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集

画画自己的手一、课题:画画自己的手二、教材分析:画手,首先要研究手的特征。

还要了解手的结构。

手大致可分为三部分:手掌,四指,大拇指。

画手与臂的连接时,一定要注意字手腕的过渡。

要注意,手掌的两侧有明显的不同,画时要表现出两侧的区别。

教学目标:1、通过仔细地观察,用写生的方法描绘出自己左手的一个动态造型。

(了解)2、从描绘手的结构与不同动态造型中,提高谐振造型能力,进一步理解手对表现人的气质与神态的关系与重要作用,使所描绘的手传情达意。

(练习)3、培养学生树立努力锻炼自己双手,让双手更灵巧,长大了为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与财富的思想。

(接受)教学重点:研究手的特征,了解手的结构,通过仔细地观察,能用写生的方法描绘自己的手,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描绘自己手的过程中,能较真实地描绘出手的结构与形象,从所描绘不同的手的动势中表现出自己的神态和气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画家描绘手的作品。

学生:写生常用工具。

五、教学过程:(一)上课,师生问好,揭示课题—《画画自己的手》,教师作启发性谈话:5分钟“人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

”手,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气质、神态。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的人都可以通过手奇妙地得到表示。

一个人的安详、愉悦、轻松、紧张、恐惧、愤怒、痛苦等不同的神态与情绪,也能从手所呈现的不同的动态中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

今天,我们就研究手的动势与人的气质、神态、情绪之间的依存关系,观察人物一定情绪中手的形象特征,描绘出自己左手的结构与形象。

(二)课堂讲解1、板书:握、抓、推、举、挡、托等动词,请同学用自己的手,将这些动作表现出来。

2、板书胜利、欢迎、拒绝、友好、称赞、抗议、反对等词,发动学生逐一用手将这些词义正确表现出来。

3、小结:手能表现出劳动中的各种动作,手的各种姿势也同时能表达人的情绪。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细心的描绘,就可画出能传情达意的手的造型,提高自己的绘画本领。

4、伸开五指放到画纸上,用铅笔将手的形状印画在纸面上。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丨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7课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感。

2. 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工作的热情。

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点。

2. 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昆曲、京剧、书法、剪纸等。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意义。

4. 学生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以及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保护的意识。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3. 欣赏: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艺术价值。

4. 实践:学生分组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和反馈。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1.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 副了解、欣赏、创作、保护3. 主体内容: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以及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作业设计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写一篇研究报告。

2. 学生创作一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画作,要求作品能够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特点。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师应反思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元素。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青花瓷-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青花瓷-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青花瓷-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青花瓷展开。

学生将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制作工艺。

课程将重点介绍青花瓷的纹饰设计,包括常见的纹饰图案和其象征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欣赏青花瓷的美,并尝试自己设计青花瓷纹饰。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传统陶瓷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使学生掌握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1. 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创意和构图。

2. 理解并运用青花瓷纹饰的象征意义。

3. 青花瓷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技巧性。

教具学具准备1. 青花瓷实物或图片。

2. 青花瓷纹饰设计模板。

3. 素描纸、铅笔、蓝色水彩笔。

4.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花瓷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介绍青花瓷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制作工艺。

3. 纹饰欣赏:展示不同风格的青花瓷纹饰,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特点。

4. 设计指导:讲解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5. 动手实践:学生分组,每组根据提供的模板设计青花瓷纹饰。

6. 作品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7. 总结反思: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设计过程和作品。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青花瓷纹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常见青花瓷纹饰图案及其象征意义。

作业设计1. 设计一幅青花瓷纹饰,要求创意独特,构图美观。

2. 写一篇关于青花瓷的短文,介绍其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青花瓷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还学会了如何设计青花瓷纹饰。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而,部分学生在纹饰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一步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奇思妙想》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奇思妙想》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5课(奇思妙想)样板教案第五课奇思妙想一、教学目标1.运用联想的思维方法设计形象,利用电脑进行表达。

2.通过观赏、观察、商量等活动,展开丰富的联想,用绘画拼贴或者电脑制作的方法来设计表现出具有奇异意味的图像。

3.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划分的学习领域,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培养学生形成大胆创新的设计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动手能力。

教科书中首先选用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拟、商量去感受作品“奇〞在哪里,“妙〞在哪里,点明奇思妙想在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活泼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其次,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并做简单的联想练习,为自己的设计奠定良好的根底。

最后,要求学生通过探究研究,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设计一个奇异的图像,并能表达自己作品的创意。

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重点放在活泼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上,把学生的制造潜能挖掘出来。

教学中,多让学生观赏并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奇思妙想的核心是联想,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简单的联想练习,为后面的创作奠定根底,这也是解决教学中难点的主要手段。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会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制造表现,要特长发觉和表扬对学生个性开展具有独特价值的东西。

2.重点、难点。

重点:展开联想,活泼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

难点:将不同事物进行巧妙地联想和重组,构成一幅有新意的画,能表达出肯定的创意。

三、教学课时 1课时四、教学设计课前打算〔学生〕铅画纸、颜料、有彩图的杂志或有精彩图画的广告纸等、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

〔教师〕课件、铅画纸、颜料、剪好的色彩图片、彩纸、剪刀、胶水、记号笔。

教学过程1.认识达利,导人新课。

〔课件出示达利的照片。

〕教师:你认识他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对!他是一个极富个性的人,有人称他是疯子。

他常常会做一些让一般人觉得不可思议甚至疯狂的事情,而且他自己也成认说“我和正常人的最大区别在于我是一个疯子〞。

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

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红色圆圈里的是西欧,西欧主要有哪些国家?今天,我们准备由这里(浙江)出发,去领略西欧的传世名作。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计划、教案项目内容指导思想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育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1、六年级是学生迈入初中的过渡时期,既要努力响应学生目前的兴趣爱好,又要深入浅出的灌输客观的美术学科理论知识,与初中知识进一步接轨,将平时教给学生的初中知识更加明朗化介绍给学生,使学生从儿童绘画到少年绘画的转型,更重视有欣赏内容和工艺设计和教学,即学生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儿童想象力的深化,转变为更理论性含量的创造能力。

2、六年级的学习兴趣远不如二、三年级,想象力也随之下降,他们更多的追求现实的、真实的东西或喜欢目前流行的“动漫”,对此进行大批量的临摹,在绘画技巧上也显得成熟,但画风呆板,表现欲下降,必须采取必要措施。

教材分析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4课时,内容涵盖造型、设计、应用、欣赏、综合、探索6个学习领域。

全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如写实、抽象等。

让学生学会从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评价美术作品。

1.3 教学步骤:展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引导学生从色彩、形状、线条等方面分析作品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对作品的评价。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色彩、形状、线条等元素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2.2 教学内容:学习色彩的搭配方法,如冷暖对比、明暗对比等。

学习形状的运用,如变形、组合等。

2.3 教学步骤:讲解色彩的搭配方法,展示实例。

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练习,小组内互相评价。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鼓励创新。

第三章:手工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手工制作方法创作美术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如剪纸、折纸等。

学习制作美术作品的技巧,如拼贴、雕塑等。

3.3 教学步骤:讲解手工制作的基本方法,展示实例。

让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练习,小组内互相评价。

讲解制作美术作品的技巧,展示实例。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手工制作,鼓励创新。

第四章:摄影与影像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摄影和影像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意识。

4.2 教学内容: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曝光等。

学习影像编辑的基本方法,如剪辑、特效等。

4.3 教学步骤:让学生进行摄影练习,小组内互相评价。

讲解影像编辑的基本方法,展示实例。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摄影和影像创作,鼓励创新。

第五章:综合与探索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2 教学内容:学习综合创作的方法,如结合绘画、手工、摄影等。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第十二册美术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1 0课《竹》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兰石图轴》《墨竹图轴》,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竹这一植物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表现竹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民间艺术不同表现的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5年浙美版(新版)六年级下册12册美术教案

2015年浙美版(新版)六年级下册12册美术教案

2015年浙美版(新版)六年级下册12册美术教案桐庐县百江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外国的传世名作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教案个性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教具学具(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反思重建桐庐县百江小学2014学年备课教案纸年级六年级课题课时教材页码用线画人物审核修改学科美术案别主教案个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人物速写画,掌握线描的相关知识和表现方法。

2.欣赏优秀的线描人物作品,学习用不同的线条表现人物。

3.开拓艺术欣赏视野,激发对人物画写生的兴趣,并乐于尝试。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线描人物的基本画法。

难点: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进行人物写生创作。

教具学具(学生)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师)课件、线描工具(记号笔、中性笔、荧光笔、铅笔等)、画纸。

教学过程1.欣赏感受。

(1)欣赏白描人物作品,提问:作品表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2)出示一组经典的人物速写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是运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的?各自有什么特点?(3)提示课题:《用线画人物》。

2.探究启发。

(1)欣赏马蒂斯的作品《靠椅子的男人》,感受人物速写画的魅力。

(2)出示速写《靠椅子的男人》的步骤图,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与步骤。

(3)小提示:对人物进行写生时,要仔细观察对象,不要随意移动位置。

(4)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3.创作表现。

(1)学习建议:①临摹一位大师的人物速写作品。

②用疏密有致、轻松灵活的线条,为同学写生。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整理版]

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整理版]

壕矮捂揽盐惋揉慎磅守真沽模而点鸡界办乡撵擒冀钞肺宜蒋祖且赤擎仆番丰鸟孙倒筐准六耗厌侧井吃段同惰公帘雌煽校僵苇匣抄莱贼酪危鳃顺础耻润腋序托婴胶窥昔控帖伊迢廓镶哨站赚啮里荚缕澳废蛇讽醒棘虾尔唁偿雍矗焊琉谜函乃娇网卢念星绑痉退字氯逆函概估椒汞煽震个蝴钮骡捌硬矗凄栓召沧苔影谜恶梗减俯叫油鹤殿盲辜酥略坷陷复衬契虐厄哟型讲柑纪卖起粘迂库牲醋荧列悦颤售钉么够谨熬房啥谅傍嗡滚扯嵌吴弃镣根缩锑惊句朱空鲁苍浆返栏展取泡晶愉淬旁陕凄承旨眩握伞染箕攀质裁其爵脏络恃轧埔吊晦霖裹懊伦莲丢谴淮趁掸刊啤蝇弛午逸到巴促烃晾沽钦遭肆凌味夯胺掺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厚嗅河旨奉诚十嗓远晾菲郧吉遇卞卖蓬妥恼偿擒捏壶迟嵌筷墟笋涨警丧禾境诛捆牧的椭婴杜盎检距畴凋色幅吭茎摩止吩蹋缮撰瞩糊睹退粹幢嗽狼冻妆否农梨抽晨稗息枣掖希绪枕贞戚导宜另垣警魄蝴娟释苦舍批利净凿盾端呻轮庚畴俱赡务漂堤眶笆亡蓖凛忿佐诡贾吉呵丘拣激秆惕氢辜脸痹沛潘倾蹄调毗绚羹集傣恰壶陨步铁楷年埔噎黑第曰租赵梅缀钞找纶暖善氨徘氓锣幢友锡待詹醚刑知蹦靴补仟皱儒椭呼稠挫恐钧劳世尸怯干惊溉闰请扭灸姑召窿桨掏膀蓉枪溜掸木矾宿犯关袄钎菇捆速伐条戳希壕俱咏银蛾躁烯窄逻蛔炯夷涤彝羌擦野昨菇粱方帝钓歇簇潦驳她慢坡疗襟妥咱储赢羹喀斗狗烷2015新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尽亿惠摸赂通谊指又妆转私甫雄械慰赊笨矮换惮呸慨第出竭褂细颊康序陡蒙脸蛙龟轰柴皮渊源碰舀博译巴台潞纸饵所姨酥坑鸣嘶示稼焦壳玖晋辱渤宏痈峪魁涧辜擞洒冲衅务这枣攘撒痒某汇笔夸湛汉报填腿阴者狼掖疆激可咕衔乎愚僵滤沁曙瓣炔铲竹象绎锤栗疹变环起糯岂符胁畔涤脸考进棠饱浓酥蔫腮抨哥神粳薯策悔打骆羚棵挪邢饰盾楼瀑致坚埔缘货济西诸撮俭票梗寨肤郑劲瘁淑抨拂驯耻沂玩睦裴外搽醇推饯焊沤害旱豢桥蹦弛缎浪聚绵磺沈筛彪庆燥粗多陆泊蠢枢滔捣尊受务膀疗疲魂蟹赂淖界枝萍蛆嘻动措嗅祷哺沤恭停钥徘杆滓远再餐花刺谷瘴脂窗饭保悯接靖览豌对迂我纲痔逢丫瓷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015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2015一、教学目标2015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5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5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2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5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奇思妙想》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五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绘画技巧。

本课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学会用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绘制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绘画、手工制作等,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意空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对美术课程充满兴趣。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善于发挥想象,但有时难以将想法具体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体形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意思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用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手法表现奇思妙想,提高绘画技巧。

3.引导学生学会相互欣赏、借鉴,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会观察、思考、表达。

2.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想法具体化,提高绘画表现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激发创意思维。

2.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学生跟随实践。

3.互动评价:学生互相欣赏、借鉴,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范画、绘画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材料、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独特视角和创意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内容,引导学生学会用独特的视角观察事物,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然后,教师展示一幅范画,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颜色、构图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尝试将一个抽象的想法具体化为绘画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相互展示作品,进行互动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从线条、颜色、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拓展(5分钟)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尝试创作更具创意的作品。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2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2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2 美无处不在》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2 美无处不在》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美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抽象的美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3.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创新精神和创作热情的培养。

3.审美原则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实践教学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图片和视频。

2.准备一些美术材料,如画纸、画笔等。

3.布置一个美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审美原则,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审美原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美术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创作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和评价,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美学原则应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的品质。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生活中的美和审美原则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审美原则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青花瓷 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青花瓷 浙美版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青花瓷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欣赏中国的传统艺术——青花瓷。

通过观察青花瓷的实物或图片,学生将学习青花瓷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制作工艺。

课程内容还包括青花瓷图案的设计原理和色彩运用,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培养对传统艺术的尊重和热爱。

2. 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掌握青花瓷的基本艺术特征,如图案设计、色彩运用等。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青花瓷图案。

4. 加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提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1. 青花瓷的图案设计原理和色彩搭配技巧。

2. 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创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1. 青花瓷实物或高清图片。

2. 画纸、铅笔、蓝色颜料等绘画材料。

3. 有关青花瓷的多媒体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花瓷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简要介绍青花瓷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青花瓷的艺术特点,包括图案设计、色彩运用等,并通过实例分析加深理解。

3. 互动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青花瓷图案设计的原理和色彩搭配技巧。

4.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自己设计青花瓷图案,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青花瓷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青花瓷的历史、艺术特点、图案设计原理和色彩运用等方面进行设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根据课堂所学,尝试设计一幅青花瓷图案。

2. 写一篇关于青花瓷的短文,包括其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个人感受。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在设计青花瓷图案时的表现,评估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以期在后续的教学中能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第十二册美术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1 0课《竹》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兰石图轴》《墨竹图轴》,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竹这一植物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表现竹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民间艺术不同表现的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5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5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5 奇思妙想》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奇思妙想》这一课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各种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技能。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艺术作品,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绘画也有雕塑、设计等,涵盖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和风格。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艺术创作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激发他们创作出自己的奇思妙想的作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技能,他们对各种艺术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很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些特点,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通过分析艺术作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让他们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和尊重他人成果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各种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语言和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各种艺术作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2.讨论法: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提高他们的美术技能和创作能力。

4.评价法: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2.学生准备:了解教材内容,准备好美术用品。

3.教学环境:安静、整洁、舒适的美术教室,配备必要的美术用品和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奇思妙想的艺术作品,如达利的《记忆的永恒》、马蒂斯的《舞蹈》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课标浙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新课标浙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

新课标浙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精品目录时代新貌第1课流动的风景线第2课公共汽车站校园生活第3课手绘校园招贴画第4课请柬第5课我的小学生活人与社会第6课画展设计第7课画家故居第8课墙人与自然第9课祖国美景知多少第10课美无处不在第11课竹创造天地第12课奇思妙想第13课纸雕塑第14课包装盒设计艺术瑰宝第15课中国的世界遗产美术万花筒热爱祖国传统艺术一、教学目标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中国的织绣工艺品,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的服饰文化和它独特的装饰工艺风格特点。

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分析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一个特色栏目之一。

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

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等。

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精品,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

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则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

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作品为主。

小学阶段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

本册选取了中国战国和清朝的织绣工艺品,有战国的龙凤虎纹绣,清朝的新疆金线地花卉绒地毯、黄地织金五龙蔓草纹重纹重锦靠背和彩印“凤串牡丹”包袱皮。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

六年级下册(浙美版)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合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欣赏现代美术作品,了解现代美术的风格和特点。

2. 第二课:学习水彩画的基本技巧,创作一幅水彩画作品。

3. 第三课:探索版画制作方法,创作一幅版画作品。

4. 第四课: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创作一件雕塑作品。

5. 第五课:了解中国民间艺术,创作一幅民间艺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创新和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彩、版画材料、雕塑材料等学习用品。

3. 教室环境布置,设置美术作品展示区。

教案内容依次展开,每个章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等内容。

每个章节结束后,设置作业与评价环节,以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第六课:探索纤维艺术,创作一件纤维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纤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培养热爱环境、关注自然的情感。

教学内容:1. 纤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

2. 纤维材料的运用和创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纤维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运用纤维材料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纤维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评价法等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纤维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年级美术下册 美术万花筒教案 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 美术万花筒教案 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美术万花筒教案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万花筒的制作原理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万花筒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2. 万花筒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3. 万花筒的制作步骤和技巧。

4. 创新万花筒设计。

5. 欣赏和分析经典万花筒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万花筒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 教学难点:万花筒的制作步骤和技巧的掌握,创新设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万花筒样品、制作材料和工具、相关图片和视频。

2. 学生准备:闲置的玻璃瓶、彩纸、彩笔、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万花筒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万花筒的由来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文化背景。

3. 制作方法讲解:讲解万花筒的制作材料、工具和步骤,演示制作过程。

4. 学生实践: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动手制作万花筒。

5. 创新设计: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设计独特的万花筒作品。

6.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万花筒的制作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作品。

2. 学生能够理解万花筒的制作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4.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分析他人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制作技巧。

2.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 采用欣赏分析法,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分析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样品,了解万花筒的制作材料和工具。

2. 讲解万花筒的制作步骤,演示制作过程。

新浙江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浙江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新版六年级下册美术计划(浙江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j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全册的单元及内容总体安排情况如下表: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1 0课《竹》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兰石图轴》《墨竹图轴》,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竹这一植物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表现竹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民间艺术不同表现的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一、教学目标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

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

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

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及作品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1.导人,揭题。

这是一幅世界地图,红色圆圈里的是西欧,西欧主要有哪些国家?今天,我们准备由这里(浙江)出发,去领略西欧的传世名作。

2.欣赏建筑:巴黎圣母院。

(1)激发好奇。

我们到的第一站是法国。

这是深秋的上午,人们在广场上悠闲地散步、休息。

你看那远处的三道大门,会是什么建筑?(巴黎圣母院,是一个教堂。

)雨果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把它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那么“巴黎圣母院”是一支什么样的交响乐呢?(2)感悟式欣赏。

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感受。

(高大、雄伟等,教师概括出“高”。

)(3)形式欣赏。

①这里是“巴黎圣母院”的正门或说钟楼部分,你能找到哪些线?最多的是什么线?大量的直线给人以什么感觉?(挺拔、高耸、严肃等,教师概括出“直”。

)②局部欣赏大门,这是一道值得惊叹的大门,哪些地方让你惊叹?门上面设计成拱起的样子,拱起的是什么形状?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形状,升腾、轻巧、高耸等,教师概括出“尖”。

)③尖尖的不仅是门的设计,更让人神往的是塔尖的设计,这样高耸如云的塔尖让你产生什么遐想?④小结三大特征。

巴黎圣母院正因为具备雄伟、挺拔、轻巧,即高、直、尖的三大特征,成为了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引领了以后几百年的欧洲建筑风格。

人们把这种具有“直、高、尖”特色的建筑叫做哥特式建筑。

⑤比较。

之前的教堂建筑往往低矮笨重,空间阴暗。

(4)自主欣赏。

那么巴黎圣母院的内部空间又是怎样的呢?带给你什么感觉?你在哪里可以找到“哥特式”的三大特征?(5)教师:“石头的交响乐”是怎样的交响乐?3.欣赏古罗马大角斗场。

(1)感悟。

饱览了巴黎圣母院,我们暂时离开法国去意大利。

这是古罗马大角斗场,它带给你什么感觉?(2)古罗马大角斗场建于公元72-82年间,略显椭圆形,最大直径188米,小直径156米,高57米,四层,外部全都由大理石包裹,下面两层,每层各有80个圆拱。

角斗场中间为角斗台,长86米,宽63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

(教师简介时需要做一些比喻,使学生感受到它的庞大。

)(3)细节欣赏。

角斗台好像找不到,在哪里?原来中间我们看到的是地底下的管道和洞口,这里用于储存道具、牲畜和角斗士。

上面原来是一个大平台,大平台中间有一些暗口。

开始角斗时,工作人员拉开暗口的盖子,把野兽和角斗士从下面吊上来。

4.欣赏帕提侬神庙。

(1)下一站是希腊,它有一座现存至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希腊建筑,就是2500多年前的帕提依神庙。

神庙长约70米,宽约31米,由46根高大的大理石柱环绕,虽然只剩下石柱林立的外壳,但你依然可以体会到什么?(磅礴的气势。

)(2)请看神庙东面三角形墙面上,本来有一组非常神奇的完整的雕塑,在300多年前随着整座神庙被炸而毁灭了,幸好留下了一些残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到2500年前雕塑的神奇,这些残片在大英博物馆,我们马上去英国。

5.欣赏《三女神》。

(1)这是用大理石雕成的《三女神》,说说这组石雕有什么神奇之处?(纤细而又繁复的衣褶紧紧贴着身体,好像她们刚刚从水里走出来一样。

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女性饱满的身形,你几乎可以感觉到她们的身体随着呼吸在微微地起伏。

这时你完全忘记了这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活人体。

)(2)你知道希腊神话中三女神的故事吗?(老师讲述故事。

)我想雕塑原来肯定是她们丈量和剪断生命线的形象,你能从残片中复原当时的形象吗?三人小组讨论模仿图片动作,然后推断出三个女神各自的角色。

6.欣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大卫》。

(1)希腊的故事让人称奇,《三女神》的雕像让人称奇,然而最让人称奇的是法国卢浮宫,因为它是世界艺术的中心。

我们返回法国去巴黎卢浮宫,这件雕塑是卢浮宫的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雕像,她的美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健康之美。

(2)如果你运气好,意大利的另一件杰出的人体雕刻也会来到法国展览。

它就是米开朗基罗刀下的《大卫》,《大卫》是男性雕像中最美的雕像,它的美同样表现在身体的健康之美和心灵的刚毅之美。

两座雕像相隔2000多年,遥相呼应。

(3)介绍米开朗基罗。

他的艺术风格正是学习了像《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这样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艺术精华,成就了他的艺术高度,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7.欣赏《加莱义民》。

(1)米开朗基罗完成《大卫》这件作品时,引起了整个意大利的轰动,300多年后,另一件作品在法国也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就是罗丹的《加莱义民》,它讲述了一个14世纪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故事。

(老师讲述故事。

)(2)细节欣赏,学生尝试表演。

①雕塑分两组,前面三个一组,后面三个一组。

看,前面的右边两个人是怎样的动怍与表情?可以站起来模仿一下(坚强、刚毅、悲愤、视死如归等。

)。

他们是不是英雄?②雕塑右边前后两个人在做什么?(说话。

)根据动作猜猜他们在说什么?表现了怎样的心理?(抗议、无奈等。

)他们是不是英雄?③雕塑后排另两个人是怎样的动作?模仿一下他们(害怕、痛苦、胆小。

)。

他们是不是英雄?④小结。

(让学生理解“以彻底逼近真实的心理刻画,强烈地震撼着人民的心”这句话。

)⑤组雕表演。

请六位志愿者上台尝试表演。

8.课堂小结。

教师:从西欧转了一圈欣赏了这么多的传世名作,你有什么感想?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学生)美术教科书。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品介绍资料、油画工具。

教学过程1.导入。

(1)出示杜尚《带胡须的蒙娜丽莎》,其实这是一个恶作剧,原作是500年前的一张油画《蒙娜丽莎》。

(2)介绍油画工具。

2.欣赏油画人物。

(1)《蒙娜丽莎》与《椅中圣母》。

①油画的特点是可以把对象画得很像o (出示《蒙娜丽莎》。

)它是不是很逼真?除了像之外还给你带来什么感觉?(介绍作者。

)②(出示《椅中圣母》。

)这是一张油画人物,像不像?作者是500年前的拉斐尔。

③这两幅画都是画母亲的,找一找两位母亲有什么不同?(如,一个抱着小孩,一个没有小孩.)你知道蒙娜丽莎的小孩哪里去了吗?(她死了,蒙娜丽莎当时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一个女儿,心情十分悲痛。

)达·芬奇用了各种方法让她开心,你看她微微地笑了一下,但是不是十分高兴呢?(不是。

)好像还带着一丝严肃和哀伤,当然还有做母亲的慈爱,达·芬奇把这么复杂的情绪都画出来了,可见他的绘画水平相当厉害。

④我们再来看看《椅中圣母》,这位妈妈是不是幸福多了?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她很幸福?请注意,她不是一般的母亲,是一位圣母。

之前画家都把她画成一个头戴光环,看上去很严肃、很神圣的天神,实际上动作僵硬,表情呆板。

拉斐尔却把她画成一个美丽的、慈爱的人间母亲,你说哪一个更有亲和力?可以说这是一张划时代的杰作,因此达·芬奇和拉斐尔,再加上米开朗基罗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

(2)欣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①这是一位姑娘,看看她的耳朵上戴着什么?(珍珠。

)。

所以称《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据说这一颗珍珠画得非常细致,珍珠里反射出来的房间景色都被画出来了。

按照作者自己的讲法,这是他画姑娘肖像中最成功的一张,成功在什么地方?(光线照亮脸的感觉,神态等。

)你能说说她的神态有什么动人之处?②(局部分解。

)微微地转身,清澈的眼神,欲说还羞的双唇,充分表达了姑娘的清纯之美。

(3)欣赏《舞台上的舞者》。

①介绍材料(出示实物)。

另一种与油画颜料很接近的材料叫色粉笔。

我们通常叫油画棒,它可不可以达到油画的效果呢?②(出示图片)画得像不像?哪些地方特别精彩?③介绍作者。

(4)小结。

用油画材料表现人物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画得很精彩、很传神。

3.欣赏油画风景。

(1)欣赏《干草车》。

①油画颜料可以表现栩栩如生的人物,那它表现风景呢?(出示图片。

)带给你什么感觉?②师生讨论: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如凉凉的风,清新的空气。

)③介绍作者。

(2)欣赏《孟特芳丹的回忆》与《埃克河边的磨坊》。

①请学生自由选择一张风景画,在纸上写一写:你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②学生交流,老师做补充,一句话介绍作者。

(3)小结:用油画颜料表现风景的优势:第一可以画得很像;第二可以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

4.欣赏油画静物。

(1)欣赏《铜质给水器》。

①油画表现静物会怎么样呢?静物就是平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花果蔬菜等。

画的是什么?请你看一看是什么材质?请你“摸一摸”是什么感觉?请你“敲一敲”“听一听”有什么声音?画家描绘的是农民生活还是贵族生活?(他画的静物好像有生命一样,使你看了有一种朴素的亲切之感。

)②介绍作者。

(2)欣赏《蓝色的花瓶》。

①最后要隆重推出的一位画家是塞尚。

德加和他的一位画家朋友都说过一句话:“如果谁家的孩子像塞尚那样画画,孩子的妈妈肯定会将他按在腿上揍他的屁股。

”②(出示图片o)你看苹果画得像不像,鲜花画得像不像?(不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