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片衰老课件

合集下载

植物叶片衰老过程共30页

植物叶片衰老过程共30页

1
0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植物叶片衰老过程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大学植物生理学经典课件09 植物成熟和衰老生理

大学植物生理学经典课件09 植物成熟和衰老生理

实乙烯生成速率较低而平稳,在整个成熟过程中只有系 统I乙烯生成
3. 外用乙烯对非跃变型果实同样具有促进成熟、衰老的作 用。果实对乙烯的敏感性也随果实的发育而提高
31
9.2.2 有机物质的转化 (1) 甜味增加:淀
粉酶、转化酶、蔗糖合
成酶活性提高,淀粉转
化为可溶性葡萄糖、果
糖、蔗糖等,使果实变 甜。
21
3. 空气相对湿度:大气干旱、土壤水分供应不足,影 响淀粉累积,种子瘦小、产量低,蛋白质含量较高。 (“风旱不实现象”) 4. 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过多,根系因缺氧易受损伤, 光合下降,种子不能正常成熟。 北方小麦种子成熟时,雨量及土壤水分比南方少, 其蛋白质含量较高。 5. 矿质营养:氮肥提高禾谷类种子蛋白质含量;氮肥 过多(尤其在生育后期)会引起贪青晚熟,油料种子 则降低含油率;磷、钾可促进糖分向种子运输,增 加淀粉含量,也有利于脂肪的合成和累积。
② 双S型生长曲线:核果和某些 非核果,慢-快-慢-快-慢,缓 慢生长期是内果皮木质化、果 核变硬和胚迅速发育的时期。
果实的生长曲线模式
24
二、影响果实大小的因子
1. 薄壁细胞的数目、细胞体积和细胞间 隙的大小 2. 营养状态
25
三、单性结实与无籽果实 单性结实(parthencarpy):不经过受精作 用,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单性结实一般都形成无籽果实,故又称无 籽结实。 (一) 天然单性结实 (三) 诱导单性结实 (二) 刺激性单性结实 (四) 假单性结实
种子发育过程示意图
9
Lea蛋白:Lea蛋白是种子胚胎发育晚 期丰富蛋白质(late embryogenesis abundant proteins), Lea蛋白富含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是高亲水 性的可溶性蛋白,有高度的热稳定性,Lea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PPT课件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PPT课件
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第一节 种子和果实成熟生理
一、种子成熟生理
1.实质:胚从小长大,以及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化积累的过程
2.特点:物质的变化大体与种子萌发时的变化相反
3.主要有机物的变化
1)淀粉的变化
➢淀粉持续增加 ➢可溶性糖先升后降
2)蛋白质的变化
3)脂肪的变化
➢首先积累可溶性糖和淀粉,其含量随着种子 发育而下降,转变为脂肪。
落,比如果实和种子的成熟脱落; ➢2)生理脱落:是因植物自身的生理活动而
引起的,例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竞 争,源与库不协调等引起的脱落; ➢3)胁迫脱落:是因逆境条件而引起的。
二、环境因子对脱落的影响 (1)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加速器官的脱落。 (2)水分:缺水→IAA,CTK↓;ABA、ETH↑→
2、呼吸骤(跃)变 (1)概念:
(2)举例: 骤变型果实:香蕉 梨 苹果 桃 木瓜 芒果、牛油果等 非骤变型果实:橙 凤梨 葡萄 草莓 柠檬
乙烯诱导骤变型果实呼吸峰的形成 机理:乙烯增加了果皮细胞的透性,加强内部 氧化过程,促进果呼吸,加速成熟
(3)推迟或提早果实成熟的措施: 果实后熟:呼吸跃变期间果实内部的变化。 延迟果实成熟:降低温度和氧气浓度(控制气体法) 加速果实成熟: 提高温度和氧气浓度,温水浸泡、喷酒法、 熏烟、乙烯利催熟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果实成熟时的色香味的变化
(1)甜味增加,酸味减少
(2)涩味消失,香味产生 单宁的氧化或凝结 酯类的产生,还有一些特殊的醛类

植物生理学-10-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植物生理学-10-植物的成熟与衰老生理

第一节种子的休眠和萌发第二节芽的休眠和萌发第十章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maturation & senescence )第三节种子发育和成熟生理第四节果实生长和成熟生理第五节植物的衰老第六节植物器官的脱落第一节种子的休眠和萌发一、种子的休眠休眠是指植物生长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休眠是植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而这些特性或多或少地被遗传固定下来,成为植物的一种内在规律性。

种子休眠有两种情况:强迫休眠:种子已具有发芽的能力,但因得不到发芽所必需的基本条件,而被迫处于静止状态的现象。

深休眠或生理休眠:种子还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阶段,即使供给合适的发芽条件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通常所讲的种子休眠为种子深休眠。

种子的休眠与解除:(1)种皮限制,如苜蓿种皮不透水、椴树种皮不透气、苋菜种皮太坚硬(机械、化学)(2)种子未完成后熟,属生理后熟型(种胚发育完全,但生理上未完成后熟。

如苹果、桃、梨等(低温层积处理)(3)胚未完全发育,属形态后熟型,如珙桐、银杏等(低温层积处理、GA处理);(4)抑制物质的存在,如ABA、HCN、有机酸、生物碱等(去除抑制物质、GA处理)种子休眠的延长:可施用植物生长延缓剂,如B9或PP333二、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过程(1) 吸胀(2) 萌动(3) 发芽生长吸水吸胀吸水缓慢吸水2、影响种子萌发的生理条件(1)种子休眠(2)种子新陈度种子寿命是指种子从成熟到丧失生活力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新陈度是指种子贮藏期间的衰老程度,可以用种子发芽力或生活力来判断。

(3)种子的饱满度种子的大小常与其发芽力呈正相关。

种子的发芽力的检测方法:TTC法(利用组织还原力);红墨水法(利用原生质膜的选择透性);荧光物质法(利用细胞中的荧光物质)。

3、影响种子萌发的生态条件种子萌发的适宜外界条件是:足够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氧气;喜光种子需光(莴苣、烟草),喜暗种子需暗(番茄、瓜类)。

种子的化学成分影响到种子的吸水量:蛋白质种子、淀粉质种子、脂肪质种子的吸水量依次降低。

植物生理课件9第9章植物的衰老生理

植物生理课件9第9章植物的衰老生理
分二类:一类是植物体发育过程中必不 可少的部分。
另一类是植物体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PCD的特征:
细胞核DNA断裂成一定长度的片段、染 色体固缩、胞泡形成,最后形成一个个 由膜包被的凋亡小体
PCD的过程:
1 启动阶段:启动死亡信号的产生和传 递过程
2 效应阶段:PCD中心环节caspase的活 化和线粒体通透性改变
与衰老密切相关的E:超氧化物歧化 E(SOD)和脂氧合E(LOX)。
SOD参与自由基的清除和膜的保护, 而LOX催化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而使膜损伤。
植物在衰老或环境胁迫
自由基生成量增加
自由基清除量降低
自由基( O2• 、OH·、H2O2 和 1O2 等)积累且超过伤害值
膜脂过氧化加剧 膜蛋白聚合和交联
二、离层与脱落
三、脱落时细胞及生化的变化
(一)脱落时细胞的变化
首先离层细胞核仁明显,RNA增加,内 质网、高尔基体和小泡增多。小泡聚集 在质膜,释放出酶到细胞壁和中胶层, 最后细胞壁和中胶层分解并膨大,其中 以中胶层最明显。
(二) 脱落时生化的变化
叶片脱落前,离层细胞衰退、变得 中空而脆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活性 增强,细胞壁中层分解,细胞彼此分 离,叶片脱落。
低温和高温引起生物膜相变,并诱发自由 基的产生和膜脂过氧化,加速植物衰老。
3、气体
O2浓度过高,自由基产生,O3污染环境, 加速植物衰老;高浓度CO2抑制呼吸和乙烯 生成,延缓衰老。
4、水分
干旱促进ETH和ABA形成,加速蛋 白质和叶绿素的降解,提高呼吸速率; 自由基产生增多,加速衰老。
5、矿质营养
第一节 植物的衰老生理
一、衰老的概念与方式 衰老:导致植物自然死亡的一系列恶化过程 衰老的方式有两类:

《花卉衰老的原因及》PPT课件

《花卉衰老的原因及》PPT课件
花卉衰老的原因及保鲜方法
• 保鲜的概念,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概念是指消费者购回鲜花后,用保鲜 液来延长其瓶插寿命。广义概念是指切花从采收后,经预处理、贮藏、运输, 到上架出售,在整个过程中,不仅要保持花卉的新鲜程度,同时还要防止或 减轻其受病虫害、机械损伤、环境因子等引起的生理异常,提高花的质量等。 为提高花的商品价值,克服花的凋萎或变色,确保花的品质,延长寿命和观 赏期以增加经济效益等,切花保鲜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
2.1外部因素
• 影响切花采后衰老的外部因素主要有 • 温度 • 光照 • 空气湿度 • 机械损伤。
2.2 内部因素
• 2.2.1 水分代谢失衡 • 2.2.2 微生物侵染 • 2.2.3 细胞膜透性增加 • 2.2.4 呼吸速率增加 • 2.2.5 缺乏营养 • 2.2.6 内源激素变化
3 切花保鲜的途径及方法
3.落叶衰老 多年生落叶木本植物,发生季节性的叶片同步衰老脱落;
4.顺序衰老 比如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的茎和根能生活多年,而叶片和繁殖器官则渐次衰老脱落。
1 切花衰老的机理
• 切花:切花是自活体植株上剪切下来 专供插花及花艺设计用的枝、叶、花、 果的统称。
鲜切花有关概念
• 切花:从植株上剪取的以花为 主体供插花和其他花卉装饰 的主要花材.
感谢下 载
• 切花保鲜目前主要采用: • 物理保鲜 • 化学保鲜 • 基因工程保鲜
• 切花独特之处:(1)切花是一个更为复 杂的器官集合体。如月季、郁金香、 百合等切花,其花朵、茎和叶片都是 观赏的构成部分,他们之间的相互作 用和关系决定了水分平衡和对“弯茎 的敏感性”等。(2)切花采后经历两个 截然不同的发育过程,增加了采后处 理的复杂性。第一阶段是从花蕾生长 发育至充分开放,这个阶段在采后处 理时要促进生长和发育;第二阶段是从 成熟到萎蔫的过程,这个阶段在采后 处理时要延缓其代谢,推迟其衰老.

高级植物生理学01植物衰老

高级植物生理学01植物衰老

高级植物生理学01植物衰老植物衰老一、植物衰老植物新陈代谢就是植物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无论是在器官水平上还是在个体水平上,新陈代谢都就是一个高度有序的被调控的过程。

植物叶片新陈代谢就是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就是叶片发育的最终阶段。

它除了代表生命周期的破灭之外,在发育生物学上也有著关键的意义。

在这段时期内,植物在明朗叶片中累积的物质,将被水解并载运至植物其他生长强劲的部位。

叶片衰老是一种受遗传和外界因子(如日照、病害、遮荫、高温、干旱和水涝等逆境)影响的高度程序化过程(thomashestoddarj,1982)。

对于产生种子的作物,包含绝大多数农作物,新陈代谢引发的叶片同化功能的消退很大程度地管制了作物产量潜力的充分发挥;对蔬菜作物亦可以导致皮利尼损失,叶片和根系早衰就是导致结实率相对较低、空秕率为较低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水稻品种存有理论上测算水稻如果延后1天新陈代谢,可是水稻减产2%左右。

二、植物叶片衰老的指标最显著的外观标志就是叶色由绿变黄、开裂,而在细胞水平上整体表现为叶绿素含量上升,蛋白质含量上升,无机磷酸化能力减少,膜脂过氧化激化,游离氨基酸累积,腐胺含量下降而精胺含量上升,细胞分裂素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多种酶活性发生改变等等。

许多大分子物质例如蛋白质、膜脂、rna等水解构成的n素等营养物质被中转至娇嫩的叶片、发育中的种子,予以再次利用和储存。

叶片衰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叶绿素逐渐消失,并伴随着黄化以及叶片的最终脱落(leshem,1981)。

叶绿素a比叶绿素b下降得快,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可作为衰老的1个指标。

聂先舟等(1989)报道水稻离体叶片随着离体天数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衰老加深。

从衰老过程中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叶绿体随年龄而逐渐解体。

因而有人提出叶绿素分解是衰老的原发过程及衰老的真正标志。

随着小麦叶片的新陈代谢,叶绿素的毁坏强化,且叶绿素a毁坏率为低于叶绿素b,新陈代谢过程中累积的超氧阴离子(o-2)能够轻易引起叶绿素的毁坏及特异性地毁坏叶绿素a,以致叶绿素水解毁坏和叶绿素a/b值上升。

《植物的衰老》课件

《植物的衰老》课件

植物衰老的过程
1
初期衰老
植物开始出现器官的衰老,如叶片变黄、下垂、脱落。
2
中期衰老
植物器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衰老不断加剧,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包括根系系统、叶片和茎干。
3
后期衰老
整个植株处于衰老状态,器官完全失去生长能力,并最终死亡。
衰老对植物的影响
降低产量
植物衰老会降低产量,影响农 业的发展。
减少生态效益
植物衰老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稳 定性,导致环境问题。
结论和展望
植物衰老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必经之路,但也可以通过现有的科学技术, 延缓它们的衰老。未来,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研究,让植物更加健康长寿。
缩短寿命
植物衰老会缩短寿命,影响植 物种群的繁衍。
如何延缓植物衰老
优化生长环境
提供合适的光照、温度和土 壤养分,以促进植物健康生 长。
研发新品种
培育新品种,抗性强、生命 力强,能够承受环境压力。
化学物质干预
使用激素等化学物质,来刺 激植物增长、延缓衰老。
植物衰老的现象举例
茶叶田的病害
茶树衰老会导致常见病害,如红蚜虫、茶螟 等的高发率。
蔬菜腐烂
蔬菜衰老会导致腐烂、变质,降低商品价值。
水果变质
水果衰老会导致变质,影响美味和营养价值。
头发白发
植物衰老会导致白发,如苔藓等。
植物衰老的研究方法
实验室研究 大田试验 统计分析
利用分子技术研究植物衰老的基因、代谢和生 理机制。
在真实的生长环境下,研究植物衰老的原因、 过程和延缓方法。
利用数据分析,挖掘植物衰老的规律和趋势。
《植物的衰老》PPT课件
植物似乎永恒而不衰,但事实上,它们也会衰老。本次课件将探讨植物衰老 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如何延缓它们的衰老。

植物叶片衰老

植物叶片衰老

植物叶片衰老摘要:叶片衰老是植物发育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生产上当植物叶片衰老或是异常时,光合作用减退,将极大程度地限制植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农业生产中造成许多作物减产。

本文结合植物叶片衰老发育的过程,从叶片衰老过程中各个组织水平细胞结构变化、细胞生理生化变化、植物激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对叶片衰老的机理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植物叶片衰老,机制,调控,环境因素1.叶片衰老过程叶片衰老最显著的形态变化就是叶片颜色的变化,在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其衰老过程的反应,可用来判断衰老的过程及其程度,而衰老的机理是导致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基础(张宝来,2013)。

研究表明,根据植物叶片生理生化变化的早迟、强弱、方向和幅度,一般将衰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抵抗期和加剧期。

三个衰老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

一阶段的变化较大,第二阶段为趋于平稳的变化,第三阶段变化剧烈。

即第三、第一、第二阶段的生理生化变化速率依次降低。

在衰老诱导阶段,叶片受到衰老信息的刺激,存在于体内的衰老机制得到激发,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幅度较大的应激反应,呈现出通过生理生化变化来去除衰老信息作用的趋向。

在衰老抵抗阶段,是叶片内衰老机制和防衰老机制相互激烈作用的时期,因而表现出生理生化变化速率较小的特点。

但是,衰老机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使生理生化变化逐渐向衰老的方向发展,真正意义的衰老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

在剧烈衰老阶段,体内的防衰老机制已失去作用或不复存在,因而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变幅很大的衰老特征,最终导致死亡(Eng-Chong Pua Michael R.Davey,2010)2.叶片衰老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的变化研究表明,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表现为下述典型特征: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快于合成,蛋白质迅速丧失,RNA大量水解,叶片在形态上表现为黄化现象。

2.1细胞结构的变化叶细胞在衰老阶段显示出一些独特的结构和生化变化。

叶的结构ppt课件

叶的结构ppt课件

42
精选ppt
43
1、表皮
表皮是叶的保 护组织,它由表皮 细胞、气孔器、排 水器、表皮毛、腺 鳞等组成。
精选ppt
44
(1)表皮细胞
叶片的表皮细胞一般是形状不规则的扁平 细胞,侧壁凹凸不齐,彼此紧密嵌合,表皮细 胞一般不具叶绿体。
精选ppt
45
表 皮 细 胞
精选ppt
46
(2)气孔器 一般双子叶植物
精选ppt
70
精选ppt
71
(1)表皮
由表皮细胞、泡状细胞和气孔器有规 律地排列而成。
表皮细胞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组成。短 细胞有硅细胞和栓细胞两种。硅细胞向外 突出如齿或成刚毛,使表皮坚硬而粗糙。
精选ppt
72
精选ppt
73
精选ppt
74
泡状细胞(运动细胞):位于相邻两 叶脉之间的上表皮,为几个大型的薄壁细 胞,其长轴与叶脉平行。
精选ppt
92
离层
离层 木本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落叶前,叶
柄或叶基部所形成离区的部分细胞层。离区是横
隔于叶柄或叶基部的若干薄壁细胞层,其中与叶
柄相邻接的两层或数层迭生在一起的细胞层,叫
做离层,而与茎干相接的细胞层则为保护层。
离层细胞的细胞壁若发生变化,如在中层发
生粘液化,就会引起细胞互相分离;因叶片本身
精选ppt
75
气孔器:由一对保卫细胞和一对副 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为哑铃状,两端 膨大,壁薄,中部胞壁特别增厚。
精选ppt
76
(2)叶肉
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 为等面叶。小麦、水稻的叶肉细胞具有 "峰、谷、腰、环"的结构。
精选ppt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植物生理学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植物器官脱落。
(4)氧气 高氧促进脱落,原因可能是促进了乙烯的 合成。
(5)矿质营养 缺乏N、P、K、Ca、Mg、S、Zn、B、 Mo和Fe都会引起器官脱落。Ca缺乏会引起严重的 脱落。
整理课件
46
二、脱落时的变化
1细胞变化:
离区是指分布在叶柄、花柄和果柄等基部一段区域中经横
向分裂而形成的几层细胞。以后在离区范围内进一步分
脱落; 胁迫脱落:因逆境条件而引起的脱落;
意义:有利于植物种的保存,尤其是在不适宜生长的
条件下。
异常脱落也常常给农业生整产理课带件 来重大损失,
45
一、外界环境因子对脱落的影响
(1)光 光强度减弱时,脱落增加;短日照促进落
叶而长日照延迟落叶。
(2)温度 高温、低温促进脱落
(3)水分 干旱、涝淹会影响内源激素水平,进而影响
整理课件
19
3.果实软化
➢ 果实软化是成熟的一个重要特征。引起果实软化的 主要原因是细胞壁物质的降解。
果胶质变成可溶性果胶(口感更“面”) ➢ 乙烯在细胞质内诱导胞壁水解酶的合成并输向细胞
壁,从而促进胞壁水解软化。用乙烯处理果实,可 促进成熟,降低硬度。
整理课件
20
4.挥发性物质的产生
➢ 成熟果实发出它特有的香气,这是由于果 实内部存在着微量的挥发性物质。它们的 化学成分相当复杂,约有200多种,主要 是酯、醇、酸、醛和萜烯类等一些低分子 化合物。
整理课件
12
整理课件
13
整理课件
14
香蕉组培快繁
整理课件
15
二、呼吸跃变(Respiratory Climacteric)
随着果实的成熟,呼吸速率最初降低,到成熟 末期又急剧升高,然后又下降,这种现象叫 果实的呼吸跃变

植物生理 第十五章第三-四节 植物的衰老

植物生理 第十五章第三-四节 植物的衰老

1. 感应态、成花决定态? 2. 什么是识别?
对于植物有什么重要意义? 3. 自交不亲和的概念、类型及表现 4. 果实成熟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其调控。 5. 植物衰老的原因。PCD概念 6. 植物激素与脱落的关系。 7. 花形态建成的ABC模型 8. 种子发育过程中激素及基因的变化 9. LEA蛋白
植物衰老的类型
器官水平:根,根毛;花;果实 细胞水平:表皮,管胞和导管分子
Monocarpic senescence in soybean
Left: Entire plant underwent senescence after flowering and production of fruits.
(二)器官衰老过程中的变化
1.细胞结构变化 叶绿体丧失完整性; 核糖体和内质网急剧减少; 线粒体嵴扭曲至消失; 液泡膜溶解
膜完全被破坏,细胞自溶解体。
2、生理生化变化
光合作用迅速下降; 呼吸作用上升,出现抗氰呼吸; 膜脂过氧化; 核酸降解; 蛋白质分解>合成; 有机物和矿物质转运到幼嫩叶片。
离体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 蛋白质和氨态氮的变化
自由基(活co; 诱导脂质过氧化反应,而影响膜的结构和功能; 加速乙烯的生成而促进衰老
活性氧清除系统 ① 保护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2 O2-·+ 2H+ SOD O2 + H2O2 过氧化物酶(POD)
H2O2 + R(OH)2 POD 2H2O + RO2 过氧化氢酶(CAT)
(一)植物衰老的类型 整体衰老:在适宜生长的条件下,随着果 实和种子的产生,植株很快变黄衰老。
地上部分衰老:每年 的一定时期,地上部 衰老死亡,但地下部 维持生命,待第二年 重新长出茎叶,开始 新的一年的生长。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十一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
衰老是受植物遗传控制的、主动和有序的发育过程,环境因 素可诱导衰老(如秋季的短日和低温)。
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开花植物有两类不同的衰老方式:
多稔植物
• 一生中能多次开花的植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 长交替的生活周期,地上部分虽然死亡,但地
下部分仍存活。
一稔植物
• 一生中只开一次花的植物,开花结实后衰老和 死亡。
ABA ETH
• ABA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不断增多。 • ABA含量与山梨醇吸收量呈正相关,可通过调节山梨
醇含量来调节同化物运输和分配。 • ABA对跃变型果实的成熟有“原始启动信使”作用。
• ETH是公认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刺激跃变型果实后 熟过程中的呼吸增强。
种子休眠:成熟种子或器官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萌发的现象。
2.温度(影响油料种子的含油量和油分性质) • 种子成熟期间,适当的低温有利于油脂的累积。在油脂品
质上,种子成熟时温度较低而昼夜温差大时,利于不饱和 脂肪酸的形成;在相反的情形下,利于饱和脂肪酸的形成。
3.营养条件
氮肥、钾肥、磷肥
由于肉质果实在食用上具有重要意义,对这类果实成熟时的 生理生化变化研究最多。
衰老下调基因 (SAG)
• 衰老过程中表达上调的基因。 • 包括降解酶、与物质再循环相关
的基因以及与乙烯合成相关基因。
• 衰老过程中表达下调的基因。
RNA含量
衰老时RNA含量下降,与RNA合 成能力降低或者降解加快相关。
外施CTK可提高RNA含量,延缓 衰老。
(三)光合速率下降
1.叶绿体被破坏
2.叶绿素含量迅 速下降
2.酸味减少
• 液泡中有机酸含量下降,有些有 机酸转变为糖而含量下降,有些 由呼吸作用氧化成CO2和H2O, 有些则被K+,Ca2+等中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叶片衰老摘要:叶片衰老是植物发育后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在生产上当植物叶片衰老或是异常时,光合作用减退,将极大程度地限制植物产量潜力的发挥,农业生产中造成许多作物减产。

本文结合植物叶片衰老发育的过程,从叶片衰老过程中各个组织水平细胞结构变化、细胞生理生化变化、植物激素以及基因调控等方面对叶片衰老的机理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植物叶片衰老,机制,调控,环境因素1.叶片衰老过程叶片衰老最显著的形态变化就是叶片颜色的变化,在衰老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是其衰老过程的反应,可用来判断衰老的过程及其程度,而衰老的机理是导致这些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基础(张宝来,2013)。

研究表明,根据植物叶片生理生化变化的早迟、强弱、方向和幅度,一般将衰老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诱导期、抵抗期和加剧期。

三个衰老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征。

一阶段的变化较大,第二阶段为趋于平稳的变化,第三阶段变化剧烈。

即第三、第一、第二阶段的生理生化变化速率依次降低。

在衰老诱导阶段,叶片受到衰老信息的刺激,存在于体内的衰老机制得到激发,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幅度较大的应激反应,呈现出通过生理生化变化来去除衰老信息作用的趋向。

在衰老抵抗阶段,是叶片内衰老机制和防衰老机制相互激烈作用的时期,因而表现出生理生化变化速率较小的特点。

但是,衰老机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使生理生化变化逐渐向衰老的方向发展,真正意义的衰老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

在剧烈衰老阶段,体内的防衰老机制已失去作用或不复存在,因而生理生化变化表现为变幅很大的衰老特征,最终导致死亡(Eng-Chong Pua Michael R.Davey,2010)2.叶片衰老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的变化研究表明,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表现为下述典型特征:叶绿素的降解明显快于合成,蛋白质迅速丧失,RNA大量水解,叶片在形态上表现为黄化现象。

2.1细胞结构的变化叶细胞在衰老阶段显示出一些独特的结构和生化变化。

叶片衰老过程中细胞结构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细胞内细胞器的解体顺序。

最早的结构变化发生在叶绿体,即在基粒结构的改变和内容以及形成一种被称为质体小球的脂滴。

与之不同的是,和基因表达有关的细胞核和线粒体直到衰老,其结构还保持完整(周峰,2012)。

这反映了叶细胞需要在案衰老过程中保持功能直到衰老的后期,可能是为了有效调动细胞材料。

在叶片衰老的最后阶段,PCD典型的特征为如控制液泡崩裂,染色质浓缩,DNA梯状条带被发现在不同种类植物的自然衰老的叶片中,包括拟南芥、烟草。

这些观测显示叶片衰老涉及到细胞活动最终导致PCD。

最终,原生质和液泡明显的衰变出现。

原生质膜的完整性缺失导致细胞内平衡破坏,从而在衰老叶片中结束了一个细胞的生命。

2.2细胞代谢的变化植物叶片衰老时的典型生理生化特征是:蛋白质含量显著下降,核酸含量降低,细胞保护酶活性下降及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光合功能衰退和细胞内部的激素平衡发生改变(张海娜等,2007)。

衰老叶片中细胞的生物学变化首先伴随着降低合成代谢。

所有细胞中多核糖体和核糖体的含量降低相当早,反应了蛋白质合成的降低。

随之而来导致rRNAs和tRNAs合成降低(周峰,2012)。

氨肽酶和內肽酶活性伴随叶片衰老进程显著上升,表明二者参与了叶片衰老过程中蛋白质的降解。

与蛋白质含量表现趋势相同,在叶片衰老过程中,RNA含量不断降解,但DNA含量和DNase活性无明显变化(朱诚,2000)。

当叶片衰老时,细胞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的平衡受到破坏,自由基积累量增多,加剧了细胞膜脂过氧化。

研究表明,叶片衰老过程中,植物体内保护酶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SH)等和一些小分子抗氧化物质活性和数量显著降低。

细胞膜脂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增多(华春,2003)与叶绿体快速衰老相比,叶片衰老时在呼吸速率上的表征是,衰老初期快速下降,而后急剧上升,再迅速下降,这种现象和叶片中乙烯含量的动态变化具有高度的对应性(陈洪国,2006)。

3.植物激素参与叶片衰老的调节激素对植物叶片衰老过程具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细胞分裂素(CTK)、赤霉素(GA)、生长素(IAA)、多胺等激素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而脱落酸(ABA)、乙稀(ETH)、茉莉酸(JA)、茉莉酸甲酯(MeJA)等具有促进衰老的作用。

自Richmond等(RICHMOND,1957)发现激动素处理苍耳叶片可阻止蛋白质降解、抑制叶绿素降解,进而延缓叶片衰老后,细胞分裂素(CTK)成为研究衰老调节的最常用激素。

三唑酮(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对绿豆幼苗叶片、茶树离体叶片等的衰老也具有类似的作用(郭振飞,1998;杨远庆,2001)。

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延缓叶片衰老、延长叶片功能期及增产的效应可能与活性氧代谢有关,用4PU-30(一种苯脲类高活性CTK) 处理月季切花,可明显降低花瓣内SOD、CAT 活性下降的速度,同时减小负氧离子产生速率和MDA积累量(陈杭芳,2004)。

近年来,利用细胞分裂素合成酶基因IPT转化调控叶片衰老已成为叶片衰老的分子遗传学调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Gan等(GAN,1995)以在拟南芥衰老过程中特异表达的SAG12启动子与IPT基因构建PSAG12-IPT嵌合基因,转化获得的转基因烟草植株叶片衰老和光合功能衰退均减缓,且叶片发育正常,形态与野生型无明显差异。

尹路明(尹路明,2001)在研究多胺与激动素对稀脉浮萍离体叶状体衰老的影响中指出外源多胺的作用与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相似,多胺和激动素均可抑制稀脉浮萍离体叶状体在暗诱导衰老过程中的叶绿素损失,且多胺的作用大于激动素。

多胺延缓衰老的作用在植物中普遍存在,目前人们已发现多胺可延缓许多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如豌豆、菜豆、芜菁、烟草、大麦、小麦、玉米、水稻等离体叶片衰老。

离体叶片衰老时,水解酶如核糖核酸酶和蛋白酶活性迅速增加,叶绿素含量逐渐下降,而外源多胺可抑制上述过程(段辉国,2006)。

赵福庚(赵福庚,1999)指出,一定浓度的多胺及其前体物均具有明显抑制叶绿素、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即外源多胺具有延缓离体叶片衰老的作用。

钙作为植物生长发育的第二信使亦得到广泛认可。

自从20世纪70年代钙调节蛋白(尤其是钙调素,CaM) 被发现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钙不仅具有胞外功能,而且具有胞内功能。

外源Ca2+不仅能够增加胞外Ca2+,改变细胞间隙离子环境,而且可以调节细胞活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梁颖等(梁颖,1997)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Ca2+能够抑制叶绿素降解,从而抑制植物组织衰老。

王亚琴等(王亚琴,2003)指出胞外高浓度的Ca2+可稳定原生质膜,延缓膜的衰老,从而降低乙烯的生成;而进入细胞内的Ca2+则可激活CaM第二信使系统,促进一系列酶的活化和细胞膜的膜质过氧化作用,加速乙烯合成。

最近发现油菜素内酯(BR)缺陷型拟南芥的叶片衰老缓慢,因此BR被认为是一种可操纵的延缓叶片衰老的生长调节物质。

与以上几种激素的作用相反,脱落酸和乙烯可促进植物叶片衰老。

脱落酸影响细胞膜的透性,加速叶片衰老(魏道智,1998)。

试验表明正在发育中的果实和种子合成的ABA可诱导叶片衰老,胁迫诱导叶片ABA积累和外施ABA均可促进叶片衰老(李付振,2005)。

Guinn 等(GUINN,1993)研究棉花大田叶片衰老过程中光合作用和ABA、细胞分裂素的关系时发现,细胞分裂素含量的下降和ABA含量的上升是启动棉花叶片衰老的主要因素。

董志强等(董志强,2005)研究指出,棉花在盛花期后,功能叶中ABA含量上升。

衰老叶中ABA含量由盛花期至结铃后期呈下降趋势。

对小麦叶片的研究表明,乙烯对叶片衰老没有直接作用,但具有促进和延缓叶片衰老的多条作用途径,对叶片衰老的最终影响取决于各途径实现的程度(朱中华,1998)。

综上所述,植物衰老是众多激素相互协调平衡的结果。

如IAA、GA和ABA可调节乙烯的合成,GA可促进IAA的作用,ABA对抗IAA等(王建勇等,2011)。

4.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所谓衰老相关基因一般是指叶片自然衰老过程中表达量增加的基因(Nam,1997)。

研究表明,叶片衰老是一个主动的受特定基因调控的过程。

衰老过程中,细胞中总RNA含量下降,许多基因停止表达。

衰老相关基因包括编码降解生物大分子酶的基因,如核糖核酸酶、蛋白酶、脂酶;另外,还包括转移营养功能的基因如谷氨酰胺合成酶基(glutamine synthetase genes,GS)等。

4.1与蛋白降解相关的基因Lohman等从玉米、拟南芥和油菜中分离得到的3个与衰老相关的蛋白酶基因,其序列与谷类的特异蛋白酶—半胱氨酸蛋白酶的基因序列相似,它们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可能起转移贮藏蛋白的作用。

另外,在衰老叶片中鉴定到的SAG12编码的蛋白序列与木瓜蛋白酶的序列相似,这个基因在衰老叶片中特异表达(Gan et al,1995),其发现对于研究抗衰老基因工程有很大作用。

Buchanan-Wollaston和Ainsworth(Ainsworth,1997)发现了油菜中半胱氨酸蛋白酶基LSC790,这一基因在叶片发育的所有阶段,如开花、发芽等过程中均有表达,它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与从拟南芥中分离得到的干旱诱导的半胱氨酸蛋白酶RD19的序列相似,而且,这个基因合成的与衰老相关的降解酶以非活化状态贮藏在液泡中,一旦衰老开始,这个酶就被激活。

Skanklin(Shanklin,1995)等推测衰老过程中蛋白降解相关的酶可能定位于叶绿体中。

在拟南芥的叶绿体中也曾检测到ClpP和ClpC蛋白酶亚基;另外,鉴定油菜中的两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和天冬氨酸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的结果表明,它们都有相似的疏水的N末端,这可能是叶绿体跨膜运输的信号肽序(Buchanan-Wollaston,1997),Buchanan-Wollaston首次在衰老的油菜叶片中采用免疫定位法证实LSC7编码的蛋白酶可能位于衰老叶片的叶绿体中。

4.2与核酸降解相关的基因衰老发生过程中的细胞内DNA含量保持相对稳定,但核糖体RNA含量显著下降,叶片衰老过程中RNA酶活性高(Green,1994)。

Lers(Lers,1998)等在番茄衰老过程中分离得到了两个高效的核酸酶cDNA克隆LX、LE,属RNSI类。

他们认为核酸酶是一种紧急自救系统,在细胞间隙或细胞内降解RNA,清除磷的毒害。

另外,在拟南芥中鉴定到3个核酶基因RNS1、RNS2、RNS3,其中RNS2在衰老时高水平表达,可能起降解RNA和转移衰老叶片中磷的作用;RNS1是细胞外酶,在叶片衰老时含量少,但在磷饥饿时可大量诱导出来。

衰老过程中,核酸在核糖核酸酶作用下分解为核苷酸,核苷酸降解为嘌呤和嘧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