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

合集下载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二)兴奋性
1.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 最大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即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的早期。 意义:使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有节律的舒、缩交替活动,有利于心室完成射血功能。
【掌握】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
(1)有效不应期: ✓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 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前负荷↓↓→心排出量↓。
✓心率↓↓(<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是心舒期延长 ✓→前负荷↑↑→心排出量↓。
〔了解〕心力贮备
【概念】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多的能力。
健康人在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3.6-4.8L/min 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高达25 ~ 35L/min,为安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心指数: 概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意义:临床上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的指标。
现实中人有矮小和高大的,其新陈代谢总量并不相等,用心输出量 的绝对值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研 究发现心输出量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 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温度:主要影响自律性,使其增高。 2.酸碱度:当PH值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 3.电解质离子: ❖高血钾:重度高血钾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均减弱, 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于舒张状态(钾抑制)。故临床补钾时,禁止静脉推注。 ❖高血钙: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甚至停跳于收缩状态(钙僵直)。

人体生理学电子复习文档第4章:血液循环.

人体生理学电子复习文档第4章:血液循环.

1.心肌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2.窦性心律:指在窦房结所控制下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3.异位心律:指由窦房结以外的心肌潜在起搏点所引起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4.房室延搁: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传导速度较慢,延搁时间较长,称之为房室延搁。

5.期前收缩:由异位起搏点过早地发出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与当时的基本心律中其他搏动相比,在时间上过早发生。

6.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伴有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7.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

8.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9.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动所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搏出量。

10.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出的血液总量,称为每分输出量,即心输出量。

1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舒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2.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13.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4.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15.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6.舒张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末期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7.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18.脉搏压: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值称为脉搏压。

19.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称为中心静脉压。

20.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21.降压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

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22.血-脑屏障:血液和脑组织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称为血-脑屏障。

五、简述题 1.简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生理学笔记——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笔记——第四章血液循环

⼀、⼼动周期与⼼率 1.概念:⼼脏⼀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动周期。

由于⼼室在⼼脏泵⾎活动中起主要作⽤,所以⼼动周期通常是指⼼室活动周期。

2.⼼率与⼼动周期的关系: ⼼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率有关,⼼率增⼤,⼼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例较⼤,⼼肌⼯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率过快将影响⼼脏泵⾎功能。

3.⼼脏泵⾎ (1)射⾎与充盈⾎过程(以⼼室为例): ①⼼房收缩期:在⼼室舒张末期,⼼房收缩,⼼房内压升⾼,进⼀步将⾎液挤⼊⼼室。

随后⼼室开始收缩,进⼊下⼀个⼼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射⾎期。

③快速射⾎期和减慢射⾎期:在射⾎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室压⼒上升很快,射出的⾎量很⼤,称为快速射⾎期;随后,⼼室压⼒开始下降,射⾎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期。

④等容舒张期:⼼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室充盈期。

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室与⼼房压⼒差较⼤,⾎液快速充盈⼼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室与⼼房压⼒差减⼩,⾎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2)特点: ①⾎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是压⼒梯度,⼼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压⼒梯度的根本原因。

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的变化起重要作⽤。

③⼀个⼼动周期中,右⼼室内压变化的幅度⽐左⼼室的⼩得多,因为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的1/6. ④左、右⼼室的搏出⾎量相等。

⑤⼼动周期中,左⼼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内压是快速射⾎期。

因为主动脉压⾼于左⼼房内压,所以⼼室从⾎液充盈到射⾎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室从充盈到射⾎这段时间内压⼒是不断升⾼的。

生理学专题(3-人体的血液循环)

生理学专题(3-人体的血液循环)

生理学专题(3-人体的血液循环)SYSU-Her某 D-2023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0、(预备知识)血液循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概述:血液循环: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

血液循环的意义?1运送机体代谢活动所必须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走代谢产物。

2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运送激素及体液因素到靶器官,实现体液调节。

3止血及防卫功能4体温调节循环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器官--右心房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右心室--肺动脉--肺内气体交换--左心房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①心肌的四种生理特性:(其中兴奋、自律、传导是电特性)兴奋性(e某citability)自律性(autorhythmicity)传导性(conductivity)收缩性(contractility)②心肌细胞的分类:I.是否产生节律:自律性细胞(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浦肯野纤维)。

非自律性细胞(工作细胞:心室肌、心房肌)③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跨膜电位:静息电位、最大舒张电位(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内向电流:去极化生成内向电流(Na离子的离子通道打开,外部的Na离子进入胞内)外向电流:超极化过程中生成外向电流(3Na离子出,2K离子进,整体的电流还是向外的)跨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1、膜的两侧存在离子浓度差2、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跨膜离子流的形式:易化扩散,通过离子通道(电压门控通道和配体门控通道(化学门控))心肌静息电位:心室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静息电位的形成机制: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K通道是打开的),对其它离子通透性很低,K+顺其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至平衡电位:钾平衡电位。

其他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心房肌:乙酰胆碱依赖性钾通道(IK-Ach)最大舒张期电位:浦肯野细胞-90mv、窦房结细胞-60mv心肌动作电位:1、形态复杂2、持续时间长3、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不对称。

循环系统--生理学

循环系统--生理学

2021/10/10
34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增加开放的毛细血管的数量,并 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只能在产生这些物质的局部发生作 用,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1、激肽: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组织胺: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 缩,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促进血浆成分从血管中滤出, 造成局部水肿。 3、前列腺素: 作用是使大多数组织的血管舒张。 4、组织代谢产物:舒血管。对脑血管有较强作用的是二 氧化碳、氢离子,对心肌有较强作用的是腺苷和低氧,对 运动中的骨骼肌有较强作用的是低钾、低氧和高渗透压。
(1)毛细血管血压:血压高则生成多。
肌肉运动、炎症时,微a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
右心衰时,V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降低则生成多。
某些肾脏疾病时,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胶体
渗透压降低。
(3)淋巴回流:回流受阻则生成多,在受阻部位之前组
织液积聚,呈现水肿。
脉搏的传导速度远较血流速度快,且从主动脉到外周动 脉,传导速度逐渐加快;动脉硬化时,传导速度增快。正 常情况下,主动脉脉搏传导速度为3-5m/s,较小的动脉为
15-35m/s,
2021/10/10
25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1、静脉血压:血液对静脉管壁的侧压称静脉血压。 由于消耗能量,静脉血压会变的更低,从微静脉到大静
③第三心音:发生于快速充盈期末;是血流突然减慢引 起心室壁和瓣膜发生振动所致。
④第四心音:但在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和左室壁变硬的 情况2下021/,10/10心房收缩使心室进一步扩张,引起振动。 11
(五)心输出量和心力贮备: 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收缩时每分钟向动脉血管射出的血量称心 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

《人体生理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主要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

生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现象、探讨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以及解释生命现象的本质。

1.2 生命活动的特征生命活动具有以下特征:(1)新陈代谢:生物体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维持生命活动的进行。

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方面,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利用外界物质合成自身物质的过程,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分解自身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2)兴奋性:生物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具有一定的反应能力,表现为神经、肌肉等组织的兴奋性。

兴奋性是生物体进行信息传递和调节的基础。

(3)生殖:生物体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保证物种的延续。

生殖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种方式,有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新个体的过程,无性生殖是指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4)适应性:生物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适应性是生物体生存和繁衍后代的基本条件。

1.3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机体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稳定性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传递信息,快速、精确地调节生理功能;体液调节是通过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进行调节;自身调节是组织、细胞自身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1.5 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人体的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根据内环境的变化,通过感受器、控制中心和效应器组成的闭合回路进行调节;前馈控制系统是提前预测内环境的变化,通过开环调节,使生理功能更加稳定。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A、长期超速驱动→潜在起搏点自身活动被压抑。 B、窦房结驱动中断→潜在起搏点恢复本身节律。 提示:人工起搏时,如因故暂时中断起搏器,在中断 之前其驱动频率应逐步减慢,以免发生心搏暂停。
心脏生理
(一)兴奋性 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的能力。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
① 绝对不应期:0期→3期的-55mV。兴奋性=0 ② 有效不应期:3期的-55→-60 mV。部分除极或局部兴奋,但 不能爆发AP(局部反应期)。即刺激不产生AP。 (2)相对不应期 复极-60→-80 mV。用阈上刺激才能产生动作电位。此期AP 复极时程短,不应期亦短,易导致心律失常。
心脏生理
血管生理
血管作用 运输血液 分配血液 物质交换 维持血压 调节血容
血管生理
血管分类:
1. 弹性贮器血管:主A、肺A及大动脉,管壁较厚,含有丰富的 弹力纤维。
2. 分配血管:动脉(如肾动脉),将血液送到各器官组织。 3.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A及微A,内径只有20-30μ m,对血 流阻力很大。 4. 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口径很细,但因数量多,故总的截 面积非常大,因此血液在毛细血管内的流速十分缓慢。 5. 容量血管:静脉(容量大,可扩张性大),数量较多、口径 较大而管壁较薄,故容量大。循环血量的60%-70%容纳在静脉中。
血液循环
焦作护理学校 李爱国
概述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动力器官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的功能 1. 物质运输 2. 实现体液调节 3.保持内环境稳态及防卫功能。 血液循环是高等动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认识心脏
目录
1、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生理特性
2、血管生理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 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活 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充盈过 程极为相似,射血量也几乎相 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Βιβλιοθήκη 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2)快速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持续收缩,心室内压持续上 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主动脉瓣冲开, 心室内的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缩小,但由于心室 肌强烈收缩,室内压可继续上升达最高值。此期血液射入动脉速 度快、血量多,故称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此期射血量约占搏出量的2/3,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三)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输 出量约为5 L/min。剧烈运动时可提高5-v7倍,达到25-v35 L/min,说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相 当大的储备。心力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及答案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练习题及答案
三、选择题
1.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最高的时期发生在( )
A.等容收缩期
B.快速射血期
C.减速射血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2.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的充盈主要取决于( )
A.心房收缩期
B.减慢射血期
C.等容舒张期
D.快速充盈期
E.减慢充盈期
3.心室肌的前负荷是指( )
A.收缩末期心室容积
B.舒张末期心室容积
C.快速射血期末心室容积
D.等容舒张期心室容积
E.快速充盈期心室容积
4.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
A.心房压
B.大动脉血压
C.收缩末期心室内压
D.舒张末期心室内压
E.快速充盈期心室内压
5.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根据是( )
A.4期自动除极的速度
B.动作电位复极化的速度
C.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年平均搏出储备。
3.窦性节律是指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4.期前收缩(早搏)是指在实验条件下或病理情况下,心肌在有效不应期之后接受到窦房结之外的异常刺激面产生了一次期前兴奋,由期前兴奋引起的额外收缩。
5.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或千帕为单位。
6.中心静脉压是指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三、选择题
1.B2.C.3.B.4.B.5.D.6.C.7.B.8.E.
9.B.10.E.11.D.12.C.13.C.14.A.15.B.
四、问答题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生理学Physiology课程代码:26410279学分:3.5学时:56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56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课程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解剖学适用专业:影像专业教材:《人体生理学》,孙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第3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一)课程性质(需说明课程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木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机体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后续的病理学、药理学和临床专业课等学科的学习及医学生毕业后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基础,为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和对毕业要求的贡献,确定课程目标。

应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生理学的基本概念,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调节机制,熟悉各个系统间的关系;了解机体与环境的统一关系。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生理学的知识解释正常的生命现象;能分析不同条件变化的情况下,机体功能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其相应机制。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严谨的科研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认证专业专业必修课程填写)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1-1-1-21.毕业要求1一1:具有良好的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毕业要求1-2: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电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有关放射防护的2.难点激素调节方式的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甲状腺激素与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第十一章生殖(一)课程内容睾丸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下丘脑-垂体对睾丸功能的调节;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月经周期及其调节(二)教学要求掌握:睾丸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分泌的双重细胞学说;月经或妊娠期间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熟悉:精子的发生和发育过程;阴茎勃起和射精的一般过程和调控因素了解:妊娠和分娩(三)重点与难点(若不单独列出,需在教学要求中适当注明).重点睾丸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分泌的主要激素的生理作用;雌激素分泌的双重细胞学说;月经或妊娠期间体内激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生理学血液循环选择题和判断题,带答案

生理学血液循环选择题和判断题,带答案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选择题A1型题1 一个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容积最大的时期是: A.心房收缩期末 B.减慢充盈期末C.减慢射血期末 D.快速充盈期末 E 快速射血期末2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是:A 心房收缩期B 等容收缩期C 快速射血期D 减慢射血期E 等容舒张期3心动周期中,在下列哪个时期主动脉压最低?A 等容收缩期末B 等容舒张期末C 减慢射血期末D 快速充盈期末E 减慢充盈期末4心室肌前负荷增加时,将出现 A 心室舒张末期室内压下降 B 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下降C 心室开始收缩时的速度减慢D 心室收缩时达到最大张力的时间延迟E 心室收缩时最大张力增加5主动脉瓣关闭见于: A 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 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 等容收缩期开始时D等容舒张期开始时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6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B.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C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E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7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舒张期缩短 B 减慢充盈期缩短C等容收缩期缩短 D快速射血期缩短 E减慢射血期缩短8左心室的搏功比右心室的大,其主要原因是:A 每搏输出量不同 B 左、右心室血流容积速度不同C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速度不同D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脉血压不同E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途径长短不同9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A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 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C 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 D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E舒张末期动脉压10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心房压力 B大动脉血压C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D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11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 半月瓣关闭 B 半月瓣开放 C 房室瓣开放D 房室瓣关闭E 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振动1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下列哪些离子跨膜流动的综合结果?A Na+内流,Cl-外流B Na+内流,K+外流C Na+内流,Cl-内流D Ca2+内流,K+外流E K+内流,Ca2+外流13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其原因是: A 心肌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a2+贮存少C 心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D 心肌有自律性,会自动节律收缩E 心肌呈“全或无”收缩14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仅为-70mV B阈电位为-40mVC0期去极速度快 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电位去极速率快15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 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B 增强心肌收缩力C 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16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A持续时间短 B 去极幅度小C复极速度与去极速度相等D升支与降支对称 E复极有平台期17下列关于窦房结细胞生物电活动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没有稳定的静息电位B0期去极化由Ca2+内流形成C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D有明显的平台期 E4期自动去极化主要由K+外流进行性减少所致18心脏内兴奋传导的顺序是:A 窦房结→房室交界→心房肌→心室肌B 窦房结→房室交界→心室肌→普肯耶纤维C 窦房结→心房肌→心室肌→普肯耶纤维D 窦房结→心房肌→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E 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心室肌19兴奋在心脏内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 窦房结 B 房室束 C 左右束支 D 普肯耶纤维 E 房室交界20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主要靠的是: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B牵张反射C心、血管反射 D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E脑血管反射21在心肌的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A 等容收缩期延长B 射血期延长C 等容舒张期延长D 心室充盈期延长E 每搏输出量增加22心肌的异长调节是指心脏每搏输出量取决于:A 平均动脉压高低B 心率贮备大小C 心力贮备大小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大小E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大小23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A.口径大 B.管壁厚 C.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 D.血流速度快 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24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氧量差值最大?A.脑 B.心脏 C.肾脏 D.皮肤 E.骨骼肌25心室肌细胞与普肯耶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区别是:A0期去极化的速度与幅度B1期复极化的速度C平台期受极化的机制 D3期复极化的机制 E4期自动去极化的有无26区分心肌快、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 A 静息电位的大小 B 0期去极化的速率C平台期的长短 D3期复极化的快慢 E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27正常的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明显降支,这是由于:A心肌细胞抵抗过度延伸能力强B 心肌肌浆网不发达C 心力贮备能力强D 心肌不会发生强直收缩E 心肌初长度与最适初长度距离大28正常心电图描述,错误的是:A.P波代表两心房去极化 B.S-T段表明心室各部位间没有电位差存在C.P-R间期表示兴奋从心房传到心室的时间D.QRS波代表两心室去极化E.心电图是心肌兴奋与收缩过程的反应29窦房结细胞的起搏活动是由于: A K+递减性外流 B Na+递增性内流C K+递减性外流与Na+和Ca2+递增性内流D Ca2+递增性内流E K+递减性外流与Ca2+递增性内流30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基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0期主要是Na+内流 B 1期主要是Cl-内流 C 2期主要是Ca2+内流与K+外流D3期主要是K+外流 E 1期主要是K+外流31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A动作电位的幅值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C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D阈电位水平 E0期去极化速度32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A 收缩期开始B 收缩期中间C 舒张期早期后D 舒张中后期E 舒张期结束33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A 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 B 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C 阈电位水平的高低D 动作电位3期的长短E 钠-钾泵功能34 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是: A 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B 窦房结少发放一次兴奋C 窦房结兴奋传出速度大大减慢D 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E窦房结一次节律兴奋落在室性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35在下述关于心肌传导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心肌细胞直径细小,传导速度慢B 动作电位幅度大,传导速度快C 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慢,传导速度慢D 阈电位水平下移,传导速度快E 心肌处在超常期内,传导速度快36当血钾逐步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A逐步升高 B逐步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E不变37轻度高血钾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导致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缩小B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导致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增大 C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D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增大 E细胞膜对钠的通透性增大38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心率减慢是由于:A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降低B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增加 C窦房结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D窦房结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 E窦房结细胞对Cl-通透性增加39当血流通过下列哪一部位时,血压的降落最大?A 主A和大AB 小A和微AC 毛细血管D 微V和小VE 大V和腔V40老年人,主动脉弹性减退,并伴有小动脉硬化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41 阻力血管主要是指: A 大动脉 B 小动脉及微动脉 C 毛细血管 D 小静脉 E 大静脉42老年人的脉压比年轻人大,这主要是由于: A 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 B 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C老年人的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降低 D 老年人的小动脉硬化 E 老年人的血液粘滞性高43静脉系统成为外周的血液贮存库,主要是由于:A静脉管壁有可扩张性 B 静脉管壁平滑肌少 C 许多静脉位于皮下组织中D静脉系统的容积大 E静脉血液的氧饱和度低44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A 心率减慢,传导加快,而不应期缩短 B 心率减慢,传导慢,而不应期延长C 心率减慢,传导慢,而不应期缩短D 心率快,传导慢,而不应期缩短E 心率快,传导加快,而不应期缩短45肺循环和体循环有相同的: A 收缩压 B 脉压 C 每搏输出量 D 外周阻力 E 舒张压46组织液生成主要取决于:A毛细血管血压 B有效滤过压C血浆液体渗透压 D血浆晶体渗透压E组织液静水压47生理情况下,人的中心静脉压升高时见于: A.心脏射血能力加强B.体位由直立变为平卧C.从卧位改为站立D.由吸气相改为呼气相 E.长时间座着48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 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C 其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D 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状态的一个指标E 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49关于减压反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也称为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B 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C 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加敏感 D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 E 当动脉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回降50下列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是:A 局部代谢产物B 缓激肽C 血管活性肠肽D 乙酰胆碱酯酶E 前列腺素I251、给家兔静脉小剂量的肾上腺素后,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但平均动脉压变化不大,这是因为肾上腺素A.强列兴奋降压反射B.通过β受体扩张全身血管C.通过β受体扩张骨骼肌血管D.无缩血管效应E.不影响血管收缩52.在肾上腺素作用下,心室功能曲线向哪个方向移位?A 正上方B 左上方C 左下方D 右上方E 右下方53.下列哪一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减少? A 阻断心脏迷走神经的传导 B 刺激心脏的交感神经C 颈动脉窦内压力降低D 心舒张末期容积增加E 由平卧转为站立54 当每博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时,心率降低可引起下列哪一项增加?A 动脉收缩压B 动脉舒张压C 动脉平均压D 动脉脉博压E 心输出量55.成人每天的淋巴流量大约: A 20-40L B 2-4L C 200-400ml D 20-40ml E 2-4ml56.急性失血时,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可引起的变化,除什么以外A. 阻力血管收缩B. 容量血管收缩C. 心率加快D. 心输出量增加 E.BP不会增加57.交感神经兴奋时出现: A.瞳孔缩小 B.骨骼肌血管舒张C.消化道括约肌舒张 D.逼尿肌收缩 E.支气管平滑肌收缩[B1型题]A窦房结 B心房肌 C房室交界 D普肯野纤维 E房室束1、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2、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3、传导速度最快的部位是A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 毛细血管血压升高C 组织液静水压降低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降低 E 毛细血管,微静脉管壁通透性增加4、重度营养不良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5、右心衰引起水肿的原因是6、过敏性反应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只有传导性而无自律性、传导速度很慢 B.只有自律性而无传导性C.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慢 D.既有自律性也有传导性、传导速度较快E.即有律性也有传导性、自律性较高。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生理学PPT:血液循环课件
驱动血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力是压力梯度, 而产生压力梯度的主要原因是心室的收缩和舒张。瓣膜起 到良好的配合作用,引导血液向固定方向流动。
(三)右心活动的特征
唯一明显的区别是右心室的压力升高水平比左室低得多。
(四)心房在心脏泵血功能中的作用
临时接纳和储存血液---心室收缩期
血液从静脉返回心室的一个通道---全心舒张期(心室 舒张早、中期)
有效充盈的条件下
P=QR
三、动脉血压和脉搏(Arterial blood pressure and arterial pulse) (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3期:K+负载的外向电流( Ik + ) 4期: Na+ - K+ pump、 Na+ -Ca2+pump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收缩的特点 1.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钙触发钙释放” 2. “全或无”式的收缩
一、心动周期( cardiac cycle) 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开始前,称为一个心 动周期。 心缩期和心舒期 (Systolic period and diastolic period )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如图) 二、心脏泵血过程
(三)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形成机制
共同特点:AP复极完毕后不稳定,能自动地发生去极化 电变化,一旦达到TP水平,就产生新的AP。
1.sinoatrial node(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及形成机制
动作电位如图
形成机制如图
2.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如图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1.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绝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absolute and effective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五、微循环 (一)、概念:微静脉与微动脉之间的
血液循环 。 (二)、组成:7个部分、3条通路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①特点:a、 管壁薄(真毛细血 管),穿插于细胞间隙。 迂回曲折,交错成网。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腺、胃肠道腺体 ③特点:无紧张性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不影
响血管的舒缩。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二)心血管中枢 1、延髓
(1)分区:缩血管区 、舒血管区 、传入 神经接替站 、心抑制区
(2)特点: ①具有紧张性活动 ②交互抑制
2、延髓以上 脑干、大脑、小脑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3、体位改变 卧位→立位时,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跨壁 压↑→静脉扩张,容量增大,可多容纳 500ml血→回心血量↓
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或静脉泵)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5、呼吸运动(呼吸泵) 吸气时,胸内负压增大→静脉跨壁压↑→胸 腔内大静脉扩张↑→压力↓ 有利于外周静脉回心血。 呼气时,胸内负压变小→跨壁压↓→胸腔内 大静脉扩张↓→压力↑→静脉回心血量↓ 可见,对体循环而言,呼吸运动对静脉回 流起着泵的作用。
烧伤过敏等通透性淋巴回流受阻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因素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自主性神经调节植物性神经调节自主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一部分走行其中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
第三节 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
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下血管 生理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体液循环-人体生理学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体液循环-人体生理学
几率↑+开放时间↑→ [Ca2+]i ↑→心缩力↑。
收 缩 能 力 ↓ : ACh→M 受 体 →抑Ca2+通道+激活K+通道 →AP的2、3期缩短→Ca2+ 内流↓→心缩力↓。
3).后负荷:= ABp
后负荷↑(一定范围内)
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
射血期↓+射血速↓
搏出量↓
剩余量↑+回流量不变
前负荷↑ 异长自身调节↑
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K+通道 ↓
Ca2+缓慢内流 与 K+外流处于平衡状
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K+ K+ N Ca2+
2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33期期
○泵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4期:因膜内[Na+]和[Ca2+] 升
0期
零电位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阈电位
Ca2+
Ca2+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 通道(Ica-L型)→Ca2+内流
3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K+
Ca2+
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激活钾
通道(IK)→ Ca2+内流↓+ K+递减性外流
(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
4.传导特点:
⑴心房传导速度快,利于左右心房同步收缩。 ⑵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利房排空、室充盈。 ⑶兴奋在心室内传导速度快→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利 射血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

血液循环的名词解释血液循环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机能之一,它负责将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必需物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将代谢产物和其他废物转运至排泄器官。

本文将对血液循环的概念、主要组成部分以及作用进行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生理过程。

一、血液循环的概念和历史血液循环是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

它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哈维(William Harvey)。

哈维通过解剖实验证明了血液在体内的循环流动,提出了“心脏驱动论”(心脏是血液循环的泵)的学说,为现代人体生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血液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1.心脏:心脏是血液循环的中心器官,位于胸腔中央,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它通过收缩和松弛的运动,将含氧的血液推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2.血管:血管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心脏将含氧血液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的管道,静脉则将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中回输至心脏。

毛细血管是血液流动的最细小的血管,直接连接动脉和静脉,起着输送氧气和养分的重要作用。

3.血液:血液是血液循环的主要成分,它主要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其中溶解着多种营养物质、激素、抗体等。

红细胞负责携带氧气并运输至各个细胞,而白细胞则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血小板则起着凝血的作用,防止出血。

三、血液循环的作用血液循环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分别介绍其供氧作用、营养输送作用、代谢产物转运作用以及协调和调节作用。

1.供氧作用:血液循环负责将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以满足细胞的呼吸需求。

不断循环的血液为细胞提供氧气,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排出体外。

2.营养输送作用:血液循环通过血管将消化系统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各个细胞,满足其生长和代谢的需要。

3.代谢产物转运作用:血液循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物质转运给排泄器官,如肾脏、肝脏和肺部,以便其从体内排除。

4.协调和调节作用:血液循环还通过携带激素、抗体等物质,协调和调节身体的各项生理过程。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西医综合-生理学血液循环(一)(总分:47.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39,分数:47.00)1.下列关于心肌与骨骼肌不同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只有心肌是由肌小节组成的B.只有骨骼肌的收缩机制可用滑行理论解释C.从心肌的长度一张力曲线关系中,看不出有最适初长D.骨骼肌的收缩是有等级性的,而心肌的收缩是“全或无”的E.只有骨骼肌有粗、细两种肌丝A.B.C.D. √E.每块骨骼肌因由许多运动单位组成,所以收缩是等级性的;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将它们连接,兴奋可由一个心肌细胞传到另一个心肌细胞,整个心室(或心房)可以看做是一个机能上互相联系的合胞体,几乎同步收缩,要么不收缩,要么都收缩,是“全或无”的。

2.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A.Na+-Ca2+交换增强B.Na+-K+交换减弱C.细胞内Ca2+浓度降低D.细胞内K+浓度升高A. √B.C. √D.心肌细胞外Na+浓度增高时Na+-Ca2+交换增强导致细胞内Ca2+浓度降低,心肌收缩力降低。

3.每搏输出量增加或外周阻力减小对动脉血压的影响是A.前者会使收缩压升高,后者会使舒张压降低B.前者会使舒张压升高,但不影响收缩压;后者会使舒张压降低,但不影响收缩压C.脉搏压降低D.平均动脉压升高E.以上都不对A. √B.C.D.E.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可能升高不多,脉压增大。

如果心排血量不变而外周阻力减小时,舒张压的降低比收缩压的降低明屁,脉压加大。

每搏输出量增加时,平均动脉压升高,而外周阻力下降时,平均动脉压降低。

4.如果紧闭声门用力呼气,胸内压将升高到100mmHg左右,可以引起下列哪些变化A.有心室输出量增加 B.左心室输出量减少C.体循环动脉压下降 D.心率减慢A.B. √C. √D.胸内负压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在呼气时,胸内负压值减少,从静脉回流至右心的血量也相应减少,有心排血量稍有降低,但呼气时因肺缩小,肺部血管的容积减少,由肺静脉回左心的血有可能增多,左心排血量则可能增加。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生理学》(双语)

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一节)《生理学》(双语)

2
Cardiovascular Functions

Delivery
• Oxygen and nutrients
Removal
• CO2 and metabolic wastes

Transport
• hormones
Maintenance
• Body temperature • Fluid leves and pH
18
快速射血期
心室压力: 瓣膜开闭: 心室容积: 血流方向: (此期室内压最高)
19
射血量 占整个 80-85%
b.减慢射血期(period of slow ejection) 特点: 时间占射血相2/3左右,约0.15s。心室内 压和主动脉压都相应由峰值逐步下降。
(此期末心室容积达到最低)
20
(三)心动周期中心房内压力的变化 (自学)
40
120
1 a
2
3
4
100 80
5 b
6
7
主动脉压
左室压
压力 60 40 (mmHg)
20 5 4 3 2 1 38
c
d
左房压
主动脉血液 (L/min) 心室容积 (ml)
32 26 20 4 a 1 2 3
心音 腔静脉脉搏
c R
v
心电图
p
T Q S 心室收缩期 0.1 0.2 0.3 0.4
约占充 盈量 2/3
26
减慢充盈期:
心室压力: 瓣膜开闭: 心室容积: 血流方向:
27
心房收缩期:
心室压力: 瓣膜开闭: 心室容积: 血流方向: (此期心室容积达最大)
28
舒张期心脏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

生理学血液循环(一)引言:生理学血液循环是指人体内心脏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通过血管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并将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重新输送回心脏的过程。

血液循环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之一。

本文将从血液循环的起点、心脏结构、心脏循环的步骤、动脉和静脉的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的调节等方面,详细介绍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正文:一、血液循环的起点1.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起点之一;2. 心脏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实现血液的泵动;3. 血液循环起点同时也包括肺血循环和体循环。

二、心脏的结构1. 心脏包括心房和心室;2. 心房和心室之间通过心瓣膜相隔;3. 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4. 心脏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血液的泵送。

三、心脏循环的步骤1. 心脏舒张期:心脏室壁松弛,心室内充满血液;2. 心房收缩期:心房肌收缩,将血液推到心室;3. 心室收缩期:心室肌逐渐收缩,将血液从心室推入动脉;4. 心脏舒张期:心室肌松弛,血液充满心脏。

四、动脉和静脉的功能1.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2. 动脉具有弹性壁和一定的收缩能力;3. 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输送回心脏的血管;4. 静脉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低的压力。

五、血液循环的调节1. 自主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的调节;2. 神经调节对心脏和血管的影响;3. 具体的调节机制包括血压调节、心率调节等。

总结:生理学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起始于心脏,通过心脏结构的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泵动,进而完成心脏循环和体循环。

动脉和静脉在血液输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功能各不相同。

此外,血液循环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铺设全身的血流稳定。

深入了解生理学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对于护理人员和医学研究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力贮备
心率 贮备
60~100次/分→150~180次/分
收缩期 50ml→10ml
搏出量
贮备 (射血分数增加)
贮备
舒张期 120ml→180ml
贮备
(前负荷增加)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活动和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的分类: 收缩性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工作细胞 (+) (+) (+) (-) 自律细胞 (-) (+) (+) (+) 基本概念: 阳离子内流→形成内向电流→膜电位去极化 阳离子外流→形成外向电流→膜电位复极化 内向电流=外向电流→膜电位不变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和心率 心房或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所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心房先收缩,心室后收缩; 两心房同步收缩,两心室同步收缩; 舒张期时程长于收缩期时程; 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以舒张期缩短为主。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决定和影响心肌前负荷的因素:
心室前负荷 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静脉回心血量
余血量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1)静脉回心血量: ① 心室舒张充盈期的长短:
取决于心率的快慢。 ② 静脉回流速度:
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心房压之差。 ③ 心包内压 ④ 心室顺应性 (2)余血量
人体生理学
指数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所算出的心输出量,称为 心指数(cardiac index)。 安静和空腹情况下的心指数,称为静息心指数。 正常成年人约为3.0~3.5L/(min·m2)。
(二)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 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为55%~65%。 (三)心脏作功量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异长调节(Starling机制)的作用是对搏出量 进行有限度的精细调节:
① 体位改变时; ② 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 ③ 左、右心室搏出量不平衡时。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2.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影响
心肌不依赖于前负荷和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 活动的内在特性,称为心肌收缩能力。

减慢射血期 房<室≤A 室 等容舒张期 房<室<A 舒 快速充盈期 房>室<A 期 减慢充盈期 房>室<A
心房收缩期 房>室<A
人体生理学
关 关 无 进 出 不变
关 开 室→A
↓↓

开 室→A (惯性) ↓
关 关 无 进 出 不变
开 关 V→房→室 ↑↑
开 关 V→房→室 ↑
开 关 房→室 房↓室↑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在骨骼肌: 前负荷增加→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力增加 在最适前负荷时收缩力最大 前负荷超过最适前负荷后,收缩力明显减弱
在心肌: 前负荷超过最适前负荷后,收缩力减弱不明显 搏出量减少不明显,即心室功能曲线不出现降支 原因:心肌有很强的抗伸展能力
人体生理学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心率在40~180次/分的范围内变动时,心输出量 随心率的加快而增加。 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 状腺激素、体温升高→心率加快。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贮备(心力贮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 为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五、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
搏出量
前负荷:心舒末期容积/压力
心肌收缩力← 后负荷:大动脉血压
心肌收缩能力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搏出量的调节
1.心室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心室肌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前负荷增加→心肌收初长度增加→心肌收缩力 增强→搏出量增加。 心的定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在一定范围内增 大可增强心室收缩力。 心室功能曲线。 异长调节 Frank-Starling定律,Frank-Starling曲线。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三、心音
1.第一心音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初,标志着心室收 缩的开始。其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第一心 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房室瓣关闭所引起。
2.第二心音 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初,标志着心室舒 张的开始。其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第二心 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动脉瓣关闭所引起。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心脏的输出量 1.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时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 输出量,简称搏出量(stroke volume,SV)。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60~80ml。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 量,简称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约为4.5~6L。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二、心脏泵血过程及其机制
心肌的收缩或舒张→心腔内压力改变→瓣膜开 放或关闭→血液沿一定的方向流动→心房和心室 的容积改变。
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可分为7个时期。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泵血的时相
时相
压 力 房室瓣 动脉瓣 血流方向 容 积
室 等容收缩期 房<室<A 缩 快速射血期 房<室>A
通过改变心肌收缩能力的心脏泵血功能调节,称 为等长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强心甙、甲状腺激素。 ACh、缺氧、酸中毒。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3.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
心室肌的后负荷:大动脉血压。 大动脉血压升高→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 短,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 搏出量减少→余血量增加→心室充盈量增加→ 前负荷增加→心肌收初长度增加→心肌收缩力增 强→搏出量恢复正常。 长期持续的大动脉血压升高→心肌肥厚→心肌 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
人体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原理 1.静息电位:-90mV 形成机制:K+外流达到平衡(同神经纤维)。
2.动作电位:分0、1、2、3、4共五个时期。 (1)去极化过程(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