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秉和《焦氏易林注》02

合集下载

先天八卦溯源—李守力

先天八卦溯源—李守力

李守力:先天八卦溯源一、尚秉和以《焦氏易林》考证先天八卦西汉就存在:《焦氏易诂》卷一“东汉以前之言先天象”:学者谓宋以前无言先天象者,非也。

《左传·闵二年》:“成季之将生,筮之,遇《大有》之《乾》,曰:…同复於父,敬如君所。

‟”杜注不知先天象,只释:“同於父,敬如君。

”於“复”字“所”字,皆不知其所谓,而不释之,犹不失先圣阙疑之旨。

孔疏则不知而强解之,曰:“国人敬之,其敬如君之处所。

”夫乾处西北,离处正南,人敬离,如何与乾之处所相同乎?此不通也。

所者,位也。

复者,复其位也。

言乾为君为父,离变乾,既同於君父。

乾南,离亦南。

更复其君父之位,故人敬离位,亦同於君父之位也。

乾南之象,至明白矣。

又成公十六年,晋与楚战,公筮之,遇《复》。

史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

”元者,首也。

《左传·哀十一年》“归国于之元”是也。

乾为首、为王,离为目,乾若不在南,阳气射南。

只中离目可矣,胡为射中王首哉?杜注只知离目象,不知乾南象。

故云离受其咎。

岂知射中王首,乾亦受咎也。

卦象失传,左氏尚不能释,焉有於《易》。

左氏以外,释易之书莫古於《乾凿度》,盖《说卦》之亚。

《乾凿度》云:“易者,不易也,变易也。

不易也者,其位也。

天在上,地在下。

君南面,臣北面。

此其不易也。

变易也者,其气也。

天地不变,不能通气,五行迭终,四时更废。

此其变易者也。

”夫所谓天上地下,君南臣北,即先天卦位之乾南、坤北也,故曰不易。

五行迭终,四时更废,即后天卦位之震春木、离夏火、兑秋金、坎冬水也。

故曰变易。

又云:“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其散布用事也。

震生於东方,离长於南方,兑收於西方,坎藏於北方”云云。

可见八卦未散布用事之时,其方位不在此,至为明白矣。

《说卦》之演先天也,亦不明言其方位,以当时人人皆知也。

若後天,则恐人生疑,故明释其义。

乃《说卦》《乾凿度》以为人尽知者,至后汉竟失传矣。

管辂不知先天象生,以後天为不合矣。

焦氏易诂卷一~卷三

焦氏易诂卷一~卷三

焦⽒易诂卷⼀~卷三诚易堂出品,必属精品。

陈按:《焦⽒易诂》是尚秉和先⽣发表对古籍易学书籍《焦⽒易林》的研究⼼得。

尚秉和(1870~1950),字节之,号⽯烟道⼈,晚号滋溪⽼⼈,学者称槐轩先⽣,河北省⾏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

晚清进⼠,著名易学家。

尚秉和博学善⽂,喜玩⾦⽯,⼯于绘事,精通中医,与易学造诣渊深,是象数派易学的代表⼈物之⼀。

其代表作品有《焦⽒易林注》、《焦⽒易诂》、《周易尚⽒学》、《周易古筮考》及《易说评议》等易著之津梁。

以下内容转⾃百度百科:尚秉和经过⼆⼗多年的潜⼼研究,对《周易》的筮法、治易的根本诸重⼤易学问题上,建构起⾃⼰独特的,并因此在中国现代易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席。

欲学易,先明筮朱熹说:“《易》本为⼘筮之书。

”易本为⼘筮⽽作,不讳的史实。

然⾃近代始,随着社会⽂明的进步,许多治易者以为易讲筮法涉嫌迷信⽽避之唯恐不远。

这未免失之偏颇,并在很⼤程度上影响了对《周易》这门传统⽂化的认识与把握。

尚⽒不为时俗所囿,⼤声疾呼:“欲学易,先明筮。

”认为学易必须寻根溯源,只有先明《周易》的占筮⽅法,⽅能进⼊《周易》之门。

他说:“易本⽤以⼘筮。

不娴筮法,九六之义,即不知其何来;⽽《系辞》⼤衍⼀章,尤难索解;春秋传所谓某卦之某卦,亦莫明其故。

故学易者宜先明筮法。

”尚秉和发愤搜辑古代筮案,逐⼀“考索古代易筮条例,以证《周易》筮法的基本程式及其⽂化内涵”,成《周易古筮考》⼀书。

是书上⾃《春秋左传》、《国语》,下迄明清传记所载,凡以辞象为占⽽存有本卦者,概为辑录。

凡得筮案⼀百有六则、⼀百⼀⼗卦,依类排列,逐⼀剖析,揲蓍之法遂昭然若揭。

其或词义怪奇、深奥难知者,则推求本卦,章解句释,以俾学者洞明筮辞及旨趣,⽽有所遵循。

其中有晋郭璞之占龙车诸卦,明胡宏之筮陆⾩遇冯刘得祸,千百年来从⽆⼈能解其义。

尚⽒按卦冥思穷索,⼀⼀剖解。

此外,尚⽒对朱熹所定之“筮仪”即筮法规则,亦能有所阐发,以臻完善。

⽽对易学史上有关乾坤“⽤九、⽤六”之义的讼争,尚⽒也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谓⽤九、⽤六乃圣⼈之发凡明例,⽰⼈以筮法,即九六者只乾⽘坤⽘之代名,⾮筮得之九六,⽽“见群龙⽆⾸吉”、“利永贞”⼆语乃释⽤义,⽽⾮占辞,且专指三变成⼀⽘,⽽⾮六⽘全变;其谓六⽘全变者,乃《左传》杜预注之误,“尤⾜正汉、魏以来注疏家之谬,扫除蒙说,独标真谛,于经义阐明尤为有功”。

《易林》“昭君”故实认定及爻辞辨证二则

《易林》“昭君”故实认定及爻辞辨证二则

第31卷第3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18年5月V ol 31, No 3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y, 2018 《易林》“昭君”故实认定及爻辞辨证二则田胜利(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摘要:《焦氏易林》不少爻辞所涉故实在后代出现错讹或误读情形。

依托爻辞与卦象的关联,可以对系列悬案做出辨识。

一,“昭君”故实中的昭君指谁?考察卦象、爻辞史事,《萃》之《临》中的当指王昭君,《萃》之《益》亦可作如此认定,《震》之《节》等中的则指鲁昭公;二,“涉伯殉名”爻辞的卦象归属,当系于《履》之《颐》下;三,《恒》之《丰》所涉史实见于《左传》,爻辞各句指向具有一致性,卦旨当为凶。

关键词:焦氏易林;爻辞;“昭君”故实;爻辞归位;卦旨认定中图分类号:I2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8)03-0082-05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8.03.012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获得《焦氏易林》(以下简称《易林》)是汉代四言诗歌的典范,爻辞的解读是深入研究汉代诗歌的门径。

《易林》引史爻辞逾千首之多,丰富而多彩,每一则故实出现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反复的,或采用整首爻辞重见的方式,或采用短语镶嵌重见的方式,灵活而多变。

《易林》自西汉末年生成以来,顾炎武、黄丕烈、丁晏等于字句略有订正,然皆太略,至今《易林》引史类爻辞仍留有诸多史实不清或错讹的情形,需要加以辨析。

一、《易林》“昭君”史实认定再辨析《易林》爻辞多次称引“昭君”故实,针对“昭君”究竟指的是谁?已经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做出过探讨,举其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一是,昭君指周昭王;二是,昭君指齐桓公、汉昭帝②;三是,昭君指鲁昭公③;四是,昭君指汉代王嫱,王昭君④;五是,昭君指英明之君即明君,是一种泛称⑤。

焦氏易诂?作者:尚秉和

焦氏易诂?作者:尚秉和

焦氏易诂作者:尚秉和
焦氏易诂作者:尚秉和
尚秉和撰。

十一卷,附录一卷。

民国二十三年(1934)刊本。

作者尝以十余年之力著《焦氏易林注》十六卷,又辑其平日随注于《易林》简册上下四旁以参证诂训《易》义者,裒为是编。

书名盖取以焦氏《易林》解诂《周易》之意。

其书汇录札记,无有先后次序,书首《凡例》云:“阅者以随笔视之可也。

”卷一至十一,收其说三百二十三则,《补遗》二十五则,凡三百四十八则;末附录《左传国语易象解》一卷。

全书大旨,谓焦氏《易林》所载逸象,有对象、覆象、大象、半象等,多至一百数十例,为东汉《易》家所不知,故东汉《易》说多误;用此逸象参解《易》辞,则旧所不解者均可豁然开通。

其所释《左传》、《国语》中之《易》象,亦据《易林》逸象为说。

王树柟《焦氏易诂序》称:此书“使前汉之《易》说晦而复明,不但为焦氏之功臣,而抑亦西汉先师之厚幸也。

”然读此书者,又当与作者所撰《焦氏易林注》相对照研讨,则可窥其学说之全貌。

“织女”的故事

“织女”的故事

“织女”的故事作者:施爱东来源:《读书》2008年第02期一九二八年,茅盾在《中国神话研究ABC》中,把牛郎织女故事界定为“现所存最完整而且有趣味的星神话”,指出早期的“牵牛”和“织女”只是两个星座的名称,并没有恋爱的意思,推测牛郎织女故事的形成大约是在汉代初年。

后人在此基础上做了许多文献梳理工作,王孝廉甚至把牛郎织女正式开始恋爱的时间具体在东汉末到三国的一百多年间。

因为只有当“牵牛”由“牵车的神牛”进化成了“牵牛的男人”时,他与织女才有擦出爱情火花的可能,而这头神牛迟至班固时期才算完成了这一进化。

织女就不同了,这个星座很早就获得了“天女”的身份,具备了恋爱条件,因此织女很早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对象。

当牵牛还只是一头神牛的时候,谁也无法预料它是否有一天会进化成人,而且即使进化为人,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攀上织女。

事态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牵牛获得了人形,也只是一个神阶很低的小神,一个靠借别人的钱,或者靠偷女人的衣服才能娶上媳妇的穷小子。

如此,在牛郎之外,织女还曾有过另外几段婚姻也就不奇怪了。

织女在汉末文人的想象中是高贵而美丽的。

后汉蔡邕《协初赋》如此描述了织女的容貌:“立若碧山亭亭竖,动若翡翠奋其羽。

众色燎照,视之无主,面若明月,辉似朝日,色若莲葩,肌如凝蜜。

”如此艳丽的女子,自然是男人们很好的恋爱对象。

西汉焦赣《易林·中孚》中就设有这么一卦:“久鳏无偶,思配织女,求其非望,自令寡处。

”尚秉和《焦氏易林注》解释其意思为:“言织女为天孙,不能求也。

”蔡邕的学生阮大概是受了老师咏美诗的触动,也作了一首《止欲赋》,表达他对织女的殷殷相思,甚至希望能在梦中与织女幽会一把:“悲织女之独勤,还伏枕以求寐,庶通梦而交神,神惚而难遇,思交错以缤纷,遂终夜而靡见。

”想来织女的追“星”族定然不少,类似蔡邕、阮这样的才子咏美诗比比皆是,曹丕、曹植兄弟都曾以歌咏表达他们对于织女的爱慕,这里不再枚举。

焦赣思配织女无望,不代表其他自以为是的男人没这个色胆。

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

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

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焦氏易林注白话译文据《汉书》记载,焦氏“其说长于灾变,分六十四卦更直日用事,以风雨寒温为候,各有占验”,孟康注云:“分卦直日之法,一爻主一日,六十四卦为三百六十日。

尚秉和焦氏易诂

尚秉和焦氏易诂

尚秉和焦氏易诂.txt铁饭碗的真实含义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而是一辈子到哪儿都有饭吃。

就算是一坨屎,也有遇见屎壳郎的那天。

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今天的自己有太多担忧。

焦氏易诂卷一行唐尚秉和节之撰悲哉。

易之为书也。

自东汉迄今。

几两千年。

总九经之注。

不如易一经之多。

而易义之晦自若也。

误解相承如故也。

李刚主曰。

易二千年在漆室中。

真信心之言哉。

盖易之为书。

义尽在经中。

说皆在经外。

如内外应予。

卦位贵贱。

阳升阴降。

阳顺阴逆。

干贞子。

左行阳时六。

坤贞未。

右行阴时六等说。

经传皆不详也。

倘干凿度不言之。

后人如何各大之。

又如互卦。

如干南。

倘左氏不言。

可竟襄助其无矣。

又如旁通。

如覆象。

左氏虽言之。

乃至东汉。

口传一失。

遂知之不真。

并左氏而误解矣。

由是而推之。

卦象如震车震旗震姬震射震威震杀艮言艮鸟坎众等象。

并见于左氏内外传。

后儒失其义。

而竟疑此象矣。

其余所未言而象之遗失者。

不知凡几也。

夫易说易象。

解易之根本也。

观春秋人说易。

无一字不本于象。

其重可知。

失其说,亡其象。

而强诂之。

不犹瞽者之辨黑白。

聋者之听音声乎。

必无当矣。

今日之易说。

东汉人之易说也。

西汉所遗。

皆零词断句。

不能会其通。

独焦氏易林尚为完书。

乃歴代学者皆以占辞视之。

余独以为焦氏林词多至四千余。

其必有物焉。

以主其词。

不然,以一卦为六十四词。

虽善者不能也。

乃日夜覃精而求其故。

求之既久。

然后知其本于易象。

其深者虽不能尽通。

浅者遂得其八九。

乃昔人为之注者。

祗释其故事地名人名。

及草木禽兽虫鱼之名。

无释及卦象者。

今既稍有所通。

遂卽其通者而详注之。

注之既久。

兼得其易说。

又久之。

而知焦氏之易象易说。

为东汉所无。

于是由其说以解易。

凡李刚主所谓二千年漆室者。

往往复明。

复由其说以解左传。

凡服虔?杜预所不解或误解者。

象皆有着。

乃恍然于易说易象至东汉颇失其传。

东汉人之误解有由也。

闲常辑易林之说易者。

次而编之。

名曰焦氏易诂。

有焦氏直说者。

有焦氏未言。

由其例以推得者。

凡得十卷。

其间如利涉大川。

鹤呜子和。

历代风水大师

历代风水大师

历代风水大师表(1)中国历代风水师(2)时间人物事迹商盘庚相殷地周公刘相豳地周古公直父相岐地周周公相洛邑战国樗里子《史记》说他能预测生前生后事秦朱仙桃作《搜山记》汉青乌子作《葬经》三国管辂《三国志》说他善卜地晋郭璞作《葬书》、《锦囊经》等晋陶侃作《捉脉赋》晋韩友能图宅相冢隋萧吉作《宅经》等隋舒绰为宰相杨恭仁卜葬地隋临孝恭作《九宫五墓》唐李淳风作《阴阳正要》唐张燕公注《葬书》唐司马头陀作《水法》,为同庆寺择地唐刘白头作《海底眼》唐浮屠泓为张说卜宅唐陈亚和湖广黄州人,作《拨沙经》唐杨筠松作《疑龙经》等唐曾文遄雩都人,作《阴阳问对》等唐范越凤缙云人,作《寻龙入式歌》唐刘淼传倒杖法唐丘延翰闻喜人,传《海角经》唐廖踽宁都人,作《穴法》等唐孙世南宁都人唐卜则巍作《雪心赋》宋唐九仙会吕人宋陈抟在华山传术宋胡矮仙作《至宝经》等宋张子微作《玉髓经》宋谢子逸作《三宝经》宋蔡元定作《发微论》宋刘七碗会昌人宋丁应之宁都。

人宋丘公亮南丰人宋刘景清兴国人宋刘应宝兴国人宋刘谦上牢人,作《囊金最宝经》宋刘见道云都人,作《乘生秘宝经》宋谢和卿作《神宝经》等宋吴景鸾德兴人,作《理气心印吴公新解》宋张鬼灵在钱塘江一带相地宋冯怀古遂宁人,善辨山水宋孙伯刚宁都人宋傅伯通德兴人,相临安宋邹宽属于廖金精学派宋徐仁旺白云山人,奏请迁定陵宋孙晤善于相墓宋达僧吉安人,作《天元一气》宋胡舜申作《地理新法》宋刘子仙云都人宋萧才清云都人宋廖信甫吉州人宋厉伯韶在福建相地宋刘潜南康人,作《地理诸说》元郑谧作《地理葬书集注》元赵济作《葬书问对》元朱震亨作《风水问答》元梁绕德兴人明张宗洪武年间为朝廷相地明日讲僧在鄞县一带卜墓,创元运说明非幻和尚宝陀庵住僧,相天寿山明周仲高洪武年间相城邑庙宇明刘用寅金溪人,为自己卜墓明梁仲宁腾县人,为成祖相地明杨宗敏新昌人,隔十里便能点穴明廖均卿卜建天寿山明游朝宗婺源人,卜建天寿山明裴士杰永乐年间参与修纂《大典》,负责术数类明徐拱钦天监监正明卜梦龙为人相地不受谢明杨院使金溪人,精研相地明吴仲宽江西人,卜地如神明骆用卿余姚人,相永陵明曾明易不为权贵相地明谷宗纲精青乌家言明陈后钦天监博士明徐善继德兴人,作《人子须知》明汪朝邦给自己相墓明江仲京婺源人,与兄抱日、东白为“婺东三仙”明江立本婺源人明奚月州太平府人,乡民推为张宗道之亚明周诏上饶人,轻财好义,精通脉络明李邦祥婺源人,精通阳宅明李景溪婺源人,作《阳宅秘诀》等明洪善祖桂林人,自营吉地明徐懋荣作《堪舆汇纂》明毕宗义能相地下之物明陈复心作《p日明按索》明甘霖作《地理秘窍》等明黄复初作《穴部》等明朱权作《地理正言》等明李预亨作《青乌绪言》明萧克作《山水忠肝集摘要》明赖从谦作《石函平沙玉尺经纂》明罗明祖作《地理微绪》明李国木作《搜玄旷览》明朱彦修作《风水问答》清赵榆森作《罗盘解》清君有本作《征验图考》等清箬冠道士作《八宅明镜》清魏青江作《宅谱指要》等清吴鼐作《F日宅撮要》清姚文田作《p日宅辟谬》清张惠言作《青囊天玉通义》清陈确作《葬书》清张坛作《地理骊珠》清戴鸿作《翻卦挨星图诀考》清邵嗣宗作《葬考》清纪大奎作《地理末学》等清端木国瑚作《周易葬说》清丁芮朴作《风水祛惑》清王戴宣作《慎终录要》清寇宗作《菊逸山房山法备收》清张桂林作《堪舆谱概》清孟超然作《诚是录》清许楹作《罔极录》清范鲲作《蜀山葬书》清张朝晋作《丧葬杂说》清洪枰作《地理枝言》清徐迪惠作《地理辩证图说》民国廖平作《地学答问》等民国尚秉和作《焦氏易林注》、《焦氏易诂》、《周易尚氏学》。

焦氏易林注焦氏易林注卷二焦延寿著

焦氏易林注焦氏易林注卷二焦延寿著

焦氏易林注焦氏易林注卷二焦延寿著阅笔焦氏易林注卷二玉铣铁颐,仓库空虚。

贾市无盈,与利为仇。

乾为玉、为金,兑为铣、为颐。

铣,钟口两旁也。

伏艮为仓库,坤虚故空。

巽为贾市、为利,巽覆,故不利。

○玉,从汲古,宋元本作五,非。

铣、颐,依宋本,汲古利作“玉锐铁头”,非。

无,从宋本,汲古讹为。

阅笔行唐尚秉和节之注佩玉橤兮,无所系之。

旨酒一盛,莫与笑语。

孤寡独特,常愁忧苦。

互震为玉、为华、为橤,艮为佩,巽为系,兑决,故无系。

互大坎为酒,震为盛,坎数一,故曰一盛。

震为笑语,巽寡,故无与。

艮阳在上,故孤,巽寡震阳在下为独,兑为特,大坎为忧愁。

凡六子《易林》皆有鳏寡孤独象。

○橤,从宋本,汲古作藻,非。

《左传哀十三年》:“佩玉橤兮,余无所系之,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林所本也。

中国古籍全录阅笔受业蒲城仵道益、丰润董维城堃校刊。

铅刀攻玉,坚不可得。

尽我筋力,胝茧为疾。

通《颐》。

上艮为刀,坤柔,故曰铅刀。

震为玉,艮为攻、为坚。

胝茧,手足病。

《荀子子道篇》:“手足胼胝”注:皮厚也。

《战国策》:“足重茧而不休息”注:皮皱似茧也。

艮为肤、为坚,故曰胝茧。

又上艮手、下震足尤切,凡易用一字含数象每如此。

○胝,从宋本阅笔需之第五鸦鸣庭中,以戎灾凶。

重门击柝,备不速客。

艮为鸦、为庭,震为鸣。

坤为灾凶,古人常以鸦鹊鸣为占。

艮为门,正反艮,故曰重门。

震为柝、为鸣,艮为击,震为客。

○鸦,从宋元本,汲古作鹜,非。

○此可释《系辞》颐与豫象同。

阅笔需。

久旱三年,草木不生。

粢盛空乏,无以供灵。

通《晋》。

离火艮火,故曰久旱。

离数三,坤为年,故曰三年。

震为生、为草木,震覆,故不生。

震为粢、为簠簋,故为盛。

坤虚故空乏。

登高上山,见王自言。

申理我谗,得职蒙恩。

震为登,艮为高、为山,震为王、为言、为申,坎离皆上下兑口相背,故曰谗。

艮为官,故曰得职。

多用半象,《易林》于既、未济通例也。

中国古籍全录阅笔乾。

火灭复息,君明其德。

仁人可遇,身受利福。

此用《需》象。

焦氏易诂卷二

焦氏易诂卷二

焦氏易诂卷二焦氏易诂卷二行唐尚秉和节之撰焦氏易旨之求索余自幼好读焦氏易林。

如蒙之节云。

三夫共妻。

莫适为雌。

子无名氏。

翁不可知。

及坤之剥云。

南山大获。

盗我媚妾。

怯不敢逐。

退而独宿等林词。

酷爱其语。

而莫能通其义。

所谓通其义者。

非祗知其故事人物。

以林词既为某卦而设。

其词必与卦象有关。

乃求之既久。

毫无所入。

遂亦置之。

后忽思节林之三夫共妻。

因节卦中爻震为长男。

艮为少男。

上坎为中男。

共三男象。

震为夫。

故曰三夫。

祗下兑一女象。

故曰三夫共妻。

果林词从象生也。

由此推之。

其言正象者。

往往而解。

然十不过二三。

其余再四求索。

仍不能通。

遂又置之。

而从事于易。

久之。

知易用旁通。

旁通者。

卽来氏所谓错。

今所谓对象。

干对坤。

坎对离。

艮对兑。

震对巽是也。

相对卽相通。

说卦。

山泽通气。

气通则往来不分。

雷风相薄。

相薄则合而为一。

水火相逮。

相逮则凝而为一。

故履下兑。

兑通艮。

卽言虎。

睽上离。

离通坎。

故睽上九爻词象全用坎。

鼎。

形卦也。

而鼎之形不在鼎而在屯。

鼎通屯故也。

又知易用覆象。

来氏曰综。

亦名反象。

大过九五。

枯杨生华。

以上兑为反巽。

巽木。

故亦曰杨。

与九二同。

损六五爻词与益六二同。

以损覆卽为益。

益六二卽损六五。

夬九四与姤九三爻词同。

以夬覆卽为姤。

姤九三卽夬九四也。

又知易用半象。

半象之名。

起于虞翻。

翻注需小有言云。

震象半见。

小畜密云不雨及兑云。

坎象半见。

故后人皆以半象始于虞翻。

易林常用之。

实履与归妹之眇能视。

跛能履。

皆半象也。

故小象曰。

眇能视。

不足以有明也。

跛能履。

不足以有行也。

兑为半震。

故曰行不足。

为半离。

故曰明不足。

归妹下亦兑。

故词与履同。

又知易用中爻。

系词云。

若夫杂物撰德。

辨是与非。

则非其中爻不备。

中爻者。

三至五互一卦。

二至四互一卦。

卽上下互也。

说者谓。

言互卦最古者莫过于左传。

左传陈厉公筮敬仲。

遇观之否。

曰。

风为天。

言巽变干。

于土上。

山也。

言否二至四互艮也。

又曰。

犹有观焉。

言否三至五仍为巽。

虽变为否卦。

仍上巽下坤。

与观卦同也。

自杜注以来。

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

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

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焦氏易林》是一部汉代流传下来的易学著作,又名《易林》、《焦氏周易林》、《大易通变》等,西汉人焦延寿撰。

全书以《周易》64卦为纲,通过每卦与它自身及其它63卦的相互配合,共成4096卦,并以每64卦为一林,因而称作“易林”。

每卦又皆各配有文辞,大多用四言韵语写成,偶尔也有三字为句的。

句数多为四句,少数也有五句、六句、七句,甚至八句。

由于它结构上与《周易》有别,文辞上也不依傍《周易》,因此长期以来被视为《易》学中之另类,多归入术数一派。

近代学者尚秉和先生一反前之观念,认为《焦氏易林》不但传经,而且“字字步趋《周易》”,发前人所未发。

而在整个尚氏《易》学体系中,《焦氏易林》一书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意义非凡,可以说它是尚秉和先生“打通西汉以前的易学,钩沉失传易象的敲门砖”。

其所著《焦氏易林注》(以下简称《注》)、《焦氏易诂》二书,也向为学者所重。

尚氏《易林》研究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象数,尚秉和先生认为“《易林》之词无一字不从象生”,“有吾人不知其象者矣,断无象外之辞”,他广泛运用伏象、覆象、中爻、半象,以及先天卦、后天卦、纳甲、辟卦、九宫等法来解《易林》,以求无一字不合象,共发掘《易林》用象1500余例,远远超过了《说卦传》所载,从而被视为对《易》象研究的重大贡献,王树鰓赞之曰:“不但为焦氏之功臣,而抑亦西汉先师之厚幸也。

”仵墉曰:“不但为焦氏之功臣,实于《易》学所关至钜,其有功于后学甚大。

”于省吾先生说:“由于《周易》无象外之辞,而先生的绝大发明则在于象,解决了旧所不解的很多的易象问题,可以说,先生对易象贡献是空前的。

”汉代是象数《易》的黄金时期,焦延寿作为卦气说发展过程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所著《焦氏易林》中含有象数学的成分,当然很有可能。

但是,是否即如尚先生所言,字字皆从象生,是否运用了那么多的取象方法以及那么多的“逸象”,却是值得怀疑的。

尚氏《易林》研究本身存在的许多自相矛盾之处、牵强附会之说也是不可回避的。

焦氏易林

焦氏易林

(1)乾之乾:道陟石阪,胡言連謇。

譯瘖且聾,莫使道通。

請謁不行,求事無功。

尚注:乾爲道、爲陟、爲山,故曰石阪。

爲言,在西北,故曰胡言。

連謇,口吃也。

震爲鳴,坎爲耳,艮爲道、爲請求,今爲純乾,乾三子具不見,故曰暗、曰聾、曰道不通、曰請求無功,蓋三子各分乾一爻也。

又林詞所以不吉者,以卦爲純陽,陽遇陽則窒故也。

此易之根本大義,自此義不明而易多誤解。

乾之乾:道陟石阪,石阪:石坡。

《漢書·西域傳》:﹡又有三池盤石阪,道陿者尺六七寸,長者徑三十里,臨崢嶸不測之深。

﹢胡言連謇。

胡言:胡人之語言,亦指外民族之語言。

連謇:語言蹇澀不便利。

譯瘖且聾,譯:譯官。

《漢書·百官兯卿表》:﹡典客,秦官,掌諸歸義蠻夷,有丞。

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鴻臚。

屬官有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邸長丞。

﹢瘖:嗓子啞,失聲。

莫使道通。

《文子·符言》記老子言:﹡夫言者,所以通己於人也;聞者,所以通人於己也。

既瘖且聾,人道不通。

﹢《淮南子·泰族訓》:﹡夫言者,所以通己於人也;聞者,所以通人於己也。

瘖者不言,聾者不聞。

既瘖且聾,人道不通。

﹢請謁不行,請謁:請求。

《左傳·隱兯十一年》:﹡無寧茲許兯復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和舊昏媾,其能降以相從也。

﹢杜預注:﹡謁,告也。

﹢求事無功。

(2)乾之坤:招殃來螫,害我邦國。

病傷手足,不得安息。

尚注:乾變陰故曰招;日來坤陰爲災殃、爲毒螫、爲害、爲邦國;艮手震足,今純坤,艮、震毀,故曰病傷手足(3)乾之屯:陽孤亢極,多所恨惑。

車傾蓋亡,身常憂惶。

乃得其願,雌雄相從。

尚注:坎爲孤,一陽居五,民皆歸初,故曰孤亢。

坎爲憂疑,故曰恨惑、曰憂惶。

艮爲蓋,震爲車。

坎破,故傾亡。

坤爲身,初陽四陰、二陰五陽皆有應與,故曰雌雄相從。

乾之屯:陽孤亢極,《周易·乾》:﹡上九:亢龍有悔。

﹢九爲陽數,爲老陽,古人以爲盈不可久,陽極則消。

多所恨惑。

恨:遺憾。

焦氏易诂

焦氏易诂

焦氏易詁焦氏易詁卷一行唐尚秉和節之撰悲哉。

易之為書也。

自東漢迄今。

幾兩千年。

總九經之注。

不如易一經之多。

而易義之晦自若也。

誤解相承如故也。

李剛主曰。

易二千年在漆室中。

真信心之言哉。

蓋易之為書。

義盡在經中。

說皆在經外。

如內外應予。

卦位貴賤。

陽升陰降。

陽順陰逆。

乾貞子。

左行陽時六。

坤貞未。

右行陰時六等說。

經傳皆不詳也。

倘乾鑿度不言之。

後人如何各大之。

又如互卦。

如乾南。

倘左氏不言。

可竟襄助其無矣。

又如旁通。

如覆象。

左氏雖言之。

乃至東漢。

口傳一失。

遂知之不真。

並左氏而誤解矣。

由是而推之。

卦象如震車震旗震姬震射震威震殺艮言艮鳥坎眾等象。

並見於左氏內外傳。

後儒失其義。

而竟疑此象矣。

其餘所未言而象之遺失者。

不知凡幾也。

夫易說易象。

解易之根本也。

觀春秋人說易。

無一字不本於象。

其重可知。

失其說,亡其象。

而強詁之。

不猶瞽者之辨黑白。

聾者之聽音聲乎。

必無當矣。

今日之易說。

東漢人之易說也。

西漢所遺。

皆零詞斷句。

不能會其通。

獨焦氏易林尚為完書。

乃歴代學者皆以占辭視之。

余獨以為焦氏林詞多至四千餘。

其必有物焉。

以主其詞。

不然,以一卦為六十四詞。

雖善者不能也。

乃日夜覃精而求其故。

求之既久。

然後知其本於易象。

其深者雖不能盡通。

淺者遂得其八九。

乃昔人為之注者。

祗釋其故事地名人名。

及草木禽獸蟲魚之名。

無釋及卦象者。

今既稍有所通。

遂卽其通者而詳注之。

注之既久。

兼得其易說。

又久之。

而知焦氏之易象易說。

為東漢所無。

於是由其說以解易。

凡李剛主所謂二千年漆室者。

往往復明。

復由其說以解左傳。

凡服虔?杜預所不解或誤解者。

象皆有著。

乃恍然於易說易象至東漢頗失其傳。

東漢人之誤解有由也。

閑常輯易林之說易者。

次而編之。

名曰焦氏易詁。

有焦氏直說者。

有焦氏未言。

由其例以推得者。

凡得十卷。

其間如利涉大川。

鶴嗚子和。

有言等解。

及坤水兌月等象。

雖起東漢人質之。

亦不得不謂焦氏之是。

而悟己之非也。

於是又頗雜采東漢以來名家易說。

與焦說並列。

以顯其得失。

以較其短長。

噫。

以二千年之舊解而忽疑其誤。

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

尚秉和《焦氏易林》研究质疑

6 所 谓 伏 象 , 指 与本 卦 之 象 相 对 立 的 卦体 , 《 》 《 》、 坎 》 《 》 ; 象 是 如 乾 对 坤 《 对 离 等 覆 是 指 一 卦 反 转 其 体 而 成 为 另 一 卦 , 称 倒 卦 或 反 卦 , 《 》 为 《 》 《 》 为 《 》等 ; 也 如 震 覆 艮 、兑 覆 巽 中爻 又 称 互 体 , 重 卦 二 至 四 、 至 五 组 成 的 卦 体 ; 象 是 指 取 单 卦 相 连 两 爻 为 象 , 称 指 三 半 亦 半 体 ; 天 卦 、 天 卦均 是 八 卦 方 位 学 说 , 者 以 离 为 东 、 南 、 西 、 北 、 东 南 、 西 先 后 前 乾 坎 坤 兑 巽
《 》 易 学所 关 至钜 , 其有 功 于后 学 甚 大 。 ” 于 省吾 先生 说 : 由于 《 易 》 象 8 “ 周 无 外之 辞 , 而先 生 的绝 大发 明则在 于 象 , 决 了旧所 不解 的很 多 的易 象 问题 , 解
可以说 , 先生对易象贡献是空前的。 9 ” 汉代是象数《 的黄金时期 , 易》 焦延寿
维普资讯
尚秉 和 《 氏 易 林 》 究 质 疑 焦 研
杜 志 国( 四川大 学)
《 焦氏易林》 是一部汉代流传下来 的易学著作 , 又名 《 易林》 《 氏周 易 、焦 林》 《 、大易通变》 , 等 西汉人焦延寿撰。1 全书以《 易)4卦为纲 , 周 6 通过每卦 与它 自 身及其他 6 卦的相互配合 , 3 共成 4 9 06卦, 以每 6 卦为一林 , 并 4 因而
维普资讯
18 0
杜 志 国
象、 覆象 、 中爻 、 半象 , 以及先天卦 、 后天卦、 甲、 纳 辟卦 、 九宫等法来解 《 易 林》 , 6 以求无一字不合象 , 共发掘《 易林》 用象 10 余例 , 50 远远超过了《 说卦 传》 所载 , 从而被视为对《 象研究的重大贡献 , 易》 王树楞赞之日 :不但为焦 “ 氏之功臣 , 而抑亦西汉先师之厚幸也。” 仵墉 日:不但 为焦 氏之功 臣, 7 “ 实于

【周易研究】焦氏易林注

【周易研究】焦氏易林注
焦氏易林注是尚秉和对古籍易学书籍焦氏易林按照自己的理解发表注解
【周易研究】焦氏易林注
行唐尚秉和節之注
受業蒲城仵道益、豐潤董維城堃校刊
目 录
焦氏易林注敘
焦氏易林注例言
校勘記說例
易林逸象原本考
讀注須知
焦氏易林注卷一
乾之第一
坤之第二
屯之第三
蒙之第四
焦氏易林注卷二
需之第五
訟之第六
師之第七
比之第八
焦氏易林注卷三
离之第三十
咸之第三十一
恒之第三十二
焦氏易林注卷九
遯之第三十三
大壯之第三十四
晉之第三十五
明夷之第三十六
焦氏易林注卷十
家人之第三十七
睽之第三十八
蹇之第三十九
解之第四十
焦氏易林注卷十一
損之第四十一
益之第四十二
夬之第四十三
姤之第四十四
焦氏易林注卷十二
萃之第四十五
升之第四十六
困之第四十七
井之第四十八
焦氏易林注卷十三
小畜之第九
履之第十
泰之第
同人之第十三
大有第十四
謙之第十五
豫之第十六
焦氏易林注卷五
隨之第十七
蠱之第十八
臨之第十九
觀之第二十
焦氏易林注卷六
噬嗑之第二十一
賁之第二十二
剝之第二十三
復之第二十四
焦氏易林注卷七
无妄之第二十五
大畜之第二十六
頤之第二十七
大過之第二十八
焦氏易林注卷八
坎之第二十九
革之第四十九
鼎之第五十
震之第五十一
艮之第五十二
焦氏易林注卷十四
漸之第五十三
歸妹之第五十四

《焦氏易林》咏史诗探析

《焦氏易林》咏史诗探析

《焦氏易林》咏史诗探析刘银昌【摘要】<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受<易>学象思维和占筮需要的影响,<焦氏易林>中有大量咏史诗,为我们考察汉代咏史诗提供了新的契机.【期刊名称】《渭南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6)001【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焦氏易林》;咏史诗;焦赣【作者】刘银昌【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西汉中后期著名易学家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采用《诗经》四言诗(少数三言者)的形式自撰新的卦辞,推演《周易》卦变之理,衍《周易》六十四卦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成为《诗》《易》结合的艺术奇葩。

它既有实际的占卜功能,客观上又具诗歌审美韵味。

《易》之“立象以尽意”与《诗》之比兴以传情在《焦氏易林》中有着巧妙广泛地应用。

正如清代学者章学诚所说:“《易》象虽包六艺,与《诗》之比兴,尤为表里。

”[1]19所以《易经》的象和《诗经》的比兴在思维方式上基本是一回事,表现在《焦氏易林》之中,就是对“象思维”高度灵活地运用。

“象之所包广矣,非徒《易》而已,六艺莫不兼之。

”[1]18按照章学诚的理论,《尚书》、《春秋》和《左传》均通于象,因此,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本身,就有了“立象尽意”的功能。

所以,朱自清先生把咏史诗看作比体之一种。

这种将历史事件、人物和典故当作“象”来示意的做法,在《焦氏易林》中就表现为咏史诗的形式。

咏史诗是诗歌和史传文学交叉的一种文学形式,即在诗歌中叙述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这种叙述作为诗歌的主题而存在,并且不可置换。

因此,咏史诗和用典不同,用典是在诗文中引用古书中的故事或语句,是使语言具有言简义丰、含蓄效果的修辞手段,并且只要表达的意思相同,在一首诗中就可以用其他的典故来置换。

在诗文中,用典是一种局部行为。

而咏史则是叙说完整的历史故事,并兼以抒怀,可以说是典故的篇章化、扩大化,置换掉其中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咏史诗就发生了变化而不成为咏史诗或者成为另外一首咏史诗。

《焦氏易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焦氏易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

《焦氏易林》中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智宇晖【摘要】《焦氏易林》作为汉代四言诗的大观,描写了众多的社会历史人物,其中女性的描写独具特色.在情感和道德的不同领域,赋予了女性不同的色彩,渗透了作者的女性观,也反映了古代女性角色的复杂内涵.【期刊名称】《齐鲁学刊》【年(卷),期】2012(000)004【总页数】4页(P111-114)【关键词】《焦氏易林》;女性形象;文化意蕴【作者】智宇晖【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焦氏易林》①本文所引《焦氏易林》诗作,皆据尚秉和《焦氏易林注》,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为汉代易学与文学的兼得之作,共四千多首四言诗(个别三言),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描写了众多的社会历史人物,其中涉及到了母亲、女儿、妻子、妾、贵妇、王妃等不同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构筑了一部简易的女性生命史。

无论是女性的生物性别角色,还是男性强加的社会性别属性,都对女性的精神世界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也决定了诗歌中女性的形象塑造。

在情感生活领域,诗中主要表现她们与情人、丈夫之间的情感联系,她们是一群等待者,又是孤独者;在道德生活的领域,她们是被规定者,作者对众多的历史女性进行着道德的评判;超脱出一般情感道德领域,母亲作为一个永恒的精神家园的象征,打通了古代与现代的审美情感。

一般而言,古代的女性从生到死都是男性社会的依附者,所谓“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1](P189)虽然在古代的诗歌中也有主动干预、把握自己命运的女子,往往都归于失败。

《焦氏易林》中女性虽然没有像汉代乐府民歌《上邪》中的女性那样决绝刚烈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们却是爱情的孤独等待者:采唐沬乡,要我桑中。

失信不会,忧思约带。

(《师之噬嗑》)采唐沬乡,徼期桑中。

失信不会,忧思约带。

(《临之大过》)采唐沬乡,徼期桑中。

失信不会,忧思忡忡。

(《蛊之谦》)三首诗意境源自《诗·鄘风·桑中》而有所改造。

焦氏易林全文

焦氏易林全文

焦氏易林1---乾之乾道徙多阪,胡言连蹇。

译喑且聋,莫使道通。

请遏不行,求事无功。

2---乾之坤招殃来螯,害我邦国。

病伤手足,不得安息。

3---乾之屯阳孤亢极,多所恨惑。

车倾盖亡,身常忧惶。

乃得其愿,雌雄相从。

4---乾之蒙鵊鵴鳲鸠,专一无忧。

君子是则,长受嘉福。

5---乾之需目瞤足动,喜如其愿,举家蒙宠。

6---乾之讼龙马上山,绝无水泉,喉焦唇干,舌不能言。

7---乾之师仓盈庾亿,宜稼黍稷。

年岁丰熟,民人安息。

8---乾之比中夜犬吠,盗在墙外。

神明佑助,消散皆去。

9---乾之小畜据斗运枢,顺天无忧。

所行造德,与乐并居。

10--乾之履空拳握手,委地更起。

富饶丰衍,快乐无已。

11--乾之泰不风不雨,白日皎皎,宜出驱驰,通理大道。

12--乾之否载日晶光,驂驾六龙。

禄命彻天,封为燕王。

13--乾之同人子号索哺,母行求食。

反见空巢,訾我长息。

14--乾之大有上帝之生,福佑日成。

修德行惠,乐且安宁。

15--乾之谦山险难登,涧中多石。

车驰軎击,载重伤轴,担载差踬,踠跌失足。

16--乾之豫禹凿龙门,通利水源。

东注沧海,民得安从。

17--乾之随乘龙上天,两蛇为辅,踊跃云中,游观沧海,民乐安处。

18--乾之蛊彭祖九子,据德不殆。

南山松柏,长受嘉福。

19--乾之临南山昊天,刺政关身。

疾悲无辜,皆憎为仇。

20--乾之观江河淮海,天之奥府。

众利所聚,可以饶有。

乐我君子,百福是受。

21--乾之噬嗑坚冰黄鸟,终日悲号。

不见白粒,但见藜蒿,数惊鸷鸟,为我心忧。

22--乾之贲室如悬磬,既危且殆。

早见之士,依山谷处。

23--乾之剥大禹戒路,蚩尤除道。

周匝万里,不危不殆,见其所使,无所不在。

24--乾之复三人为旅,俱归北海。

入门上堂,拜谒王母,饮劳我酒。

25--乾之无妄传言相误,非干径路。

鸣鼓逐狐,不知迹处。

26--乾之大畜三羊争雌,相逐奔驰。

终日不食,精气劳疲。

27--乾之颐纯服黄裳,戴上以兴。

德义既生,天下归仁。

28--乾之大过桀跖并处,人民愁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說卦》係自古相傳之象,至周易愈演愈精,故用象每與《說卦》異。如《說卦》以震爲長男,兌爲少女;經則間以震爲小子,兌爲老婦。蓋以二人言初生者長,後者少。以一人言,初少上老,此其義唯《易林》知之,以《易林》書太古,尚存古義,能得周易真解,爲後儒所不知。如旅之大壯云“獨夫老婦”,以大壯上震爲獨夫,互兌爲老婦也。又觀之睽云“老女無夫”,亦以睽下兌爲老女。又夬之中孚云“道路不通,孩子心憒。”以中爻震爲孩子。又家人之巽云“孩子貪餅”,巽伏震,亦以震爲孩子,皆以易隨卦二三兩爻“係小子,失小子”爲本。又《易林》遇巽每曰少齊,亦以大過下巽爲女妻爲本也。又《說卦》以坎爲月,而經則多以兌爲月。至東漢馬、鄭、荀、虞諸儒皆不知此義,故經多誤解,於是後人並《易林》用象亦不知矣。
一、《易林》於既未濟等卦偶用半象,又常用遇卦象。左氏云:“震之離亦離之震”。易於既未濟,蓋兼用半象,故悉本之。凡遇此等必先注曰:“此用遇卦象”、“此用半象”,以期易明。
一、易數至爲繁瑣,皆用漢儒常用之數注之,惟邵子所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之先天八卦數,漢儒無知者,而《易林》每用之,如遇《兌》每言二是也。注中遇此必指明曰卦數,幾以爲區別,俾閱者知其所自來。
一、林辭重出者甚多,本宜全注,後詳加觀察,凡卦不同而辭同者,其象必同,如坤之離云:“齊魯爭言。”離中爻互兌巽,巽齊兌魯,又爲正反兌,故曰爭言。而比之蟲、謙之咸亦用此辭,則以蟲初至四、咸二至上亦兌巽也,注其一,餘即可隅反,以期簡約。
一、《易經》所有人名、地名無不從象生。如《泰》五之帝乙,以震爲帝,坤爲乙。《明夷》之文王、箕子,以坤爲文,以震爲王,故曰文王。震爲子、爲箕,故曰箕子。《既濟》之鬼方,以坎爲鬼也。《易林》之注,凡人名、國名、鳥獸名,隨手舉來,無不與象妙合。如遇《剝》曰高奴。高奴,地名,見《漢書·地理志》,則以艮爲奴,艮一陽在上,故曰高奴。遇《謙》曰重耳,互坎爲耳,坤爲重,故曰重耳。學者苟由是以求其機趣,必更有進於是者。
一、《易林》雖不明解易,然能注易者莫過於《易林》,如以坤爲水、爲魚、爲心志、爲疾,以艮爲牛、爲龜、爲國、爲邑、爲床,以兌爲華、爲老婦,以巽爲少姬等逸象,易之不能解者,皆賴以得解。及其既解,然後知易林所取之象,仍本之易,至爲明白,無如二千年學者竟熟視無睹也。而尤要者,則在其正覆象並用。聖人敘卦,除乾、坤、坎、離、頤、大過、中孚、小過正覆不變外,餘一正卦必次以覆卦。而雜卦震起艮止、兌見巽伏、咸速恒久諸辭尤示人以象正如此、覆則如彼之義。乃自正覆象失傳,凡《易》之言正覆象者,多不得解,獨《易林》知之。凡遇正覆震相背者,不曰讒即曰訟,於是《震》卦之“婚媾有言”、《左傳》之以《謙》爲“讒”得解。凡正反兌相背者,不曰讒侫即曰爭訟,於是困之“有言不信”、訟之“小有言”得解。其正覆震相對者,不曰“此鳴彼應”即曰“此唱彼和”,於是中孚之“鶴鳴子和”得解,其餘象覆即於覆象取義,象伏即於伏象取義者,亦皆本之易而先儒皆不知,致易義多晦,故唯《易林》能補二千年易注之窮。
一、《易林》用韻甚古,凡亥皆音喜,殆皆音以,罷皆音婆,不皆音虎,家皆音姑,而尤與豪音、真與東韻,如此者尤多,有注出者,有不及注者,讀者知其例,則無扞格矣,且可以正易韻俗讀之失,如乾象辭下與普韻、中孚三爻罷與歌韻是也。
一、《易林》說詩之處最多,昔儒考其淵源,以焦氏學于孟喜,喜父孟卿,家傅齊詩,故焦氏所說皆齊詩,不惟于毛詩十九不同,于魯韓亦多異,如《凱風》毛謂有母不安于室,焦謂母亡思毋。《螮蝀》毛傳謂刺淫,焦謂傷讒。如此者有數百則之多,又其字與毛異而勝者尤多,皆隨文注出,然以其過多,恐有遺漏,故特舉出,以見《易林》不惟能傳周易絕學,且能傳齊詩,齊詩至易象爲重,易象得,林辭與易辭始能解,次則林中所用故實,凡以前舊注所釋者是也。總各家所注寥寥無幾事,茲重加搜討,增舊注所無者約數千則,正舊注之誤者約數十則,然《易林》所據之書,如《左》、《國》、《詩》、《尚書》、《易》,研討最難者談妖異、說鬼怪,其詳蓋在《虞初志》諸小說部中,而其書久佚,故明知其有故實而不得其詳。如恒之晉“雨師娶婦”,黃嚴季子元刊注引《博物志》太公爲灌壇令事當之,於事實不合,是不能注也。又如兌之比云“嵩融持戟,杜伯持弩,降觀下國,誅逐无道。夏商應作周,之季,失勢逃走。”杜伯之鬼白日射死宣王,見《國語》,人皆知之。嵩融事必與杜伯相類,而注家皆不知,後讀《墨子·非攻篇》云:“有神謂商湯曰,余得請於帝,帝命融隆火于夏之城。”融隆即嵩融。《楚辭》及淮南又作“豐隆”,皆音同字異。由《楚辭》及《淮南》注知融隆爲雷師。《國語》云夏之亡也,以回祿帝命融隆火于夏之城,即帝命雷師以雷火燒夏桀之城也,於《國語》及林辭夏周之季皆合,而持戟事則不能詳。又如渙之大壯云:“鬼哭於社,悲商無後。”自來注家亦不知,後讀《墨子·非攻篇》云:“至商王紂婦妖宵出,有鬼宵吟。”又《論衡》云:“紂之時,鬼郊夜哭”,又云:“紂郊鬼哭”。其事得矣,而太簡略,如此者無可如何也。
焦氏易林注例言
西漢釋易之書,其完全無缺者,祇有《焦氏易林》與楊子《太玄》,乃《太玄》至漢末宋衷首爲之注,吳陸績因之作釋失,范望更因宋陸而集其成。至唐王涯、宋許翰、司馬光等更起迭爲而注益詳,獨《易林》無注者。烏程蔣氏影元本略注其故實,然甚尠,十卦九注未詳,偶有注者,皆《左傳》、《國語》所習見,無大益也。後牟庭作校略,丁晏作釋文,陳喬樅據《易林》以解齊詩,顧千里、黃丕烈等於字句皆略有考訂,而丁晏解彙爲蝟,以李耳爲虎名,最爲精當,然皆病其太略,且所釋祇名物故實,至於以卦象釋《易林》文者,訖無一人。蓋自東漢以來,易象即失傳,後儒所知卦象,皆以漢魏人所用者爲範圍,而《易林》之辭無一字不從象生,其所用之象,與易有關者約百七十餘,皆爲東漢人所不知,故東漢人解易多誤。後儒不知其誤,而反疑《易林》,以其用象與漢魏人不合也,於是林辭之難解過於易矣,其詳盡在《焦氏易詁》中。
一、《繫辭》云:“聖人觀象繫辭。”是所有卦爻辭皆從象生也,而說卦之象皆舉其綱領,使人類推,非謂象止於此也。又示人以複象,如乾爲馬、震坎亦爲馬,坤爲輿、震坎亦爲輿,坤爲腹、離亦爲腹。非謂某卦有某象,即不許某卦再有某象也,視其義何如耳。而其例甚繁,爲筆所難罄。蓋其詳盡在口傳,至東漢口傳一失,所有易象大都不知,而浪用卦變,不變不能得象,如頤、損、益之龜象,虞翻不知艮即爲龜,必使某爻變成離以取龜象。由漢訖清,幾視爲天經地義,至焦循遂以一卦變爲六十四卦而易學之亡遂與王弼以來之掃象等矣。愚初亦惑其說,故讀《易林》皆莫知其所指,及印證既久,始知易林之象盡本于易或本于《左傳》、《國語》,近在眉睫,日睹之而不識,然後悟無情無理之卦變爻變直同兒戲,又何怪王弼等之掃象不談。
一、本注意在指明易象,俾學易者有所裨益,以正舊解之誤而濟易注之窮。至林辭義意有極淺顯者,則不必注;有極奧深者,則詳稱博引,使昆侖之語明晰而後已,故又不免於繁冗,閱者諒之。
一、初讀《易林》,即疑其本象以係辭,無如初學《易》于易象,既不嫺熟,於失傳之象尤茫然不知其所謂,故求之十年之久,訖不能通其辭。後閱蒙之節云:“三夫共妻,莫適爲雌,子无名氏,翁不可知。”恍然悟《節》上坎、上互艮,下互震,三男具備,下兌爲女,故曰三夫共妻。震爲子,艮爲名,坎隱伏,故子无名氏。艮爲壽、爲祖,故曰翁,坎伏,故不可知。悟林辭果從象生,由是言正象者皆解。又久之,閱剝之巽云:“三人同行,一人言北,伯仲欲南,少叔不得,中路分道,爭鬬相賊。”巽通震,震爲人、爲行,二至四覆震,上下震,故曰三人同行。震爲南,上震下震皆南行。二至四艮,艮爲少男,故曰少叔。震長爲伯,坎中男爲仲,故曰伯仲欲南。獨少叔一人不南而北也。坎爲中,震爲道路,伯仲南,少叔北,故曰分道。艮爲手,二至上正反艮相背,故曰爭鬬。坎爲盜賊,故相賊。自通此辭,知林用覆象神妙已極,於是凡言正覆象者皆解,易經亦然。而以此二林爲入門之始,故特誌之,以示不忘。
一、《易林》於說卦象、九家逸象、《左傳》《國語》象無不用之,惟虞氏逸象其誤者不見於《易林》,其不誤者《易林》皆用之,故《易林》實爲易象之淵藪,其爲各家所無。《易林》所獨有之象,遇之多年皆莫知其所指,後與《易》回環互證,知其仍本之《易》,如以《兌》爲華、爲老婦,則本之《大過》。以艮爲臣、爲祖,則本之《小過》。如是者共百七十餘象,其詳說皆在焦氏易詁中,茲不復贅。
上一页 目录页 下一页
一、《逸周書》所載周公時訓之七十二候與卦氣圖相附而行,後細按七十二候之辭,皆由卦象而生。如蚯蚓結識中孚之候,則以中孚上巽爲蟲、爲蚯蚓,而下兌爲覆巽,正反巽集於中,故曰蚯蚓結。於復曰麋角解,復下震爲鹿,艮爲角,震爲覆艮,角覆在地,則角解矣。於屯曰水泉動,屯上坎爲水泉,下震,故曰動於屯上。又曰雁北鄉,則以屯上互艮爲雁,坎北故曰北鄉,以艮爲雁,於是《易》“漸鴻”象得解。統七十二候語無不與卦密合,且用正象用覆象無不精妙,而皆爲《易林》之所本,故《易林》實集象學之大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