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伦敦蒙难,声名鹊起
孙中山在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1866 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 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季子。 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 身),1892年7月以首届两名毕业生中第一名的 成绩毕业,并获当时之香港总督威廉· 罗便臣亲自 颁奖。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第二节
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三、三民主义学说和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一)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 命运动。这场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 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1909年孙中山在伦敦
(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了初步的发展。据统计, 1895年至1911年间,新 设立的民族资本厂矿达 800家,资本额超过1.6 亿元。
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 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首先发起的。
1911年5月,在为形势所迫不得不成立的责任内阁里, 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被讥为“皇族内 阁”。这不仅使立宪派大失所望,也使统治集团内部因满、 汉矛盾和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 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起的。
(二)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末“新政”的破产
载沣像
预备立宪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 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主要原因在于,清政府改 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正如出洋考 察政治的五大臣在回国后的奏折中所说的,立宪有 三大利:“皇位永固”、“外患渐轻”、“内乱可 弭”。这正是清政府预备立宪的目的。
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章太炎像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这个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 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 这些青年学生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 其中不少人在民族危难加深、群众自发斗争高涨形势 的推动下,开始摸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孙中山像
在五 东日一 京,九 喜宋一 结庆五 良龄年 缘与十 。孙月 中二 山十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历 程
上书遭拒,思想觉悟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伦敦蒙难,声名鹊起
(一)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历 程 上书遭拒,思想觉悟 孙中山先生学 医时照片(1886)
孙中山像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在中国的争夺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八国联军侵华路线图
(一)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1901年,帝国主义列强镇压了义和团运动后,同年9月又 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完全形成。此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 扩展在华经济势力。外国在华投资规模急速扩张,包括扩大 设厂规模和给清政府大量高息贷款,而铁路、矿山的利权更 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重要目标。
宋 教 仁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画) 前左一为黄兴,左四为宋教仁 这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像
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11月,在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同 盟会的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 权主义、民生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一批 新兴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 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民主 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邹 容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孙中山像
章 炳 麟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3年,章炳麟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反对康有为的 保皇观点,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 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 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阐述在中国进行民主革命 的必要性和正义性,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陈天华写了《警世钟》、《猛回头》两本小册子,痛陈帝国主义侵 略给中国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清政府已经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 的工具,号召人民奋起革命,推翻清政府这个“洋人的朝廷”。
三民主义
孙中山于1906年在新加 坡华侨中成立同盟会分会
民族主义 三 民 主 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在当时指的是“平均地 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 孙中山主张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 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 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他认为,西方 资本主义发展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其根 源在于未能解决土地问题,因此他试图 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 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 社会危机。为此,他希望“举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镇南关起义旧址
镇南关起义旧址
(二)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1905年赴欧考察各国宪政的五大 臣及其随员在罗马合影
清末“新政”的推行
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 交困之时。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彻底放 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 的朝廷”;同时也使国人对清政府更为失 望,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为了 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 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一)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起云涌 正是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风 起云涌,遍及全国。从1902年至1911年间,各地民变多达1300余起。其 中包括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 斗争,工人的罢工斗争,商人的罢市斗争,少数民族与会党的起事等。 同时还发生了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以及收回利权运动和保 路运动等。在一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成为主要的角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 民族资产阶级及与它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 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这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
(三)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孙中山在《民报》上发表三民主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民族主义
三 民 主 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 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这就 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
不过,民权主义虽然强调了要建 立民主共和国,却忽略了广大劳动群 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 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陈天华及其所著《猛回头》《警世钟》 邹容及其所著的《革命军》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蔡 元 培 组 织 光 复 会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 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次第成立。从1904年开 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华 兴会、科学补习所、光复会、岳王会等。这些 革命团体的成立为革命思想的传播及革命运动 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组织力量。
图为李鸿章 代表清政府与11 国的驻华公使, 在北京签订《辛 丑条约》
(一)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帝国主义各国加紧在中国的争夺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 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称“局外中立”。经过一 年多的厮杀,日本战胜俄国,俄国将所攫得的中国东北南部 所有一切侵略特权“转让”给日本。1903年至1904年,英国 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德国则企图将势力延伸到原属英国 势力范围的长江流域。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一)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历 程 1894年10月和11月 《万国公报》刊登的孙 中山上李鸿章书。
上书遭拒,思想觉悟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伦敦蒙难,声名鹊起 189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向李鸿章上书,提出“人能尽其才, 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可见,他也曾寄 希望进行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并把发展工业、教育等等,当做 “治国之大径”,“富强之根本”。但是,李鸿章并没有重视他的 意见。而在北上京津的过程中,他发现清朝的腐败比他原先了解的 要严重得多。这时,他确信“和平方法,无可复施”,“积渐而知 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决心以革命的方法推翻清朝的
孙 中 山 三 民 主 义 手 稿
民族主义
三 民 主 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一) 三民主义学说
民族主义
三 民 主 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 中华”两项内容。一是要以革命手段 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 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 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但是,同盟会纲领中的民族 主义没有从正面鲜明地提出反对 帝国主义的主张。
日俄战争一瞥
入侵西藏的英军
(一)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 等,十多年间,清政府的财 政开支激增4倍之多。在清朝 的最后几年里,各种旧税一 次又一次被迫加,种种巧立 名目的新税更是层出不穷, 各级官吏还要从中中饱私囊, 致使民怨沸腾。社会矛盾进 一步激化了。
黄 兴 组 织 华 兴 会
(二)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涌现一批民主革命的思想家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派
孙 中 山
反清革命组织不断建立
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和黄兴、宋教仁等 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选 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 日常工作。同盟会以《民报》为机关报,并确 定了革命纲领。这是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 革命的全国性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 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一)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历 程 上书遭拒,思想觉悟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1897年春,孙中山用英 文写成的《伦敦蒙难记》在英 国出版,它叙述了孙中山早期 的民主革命活动情况。图为 《伦敦蒙难记》的封面。
伦敦蒙难,声名鹊起
1896年初孙中山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 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 及筹款。同年秋天,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 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 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 (Kidnapped in London),孙中山并被邀出 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
黄兴像
当时出国留学成为一种潮流。中国留日学生最 多时达近万人。有些人还远渡重洋,赴欧美留学。 他们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 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这 些青年知识分子,成为了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一)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的革命是被外 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中国革命的许多先驱者早年也曾尝试采取 和平的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
(一) 孙中山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弃医从政,立志救国 孙 中 山 的 革 命 历 程
兴中会首批会员宣誓入 会的地点——李昌住宅。
上书遭拒,思想觉悟
建立组织,筹划起义
伦敦蒙难,声名鹊起
1894年11月,他到檀香山组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第二年,策划在广州举 行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继续从事反清革命活动。……这表 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踏上革命道路之时,就高举起 民主革命的旗帜,并选择了以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方式。 这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根本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