP
UDP
UTP
核苷二磷酸激酶
ATP
生物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f25756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9.png)
生物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ATP从线粒体向外运输的方式是:A、简单扩散B、促进扩散C、主动运输D、外排作用E、内吞作用正确答案:C2.下列哪种情况尿中胆素原族排泄量减少A、溶血B、胆道阻塞C、肠道阻塞D、肝功能轻度损伤E、碱中毒正确答案:B3.下列关于游离胆红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重氮试剂呈直接反应B、可通过肾脏随尿排出C、水溶性较大D、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E、易透过生物膜正确答案:E4.含卟啉环辅基的蛋白质是:A、球蛋白B、纤维蛋白C、血红蛋白D、清蛋白E、胶原蛋白正确答案:C5.女,中年,有肝炎史,血清A/G倒置,因为A、肝合成清蛋白减少B、清蛋白水解增多C、清蛋白从尿中排出D、γ-球蛋白合成增多E、γ-球蛋白破坏减少正确答案:A6.关于真核生物的mRNA叙述正确的是:A、在胞质内合成并发挥其功能B、帽子结构是一系列的腺苷酸C、有帽子结构和多聚A尾巴D、在细胞内可长期存在E、前身是rRNA正确答案:C7.含有唾液淀粉酶的唾液透析后,水解能力下降,其原因是:A、酶蛋白变性B、失去Cl-C、失去Hg2+D、失去酶蛋白E、酶含量减少正确答案:B8.人体活动主要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葡萄糖B、脂肪酸C、磷酸肌酸D、GTPE、ATP正确答案:E9.胆汁固体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A、磷脂B、胆固醇C、胆汁酸盐D、胆色素E、脂类正确答案:C10.Hb O2协助不带O2的亚基结合O2的现象称为A、变构剂B、协同效应C、变构效应D、变构蛋白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11.HGPRT(次黄嘌呤-鸟嘌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下列哪种反应:A、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B、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C、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D、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E、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正确答案:D12.胆汁酸合成的限速酶是A、1a-羟化酶B、12a-羟化酶C、HMGCoA还原酶D、HMGCoA合酶E、7a-羟化酶正确答案:E13.下列化合物哪一个不是胆色素A、胆红素B、胆绿素C、胆素原族D、胆素族‘E、血红素正确答案:E14.关于结合胆红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从尿中排出B、水溶性大C、不能从尿中排出D、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E、毒性小正确答案:C15.日光或紫外线照射可使:A、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3B、A1生成C、7-脱氢胆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2D、A2生成E、维生素E活化正确答案:A16.维生素B1缺乏A、脚气病B、佝偻病C、克汀病D、坏血病E、夜盲症正确答案:A17.下列关于蛋白质结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级结构决定二、三级结构B、三级结构即具有空间构象C、只有二、三级结构才能决定四级结构D、无规卷曲是在一级结构基础上形成的E、α-螺旋是二级结构的一种正确答案:C18.当酶被底物饱和时反应速度与酶的浓度成正比:A、底物浓度B、酶浓度C、抑制剂D、最适温度E、pH值正确答案:B19.含胆固醇及其酯最多的是A、CMB、VLDLC、LDLD、HDLE、清蛋白正确答案:C20.关于酶促反应机制的论述错误的是:A、邻近效应与定向排列B、多元催化C、酸碱催化D、表面效应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21.关于结合酶的论述正确的是:A、酶蛋白与辅酶共价结合B、辅酶能稳定酶分子构象C、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D、酶蛋白具有催化活性E、酶蛋白决定酶的专一性正确答案:E22.蛋白质的变性的本质是A、一级结构改变B、空间构象破坏C、辅基脱落D、蛋白质水解E、蛋白质腐败正确答案:B23.对胆汁酸“肠肝循环”描述错误的是:A、人体每天进行6~12次肠肝循环B、结合型胆汁酸的重吸收主要在回肠部C、重吸收的胆汁酸被肝细胞摄取并可转化成为结合型胆汁酸D、结合型胆汁酸在肠菌作用下水解为游离型胆汁酸E、“肠肝循环”障碍并不影响对脂类的消化吸收正确答案:E24.下列哪一种维生素与能量代谢无关?A、核黄素B、抗坏血酸C、硫胺素D、遍多酸E、尼克酰胺正确答案:B25.肝不能利用的物质是:A、脂肪B、蛋白质C、胆固醇D、酮体E、糖正确答案:D26.泛酸是下列哪种生化反应中酶所需辅酶成分?A、脱氢作用B、乙酰化作用C、脱羧作用D、还原作用E、氧化作用正确答案:B27.每mol高能键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A、51KJB、21KJC、5KJD、20KJE、40KJ正确答案:B28.tRNA连接氨基酸的部位是在:A、1'-OHB、2'-OHC、3'-OHD、3'-PE、5'-P正确答案:C29.只由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酶是:A、多功能酶B、单体酶C、结合酶D、单纯酶E、寡聚酶正确答案:D30.下列关于真核生物DNA碱基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相等B、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间有两个氢键C、鸟嘌呤与胞嘧啶相等D、鸟嘌呤与胞嘧啶之间有三个氢键E、营养不良可导致碱基数目明显减少正确答案:E31.合成前列腺素的直接前体是A、油酸B、亚麻酸C、亚油酸D、软脂酸E、花生四烯酸正确答案:E32.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剂是A、异戊巴比妥B、寡霉素C、铁鳌合剂D、COE、二硝基酚正确答案:E33.下列化合物异生成葡萄糖时净消耗ATP最多的是A、2分子甘油B、2分子乳酸C、2分子草酰乙酸D、2分子琥珀酸E、2分子α-酮戊二酸正确答案:C34.下列哪种不是高能化合物A、GTPB、ATPC、磷酸肌酸D、3-磷酸甘油醛E、1,3-二磷酸甘油酸正确答案:D35.氰化物的中毒机理是A、大量破坏红细胞造成贫血B、干扰血红蛋白对氧的运输C、抑制线粒体电子传递链D、抑制呼吸中枢,使通过呼吸摄入氧量过低E、抑制ATP合酶的活性正确答案:C36.调节人体血糖浓度最重要的器官A、心B、肝C、肾D、脾E、肺正确答案:B37.酶促反应动力学所研究的是:A、酶分子的空间结构B、酶的电泳行为C、酶的基因来源D、酶的诱导契合E、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正确答案:E38.肝脏产生的酮体过多,可能的原因是A、肝中脂代谢紊乱B、胆固醇生物合成C、脂肪转运障碍D、糖供应不足或利用障碍E、甘油三酯分解正确答案:D39.红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不足,易引起溶血,原因是缺乏A、果糖二磷酸酶B、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C、葡萄糖激酶D、葡萄糖-6-磷酸酶E、磷酸果糖激酶正确答案:B40.酶原激活的过程是:A、与底物分子结构相似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B、变构效应剂与酶分子结合C、在一定条件下多肽链特异断裂形成活性中心D、加入金属离子作激活剂E、磷蛋白磷酸酶使酶蛋白脱磷酸正确答案:C41.含有密码子的是:A、tRNAB、mRNAC、rRNAD、RNAE、DNA正确答案:B42.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供氢体是A、NADHB、FADH2C、NADPHD、FMH2E、CoQH2正确答案:C43.不能经糖异生合成葡萄糖的物质是A、α—磷酸甘油B、丙酮酸C、乳酸D、乙酰辅酶AE、生糖氨基酸正确答案:D44.在某pH值溶液中,使核酸分子带有负电荷的是:A、核酸水解B、核酸解离C、DNA变性D、DNA复性?E、分子杂交正确答案:B45.丙酮酸羧化酶的活性可被下列哪种物质激活A、脂肪酰辅酶AB、磷酸二羟丙酮C、异柠檬酸D、乙酰辅酶AE、柠檬酸正确答案:D46.经脱羧生成有扩张血管作用的胺类化合物的是:A、丝氨酸B、谷氨酸C、亮氨酸D、丙氨酸E、组氨酸正确答案:E47.细胞内含量最丰富的RNA是A、hnRNAB、tRNAC、rRNAD、miRNAE、mRNA正确答案:C48.酪氨酸tRNA的反密码子是5'-GUA-3',它能辨认的mRNA上的相应密码子是:A、GUAB、AUGC、UACD、GTAE、TAC正确答案:C49.关于脂肪酸合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胞液中进行B、基本原料是乙酰CoA和NADPH+H+C、关键酶是乙酰CoA羧化酶D、脂肪酸合成酶为多酶复合体或多功能酶E、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碳链延长需乙酰CoA提供乙酰基正确答案:E50.有关DNA碱基组成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受年龄与营养状况影响B、主要由腺嘌呤组成C、嘌呤嘧啶分子数相等D、适用于不同种属E、与遗传特性有关正确答案:B51.温度与反应速度的关系曲线是:A、抛物线型曲线B、直线C、平行线D、钟型曲线E、矩形双曲线正确答案:D52.糖异生作用中哪一种酶代替糖酵解的己糖激酶A、磷酸化酶B、果糖二磷酸酶;C、丙酮酸羧化酶;D、6-磷酸葡萄糖酶;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正确答案:D53.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水解RNA的酶B、专门水解DNA的酶C、位于细胞核内的酶D、具有催化活性的核酸分子E、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结合酶.正确答案:D54.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受抑制,可以使下列哪种代谢受影响A、糖酵解B、脂肪酸氧化C、糖原合成D、脂肪酸合成E、糖有氧氧化正确答案:D55.糖原合成过程中磷酸化酶磷酸解的键是A、β—1,6糖苷键B、β—1,4糖苷键C、α—1,β—4糖苷键D、α—1,4糖苷键;E、α—1,6糖苷键正确答案:D56.反应: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需要哪些条件A、果糖二磷酸酶.ATP和二价MG离子;B、果糖二磷酸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C、磷酸果糖激酶.ATP和二价Mg离子;D、磷酸果糖激酶.ADP.无机磷和二价Mg离子;E、ATP和二价Mg离子正确答案:C57.DNA与RNA完全水解后,其产物的特点是:A、戊糖不同、碱基部分不同B、戊糖不同、碱基完全相同C、戊糖相同、碱基完全相同D、戊糖相同、碱基部分不同E、戊糖不同、碱基完全不同正确答案:A58.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A、食入脂肪过多B、肝内脂肪运出障碍C、肝内脂肪合成过多D、食入糖类过多E、肝内脂肪分解过多正确答案:B59.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氧化和氧化磷酸化可以产生的ATP数目是A、12B、24C、32D、34E、38正确答案:E60.在肝糖原合成中葡萄糖载体是A、ADPB、GDPC、CDPD、TDPE、UDP正确答案:E61.下列哪种不是生物转化中结合物的供体:A、UDPGAB、PAPSC、SAMD、乙酰CoAE、葡萄糖酸正确答案:E62.嘌呤碱在体内分解的终产物是A、次黄嘌呤B、黄嘌呤C、别嘌呤醇D、氨、CO2和有机酸E、尿酸正确答案:E63.下列有关NAD+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NAD+含有尼克酰胺和腺嘌呤B、NAD+含有两个磷酸基C、NAD+含有两分子D-核糖D、NAD+是乳酸脱氨酶所特有的辅酶E、NAD+能可逆地加氢脱氢正确答案:D64.NAD+作为辅酶参与?A、转酰基作用B、转氨基作用C、转CO2作用D、转一碳单位作用E、递氢作用正确答案:E65.β—氧化过程的逆反应可见于A、内质网中脂肪酸的合成B、线粒体中脂肪酸的延长C、胞液中脂肪酸的合成D、内质网中胆固醇的合成E、胞液中胆固醇的合成正确答案:B66.有关核酶的正确解释是A、它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的B、它是核酸分子,但具有酶的功能C、是专门水解核酸的蛋白质D、它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E、位于细胞核内的酶正确答案:B67.氨基酸连接在tRNA上的部位是在:A、1'-OHB、2'-OHC、3'-OHD、3'-PE、5'-P正确答案:C68.影响蛋白质电泳的迁移率是A、去掉水化膜B、去掉水化膜及中和电荷C、电荷的种类及颗粒大小D、蛋白质的颗粒大小E、电荷的种类正确答案:C69.肝脏内糖酵解途径的主要功能是A、进行糖酵解B、进行糖有氧氧化供能C、提供磷酸戊糖D、为其他代谢提供合成原料E、促进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正确答案:D70.如果对一个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则会发现A、只有一个N端和C端B、具有一个N端和几个C端C、具有一个C端和几个N端D、具有一个以上的N端和端E、一定有二硫键存在正确答案:D71.维生素B2是下列哪种酶辅基的组成成分?A、NAD+B、NADP+C、吡哆醛D、TPPE、FAF、?正确答案:E72.全酶是指:A、酶的无活性前体B、酶与抑制剂复合物C、酶与辅助因子复合物D、酶与底物复合物E、酶与变构剂的复合物正确答案:C73.含巯基的氨基酸是A、半胱氨酸B、蛋氨酸C、丝氨酸D、鸟氨酸E、脯氨酸正确答案:A74.一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时共有几次底物水平磷酸化A、6B、4C、5D、7E、3正确答案:A75.短期饥饿时,血糖浓度的维持主要靠A、肝糖原分解B、酮体转变为糖C、肌糖原分解D、组织中葡萄糖的利用降低E、糖异生作用正确答案:A76.符合DNA结构的正确描述是A、两股螺旋链相同B、两股链平行,走向相同C、每一戊糖上有一个自由羟基D、戊糖平面垂直于螺旋轴E、碱基对平面平行于螺旋轴正确答案:B77.下列各中间产物中,哪一个是磷酸戊糖途径所特有的A、6-磷酸葡萄糖酸;B、1,6—二磷酸果糖C、3-磷酸甘油醛D、6-磷酸果糖E、丙酮酸正确答案:A78.能抑制胆固醇结石形成的是:A、胆汁酸B、尿酸C、肌酐D、尿素E、胆红素正确答案:A79.胆固醇在肝的转化主要是:A、合成维生素DB、合成类固醇激素C、合成胆汁酸盐D、转变成类固醇E、合成胆色素正确答案:C80.糖的有氧氧化的最终产物是A、乳酸B、丙酮酸C、乙酰辅酶AD、柠檬酸E、二氧化碳.水和ATP正确答案:E81.不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化合物是A、α‐酮戊二酸B、琥珀酸C、丙二酸D、草酰乙酸E、柠檬酸正确答案:C82.女,中年,有肝炎史,血清A/G倒置, 因为A、肝合成清蛋白减少B、清蛋白水解增多C、清蛋白从尿中排出D、γ-球蛋白合成增多E、γ-球蛋白破坏减少正确答案:A83.合成叶酸的原料之一是:A、有机磷农药B、丙二酸C、蛋氨酸D、对氨基苯甲酸E、二巯基丙醇正确答案:D84.脂肪酸生物合成时所需的氢来自A、FADH2B、NADH+H+C、NADPH+H+D、FMNH2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C85.由胆固醇转变而来的是A、维生素AB、维生素PPC、维生素CD、维生素DE、维生素正确答案:D86.1mol软脂酸经第一次β-氧化,其产物经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ATP的摩尔数是A、5B、12C、9D、17E、15正确答案:D87.对可逆性抑制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后用透析等物理方法不能解除抑制B、抑制剂与酶共价结合C、抑制剂与酶的变构基团结合,使酶的活性降低D、使酶变性的抑制剂E、抑制剂与酶非共价结合正确答案:E88.酶原所以没有活性是因为:A、是已经变性的蛋白质B、缺乏辅酶或辅基C、酶蛋白肽链合成不完全D、活性中心未形成或未暴露E、酶原是普通的蛋白质正确答案:D89.负氮平衡见于:A、营养充足的孕妇B、健康成年人C、晚期癌症患者D、营养充足的婴幼儿E、疾病恢复期正确答案:C90.关于pH与酶促反应速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pH与酶蛋白和底物的解离无关B、反应速度与环境pH成正比C、人体内酶的最适pH均为中性即pH=7左右D、pH对酶促反应速度影响不大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E91.国际酶学委员会主要根据什么把酶分为六大类。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78187f9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9.png)
腺苷环化酶
腺苷环化酶(有活性)
(无活性) ATP
cAMP
PKA
(无活性)
PKA
(有活性)
磷酸化酶b激酶 磷酸化酶b激酶-P
Pi
磷蛋白磷酸酶-1
–
糖原合酶
糖原合酶-P
磷酸化酶b 磷酸化酶a-P
Pi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磷蛋白磷酸酶-1
Pi
–
PKA(有活性)
磷蛋白磷酸酶-1
–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P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
葡萄糖-6-磷酸酶(肝,
肾)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
葡萄糖-6-磷酸酶只存在于肝、肾中,而不存在
于肌中。所以只有肝和肾可补充血糖;而肌糖原不
能分解成葡萄糖,只能进行糖酵解或有氧氧化。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第15页
肌糖原分解
➢ 肌糖原分解前三步反应与肝糖原分解过程相同, 不过生成6-磷酸葡萄糖之后,因为肌肉组织中 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生成6-磷酸葡萄 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糖,而 只能进入酵解路径深入代谢。
合成部位: 组织定位:主要在肝脏、肌肉 细胞定位:胞浆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第4页
糖原合成路径:
1.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
ATP
ADP
葡萄糖 己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激酶(肝)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第5页
2.葡萄糖-6-磷酸转变成葡萄糖-1-磷酸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葡萄糖-6-磷酸
葡萄糖-1-磷酸
➢ 当糖原合成路径活跃时,分解路径则被抑制, 才能有效地合成糖原;反之亦然。
糖原的分解合成代谢
糖代谢-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糖代谢-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6f86e05683d049649a66586f.png)
三 糖原的生物合成
糖基的直接供体: UDPG(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1. UDP- 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G–1–P + UTP UDPG焦磷酸化酶 UDPG + PPi
催化单糖基的活化, 形成糖核苷二磷酸, 2Pi
为各种聚糖形成时,提供糖基和能量。
动物细胞:UDPG→糖原
植物细胞:UDPG →蔗糖
ADPG →淀粉
4
细胞溶胶5
6
一 糖原的生物学意义
二 是在肝脏和骨骼肌中作为容易动 员的能量贮存物质.
三 糖原是葡萄糖的一种高效的贮能形 式.
糖原→G-1-P →G-6-P →31(33)个ATP
耗1个ATP
G → G-6-P
→G-1-P耗1→个UUTPDPG糖原→引糖物 原,
7
选择糖原作为不可缺少的贮能物质的三重意义: ☺ 动员迅速 ☺ 无氧分解 ☺ 能分解成葡萄糖, 维持血糖正常水平
糖 原 分 解 图 示:
Pi
G-6-P
H2O
12
复习
Pi
H2O
13
课外阅读
14
磷酸化酶 糖原 +H3PO4 (磷酸解)
+H2O (水解)
脱支酶
G-1-P 少量G
G-6-P
糖酵解
15
16
钙结合稳定蛋白
肝细胞
复
习
Glc transporter T3
Pi transporter T2
P11782
38
Casein kinase II
39
40
41
第六节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
要点回顾
◆ 糖原的分解和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关键酶 ◆ 糖原代谢的调控因素
糖异生以及糖原合成
![糖异生以及糖原合成](https://img.taocdn.com/s3/m/cec2d27a33687e21af45a9cf.png)
七、乙醛酸循环
1、乙醛酸循环的生化历程 2、乙醛酸循环总反应式及其糖异生的关系 3、乙醛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植物种子萌发的脂肪转化为糖
NADH NNAADD+
O CH3-C~SCoA
CoASH
草草酰酰乙乙酸酸
柠檬酸合成酶
苹果酸 脱氢酶
乙醛酸循环 反应历程
顺乌头 酸酶
CoASH
-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
苹果酸 谷氨酸
C1
草酰乙酸
丙酮酸
3-P-甘油 乳酸
甘油
乙酰CoA
(胞液) (线粒体)
TCA循环
葡萄糖代谢和 糖异生的关系
天冬氨酸
(PEP) 丙氨酸
(胞液) (线粒体)
(转氨基作用) 谷氨酸
糖异生的调节:
1. 6-P-G与1.6-FBP: 促进异生,抑制酵解:
高浓度的6-P-G 、ATP 和柠檬酸, 促进酵解,抑制异生:
丙酮酸 ①
草酰乙酸
②
苹果酸/ 天冬氨酸
PEP
糖酵解和葡萄糖异 生的关系
葡萄糖 G-6-P
F-6-P F-1.6-P
3-P-甘油醛
A A G-6-P磷酸酯酶
B F-1.6-P磷酸酯酶
C1 丙酮酸羧化酶
B
C2 PEP羧激酶
磷酸二羟丙酮
天冬氨酸
C2 PEP
草酰乙酸
丙酮酸
-酮戊二酸 谷氨酸 苹果酸 丙氨酸
104
ATP ADP
5、磷酸化酶 b
5
106
(无活性)
磷酸化酶 a(活性) 6
108
6、糖原
1-磷酸葡萄糖
葡萄糖
效率极高。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2a2b6e9989eb172ded63b765.png)
Pi
磷蛋白磷酸酶-1
–
糖原合酶
糖原合酶-P
磷酸化酶b 磷酸化酶a-P
Pi
磷蛋白磷酸酶-1
Pi
磷蛋白磷酸酶-1
–
–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P
PKA(有活性)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
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
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 受体
腺苷环化酶
腺苷环化酶(有活性)
(无活性) ATP
cAMP
PKA
(无活性)
约10个葡萄糖单元处形 成分枝,分枝出葡萄糖 以α-1,6-糖苷键连接, 溶解度增加。
形状:树枝状
分子量:100~1000万
3
糖原的结构特点
非还原端 还原端
主链自还原端开始;
每条链都终止于一个非还 原端。
还原端:一个
非还原端:多个
糖原合成或分解时,其葡 萄糖残基的添加或去除, 均在其非还原端进行;非 还原端增多,利于其被酶 分解。
H2O
葡萄糖-6-磷酸酶
Pi
CH2OH
H
OH
OH OH H
OH OH
G-6-P + H2O
葡萄糖-6-磷酸酶
G + Pi
葡萄糖6-磷酸酶主要存在于肝、肾细胞, 肌肉组织中不含此酶,因此肌糖原不能分 解为葡萄糖,只能进入糖酵解或有氧氧化。
* 肌糖原的分解
肌糖原分解的前三步反应与肝糖原分解过程相 同,但是生成6-磷酸葡萄糖之后,由于肌肉组 织中不存在葡萄糖-6-磷酸酶,所以生成的6-磷 酸葡萄糖不能转变成葡萄糖释放入血,提供血 糖,而只能进入酵解途径进一步代谢。
22
1.水解:
包括三步反应,循环交替进行。 ⑴ 磷酸解:由糖原磷酸化酶(glycogen phosphorylase)催化对-1,4-糖苷键磷酸 解,生成G-1-P。
第五章 糖代谢 第五~八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9版原版】
![第五章 糖代谢 第五~八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9版原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7d8b55700abb68a882fb2c.png)
耗能:糖原分子每延长1个葡萄糖基,需消耗 2 个ATP
分支酶的作用
分支酶 (branching enzyme)
α-1,4-糖苷键
α-1,6-糖苷键
二、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
概念: ➢ 糖原分子从非还原性末端进行磷酸解而被机体快速利用
➢ 分解产物主要为葡糖-1-磷酸,少量为游离葡萄糖
使糖原合酶去磷酸而活化 使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糖原磷酸化酶去磷酸而失活
PKA (有活性)
磷蛋白磷酸酶-1受负调节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P – 磷蛋白磷酸酶-1
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
➢ 抑制糖原合酶激酶,避免糖原合酶磷酸化,维持活化
(三)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受不同的别构剂调节
1. 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受相同的别构剂调节
葡糖-1-磷酸
ATP
UTP
UDPG
CH 2OH
H H OH
OH H
+
HO
O
P
H OH
葡糖-1- 磷酸
UDPG焦磷酸化酶
P
PP
尿苷
UTP
CH 2OH
H H
OH
OH H
HO
O
P
P
2Pi+能量
PPi
H OH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
(uridine diphosphate glucose, UDPG)
“活性葡萄糖”
UTP
G-1-P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葡糖-6-磷酸酶(肝)
G-6-P
G
己糖(葡糖)激酶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彼此相反
(一)磷酸化修饰对两个关键酶进行反向调节
1. 磷酸化的糖原磷酸化酶是活性形式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f35609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4.png)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4第四章糖代谢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糖酵解glycolysis11.糖原累积症2.糖的有氧氧化12.糖酵解途径3.磷酸戊糖途径13.血糖bloodsugar4.糖异生glyconoegenesis14.高血糖hyperglycemin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5.低血糖hypoglycemin6.三羧酸循环krebs循环16.肾糖阈7.巴斯德效应Pastuer效应17.糖尿病8.丙酮酸羧化支路18.低血糖休克9.乳酸循环coris循环19.活性葡萄糖10.三碳途径20.底物循环二、填空题21.葡萄糖在体内主要分解代谢途径有、和;22.糖酵解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在,最终产物为;23.糖酵解途径中仅有的脱氢反应是在酶催化下完成的,受氢体是;两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分别由酶和酶催化;24.肝糖原酵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丙酮酸激酶;25.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是,是由6—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生成,该酶是一双功能酶同时具有和两种活性;26.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生成分子ATP,净生成分子ATP,其主要生理意义在于;27.由于成熟红细胞没有,完全依赖供给能量;2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含有维生素、、、和;29.三羧酸循环是由与缩合成柠檬酸开始,每循环一次有次脱氢、-次脱羧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分子ATP;30.在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的酶分别是和;31.糖有氧氧化反应的进行亚细胞定位是和;1分子葡萄糖氧化成CO2和H2O净生成或分子ATP;32.6—磷酸果糖激酶—1有两个ATP结合位点,一是ATP作为底物结合,另一是与ATP亲和能力较低,需较高浓度ATP才能与之结合;33.人体主要通过途径,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34.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分别是和;在糖原分解代谢时肝主要受的调控,而肌肉主要受的调控;35.因肝脏含有酶,故能使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而肌肉中缺乏此酶,故肌糖原分解增强时,生成增多;36.糖异生主要器官是,其次是;37.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和;38.糖异生过程中的关键酶分别是、、和;39.调节血糖最主要的激素分别是和;40.在饥饿状态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三、选择题A型题41.糖类最主要的生理功能是:A.提供能量B.细胞膜组分C.软骨的基质D.信息传递作用E.免疫作用42.关于糖类消化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A.食物中的糖主要是淀粉B.消化的部位主要是小肠C.部分消化的部位可在口腔D.胰淀粉酶将淀粉全部水解成葡萄糖E.异麦芽糖可水解α-1、6-糖苷键43.在胰液的α-淀粉酶作用下,淀粉的主要水解产物是:A.麦芽糖及异麦芽糖B.葡萄糖及临界糊精C.葡萄糖D.葡萄糖及麦芽糖E.异麦芽糖及临界糊精44.关于糖酵解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体内葡萄糖氧化分解的主要途径B.全过程在胞液中进行C.该途径中有ATP生成步骤D.是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过程E.只有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氧化才有此过程45.人体内糖酵解途径的终产物:和H2OB.丙酮酸C.丙酮D.乳酸E.草酰乙酸46.关于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正确的是:A.磷酸果糖激酶-1B.果糖双磷酸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丙酮酸羧化酶E.果糖双磷酸酶-247.糖酵解过程中哪种直接参与ATP的生成反应:A.磷酸果糖激酶-1B.果糖双磷酸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丙酮酸羧化酶E.果糖双磷酸酶-248.糖酵解过程中哪种物资提供~P使ADP生成ATP:、6-双磷酸果糖磷酸甘油醛、3-双磷酸甘油酸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甘油酸49.调节糖酵解途径流量最重要的酶是:A.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丙酮酸激酶E.葡萄糖激酶50.关于6-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激活剂,下列哪种是错误的、6-双磷酸果糖、6-双磷酸果糖柠檬酸51.关于6-磷酸果糖激酶-2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双功能酶B.催化6-磷酸果糖磷酸化是其变构激活剂D.该酶磷酸化修饰后活性增强E.柠檬酸是其变构抑制剂52.1分子葡萄糖经酵解生成乳酸时净生成ATP的分子数为:糖原分子的一个葡萄糖残基酵解成乳酸时净生成ATP的分子数为: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经酵解途径氧化产生ATP分子数之比为:分子葡萄糖通过有氧氧化和糖酵解净产生ATP分子数之比为:成熟红细胞仅靠糖酵解供给能量是因为:A.无氧B.无TPPC.无CoAD.无线粒体E.无微粒体57.下述哪个化合物中含有高能磷酸键、6-双磷酸果糖磷酸葡萄糖、3-双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磷酸果糖58.糖酵解是:A.其终产物是丙酮酸B.其酶系在胞液中C.不消耗ATPD.所有反应均可逆E.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59.下列哪种酶与糖酵解途径有关A.己糖激酶B.醛缩酶C.烯醇化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60.关于己糖激酶与葡萄糖激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能促进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B.己糖激酶对葡萄糖亲和力高C.葡萄糖激酶Km值高D.葡萄糖激酶受6-磷酸葡萄糖反馈抑制E.葡萄糖激酶存在肝细胞中61.关于有氧氧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糖有氧氧化是细胞获能的主要方式B.有氧氧化可抑制糖酵解C.糖有氧氧化的终产物是CO2和H2OD.有氧氧化只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E.有氧氧化在胞浆和线粒体进行62.下列哪一种不是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酶:硫辛酸E.生物素63.关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3个酶5个辅酶组成B.产物乙酰CoA对酶有反馈抑制作用C.该酶磷酸化后活性增强.可通过变构调节和共价修饰两种方式调节是酶的变构抑制剂64.1分子丙酮酸在线粒体内氧化成CO2和H2O时生成多少分子ATP分子乙酰CoA经三羧酸循环氧化后的产物是:A.柠檬酸B.草酰乙酸+4分子还原当量+H2OE.草酰乙酸+CO266.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E.延胡索酸→草酰乙酸67.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中不含哪种辅酶:A.硫辛酸调节三羧酸循环运转速率最主要的酶是: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C.琥珀酰CoA合成酶D.琥珀酸脱氢酶E.苹果酸脱氢酶69.三羧酸循环中草酰乙酸的补充主要来自于:A.丙酮酸羧化后产生、O直接化合产生C.乙酰CoA缩合后产生D.苹果酸加氢产生E.脂肪酸转氨基后产生70.三羧酸循环中哪种酶存在于线立体内膜上A.柠檬酸合成酶B.异柠檬酸脱氢酶C.琥珀酸CoA合成酶D.琥珀酸脱氢酶E.苹果酸脱氢酶71.三羧酸循环中产生ATP最多的反应是: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72.关于乙酰CoA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丙酮酸生成乙酰CoA的过程不可逆B.三羧酸循环可逆向合成乙酰CoAC.乙酰CoA是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中间产物D.乙酰CoA不能进入线立体E.乙酰CoA含有高能硫脂键73.异柠檬酸脱氢酶的变构激活剂是: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的高能化合物是:三羧酸循环中催化β-氧化脱羧反应的酶是:A.柠檬酸合成酶B.苹果酸脱氢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E.琥珀酸脱氢酶76.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存在于细胞的:A.胞液B.线粒体C.微粒体D.核蛋白体E.溶酶体77.1分子葡萄糖经过有氧氧化彻底分解成CO2和H2O的同时净生成:~3分子~8分子~15分子~38分子~40分子ATP78.巴斯德效应是:A.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B.糖酵解抑制有氧氧化C.糖酵解抑制糖异生D.有氧氧化与糖酵解无关E.有氧氧化与耗氧量成正比79.三羧酸循环又称:循环循环循环循环循环80.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每次循环消耗一个乙酰基B.每次循环有4次脱氢、2次脱羧C.每次循环有2次底物水平磷酸化D.每次循环生成12分子ATPE.提供生物合成的前体81.丙二酸是下列哪种酶的竞争性抑制剂A.丙酮酸脱氢酶B.琥珀酸脱氢酶C.异柠檬酸脱氢酶D.α-酮戊二酸脱氢酶E.柠檬酸脱氢酶82.三羧酸循环主要在细胞的哪个部位进行A.胞液B.细胞核C.微粒体D.线粒体E.高尔基体83.磷酸戊糖途径主要是:A.生成NADPH供合成代谢需要B.葡萄糖氧化供能的途径C.饥饿时此途径增强D.体内CO2生成的主要来源E.生成的NADPH可直接进电子传递链生成ATP84.磷酸戊糖途径是在哪个亚细胞部位进行A.胞液中B.线粒体C.微粒体D.高尔基体E.溶酶体8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磷酸戊糖途径第一阶段的产物磷酸核酮糖磷酸核糖磷酸核酮糖与5-磷酸木酮糖互为转化的酶是:A.磷酸核糖异构酶B.转醛醇酶C.转酮醇酶D.差向异构酶E.磷酸戊糖变位酶87.磷酸戊糖途径主要的生理功用:A.为核酸的生物合成提供核糖B.为机体提供大量NADPH+H+C.生成6-磷酸葡萄糖D.生成3-磷酸甘油醛E.生成6-磷酸葡萄糖酸88.由于红细胞中的还原型谷胱苷肽不足,而易引起贫血是缺乏:A.葡萄糖激酶B.葡萄糖6—磷酸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D.磷酸果糖激酶E.果糖双磷酸酶89.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的反应中直接受氢体是:++葡萄糖合成糖原时的活性形式是: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糖原合成是耗能过程,每增加一个葡萄糖残基需消耗ATP的分子数为:关于糖原磷酸化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变构调节改变酶的活性B.通过共价修饰改变酶的活性C.存在有活性和无活性两种状态D.葡萄糖浓度高时可使磷酸化酶变构激活位上丝氨酸磷酸化后使活性增强93.关于糖原合成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合成酶无共价修饰调节B.受磷蛋白磷酸酶—1作用而失活C.在蛋白激酶A的催化下活性降低D.肾上腺素促糖原的合成E.蛋白激酶A使磷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失去作用94.肝糖原分解能直接补充血糖是因为肝脏含有:A.磷酸化酶B.磷酸葡萄糖变位酶C.葡萄糖激酶D.葡萄糖6-磷酸酶E.果糖双磷酸酶95.肌肉内糖原磷酸化酶的变构激活剂是:关于糖原合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的直接供体是UDPGB.从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不消耗高能磷酸键C.新加上的葡萄糖基连于糖原引物非还原端D.新加上的葡萄糖基以α-1、4糖苷键连于糖原引物上E.新加上的葡萄糖基连于糖原引物C4 上97.在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中都起作用的酶是:A.异构酶B.变位酶C.脱枝酶D.磷酸化酶E.葡萄糖6-磷酸酶98.肌糖原不能直接补充血糖是缺乏:A.磷酸化酶B.α-1、6-糖苷酶C.丙酮酸激酶D.变位酶E.葡萄糖6—磷酸酶99.下列哪种酶不是糖异生的关键酶A.丙酮酸羧化酶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C.磷酸甘油酸激酶D.果糖双磷酸酶E.葡萄糖6-磷酸酶100.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需消耗几个~P下列哪种物质是丙酮酸羧化酶的变构激活剂.柠檬酸C.乙酰.异柠檬酸102.在下列促进糖异生的因素中错误的是:A.乙酰CoA增多B.胰高血糖素增多减少D.胰岛素减少.6-双磷酸果糖增多103.下列哪种酶在糖异生和糖酵解中都起作用:A.丙酮酸激酶B.丙酮酸羧化酶C.果糖双磷酸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E.己糖激酶104.位于糖酵解、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糖原合成与分解各代谢途径交汇点的化合物是:磷酸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磷酸甘油醛105.关于NADPH生理功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供氢体参与脂肪酸、胆固醇的合成参与体内羟化反应C.有利于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D.溶血性贫血是NADPH产生过少造成E.使谷胱苷肽保持还原状态106.某种遗传性疾病患者在服用蚕豆或抗疟疾药后,诱发溶血性贫血其原因是:A.抗疟疾药破坏红细胞B.磷酸戊糖途径障碍C.红细胞过氧化氢减少D.体内GSH量增多+H+生成增多107.关于糖酵解和有氧氧化在糖酵解途径中NADH+H+去向的叙正确的是:A.NADH+H+能自由进入线粒体B.NADH+H+不能进入线粒体C.NADH+H+重新氧化使糖酵解继续进行C.NADH+H+作为供氢体参与真分数合成E.NADH+H+促进胆汁酸生成108.在糖代谢过程中能催化双磷酸化合物形成的酶是:A.烯醇化酶B.丙酮酸激酶C.磷酸丙糖异构酶D.磷酸己糖异构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109.肝糖原与肌糖原在代谢中的不同点是:A.通过UDPG途径合成糖原B.可利用葡萄糖合成糖原C.糖原合成酶促糖原合成D.分解时可直接调节血糖E.合成糖原需消耗能量110.肌糖原的合成不存在三碳途径是因为:A.肌肉经UDPG合成糖原B.肌糖原酵解成乳酸C.肌细胞中不能进行糖异生D.肌细胞己糖激酶Km较高E.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111.1分子葡萄糖先合成糖原再酵解成乳酸,净生成ATP的分子数为:分子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该反应途径中有几次脱氢反应关于肌肉磷酸化酶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和6-磷酸葡萄糖对磷酸化酶有抑制作用是磷酸化酶变构抑制剂C.磷酸化酶b可被磷酸化酶激酶激活D.主要受肾上腺素的调节E.磷酸化酶a的活性与AMP有关114.关于磷酸化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磷酸化酶具有a.b两型和b在一定条件下互变C.是糖原分解的关键酶D.其活性受激素的调节有活性a无活性115.关于糖原累积症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病B.可分为8型C.Ⅲ型糖原累积症缺乏脱支酶D.Ⅰ型糖原累积症缺乏葡萄糖6-磷酸酶E.受累器官是肝、肾116.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存在于生物合成较旺盛的组织细胞B.有氧化反应发生C.在胞液中进行D.反应过程中有CO2生成E.产生的NADPH能进行氧化磷酸化117.磷酸戊糖途径不包括下列哪种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C.磷酸甘油酸变位酶D.转酮醇酶E.转醛醇酶118.关于2、6-双磷酸果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6-磷酸果糖激酶-2催化生成B.其浓度在微摩尔水平即有作用C.能单独取消ATP对6-磷酸果糖激酶-1的抑制作用D.是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抑制剂E.与AMP一起取消柠檬酸对6-磷酸果糖激酶-1的抑制119.关于三碳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生理条件下是合成肝糖原的主要途径B此途径可解释肝摄取葡萄糖能力低但仍能合成糖原C.三碳化合物主要是乳酸和丙酮酸D.产生三碳化合物部位是肝、小肠和肌肉E.是糖原合成的简接途径120.关于丙酮酸羧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其辅酶为生物素B.在线粒体和胞液均存在C.反应需消耗ATPD.产物是草酰乙酸E.已酰CoA是该酶变构抑制剂121.三羧酸循环中不提供氢和电子对的步骤是: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酸D.琥珀酸→延胡索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122.乙酰CoA不能:A.进入三羧酸循环B.激活丙酮酸羧化酶C.用于合成脂肪酸D.反馈抑制丙酮酸脱氢酶E.诱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基因表达123.下列哪种产能过程不在线粒体进行A.三羧酸循环B.糖酵解C.脂肪酸氧化D.酮体的氧化E.氧化磷酸化124.空腹血糖的正常浓度是:~L~L~6,67/L~L~L125.调节血糖最主要的器官是:A.脑B.肾C.肝D.胰E.肾上腺126.正常静息状态下,血糖是下列哪种组织器官的主要能源A.肝脏B.肾脏C.脂肪D.大脑E.胰腺127.长期饥饿时血糖的主要来源是:A.食物的消化吸收B.肝糖原的分解C.肌糖原的分解D.甘油的异生E.肌肉蛋白质的降解128.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增强糖原合成酶活性B.降低磷酸化酶活性C.激活丙酮酸脱氢酶D.抑制激素敏感脂肪酶E.使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合成增多129.胰高血糖素对糖代谢调节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活糖原合成酶B.抑制肝糖原分解C.可抑制2、6-双磷酸果糖的合成D.可抑制激素敏感脂肪酶E.抑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130.下列哪种激素能同时促糖原、脂肪、蛋白质的合成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肾上腺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E.糖皮质激素B型题131~135A.糖酵解途径B.糖有氧氧化途径C.磷酸戊糖途径D.糖异生途径E.糖原合成途径131.人体所需能量主要来源于:132.无氧时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乳酸途径是:133.为体内多种物质合成提供NADPH的是:134.需将葡萄糖活化成UDPG才能进行的是:135.将乳酸、甘油、氨基酸转变为糖的途径是:136~140A.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B.丙酮酸羧化酶C.丙酮酸激酶D.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E.丙酮酸脱氢酶136.TPP是其辅酶的是:137.生物素是其辅酶的是:138.催化反应中将~P转移给ADP的是:139.催化生成的产物含有高能硫脂键的是:140.反应中需GTP提供~P的是:141~145分子分子分子分子分子141.1分子乙酰CoA彻底氧化可生成ATP:142.1分子葡萄糖无氧时分解可生成ATP:143.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可生成ATP:144.1分子葡萄糖转化成1、6-双磷酸果糖消耗ATP:145.乳酸异生为一分子葡萄糖消耗ATP:146~150A.维生素PPB.维生素B2C.维生素B1D.维生素B6E.生物素146.丙酮酸转变成草酰乙酸时需要:147.琥珀酸转变成延胡索酸时需要:148.3-磷酸甘油醛转变成1、3-双磷酸甘油酸需要:149.丙酮酸氧化成乙酰CoA时需要:150.谷氨酸转变成α-酮戊二酸需要:151~155磷酸葡萄糖、6-双磷酸果糖、6-双磷酸果糖D.柠檬酸E.乙酰CoA151.6-磷酸果糖激酶-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152.丙酮酸激酶的变构激活剂:153.己糖激酶的抑制剂:154.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抑制剂:155.6-磷酸果糖激酶-2的变构抑制剂:156~160A.硫辛酸++琥珀酸脱氢酶的辅酶:157.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辅酶:158.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化酶的辅酶:159.苹果酸脱氢酶的辅酶:160.谷胱苷肽还原酶的辅酶:161~165磷酸葡萄糖B.乙酰CoAC.磷酸二羟丙酮D.草酰乙酸磷酸葡萄糖161.位于糖酵解与甘油异生为糖交叉点的化合物:162.位于糖原合成与分解交叉点的化合物:163.三羧酸循环与丙酮酸异生为糖交叉点的化合物:164.糖氧化分解、糖异生和糖原合成交叉点的化合物:165.糖、脂肪、氨基酸分解代谢共同交叉点的化合物:166~170A.柠檬酸B.琥珀酸、3-双磷酸甘油酸D.延胡索酸E.草酰乙酸166.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的是:167.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剂是:168.分子中含有~P的是:169.参与三羧酸循环的起始物是:170.丙二酸与其共同竞争同一酶的活性中心的物质是:X型题171.关于糖酵解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整个过程在胞液中进行B.糖原的1个葡萄糖单位经酵解净生成2分子ATPC.己糖激酶是关键酶之一D.是一个可逆过程E.使1分子葡萄糖生成2分子乳酸172.糖酵解的关键酶:A.葡萄糖-6-磷酸酶B.丙酮酸激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磷酸果糖激酶-1E.己糖激酶173.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辅助因子是:A.硫辛酸催化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的酶:A.己糖激酶B.磷酸果糖激酶-1C.磷酸甘油酸激酶D.丙酮酸激酶E.琥珀酸CoA合成酶175.在有氧时仍需靠糖酵解供能的组织或细胞是:A.成熟红细胞B.白细胞C.神经C.骨髓E.皮肤176.糖原中的葡萄糖基酵解时需要的关键酶是:A.磷酸葡萄糖变位酶B.糖原磷酸化酶焦磷酸化酶D.磷酸甘油酸激酶E.丙酮酸激酶177.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包括:A.辅酶A硫脂键的形成B.硫辛酸硫脂键的形成氧化硫辛酸还原FADE.丙酮酸氧化脱羧178.三羧酸循环中不可逆的反应有:A.柠檬酸→异柠檬酸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C.α-酮戊二酸→琥珀酰CoAD.琥珀酸→延胡索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179.糖有氧氧化途径中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有:关于三羧酸循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每次循环有4次脱氢2次脱羧B.含有合成氨基酸的中间产物C.是葡萄糖分解主要不需氧途径D.其中有的不需氧脱氢酶辅酶是NADP+E.产生的CO2供机体生物合成需要181.6-磷酸果糖激酶-1的变构效应剂有:、6-双磷酸果糖、6-双磷酸果糖:182.关于磷酸戊糖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A.以6-磷酸葡萄糖为底物此途径消耗磷酸葡萄糖可通过此途径转变成磷酸核糖磷酸葡萄糖生成磷酸核糖的过程中同时生成1分子NADPH、1分子CO2D.为脂肪酸、胆固醇、类固醇等的生物合成提供供氢体E.产生的NADPH直接进入电子传递链氧化供能183.乳酸异生为糖亚细胞定位:A.胞浆B.微粒体C.线粒体D.溶酶体E.高尔基体184.下列哪些反应属于异构化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磷酸核酮糖→5-磷酸核糖磷酸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185.糖酵解与糖异生共同需要的酶是:A.葡萄糖6-磷酸酶B.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D.果糖二磷酸酶E.烯醇化酶186.1分子葡萄糖进行酵解净得的ATP分子数与有氧氧化时净得分指数之比为:如摄入葡萄糖过多,在体内的去向:A.补充血糖B.合成糖原储存C.转变为脂肪D.转变为唾液酸E.转变为非必需脂肪酸188.胰岛素降血糖的作用是:A.促进肌肉、脂肪等组织摄取葡萄糖B.激活糖原合成酶促糖原的合成C.加速糖的氧化分解D.促进脂肪动员E.抑制丙酮酸脱氢酶活性189.乳酸循环的意义是:A.防止乳酸堆积B.补充血糖C.促进糖异生D.防止酸中毒E.避免燃料损失190.NADP+可以是下列哪些酶的辅酶A.苹果酸酶磷酸葡萄糖脱氢酶C.柠檬酸合成酶D.苹果酸脱氢酶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四、问答题191.简述糖酵解的生理意义;192.试比较糖酵解与糖有氧氧化有何不同;193.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194.试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195.试述机体如何调节糖酵解及糖异生途径;196.乳酸循环是如何形成,其生理意义是什么197.简述6-磷酸葡萄糖的来源、去路及在糖代谢中的作用;198.试述机体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的分子机制;199.试述丙氨酸如何异生为葡萄糖的;200.试述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水平的分子机理;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2.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的反应过程称为有氧氧化;3.6-磷酸葡萄糖经氧化反应和一系列基团转移反应,生成CO2、NADPH、磷酸核糖、6-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而进入糖酵解途径称为磷酸戊糖途径或称磷酸戊糖旁路;4.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氨基酸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5.由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合成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合成;由糖原分解为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最后为葡萄糖的过程称为糖原的分解;6.由草酰乙酸和乙酰CoA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反复脱氢、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由于Krebs正式提出三羧酸循环,故此循环又称Krebs循环;7.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产物巴斯德效应Pasteureffect;8.丙酮酸在丙酮酸羧化酶催化下生成草酰乙酸,后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催化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过程称为丙酮酸羧化之路;9.肌肉收缩时经酵解产生乳酸,通过血液运输至肝,在肝脏异生成葡萄糖进入血液,又可被肌肉摄取利用称为乳酸循环;也叫Cori循环;10.葡萄糖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再运往肝脏,在肝脏异生为糖原称为三碳途径或称合成糖原的简接途径;11.由于先天性缺乏与糖原代谢有关的酶类,使体内某些器官、组织中大量糖原堆积而引起的一类遗传性疾病,称糖原累积症;12.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途径;是有氧氧化和糖酵解共有的过程;13.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其正常值为~L70~110mg/dL;14.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持续高于L130mg/dL为高血糖;15.空腹血糖浓度低于L70mg/dL为低血糖;16.当血糖浓度高于~L,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时糖即随尿排出,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17.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血糖升高伴有糖尿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称为糖尿病;18.当血糖水平过低时,就会影响脑细胞功能,从而出现头晕、倦怠无力、心悸等,严重时出现昏迷称为低血糖休克;19.在葡萄糖合成糖原过程中,UTPG称为活性葡萄糖,在体内作为葡萄糖的供体;20.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由催化单方向反应的酶,催化两个底物互变的循环称底物循环;二、填空题21.糖酵解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22.胞浆乳酸23.3-磷酸甘油醛脱氢NAD+磷酸甘油酸激丙酮酸激24.磷酸化酶6-磷酸果糖激酶-125.2、6-双磷酸果糖磷酸果糖激酶-2果糖双磷酸酶-226.42迅速提供能量27.线粒体糖酵解28.B1硫辛酸泛酸B2PP29.草酰乙酸乙酰CoA4211230.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31.胞浆线粒体363832.活性中心内的催化部位活性中心外的与变构效应剂结合的部位33.磷酸戊糖核糖34.糖原合酶磷酸化酶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35.葡萄糖-6-磷酸乳酸。
磷酸酶和磷酸化酶-定义说明解析
![磷酸酶和磷酸化酶-定义说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b66a56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1.png)
磷酸酶和磷酸化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磷酸酶和磷酸化酶是生物体内关键的酶类蛋白,它们在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调节、基因转录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磷酸酶主要负责水解磷酸酯键,调节细胞内的磷酸化水平;而磷酸化酶则通过在蛋白质上添加磷酸根团来调节蛋白质的活性和功能。
本文将着重介绍磷酸酶和磷酸化酶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们在生物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围绕着这篇关于磷酸酶和磷酸化酶的文章的整体结构展开。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介绍文章的整体架构和内容安排,以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展开情况。
此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文章的主要章节和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帮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文章结构的清晰和合理性对于读者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非常重要,因此应该在这部分做到简明扼要,清晰明了。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磷酸酶和磷酸化酶这两种关键的细胞内酶类物质。
通过深入探讨它们的结构、功能和作用机制,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以便读者了解磷酸酶和磷酸化酶的重要性和作用机理。
通过对这两种酶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细胞信号转导和代谢调控的重要机制,从而为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义。
同时,本文也将展望未来对磷酸酶和磷酸化酶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2.正文2.1 磷酸酶:磷酸酶是一类酶,能够催化磷酸化反应中底物的去磷酸化。
磷酸酶在细胞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调节了细胞内磷酸化水平,并参与调控细胞代谢、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等生命活动过程。
磷酸酶通过去除磷酸基团,可以使被磷酸化的蛋白质、核酸或小分子底物恢复到其原始状态。
这种去磷酸化的反应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因为磷酸酶能够逆转磷酸化过程,从而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或抑制。
磷酸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包括细菌、真核生物和植物等,它们能够针对不同种类的底物展现特异性催化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cAMP的第二信使作用/信息在细胞内的逐级放大
受体
第一信使
蛋白激酶 A (4聚体)
催化亚基
CC
G蛋白s
RR
腺苷酸环化酶
第二信使
ATP
cAMP
C C + cAMP R R cAMP
cAMP cAMP 调节亚基2聚体
多种靶蛋白的某些丝/苏氨酸残基磷酸 化
2
磷酸化共价修饰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 糖原合成酶:抑制糖原合成 糖原磷酸化酶b激酶 糖原磷酸化酶a :促进糖原分解 特点:一 被磷酸化共价修饰的蛋白发生生物效应的空间位
8Q
G LGFRRG
D D D S P P P 181 FIHVM N 11
9NW*WKGACHGQTGMF 10*RNY*VT 11 VNRNV
* proline-rich ligand binding site
13
ME A3IAKYDFKATADDELSFKRGDILKVLNEECDQNWYKAEL
K RH R K 71 EEMLS2 Q
DGAFLI ES3ES4AP5GDFS5LS6V FGNDV
H K R K K HR R S 106 Q F VL DGAG YFLWVV FN 7LNELVDY
S8TS9VS10
R D D ED E* 143 NQQIFL
P P P DIEQV 6QQ 7T YVQALF* F*
NGKDGFIPKNYIE54 MKP57H P59WFFGKIPRAKAEEMLSKQRHDGA
F L I R E S E S A P G D F S L S V K F G N D V Q H F K V L R D G A G K Y F LW V V K
FNSLNELVDYHRSTSVSRNQQIFLR149 DIEQVP155QQP158T Y160VQALFDF
改变微管蛋白的构象与功能,影响细胞分泌 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构象,改变膜对水和离子的通透性
5
6
7
8
9
10
Src Homology domain, SH1, SH2 and SH3
SH1: Tyrosine kinase domain
SH2: recognizes and binds with high affinity to peptide motifs containing a phosphotyrosine (pTyr) and involves Signal transduction.
磷酸化酶b
无活性 Pi
磷蛋白磷酸酶-1 磷_酸化+ 酶_ aG1P
_
葡萄糖AMP ATP
糖原合酶
Pi
ATP
磷蛋白磷酸酶-1
_
PKAa
糖原合酶-P
无活性
抑制物-P
_
PKAa
磷蛋白磷酸酶-1
ATP
Pi
抑制物
无活性
4
cAMP介导的信息跨膜传递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信息物质-X
大多数肽类激素
儿茶酚胺,β受体 胰岛素,Gi
置位于胞浆。 二 调节速度相对快。
3
糖原合成分解代谢途径相关酶磷酸化共价修饰调节体
无活性
G蛋白G蛋白
ATP 磷酸化酶b激酶 Pi
ACiACa
PKAa
磷蛋白磷酸酶-1 _
ATP 磷酸化酶b激酶-P
糖原
ATPcAMP
PKAiPKAa
Mg2+
cAMP PKAc
+
ATP
PDE _
1P
AMP
cell membrane cell in
CREB
ATP
CREB P
TGACGTCA gene
生化效应:靶蛋白丝/苏氨酸的磷酸化 抑制糖原合成,促进糖原分解
RNA
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酸合成
去除对相关基因转录的阻遏,并同时加速转录与翻译过程
使心肌肌原蛋白易于结合Ca2+,加速心肌肌浆网膜蛋白摄Ca2+
DPQEDGELGFRRGDFIHVMDNSDPNWWKGACHGQTGMFPR
NYVTP212 VNRNV
14
Tertiary structure of SH2
MKPHPWFFGKIPRAKAEEMLSKQRHDGAFLIRESESAP GDFSLSVKFGNDVQHFKVLRDGAGKYFLWVVKFNSLNE LVDYHRSTSVSRNQQIFLRDIEQVP
SH3: binds to proline-rich ligands with moderate affinity and selectivity, preferentially to PxxP motifs; they play a role in the regulation of enzymes by int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changing the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f
12
Primary structure of Grb2 protein
3-54
59-149
160-212
SH3
SH2
SH3
-3
+7
-2
+2
D DDE* D EE D 1 ME AIAKY* F*KATA
LS1FKRG ILKVLN
C QN
E D E K R K P P P P 36 W*YKA LNGK GFI 1*KNY*I MK 2H 3WFFG I 4 A A
15
Molecular Weight: 529.481 g/mol Molecular Formula: C21H32N5O9P Hydrogen Bond Donor Count: 7 Hydrogen Bond Acceptor Count: 9 Rotatable Bond Count: 14 , Charge: 0 Tautomer Count: 32, Heavy Atom Count: 36 Topological Polar Surface Area: 240 XLogP: -3.3, Exact Mass: 529.194 MonoIsotopic Mass: 529.194 Complexity: 855, Isotope Atom Count: 0 Defined Atom StereoCenter Count: 3 Undefined Atom StereoCenter Count: 0 Defined Bond StereoCenter Count: 0 Undefined Bond StereoCenter Count: 0 Covalently-Bonded Unit Count: 1
11
For examples
Src
SH3 SH2 SH1, tyrosine kinase
Grb2
SH3 SH2 SH3
GAP PLC 1
SH2 SH3 SH2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Phospholipase C SH2 SH2 SH3 Phospholipase C
肾上腺素 抗血管紧张素Ⅱ,Gi
, 垂体促激素 抗利尿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生长抑素,α2受体,Gi
甲状旁腺素 胰高血糖素 下丘脑的释放激素 儿茶酚胺,α2受体,Gi
信息物质-Y ?
信息物质-Y
信息物质-X
cell out
生长因子 癌蛋白
细胞因子
R
R
胰岛素 TPK AC
Gs/i
Ca2+ CaM
茶碱
M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