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专题十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后课件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后》课件

《改革开放以后》课件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及成就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显 著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 经济体。
外贸发展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外贸发展提供 了广阔的机遇,大大提升了国际 影响力和竞争力。
投资环境变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积极优化投 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 推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
教育与科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力发 展教育和科技,提升了人民 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创新能 力。
政策调整
1
管制放开
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对经济市
经济体制改革
2
场的管制,鼓励个人和企业的创新与发 展。
经济体制改革促使中国经济实现多元化
发展,引入市场机制,有效提升了经济
效益。
3
农村改革
农村改革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提
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外开放
4
对外开放使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 争,成为全球重要的贸易与投资伙伴。
《改革开放以后》PPT课 件
改革开放以后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时期,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了 深远影响。本课件将详细介绍改革开放以后的背景和发展,以及对中国未来 的展望。
简介
改革开放背景
中国改革开放是在改革封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
改革开放的意义
通过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地转变了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进步。
城市化进程
改革开放使中国城市化进程 加速,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发 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改革开放对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公平与 正义,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 和幸福感。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中国现代史课件(共104页PPT)
(A)
(2010·海南单科·22)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 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 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 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A)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1)1953年10月,中共 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 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 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政治
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
过渡
1、国民经济恢复
(土地改革)
2、一五计划 3、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 业) 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 体制确立
总况:
思想 外 社会 文化 交 生活
(2012·海南单科·19)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2012·海南单科·2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 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 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2019版高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ppt

2019版高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ppt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单元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 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第2讲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邻水二中:刘杨华
板块一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历史背景
•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2、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端,阻碍社会的发展; • 3、从历史原因看:封闭只能导致贫困落后;
• 4、从国际形势看:一是和平与发展逐渐成 为时代主题;二是国际联系加强,全球化 逐渐成为趋势。
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 增加了93.3%,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 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材料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 说凤阳,道凤阳, 磙子一住就逃荒, 改革鼓点先敲响, 只见凤阳女嫁出, 三年跨了三大步, 不见新娘进凤阳。 如今飞出金凤凰。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民公社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 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分 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 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特点: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改变方面:(1)高度集中管来自到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家庭为单位、分户经营
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 权,缺乏活力,不能发挥劳动积极性
1、改革的原因:
2、改革内容: (1)所有制形式:
(2)管理体制:
(3)分配: (4)流通: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变为间接管理 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按劳分配为主;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读 生,此后,食用油票、豆腐票、布票等各种票证
进入人们的生活,各种商品皆需凭票购买,中国

2023届高考化学大单元二轮复习讲重难 专题十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课件

2023届高考化学大单元二轮复习讲重难  专题十三 物质结构与性质  课件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排布规律
能量最低原理 泡利原理
洪特规则
原子核外电子先占有能量最低的原子轨道 每个原子轨道中最多只能容纳2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
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注意】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半充满和全空状态时,体系 标题内容
核心素养
宏观辨识与 微观探析
目录
Content
01 考点1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02 考点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03 考点3 共价键
04 考点4 杂化轨道理论
05 考点5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06 考点6 晶体结构与性质
07 考点7 晶胞及组成微粒计算
PART 03
考点1 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 排布
标题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阐述,添加简短 问题说明文字
晶胞求算
(2)晶体微粒与M、ρ之间的关系 若1个晶胞中含有x个微粒,则1 mol晶胞中含有x mol微粒,其质量为
xM g(M为微粒的相对原子质量);又1个晶胞的质量为ρa3 g单(击a3此为处添晶问加题胞文说字明的阐文述体字,积添加简短 ,a为晶胞边长或微粒间距离),则1 mol晶胞的质量为ρa3 NA g,因此有xM= ρa3 NA。
A.Be2+与Al3+都能在水中与氨形成配合物 B.BeCl2和AlCl3的熔点都比MgCl2的低 C.Be(OH)2和Al(OH)3均可表现出弱酸性 D.Be和Al的氢化物都不能在酸中稳定存在
高考
加油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单击此处添加文字阐述,添加简短 问题说明文字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_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含解析

2021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能力训练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_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含解析

专题能力训练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选择题1.某学者曾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属于“民主存量”,而后期的发展则属于“民主增量”。

据此推断“民主增量”包括( )A.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B.实施家庭承包责任制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这属于“民主增量”的范畴,故选D项。

“一国两制”构想主要针对台湾、香港、澳门问题,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家庭承包责任制属于经济改革的相关措施,不属于政治制度,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民主存量”范畴,排除C 项。

2.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

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

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D.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出1982年宪法的修订要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而不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这实际上强调了1954年宪法的若干原则在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中一度被破坏,再结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的史实,可知答案为B项。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1978年至1994年,在我国农村的人均纯收入结构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由84.93%下降到63.1%,而非农产业收入由7.92%提高到30.7%。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B.土地产权关系得到调整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D.乡镇企业激活农村经济答案:D解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有两个措施,一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而发展乡镇企业有利于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故选D项。

2019版高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2019版高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课件

3、为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 了条件。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 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 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 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 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 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 已经过去了。
(3)从发展市场经济而言,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必然结果, 通过对外开放, 让我国企 业参与国际竞争,才能真正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对外开 格局
1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 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 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标志着我国 全方位 、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 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材料三
安徽凤阳严银昌(立下第一份军令状的队长)一家
人民公社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 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分 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用农民们的话简 单概括就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 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特点: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改变方面: (1)高度集中管理到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家庭为单位、分户经营 (2)平均主义分配到按劳分配(自负盈亏)
结合教材回答:我国对外开 放的格局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 呢?
经 济 特 区
浦东
厦门 珠海 海南 深圳
汕 头
7.经济特区之“特”是在这些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吗? 试 答
提示:否。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经济特 区不是政治特区,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3 第8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模块3 第8讲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

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 (1)载人航天:2003年,我国“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 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信息技术:改革开放后,我国“银河”系列电子计 算机研究取得突破。 (3)生物技术:20世纪末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文学与艺术的发展 (1)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2)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学艺术重新焕发了青 春,形式多样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3.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中高等教育。 (3)推动西部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2.交通事业 (1)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给拉萨的旅游业和商业 带来繁荣。 (2)改革开放后,取消了对乘飞机的许多限制,中国现已 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通讯事业 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 界第一位。 4.大众传媒 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
(3)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4)1997年中共十五大,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邓小平理论 (1)酝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一、时空坐标
二、特征概览 阶段 特征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
放新时期,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 时期


政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 治 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 上 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教版][学案]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人教版][学案]

第十三单元----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具体知识点:(一)民主法制建设、“一国两制”与新时期外交成就一、法律制度走向健全(1978——)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的历史条件:(1)文革的深刻教训(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

(2)法制建设的方针的提出(怎么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的政治基础2、措施:(1)平反冤假错案首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2)全面立法,建立法律体系从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意义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4、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二、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意义)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三、“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1、“一国两制”的含义: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提出的背景:(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中美关系70年代以来关系走向缓和(3)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和意愿(4)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3、“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①酝酿: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首先建议在海峡两岸实现“三通”,宣布尊重台湾现状、争取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共31页文档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共31页文档
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中国 社会的沧桑巨变【高考历史+二轮专题】
6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Leabharlann 吁嗟身后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END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解析 材料反映出《人民日报》的来信反对“农村分田到组或到户”,这说明当时农村经
济体制改革的阻力很大,故A项正确。
认知深化
新中国历次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一)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 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二)1953-1956年农业改造:将农民土地所有制 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农业集体化
考向押题: (主干知识拓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了《“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读者来信。信中陈述了对农村分田 到组或到户的不满,号召纠正错误做法,稳定“三级所有, 队为基础”制度。不久安徽的肥西县委,还专门发文要求停 止包产到户。这表明 A.推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B.安徽的农村所有制形式开始发生转变 C.包产到户违背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施行后效果不佳
(三)1958年人民公社:一大二公
(四)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集体经营到个体经营
(五)2008年土地使用权流转:适度规模经营,使传统农业 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认知深化
经营自主权 3、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按劳分
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4、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促进
经济发展
认知深化:
(1)工作重心: “以阶级斗争为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所有制: 单一公有制→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3)发展模式: 学习苏联模式→开辟中国特色社义建设道路 (4)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产业结构: 优先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高频考点
政治: 绝少命题。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世界史板块总结(共76张PPT)
2.美国总统制共和制确立 (1)标志:美国 1787 年宪法的颁布,三权分立体制确立。 (2)体现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三)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1.文艺复兴(14—17 世纪) (1)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2)成就: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3)历史影响: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2.宗教改革(16 世纪) (1)原因:中世纪教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2)成就:马丁·路德等。主要观点: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信仰即可得救。 (3)影响: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 1.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 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②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 (2)新经济政策: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实 行新经济政策。 (3)“斯大林模式”: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以 1936 年苏联宪法 的颁布为标志,“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集权是其基本特征。
2.成就:1687 年,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物体运动 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影响 (1)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 (2)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促进了两次科技革命的出 现。 (3)为法国启蒙思想奠定了科学基础。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性、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3.启蒙运动(17、18 世纪) (1)背景 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②近代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核心:理性主义。 (3)成就 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百科全书派等。 ②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三权分立、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论等。

《改革开放以后》PPT课件

《改革开放以后》PPT课件

浙江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每种模式的工业化和
城市化都有自己的特点精选课。件ppt
4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中,第二阶
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业
化进入第二阶段
B.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
C.劳动密集型产业仍是这一地区发
展的主导产业
D.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工资水平提
精选课件ppt
6
3.有关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叙述,下列不正 确的是( ) A.“苏南模式”诞生于我国经济最发达、城 市密度最高的江南水乡 B.东北地区的城市都以重工业为主,其基 本上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 C.个体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温州模式”的 核心和主体 D.“云南德宏模式”依靠边境贸易活动的剧 烈扩张而形成的
1990年以后
①政策优势不明显②劳
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丧失
优势 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势 工业实力大为增强;恰
侨乡优势,发达国家与地区 逢世界经济全球化,信
第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
主导 产业
特点
国家和地区新一轮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 产业结构调整时期
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高新增技长术相产对业较快
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 在积极努力,加强相互分 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 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 江三角洲城市群。 (目前该地区的各城市功
上,引发了居住、交通 能不清,结构趋同。另外
、教育和治安管理等一 该地区各城市与港、澳的
系列问题,“城中村”的 功能和结构也逐步趋同,
现象普遍。
使得该地区工业化与城市 化的动力逐步减弱。)
推进城市化。
2.东北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建国后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件-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陈武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1980年前后曾长驻广汉作农村改革调查与研究)
材料的解读要善于从材料注释中挖掘时间信息,再结 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如本材料先依据材料中的时间 “1980年”,可知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依据材料中的 “摘牌”可以看出人民公社体制已经被打破,但是却 学读史 “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可以看出人们 (信息 对改革开放依然心存顾虑。再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知多少) 后改革开放的主要内容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① 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 革开放的决策。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 际状况等。
[学史明智•展情怀]
05 贯通学与考 知能大提升 ——倾情解读“命题人”
[高考真题•考向练]
解析
知 识 拓 展 ——知识广一点
第一阶段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核心是“分田单
(1978~1984年) 干”,农民获得有限的自主权
第二阶段
发展乡镇企业,核心是准许农民离土不离乡,
(1985~1992年) 本质是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第28课时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
目录
contents
1 理知识体系 明课时精要 2 重时空观念 记主要史实 3 研史料实证 通历史解释 4 秉唯物史观 树家国情怀 5 贯通学与考 知能大提升 6 课时检测·过关练
01 理知识体系 明课时精要
正如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一样,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里程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党的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揭开了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改革,“革”的是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放,“放”的是外国的资金、技术和先 进的管理经验。改革和开放带来的是中国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 的辉煌成果。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ppt课件

新时期的改革开放ppt课件
经济的高速发展。(×) 目录
自主复习
3.《中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指出:“它将家庭经营引入集体经济组织内部, 家庭经营只是其中一个层次,‘统’和‘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不断完善的关系。它继承了合作化的结果,汲取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又符合社 会主义原则。”[问](1)这里的“它”是指 ( D ) A.农民个体经营组织B.农业生产合作社C.农村人民公社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它”指在 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 变为分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3)“它”的实行有何影响?与右图有何联系? (右图记录的是1980年夏在四川省发生的“换牌”事件, 此事在全国引起轰动。) 提示 ①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得到很大发展,农 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②促进地方体制的变革,1983年国 家撤销人民公社体制,各地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目录
自主复习
4.学者宋圭武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 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 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
指( A )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改述为“决定”性作用,体现改革的深入发展。
(3)简述此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
答案 ①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基本框架。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理论④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沧桑巨变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改革开放新时期 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沧桑巨变考向归纳(含解析)

【高考解码】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沧桑巨变考向归纳(含解析)【典例】(2014年广东文综,39,节选)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三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首先应该明确1978年、1992年、2001年分别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由此判断1992年的角度是“经济改革”,2001年的角度是“对外开放”。

“说明”指出两者的历史意义即可。

答案:以1992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2001年为界:对外开放的角度。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及体制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

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

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解题思路:材料“农民远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说明材料反映的是农民主动实施的某种制度。

由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自主地闯出了一条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路子,故本题选择D项;A、B、C三项中农民均是“制度的被动接受者”,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D。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结论:第一阶段名称:参与创建。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共45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十八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共45张PPT)

(4)1992 年,“南方谈话”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是邓小 平理论形成标志。 (5)1992 年,中共十四大科学概括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理论。 (6)1997年,中共十五大 将邓小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 入党章。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拓展延伸】 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 ①特点: 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 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②表现: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 政管理为主。 (2)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①特点: 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济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 ②表现: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 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三、思想科教文化上: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技、教育文化 的迅猛发展
思想文化阶段特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 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 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主干知识梳理
1.邓小平理论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开始形成。 (2)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理论。 (3)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来 ①特点: 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系。
②表现: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8讲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

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第8讲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课件

变迁过程中,是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转型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 ①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 经济体制。
②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 主。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 不结盟、对外 后期至今 开放
二、冷战局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 阶段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49~1955年) 美苏争霸、赫鲁晓夫推行 霸权政策(20世纪50年代 后期起) 美苏争霸中,苏攻美守 (20世纪70年代) 美苏争霸中,美攻苏守 (20世纪80年代) 新中国外交 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 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 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苏中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 上,既反苏也反美,“两个拳头打人” 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中美关系走向 正常化 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 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1.(2018· 高考全国卷Ⅲ) 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 1982 1988 农业 29.28 23.28 工业 74.92 773.52 建筑业 5.38 95.58 交通运输业 9.58 372.55 商、饮、服务业 17.01 623.23 ( )
上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第8讲 现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新中 阶段特征 国在民主法制、经济建设、科教卫生、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 成就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政治 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 环境 表 现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 经济 范围不断扩大,层次不断加深,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人 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19届二轮 专题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 课件(40张)(浙江专用)

2019届二轮 专题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 课件(40张)(浙江专用)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
选修·融合贯通
模块九
必修·主干整合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3-
2.“一国两制”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而明确提出。 (2)成功运用:香港和澳门的先后回归,表明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 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关系新进展 ①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宣布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 针。 ②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 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 二共识”。 ③1995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的重要讲话。“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成功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 针。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
选修·融合贯通
模块九
必修·主干整合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6-
(3)推进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①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 ②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6月,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签署《上海 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标志着“上海五国机制”发展为区域性多边合 作组织,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专题十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
选修·融合贯通
模块九
必修·主干整合 知识普查 深化拓展 史料普查 真题回放
-9-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①国际: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②国内:改革开放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快社会——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D
考点二 创设新情境考查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例题】(2013•全国卷Ⅰ,35)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 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面临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参考答案】C
【变式训练】2.(2016•马鞍山质检)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 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的减少和最初15年 的承包权限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 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题型与分值
非选择题,3分
选择题,4分 非选择题,3分 非选择题,6分
非选择题,3分
选择题,4分 选择题,4分
本专题考查侧重于选择题题型,非选择题一般以经济体制的进程为重点。本专题的单一 考点以政治史为主,主要考查重大历史事件的进程或意义,综合考点涉及经济、对外关系, 侧重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联系与对比。本专题的命题角度侧重于民主与法制的完善、经济体 制改革的进程和中外联合的加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 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经营使用权,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所以并没 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解题时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B
知识构建
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①改革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 ②过程: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③意义: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 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专题十三 改革开放新时期后
考情分析预测
考点范围
考查角度
(2014·课标全国Ⅱ,41)现代中国史学研究的变化及其原因(拨乱反 政治文明
正) (2016·课标全国Ⅲ,3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2016·课标全国Ⅱ,40)现代中国的移民特点及其原因(改革开放) (2015·课标全国Ⅱ,41)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的变化 经济文明 (2014·课标全国Ⅱ,41)现代中国史学研究的变化及其原因(经济建 设、对外开放) (2013·课标全国Ⅰ,35)中国80年代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 (2012·课标全国,33)新时期经济体制的变化(1992年下海潮)
知识构建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①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②内容:是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 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③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 获得飞速发展。
【变式训练】1.(2016•德州模拟)1980年,中共中央“75号文件”指出,在边远 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 要搞包产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不会 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据此判断当时(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展开 B.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实到地方 C.经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 D.突破了“姓社姓资”思想束缚
解题思路
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结合、自给自足三者结合为其主要特征,在材料中无法 体现,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农村地少人多而不是地多人少,故B项 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关于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的信息,故C项 错误;材料中“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绝大多数农户 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水平”这些关键信息从侧面体现了农村生产效率的 低下,故D项正确。
解题思路
新经济政策改变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自由贸易的做法,承认市场和 商品货币的作用,实际上正确处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改革主要 是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故B项符合 题意。两国实行的政策相距半个多世纪,国内外经济状况尤其是国际经济 状况明显不同,A项错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前没有出现农村集体所有 制经济,C项错误;苏联为促进工业化取消了新经济政策,D项错误。
解题思路
根据“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可知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并未全面展开,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央经济政策难以落 实到地方,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 区实行,“75号文件”特别强调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没有复辟 资本主义的危险”,反映出仍有部分人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有疑虑,这 些表明改革仍然面临着较大阻力,故C项正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突 破了“姓社姓资”思想的束缚,故D项错误。。
解题思路
题干中农业种植结构发生的变化以及农产品产量的增加,主要原因在于 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扩大了农民的生产 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A项符合题意。当时农业生产技术没有 出现革命性的改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正在进行,国家也没有取消对农副 产品的统销政策,故排除B、C、D三项。 【参考答案】A
高频考点透析
考点一 从制度创新角度命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例题】(2016•全国丙卷,31)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 减少6 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 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 626万亩,其总产 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