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精

合集下载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600分冲刺 第八讲 电化学冲刺练(含解析)

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600分冲刺 第八讲 电化学冲刺练(含解析)

第八讲电化学1.(2019·河南省平顶山市高考化学二调)某实验小组模拟光合作用,采用电解CO2和H2O的方法制备CH3CH2OH和O2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铂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电解过程中,H+由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O2+12H++12e-===CH3CH2OH+3H2OD.电路中转移2 mol电子时铂极产生11。

2 L O2(标准状况)[解析]采用电解CO2和H2O的方法制备CH3CH2OH和O2,由化合价的变化结合反应的原理,二氧化碳在阴极放电生成CH3CH2OH,水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阴极,铜是阴极;与正极相连的是电解池的阳极,Pt是阳极,由此分析解答.A.CH3CH2OH中C为-2价,CO2发生还原反应,在铜极区充入CO2,由电池符号知,铂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 B.铂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氢离子由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故B错误; C.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和水,故C正确; D.转移2 mol电子生成0.5 mol O2,故D正确。

故选B.2.(2019·河南省郑州市高考化学二模)下图为一种利用原电池原理设计测定O2含量的气体传感器示意图,RbAg4I5是只能传导Ag+的固体电解质。

O2可以通过聚四氟乙烯膜与AlI3反应生成Al2O 3和I2,通过电池电位计的变化可以测得O2的含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正极反应为:3O2+12e-+4Al3+===2Al2O3B.协同总反应为:3O2+4AlI3+12Ag===2Al2O3+12AgIC.外电路转移0.01 mol电子,消耗O2的体积为0.56 LD.给传感器充电时,Ag+向多孔石墨电极移动[解析] 由图可知,传感器中发生4AlI3+3O2===2Al2O3+6I2,原电池反应为2Ag+I2===2AgI,所以原电池的负极发生Ag-e-===Ag+,正极发生I2+2Ag++2e-===2AgI,充电时,阳极与外加电源正极相接、阴极与外加电源负极相接,反应式与正极、负极反应式正好相反,以此来解答。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0 氯及其化合物课件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20 氯及其化合物课件

4.氯气的制法
③操作步骤:组装仪器(由下到上,从左到右)→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试剂 (先固体,后液体)→加热开始实验→收集气体→尾气处理。
④验满方式 a.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在处理尾气的导管口,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b.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处理尾气的导管口,立即先变红后褪色,则证 明已集满。 c.将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放在处理尾气的导管口,产生白烟,则证明已集满。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装置中必须使用分液漏斗且盖上玻璃塞。
(3)实验结束后,先使反应停止并排出残留的Cl2,再拆卸装置,以避免污染空气。 (4)尾气吸收用NaOH溶液,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因为Ca(OH)2的溶解度小,吸收 Cl2能力弱。 (5)Cl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不用防倒吸装置。
考法2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2.反应物的选择
返回
(2)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形成具有8电子稳定 结构的-1价阴离子,因此氯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当氯原子遇到其他得电子 能力强的原子时,易形成共价键,由于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所以氯元素 的最高正化合价为+7,除此之外氯元素的正化合价还有0、+1、+2、+3、 +4、+5、+6(其中奇数价态相对稳定)。
水 淡黄到黄绿色
黄橙 深黄褐
CCl4 黄绿色 橙到橙红 紫到深紫
汽油 黄绿色 橙到橙红 淡紫到紫红
酒精 黄绿色 橙到橙红 淡紫到紫红
考法4 卤素的性质及其递变规律
3.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特殊性
(1)F半径小,得电子能力非常强,无正化合价和对应含氧酸,F2是氧化性最强的 非金属单质。
(2)F2能与水反应放出O2,故F2不能从其他卤素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将卤素单质置换 出来。
状态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 离子反应(共26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专题3 离子反应(共26张PPT)

(2)依据少量物质中离子的物质的量,确定过量物质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
物质的量。
2.分类法书写与量有关的三种类型的离 子方程式
(1)配比型 主要指一种反应物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离子同时参与反应时,因离子比例不协调(一
般为复盐和酸式盐),当一种离子恰好完全反
应时,另一种离子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有剩余 或不足)而导致其离子反应方程式与用量有关。 如含 酸式盐溶液跟碱溶液的反应。 等离子的
考法4 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1.反应是否符合事实
2.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3.看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 4.离子之间配比是否正确 5.看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6.看是否遗漏反应 7.反应符号是否正确
考点7
离子共存
600分知识 700分考法
考法5:无限定条件的离子共存的判断
考法6:限定条件的离子共存判断
2.分类法书写与量有关的三种类型的离子方程式 (2)连续型
①主要指反应生成的离子因又能与过量的反应物继续反应而导致其离子方程 式与用量有关。 ②书写步骤与方法:首先分析判断出物质过量与否,再根据原理书写。
2.分类法书写与量有关的 三种类型的离子方程式
(3)竞争先后型 ①主要指一种反应物的两种离 子都能跟另一种反应物的离子 反应,但因反应先后顺序不同 而导致其离子方程式与用量有 关。 ②书写步骤与方法:首先搞清 楚反应发生的先后顺序,然后 根据用量判断反应发生的程度。 最后用“少量定1法”书写离 子方程式。 返回
1.离子反应的主要类型
(1)复分解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3)盐的水解 (4)配合反应
2.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生成沉淀 (2)生成气体 (3)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和H2O) (4)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离子反应)。 (5)其他条件:有少数离子可形成络合离子。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专题9 电解池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共22张PPT)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2016届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课件专题9 电解池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共22张PPT)

普遍性:M-ne-===Mn+,电化学腐蚀比化学腐蚀普遍得多,腐蚀速率更快,危害 也更严重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2)吸氧腐蚀与析氢腐蚀(以钢铁为例分析)
吸氧腐蚀 条件 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Fe-2e-===Fe2+ O2+2H2O+4e-===4OH- 2Fe+O2+2H2O===2Fe(OH)24Fe(OH)2+O2+ 2H2O===4Fe(OH)3 2H++2e-===H2↑ Fe+2H+===Fe2++H2↑ 析氢腐蚀 水膜酸性较强
专题9 电解池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考点22 电解原理及其应用
考点23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考点24 电化学综合
考点22 电解原理及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
考法1: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
考法2:电解产物的判断
考法3:惰性电极的电解规律 考法4: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电解池 (1)电解池: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2)构成条件 ①有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盐); ③形成闭合回路。 (3)电极及电极反应
考法1 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
1.阳极的判断
2.阴极的判断
返回
考法2 电解产物的判断
1.阳极产物的判断
(1)如果是活性电极(除Au、Pt、石墨以外的金属材料作电极),电极材料失电子, 生成金属阳离子。 (2)如果是惰性电极(Pt、Au、石墨),要依据阴离子放电顺序加以判断。 阴离子的放电顺序:
2.阴极产物的判断
总反应
(3)金属腐蚀的防护 金属腐蚀的防护可通过改变腐蚀过程本身实现,也可通过表面形成保护层防 止金属材料直接接触腐蚀介质实现。
阳极:4OH--4e-===O2↑+2H2O 阴极:4H++4e-===2H2↑

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理想树600分考点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2.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1)海水制盐 以蒸发为主,得到淡水和食盐。 (2)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 ①方法:吹出法。 ②步骤和流程:氯化、吹出、吸收。 ③涉及的主要反应
2.海水的资源利用
(3)从海水中提取镁单质
3.煤、石油的综合利用
(1)石油炼制的方法及产品 ①石油的常压分馏和减压分馏是物理变化,而石油的裂化和裂解是化学变化。 ②石油分馏产品都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③石油分馏得到的汽油的主要成分为短链烃,是饱和烃,而经重油裂化得到 的汽油是饱和的、不饱和的短链烃的混合物,所以可以用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鉴别裂化汽油和直馏汽油,若酸性KMnO4溶液褪色则为裂化汽油,若不褪色则为 直馏汽油。 (2)煤的干馏与石油的分馏本质区别 ①石油分馏属于物理过程。 ②煤的干馏是指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2.纯碱的生产
(2)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②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NH4Cl可作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转化成CO2,去 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
3.氯碱工业
(1)精制食盐水:加NaOH、BaCl2、Na2CO3溶液除去食盐水中的Mg2+、Fe3+、 Ca2+、SO42-,用盐酸调节pH后再经离子交换法进一步除去Ca2+、Mg2+。 (2)核心技术——电解
考法3:材料的制造和利用
1.无机非金属材料
(1)传统硅酸盐材料
1.无机非金属材料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3)复合材料 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成的一种新型材料。其中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 材料作为增强剂。 ①主要性能:复合材料一般具有强度高、质量轻、耐高温、耐腐蚀等优异功能。 在综合性能上超过了单一材料。 ②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

600分考点700分考法A版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4章电化学课件

600分考点700分考法A版2019版高考化学总复习第14章电化学课件

➢考法3 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总反应式法书写电极反应式 (1)书写步骤 ①步骤一:写出电池总反应式,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 和数目(ne-)。 ②步骤二:找出正、负极,失电子的电极为负极;确 定溶液的酸碱性。 ③步骤三:写电极反应式。 负极反应:还原剂-ne- ==== 氧化产物 正极反应:氧化剂+ne -==== 还原产物
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向 相反)。 离子流向(内电路):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注意】无论在原电池中还是在电解池中,电子均不能 通过电解质溶液。
例例 1[浙江理综2016·11,6分] 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
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
极(因氧化剂Fe3+在左烧杯中),右边为负极(因还原剂 I - 在右烧杯中)。
➢考法2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判断方法 ①电极材料 ②通入物 ③两极反应类型
负极
正极
较活泼金属
较不活泼金属或石墨
通入还原剂的电极 通入氧化剂的电极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④电子流向 (或电流方向) ⑤离子流向 ⑥电极质量变化 ⑦有无气泡
电子流出的电极 (或电流流入的电极) 阴离子流向的电极
质量减小的电极

电子流入的电极 (或电流流出的电极) 阳离子流向的电极
质量增加的电极 有气泡产生的电极
➢考法2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注意】(1)金属的活动性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如Mg、Al的活 动性:在中性或酸性溶液中活动性Mg>Al;而在碱性溶液中,Al 可以与OH-反应,而Mg不反应,所以Mg与Al用导线连接后放入 NaOH溶液中,Al是负极,Mg是正极。

【理想树分考点 分考法】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件

【理想树分考点 分考法】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件

1.盖斯定律的内容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 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例如:
2.盖斯定律的应用
(1)应用盖斯定律比较反应热的大小。 (2)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
返回
考法5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比较反应焓变的大小
应,中和热均约为-57.3 kJ/mol
注意:中和热 不包括离子在 水溶液中生成 沉淀的热效应 和电解质电离 的热效应。
2.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Fra bibliotek定义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 具有的总能量
与化学键的关 系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 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 能量
ΔH的单位一般为kJ/mol(或kJ·mol-1)。
考点18 热化学方程式
考法5: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考法5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5)热化学方程式一般不要写反应条件。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
考法3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用ΔH表示,单位常用kJ/mol(或kJ·mol-1)。
返回
考法2 焓变与键能之间的关系
1.掌握公式
ΔH=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
2.掌握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数
1 mol物 质
CO2 (C==O)
CH4 (C—H)
键数
2NA
4NA
P4 (P—P)
6NA
SiO2 (Si—O)
石墨 (C—C)
4NA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

理想树600分考点 700分考法2016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

2.有机物的命名
(4)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①习惯命名法
返回
考法1 有机化合物中官能团的识别
官能团是有机物的灵魂,决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也是有机物分类的依据, 要掌握各类官能团的结构特点,特别是中文名称的书写。
返回
考法2
有机物的命名
1.主链的选取
(1)最长原则:选择最长的碳链作主链。 (2)最多原则:选择含支链最多的碳链作主链。有机化合物分子中,若含 有几条不同的最长碳链时,应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条作为主链。
考法3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书写的一般步骤 ①“判类别”: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判断其可能的类型异构(一般 可用通式判断); ②“写碳链”: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异构写出各类异构的可能的碳链 异构,书写规则为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简到繁,位置由中心到两边,在书 写时应注意位置对称的结构应按同一种物质对待; ③“移官位”:一般是先写出不带官能团的烃的碳链异构,然后在各条 碳链上依次移动官能团的位置,在书写时同样应注意位置对称的结构应按同 一种物质对待; ④“氢饱和”:按“碳四键”的原理(即碳原子应形成4个化学键),将碳 原子剩余的价键用氢原子去饱和,就可得到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1.研究有机物的步骤和方法
(2)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②重结晶 a.适用对象:固态有机物。 b.要求:杂质在所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被提纯的有机物在 此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③萃取和分液 a.常用的萃取剂:苯、CCl4、乙醚、石油醚等。 b.萃取: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有机物 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过程。
【注意】分子中不含苯环,而含其他环状结构的化合物叫作脂环化合物。
1.有机物的分类

高考二轮化学备考提分的七大方法

高考二轮化学备考提分的七大方法

高考二轮化学备考提分的七大方法至此,你才明白,原来你并不笨,只是当时没有研究课本而已。

但是,一做题,你可能又没有了信心:有不少的题你根本无从下手。

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4:6的意义就在于此。

把化学归为理科,原因大概也在于此。

不过这时,你心里一定要清楚:你没有必要做对每一道题!能做对60%~70%就达到目的了。

在从差到优的转化过程中,是不可能一步登天的。

实际上,研究完课本后,会做50%的题就不错了,有30%的题感到似是而非,有20%的题根本就不会,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研究完课本不马上去做题,过一段时间后再做,你不会的题目就会上升到 60%。

因此,看书固然重要,做题更重要。

看完书马上做题是关键。

只有通过做题,才能检验你对课本的理解是否正确。

并且,只做课本上的题也是不够的,每一节都要做一些任课老师推荐的课外习题(但是题量不宜太大,以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通过做题,你就逐渐的有一些问题产生,有一些奇思妙想出现,你就会发现你也可以象那些优秀生一样,经常去问老师!经常与老师交流。

然后你就会体会到:学好化学原来如此简单。

在此基础上,你还会逐步体会到:只要方法得当,只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每一个学科都能学好的。

二、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说给老师听。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

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

这对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

面对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

程度差的同学往往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就往下讲了。

课堂上讲的内容,有很多时候又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如果课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如:马上追着问老师),逐渐就会沦为差生的行列。

那么,身为差生的我,该怎么听课呢?策略是:抢答。

不要怕回答错误,不要怕出丑,不要计较别人的善意笑声。

只要你不是故意捣乱,没有人会责怪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1 物质结构与性质
考点78 原子结构与性质 考点79 分子结构与性质 考点80 晶体结构与性质
考点78 原子结构与性质
600分知识 700分考法
考法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考法2:电离能的比较与应用 考法3:元素电负性的大小比较
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
(1)能层(n) 按核外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平均距离的远近,把核外电子的运动区域分为不
考法1 粒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2.基态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的书写
(1)先正确书写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2)再由外到内失电子。如要写基态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先写出基态 Fe原子的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3d64s2,再由外到内失3个电子,则基 态Fe3+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
返回
考法1 粒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1)简单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按照构造原理将电子依次填充到能量逐渐升高的轨道中,如6C:1s22s22p2; 19K:1s22s22p63s23p64s1。 (2)复杂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对于复杂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应先按能量最低原理从低到高排列,然后将
2.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构造原理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随着 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绝大多数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将遵循 1s→2s→2p→3s→3p→4s→3d→4p→5s→4d→5p→6s。即各能级能量高低顺序为ns< (n-2)f<(n-1)d<np。 (2)泡利不相容原理 1个原子轨道最多只容纳2个电子,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则 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1个轨道,而且自 旋状态相同。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2)电负性 ①含义:电负性是元素的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能力的标度。元素的 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键合电子的能力越强。 ②标准:以氟的电负性为4.0和锂的电负性为1.0作为相对标准,计算得出其 他元素的电负性(稀有气体未计)。 ③变化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 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考法1 粒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部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的特殊性少数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 对于构造原理有1个电子的偏差。因为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如p6和 d10)、半充满(如p3和d5)和全空(p0和d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较低,原子较稳定。
(4)基态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价电子)的书写 外围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在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基础上去除原子实,如铁 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可以先写出含原子实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如[Ar]3d64s2, 再除去原子实,得铁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
同的能层(电子层)。n的取值为1、2、3、4、5、6、7,对应的符号是英文字母K、L、 M、N、O、P、Q。
①不同能层的能级组成
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电子层)的电子,能量也不同,把它们分为不同的 能级或电子亚层(因为这些不同的能量状态是不连续的,像楼梯的台阶一样,因此 称为能级)。任一能层的能级总是从s能级开始,能层的能级数等于该能层的序数, 如:第一能层只有1个能级(1s),第二能层有2个能级(2s和2p),第三层能级有3个能 级(3s、3p和3d),依次类推。
3.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1)第一电离能 ①含义: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 最低能量叫作第一电离能,符号为I,单位为kJ·mol-1。 ②意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以衡量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的难易程度。第 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原子越易失去一个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第一 电离能数值越大,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③规律 a.同周期,从左到右,总体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b.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减小。 c.同种原子,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I1<I2<I3…)。
同一层的电子排到一起。能级交错: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而低于
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如4s的能量反而比3d的能量小,填充电子时应先充满4s,而后才填入3d轨道。 如:26Fe,先按能量从低到高排列为1s22s22p63s23p64s23d6,然后将同一能层的排 到一起,即该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4s23d64s2。
3.核外电子排布图 (轨道表示式)
用方框表示原子轨道,用“↑”或“↓”表示自旋方向不同的电子,按排入各电 子层中各能级的先后顺序和在轨道中的排布情况。
返回
考法2 电离能的比较与应用
1.第一电离能的比较
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的趋势,注意第ⅡA族与第ⅢA 族、第ⅤA族与第ⅥA族的反常,即同周期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大小的关系为 ⅠA<ⅢA<ⅡA<ⅣA<ⅥA<ⅤA<ⅦA。由于第ⅢA族的元素原子p轨道上有 一个单电子,不稳定,比第ⅡA族的相邻元素更容易失去一个电子,故其第一 电离能小。如I1:Be>B;Mg>Al。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同周期相邻的第ⅤA、 ⅥA族的元素,第ⅤA族的元素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属稳定结构,第一电离 能数值较大。如N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P的第一电离能大于变化体现了核外电子排布,若电离能突变,则失
去该电子后为稳定结构,若I2,I1,则元素通常显+1价,为第ⅠA族;若I3, I2,则元素通常显+2价,为第ⅡA族。
②不同能层中各能级之间的能量大小关系
a.不同能层中同一能级,能层序数越大,能量越高,如:1s<2s<3s<4s……。 b.同一能层中,各能级的能量:s<p<d<f,如:第四能层中4s<4p<4d<4f。 c.能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px=2py=2pz。
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
(2)原子轨道 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 子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