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

合集下载

《文物》杂志2010年第5期--山西大同南郊区田村北魏墓发掘简报_张志忠

《文物》杂志2010年第5期--山西大同南郊区田村北魏墓发掘简报_张志忠

该墓 的时代 应当同雁 北师院 M5 、M2 和司 马金 龙墓大体相当 , 应在北魏太和年间 。
下部饰 两组凹弦纹 。底座直径 18 、通高 29.4 厘
墓葬出 土带铁环的 石棺床 , 与之配 套的彩
米(图二五 、四三 ∶5)。 陶 箕 1 件(标本 56)。灰 陶 , 边 缘 压印 9
绘忍冬 纹木杆插入 铁环形成支 架 , 在其 上可搭 幔 帐 。近 年来 , 大 同地 区出 土的 北魏 墓葬 有关
北壁壁画上所绘樽的形制 一样 [1] , 樽内置勺 , 与 雁北 师院北 魏 2 号墓 出土 的陶樽 也相似 [2] 。出 土的陶多枝灯同雁北师院北魏 2号墓出土的多
部的构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 墓葬出 土了彩绘陶 盘 、陶盏 、陶耳杯 、陶勺
等 器物 , 这些 具有 汉代 特征 的器 物 , 在北 魏平
底 。口径 10.3 、底径 7.9 、高 1.65 厘米(图一六 、 四二 ∶5)。
陶盏 28 件 。灰陶 , 器 形相 同 。标本 3 , 口 微敛 , 尖 圆唇 , 腹部 斜收 , 圆 饼足 。口 沿外 饰凹 弦纹 一周 , 弦 纹内施 红彩 , 口径 7.2 、底径 4.8 、 高 2.6 厘米(图三四 、四二 ∶6)。
枝灯类 似 。出土的 陶牛车同智 家堡石椁 壁画墓 南 壁壁 画及 司马金 龙墓 漆屏 风所 绘卷 棚 牛车 形制相同 [ 3] 。
手 。底 座呈圆形 , 下 部内收 。灯 盘处饰两 周凹弦 纹 , 灯体分段 施红彩 。器形优美 。底径 6.2 、通高
出 土陶 俑均 为手 制 , 身材 比例 不 甚协 调 , 形 象稚 拙 , 但 其头 戴垂 裙皂 帽 , 身着 左衽 窄袖
彩 。标本 60 , 两端 附双耳 , 平底 , 饼足 。长 16 、宽 9.5 、高 5.3 厘米(图二三 、四二 ∶13)。

山西北朝考古70年

山西北朝考古70年

一、北魏考古(一)遗址北魏重要遗址和墓葬有大同北魏明堂辟雍遗址、操场城北魏宫殿遗址、方山北魏永固陵陵园遗址及其云冈窟前遗址、云冈山顶佛教寺院遗址等。

其中做工作较多者,是大同市操场城街的北魏皇宫遗址。

2003年以来,大同市的几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相继在这里拆旧建新,发现大片北魏遗址,省考古所、大同考古所、大同市博物馆和山西大学考古专业联合对大同操场城北魏建筑基址做了发掘。

共发掘1—3号三处遗址,两处是宫殿遗址,一处是宫殿附属粮窖遗址。

宫殿遗址地层堆积情况是:第一层是近现代扰乱层,第二层以辽金遗迹为主,包括元、明、清,第三层是北魏夯土层,第四层是汉代文化层。

通过发掘可知厚约1.7米的北魏夯土层是大型建筑基址。

一号遗址发掘于2003年,是一座被破坏的殿堂台基,台基东西长44.4米、南北宽31.8米。

在台基上共发现四条踏道,其中北部正中、东部正中各一条,另两条位于南部。

出土遗物主要是建筑构件,出土各种瓦片近万件,其中有文字的北魏瓦片达百余件。

瓦当有“大代万岁”“皇魏□岁”“万岁富贵”“传祚无穷”“永□寿长”等文字瓦当和“莲花纹瓦当”“兽面瓦当”“佛教莲花化生瓦当”等[1]。

作者简介:张庆捷(1954—),男,山西太原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汉唐考古与历史研究,兼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双一流”特聘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世界古典文明中心特聘研究员、敦煌石窟研究院丝路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吴娇,云冈石窟研究院文博馆员,硕士研究生,山西省大同市云冈石窟研究院。

[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大同市博物馆,山西大学考古系.大同操场城北魏建筑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2005,(4).山西北朝考古70年张庆捷吴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030001)摘要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北朝考古收获颇丰。

北魏时期的重要遗址和墓葬集中在平城地区(今山西大同),如操场城北魏宫殿遗址、大同北魏明堂辟雍遗址、方山北魏永固陵陵园遗址等,该地区发现的北魏墓群已达10余个,墓葬逾千座,具体分为砖室墓、土洞墓和竖穴土坑墓,其中不乏内容丰富的壁画墓。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北魏丝路精品赏析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北魏丝路精品赏析

大同市博物馆馆藏北魏丝路精品赏析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2期摘要:魏晋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活跃时期。

公元398年,北魏定都平城,在此期间,太武帝攻灭北凉,其势力扩展到西域,通往西域诸国的河西走廊逐步贯通,吸引大批中亚人涌向平城,平城成为丝路东端最重要城市,中西交通和交流登上一个新的阶段。

平城地区至今遗存着大量有关丝路或者西方文明的遗迹和遗物。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丝绸之路;北魏平城;馆藏精品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2.002在中外交流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开放、传播与吸收并举的对外交流活跃时期,文献中关于从北魏建国初到太武帝攻灭北凉期间北魏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多有记载:太延元年(435)二月,“蠕蠕、焉耆、车师诸国各遣使朝献”。

五月太武帝“遣使者二十輩使西域”。

八月“粟特国遣使朝献”。

太延二年(436)“八月丁亥,遣使六辈使西域。

……甲辰,高车国遣使朝献”。

太延三年(437)三月“龟兹、悦般、焉耆、车师、粟特、疏勒、乌孙、渴槃陁、鄯善诸国各遣使朝献”。

“自后相继而来,不间于岁,国使亦数十辈矣”①。

随着北魏政权的巩固和版图的扩大,通往西域诸国的河西走廊逐步贯通。

太延五年(439)太武帝攻灭北凉以后,派大将万度归攻克鄯善、焉耆和龟兹,维护丝路畅通后,河西走廊一带彻底贯通。

“凉州既平,鄯善国以为‘唇亡齿寒,自然之道也,今武威为魏所灭,次及我也。

若通其使人,知我国事,取亡必近,不如绝之,可以支久’,乃断塞行路,西城贡献,历年不入。

后平鄯善,行人复通。

”②在巴基斯坦北部的洪扎河畔岩石上发现的北魏时期汉文“大魏使谷巍龙今向迷密使去”题记(图1),足以说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日益繁盛。

③至此,丝绸之路直通北魏都城平城,拥有百万人口的平城成了当时丝绸之路的最东端,大批中亚使者和商人涌入平城,一些中亚、西亚的器物经丝绸之路运抵平城。

探寻北魏司马金龙漆屏风画!

探寻北魏司马金龙漆屏风画!

探寻北魏司马金龙漆屏风画!
【探寻北魏司马金龙漆屏风画】
说到大同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一件东西是不得不提及的,那便是在1965年在大同市发掘的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与其妻姬辰的合葬墓,在墓中出土了国家一级文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的“北魏司马金龙漆屏风画”。

目前此物于大同市博物馆保存,成为了大同的最珍贵的宝贝之一。

老猪于2018年探访了这里,但是由于漆器的特殊性,故而在大同博物馆展厅内的屏风画为1:1的复制品,但这并不影响观众的热情,在此宝物的面前经常人流如织,这块北魏时期的漆屏,每块长约 80厘米,宽约 20厘米。

漆屏风用木板制成,出土时较完整的有五块,遍读朱漆然后作画,有黄色墨书榜题和题记。

屏风两面原皆有画,画中的题材为古代的故事及人物,此中有帝舜格守孝道的故事,班捷仔辞成帝同乘辇故事等,人物有周太王妃太姜、周武王母大姐、周文王母太任的立像等,下图为老猪实拍照片,于各位朋友共享之。

考古界:大同云波路北魏石椁墓解读

考古界:大同云波路北魏石椁墓解读

考古界:大同云波路北魏石椁墓解读2014年5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云波路华宇商业中心用地范围发掘了29座北魏墓(图1),其中10号墓出土有精美的仿木石椁和种类丰富的随葬器物。

该墓位于墓群西部,墓向坐北朝南,为长斜坡墓道土洞墓,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总长17.54米。

墓室平面呈方形,长3.54、宽3.8、顶高2.4米,是大同地区继宋绍祖墓①、智家堡石椁墓②、尉迟定州墓③之后发现的又一处北魏石椁墓(图2)。

从清理情况看,该墓未被盗扰,随葬品按照一定的葬俗有序排列,墓室内设仿木结构石椁,作三开间悬山顶,三角梁在前檐处向外出挑,椁室内置木棺,这些现象都是以前平城北魏墓葬中不曾出现的,对于研究北魏平城时期的随葬品排列、建筑结构、丧葬习俗等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图1 大同华宇北魏墓图2 北魏石椁墓一、墓葬概况及年代从发掘情况看,该墓没有发现被盗扰的痕迹,只是由于常年渗水淤积或扰动,用来封堵墓门的石板,跌落至甬道和墓室之间,致使随葬器物发生轻微的移位和不同程度的残损,但随葬品整体布局和排列关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动,基本上是按原来的位置摆放,40件随葬器物多为陶器制品,由于墓室内设置有仿木石椁,椁内置木棺,占据了墓室的大部分空间,随葬品集中摆放于椁前和石椁内,显得比较紧凑,根据其排列情况和随葬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三组(图3、图4)。

图3 墓室图4 墓室平面图第一组位于墓室入口处及南壁两侧,是由镇墓武士俑、镇墓兽一道组成守卫墓室保护墓主人安全的区域。

两件镇墓武士俑为模制成型后组装而成,一左一右对称矗立于墓室南壁两侧,他们头戴兜鍪,相貌狰狞,身着彩绘铠甲,一臂弯曲前伸,一臂向后抬起,双手作执兵器状,脸朝向墓室入口处,守护墓室安全(图5、图6)。

镇墓兽为泥质灰陶,施彩绘,一件为人首兽身,一件为兽首兽身,背上均有长方形孔应为插鬃毛之孔,长尾从后方绕起搭在兽脊背上,尾端分叉,两件镇墓兽并排站立于墓室前部中间,头朝向甬道口守护墓主人安宁(图7、图8)。

山西大同开源街北魏石室墓发掘简报

山西大同开源街北魏石室墓发掘简报

- 37 -山西大同开源街北魏石室墓发掘简报大同市考古研究所摘要:上华琚墓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智家堡村北的开源街北侧。

2021年7—8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北魏墓葬67座,其中,2座石室墓为北魏平城时期大同地区发掘的墓葬中首次见到的丧葬形式,随葬器物与大同城南七里村发掘的同时期墓葬文化面貌基本一致,为研究大同地区北魏时期丧葬文化提供了新的材料。

关键词:大同 平城 北魏 石室墓Abstract: Shanghuaju cemeter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side of Kaiyuan Street, Zhijiabu Village,Pingcheng District, Datong City, Shanxi Province. The Datong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had implemented excavations from July to August, 2021. There were 67 tombs of Northern Wei discovered including two stone chamber tombs.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such forms of tombs excavated in Datong area during the Pingcheng period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The cultural appearance of burial objects were basically same with those excavated in Qilicun Village in the South of Datong City. This new discovery provided some valuable materials for studying the burial culture of Datong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Keywords: Datong Pingcheng Northern Wei Stone chambered tomb2021年6月,经大同市魏都文物勘探有限公司勘探,在大同市平城区开源街北、永泰南路东的上华琚商品房基本建设用地发现北魏墓群。

浅析北魏平城时代壁画墓中的文化因素——以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为例

浅析北魏平城时代壁画墓中的文化因素——以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为例

浅 析北 魏 平城 时代壁 画墓 中的 文化 因素
以大 同文瀛路北魏壁 画墓为例
杨敬凯
( 赤峰 学 院 历 史 文化 学院 , 内蒙古 赤峰

0 2 4 0 0 0 )
要: 平城 时代 是 北魏 文化 转 型 的关键 阶段 。北魏 王朝 立 国凡 1 4 8年 , 建都平 城 9 6年 。 也 因此在 这
局部 以及 墓室 的 四壁 、 顶 部 均绘有 壁 画 。
由于墓
北魏。 北 魏平 城 时代是 指拓 跋鲜 卑 由 内蒙 古进 人 山
西 以后 以及 迁 都 洛 阳 以前 在 大 同地 区所 经 历 的一
个 近百 年 的阶段 。在 这个 阶段 北魏 统 一 了北方 , 并 最终 形 成 了与南 朝刘宋 对 峙 的状 态 。

大 同文瀛 路北魏 墓 中壁 画 的发现情 况
大 同文瀛 路北 魏壁 画墓 是 由墓 道 、 甬道 以及 墓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1 1 —1 1

清 晰 的绘 有侍 者 画像 , 头 上 戴鲜 卑 帽 , 身 穿交 领 长
1 6 一
袍, 腰 间束 有腰 带 , 形似 传统 汉族 官服 , 脚穿 黑 色鞋
双峰 骆驼 。②
第 三 幅壁 画是 紧 跟胡 商 牵驼 像 后 面 的力 士 画 像。 力士 表现 出很强 壮 的样子 , 上身、 腿 部 以及脚 部
都呈 赤裸 状态 , 面部 十分 狰 狞 , 左 手拿 长 棍 , 右手 屈
大 同地 区是北 魏壁 画墓 出土相 对 聚集 的地 区 . 至今 出土北 魏 时期 壁 画墓 共 八座 : 大 同沙 岭 M7号 墓、 大 同富 乔 M9号墓 、 大 同云 波 里路 北 魏壁 画墓 、

疏密有致,形象生动:从北魏平城墓室中的壁画,看民族文化大融合

疏密有致,形象生动:从北魏平城墓室中的壁画,看民族文化大融合

疏密有致,形象生动:从北魏平城墓室中的壁画,看民族文化大融合引言:北魏壁画艺术一直以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创作发展,直至今日也久盛不衰。

汉代的墓葬壁画开启了我国壁画艺术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时期,该时期墓葬壁画题材多样,内容丰富。

曹魏时期,由于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实行薄葬等诸多原因使得中原地区墓葬壁画的发展跌至谷底。

从汉代绘画的庄严肃穆到唐代绘画绚丽洒脱,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可谓在其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北魏作为统治中国北方地区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王朝,在其统治期间积极地进行汉化改制,使中国在某种程度上真正成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让我们走进北魏壁画的历史,且看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一角。

一、北魏平城时代背景及地域环境公元398年以道武帝为首的一批曾长期流亡于中原地区的鲜卑贵族,在平城建立起新型的政权。

此后由于深受中原封建制度和文化的影响,道武帝推行一系列效仿中原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的制度。

此时的平城相对于正遭受着战争的长安与洛阳相对处于安定与繁荣的环境中,人口或主动或被动地迅速涌入,使平城成为拥有百万人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相互交汇碰撞,加速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中华民族形成的进程。

平城,也就是山西省大同市,自古就是介于农耕区与草原区的边陲军镇。

北有秦长城、汉长城,西有秦汉时的武州塞,南有恒山,东南还有青陂道,优越的地势条件在军事上既可以控制北方又可以制约南方。

在中国各个王朝兴衰交替中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墓葬盗掘严重,目前已知的大同北魏时期的壁画墓有二十余座,但均盗掘损坏严重。

但大同气候干燥,降水量少,温度湿度又较适宜壁画的保存。

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沙岭M7墓室壁画。

中国丧葬文化历史悠久。

汉代崇尚厚葬,曹魏提倡薄葬,北魏时随着经济复苏以及文化措施的推进,墓葬文化逐渐恢复,墓室中的装置陈设较魏晋时期有所丰富不断扩大。

此时的墓室壁画虽不如汉代鼎盛时的富丽华贵但相比此时已经简化的墓室和随葬品而言显得就很珍贵了。

大同古城北魏文化园简介

大同古城北魏文化园简介

大同古城北魏文化园,一场超酷的历史探秘咱山西大同,那可是个浑身散发着古韵的宝藏城市,随便一处街角都能给你扯出几百年的故事。

而这大同古城里的北魏文化园,在我心里那就是个神秘又好玩的“文化大宝藏箱”,一打开,好家伙,全是北魏时候的稀罕玩意儿!头回听说北魏文化园要开园,我立马拽上了好哥们儿二柱子和“历史百事通”阿明,那兴奋劲儿,就跟要去挖宝藏似的。

二柱子一路上嘴就没停:“听说园子里能看到北魏人的打仗家伙,是不是跟电视里演的一样威风?”阿明白他一眼:“你就知道打打杀杀,北魏的文化精髓多着呢,建筑、服饰、艺术,哪样不值得细品!”我在旁边笑着起哄:“行嘞,到那儿你们俩别争,咱挨个儿瞅个明白。

”一走到文化园门口,那大气磅礴的北魏风格建筑就把咱仨给镇住了!大门跟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似的矗立着,门上雕着的瑞兽张牙舞爪,二柱子伸手就想摸,嘟囔着:“这玩意儿刻得真带劲,摸着都觉得霸气侧漏!”话还没落音,旁边巡逻的保安大哥就喊上了:“小伙子,可别乱动,这都是文物一样的宝贝,弄坏了咱可赔不起!”二柱子吓得赶紧缩手,脸涨得通红。

进了园子,就像一脚迈进了北魏的时空隧道。

眼前一座仿造的北魏宫殿拔地而起,朱红的柱子粗得我和二柱子俩人合抱都费劲,阿明在旁边滔滔不绝:“这宫殿规制在北魏那会儿可讲究了,等级分明,从这用材、装饰就能看出当年的皇家气派……”还没等他说完,二柱子瞅见宫殿台阶旁的一块大石头,上面刻满了奇奇怪怪的符号,扯着嗓子喊:“快来看,这石头上的字跟天书似的,啥意思啊?”正研究着呢,来了一群小学生,由老师领着研学。

一个扎马尾辫的小姑娘脆生生地说:“这是北魏的鲜卑文,是他们民族自己的文字,现在好多专家都在研究破解呢!”二柱子挠挠头:“哎呀,北魏人真厉害,字都这么难懂。

”再往前走,是一片展示北魏民俗生活的区域,有缩小比例的民居、劳作场景。

二柱子看到一个北魏农夫耕地的人偶,好奇得不行,上手摆弄起来,边弄边说:“这姿势看着就累,北魏人种地可真不容易!”一不小心,把人偶手里的犁给掰断了,他傻眼了,结结巴巴地说:“这……这可咋整?”我和阿明哭笑不得,正发愁呢,负责园区维护的老师傅走过来,无奈地摇摇头:“小伙子,别慌,这物件儿还能修,就是以后可得小心点儿,这都是为了让大伙了解北魏生活特意做的还原呢。

大同北魏壁画墓研究及艺术探索

大同北魏壁画墓研究及艺术探索

大同北魏壁画墓研究及艺术探索作者:贾暐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年第21期摘要:北魏时期壁画艺术发展至顶峰。

在大同市沙岭村发现一座北魏时期壁画墓,充分展现了这一时期的壁画风貌。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墓葬群较为庞大,总共包含12座墓葬,其中砖室墓2座、土洞墓10座。

在这些墓葬中,不仅发现了保存完整的精美壁画以及残破的漆画,同时出土了带有纪年文字的魏碑体的题记,为研究北魏文化提供了全新的渠道,更在理论以及实践上提供了可靠依据。

因此,针对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进行全面研究,结合墓中的壁画图像,从全新的角度探讨北魏时期民族文化以及北魏如何融合外来民族文化大有裨益。

文章分析了沙岭壁画的地理条件,并对其进行分析,描述彩绘漆皮大小及绘画内容,体现出大同沙岭壁画的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关键词:北魏壁画;大同沙岭;民族艺术;研究探索0 引言就我国历史发展而言,北魏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北魏时期,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迅速发展,同时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交流、融合。

由于时代久远,在对于北魏文化的研究中,缺乏大量的史料佐证。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中的文物是北魏时期重要的图像资料,为学者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1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的地理条件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墓葬群较为庞大,总共包含12座墓葬,其中砖室墓2座、土洞墓为10座。

从现存遗迹分析,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规格极高,且以墓葬群的形式存在。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可以从文化、历史角度反映北魏时期特殊的殡葬礼仪。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区域是当时北魏王公贵族的墓葬区域,考古报告显示,墓葬坐北朝南,地理位置极佳,显然是经过精心选择的。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整个墓室平面呈现弧边长方形,墓室长10米,宽1.2~1.4米。

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西端与甬道相接处为砖砌的封门墙,地砖为“人”字形铺地砖,与墓室相连。

就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的建筑效果来说,其具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文物201501--山西大同恒安街北魏墓_11DHAM13_发掘简报_刘俊喜_古顺芳_张海蛟_吕晓晶

文物201501--山西大同恒安街北魏墓_11DHAM13_发掘简报_刘俊喜_古顺芳_张海蛟_吕晓晶
石灯 1 件(M13 ∶ 2)。 白色砂岩,整料雕琢 而成。 灯盘为圆钵形,方唇,浅腹。 灯柱为圆柱 形,与灯盘连接处饰一周凸棱。 底座上部为圆
形,刻覆莲,下部为方形,底部残留雕琢痕迹。 灯盘内残存有木炭残末,沿面局部可见火烧痕 迹。 口径 27.8、内径 23.1、柱径 15、底边长 21.5、 通高 38 厘米(图六 ∶ 4、一一)。
■ 山西大同恒安街北魏墓 (11DHAM13) 发掘简报
图一 六 金耳饰(M13 ∶ 8)正面 图一八 云母片(M13 ∶ 9)
图一 七 金耳饰(M13 ∶ 8)背面
图一九 铜饰片(M13 ∶ 10)
中,根据其出土时的相对位置可重新穿缀。 由 大 小 金 珠 10 颗 、扁 金 饰 9 颗 、水 晶 2 颗 、珍 珠 42 颗、小 玻 璃 珠 4800 余 颗 组 成 。 大 金 珠 直 径 1 厘米,小金珠直径 0.5 厘米,皆外形浑圆,中 间穿孔。 扁金饰以小金珠焊缀而成,中间穿孔 较大,内径 0.3 厘米。 一颗水晶打磨成六棱体,
葬具为一棺,置于墓室内,紧靠墓室西壁。 棺长 2.2、宽 0.46~0.8 米。棺内有人骨一具,头向 南,面向东,仰身直肢,保存较差。
人骨头枕石灰枕, 枕内包有绳纹砖两块, 平置顺放,规格为长 30、宽 16、厚 6 厘米。 人骨 之下铺一层厚 8 厘米的石灰, 石灰之下铺一层 厚 8~10 厘米的炭末。
■ 山西大同恒安街北魏墓 (11DHAM13) 发掘简报
化交融的程度。 领 队:刘俊喜 发 掘:古顺芳 张海蛟 吕晓晶 靖晓亭 摄 影:张海蛟 吕晓晶 绘 图:江伟伟 执 笔:古顺芳
[1] 山西大 学历 史文 化 学 院 等 《大 同 南 郊 北 魏 墓 群 》, 科学出版社,2006 年。

大同地区出土北魏动物俑赏析

大同地区出土北魏动物俑赏析

俑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较为普遍的冥器之一,是代替人或物殉葬而塑造出的一种产物。

近年来,对墓葬出土的人物俑及其服饰的研究成为热门话题,对于动物俑的研究则略显逊色。

动物俑作为陪葬品出现在墓葬中,不仅折射出动物在当时社会中的发展情况,而且也为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物证。

本文选取了北魏时期平城地区出土的动物俑为研究点,梳理了大同地区北魏动物俑发掘资料,结合鲜卑逐步汉化的发展过程,依据《大同南郊北魏墓群》考古发掘报告的墓葬分期,对动物俑以及当时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等问题进行对比赏析。

大同地区出土北魏动物俑概况拓跋鲜卑族建立了北魏王朝,平城时代是这个王朝最为辉煌的一段,始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398年),终于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此时拓跋鲜卑从游牧生活转向了农耕文化,墓葬文化的发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不仅加速了汉化程度的发展,还积极与其他民族或外来文化进行交融,逐步淡化了自己原有的文化因素,成为我国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

在大同,北魏时期墓葬考古发掘数量颇丰,一批批重要的考古发现和考古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研究大同地区北魏动物俑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大同地区发掘出土动物俑的墓葬有迎宾大道北魏墓群、湖东北魏墓、七里村北魏墓群、雁北师院北魏墓、宋绍祖墓、司马金龙墓、下深井北魏墓、田村北魏墓、陈庄北魏墓、文瀛路北魏壁画墓、二电厂北魏墓、御昌佳园北魏大同地区出土北魏动物俑赏析◇ 吴中华墓、云波路北魏墓、东信北魏墓、沙岭北魏墓等(见表一),经过对比,发现出土有动物俑的墓葬多数为平城时代的晚期。

北魏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动物俑是以当时的动物为原型仿制而成,多数为陶质,手工捏制。

种类有马、牛、羊、骆驼、猪、狗、鸡等。

造型上随着朝代的更迭而变化,在墓葬中有以出行仪仗俑而配套的牛车、战马等动物形象,彰显了军事实力和墓主人身份地位;有以模仿现实生活家禽家畜的动物俑,直接反映了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的现状;还有以贸易往来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骆驼,体现了当时对外来文化的接纳。

山西大同沙岭发现北魏壁画墓

山西大同沙岭发现北魏壁画墓

中国文物报/2006年/2月/24日/第001版山西大同沙岭发现北魏壁画墓刘俊喜本报讯去年7月,山西省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对位于大同市御河之东、沙岭村东北约1公里的高地上发现的12座北魏时期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200余件。

下面介绍墓群中一座保存精美壁画且有文字纪年的砖室墓,编号M7。

M7位于墓群的北部,为长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组成。

墓道位于南道西端,平面呈长方形斜坡状。

墓道与甬道相接处是一砖砌的封门墙,甬道为拱券顶,地砖呈“人”字形铺设与墓室相连。

墓室位于甬道的东端,平面呈弧边长方形,基顶上部早已破坏,根据形状判断应为四角攒尖顶。

墓室内破坏严重,回填土中有许多木质碎渣,棺底有大量木炭,用以防潮。

在墓室的西北角虽存一个北魏墓中惯用的石灰枕,但未见人骨架,只是在墓室东部发现2段牛腿骨。

出土器物共27件,其中铜牌饰1件、铜帐钩1件、银圆饰6件、铜泡钉1件、铁器1件、釉陶壶5件、素陶壶5件、素陶罐6件,还有1件残漆耳杯,底部依稀可见“莫人”2个刻划文字。

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彩绘漆片(胎质已朽)。

拼对墓葬中残存的漆片,上有彩色绘画和文字铭记。

在漆画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男女主人端坐、疱厨、扬场3处精彩的生活场面。

大块的漆片上有一处亦楷亦行的文字铭记,据文字推测,墓主人死于太延元年(435),鲜卑人,是侍中尚书主客平西大将军破多罗氏的母亲。

壁画分布在墓室四壁和甬道的顶、侧部,总面积约24平方米。

先用红线勾划局部轮廓大体定位,再以黑线勾划整体轮廓基本定稿,然后进行着色(红、黑、蓝)。

北壁:以红色水平线隔离为上下两栏。

上栏又以红线纵向分为6格,每格内画一象征天上星宿的奇禽异兽。

下栏从上到下共排列7行,第一行绘有19位女性,头挽高髻、身系飘带、袖于胸前,一直延续到东壁中间。

细红线隔离之下整个画面是一幅盛大的车马出行图。

第一排是6名执缰的导骑,第二排是6名吹角的军乐,后有抬鼓、演奏、杂耍的乐伎,还有扛幡持节的侍卫以及身穿披风、手持长矛的仪仗,队伍中间是一辆高大华丽的车辆,预部呈伞盖状,车前有帷帐,车后有插旗,画面中残存一面目端庄、比例较大的男性头部,应是端坐在车内的主人。

北魏平城墓葬绘画简述

北魏平城墓葬绘画简述

北魏平城墓葬绘画简述作者:陶春慧来源:《文物世界》 2013年第2期前言北魏自道武帝拓跋珪定都平城(大同)到迁都洛阳近一个世纪,大同一直是北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也是鲜卑草原民族与汉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交流的大熔炉。

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他们继承吸收、融汇创新,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

惜于此时期的绘画作品保存极少,仅从史料考究难辨明,而考古发掘添补了这些缺憾。

建国以来,大同地区发掘北魏墓葬近800座,但发现图像资料的相对不是很多。

目前发现的北魏墓葬中有壁画的二座:迎宾大道北魏16号墓,大同沙岭北魏7号墓;彩绘石椁的二座:智家堡砂场北魏石椁壁画墓,雁北师院北魏宋绍祖墓。

出土彩棺(或漆棺)的葬墓有九座:湖东北魏1号墓,二电厂北魏墓群37号墓,大同南郊北魏墓群M185、M299、M253,安留庄北魏墓群漆棺画,智家堡砂场北魏彩棺画墓,迎宾大道北魏M16、M90,大同沙岭北魏7号墓。

本文拟就以上材料择其要者,来探讨北魏平城时期的墓葬绘画的流行趋势,并从美术技法的角度加以分析,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不妥之处,敬祈方家斧正。

一、墓葬绘画内容(一)北魏平城所发现的墓葬绘画内容丰富,题材新颖,有反映现实生活风俗题材的内容,又有反映佛教色彩的内容,既有对汉文化的承继,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墓葬画面内容分别是:1. 智家堡砂场北魏漆棺画:牛车鞍马、卤簿出行、伎乐百戏、狩猎、车舆、庖厨、缠枝忍冬纹等。

2. 迎宾大道北魏墓群M16壁画墓:武士门吏、狩猎、庖厨、伎乐、牛车出行、行龙等。

3. 智家堡砂场北魏石椁壁画墓:家居宴饮、牛车、侍从、忍冬纹等。

4. 雁北师院M5(太和元年)宋绍祖石椁壁画墓:舞蹈、抚琴、弹阮。

5. 二电厂北魏墓群M37漆棺画:宅居、宴饮、狩猎、伎乐、连珠圈纹童子、连珠圈纹动物。

6. 大准铁路安留庄北魏墓群M8漆棺画:伎乐舞蹈、白虎、覆莲纹。

7. 湖东北魏墓群M1漆棺画:连珠圈纹童子、缠枝忍冬纹、门吏宅居。

大同电厂北魏墓题记壁画初探_张庆捷

大同电厂北魏墓题记壁画初探_张庆捷

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1月/5日/第005版历史学大同电厂北魏墓题记壁画初探张庆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编者按游牧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代中国区别于古代西方的最重要特色之一,没有哪个古代西方国家像中国这样具有完整意义上的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

不真正懂得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就不可能真正懂得中国的国情和实际。

因此,加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的保护和研究力度,不仅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需要,更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2009年9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呼伦贝尔学院、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呼伦贝尔论坛”,正是基于以上考虑召开的。

这里选取其中的三篇文章,以飨读者。

为配合大同市富乔垃圾发电厂的建设,2008年夏季,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电厂建设区域内所发现的10座北魏墓葬做了抢救性发掘,其中九号墓是该墓群中唯一保存纪年文字和壁画的砖室墓,无论题记还是壁画,都很有特点。

以下是笔者对该墓题记和正壁、东壁壁画所做的初步研究。

题记——墓主的身世考证九号墓位于墓群东侧,坐北朝南,方向185°,为长方形斜坡墓道砖构单室墓,由墓道、过洞、天井、墓门、甬道和墓室几部分组成,顶部残存盗洞一个。

该墓最醒目处是甬道题记和四壁的壁画,题记位于甬道的东侧靠近墓门的甬道壁上,共4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书写,每字大约6厘米,前面左侧上方墨书“和平二年”4个小字,其后正文皆为朱书,其文曰: “大代和平二年岁在辛口/三(五)月丁巳朔十五日辛未/口口(散)骑常侍选部口口/安乐子梁拔胡之墓”。

“和平”是北魏文成帝的年号,即公元461年,按甲子记岁法,正是辛丑年。

以前在山西灵丘县发现的文成帝《皇帝南巡碑》碑阳之文也记载有“维和平二年岁在辛丑三月丁巳朔”,两段文字可以互相对照验证。

虽然朱书字迹有些模糊,经过仔细辨认,还是能够读出墓主人是“(散)骑常侍选部口口/安乐子梁拔胡”。

选部后面二字不清,但是参照文成帝和平二年《皇帝南巡碑》中记载的官员职爵情况来看,内有许多相近官爵,此时凡是任散骑常侍,职务是尚书的,爵位多是公爵,少数是侯爵。

文物201401期--山西大同县湖东北魏墓_M11_发掘简报_张庆捷

文物201401期--山西大同县湖东北魏墓_M11_发掘简报_张庆捷
羊 2 件。 M11 ∶ 19,头颈直挺,小眼前视, 嘴微张,两角由前向后盘卷。 身体瘦长,周身凸 凹不平,腹部松弛,四腿扁长,未塑蹄部,短尾 下垂。 高 11、长 13.8 厘米(图一四、二〇 ∶ 11)。 M11 ∶ 18 造型与标本 M11 ∶ 19 相似, 形体略 小。 高 10.1、长 13.5 厘米。
一 墓葬形制
M11 为 土 洞 墓 ,坐 北 朝 南 ,方 向 150°,由
雁山师院北魏墓群 周士庄镇
大 同市 御 迎宾大道北魏墓群
沙岭
北魏明堂遗址 沙岭北魏墓群 七里村
倍加皂镇 大同县
智家堡
湖东站 湖东北魏墓群
河 党留庄
陈庄北魏墓 陈庄
图一 墓地位置示意图
墓道、封门墙和墓室组成(图二、三)。 全长 7.9、墓底距地表 6 米。 工程取土自地表向下 4.5 米深处暴露墓室开口,墓顶已坍塌,墓上 情况不明。
家畜模型 7 件。 均为灰陶, 手工捏制而 成。 均呈四足略向外斜站立,造型朴拙,重心平 稳,体内中空。
牛 1 件(M11 ∶ 10)。 头部棱角分明,左耳 残缺,脖子粗壮有力。 腿与蹄为圆锥体实心,腿 较短,与身体比例不合。 牛尾下垂。 腹下有两 孔 , 可 看到体内为空心。 高 7.7、长 11.4 厘米
28
以上为工程取土部分(深 4.5 米)
■ 山西大同县湖东北魏墓(M11)发掘简报
2

2
1


3

4 11 16
5
7 10 9
12 6 8 21
1232141250118719
0
1米
图二 M11 平、剖面图 1. 铁棺环、铁棺钉 2. 砖 3. 陶灶 4. 陶壶 5、7. 陶狗 6、11~16. 陶俑 8. 陶甗 9. 陶磨 10. 陶牛 17、20. 陶猪 18、19. 陶羊 21. 陶罐 22. 陶碓

大同地区的北魏墓葬壁画

大同地区的北魏墓葬壁画

大同地区的北魏墓葬壁画作者:张雁红来源:《大众考古》2020年第10期公元398年,北魏王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至494年迁都洛阳,北魏在大同定都近百年,史称“平城时代”。

北魏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上百万人口被迁移到以平城为核心的京畿重地。

因此,今天的大同地区北魏遗存十分丰富,除云冈石窟、平城建筑遗址外,还有数量巨大的北魏墓葬。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大同地区先后发现发掘近千座北魏墓葬,其中壁画墓20余座。

墓葬形制大同地区的北魏墓葬主要集中在城东、城南,沿御河东西两岸分布。

壁画墓有砖室墓和土洞墓两种形制,以砖室墓为主。

墓室一般由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组成。

壁画多分布在甬道和墓室四壁,少部分绘制在墓顶及墓道口处。

甬道处绘武士门吏,墓室顶部绘星象及导引升仙场面,墓室四壁壁画题材多样,基本上形成以墓主为中心的画面布局。

此外,葬具上也有壁画,据葬具材质不同,可分为石椁(石堂)壁画、木棺壁画。

墓室壁画目前所见,在墓室绘制壁画的北魏墓葬共计7座,其中有纪年的2座,为大同沙岭北魏壁画墓M7和大同南郊仝家湾北魏墓M9;无纪年壁画墓为怀仁县丹扬王墓、大同云波里路壁画墓、大同文瀛路壁画墓、大同迎賓大道北魏墓群M16及大同县陈庄墓。

沙岭M7纪年为北魏太延元年(435年),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北魏壁画墓。

壁画分布在墓室四壁和甬道的顶、侧部。

绘制法是先在地仗层涂一层白灰再在上面绘画,以红线起稿,黑线勾画轮廓定稿,最后涂彩,主要有红、黑、蓝三色。

仝家湾M9纪年为北魏和平二年(461年)。

墓室四壁、甬道两侧及墓门门楣处绘有壁画。

壁画绘于黄泥地仗层上,主要有红、黑、白三色。

丹扬王墓为大型砖砌多室墓,早年曾遭破坏,仅在甬道东西壁残存武士形象。

壁面涂白灰,墨线勾勒,色彩多为深红色。

云波里路壁画墓壁画绘于墓室四壁和甬道两壁,颜料为红、黑、蓝三色。

地仗为含黏土的白灰层,直接与砖粘接。

文瀛路壁画墓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墓室四壁、顶部及甬道东壁局部绘壁画,现仅存棺床立面、东北壁券顶及甬道部分画面。

文物2011年12期--山西大同市大同县陈庄北魏墓发掘简报_高峰

文物2011年12期--山西大同市大同县陈庄北魏墓发掘简报_高峰
三 出土器物
墓葬经多 次盗扰 , 尤 以近现 代的几次 盗掘 活动 破坏 为重 , 但 仍出 土了 多件遗 物 , 从现 场 痕迹及出 土器物位置 分析推断 , 墓葬前室 主要 放置 随葬 器物 , 后 室安 葬死 者 。出 土器 物按 质 地分为陶 、铁 、铜 、金 、石 、木 、漆器 。
(一)陶器 有动物模型 、俑和生活器皿 。 1.动物模型 骆驼 1 件(M1 ∶7)。泥质 灰陶 , 捏 塑 。站 立状 , 头 部残失 , 驼峰 肥硕 , 驼背 两侧各挂 一编
展翅 欲飞 的金 乌 ;西端 绘月 轮 , 月轮以 墨线 勾 画呈 弯月 状 , 弯月 处绘 蟾蜍 。周 边以红 色满 绘 星座(封三 ∶2)。
二葬具
从墓室遗 存的棺板数 量和痕 迹分析 , 当为 单 棺 , 棺 下设 棺 床 。木 棺 系 松木 质 , 形状 前 高 宽 、后低窄 , 板厚 0.07 米 ,板与板 之间以细腰卯 连 接 , 侧 板与 前 后 挡板 、底 板 、盖 板 以铁 钉 固 定 。 棺床 也为 松木 质 , 地面 仅存 痕迹 , 平面 形
山西大同市大同县陈庄北魏墓 发掘简报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
2010 年 4 月 , 为配 合大同市 至浑源县 高速 公路建设 , 山西省考古 研究所与 大同市考 古研 究所 联合 就建 设地 段探 明的 古墓 葬进 行了 抢 救性发掘 。墓葬位于大 同市区东 侧的大同 县西 南 11 公 里处 , 瓜 园乡陈庄 村东的 高坡地段 , 西 北 4.5 公里处是湖东编组站北魏墓群和安留庄 北魏墓 群 [ 1](图 一)。现将 此次 发掘的 一座 墓葬 (编号 2010TYGSM1 , 以下简称 M1)简报如下 。
前室 位 于前 、后 甬道 之 间 , 平面 呈弧 边 方形 , 顶部 为四 角攒 尖顶 , 东 西长 , 南 北略 短 , 长 4.86 、宽 4.4 米 。墓 室四 立壁 中 部向 外弧 凸 0.08 ~ 0.12 米 , 砌 筑 方 法 为 两 顺一 丁 法 十 一

白月北魏平城胡人牵驼形象的再观察

白月北魏平城胡人牵驼形象的再观察

白月北魏平城胡人牵驼形象的再观察摘要大同地区所见北魏牵驼胡人形象,是当时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笔者仔细观察其着装、帽饰和面部轮廓等外在特征,结合史书中的记载,认为在北魏平城时代,这些牵驼而来的西域胡人应当是龟兹人,反映了当时平城与龟兹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龟兹;平城;牵驼胡人大同地区北魏墓葬中出土的胡人牵驼俑和胡人牵驼壁画,是当时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这些牵驼胡人的着装、帽饰和面部轮廓等外在特征,与习见的胡人形象有所不同。

笔者拟就此展开论述,对这些牵驼胡人的国别等问题进行进一步考证和论述。

就目前已发表的资料来看,大同地区所见牵驼胡人形象,主要有3处。

司马金龙墓出土一组胡人牵驼俑,胡俑高27.3、宽7.7厘米,骆驼高31.5、长29.5厘米[ 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年第3期。

]。

胡人圆眼高鼻,头戴尖圆顶帽,身着圆领窄袖长袍,侧摆开衩。

下着裤,裤口束于长靴内,腰系红带。

头部后仰,右手平举作牵引状,侧身仰视骆驼(图一,1)。

大同县陈庄北魏墓出土1件胡俑,仅存上半身,残高8.2、最宽5.7厘米[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市大同县陈庄北魏墓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2期。

]。

头戴方圆顶帽,身着右衽交领窄袖红色上衣。

头部后仰,深目高鼻(图一,2)。

其形态和姿势,与司马金龙墓出土胡俑如出一辙,结合墓中伴出的陶骆驼(残长13.3、残高12.3厘米),可以判定这件陶俑也应为一件牵驼胡人俑。

文瀛路壁画墓北侧棺床立面绘制胡人牵驼的形象[ 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同文瀛路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文物》2011年第12期。

]。

胡人深目高鼻、卷发,身着圆领窄袖长袍,腰束带,下着长裤,足蹬长靴,右手举鞭,左手执缰侧身回首,牵一头双峰骆驼(图一,3)。

123图一大同地区北魏胡人牵驼形象1.司马金龙墓出土胡人牵驼俑2.陈庄北魏墓出土陶俑3.文瀛路北魏墓棺床立面壁画在《魏书》和《北史》的记载中,当时产骆驼的西域国家有龟兹、于阗、焉耆、迷密、波斯、吐呼罗、副货、嚈哒、康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