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软体动物的观察和解剖解析
七级生物上册《第四章 第四节 软体动物》课件
• 由外套膜分泌形成石 灰质贝壳,覆盖在身
体最外面。
软体动物-分部、齿舌结构图 (N.Campbell,1995)
1、体制 • 软体动物体制为左右对称, • 但腹足纲动物在发育过程中发生扭转而变得不对称。 2、分部 2.1 头部 2.2 足 2.3 内脏团 2.4 外膜 2.5 贝壳
排泄器官
• 由中胚层和外胚层共同发生形成的,有2个开口:一个 开口在体腔内,另一个开口于体表。
• 肾脏
• 基本上是一管状的构造,一端以肾口(内肾孔),开 口于围心腔(即真体腔),另一端以肾孔(外肾孔) 开口于外套腔。
• 肾口具纤毛,可以收集体腔中的代谢产物。
• 肾口之后是肾脏的腺体部分,其中有很多血管,血液 中的代谢产物可以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肾脏,最后经肾 脏的膨大部分——膀胱,由肾孔排出体外。
卵生 受精、胚胎和幼体发育均在体外水中进行。
腹足类的滨螺(Littorina)、 蛇螺(Vermetus)、黑螺(Melania)、海蜗牛(Janthina)等也为卵胎生。
多数本鳃消失,出现次生性皮肤鳃。
头足纲肛门成内漏斗
呼吸器官
• 软体动物靠鳃、外套膜或外套膜形成的“肺”呼吸。
•鳃
• 外套腔中体壁的突起,里面有血液流动。
• 脑神经节 发出神经连接头部的感觉器官; • 足神经节 发出神经通向足部; • 侧神经节 发出神经通向外套膜和鳃; • 脏神经节 发出神经连接消化道和内脏。 • 头足类神经系统发达,神经节多集中在食道周围形成
脑,并有一个中胚层分化的软骨匣包围,这在无脊椎 动物中是唯一的——对快速运动适应。
乌 贼 - 神 经 系 统 结 构 图 ( 许 崇 任 , 20 00 )
解剖一种软体动物拍照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
解剖一种软体动物拍照记录观察过程和结果引言:软体动物是一类生活在水中或湿地环境中的动物,其身体柔软无骨,外壳由贝壳或甲壳保护。
本文将记录我对一种软体动物的解剖观察过程和结果,通过拍照记录的方式,使观察过程更加直观和详细。
一、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解剖观察前,我准备了以下工具和材料:1. 解剖刀:用于切割软体动物的身体组织。
2. 显微镜:用于观察软体动物的细胞结构。
3. 放大镜:用于放大软体动物的细节部分。
4. 实验台:用于放置软体动物并进行解剖。
5. 相机:用于拍摄解剖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结果。
二、解剖观察过程1. 第一步,观察外部特征我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软体动物的外部特征。
这种软体动物呈椭圆形,表面光滑,呈现出淡黄色。
它的身体由头部、躯干和尾部组成,头部有一对触角和一对复眼,躯干上有数对足,尾部较细。
2. 第二步,切割身体组织为了更好地观察软体动物的内部结构,我使用解剖刀小心地切割了它的身体组织。
首先,我从躯干部分开始,将身体切割成两半。
然后,我将每一半进一步切割成更小的块,以便更好地观察各个器官。
3. 第三步,观察消化系统通过放大镜和显微镜,我仔细观察了软体动物的消化系统。
我注意到它的口部位于头部的前端,周围有一对触手,用于捕捉食物。
食物经过口进入消化道,经过食道、胃和肠道进行消化吸收,最后残余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4. 第四步,观察呼吸系统我继续观察软体动物的呼吸系统。
它的呼吸器官位于躯干部分,由多个鳃组成。
这些鳃能够吸收水中的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我发现软体动物的鳃结构精细且高效。
5. 第五步,观察循环系统使用显微镜,我观察了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
它的血液被泵送到全身各个部分,通过血管系统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细胞,并将代谢产物带回体内的排泄器官。
这个循环系统确保了软体动物身体的正常运作。
三、解剖观察结果通过以上的解剖观察,我得出了以下结论:1. 这种软体动物具有完善的消化系统,能够摄取食物并将其消化吸收。
《软体动物》教学课件课件PPT
生理机能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不同的食物 来获取营养,如藻类、腐肉等 。
软体动物具有再生能力,部分 器官如触角、足部等受到损伤 后可以再生。
软体动物具有应激反应,能够 感知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做出相 应的反应,如逃避天敌或寻找 食物。
03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食物、消化、排泄等过程参与了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
环境监测与指示生物
软体动物对环境变化敏感,其种群变化可以作为环境质量 变化的指示生物,对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由于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一些软体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保护,如限制捕捞量、加强污染治理等。
幼虫期
部分软体动物在孵化后需要经 过一段时间的幼虫期,以适应 环境并完成进一步的生长发育 。
变态与生长
幼虫期结束后,软体动物会经 历变态过程,从幼虫转变为成 体形态,并继续生长。
生长与发育
生长方式
环境因素对发育的影响
软体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并 通过细胞分裂和增大体积实现生长。
环境因素如温度、盐度、水质等对软 体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软体动物》教学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软体动物简介 • 软体动物的生理结构 • 软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 软体动物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作用 • 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 软体动物研究展望
1
软体动物简介
软体动物的定义与特征
软体动物
是一类具有柔软肉体的动物,通常具有外壳或内壳,是动物界中 的一大类。
实验十、软体动物形态观察及分类
实验数据
03
收集并整理了实验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据,包括测量数据和统
计数据。
结果分析
特征对比
将观察到的形态特征与已知的软体动物分类进行 对比,验证了分类的准确性。
数据解读
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解读了各种数据所反 映的软体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分类情况。
误差分析
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并评 估了这些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步骤
2. 观察与记录
使用显微镜或放大镜仔细观察 每个软体动物标本的形态特征, 并记录下来。
4. 整理与总结
整理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总 结出软体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分 类依据。
1. 准备阶段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和工具, 熟悉实验目的和要求。
3. 比较与分类
对比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标本, 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进行分类。
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学习并掌握基于形态特征 对软体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提高对生物多样性 的认识。
培养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细致的观察力,掌握生物实 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显微镜的使用、标本的制 备与观察等。
实验背景
01 02
软体动物的重要地位
软体动物是动物界的一大门类,拥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 了解和掌握软体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分类知识,对于认识生物多样性和理 解生物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形态观察在分类学中的重要性
准确的形态观察是生物分类的基础。通过对软体动物各器官的细致观察, 可以发现不同物种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对其进行准确的分类。
03
实验前的准备
在进行实验前,学生应复习相关理论知识,了解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和
分类依据;准备好显微镜、放大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软体动物
观察软体动物水螅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3
采集水螅
春末夏初或中秋季节,可在无污染、水草丛生的池塘、河流、
湖泊、水库,先捞取适量的水草放入白色洗脸盆内,再加足量
的水,然后把脸盆端到明亮处静置片刻,用肉眼并配以放大镜,
仔细从水草上寻找水螅。如果发现有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上,
一端伸出长长的触手,灰褐色或灰白色的物体,那就是水螅。
显示过程
4
显示图片
6
观察水螅
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显示图片
7
观察水螅
的精巢和
卵巢
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
带有芽体的水螅。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在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注意观察精巢和卵巢的外形不同的着生位置
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水螅的形态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字显示问题
器材介绍
2
实验材料用具介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培养的草履虫,草履虫整体装片,草履虫生殖装片,水螅整体
装片,水螅横切片,水螅纵切片,水螅过精巢、卵巢切片。显
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观察水螅的形态特征
培养水螅
水螅对水质十分敏感和要求严格,因此水质一定要洁净,必
须勤换培养用水,这是养好水螅的关键。如果水体大可放少
量水草,如不放水草就要经常换水,每次换水以换原培养水
的1/3为宜;每日要有3h光照,以利于水草的光合作用,
使水体能有较高的溶氧量,光线以散射光为宜,避免水温高。
04软体动物的观察和解剖.
前闭壳肌
前缩足肌
后缩足肌
后闭壳肌 出水管
入水管 伸足肌
肌肉
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与外套痕; 壳前上方有3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 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的略呈三角 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为伸足肌痕。 壳后端近背缘处有二肌痕,大的为后闭壳 肌痕,椭圆形,其前上缘一小的是后缩足 肌痕。
五、作业
绘无齿蚌内部结构图。
5)排泄器官
剪除一侧鳃瓣,可见围心腔下方有一对黑褐 色海绵状结构,即为肾脏。在围心腔前端 两侧,有黄褐色分支状的围心腔腺。
后肾管 肾脏:
腺质部分:肾口——围心腔 管状部分: 肾孔——外套腔
围心腔腺:收集周围代谢废物 排入围心腔
排泄器官
瓣 鳃 类 的 围 心 腔 与 肾 横 断 面
心室
内肾口
腹
后
前
角质层
背
壳顶
韧带
珍珠层
贝壳结构及来源
最外层,有色泽,薄而透明,主要成分贝 角质层: 壳硬蛋白,不受酸碱腐蚀,由外套膜边缘 分泌,随着生长不断扩大。 由致密方解石构成,外套膜边缘分 壳层(棱柱层): 泌,随着生长不断扩大,但不加厚。 主要由散石构成,由与之紧贴 壳底(珍珠层):
的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随着生长不断加厚。
外套膜
2片,紧贴二壳面,包围身体,外套膜前后、 腹缘游离且加厚,外套膜与内脏团间的空 腔为外套腔。 两片外套膜后端稍突出,相合成出水管和 入水管。入水管在腹侧,边缘褶皱,上有 许多乳突状感觉器;出水管位背侧,边缘 光滑。 外套膜内面上皮具纤毛,纤毛按一定方向 摆动引起水流。
足: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位于内脏
7)生殖系统
蚌为雌雄异体(外形很难区分),生殖腺 位于足背侧肠的周围,自足的基部剪开内 脏团表皮,可见葡萄状腺体、精巢乳白 色.卵巢淡黄色。
第八章-软体动物门ppt课件
第八章 软体动物门
思考题
1、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软体动物与人类有何利害关系?
第八章 软体动物门
生物学特征
身体两侧对称,具有3个胚层和真体腔;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外套膜4个部分, 通常有外套膜分泌的石灰质的贝壳; 排泄系统后肾型,出现了循环系统、呼吸 器官; 间接发育的软体动物具有担轮幼虫期
体制和分部
身体柔软,软体部分 为头部、足部和内脏 团。
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 伸成为外套膜,
内壳或成体无壳 ➢ 神经系统复杂,神经节集中于头部,有中胚
层形成的软骨匣保护 ➢ 头侧具一对构造相当完善的眼 ➢ 足特化为8或10条腕和一个漏斗 ➢ 不少种类具墨囊 ➢ 外套膜发达,形成袋状,称“胴部”
第八章 软体动物门
常见种类:鹦鹉螺、乌贼、枪乌贼、柔鱼、章鱼
河蚌适于埋栖生活的特点:
⑴河蚌有两片坚硬的石灰质贝壳,还有肌肉发达的闭壳肌,可 以坚硬的贝壳牢牢闭拢,保护它柔软的身躯不受敌害的伤害。 ⑵河蚌有肉质的斧足,可以挖掘泥沙,将自己埋于沙内,从而 减少了敌害的威胁。 ⑶河蚌的外套膜围成一个外套腔,和鳃腔、鳃上腔、水管等结 构结构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水流循环系统。外套膜和鳃上着生有 许多纤毛,纤毛摆动为水的定向流动提供了动力。水流在这些 腔隙里循环,带来了含有食物,氧气丰富的水;带走了食物残 渣、排泄废物和二氧化碳。另外,当雄河蚌性成熟时,精子随 水流排出体外,又进入雌河蚌的体内。这样就解决了由于埋栖 生活而产生的摄食、呼吸、排泄、排遗和生殖等诸多问题。 ⑷河蚌的外套膜后缘有几处愈合,形成一个入水口和一个出水 口,而且出水口比入水口管径小,可以保证进入河蚌外套腔的 水都是新鲜的。 ⑸由于河蚌的缓慢运动,它的循环系统为开管式循环。 ⑹由于埋栖生活不需要接触复杂的外界环境,河蚌的运动能力 很差,感觉器官也不发达。
“观察与思考”软体动物的实验报告单-何武
“观察与思考”实验报告单
名称观察与思考“观察缢蛏”年级八上学科生物学编号03 类型观察与思考编写何武提交时间
实验内容
材料用具
常见的软体动物,如一只双壳类动物如(活的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
解剖器械、解剖盘、清水
观察与分析
观看下面的缢蛏的内部结构图
方法步骤
1. 将缢蛏小心地从水盆中捞出来,放在解剖盘中,观察外部形态。
2. 用解剖刀锋自两壳腹面中间合缝处平行插入,扭转解剖刀,打开贝壳。
3. 打开贝壳后,揭开部分外套膜,对照上图,观察内部结构。
4.观察内部结构,发现在缢蛏的后端由左、右外套膜形成的两个孔:腹方
为入水孔,背方为出水孔。
想一想缢蛏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5. 去掉缢蛏左侧的外套膜,就会露出左侧的鳃,鳃丝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想一想缢蛏是怎么样呼吸的?。
【课件】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1)蝗虫的身体分为[ 一 ] 头部 、[二 ]
、
[ 三 ]____腹__部___三部分,其表面都被覆着 外骨骼 ,该结构的
作用是保__护__和__支__持__内__部__柔__软__器__官__,__防_止__体__内__水__分__蒸。发
(2)仔细观察蝗虫的结构[1]和[2],会发现它们有许多__节_____, 这也是节肢动物的一个共同特点。
石鳖
贝壳数量、作 用
有无外套膜、 数量
身体是否柔软
8个覆瓦状排列 的贝壳\保护
有、保护
身体柔软
足的种类
斧足
蜗牛
一片\保护
有、保护 身体柔软
腹足
乌贼
有退化的贝壳 海螵鞘\支持
有、保护 身体柔软
腕足
节肢动物
虾
(蜘蛛、蜈蚣、 虾、蟹、昆虫) 蟹
特征:
体表有坚韧的 外骨骼,身体 和附肢都分节
蜈蚣
蜘蛛
动物名称
当堂检测
4.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 )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
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具有外骨骼
D.依靠体壁进行呼吸
5.下列诗句中的各种动物,不具备“体表都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
特征的是( A )
A.正是河豚欲上时
B.儿童急走追黄蝶
C.蝉噪林逾静
D.早有蜻蜓立上头
6.如图为蝗虫的外部形态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头部 胸部
腹部
复眼
翅
单眼
触角
口器 前足
中足
气门 后足
蝗虫的结构示意图
将两只蝗虫分别放在甲乙两支装满水的试管中, 甲:头部朝下 乙:胸腹部朝下
甲和乙两个试管中 哪一只蝗虫先死亡?
观察软体动物水螅的实验解说词-何武
用低倍镜观察带有芽体的水螅纵切装片,注意芽体消化腔
跟母体消化腔的联系
显示图片
实验总结
11
总结实验
通过我们的这个实验我们总结出:水螅的体型呈辐射对称,适于水中漂浮或固着。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而且这两层细胞都已发生了分化。在内、外胚层之间还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
观察与思考:观察水螅的实验
环节
序号
画面及动作说明
解说稿
效果说明
引入
1
提出问题
水螅的形态结构有什么样的特点?
文字显示问题
器材介绍
2
实验材料用具介绍
培养的草履虫,草履虫整体装片,草履虫生殖装片,水螅整体
装片,水螅横切片,水螅纵切片,水螅过精巢、卵巢切片。显
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吸水纸。
观察水螅的形态特征
显示图片
6
观察水螅
观察水螅的体型,触手的数目和排列状况以及口,基盘的位置
显示图片
7
观察水螅
的精巢和
卵巢
夏季或初秋温度适宜时,在饵料丰富的培养缸中,可以找到
带有芽体的水螅。观察芽体的形态和着生的位置。在秋末冬初温度下降时,在饵料较少的情况下,寻找体壁带有突起的水螅。这突起就是水螅的精巢和卵巢。注意观察精巢和卵巢的外形不同的着生位置
方法步骤
3
采集水螅
春末夏初或中秋季节,可在无污染、水草丛生的池塘、河流、
湖泊、水库,先捞取适量的水草放入白色洗脸盆内,再加足量
的水,然后把脸盆端到明亮处静置片刻,用肉眼并配以放大镜,
仔细从水草上寻找水螅。如果发现有身体一端附着在水草上,
一端伸出长长的触手,灰褐色或灰白色的物体,对水质十分敏感和要求严格,因此水质一定要洁净,必
实验乌贼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软体动物门
实验乌贼的排泄系统包括肾脏和输尿管。肾脏用于过滤血液中的废物,
输尿管将尿液排出体外。
神经系统
脑
实验乌贼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大脑负责处理感觉和运动信息,小脑负责 协调运动,脑干负责控制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节
实验乌贼的神经节包括脑神经节、内脏神经节和体神经节。脑神经节负责处理感 觉信息,内脏神经节负责控制内脏器官的功能,体神经节负责控制肌肉的运动。
双壳类
如扇贝、蛤蜊等,具有两片贝 壳。
腹足类
如蜗牛、海螺等,具有一个螺 旋形的壳。
头足类
如章鱼、墨鱼等,具有一个或 多个硬壳。
其他类群
如钉螺、钉贝等。
软体动物门的地理分布和生态习性
地理分布
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陆 地环境中。
生态习性
不同种类的软体动物具有不同的生态 习性,如底栖、游泳、爬行等。它们 通常以藻类、有机物和腐肉为食,有 些种类还具有寄生性。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数据收集
数据分析
结果解释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认真记录每一步 的操作和观察结果,包括乌贼的外部 形态特征、内部器官的位置和形态等 信息。这些数据是后续分析的基础。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 括乌贼的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器官的 形态和位置等。可以使用表格或图表 等方式进行展示,以便更好地理解和 解释实验结果。同时,还需要对数据 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了解乌贼的生理 特点和生态习性。
内部解剖
乌贼的内脏器官包括胃、肝、心 脏、卵巢、睾丸等,以及复杂的 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结果解释和讨论
外部形态
乌贼的外部形态适应了其生活环境, 流线型的身体有助于减少水流阻力, 一对触手用于捕食和感知环境,一对 眼睛用于观察周围。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ppt课件
虾
√
√
√
√
√
√
√
√
√
√
有
有
有
有
有
√
√
×
√
√
是
是
是
是
√
√
×
×
×
3对
3对
4对
多对
5对
√
√
√
√
√
昆虫
除了蝗虫,昆虫还包括蜜蜂、蜻蜓、七星瓢虫、蚂蚁等等。
蜜蜂
蜻蜓
七星瓢虫
蚂蚁
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
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等等。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因身体柔软而得名。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 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一、双壳类软体动物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等。
河蚌
贝壳 河蚌
珍珠
扇贝
外套膜
文蛤
(分泌形成贝壳、珍珠)
缢蛏
1.观察缢蛏
贝壳 外套膜
鳃 出水管 入水管
缢蛏的内部结构 足
入水管、出水管:食物颗粒、 食物残渣和气体进出的通道
1.代表动物:双壳类(河蚌、扇贝、文蛤、缢蛏) 石鳖、蜗牛、乌贼
章鱼、鲍鱼、鱿鱼、墨鱼
环
2.缢蛏
①外套膜(贝壳、珍珠) ②足——运动
节
③鳃——呼吸
动
物
3.主要特征: ①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②大多具有贝壳
③运动器官是足
4.与人类的关系:有利:①食用 ②药用 ③ 装饰
有害:传播疾病
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120万种以上, 占所有已知动物种数的80%以上。
《软体动物》课件
03
贝类广泛分布于海洋、 淡水和陆地,适应了各 种不同的环境。
04
贝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如净化 水质、提供栖息地等。
头足类
01
02
03
04
头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另一大 类群,以章鱼、鱿鱼等为代表
。
头足类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 统和灵活的身体,能够快速捕
捉猎物和逃避天敌。
头足类主要生活在海洋中上层 ,对海洋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生态价值
生物指示器
软体动物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可以作为水域生态环境的生物指示器,监测和评估水域生态环境的健康状况。
促进生态平衡
软体动物在食物链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作为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有助于控 制藻类和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
科学价值
生物多样性
软体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软体动物有助于深入了解生物进 化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
头足类的墨汁可以用于制造墨 鱼汁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
值。
腹足类
腹足类是软体动物中的一个小类群, 主要包括蜗牛、蛞蝓等。
腹足类主要生活在陆地和淡水环境中 ,对土壤和植被的破坏能力较强。
腹足类通常具有螺旋形的壳和粘附能 力强的足,能够在各种表面攀爬和移 动。
腹足类的肉可以食用,但需要注意其 可能携带的寄生虫和细菌。
护的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系统的保护措施和法律法规 ,导致软体动物保护工作难以有
效开展。
软体动物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在软体动物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 区,限制人类活动,保护其生态
环境。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软体动物保护的 重要性,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观察软件动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软件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2. 掌握观察软件动物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对软件动物研究的兴趣和认知。
二、实验原理软件动物,又称软体动物,是动物界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本实验通过观察软件动物,了解其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从而加深对软件动物的认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软件动物样本(如河蚌、蜗牛、鲍鱼等)、解剖工具(解剖剪、解剖针、镊子等)、显微镜、培养皿、解剖盘、实验记录本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解剖台、实验台等。
四、实验步骤1. 观察外部形态(1)仔细观察软件动物的整体形态,记录其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
(2)观察软件动物的足部、壳、外套膜等部位,了解其功能。
2. 解剖观察(1)解剖软件动物,观察其内部结构。
(2)用显微镜观察软件动物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
3. 观察生长发育(1)观察软件动物的孵化、幼虫期、成虫期等不同生长阶段。
(2)记录不同生长阶段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
4. 观察生活习性(1)观察软件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活动情况,如光照、温度、食物等。
(2)观察软件动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如捕食、共生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外部形态观察结果软件动物具有柔软的身体、外套膜、足部等特征。
河蚌、蜗牛等具有贝壳,鲍鱼则无贝壳。
足部形态各异,如河蚌的斧足、蜗牛的腹足等。
2. 解剖观察结果软件动物的内部结构复杂,具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器官。
消化系统包括口、食道、胃、肠等;呼吸系统有鳃、肺等;循环系统有心脏、血管等;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等组成。
3. 生长发育观察结果软件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孵化、幼虫期、成虫期等。
在孵化过程中,幼虫从卵中孵化出来;在幼虫期,幼虫通过摄食、生长发育,逐渐形成成虫;成虫期,软件动物开始繁殖。
4. 生活习性观察结果软件动物的生活习性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套膜
2片,紧贴二壳面,包围身体,外套膜前后、 腹缘游离且加厚,外套膜与内脏团间的空 腔为外套腔。 两片外套膜后端稍突出,相合成出水管和 入水管。入水管在腹侧,边缘褶皱,上有 许多乳突状感觉器;出水管位背侧,边缘 光滑。 外套膜内面上皮具纤毛,纤毛按一定方向 摆动引起水流。
足: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位于内脏
二、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柔软分区:身体一般分为头、足、内脏 团和外套膜四部分,体外常具贝壳。
实验六 无齿蚌的解剖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无齿蚌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解剖 观察,掌握软体动物门和瓣鳃纲动物的主 要特征,以及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 点。
二、实验内容
1. 无齿蚌的外形观察。 2. 无齿蚌的解剖。
腹
后
前
角质层
背
壳顶
韧带
珍珠层
贝壳结构及来源
最外层,有色泽,薄而透明,主要成分贝 角质层: 壳硬蛋白,不受酸碱腐蚀,由外套膜边缘 分泌,随着生长不断扩大。 由致密方解石构成,外套膜边缘分 壳层(棱柱层): 泌,随着生长不断扩大,但不加厚。 主要由散石构成,由与之紧贴 壳底(珍珠层):
的外套膜上皮细胞分泌而成, 随着生长不断加厚。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
1. 浸制无齿蚌标本、无齿蚌鳃的横切片。
2. 显微镜、蜡盘、解剖器等。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1. 无齿蚌外形观察 1)贝壳:前后、背腹、左右、壳顶、小月 面、楯面、生长线、韧带。 2)贝壳组成:主要由贝壳素和碳酸钙等形 成。有保护柔软身体的功能 。角质层(壳 皮层)、棱柱层、珍珠层。
4)循环系统
在贝壳绞合部下内脏团背侧有一透明的 膜—围心腔膜,其内的腔即围心腔,轻轻 剪开围心腔膜可看到长圆形肌肉质的囊— 心室,直肠纵贯其中,心室侧下方左右两 侧,各有一个三角形薄壁囊—心耳。 心室向前伸出前大动脉(aorta)沿肠的背 侧前行,向后伸出后大动脉沿直肠腹侧伸 问后方,以后各分支成小动脉(artery) 至外套膜及身体各部。
5)排泄器官
剪除一侧鳃瓣,可见围心腔下方有一对黑褐 色海绵状结构,即为肾脏。在围心腔前端 两侧,有黄褐色分支状的围心腔腺。
后肾管 肾脏:
腺质部分:肾口——围心腔 管状部分: 肾孔——外套腔
围心腔腺:收集周围代谢废物 腔 与 肾 横 断 面
心室
内肾口
直肠
静脉窦
肾脏
1 围心腔 3 心耳 8 肾的管状部
生殖孔
外肾孔
6)消化系统
口:位于前闭壳肌的后下方 ,在口的两侧各有触唇两 片 食道:口后短管 胃:食道后膨大结构 肠:盘曲于足的背部,直肠穿过围心腔及心室. 肛门:开口于出水管附近 肝脏:葡萄状,位于胃的周围,淡黄褐色,开口于胃 胃盾:几丁质,双壳纲和一些腹足纲动物具有,保 护胃的分泌细胞。 晶杆:多数植食性种类的胃的一部分形成晶杆囊 (style sac),内有一胶质棒状结构的晶杆 (crystalline style)。晶杆的一部分在胃内释 放出消化酶,并搅动食物,帮助消化。
团的腹侧。运动器官。
3)呼吸系统
鳃位于足的后方,剪掉一侧外套膜,可见2 片红褐色的瓣状鳃。靠近外套膜的为外鳃 瓣,靠近足和内脏团的为内鳃瓣。 一般情况下,外鳃瓣短于内鳃瓣,但是有 时有些河蚌外鳃瓣特别肥大,挑破后可见 白色颗粒,显微镜下观察可见钩介幼虫)。
每个瓣鳃由内外二鳃小瓣构成,其前后缘 及腹缘愈合成“U”形,背缘为鳃上腔。 鳃小瓣由许多纵行排列的鳃丝构成,表面 有纤毛,各鳃丝间有横的丝间隔相连,上 有小孔称鳃孔。 二鳃小瓣间有瓣间隔,将鳃小瓣间的鳃腔 分隔成许多小管称为水管。
前闭壳肌
前缩足肌
后缩足肌
后闭壳肌 出水管
入水管 伸足肌
肌肉
壳的内面有肌肉附着的肌痕与外套痕; 壳前上方有3肌痕,最大的一个椭圆形,为 前闭壳肌痕;其后上缘为一小的略呈三角 形的前缩足肌痕;其后下为伸足肌痕。 壳后端近背缘处有二肌痕,大的为后闭壳 肌痕,椭圆形,其前上缘一小的是后缩足 肌痕。
五、作业
绘无齿蚌内部结构图。
四、实验内容与操作
2. 无齿蚌内部解剖观察 1)左手持蚌,左壳朝上,右手持解剖刀柄 (或解剖剪)沿腹面合缝线平行插入壳内, 转动刀柄撑开两壳,用镊子柄支撑,取出解 剖刀,用刀柄分离紧贴左壳的外套膜,再用 刀锋紧贴左壳切断前、后闭壳肌,揭开左壳 观察。 2)观察结构:足、前后闭壳肌、缩足肌和伸 足肌、外套膜、出水管、入水管。
7)生殖系统
蚌为雌雄异体(外形很难区分),生殖腺 位于足背侧肠的周围,自足的基部剪开内 脏团表皮,可见葡萄状腺体、精巢乳白 色.卵巢淡黄色。
结构位置
8)神经系统
无齿蚌具有3对神经节。前闭壳肌下方,食 道两侧为一对脑神经节,很小,实为脑神 经节和侧神经节合并形成,可称为脑侧神 经节。 在足的前缘靠上部埋在足内的为一对长形 的足神经节,二者结合在一起。 脏神经节一对,已愈合,呈蝶状,位于后 闭壳肌的腹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