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20200703214840)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全套课件

fèi téng héng guàn hào dàng
shān bēng dì liè
鼎沸 横贯
浩荡
山 崩地裂
zhèn dòng yú bō
震动 余波
观潮:看 天下奇观:景象
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
江大潮的?
潮来前
潮来时
时 间 潮来后 顺 序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段):总写了钱塘江大 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2段):潮来前的景色和 人们的表现。 第三部分(3、4段):潮来时的壮 观景象。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鼓起勇气说:
“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请您给我讲讲吧!”
下课了,同学们问孙 中山:“你不怕先生 吗?”孙中山说: “当然有点怕,但是 为了学知识,不懂就 要问。”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是没有用的。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孙中山是 个什么样的人?
第四部分(5段):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潮来前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 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 蒙蒙的薄雾。
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 望,等着,盼着。
江面:风平浪静 薄雾笼罩
人:人山人海、焦急、期盼
潮 来 时
自读3、4自然段,画出你 喜欢的描写潮水的语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作家协会会员、春城晚报高级编辑。编 辑之余,为少年儿童写作散文。已出版 散文、散文诗集《歌溪》、《一碗水》、 《我的小马》(台湾版)、《小鸟在歌 唱》、《天使的花房》等10多部。曾获 中国作协第二、五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 奖,以及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 图书奖等多项。作品选入上百种选本, 其中《民族小学》、《新年礼物》、 《珍珠泉》、《杨梅会》等被编入九年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
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 作者用哪个词来形容?
闷雷的响声是低沉的; “轰隆隆”这个响声, 作者用闷雷滚动来形容的。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顿时人 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 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人声鼎沸”“踮着脚”生动地写出了观潮人迎接大潮 的惊喜之情,从侧面衬托了江潮的奇特、壮观。
钱塘潮的形成: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时候海水像
野马,向岸边奔来;有时候海水又像逃兵,退到离岸很远 的地方。海水这种有规律的涨落,叫做潮汐。
著名的钱塘江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这一天潮汐最大。
钱塘潮为什么偏偏在八月十八最大呢? 潮汐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
农历每月的初一前后和十五前后,太阳、月亮和地球排列 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亮的吸引力合在一起,吸引地球 表面的海水,所以每月初一和十五的潮汐比较大。特别是 中秋节前后,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所以每年 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的秋潮是一年中最大的。
主题延伸
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 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地感受一下钱塘江大 潮吧!请大家看完之后做一次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 这一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以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加自己的一些感受或运用资料
巨浪叠加在水面上像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大有荡涤一切之势。潮 头向着防波堤撞去,溅起冲天的浪花,霹雳之声,叫人不寒而栗。
这是课后第2题哦!
课文结构
1.观潮
潮来前: 风平浪静 人山人海
顺序:远—近

潮来时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下

2020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 简化版全册教案

2020版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 简化版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1. 观潮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预习:1、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2、读课文五遍以上,给生字注音。

3、抄写本课字词和优美句。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能发挥想象,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3、能通过思考所提供的问题,理解长句子的意思。

4、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一处景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教师介绍:钱塘江它是我们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公里,河域面积五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江流。

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钱塘江边一睹为快。

2.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潮怎么样呢?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说得真不错,这篇课文的作者在他眼里的钱塘又是怎么样的?自由读课文,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让学生看黑板板书)3.(板书:天下奇观)理解奇观。

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观的观呢?打开字典查一查。

师:很少有人能看到这壮丽的景观,你们想不想把自己了解到的说给大家听?课文中有许多形象的词语,咱们讲的时候会用到,打开书,在写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用了很多形象的词语,你动笔画一画,然后在找小组读一读。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cháo wěi luó mián bà zhàn
巢苇罗眠霸占
本诗作者徐志摩。
9
4 *繁 星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繁星满天的画面。你也 看过夜晚的繁星吧?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
纳凉的时候, 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家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
yán
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
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

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看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

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
ánɡ
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8* 蝴蝶的家………………………28 14 普罗米修斯……………………51
◎ 习作:小小“动物园”………30 15* 女娲补天………………………54
◎ 语文园地………………………31 ◎ 习作:我和 过一天………56
◎ 语文园地………………………57 ◎ 快乐读书吧……………………59
第五单元……………………………61 16 风筝……………………………62 17 麻雀……………………………65 ◎ 习作例文:
爬天都峰……………………68 小木船………………………70 ◎ 习作:生活万花筒……………72
第六单元……………………………73 18 牛和鹅…………………………74 19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79 20 陀螺……………………………84 ◎ 口语交际:安慰………………89 ◎ 习作:记一次游戏……………90 ◎ 语文园地………………………91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1 观潮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语文园地一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二组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5 古诗二首
题西林壁
6 爬山虎的脚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第三组
10 幸福是什么
12 小木偶的故事
第四组
14 白公鹅
16 母鸡
第五组
18 颐和园
语文园地五
20 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最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第一组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3 鸟的天堂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4 火烧云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课件【完整版】目录
0002页 0102页 0228页 0272页 0340页 0409页 0438页 0479页 0546页 0610页 0718页 0748页 0819页 0908页 0964页 1050页 1098页
最新版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
1 观潮
3 鸟的天堂
语文园地一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7 蟋蟀的住宅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020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 件【完整版】
语文园地二
5 古诗二首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电子书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电子书

[标签:标题]篇一: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电子书1 观潮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县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

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镇海的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地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提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2 雅鲁藏布大峡谷1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一个是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一个是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近万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

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雅鲁藏布大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神秘莫测。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件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课时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 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 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 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 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第三只又飞起来了。 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 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 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 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 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 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 界第一大峡谷。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和秘鲁的科 尔卡大峡谷,曾被列为世界之最,但他们都不能与 雅鲁藏布大峡谷一争高下。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 株大树,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 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 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 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
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 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 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 在颤动。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

)红公鸡变成金的了。

)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 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 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 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 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2020年秋季统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2020年秋季统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dǐng
fèi




guàn
bēng
huī



2、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潮 称 盐笼罩 蒙 薄 雾昂沸 贯旧恢
二、词语
1、笼罩:像笼子 似地罩在上面。
例句:薄薄的晨雾 笼罩在大山上,使大 山看起来更神秘了。
2、人山人海: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 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
例句: 每逢星期日, 公园里总是 人山人海的 ,非常热闹。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习作例文:我家的杏 熟了、小木船
习作5:生活万花筒
第12课 盘古开天地 第六单元
第19课、一只窝囊的 大老虎 第20课、陀螺
口语交际:安慰
第八单元
第25课、王戎不取道 旁李 第26课、西门豹治邺
习作6:记一次游戏 第27课、故事二则: 扁鹊治病、纪昌学射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第21课、古诗三首: 出塞、凉州词、夏日 绝句 第22课、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第23课、梅兰芳蓄须
小学语文
全册精品PPT课件
第一单元
第8课 蝴蝶的家
第13课 精卫填海
第18课、牛和鹅
语文园地七
第1课 观潮
第2课 走月亮
第3课 现代诗二首: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第4课 繁星
口语交际:我们与环 境 习作1:推荐一个好 地方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第5课 一个豆荚里的 五粒豆 第6课 夜间飞行的秘 密 第7课 呼风唤雨的世 纪
新世纪英才 新世纪英才
é luǎn 新世纪英才
新世纪英才
新世纪英才
新世纪英才
新世纪英才 新世纪英才
新世纪英才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1 观潮【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a、导人.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b.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四、深悟“奇”,回归整体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文,理清层次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二、积累,课外拓展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4、练习课堂作业.5、课外拓展:(任选一题)a、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c.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三、布置作业1、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2、《黄冈》第一课3、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1观潮潮来前风平浪静笼罩薄雾钱塘江大潮潮来时(远)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声)(天下奇观)(近)一条白线一堵水墙白浪翻滚(形)潮来后风号浪吼恢复平静【课后反思】《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沛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沛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形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这一环节的设计,充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2* 雅鲁藏布大峡谷【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2、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世界屋脊”.在这块高原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如:“移、脉、卉、罕”等)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深入研究,品味语言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b.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结合理解“不容置疑”.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结合理解“人迹罕至”.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六、布置作业1、《黄冈》第2课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3、同步课外阅读【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置青藏高原上与珠峰相邻形状马蹄形拐弯狭长的深谷壮丽奇特奇异景观千姿百态(水)世界关注神来之笔(山)多样化(生物)【课后反思】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的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的篇数,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的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我讲资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初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峡谷的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3 鸟的天堂【学习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教学重、难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教学时数】2-3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3、词语卡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学生试读.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三、精读大榕树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5、指名读.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3c5L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a.你为什么这样读?b、“垂”写出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c、“枝上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d.就让我们把奇特、壮观、美丽的榕树朗读出来.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a、读了这句话,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b.看着这一切,作者被榕树的勃勃生机震撼了,产生了联想,请你再读这一段话,想一想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C、这么美的大树,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d.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大榕树这一部分.e、把你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大榕树的奇特、美丽.其实在这棵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小鸟.第二天清早,我们又来到这里,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情景,你们想看吗?点击课件——百鸟纷飞图.二、精读写鸟部分1、请大家静静地看,仔细地看,你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老师指图,你看这只鸟在干什么?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巴金爷爷是怎样把百鸟欢腾写出来的呢?出示课文,请你想一想怎样读才能表现这种场面?a,读好的,老师马上说:老师感觉到你刚才这里的短句子读得特别好,像跳舞似的,你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b.读不好的,老师说:老师觉得这句子写得很特别,你看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短句组成,你想想怎么读才能读出韵味来.c,师读后,师点评:对呀,大大小小,各种颜色,还用了四个短句子就写出来了,读起来多有节奏感啊,就像刚才同学说的像跳舞似的.好,现在你能读好了吗?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读好的.d.13小节呢?你能读出“应接不暇”吗?好,试试看.4、刚才大家用自己的嗓音读出了小鸟的欢乐,小鸟的欢腾,那么,小鸟们为什么如此的快乐?如此的开心呢?5、联系第九自然段,生自由谈.6、师接着说:是啊,你的意思老师明白,繁茂的大榕树给了小鸟一个舒适美丽的家,你看,生活在大榕树怀抱里的小鸟,它们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敌人,没有威胁,没有争吵,只有快乐,只有自在,只有欢乐,只有幸福.就好像生活在天堂一般.小鸟因树而可爱,树因小鸟而充满生机,你感受到了吗?(齐读第十三自然段)是啁,树离不开鸟,鸟离不开树,所以,画眉时常引歌高唱,站在树枝上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呢!看图——点击画眉图,你想想画眉会唱些什么歌呢?7、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三、抄写句子,积累语言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作业本上,并背诵.四、拓展练习,读写结合“鸟的天堂”现已成为一处浏览胜地,根据课文内容和搜集到的资料,写一篇导游词.五、布置作业1、抄第三课生字组三词2、《黄冈》第3课3、背诵第七、八、九、十一、十二、十三自然段【板书设计】【课后小记】在课堂一开始,我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调动起学生兴趣,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先解决哪个问题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让学生充沛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兴趣浓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4* 火烧云【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2、积累用不同构词方式描写颜色的词语;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表达方式.【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谈话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觉得它美,但很难把这种美景写下来.六、七十年前,作家肖红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纷繁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想象画面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后反馈: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些奇妙的美景?c、出示图片(投影)并作归纳,理清文章思路.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光亮的晚霞之中,色彩繁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三、美读课文,品味语言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2、晶读,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火烧云的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个“……了”的句式,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颜色,也写出了当时人们的欢乐愉悦的心情;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形式的词语写出了色彩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清楚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3、通读全文,要求根据自己的感受,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4、熟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把它背下来.四、讨论和练习作者在写火烧云的颜色时说“还有些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颜色多得无法形容)五、布置作业1、《黄冈》第4课2、同步课外阅读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4 * 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形状变化快【教后反思】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板书上.学生通过看黑板的板书很快就对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我感觉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第三,在扩展阅读的部分文章可以让学生提前来读.例如《火烧云的形成》《云体的各种体态》都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先读,对于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第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这篇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语文园地一学习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4、背诵4组句子,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汉语遣词造句的微妙.课前准备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并搜集自然景观的图片、音像资料及文字材料.2、实物投影仪.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光无处不在.远在天边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天空、雪白的羊群、碧绿无垠的草原是那样的令人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一直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发现的寻找到的美展示给大家.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什么不懂的?你感受到美丽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次序有步骤把一个个画面呈现出来,让大家随着你的视线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让大家在你的语言中感受景观之美.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a、听众要做到认真倾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同学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同学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图片、文字资料(或自己撰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课后分组举办“祖国一日游”风景名胜展示会.第二、三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发明,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同学的介绍,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如黄山、杭州西湖、雁荡山、天河风景区.b.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c.也可以是一次偶遇,如海边日出、荷塘月色、都市夜景.3、你准备怎样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c,联系“我的发现”.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你有何发现?(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时词汇语句的积累.出示“日积月累”.a.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5、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6、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7、写作文.第四课时作文讲评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准确精妙.3、听取后,再次修改完善作文.(可以自行修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佳作.(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以教师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优点)c、可以四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发言.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境.2、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题西林壁》)【教学过程】一、复习《望庐山瀑布》,理解诗题1、导语:一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了《望庐山瀑布》,大家一起来背诵.今天,我们学习另一首写庐山的古诗,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自读课文中1、2两条注解,读读诗题的意思(苏轼游庐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诗句,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感知诗人的心情.2、自由吟诗,读准字音,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已经读懂的诗句的意思,或提出不理解的.4、理解前两句.找出诗句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出示“岭”和“峰”.给它们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看说一说.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什么?试着说一说.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课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五角星)庐山是那么雄奇壮观,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每一回看到的景象却不一样;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峻岭;从侧面看,奇峰陡峭;从远处看、近处看,从高处看、低处看……看到山的形状、姿态却不一样.有感情地齐读前两句.。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完整版三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完整版三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完整版三篇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人教版四班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完整版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四班级上册语文电子课本完整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其中5个会认的字,6个会写的字,7个要把握的词语。

)2、学习抓住重点句子,按课文的表达挨次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观赏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奇怪的景观,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山河,喜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课文3、4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同学理解的难点。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师:今日,我们一块儿来学习第1课:观潮。

课文写的是哪儿的潮? 生:钱塘江大潮。

师:钱塘江在我们祖国的浙江省,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成千上万的海外游客都会到这儿来欣赏,那么浙江的钱塘江大潮真可称为“天下奇观”了。

(板书:天下奇观)师:“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词语中都有一个“观”字,这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生:“观潮”的“观”是“看”的意思。

“天下奇观”的“观”…… 师:快请教一下字典,查查是什么意思。

(同学查字典)生:“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

师:那么“奇观”的意思呢生:“奇观”就是奇怪的景象。

生:“奇观”就是奇异的景象。

师:谁能说说“天下奇观”的意思。

生:“天下奇观”就是世界上奇异的景象。

生:“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异的景象。

师:回答正确。

[“观潮”和“天下奇观”都有一个“观”字,但意思却不相同。

老师准时抓住这个“观”字,让同学查字典,不仅理解了“观”的意思,而且有利于同学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先理解“观”字,再理解“奇观”,最终理解“天下奇观”,由字到词,一层进一层,显得很扎实。

]二、检查预习,反馈沟通师:昨天,你们回家预习了课文,自己再把课文读一遍,一边读一边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什么(同学自读课文)生:先写潮来之前,再写潮来之时,最终写潮过之后。

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师:学得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肯定很感爱好吧有没有见到过生:(圆满地摇摇头)没见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篇1◆学习目标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

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

◆课前准备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读读写写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读读记记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

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

先听老师唱唱。

(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

(“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观潮【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时数】2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直奔潮”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

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观潮” 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2、人文理观潮”a、导人。

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b •读文。

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

(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

读一读,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I: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

(奇:声音、形4k)b •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提高学生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

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潮头的高。

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

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欣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观赏这惊心动魄、壮丽奇特的一刻吧!+品读回味:欣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对话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

(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 •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b •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4、品读潮来前”的奇”。

a •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

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 •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

(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四、深悟奇”回归整体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文,理清层次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二、积累,课外拓展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

如:好像、犹如、形成)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

(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图文并茂)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5、 课外拓展:(任选一题)a 、上网搜索、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 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b •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c .在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声中,指导学生:♦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三、布置作业1、 抄第一课的词语组三词2、 《黄冈》第一课3、 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1观潮潮来前 风平浪静 笼罩薄雾 钱塘江大潮 潮来时(远)闷雷滚动 越来越大 山崩地裂(声) (天下奇观)(近)一条白线 一堵水墙白浪翻滚(形)潮来后风号浪吼恢复平静【课后反思】《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 点。

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沛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 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

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沛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

如读到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 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形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

这一环节的设计, 充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 表演。

2*雅鲁藏布大峡谷 【学习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 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并学会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 从文中感悟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重点,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的读书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知道吗?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是 世界屋脊”。

在这块高原 上还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一一珠穆朗玛峰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一一雅鲁藏布大 峡谷(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足迹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神奇风光。

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二、自学反馈,质疑问难1、指名分节朗读,结合对生字读音的正音。

(如:移、脉、卉、罕”等)2、说说作者从哪几方面向读者介绍大峡谷的,找出能概括段意的句子:a 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b.……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

c……体现在生物的多样性上。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三、抓住要点,简要复述1、默读课文,抓住每一段的要点,思考具体内容。

2、指名概括课文的内容。

深入研究,品味语言要求按下列问题读书思考:a、作者用什么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b •课文中一连几处用了从……到……”的句式,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什么了?c.为什么把九个垂直自然带比做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各自研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讨论,教师从以下几方面点拨:1、作者用非常具体、准确的数据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的大峡谷。

结合理解不容置疑”。

2、作者反复用从……到……”的句式,使读者形象地感到大峡谷雪山冰川和原始森林范围广大,形态多样,让人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

3、这些景观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坡上,于是就有凌空的感觉;而且每一个自然带的景色都不相同,说它是神奇美丽的画卷是非常确切的。

结合理解人迹罕至”四、熟读课文,积累词语1、选择最精彩的语段多读几遍。

2、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课外延伸,拓展视野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神奇景观的资料,在班级交流。

六、布置作业1、《黄冈》第2课2、查阅有关青藏高原的资料3、同步课外阅读【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位置青藏咼原上与珠峰相邻形状马蹄形拐弯狭长的深谷壮丽奇特世界关注奇异景观千姿百态(水)神来之笔(山)多样化(生物)【课后反思】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的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的篇数,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

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的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我讲资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初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峡谷的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3鸟的天堂【学习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描写最美的或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时数】2-3课时【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2、制作大榕树,百鸟飞翔和画眉的课件。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题1、出示天堂”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羌好的生活环境,没有烦恼,只有快乐的地方,那地方如仙境一般)2、那鸟的天堂”指什么?二、出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交流:你喜欢读哪一节?教师相机出示学生感到陌生或困难的词语:缝隙、颤动、应接不暇、静寂。

三、精读大榕树部分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图文对照:欣赏图画(课件一一大榕树),把能表示榕树特点的词写到黑板上,可以从课文找,也可以用自己的词来概括。

3、我们来看同学们所写的词,有不合适的吗?井把它划去。

4、大榕树的这些特点,都交叉地写在课文第七、八自然段,现在老师只要求你们通过自古的朗读,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你先自己试试。

5、指名读。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