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认识

1847年7月,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第一次对剩余价值问题作了科学的表述。阐述了他对剩余价值理论的独特见解:“等量的劳动时间的交换并

没有改变生产者的相互地位,正如工人和工厂主的相互关系没有任何改变一样。”他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正是建立在“劳动本身就是商品”的基础上,即资本家对雇佣工人进行剥削的基础之上。他不仅说明了“劳动”只有在资本

主义制度下才能成为商品,而且还揭示了资本增殖的秘密就在于资本和雇佣劳

动的交换后面。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是资本家阶级不付任何等价物就占有的价值额的一般形式。剩

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创立的。这一理论主要包括剩余价值的起源和本质、剩余

价值的生产和分配或转化等理论。

其中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这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关

系尤为重要,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体系的一般基础,并且是相对剩余

价值的起点。而相对剩余价值是以特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前提的,这种剥

削方法更隐蔽、更巧妙、更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

价值的生产并不是绝对地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而截然分开的。因为一方面,两

种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是统一的,延长工作日正是大工业的特有产物。并且相

对剩余价值也是绝对的,它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到超过工人本身生存所必需的

劳动时间以上为前提

的。从另一方面来看,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也是相对的,它以劳动生产率提高到

能够把必要劳动时间限制为工作日的一个部分为前提。从表面上看,资本主义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是看不出来的。

但是在新时代下,剩余价值这个范畴,在不同社会制度下,表现着不同的

社会生产关系的本质。马克思曾经说过:“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

的理论表现,极其抽象。”因此,社会主义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并创造剩余

价值,除了它所具有的共性外,还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关系,因此,剩

余价值理论仍然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经济需要。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及其反映的经济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

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的现实经济活动中,表现为利润、平均利润、超额利润、商业利润、利息、企业主收入和地租等转化形态,并共同瓜分雇佣工人创

造的剩余价值。因而反映的是一种对抗性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剩

余价值也存在上述种种转化形态,但主要是采取了税收和利润这两种主要转化

形态;此外,还有各种社会基金形式的转化形态。这些具体形态所反映的经济

关系已经不具有对抗性质了它们所反映的都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剩余价值的分享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分割是在平均利润率规律的作用下,等量资本

获得等量利润,使其在资本家集团的分配,大体上保持均衡。在社会主义物质

利益原则的大前提下,国家运用多种经济杠杆,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分配途径,

进行非均衡式的分配。过去一谈到剩余价值的分配就想到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

的残酷剥削。事实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剩余价值的分配并非如此,剩

余价值和剥削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剥削是“指社会上一些人豉集团,凭借他们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

‘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而剩余价值的一重性表明: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是

资本家无偿占有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资本家对

生产工人的剥削,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特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

济条件下存在剩余价值这一经济范畴,但剩余价值的一般属性双表明剩余价值

并非就等于剥削,剩余价值率也并非等于剥削率。本质上看,剥削是由个人利

益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内部存在剩余价值,但不存在

剥削。

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是马克思在人类科学史上的一个伟大发现,是马克

思划时代的伟大功绩。马克思发现了剩余价值的源泉,揭开了资产阶级对无产

阶级剥削的秘密,阐明了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运动规律,指出了无产

阶级的历史使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恩格斯、列宁都曾对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给予很高评价,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