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高校环境教育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日高校环境教育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启示本文探讨美国、日本高校环境教育实施举措:美国高校设置环境类专业或
研究中心,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日本设置环境类专业,学科齐全,专业面广,环境教育内容紧密结合本国需要和时代需求。

探索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启示:开设专门课程教育,加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结合;环境教育要注重与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的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性;同时,根据我国高校实际状况,还需要来自政府机构的统一协调推动。

标签:美国高校环境教育;日本高校环境教育;启示
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在经济社会方面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生态环境的破坏没能幸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制约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环境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教育的使命》指出:“在解决‘人类困境’问题:人口剧增、环境恶化、资源浪费和日益短缺的过程中,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通过开展环境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是先行的发达国家在应对生态环境危机时的成功举措,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教育有重要借鉴作用。

本文将立足高校这一具体教育领域,考察美国、日本高校环境教育实施举措,探索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启示。

一、美国高校环境教育
作为较早步入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美国较早遭遇了环境问题,所以美国环境教育开展也较早。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立法保障环境教育的国家。

1970年,就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环境教育法》,此后陆续制定了《国家环境教育法》、《国家环境教育发展计划》等一系列环境教育法规和发展计划,有力促进和推动了各类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开展。

从美国高校环境教育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环境类专业或研究中心
以培养生态环境保护的专业人才和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资源开发。

据有关调查显示,本世纪初美国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有44%的学校设置了环境类主修专业,45%的学校设置了环境类辅修专业。

除了主修和辅修之外,61%的学校还开设了跨学科的培养计划。

同一份调查显示,32%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环境研究机构。

如设立在密歇根大学的“国家高等教育污染预防中心”,建立了国家污染预防教育网络,组织筛选了大量的参考书目、教学案例、教学大纲和有关信息。

通过环境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研究中心的科研开发,培养和开发了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必须的专业人才和资源。

2、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
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设立环境类专业的院校有几百所,但占绝大多数
的非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受到正规的环境教育。

直到《21世纪议程》提出加强地球上的公民接受环境教育的号召,美国高校才开始在非环境专业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这种教育在美国被称为环境文化教育,有的大学将这种环境文化教育作为高校学生必须接受的素质教育之一。

美国高校环境文化教育的方法很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一种是Tufts-Harvard 大学方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由高校制定计划,通过研讨课的形式帮助任课教师将环境教育融入他们所授的课程中,如英文课选用《寂静的春天》等环境方面的书籍作为教材,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设计一些环境题材的表演,从而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学的同时接受环境教育;另一种是Wisconsin-Steven Point 大学方法,即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设置专门的环境文化教育课程,并要求每个毕业生必须要修满3个学分的环境文化课程。

二、日本高校环境教育
日本是较早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国家之一,同样环境问题也较早凸现。

伴随着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学校环境教育逐步开展起来,至今日本学校的环境教育已具备了完备的教育体系,也是环境教育开展得较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日本没有对大学的环境教育提出统一的要求和规划。

作为科学知识和先进思想的引领者,大学根据自身优势较早开始了研究、建设环境科学和开展环境教育。

相对于中小学,大学的环境教育更重视专业性和实效性。

具体表现在:
1、设置环境类专业,学科齐全,专业面广
日本高校的环境教育发轫于上世纪中叶,应对当时日本国内突出的公害问题,一些高校开始开设一些自然保护学的讲座和一些“近代社会与人”之类的综合类课程,部分师生开始关注环境问题。

此后逐渐发展完善,至今,日本高校环境教育在环境学科和专业发展方面,学科体系齐全,专业分布广。

有学者对中日高校环境教育进行了比较,以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为例,在1990-1992年期间,所调查的473所大学中,研究生教育阶段,有70所设置了环境类专业,其中53所设有环境和资源类学科,设置专业58个,所设置的学科分别为工、理工、文、理、农、医、艺术、社会、水产和园艺10个学科。

而我国70所大学开设了15个环境类专业,分布在理、工、农、医、文、水产、地学7个学科,而且主要集中在工科和理科。

2、环境教育内容紧密结合本国需要和时代需求
针对上个世纪中叶突出的公害问题,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是当时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故上世纪80年代,日本大学开设的环境工程、环境化学工程、环境保护等专业在专业数中占比例较大,如本科生阶段占了32.3%。

到了90年代,除了局部环境问题外,全球性环境问题凸显,资源短缺开始浮现,日本大学的环境教育开始相应增加对学生进行全球环境科学的教育和资源类教育的专业,如为本科开设了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专业,同时资源保护与利用专业开始在专业设置中得到重视,如东京农工大学设置了资源物质科学专业。

三、对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启示
美国、日本作为环境教育的先行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对当前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启示。

1、开设专门课程教育,加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结合
课程教育具有规范性、直接性、系统性的优点,是系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优势。

美国高校环境教育,课程教育就是其一个显著的特点和成功做法,其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尤其值得借鉴。

显性课程教育就是通过正式开设专门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的方式进行的课堂教育,隐性课程就是不开设专门课程的条件下通过发掘其他课程的有关要素而进行的间接教育,也包括课堂之外的其他形式的教育,如网络、校园环境、社区、家庭、实践活动等。

[2]现在通常强调隐性课程教育,“近10多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学校在开展生态教育时,改变了‘课堂中讲授、集会中灌输’的传统做法,他们越来越重视通过设置隐性的生态教育课程,把学校生态教育由显性课程教育转向隐性课程教育,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渗透性功能作用,力求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生态教育,达到强化生态教育的目的。

”[3]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各具特点,相对而言,显性课程更为系统、全面,隐性课程渗透性功能更为明显,往往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完成生态教育。

对我国高校当前环境教育而言,还处在高校个体的自主自发状态,无论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处在启动阶段,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无论显性课程还是隐性课程,都不能偏废,而是应该加强二者的结合。

从显性课程来看,可以根据各个学校的教学条件开设必修或选修课程,如《生态学基础》、《生态伦理学》、《环境哲学》等课程。

从隐性课程来看,主要是和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如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中可融入生态道德和环境法律方面的内容。

2、环境教育要注重与社会需求和时代要求的紧密结合,注重实效性
环境教育实效性和符合社会需求是密切相关的,能够结合社会需求往往是环境教育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有实效的环境教育往往也能较好反映社会需求。

环境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环境教育的内容上紧跟当前社会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变化,从而较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如日本高校环境教育,最初人们面临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因此社会需要的是污染控制方面的实用技术人才,于是环境工程类学科最早得到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深入和影响范围的扩大,社会需要具有较广知识面的综合环境类人才,于是随之发展综合环境类专业;当前,人们在这一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资源的不可永续使用,于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专业应运而生。

当然这其中必然也包含了环境教育内容的适时更新,及时反应当前的新观点和新动向。

美国大学的环境类课程同样注重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目前,在美国的环境类专业高等教育中,已用“污染预防”和“清洁生产”等课程代替原来的“污染控制”课程。

环境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教育,也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

虽然美国、日本高校的环境教育没有政府推动,都是高校自主自发的学校行为,因为其高校独立性相对较高。

但是我国高校一直以来具有较强的行政色彩,独立性较为欠缺,依附性较强,而且当前高校同样盛行功利主义,缺乏远视的眼光,从而容易导致高
校自发开展环境教育的动力不足。

并且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一些从中专学校升格的高职院校,缺乏必要的教育条件,没有强有力的推动和统一协调,难以真正有效开展。

所以我国高校环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可能还需要来自政府机构的统一协调推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