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_《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行为习惯尚未养成。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错误的环保观念,需要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参与环保实践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4.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制作PPT。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球生态环境现状如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森林砍伐、空气污染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类及自然界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其生的基本理念。

(2)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

(3)面对人口、资源和环境现状,树立优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力目标(1)认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客观现状和基本国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2)积极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及有关知识。

(3)能从人口发展规律和我国人口现状的角度,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与调整,能阐明人口政策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理。

(4)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举例说明人与自然和谐是人类之福、地球家园之福,懂得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5)正确看待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既能认清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又能阐明科学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状况,知道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呈现出的新特点。

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明确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

(2)了解当前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理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重难点】教学重点:(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共筑生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

教学难点:(1)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2)共筑生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从我做起。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的教案【学情分析】(一)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了解了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基本特点及现状,认识到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意识到我们需要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协调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之间的关系。

从个人层面来说,学生愿意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缺乏从企业、社会和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格局和高度。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健全人格: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重点难点】(一)重点难点重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难点: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导入新课一、课件展示课前预习题目: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3.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自主预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课件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新课讲解】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5.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在课本上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在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二、课件播放视频“美丽中国说”,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说说这样的生态环境给你怎样的感受与体会?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家园?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观看视频,思考并回答问题讲授新课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课件展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互依存图示,教师讲解人类应保护自然,并对自然进行补偿和修复。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对生命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可能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联系生活实际,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生命,保护家园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生命,保护家园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我会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态环境,引出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命的多样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案例分析:我会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从中得出结论。

4.小组讨论:我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5.总结提升:我会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

6.课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共筑生命家园1.生命的多样性2.人类与自然的关系3.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同时,我还会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环保行为的实践,看他们是否真正树立起了环保意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命的价值,明白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为共同的家园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生命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具体行动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喜欢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人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共同的家园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与人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命的价值。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讨论题。

2.准备环保活动材料。

3.布置课堂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个共同的家园?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讨论题目可以是:“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你曾经为关爱他人做过哪些事情?”等。

6.2 共筑生命家园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 共筑生命家园 (大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6.2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规划(一)主题名称:中华文化、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价值观(二)主题概述:本单元既是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的延续,又承接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属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中的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内容。

本单元内容分为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和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旨在使学生认识到: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使命,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正视发展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作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2.通过分析课标及教材内容,梳理本单元知识结构,体现结构化(如下图)(三)主题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但是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够深刻,同时因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传统美德还有一些误读甚至有些中学生认为自己不用高扬民族精神。

有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不深,不知道如何培育和践行。

另外,有些学生没有认清资源环境的现状,对一些破坏污染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也不知道如何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种种认识,学习本单元内容显得很有必要。

(四)开放性学习环境:学生实地走访、图书馆、互联网、多媒体设备、图片和视频等数字资源。

(五)单元学习目标:1.在精神文明方面,理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理解和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在生态文明方面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深入的分析来深化他们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保护环境,共筑生命家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命的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的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环境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共筑生命家园》。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命的图片,如花草、动物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吗?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生命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

然后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你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意义,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但在生态环境、生命关爱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关爱他人,保护生态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构建生命共同体的意义,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关爱他人,主动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讨论中深入理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4.引导启发法:教师善于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生命,引出本课主题。

2.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生态环境破坏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认识到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性。

3.知识讲解:讲解生命共同体的概念,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通过材料分析和漫画分析,归纳并说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学习重点】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难点】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傍晚的边境线,被夕阳晕染成美丽的金色,祖国的边境线总得有人守,在巡逻路上的军士陈健突然看到了千里之外的妻子穿着一袭白纱站在草原之上,在这一碧千里的红海沟山谷,他们拍下了这组最美的婚纱照。

欣赏图片,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意境?山川秀美,感情真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秀美山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保护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精讲新课:首先,我们一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第一环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材料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资源,广袤的大兴安岭林区为了国家建设开始砍伐树木。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点拨:自然的重要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材料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树木被砍伐,我国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沙尘暴等天气不断增多。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点拨: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点拨: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材料四: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生命价值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环保信息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和思考。

此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环保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3.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深入理解生命价值和环保意识的目的。

4.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表和思考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和讨论。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图表和思考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操练(20分钟)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环保口号创作等。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6.2《共筑生命家园》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1.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等理念是对国家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的正确选择,增强对国家相关政策的认同感。

2.认识到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中所承担的责任,培养对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健全人格: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使学生具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4.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和解决方法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积极面对环境挑战的乐观态度和坚韧意志。

责任意识:5.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的热情,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6.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环境问题,学会思考如何推动社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自然为人类提供的滋养和条件,以及人类对自然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认识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智慧选择。

2.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和意义掌握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要求,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和绿色惠民等。

理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意义。

难点: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在消费、出行、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到环保、低碳、绿色。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绿色生活方式和参与环保行动的途径。

4.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

让学生掌握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并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图片或视频,如森林砍伐、水土流失、水污染、空气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资料: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2.呈现(10分钟)讲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阐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参与共建。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自身参与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内容。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观点。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好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4.创设相关情境,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共筑生命家园》。

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观点,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6.2共筑生命家园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6.2共筑生命家园》是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态环境、共筑生命家园负起责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图片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环保意识,但他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思考环保问题,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态环境、共筑生命家园负起责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理解生态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保护生态环境、共筑生命家园做出贡献。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环保问题。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感人至深的环保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4.实践操作法:学生参与环保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环保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2.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以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

3.准备感人的环保故事,以便进行情感教育。

4.准备环保活动的方案,以便学生参与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环保的紧迫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2.呈现(15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筑的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生命、环境、社会责任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家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家园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共筑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做到关爱他人、保护环境?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示范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示范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示范教案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课。

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起共筑生命家园的意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他们对于社会问题有自己独立的看法。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共筑生命家园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

2.难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生态环境问题,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2.课件:相关的生活实例和视频资料。

3.活动材料:环保实践活动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生态环境问题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提出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青少年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了解不全面。

此外,学生在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感到无能为力,缺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学会从自身做起,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

2.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收集典型案例,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共建美丽中国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更缺乏实际行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共建美丽中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对人类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主题演讲法:邀请有关专家或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案例分析题和小题检测题。

3.准备好演讲嘉宾及演讲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提问:“你们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数据和事实,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认识不够明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实践教学法: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情境视频、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讨论话题,准备好相关问题。

3.准备好实践活动的方案,以便学生进行实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和生态环境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命的美妙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针对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适当的建议和帮助。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6.结合所学知识,为学校或社区提出一项环保建议,内容要具体、可行,有助于改善周围环境。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资料、请教他人,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份关于环保知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上的误区。
(五)总结归纳,500字
2.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形成环保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案例分析
1.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2.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深入了解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观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的原因和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原因与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原因),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想一想: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教师总结: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我们要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保护地球的内容。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阅读教材第82-83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伦敦“杀人雾事件”是人类文明的悲剧。

请你分析造成这场灾难的原因。

(2)伦敦治理空气污染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治理霾有什么启发?3.教师总结:(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二)建设生态文明1.材料呈现: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4日正式公布。

2.问题:全面建立湖长制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措施。

3.总结: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目标导学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一)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1.材料呈现:经过十多年持续治理和国家草原补奖政策的实施,如今内蒙古草原生态整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局部草原明显恢复。

图片是羊群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的草原上觅食的情景。

2.问题:图片告诉了我们什么?3.教师讲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1.阅读教材第85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谈谈理由。

3.阅读教材第86-87页“探究与分享”。

4.思考: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5.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6.总结:(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3)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5)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7.作业布置:搜集总结身边的生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具体做法。

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也知道了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明确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措施,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

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头绪繁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较为重要。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了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结合新颖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结合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即可。

《共筑生命家园》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有所体验和了解,对绿色生活方式有所认识,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所了解。

但总体来说,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认识深度不够,具有一定片面性。

对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内涵了解不够全面,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理解不深。

生活中,生态文明意识也在内心逐渐形成,对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事件或行为也有所耳闻,自身也能积极践行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生态意识淡薄的行为,亟待改变与解决。

《共建生命家园》效果分析(1)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的程度,围绕三维目标设置,可操作性强。

(2)学习环境的创设温馨和谐;学习资源的准备充分;学习活动的设计符合三贴近原则;学习活动的指导与调控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参与度高,参与广(4)课堂气氛的宽松融洽,师生之间民主平等,教学相长。

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能相互尊重、理解、平等相待。

(5)教师基本功扎实,语言自然流畅又富有幽默感(6)练习和作业的设计做到了“质”和“量”的和谐统一,科学、合理、适量,达成度高。

(7)学生对学习有较为浓厚的兴趣,积极踊跃地参与各项学习活动之中,主动合作的意识较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保持了多向、丰富、适宜的信息交流。

(8)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通过合作,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既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学科素养和能力。

《共筑生命家园》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二框的内容。

本框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两目组成。

从这两目的内容结构来看,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下走绿色发展道路,内容编排条理清晰。

课标要求:“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第一点;“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共筑生命家园》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党的十九大强调,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就要()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②善待自然,禁止开发资源③节能减排,落实环保行动④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出台了补贴、税收、牌照、通行等一系列对新能源汽车的优惠政策。

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能够()①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②推动绿色消费,低碳出行③彻底扭转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④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A.①②③ B. 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节能有我,绿色共享”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每一位公民都不能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下列做法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②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③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方便生活④光盘行动,减少浪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提倡绿色消费、追求低碳生活,作为公民要( )A.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不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文明理念B.制定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共同建设美丽中国C.推进城镇化建设,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D.勤俭节约,养成绿色出行、环保选购的良好习惯5.2017年12月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了加强全省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新举措。

这( )①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②有利于打赢广东蓝天保卫战③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广东④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 )①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③以环境保护为中心,把环境保护放经济发展的前面④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二、.情景分析材料一:为进一步加强湖泊管理保护工作,我国将在2018年年底前在全国湖泊全面建立湖长制,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湖泊实施湖长制的意见》2018年1月4日正式公布。

材料二:教材第87页“相关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请思考:⑴材料告诉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应该怎样做?⑵作为公民,你准备为建设美丽中国做些什么?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头绪繁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较为重要。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了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及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结合新颖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结合课本上的材料来理解即可。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第一点;“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