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技术要求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技术要求云南省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50000)是《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2010~2020)》和《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3~2020年)》中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

此项工作是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完成后,对全省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监测预警、工程防治、避灾搬迁等相关工作的技术支撑。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实际,特拟定本要求。

一、基本要求调查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调查重点。

(1)滑坡、崩塌、泥石流调查,结合调查区实际,参照《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调查规范(1:50000)》(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08-02)的相关规定。

(2)其他地质灾害调查,参照《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修订稿)(国土资源部,2006年10月)的有关要求。

(3)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数据库建设,按《1:50000地质灾害调查信息化成果技术要求》(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2010年2月)执行。

二、补充要求总结2013年度地质灾害详查工作经验,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在上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如下补充要求。

(一)调查1、遥感(1)超前安排遥感资料处理和调查解译工作,重视远程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为地面调查、工程地质剖面布置、重点调查区确定、调查路线优化等提供依据。

(2)重点地段的遥感解译和地质灾害测绘,尽量利用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如SPOT-5、IKONOS、Quick Bird等)、低丘缓坡开发利用规划图(1:1万)和土地“二调”资料。

在地质灾害发展动态分析中,鼓励进行多时相遥感影像对比,深化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及危害特点的研究。

2、地面调查测绘(1)以地质灾害隐患点核实和危险程度判定为核心,调查工作量不按点、线、面均匀布置。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地质灾害勘查是指为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而进行的一系列调查和分析工作。

地质背景条件是指地质环境和地质过程对地质灾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编写地质背景条件的要求如下:1.综合地质背景:首先要对研究地区的地质背景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地质构造、构造运动活动、地质构造类型等。

还要考虑地质背景中的地层情况、地质构造变形程度以及构造面特征等因素。

2.地形地貌特征:对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需要考虑地势起伏、地形特点、地貌类型、河流分布、山脉走向、山谷形态等因素。

这些特征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水文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需要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位、水系分布、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详细描述。

特别是对研究区域的地下水埋深、地下水流动速度、水文特征的释放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要求较高。

4.地质灾害历史:对研究区域的地质灾害历史进行回顾和总结。

包括地震活动、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灾害规模、灾害类型,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这些历史数据对于预测未来的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地质勘查资料:需要搜集和整理相关的地质勘查资料,包括地质勘查报告、地质钻探数据、地质调查图、地震监测数据等。

这些资料是判断地质背景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编写地质背景条件的重要依据。

以上是编写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的要求。

在编写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注重采集和分析各种数据,以确保编写的地质背景条件准确反映研究区域的地质环境和地质过程特征。

这将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勘查地质背景条件编写要求一、概述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质背景条件,从而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地质背景条件是指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地下水等因素对地质灾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和地下水三个方面来说明地质背景条件的要求。

二、地质构造要求1.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较低。

因此,地质灾害勘查应重点关注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包括断裂带、断层带、活动构造等的分布情况和活动性。

2.地质构造的变形特征:地质构造的变形特征直接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规模和程度。

因此,地质灾害勘查应准确描述地质构造的变形特征,包括构造面的倾角、断层的位移量等。

三、地质岩性要求1.地质岩性的稳定性: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质岩性的不稳定性。

地质灾害勘查应重点关注地质岩体的稳定性,包括岩层的变形特征、岩体的强度参数等。

2.地质岩性的渗透性:地质岩体的渗透性对地下水的运移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都有重要影响。

地质灾害勘查应准确描述地质岩体的渗透性,包括渗透系数、渗透压力等。

四、地下水要求1.地下水位的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与地质灾害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质灾害勘查应记录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包括季节性变化和长期趋势。

2.地下水的流动性:地下水的流动性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地质灾害勘查应准确描述地下水的流动性,包括渗透系数、水流速度等。

五、总结地质灾害勘查的地质背景条件包括地质构造、地质岩性和地下水等要素。

在勘查过程中,需要关注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和变形特征,地质岩性的稳定性和渗透性,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流动性。

只有全面了解地质背景条件,才能更好地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 000)(试行)2020年3月目次引言 (5)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2)4.1 目的任务 (2)4.2 部署原则 (3)4.3 总体要求 (3)5 设计书编写 (5)6 调查内容 (5)6.1 基本规定 (5)6.2 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5)6.3 特殊地区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7)6.4 地质灾害调查 (9)6.5 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10)6.6 承灾体调查 (10)7 基本调查方法 (10)7.1 资料收集与分析 (10)7.2 遥感调查 (11)7.3 地面调查 (11)7.4 物探 (11)7.5 钻探 (12)7.6 山地工程 (12)7.7 测试与试验 (12)8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1 总体要求 (13)8.2 一般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3 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4 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5 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14)9 成果编制与验收 (14)9.1 图件编制 (14)9.2 报告编制 (14)9.3 数据库建设 (14)9.4 成果验收 (15)9.5 资料归档 (16)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新方法及适用范围 (17)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规定符号图示图例 (18)附录 C (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20)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 (21)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表 (43)附录 F (资料性附录)土的类型与结构 (46)附录G (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类型及划分 (47)附录H (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48)附录I (资料性附录)岩石风化程度划分及其判定 (49)附录J (资料性附录)单体斜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50)附录K (资料性附录)遥感解译和隐患识别方法 (53)附录L (资料性附录)岩土体测试项目及参数表 (55)附录M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57)附录N (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提纲 (63)附录O (资料性附录)数据库建库报告提纲 (65)附录P (资料性附录)附图附件编制 (66)引言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最新版】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最新版】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技术要求目次前言 (3)引言 (4)1范围 (5)2引用文件 (5)3术语和定义 (5)4总则 (7)4.1 目的 (7)4.2 任务 (7)5基本规定 (8)5.1 流域选取与调查分区 (8) 5.2 调查基本工作量 (9)5.3 工作精度 (9)5.4 工作程序 (9)5.5 技术手段 (10)6设计书编审 (10)6.1 基本要求 (10)6.2 编写提纲 (10)6.3 设计书审查 (11)7基本调查方法 (11)7.1 资料收集 (11)7.2 遥感解译调查 (12)7.3 地面调查 (12)7.4 钻探 (13)7.5 山地工程 (14)7.6 物探 (14)7.7 测试与试验 (14)8区域综合工程地质调查 (15) 8.1 目的任务 (15)8.2基本要求 (15)8.3 地形地貌调查 (15)8.4 地质构造调查 (16)8.5 岩(土)体工程地质调查 (16)8.6 地表水与地下水调查 (16)8.7 气候、植被与土地利用状况调查 (16) 8.8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调查 (17)8.9 斜坡调查 (17)9重点调查区工程地质测绘 (17)9.1 测绘的目的 (17)9.2 测绘任务 (18)9.3 基本要求 (18)10 地质灾害调查 (19)10.1 基本规定 (19)10.2 滑坡调查 (20)10.3 崩塌调查 (22)10.4 泥石流调查 (24)10.5 地质灾害隐患点调查 (26)11.地质灾害评价与区划 (28) 11.1 基本要求 (28)11.2 地质灾害隐患点评价 (30) 11.3 重点地区评价与区划 (30)11.4流域评价与区划 (32)12.数据库建设 (32)12.1 一般要求 (32)12.2 验收要求 (32)13.图件编制 (33)13.1 一般规定 (33)13.2 图件内容 (33)14.报告编写 (36)14.1 基本要求 (36)14.2 说明书及报告提纲 (36)15 质量检查与成果验收 (39) 15.1 质量检查 (39)15.2 最终成果验收 (40)15.3 成果提交与资料归档 (40)附录A 规范性附录 (42)附录A.1野外记录本记录格式及内容 (42) 附录A.2 区域综合工程地质调查点 (43) 附录A.3 滑坡调查记录表 (45)附录A.4 崩塌(危岩体)调查记录表 (48) 附录A.5 泥石流调查记录表 (50)附录B 资料性附录 (53)附录B.1 滑坡分类表 (53)附录B.2 崩塌(危岩体)分类表 (54)附录B.3 塌岸分类表 (55)附录B.4 泥石流分类 (56)附录B.5 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方案 (57)附录B.6土的类型与结构 (58)附录B.7 斜坡稳定性常规评价方法 (59)前言本技术要求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提出。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1-1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技术要求(1:50 000)(试⾏)2020年3⽉⽬次引⾔ (5)1 范围 (1)2 规范性引⽤⽂件 (1)3 术语与定义 (1)4 总则 (2)4.1 ⽬的任务 (2)4.2 部署原则 (3)4.3 总体要求 (3)5 设计书编写 (5)6 调查内容 (5)6.1 基本规定 (5)6.2 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5)6.3 特殊地区孕灾地质条件调查 (7)6.4 地质灾害调查 (9)6.5 地质灾害隐患调查 (10)6.6 承灾体调查 (10)7 基本调查⽅法 (10)7.1 资料收集与分析 (10)7.2 遥感调查 (11)7.3 地⾯调查 (11)7.4 物探 (11)7.5 钻探 (12)7.6 ⼭地⼯程 (12)7.7 测试与试验 (12)8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1 总体要求 (13)8.2 ⼀般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3 重点调查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4 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13)8.5 地质灾害风险管控 (14)9 成果编制与验收 (14)9.1 图件编制 (14)9.2 报告编制 (14)9.3 数据库建设 (14)9.4 成果验收 (15)9.5 资料归档 (16)附录 A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调查新技术新⽅法及适⽤范围 (17)附录 B (规范性附录)规定符号图⽰图例 (18)附录 C (资料性附录)设计书编写提纲 (20)附录 D (规范性附录)野外调查格式及调查表 (21)附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分类表 (43)附录 F (资料性附录)⼟的类型与结构 (46)附录G (资料性附录)岩体结构类型及划分 (47)附录H (资料性附录)斜坡结构类型划分⽅案 (48)附录I (资料性附录)岩⽯风化程度划分及其判定 (49)附录J (资料性附录)单体斜坡稳定性评价⽅法 (50)附录K (资料性附录)遥感解译和隐患识别⽅法 (53)附录L (资料性附录)岩⼟体测试项⽬及参数表 (55)附录M (资料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法 (57)附录N (资料性附录)成果报告提纲 (63)附录O (资料性附录)数据库建库报告提纲 (65)附录P (资料性附录)附图附件编制 (66)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是地质灾害防治⼯作的基础。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

地质灾害调查规范

高中低 危危危 险险险 区区区
数 据 库 建 设
模 型 库 建 设
信 息 系 统 建 设
线 框 架

报告编写

二、技术路线
1、以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形成的 地质条件调查为核心
以遥感解译和野外核查为主要手段,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进行调查,了解
其数量、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开展滑坡崩塌泥 石流易发程度区划。
二、技术路线
2、以遥感调查为先导,并将遥感调查贯穿于详细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全区采用Spot5遥感数据,城区或重点工程地段采用QuickBird遥感数据
进行地质灾害与环境地质条件解译,并逐一填卡建档。
在室内解译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初步判断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危险性,
确定需要进一步核查和调查的已有地质灾害点,以及需要排查的基本具 备成灾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段或区域,划分重点调查区和一般调查区, 指导野外调查。
查区与一般调查区,采用重点调查区与一般调查区相结合,不搞 平均布点的调查方式。按照四种不同的精度开展调查:
1∶1万比例尺草测 1∶5万比例尺正测 1∶5万比例尺简测 1∶5万比例尺草测
采用点、线、面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系统
地调查,对于基本具备成灾条件的地质灾害隐患地段或区域逐一 排查。
1/5
1/10




质质地Fra bibliotek查查

















遥感再解译
培训与群测群防网络建设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编图技术要求(试行)2021年5月目 录前 言 (II)引 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 编图原则 (1)3.2 编图方法 (2)3.3 编图要求 (2)4 基础性图件 (2)4.1 基本要求 (3)4.2 实际材料图 (3)4.3 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 (4)4.4 孕灾地质条件图 (5)4.5 地质灾害及隐患分布图 (6)5 应用性图件 (7)5.1 基本要求 (7)5.2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图 (7)5.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图 (8)5.4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 (9)5.5 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图 (10)5.6 单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控建议图 (11)6 图件说明书 (12)6.1 基本要求 (12)6.2 内容 (12)7 数据库建设 (12)8 图件质量检查 (13)9 涉密数据的注意事项 (13)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主要实物工作量汇总表 (14)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图件版式说明 (15)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19)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区划方法 (22)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和区划方法 (25)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成果图件说明书建议提纲 (27)前 言为规范和指导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50 000)成果图件编制工作,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参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提出。

本技术要求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归口管理。

本技术要求起草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探矿工艺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附件1-1:封面格式附件1-2:扉页格式附件1-3:单位资质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附件1-7:正文格式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强化建设用地地质勘查
在建设用地选址阶段,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全面了解建设用地地质 条件和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推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 果。
治理措施
1 2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制定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响应程序和责任人。
实施工程治理
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 措施,如加固、排水、截水等,降低灾害风险。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 点
contents
目录
• 评估目的与任务 • 评估依据 •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防治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评估目的与任务
评估目的
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
通过对建设用地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等 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该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结论应明确指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 性的现状和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 施和建议。
建议与展望
防范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监测、预警、 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建设用地的安全和稳定。
规划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基 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促进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0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区域地质背景
01
区域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
02
03
区域地壳稳定性
分析评估区域内的主要地质构造, 如断层、褶皱等,以及它们对地 质稳定性的影响。
了解评估区域内的地层岩性,包 括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类型,以 及它们的工程地质性质。

陕西省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要求

陕西省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要求

陕西省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要求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制及备案管理工作,保证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1.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评估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省主管部门指导意见。

3、评估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图件大小依据建设场地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4、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评估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评估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评估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评估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评估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一级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评估报告评审时应提交的资料(按下列顺序整理)1、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2、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3、评估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4、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5、建设项目立项支持性文件6、评估报告送审稿1份三、一级评估报告备案1、申请评估报告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按下列顺序整理)(1)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2)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3)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4)项目评审意见书(含专家组名单)、专家个人审查意见、专家现场考察书面意见(5)评估报告评审情况记录及反馈表(6)评估报告修改情况说明表(7)参会人员签到表(8)与项目相关的支持性文件(9)评估报告终审稿和光盘各一式两份(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不少于10份,其中需备案存档5份)2、备案要求(1)评估单位应在签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合同后十日内,到项目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资质和项目备案,填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和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要求中的地质勘探项目评估

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要求中的地质勘探项目评估

地质勘察工程师规范要求中的地质勘探项目评估地质勘察工程师在进行地质勘探项目评估时,需要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制定详细的评估方案,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地质勘察工程师在项目评估中需要遵守的规范要求,并分析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一、规范要求概述地质勘察工程师在进行地质勘探项目评估时,需遵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

其中,最主要的规范要求如下:1. 地质勘探工程规范:该规范针对地质勘探工程的各个环节,包括项目可行性评估、方案设计、勘探方法选择、数据分析与解释等内容,为地质勘察工程师提供了具体指导。

2. 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规范:该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师在编写报告时,必须准确清晰地描述勘探过程、结果和结论,并提供相应数据、图表和解释,确保报告的科学性和可读性。

3. 地质灾害评估规范:当地质灾害风险较高时,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进行地质灾害评估,以确定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地质勘探项目评估内容地质勘察项目评估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地质环境评估:地质环境评估是对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地层构造、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地震活动等因素的考察。

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通过采集地质样品和使用先进的测试设备对地质环境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2. 勘探方法评估:勘探方法评估是对不同地质勘探方法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包括钻探、测量、地震勘探等。

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根据项目的需要和地质环境的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勘探方法。

3. 数据分析与解释:地质勘察工程师需对采集到的勘探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结合地质知识和经验,对数据进行解释,得出准确可靠的结论。

4. 工程可行性评估:工程可行性评估是在考虑地质勘探结果的基础上,对工程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

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风险、工程技术等因素,评估项目是否能够安全可靠地实施。

三、地质勘探项目评估步骤地质勘察工程师在进行地质勘探项目评估时,一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1. 收集相关资料:地质勘察工程师需要收集项目相关的资料,包括地质图、勘探报告、地质灾害报告等,全面了解项目情况。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3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3篇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第一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意义和目的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引起的地质现象,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由于地质灾害的多发性、突发性和危害性,其评估成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旨在对某一地区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评估,提供地质灾害防治决策的科学依据。

以下是本报告的目的和意义:一、科学评估地质灾害风险地质灾害的防治需要科学、准确地评估其风险。

通过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可以得出地质灾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危害程度,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制可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

在评估报告的基础上,对危险性高、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严密防范,加强预警,有力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

三、保障人民安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可能危害程度,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

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地质灾害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通过科学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制定出合理的防灾减灾措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为地方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总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目的,为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提供保障。

针对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和地理环境特点,应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二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原则与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编写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与方法,以保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以下是几点:一、原则1.科学性原则,即在评估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科学规律和科学方法进行。

2.可靠性原则,评估结果应该得出客观、真实的结论。

3.综合性原则,评估过程及结果应综合考虑地质、水文、气象、土地利用等各种因素。

重点流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

重点流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技术要求


✓ 重在调查地质灾害特征
提高地质灾害本身认识
编制背景
尴尬局面
➢ 因灾损失依然保持一 定高度
➢ 群死群伤重大事件时 有发生
➢ 新发生灾点与调查确 认灾点吻合度低
➢ 调查成果应用范围相 对窄
主要问题
➢ 孕灾地质背景调查深 度不够
➢ 潜在隐患早期识别不 到位
➢ 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 灾害链认识不足
➢ 成果总结集成服务不 够
地质灾害测 量
1:10 000地质灾害测量(草测)
km2
1:2 000地质灾害测量(草测) km2
调查点

实测剖面
km
钻探
m
岩土样

10
10
10
30~60 60~120
120~ 360
0~0.2 0.2~0.5 0.5~1
0~30
30~60
600~ 1000
0~5 5~15 5~150
设计确定具体工作量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遥感调查
工作内容 1:10 000遥感调查
单位 km2
一般调 查区
10
工作量
重点调 查区
10
重点地 段
10
1:10 000工程地质测量(正测) km2
10
工程地质测 量
1:10 000工程地质测量(草测)
km2
10
1:2 000工程地质测量(草测) km2
10
1:10 000地质灾害测量(正测) km2
重点流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技术要求(1:10 000)
审定稿
陈梦源 二〇一九年十一月
CONTENTS
目 录
1 编制背景 2 主要内容 3 新技术新方法应用 4 成果图件编制要求

第一篇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第一篇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第一篇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危险性评估的对象(1)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各类建设工程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以及在全国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2、危险性评估的对象(2)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不要受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技术要求的影响,再给评估区划分易发与不易发区。

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区,作为是否开展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的依据。

目前只要是各级政府同意开展评估的地区,均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

3、目前易发区划分尚不明确,若线性工程通过易发区和非易发区,如何评估?建设单位委托你评估,目前暂不考虑易发区与非易发区,同时评估即可。

以后随着政策的细划,再按规定进行。

4、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1)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5、评估灾害种类的界定(2)似乎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给评估人员出了一个难题。

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区别工程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风蚀砂埋、冻涨融陷、洪水冲蚀6、我部地质灾害行业标准《地质灾害分类》中,地质灾害多达几十种,应如何理解?以地质灾害评估技术要求的六大灾种为主,其他任何标准或学术讨论都不作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评估的依据。

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

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7、矿井突水、瓦斯、煤尘是地质灾害吗?不在地质灾害评估灾种之列,属于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8、请明确水土流失是地质灾害吗?作为全国范围来讲,不属于地质灾害评估的范畴;但广东省目前要求评估。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程设计编写要求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程设计书的编写要特殊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一、地质灾难调查评价工作目的开展地质灾难调查评价,“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讨论和爱护为中心,为科学标准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难效劳,为实施地质灾难预警工程和地方政府制定地质灾难防治规划效劳,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进展等供应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对策。

二、工作任务(一)一般进展1:50000以地质灾难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特殊是集镇,查明地质灾难的种类、分布范围、规模、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二)查明和猜测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范围和进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将来趋势;(三)调查与地质灾难相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立的生态地质对策;(四)评价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难体的稳定状态,猜测评价倒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定性等地质灾难,猜测其进展趋势;(五)提出地质灾难防治规划;(六)建立地质灾难GIS空间数据库治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七)对重点问题提出进一步讨论建议.三、工作内容本工程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难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讨论 (一)调查内容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难为主,同时兼顾相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1、倒塌;2、滑坡;3、泥石流;4、岩溶地面塌陷;5、地裂缝;6、斜坡稳定性;7、胀缩土;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难; 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特别地质环境因素;13、地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价内容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讨论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难的时空规律猜测。

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关键章节编写基本要求

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关键章节编写基本要求
调查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和规模,破碎带构造岩的特点,断层两 盘的地层岩性、破碎情况及错动方向,主断裂和伴生与次生构造形迹的 组合关系,形成时代、应力状态等。选择典型地段进行节理裂隙的调查 统计情况。
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关键章节 编写基本要求
二、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编写要求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与技术要求
二、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编写要求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与 技术要求
3、工作部署
根据项目的要求和上述部 署原则,对不同层次及各类地 区工作作出总体部署;并视具 体情况分年度提出各阶段的主 要工作内容,并附相应的工作 部署图。
二、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编写要求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与技术要求 4、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调查历史上破坏性地震及所引起的地震效应。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1:50000)(GB/T 14158-93)
调查区类型的划分:平原区、丘陵山区、滨海地区、岩溶 地区、黄土地区、冻土地区
调查区复杂程度分区:简单地区、中等地区、复杂地区 分区依据主要为:含水层的分布、环境地质问题发育程
度、现代地质作用程度。
水工环地质调查项目设计关键章节 编写基本要求
二、区域水工环地质、灾害地质调查——编写要求
第四章 工作部署、方法与技术要求
4.3野外调查:说明调查区范围、调查内容、方法和要求 4.3.1一般要求
(1)填图比例尺要求: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地形地 质图基础上进行,无地质图时,需同时进行第四纪地质测绘;
(2)观测路线布设要求: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相结合,一般应垂 直岩层、构造线走向和沿着地貌变化显著方向,对重要地质体、接 触带、断层带、软弱夹层、岩溶发育带等,沿走向追索布设;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

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

附件三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编写要求地质调查项目设计书是地质调查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开展项目工作的依据。

为保证地质调查项目目标任务的完成,规范设计的编写,特制定本要求。

一、设计编写总体要求(一)适用范围本要求适用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地质调查项目和其他国家财政调查专项。

(二)设计分类1.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专业类别分为:(1)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2)1:50000区域地质调查(3)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物化探异常查证(4)区域矿产资源潜力调查评价(5)矿产资源普查评价(6)区域环境地质调查评价(7)生态环境地质调查(8)地下水资源勘查(9)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0)区域重力调查(11)矿产地球物理勘查(12)航空物探测量(13)区域地球化学勘查(14)矿产地球化学勘查(15)遥感地质调查(16)航空遥感(摄影)(17)地质调查方法技术研究(18)地质调查专项研究(科研类项目)2.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工作阶段(性质)分为:(1)新开项目总体设计(2)续作项目年度工作方案3.地质调查项目设计按项目层次分为:(1)计划项目设计(2)工作项目设计(三)工作程序设计编写的工作程序包括:明确任务、资料收集、现场踏勘、设计编写、设计初审等。

1.明确任务项目实施单位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的《地质调查计划项目任务书》、项目承担单位根据计划项目实施单位下发的《地质调查工作项目任务书》,认真研究项目的目标任务,落实设计编写的具体方案,并做好设计编写的相关准备工作。

2.收集资料和现场踏勘设计编写前要系统收集工作区内已有的相关地质工作成果与资料。

并在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编写的需要,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

3.设计文字及图件编制设计编写时,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根据地质调查项目任务书及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及时组织设计编写,按时保质完成设计及附图、表的编制。

4.设计初审设计初稿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对其进行初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项目设计编写要求
地质灾难调查评判项目设计书的编写要专门强调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地质灾难调查评判工作目的
开展地质灾难调查评判,“以人为中心”,即以人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调查研究和爱护为中心,为科学规范地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和防治地质灾难服务,为实施地质灾难预警工程和地点政府制定地质灾难防治规划服务,为地区经济与社会可连续进展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防治计策。

二、工作任务
(一)一样进行1:50000以地质灾难为主的综合调查,对居民点、重要经济工程区,专门是集镇,查明地质灾难的种类、分布范畴、规模、稳固状态、危害程度及其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
(二)查明和推测人类社会活动的阻碍范畴和进展趋势;调查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强度、范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以后趋势;
(三)调查与地质灾难有关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提出民居建设的生态地质计策;
(四)评判工作区地质环境和各种地质灾难体的稳固状态,推测评判倒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斜坡稳固性等地质灾难,推测其进展趋势;
(五)提出地质灾难防治规划;
(六)建立地质灾难GIS空间数据库治理系统和综合分析系统;
(七)对重点咨询题提出进一步研究建议.
三、工作内容
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包括地质灾难诸灾种的实地调查、综合分析研究
(一)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是综合性的,以各种地质灾难为主,同时兼顾有关的地质环境、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要素的调查。

调查内容要紧包括以下灾种的地质环境、成灾历史、目前动态和可能的危害等:
1、倒塌;
2、滑坡;
3、泥石流;
4、岩溶地面塌陷;
5、地裂缝;
6、斜坡稳固性;
7、胀缩土;
8、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9、固体废弃物;10、采矿、采石和边坡开挖诱发的地质灾难;11、矿坑排水引起的地表水地下水污染;12、专门地质环境因素;13、地点病;14、水土流失。

(二)评判内容
分以下三个层次建立研究区的概念模型和量化模型,开展区域地质灾难的时空规律推测。

1 地质灾难发育度——区域地质灾难发育的现状评判指标/方法选择;
2 地质灾难风险度——风险评估/单因子分析、多因子分析
分析因子包括:地势地貌、岩组、地质结构、降雨、地表水、地下水、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区域地质环境等的空间有关/时刻有关分析;
3 地质灾难危害度——危害强度+易损性分析。

四、综合研究的技术要求与技术路线
(一)工作标准
1、地质灾难调查技术标准(1:2.5万—1:5万),中国地质调查局编制,1999;
2、县市地质灾难调查与防治规划差不多要求,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
3、数据库系统建设
执行中国地质调查局新修订的《空间数据库工作指南》和《数字化地质图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1999;
4、1:2.5万—1:5万工程地质调查规范(ZB D 14003—89);
5、1:5万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T1 4158—93);
6、地质灾难分类分级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1999—2000;
7 、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万),地质矿产部地质环境司,1996;
8、参考《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空间数据格式与图式图例标准》,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全国地质环境监测总站,1998。

(二)工作方法
1、修编已有的地质资料,并完全数字化,为区域地质灾难综合调查提供基础。

2、进行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圈定地质灾难专门区。

解译精度1:50000。

3、野外地质灾难综合调查
野外调查使用1:5万比例尺地势图;
采纳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
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运算机数据库;
调查方法采纳专业队伍为主,地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

4、整个调查过程严格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
在调查地质灾难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形及调查精度,尽可能按国际标准术语进行编目(Inventory),目前还没有国际标准的按有关的行业标准进行.
5、调查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GPS、RS和野外原位快速测试技术等),以便快速有效地猎取资料.
6、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
7、建立整个库区地质灾难及有关因素信息系统.
附:地质灾难调查评判项目设计书编写提纲
第一章前言
1、要紧包括任务来源、工作目的、任务的要紧内容和成果提交时刻等。

2、工作区自然概况
要紧包括工作区的地理位置、坐标范畴、涉及图幅及编号、行政区划、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概况、交通条件、水源、电源情形以及社会经济概况等。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分各时期简述工作区以往的地质工作程度,明确此次工作基础,同时指出已有工作成果及其使用存在的咨询题。

1、以往区域地质工作
2、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
3、环境地质或灾难地质工作
第三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
1、气象水文
2、地势地貌
3、地层岩性
4、构造格架、新构造和地震
5、水文地质条件
6、地质灾难现状概述
7、人类社会工程、经济活动概述
第四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
1、工作部署原则
按照工作目的、任务和有关技术要求,提出总体工作思路、工作部署原则,讲明各项工作间的关系及工作程序。

2、工作部署
按照项目工作部署原则,分不同层次和类型作出总体部署,并附相应的工作部署图。

3、工作量和工作进度
列出各项工作的工作量;
讲明年度工作安排,当年的工作安排尽可能详细。

第五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1、修编已有的地质资料,并完全数字化,为区域地质灾难综合调查提供基础。

2、进行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圈定地质灾难专门区。

解译精度1:50000。

3、野外综合调查
野外调查使用1:5万比例尺地势图;
调查方法采纳专业队伍为主,地点乡镇政府配合,逐个居民点走访;
采纳目测与GPS技术结合定点;
每个点均要求填写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并及时录入运算机数据库。

4、适当布置槽(井)探、物(化)探和岩、土、水样试验工作;
5、确有必要时,可安排少量钻探或坑探工程量;
6、配合调查开展工作,有针对性进行重点咨询题研究;
7、适时布置群测群防或长期观测工作;
8、室内综合研究
(1)调查资料必须与调查工作同步进入GIS空间数据库,所有调查成果必须以数字化图件和多媒体光盘的形式提供,并以网络的方式传输与应用;
(2)建立整个库区地质灾难及有关因素信息系统。

9、图件编制讲明
10、技术标准
列出执行标准和参考标准。

第六章实物工作量
列表讲明总体工作部署和年度各类实物工作量及其经费预算。

第七章经费预算
按《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设计预算编制暂行方法》编写。

第八章组织治理
具备完成本项任务的资质,选派的人员应是多年从事地质灾难调查、研究、防治工程设计和监测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提交高质量的有用成果。

1、组织治理
2、项目人员组成及分工
第九章保证措施
项目在治理、人员、质量和时刻等方面的保证措施。

1、保证任务完成,提升工作质量的具体措施。

含技术措施,各种新技术方法的应用,提升工作人员水平所采纳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2、安全及劳动爱护措施。

3、项目全面质量治理方法及措施。

第十章预期成果及成果表达形式
1、预期成果
(1)文字报告
工作区地质灾难综合调查评判报告
(2)图件
工作区地质灾难现状图(1∶5万)
工作区地质灾难分区推测图(1∶5万)
工作区地质灾难防治规划图(1∶5万)
2、成果表达形式
差不多要求是,提交纸质和数字化两种形式成果,包括:
(1)文字报告
(2)工作区地质灾难空间数据库(包括数据标准、数据库实体、信息传输与应用机制)
(3)纸质图件
(4)基于数字图层的地质灾难图集
附录:
1、交通位置图
2、以往环境地质或灾难地质研究程度图
3、此次野外调查工作布置图
4、工作区地质灾难调查工作量表
5、工作区地质灾难调查经费预算表
6、工作区各种地质灾难的调查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