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表面化学稳定性-刘启明

合集下载

提高浮法玻璃化学稳定性的研究与进展

提高浮法玻璃化学稳定性的研究与进展

维普资讯
全 国性建材科技期刊—— 《 玻璃 》 2 0 年 08
成 -S— H,这种侵蚀完全与离子交换相同 。 = iO -
第 2期
总第1 7 9 期
的风化 ( 发霉 ) 机理 ,前人 已经做 了大量 的研究 。 平板 玻璃 在成形 过程 中 ,碱 金属 和碱 土金属离 子富集 在 平板玻 璃上 表面 ,这些 金属离 子是 玻璃 的 网络外 体 ,化学性 质 活泼 。平板 玻璃 表面遇 水后 , 平板玻璃 中的碱 金属离子 N a就会 和水 中 的H 进行 离
度 及机械 强度 ,影 响光学性 能 ,外 观恶化 ,严 重 的
M 减 少 ,取而代 之 ,氢离 子增 多 ,并在 表面形 成 了 低 折射 率层 。这 就是 蓝色 侵蚀 。 白色侵蚀 是生 成前
面 的蓝 色 侵蚀 时 溶解 析 出的物 质 当作 为溶 媒( 的 剂) 水 干 燥后 从 表 面析 出SO 、N O等 ,这 就是 白色 i aC 侵 蚀 。蓝 色侵蚀 和 白色侵蚀 表 里为一 体 。蓝 色侵蚀 是 水与 玻璃 表面发 生反 应 ,玻璃 的 阳离子溶 出后 剩
气 、酸性溶 液 、碱 性溶 液和盐 类溶 液 。不 同侵蚀介 质的影 响是各 不相 同的。 11 不 同介 质对玻璃化 学稳定性 的影 响 .
111 水 对玻 璃 的 腐 蚀 ..
换 。所形 成 的N O 会进 一步腐蚀 玻璃 。一 般玻璃都 aH 含有这 种非桥氧键 ,所 以比石英玻璃容易腐蚀。
类 、气 体及其 它化学 试剂 溶液 的侵 蚀 ,其化 学稳 定
性 还不 能满足 实 际要求 ,如玻 璃在 储运 及实 际应 用
中 ,表 面接触 到大气 中的水分 等物 质而 受到 侵蚀并 出现彩虹 、白斑 或雾 状物 等风 化现 象 ,俗 称发 霉 。 玻璃 风化 ,会影 响许 多使 用性 能 :降低 玻璃 的透 明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答案模拟考试_1.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答案模拟考试_1.doc

玻璃工艺学:玻璃工艺学考试答案模拟考试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检测,覆盖可见光区波长范围为( )。

A.280~380nm B.350~1800nm C.380~780nm D.4.5~25m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单项选择题 在光谱透射比测定中,采用与试样( )的空气层作参比标准。

A.2倍厚度 B.1.5倍厚度 C.相同厚度 D.一半厚度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3、名词解释 临界冷却温度 本题答案:能生成玻璃的最小冷却速度。

本题解析:能生成玻璃的最小冷却速度。

4、单项选择题 远红外区波长范围为( )。

A.280~380nm B.350~1800nm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C.380~780nmD.4.5~25m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问答题试举例说明玻璃半导体的应用?本题答案:①有些玻璃半导体在外加电压下降至零值时仍保持导体状态,本题解析:①有些玻璃半导体在外加电压下降至零值时仍保持导体状态,像记忆这个状态一样,只要再加上一定数值相反的电压或一个电流脉冲后,才能恢复绝缘状态l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问答题判断玻璃生成能力的三个动力学指标是什么?本题答案:1.在熔点Tm附近熔体的粘度大小粘度大,容易生成玻璃本题答案:对第一类性质的影响:由离子的迁移特性决定的性质,如电阻本题解析:对第一类性质的影响:由离子的迁移特性决定的性质,如电阻率、化学稳定性等对玻璃的分相结构十分敏感。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测试实验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测试实验
温等
此处添加标题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
化学反应
此处添加标题
实验原理:通过测试 玻璃在不同环境下的 化学稳定性,了解其
性能和用途。
玻璃在不同环境下的化学反应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酸碱反应:玻璃在酸性 氧化还原反应:玻璃在 热反应:玻璃在高温环 光化学反应:玻璃在光 机械反应:玻璃在机械
应用于产品研发:为玻璃制品 的研发提供基础数据,推动产 品创新。
04
应用于行业标准制定:为制定 玻璃化学稳定性测试的行业标 准提供参考。
05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穿戴实验服和手套, 避免皮肤直接接触
化学物质
实验过程中,避免 眼睛直接接触化学
物质
实验过程中,避免 吸入化学物质
实验结束后,及时 清理实验台和实验 器具,避免化学物
样品处理:确保样品处理方法一致, 如清洗、干燥等
数据记录:确保数据记录准确无误, 如时间、浓度等
实验报告:确保实验报告格式一致, 如格式、内容等
实验总结
实验的收获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掌握了玻璃化学稳定性 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 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 加深了对玻璃化学稳定 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
发展。
01
02
03
04
05
06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添加标题
数据采集:使用仪器设备采集 实验数据
添加标题
数据分析:使用统计分析方法 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等
添加标题
数据处理:使用软件对数据进 行处理,如去除异常值、平滑

玻璃耐水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玻璃耐水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实验四 玻璃耐水化学稳定性的测定
(滴定法)


玻璃抵抗水、酸、碱、盐、大气等介质侵蚀的 能力称为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是玻璃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 衡量玻璃制品的一个重要指标。当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差时,平板玻璃在仓库储存或运输的过程中就会受潮 而粘片,光学仪器玻璃会因发霉生斑而影响透光性和 成像质量,严重时甚至报废,特别是医用的包装瓶, 如药瓶、盐水瓶等,会因玻璃溶解而影响瓶中药液的 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中必 须严格测定其化学稳定性,对于化学稳定性不合格的 产品应禁止出厂。
将0.42~0.25mm的玻璃粉末铺在光滑的白 纸上,用磁铁吸去研钵上落下的铁屑。 将玻璃粉末倒在倾斜光滑的木板上 (其大小约 为70×50cm),用手轻敲木板的上部边缘,圆 粒即滚下。而扁粒停留在木板上弃去。将滚落下 来的玻璃颗粒撒在黑纸上,(借助放大镜 ) 用镊 子选取大小相近的圆形颗粒,尖角的、较小的以 及针状的颗粒弃去。选好的颗粒用无水酒精洗掉 粉尘,在110~120℃的温度下烘干,装在磨口 玻璃瓶中,存在干燥器内备用。
2.操作方法:
用分析天平称取试样 2.0000g 三份,分别放入三个塑 料烧杯中,用量筒分别加入 50ml 蒸馏水,轻敲烧杯,使玻 璃粉末均匀地铺在瓶底上,盖好盖,将烧杯平稳地浸入沸水 浴中,浸入深度以过液面为限。在水浴恢复沸腾后,保持 60min,然后将烧杯浸入冷水中,迅速冷却至室温,在此过 程中,要确保烧杯盖上挥发冷凝水全部流入烧杯,并很好地 摇匀。用移液管吸取25ml溶液,置入100ml锥形瓶内,加 入两滴甲基红溶液,用0.01N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 记录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Si—O—Na++H+OH-交换—Si—OH+NaOH OH —Si—OH+3/2 H+OH-水化 HO—Si—OH OH Si(OH)4+NaOH中和[Si(OH)3O]-Na++H2O

玻璃表面化学稳定性-刘启明(精)

玻璃表面化学稳定性-刘启明(精)

提高浮法玻璃化学稳定性的研究与进展程金树(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工程中心,430070)玻璃虽然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玻璃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水、酸、碱、盐类、气体及其它化学试剂溶液的侵蚀,其化学稳定性还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如玻璃在储运及实际应用中,表面接触到大气中的水分等物质而受到侵蚀并出现彩虹、白斑或雾状物等风化现象,俗称发霉。

玻璃风化,会影响许多使用性能:降低玻璃的透明度及机械强度,影响光学性能,外观恶化。

严重的发霉甚至在包装箱中会出现沾片、整箱玻璃报废等问题,同时也不能再用于镀膜、制镜等深加工工序。

平板玻璃风化(发霉)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许多玻璃企业由于玻璃发霉问题影响到其玻璃市场份额,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1、影响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的因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决定于玻璃的组成,并与玻璃的热历史有一定关系。

不同成分玻璃抵抗侵蚀介质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玻璃在使用和储存中经常遇到的侵蚀介质主要有以下四种:水和潮湿大气、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盐类溶液。

不同侵蚀介质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

1水对玻璃的腐蚀。

水离解成氢离子和羟基离子,各个离子反应导致玻璃的-O-Si-O-网络断裂,由于网络的断裂,引起玻璃表面结构破裂、溶解。

钠离子与氢离子进行交换,使网络中的钠离子等溶解析出,网络外的氢离子进入其中,氢离子制造水合层或氧化硅胶层。

侵蚀通常分为蓝色侵蚀和白色侵蚀。

开始表面网络结构断裂,因Si(OH4、Na2SiO3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水溶性分子,该分子被溶解,所以玻璃减少。

另外,网络外离子M+因与氢离子进行交换,M+减少,取而代之,氢离子增多,并在表面形成了低折射率层。

这就是蓝色侵蚀。

侵蚀通常分为蓝色侵蚀和白色侵蚀两种。

白色侵蚀是生成前面的蓝色侵蚀时溶解析出的物质当作为溶媒(剂的水干燥后从表面析出SiO2、Na2CO3等,这就是白色侵蚀。

蓝色侵蚀和白色侵蚀表里为一体。

蓝色侵蚀是水与玻璃表面发生反应,玻璃的阳离子溶出后剩余的物质形成的表面层;而溶出的阳离子析出到玻璃表面,凝聚后的物质形成白色侵蚀。

4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4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玻璃表面涂以对玻璃具有良好粘附力, 对侵蚀介质有低亲和力的物质。可涂有 机物与无机物。
第4章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4.2.4 温度和压力

一般说,温度升高侵蚀加快。每温高10℃, 侵蚀速度增加50-150%,100℃以上,侵蚀 作用始终是剧烈的,只有含锆多的玻璃才 是稳定的。
• 压力提高,一方面使侵蚀介质的吸附加 快,侵蚀速度提高。另一方面又使侵蚀 物回收能力增加使扩散减慢,则降低侵 蚀速度。 在低压下,影响不显著,高压(29.4~ 98×105Pa)下,玻璃在短时间内遭剧烈 的破坏。
4.1 侵蚀机理(掌握)
第4章 4.1.1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侵蚀剂的分类 ☺ 只能改变、破坏或溶解玻璃结构组成中的 R2O和RO等 ☺ 不仅对上述氧化物起作用,而且也对玻璃 结构中的硅氧骨架起作用的物质。 4.1.2 水对玻璃的侵蚀 侵蚀过程 • 开始于H2O中H+和玻璃中的Na+进行交换,之 后进行的是水化、中和三个反应。 • H2O分子也能对硅氧骨架直接起反应而生 成[Si(OH)4]极性分子,最后形成一层 SiO2·XH2O薄膜,称硅酸凝胶保护膜。当 PH<8时此膜较稳定,能阻挡侵蚀过程,称 自抑制作用。
第4章 4.1.4 过程 ① ②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碱对玻璃的侵蚀 反应如下
碱中的OH-集中在玻璃表面,并把玻璃中各 种阳离子吸附于玻璃的表面。 OH-直接破坏网络结构,使Si-O键断裂。

产生的硅氧群最后变成硅酸离子或与吸附 于表面上的阳离子形成硅酸盐,并逐渐溶 解于碱液中。
-Si-O+HO-Si-
4)含有少量的Li2O取代Na2O,可提高化稳性。 5)玻璃中同时存在两种碱金属氧化物时,其化稳 性比单一的要好,混合碱效应。

(2021年整理)《玻璃工艺学》第6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2021年整理)《玻璃工艺学》第6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完整版)《玻璃工艺学》第6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玻璃工艺学》第6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玻璃工艺学》第6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玻璃工艺学》第6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玻璃工艺学》第6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玻璃工艺学》第6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第6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玻璃制品在使用过程中要受到水、酸、碱、盐、气体及各种化学试剂和药液的侵蚀,玻璃对这些侵蚀的抵抗能力称为玻璃的化学稳定性。

玻璃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常用于制造包装容器,盛装食品、药液和各种化学制品。

在实验室以及化学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也广泛采用玻璃设备,如玻璃仪器、玻璃管道、耐酸泵、化学反应锅等。

但是,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在使用中有时还不能满足要求。

例如,普通的窗玻璃在长期承受大气和雨水的侵蚀下,玻璃表面失去光泽,使玻璃变为晦暗,并在表面上出现油脂状薄膜、斑点等受侵蚀的痕迹;光学仪器的各类透镜在使用过程中,因受周围介质的作用,使光学零件蒙上“雾”状膜、聚滴薄膜或白斑等,影响透光性和成象质量,严重时将造成报废;化学仪器因玻璃受侵蚀而影响分析、化验结果;对于安瓿瓶、盐水瓶,在蒸压灭菌及各种气候条件下长期与药液接触,玻璃就会溶解于药液中,甚至出现脱片现象。

玻璃瓶表面处理技术提高稳定性

玻璃瓶表面处理技术提高稳定性

玻璃瓶表面处理技术提高稳定性玻璃瓶的表面状态、组成和结构与其内部的组成、结构有很大差别。

玻璃瓶的表面性质对其主体性质有重大影响。

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实际上取决于其表面的化学稳定性,玻璃的机械强度、抗冲击性能也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于玻璃表面的形态与结构。

因此,玻璃的表面处理是制造高强度轻量化玻璃容器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玻璃瓶表面处理的目的,是改变容器表面的化学稳定性和消除玻璃表面的损伤,从而达到增强的目的。

主要方法有制瓶时添加涂层、物理强化、化学强化、表面酸处理、塑料涂层等方法。

玻璃瓶涂层热涂。

热涂在制瓶成型后及退火处理前进行。

成型后的玻璃瓶在缓缓冷却至500~600℃时,将金属涂敷剂(如氧化锡、氧化钛、氯化锡等)喷涂在容器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保护膜,增强表面强度约30%,又可使瓶经得起长期的水冲、水洗。

冷涂。

冷涂是在玻璃瓶退火之后,将单硬脂酸盐、聚乙烯、油酸、硅烷、硅酮或其他聚合物乳液喷成雾状,附着在具有一定温度的玻璃瓶表面上(瓶温依喷涂材料而定,约为21~80°C),形成具有耐磨性和润滑性的保护层。

起霜。

起霜是在玻璃瓶冷却过程中喷涂四氯化碳,或在退火炉中通人二氧化硫,二者均可在瓶的表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使玻璃表面的钠离子析出而形成芒硝微粒(即浊白粉状的Na2S04),用水冲除后,由于碱性降低而使表面的化学稳定性增强。

表面有机硅涂层处理。

玻璃表面使用有机硅蒸发涂层或用有机硅浸渍都可形成有机聚硅氧烷憎水膜和聚合(Si02)。

硅氧膜,通过公用的硅氧键而与玻璃表面连接起来。

经热处理后有机基团会挥发而剩下硅氧膜可填充于裂纹中,所具憎水性可避免活性介质在裂纹中的扩散而使表面裂纹愈合(俗称异相愈合),不仅玻璃强度和化学稳定性有较大提高,还使玻璃具有特殊的光学性能和抗冲击性能。

常用的有机硅溶液有甲基氟硅烷、二甲基二氯硅烷、二苯基二氟硅烷和苯基三氯硅烷等。

容器表面的聚合物薄膜厚度为0.005mm,在容器标准重量下其压应力增大了10~12Pa。

减少玻璃化学稳定性粉末失重法测定误差的方法

减少玻璃化学稳定性粉末失重法测定误差的方法

减少玻璃化学稳定性粉末失重法测定误差的方法
卓敦水
【期刊名称】《玻璃与搪瓷》
【年(卷),期】1993(000)002
【摘要】用粉末失重法测定光学和激光玻璃及其它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历史很长,且一直沿用至今,主要是由于此法简单、快速、定量和适用范围广,但是,由于粉末样品制备中比表面难于控制及其它一些问题末解决好,测定步骤稍一不当,就可能产生相当的误差。

不同单位、不同测试者按现在通行的方法测定,由于人为因素多,又缺乏很合理的规范方法。

【总页数】1页(P15)
【作者】卓敦水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1.734
【相关文献】
1.高铅封接玻璃抗水化学稳定性测试方法 [J], 刘敏
2.玻璃瓶盛酒容器化学稳定性对白酒质量影响及试验方法探讨 [J], 何社勋;张志刚
3.提高平板玻璃化学稳定性的基本方法 [J], 凌岩;施其祥
4.铅硅酸盐玻璃化学稳定性的测定方法 [J], 铁生
5.粉末压片-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氯的方法研究 [J], 肖细炼;李小丹;刘金;夏金龙;陈燕波;杨小丽;杨红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浮法玻璃化学稳定性的研究与进展程金树(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工程中心,430070)玻璃虽然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由于玻璃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水、酸、碱、盐类、气体及其它化学试剂溶液的侵蚀,其化学稳定性还不能满足实际要求,如玻璃在储运及实际应用中,表面接触到大气中的水分等物质而受到侵蚀并出现彩虹、白斑或雾状物等风化现象,俗称发霉。

玻璃风化,会影响许多使用性能:降低玻璃的透明度及机械强度,影响光学性能,外观恶化。

严重的发霉甚至在包装箱中会出现沾片、整箱玻璃报废等问题,同时也不能再用于镀膜、制镜等深加工工序。

平板玻璃风化(发霉)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许多玻璃企业由于玻璃发霉问题影响到其玻璃市场份额,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1、影响玻璃的化学稳定性的因素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主要决定于玻璃的组成,并与玻璃的热历史有一定关系。

不同成分玻璃抵抗侵蚀介质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

玻璃在使用和储存中经常遇到的侵蚀介质主要有以下四种:水和潮湿大气、酸性溶液、碱性溶液和盐类溶液。

不同侵蚀介质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

1)水对玻璃的腐蚀。

水离解成氢离子和羟基离子,各个离子反应导致玻璃的-O-Si-O-网络断裂,由于网络的断裂,引起玻璃表面结构破裂、溶解。

钠离子与氢离子进行交换,使网络中的钠离子等溶解析出,网络外的氢离子进入其中,氢离子制造水合层或氧化硅胶层。

侵蚀通常分为蓝色侵蚀和白色侵蚀。

开始表面网络结构断裂,因Si(OH)4、Na2SiO3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水溶性分子,该分子被溶解,所以玻璃减少。

另外,网络外离子M+因与氢离子进行交换,M+减少,取而代之,氢离子增多,并在表面形成了低折射率层。

这就是蓝色侵蚀。

侵蚀通常分为蓝色侵蚀和白色侵蚀两种。

白色侵蚀是生成前面的蓝色侵蚀时溶解析出的物质当作为溶媒(剂)的水干燥后从表面析出SiO2、Na2CO3等,这就是白色侵蚀。

蓝色侵蚀和白色侵蚀表里为一体。

蓝色侵蚀是水与玻璃表面发生反应,玻璃的阳离子溶出后剩余的物质形成的表面层;而溶出的阳离子析出到玻璃表面,凝聚后的物质形成白色侵蚀。

水对玻璃的腐蚀过程可以认为是玻璃表面的硅酸盐水解,把硅酸盐中的碱金属盐或碱金属置换出来生成硅酸和氢氧化物。

水对玻璃的腐蚀机理可以用亲电和亲核作用来解释,水对非桥氧键侵蚀的结果是把碱金属离子置换出来生成硅酸式的/Si-OH和NaOH,所以它实质上是一般的水解反应或离子交换。

所形成的NaOH 会进一步腐蚀玻璃。

一般玻璃都含有这种非桥氧键,所以比石英玻璃容易腐蚀。

2)酸液对玻璃的腐蚀酸液对玻璃抛光面的腐蚀过程,实质也是个离子交换过程,即酸中离子(H+)把玻璃表面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置换下来,并同时形成硅酸凝胶薄膜和碱性盐。

由于酸液对玻璃腐蚀过程大致与水相似,所以它的侵蚀机理也就与水大致相同。

酸液中H+离子浓度比纯水中的H+离子属强亲电剂、它向非桥氧/Si-O--M+上带负电荷的氧亲电侵蚀,侵蚀结果M+被H+取代形成/Si-OH,这种侵蚀完全与离子交换相同。

酸液对玻璃的腐蚀与水不同的是酸液腐蚀程度要比水大。

这是因为在酸液中作亲电侵蚀的H+离子浓度比纯水中的H+离子浓度大,即是最弱的酸也是如此。

3)碱液对玻璃的腐蚀对玻璃产生腐蚀的碱液来源于抛光过程中玻璃水解后而形成的氢氧化物。

碱液对玻璃的腐蚀比酸和水要严重的多,它是玻璃网络结构的腐蚀,这可从腐蚀机理来说明。

碱液对玻璃腐蚀历程是:侵蚀历程表明,由于OH-离子亲核侵蚀结果,使硅酸盐玻璃的硅-氧,硅网络结构断裂,最终态中的硅酸盐SiONa可溶于水形成NaOH, NaOH再次侵蚀玻璃,重复上述侵蚀历程,无数次进行下去,玻璃网络结构逐步解体,玻璃一层层地腐蚀,这就是碱液对玻璃腐蚀比水和酸严重的原因所在。

1.2玻璃组分与化学稳定性的关系玻璃受潮湿大气的侵蚀过程首先开始于玻璃表面。

玻璃表面某些离子吸附了空气中的水分子。

后者与玻璃起水作用,形成氢氧化物。

同时使玻璃表面引起破坏。

耐潮性是玻璃化学稳定性中最重要的性质。

硅酸盐玻璃的耐潮(抗水)性首先决定于其中二氧化硅含量。

硅氧四面体]互相连接程度愈大,则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愈高。

反之,玻璃中碱金属氧化[SiO4物的含量愈大则玻璃中硅氧结构网络断裂愈多,使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下降。

其次,玻璃起水解反应时,阳离子的浸析速度决定于键力R-的强度,所以在简单硅酸盐玻璃中化学稳定性随阳离子半径的增加而下降。

所以在简单硅酸盐玻璃中化学稳定性随阳离子半径的增加而下降。

1.3玻璃的表面风化(发霉)的机理玻璃表面的化学反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化过程。

对玻璃表面化学反应机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发表了许多论文,最具代表性的有PPG公司研究员保罗德弗教授1986年11月发表在《Glass》上题为《如何防止玻璃发霉》和1994年5月在《Glass》73届年会上发表的题为《玻璃如何与水作用产生表面发霉》两篇论文。

玻璃“发霉”是指玻璃在储运过程中,表面接触到水和空气,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使玻璃表面受到腐蚀。

这种现象也叫作玻璃“风化”。

对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以及平板玻璃的风化(发霉)机理,前人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

平板玻璃在成型过程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富集在平板玻璃上表面,这些金属离子是玻璃的网络外体,化学性质活泼。

平板玻璃表面遇水后,平板玻璃中的碱金属离子Na+就会和水中的H+进行离子交换,Na+被H+取代,生成NaOH,使平板玻璃表面的水溶液呈碱性。

≡SiO-Na + H+→≡ Si-OH + Na+当少量水长期作用于平板玻璃时,水溶液碱性逐渐增大,腐蚀力增强,平板玻璃网络受到强碱侵蚀,平板玻璃网络中的桥氧骨架断裂,从而使平板玻璃表面侵蚀。

出现彩虹、白斑或雾状物,甚至发生粘连,从而在平板玻璃表面出现风化现象。

2、浮法玻璃国内外防霉技术现状影响玻璃风化(发霉)的因素有玻璃的化学成份、分相、退火历程、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氛)、风化的时间、以及表面处理方式等,因此,玻璃的防霉包括如下的几个方面:1)采用合适的玻璃化学成份的玻璃原材料配方,提高玻璃整体的化学稳定性;2)优化生产工艺制度,包括锡槽温度工艺制度、退火工艺制度、锡槽保护气体成份、熔窑还原氧化气氛,提高玻璃表面的化学稳定性;3)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4)改善储存环境,避免高温、高湿不通风,或其它碱性物质污染;5)使用合适的表面防霉处理方法。

在平板玻璃的生产工艺中一般采用夹纸法、防霉粉法、防霉液法、二氧化硫气熏法等方法。

通过加入或改变玻璃的某些组分,即提高Al2O3含量。

可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能,但成分变化有限,而且含量提高到2.0% 以上,会使玻璃筋加重品质变坏。

改变玻璃成分提高玻璃化学稳定性,以防止风化的方法是可行的,并已取得一定实效;但对于大规模生产的浮法玻璃,成分的改变,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情况复杂实施有一定困难;表面处理方法,如用气态SO2,CCl4对浮法玻璃处理,风化情况有所改善,但环境污染不易解决。

利用防霉粉、防霉液处理,其不足之处是防霉时间短,玻璃喷粉出现不易擦去的“喷痕”,并且不能防止玻璃划伤。

喷涂残留物不能从表面除去,影响外观质量。

表面处理虽然可以防止玻璃风化,但增加了工艺过程,提高了成本,此外还要采用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

防霉纸由纸张加防霉液(如柠檬酸加BaCl2或CaCl2等金属盐类)处理得到的,虽然工艺过程简单,也有较好的防止风化效果,但增加了包装成本。

其不足之处是玻璃夹包装纸后时间稍长就产生用正常工艺方法清洗不掉的纸纹,不利于对玻璃进行镀膜等深加工。

利用常规化学方法解决平板玻璃的风化问题、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有很多局限性,如存在化学污染、工艺复杂、成本高等缺点。

3、提高浮法玻璃化学稳定性与防止玻璃风化的发展趋势解决玻璃风化问题,最根本的是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而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与其内部及表面的结构与组成有密切的联系。

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一种方法是采取提高整体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另一种方法是提高玻璃表面的化学稳定性,即在玻璃表面层实现贫碱富硅层。

3.1利用搀杂氧化物提高玻璃的整体化学稳定性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与玻璃的化学成份、热历程和表面张力有关,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越好,防止风化的性能越好。

玻璃网络结构中的平均桥氧数目越多,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越高。

玻璃组分含铝量越高,稳定性越好;玻璃含硅量越高,稳定性越好;玻璃含钠量越高,稳定性也差。

玻璃表面张力越大,玻璃的化学稳定性越好。

增加Al2O3、CaO、MgO含量可以提高玻璃表面稳定性(Al2O3、CaO、MgO能使玻璃的表面张力增加)。

利用搀杂氧化物提高玻璃的整体化学稳定性,也就是在组分中添加能增强玻璃网络联结强度及提高玻璃表面张力的氧化物,如搀杂稀土氧化物。

3.2利用极端物理(高压电场、强磁等)条件改善玻璃表面化学稳定性目前采用极端物理条件(高压电场、强磁场等)对玻璃进行处理,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该方法研究了极端物理条件下玻璃的结构与性能变化、表面碱金属离子迁移、扩散等与化学稳定性的关系。

利用极端物理方法如高压电场来处理平板玻璃,使平板玻璃表面碱金属离子在高压电场中向玻璃内部迁移、扩散,使玻璃表面层实现贫碱富硅层,并进而提高平板玻璃表面的化学稳定性,提高浮法玻璃的耐风化性能。

考虑到浮法玻璃下表面(锡面)比上表面不易风化,可以利用非接触式高压电场来处理平板玻璃,使平板玻璃上表面碱金属离子在高压电场中向玻璃内部迁移、扩散,并进而提高平板玻璃上表面的化学稳定性,提高浮法玻璃的耐风化性能。

通过对浮法玻璃上下表面的研究,下表面比上表面不易风化。

从IRRS,EPMA,SEM,XPS以及表面折射率的测定表明,浮法玻璃上、下两表面的结构存在着差异,下表面与锡液接触,锡从玻璃下表面向表面内扩散,导致表面=Si-O-断键,形成=Si-O-Sn键,以[SnO4]四面体进入[SiO4]四面体网络,使网络结构紧密,所以该表面的化学稳定性提高,风化程度降低。

由于Sn离子在下表面的存在,类似二价碱土金属离子的“压制”效应,导致玻璃中的Na+不容易向下表面迁移,使得平板玻璃的下表面有一定的防霉能力。

利用极端物理条件处理法的主要技术特点在于适合于实际生产工艺的在线处理,不同于现有的化学方法玻璃防霉技术,工艺上简单,成本低廉,处理效果较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