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复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甲骨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在龟甲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成体系文字形式。甲骨文记事简略,不是有意识的历史记载,这些记载本身不是历史考察,但他们却为后人研究当时社会情况提供宝贵的文献资料。

2.《春秋》:中国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史学思想上重视人事,极少谈论天命,有比较进步民族观,重视不同时期的历史联系,重视文献对于认识历史的重要,十分重视与历史相关的义。编纂形式上,讲究用词造句,连缀文辞,春秋书法,善于综合、排比史事,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对史学发展有重要意义。

3.《左传》:原名《左氏春秋》,编年体史书。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而作。它包含历史内容丰富,在编撰上对编年体有很大发展,丰富编年体史书在记事记人方面容量,弥补编年体自身不足,历史表述具备艺术性,擅长写战争和外交辞令。重视民族关系记载,在民族史民族关系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4.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写出两晋历史的全貌,弥补以往晋史的缺憾,使用载记体例记载十六国事迹,《晋书》体例比较完备,使它能容纳较多历史内容,内容简练而无繁杂纷乱之感。晋书十表对典章制度的叙述较有价值。

5.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夏曾佑编著的《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编纂方法上根据考古学成就,运用西文社会进化史观叙述中国历史。教学内容上兼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编写体裁上采用篇章节体,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的演变更替。突破传统封建史学体系,分上古中古近古阶段叙述中国历史。

证明纪传体通史撰述仍是必要,提出了撰述纪传体史书的方法论。它进一步扩大了史学对于典章制度的研究和撰述范围;贯穿了作者的无神论思想、批评阴阳五行之学;倡言史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实际观察。

8.会要体:我国古代史书体裁之一。它按朝代汇集史事和典章制度,故称会要。明清两代的此类史著也称会典。创始于唐人苏冕的《会要》,完善于宋人王溥的《唐会要》。会要都是依朝代汇集史料的,内容多为典章制度。分类有门和目两级。它兼有工具书和资料汇编的功能,可供查检通览,是一种独特的史书。

9.《明儒学案》: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及其流派的学术史著作。全书62卷。以王守仁心学发端发展为主线,每介绍一个流派,先叙述渊源流别,概括要旨,然后列举代表人物,各立小传,摘录重要言论,提示学术思想特点,加以评论。是研究明朝学术思想的一部重要史著。

10.《文史通义》:一部史学理论著作,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代表作。把史书划分为撰述和记注两大系别,以圆神方智为各自特点;撰述体制严整有序,尽可能容纳完备历史知识,而记注体制灵活,能充分反映史家历史见解。运用这一认识考察史学发展,摸索法则,提出独到的总结中国史学发展的方法论。

11.《读史方舆纪要》:清朝初年顾祖禹独撰的一部巨型历史地理著作。它擅长概括不同地区地理形势轻重得失,注意结合社会历史多方面因素评价各地的重要性;作者具有杰出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思想、渊博学识和卓见;在地理书的经世致用方面是带有总结性的重要著作,在清代前期史学发展上有显著位置。

12.三通:泛指唐代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宋末元初马端临《文献通考〉。《通典》我国古代保留至今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记载上起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历代典章制度。《通志》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上起三皇下迄唐朝历史。纪传部分全部抄写旧史,无甚创新。惟有二十略记载的名物、典章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文献通考》记载了从上古到南宋宁宗嘉定年间的历朝典章制度。

13.《五代史志》:撰述特点:1.几乎综合并囊括了以往“正史”书志的全部内容,是总结性成果;2.把天道、人事分别看待,反映出撰述者对于天道、人事在认识上的逻辑性发展;3.《五代史志》中的《经籍志》是《七略》之后一次更大规模的历史文献整理之总结性成果。它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法奠定了古代文献分类的基础;4.在撰述思想上兼容南北,且上承两汉,是“正史”书志发展的新阶段,也为独立的典制体史书的问世,提供了思想上和撰述上的条件.

14.司马迁的历史思想:

历史思想:究天人之际:1.天事人事不相干。2.对当时盛行封建祭祀祈求神仙活动虚妄进行深刻揭露讽刺。3.写出人事在历史发展中作用。通古今之变:1.对历史演进进程提出比较完整看法。2.在通古今基础上阐述历史变化,指出历史进化。

3.历史总在发生盛衰交替。

历史美学:1.描写历史人物栩栩如生。2.写战争和历史场面身临其境。

史学思想:1.鲜明强烈史学发展意识,认为史学家应将史学视为连续性神圣事业。

2.对史学社会作用有深刻认识,肯定历史借鉴价值,又反对混同古今模仿历史。

3.重视阐述历史撰述宗旨。

4.强调对历史文献认真辨析,提倡治史态度。

15.《汉书》怎样做到上下洽通,详而得体:

1.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2.内容贯通博洽,在表现西汉历史的承上启下方面颇有用心,八表和十志与史记相比,既有继承文化,又有发展创新,对后代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3.各部分内容相互关系的逻辑结构上,以皇帝、百官、诸侯及有关政治设施为中心;以天地、阴阳变化为准绳;以地域、经济生活、人事为依托。

4.以《六经》为纲领率百家学术以备典籍文章。

16.刘知己的主要史学思想的内容:

《史通》体裁体例:1.把史书体例作为史学批评重大问题看待。2.总结出关于体例理论体系,提出在宏观方面史书体例理论,对编年纪传两种体裁认识对中国史学影响。3.对纪传体史书内部结构进行理论概括。阐述各种体例在史书中所处位置及关系,对正史体例总结。

文字表述:1.重视叙事,以简要为原则。2.从审美意识来看待史书文字表述。(3)贯彻简要原则方法多样用晦是文字表述的更深一层。

撰述原则:1.提出直书曲笔两个范畴。2.从史学考察上揭示曲笔不能根绝的历史原因。3.史学家本人品行各异以致出现不同。4.社会原因。5.直书和曲笔对立是史学家概述原则,从根本上决定史书价值和命运。6.赞颂直书史学家抨击曲笔者。史学功用:1.史学能够长存是因为史学家不绝。2.强调史学教育作用,给后人教育启示,产生内省思齐的要求,是精神财富转化为物质力量。

刘知己的史学三长论:1.只有具备才学识三长的人才可称作史才。2. “才”指掌握文献能力。“学”指各方面的知识。“识”指史家器局和胆识。

17.杜佑的主要思想内容:

杜佑的史学思想:1.杜佑著《通典》,分门立目,讲求会通,重视论议;2.关于社会结构认识的新发展。A.全书逻辑体系首先论述经济制度,然后涉及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B.对于国家政权结构及功能的逻辑认识一致。3.经邦致用的史学思想的成熟。A.具有勇敢的的批判精神;B.重实际,讲功效,把对历史的认识转化为现实的实践;C.把握了社会的症结,反映了时代的要求。4.朴素的历史进化思想。A.反对“非古是今”;B.主张“变通”和“适时”,以顺应历史进步的趋势。

18宋元时期纪传体历史特点:

第一阶段:北宋时期。1.理学家关于《春秋》严名分等级和伦理道德观点的发挥。

2.史学求通观点得到发展。

3.史书体裁变化,编年体体裁史书的崛起。

第二阶段:南宋时期。1.当代史和民族关系史有较大发展。2.史学思想上,思想家对历史社会人伦问题思考,提高到哲学高度。3.历史文献学上有所发展。4.史学体裁体例发展。5.史家讲究书法义例。6.南宋出现具有特点的史学流派。

第三个阶段:元代。1.民族史书编写发展,特别是用少数民族文字撰写民族史著作。2.全国性的志书和省志的编修。3.典制体官修著作。4.前代史学巨著的刊刻。

5.元人修《宋史》、《辽史》、《金史》三部正史,在史学史上是有地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