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路设计

合集下载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厂矿道路设计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厂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不适用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厂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厂外道路、厂内道路和露天矿山道路。

一、厂外道路为厂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口、原料基地、其它厂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厂(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厂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二、厂内道路为厂(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山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厂(场)区之间行驶自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厂(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行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厂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田排灌、重视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用工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工程造价。

第1.0.5条厂矿道路设计,应适合厂矿企业生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厂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大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厂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用,应根据厂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用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行人),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大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工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用。

第1.0.6 需要改建的厂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原有道路、桥涵等工程。

当所利用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行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用而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厂矿道路设计。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完整版一、工程概况该项目名称为XX市市政道路建设工程,位于XX市XX区域,总工程规模为XX公里。

主要包括道路路基、路面、排水系统、交通标志和标线等建设内容。

二、工程目标1.完成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2.满足XX市市民出行需求,提高道路交通流畅度。

3.遵守环保要求,做好施工阶段的环保护理工作。

4.完成期望工期,确保项目按时建设投入使用。

三、施工组织机构1.项目经理:负责工程进度控制、质量监督与管理、协调各方资源。

3.施工队长:负责协调施工队伍,安排施工任务并监督工作进展。

4.安全监督员:负责监督施工现场安全,制定并执行安全生产措施。

5.环保监督员:负责监督施工现场环保,确保符合环保要求。

6.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验收工作。

四、施工过程1.前期准备工作a.组织修建施工临时生活区、车辆停放区。

b.就地设立施工审批办公室。

c.制定施工方案,并报经审批后开始施工。

2.道路路基工程a.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与填筑。

b.进行路基平整、夯实,排除杂物和不良土质。

c.配合路面施工,进行护岸、排水口等设置。

3.路面工程a.进行基层土石方向上的修筑、夯实。

b.铺设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实和整平。

c.进行沥青面层施工,包括铺设、均匀、整平、压实。

4.排水系统工程a.安装雨水下水道系统,包括管道铺设、检查井设置等。

b.执行连续墙施工,进行降水施工。

c.设置雨水收集设施,保证排水畅通。

5.交通标志和标线工程a.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交通标志、信号灯、护栏等。

b.进行道路标线施工,包括划线、打钉、涂覆反光漆等。

6.安全与环保措施a.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b.施工现场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警示标识。

c.实施合理的施工时间,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质量控制1.制定施工质量管理方案,明确各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

2.进行施工单位的质量资质审核,确保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总说明书1、概述本路段为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之⼀,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库⾄屯⾥路相交⼝,总⾥程2.606Km。

1.1道路现状现状道路为⾮等级路,总长为2.606Km。

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厚度为20cm,⽆路⾯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泥混凝⼟路⾯,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等,现状如下:露⾻破碎板根据“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结构为:20cm⽔泥混凝⼟⾯层+16cm 5%⽔泥稳定碎⽯基层+16cm 5%⽔泥稳定⼟底基层,增加排⽔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宽6.5m,将旧⽔泥路⾯⾯层挖除,再新建路⾯结构,路⾯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2.1 任务依据l、《保定市徐⽔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程可⾏性研究报告》;2、建设⽅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接受建设⽅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员进⾏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

路基⽅⾯,侧重于沿线填⼟调查;料场⽅⾯,积极与保定市徐⽔区交通局以及地⽅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调查范围,满⾜道路施⼯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政府进⾏协调,并与环保、⼟地、⽔务等部门先⾏进⾏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

项⽬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1.3.1本路段执⾏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1、《公路⼯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5、《公路路基施⼯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泥混凝⼟路⾯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泥混凝⼟路⾯施⼯技术细则》(JTG/T F30-2014)8、《公路沥青路⾯设计规范》(JTG D50-2006)9、《公路沥青路⾯施⼯技术规范》(JTG F40-2004)10、《公路路⾯基层施⼯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1、《公路排⽔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4、《城市道路照明⼯程施⼯及验收规程》(CJJ89-2012)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16、《电⼒⼯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17、《民⽤建筑电⽓设计规范》(JGJ 16-2008)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9、《公路⼯程基本建设项⽬设计⽂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1.3.2 主要技术指标过村段受客观条件限制,按照等外路设计。

完整版(施工图设计说明)

完整版(施工图设计说明)

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道路部分)1、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建设范围XX市XX城XX路按照XX城城区路网规划总体要求,道路红线宽度控制为40米,道路区域为填海区,填海造城一期工程海堤填筑刚合拢,现在已形成16m宽的道路路胚,原路基范围内未进行地基处理,直接吹沙填筑,高度有4m~5m左右。

为了加快XX城内部城区建设,根据建设单位要求,XX路近期先实施16m,远期按照40m道路红线宽度修建。

本次设计XX市XX城XX路南半幅16m宽道路工程起点位于XX市XX 路与XX路交叉口处(K0+30.234),道路沿海堤前进,终点位于XX桥(K4+578.114),本次修建长度全长4.547公里。

1.2工程自然条件情况1.2.1地形地貌本线路位于XX市将新建的XX城城区内,道路总体走向为由东向西方向。

XX市XX城将在围海填筑基础上形成城市,现已完成海堤填筑,整个地形比较平缓。

1.2.2水文条件本工程沿线无大河流,路线受海洋潮汐影响较大。

1.2.3工程地质本工程沿线地质主要是填海区,而且是在刚填筑的堤坝上,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主要是刚完成堤坝填筑,路基不够稳定,沉降影响较大。

1.4 设计内容及文件组成根据签定的设计合同,我院承担该项目的设计内容为:道路、排水、管线综合等。

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2.1.1道路设计合同2.1.2建设单位提供XX市XX城海堤填筑施工图2.1.3XX市XX城区域路网规划――总平面图2.2采用规范2.2.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2.2.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D30-2004)2.2.4《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44-91)2.2.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2.2.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道路工程设计3.1设计原则3.1.1服从现状区内现状用地规划,满足各条道路规划红线的要求,保证道路实现其交通、景观、艺术功能,维护区内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完整性、可持续性。

完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

完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年版)说明:•下划线标记的文字为新增内容,方框标记的文字为删除的原内容,无标记的文字为原内容。

•本次修订的条文应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中其他条文一并实施注:设计交通量中,大型货车(总质量大于或等于)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时,防撞护栏应符合公路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在综合分析城市道路线形、设计速度、运行速度、交通量和车辆构成等因素的基础上,当防撞护栏的设计防护能量需要采用的护栏碰撞能量低于时,护栏可城市道路应根据环境、气候、城市景观及对视距的影响等因素,采用不同防护等级的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城市道路可采用刚性或半刚性或柔性护栏,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防撞等级和结构行驶。

并宜符合下列规定:大型车辆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中央分隔带护栏宜采用混凝土护栏。

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桥梁或城市道路宜诜用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

钢结构桥梁及需减小桥梁恒载时,宜采用金属梁柱式护栏。

当道路弯道、交叉口、出入口等处的防撞护栏影响驾驶员视距时,宜采用通透性较好的金属梁柱式护栏、组合式护栏或波形梁护栏。

冬季风雪较大地区,可选用少阻雪的护栏形式。

防撞护栏的构造形式应采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确定,并应满足安全性能要求。

路侧防撞护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快速路路侧防撞护栏的防护防撞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快速路路侧防撞护栏防护防撞等级的适用条件注:表中、、和为匝道设计速度主干路的路侧宜设置防撞护栏。

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特殊路段路侧防撞护栏的防护防撞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的规定事故或严重二次事故的路段,宜设置防撞护栏。

次干路和支路路侧防撞护栏的防撞等级参照主干路设置;邻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干线铁路、轨道交通、水库、危险品仓储油库高压输电线塔及电站等需要特殊防护的路段, 经综合论证应在表或规定的防护等级基础上提高个及以上等级应对防撞护栏进行特殊设计。

桥梁防撞护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快速路桥梁车行道外侧应设置防撞护栏,其他等级道路桥梁车行道外侧应采用防撞护栏或高路缘石进行防护,高路缘石的设置要求应符合《城市桥梁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完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

完整版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

《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年版)说明:•下划线标记的文字为新增内容,方框标记的文字为删除的原内容,无标记的文字为原内容。

•本次修订的条文应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中其他条文一并实施注:设计交通量中,大型货车(总质量大于或等于)自然数所占比例大于时,防撞护栏应符合公路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

在综合分析城市道路线形、设计速度、运行速度、交通量和车辆构成等因素的基础上,当防撞护栏的设计防护能量需要采用的护栏碰撞能量低于时,护栏可城市道路应根据环境、气候、城市景观及对视距的影响等因素,采用不同防护等级的混凝土护栏、波形梁护栏、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城市道路可采用刚性或半刚性或柔性护栏,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采用不同的防撞等级和结构行驶。

并宜符合下列规定:大型车辆所占比例较大的路段,中央分隔带护栏宜采用混凝土护栏。

对景观,有特殊要求的桥梁或城市道路宜诜用金属梁柱式护栏或组合式护栏。

钢结构桥梁及需减小桥梁恒载时,宜采用金属梁柱式护栏。

当道路弯道、交叉口、出入口等处的防撞护栏影响驾驶员视距时,宜采用通透性较好的金属梁柱式护栏、组合式护栏或波形梁护栏。

冬季风雪较大地区,可选用少阻雪的护栏形式。

防撞护栏的构造形式应采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确定,并应满足安全性能要求。

路侧防撞护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快速路路侧防撞护栏的防护防撞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的规定;表快速路路侧防撞护栏防护防撞等级的适用条件注:表中、、和为匝道设计速度主干路的路侧宜设置防撞护栏。

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特殊路段路侧防撞护栏的防护防撞等级的确定应符合表的规定事故或严重二次事故的路段,宜设置防撞护栏。

次干路和支路路侧防撞护栏的防撞等级参照主干路设置;邻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干线铁路、轨道交通、水库、危险品仓储油库高压输电线塔及电站等需要特殊防护的路段, 经综合论证应在表或规定的防护等级基础上提高个及以上等级应对防撞护栏进行特殊设计。

桥梁防撞护栏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快速路桥梁车行道外侧应设置防撞护栏,其他等级道路桥梁车行道外侧应采用防撞护栏或高路缘石进行防护,高路缘石的设置要求应符合《城市桥梁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完整版)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完整版)道路绿化设计说明

道路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一).项目背景,本设计是一条交通景观型城市主干道,全长292米,绿化总面积为8072平方米,路宽14米,断面形式为两板三带式:绿化带(13米)+人行道(3米)+机动车道(14米)+中央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4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13米)。

本次绿化设计的内容为3米宽中央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和两侧13米宽的绿化景观带。

(二).目的及意义,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和道路景观紧密结合。

大气、时尚的道路景观风格体现着新通州蓬勃发展的城市风貌。

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绿篱像是给通朝大街披上了飞舞的彩带,自然搭配的花灌、乔木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点缀其中,无处不在的洋溢着动感都市的特有魅力。

充分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在不同地段合理的划分了商业、居住休闲、自然风景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

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及人们的使用需要,适当设置与整体城市风格相协调的道路铺装、文化休息、公共服务设施。

二、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设计立意、构思及指导思想)(一).设计立意,设计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道路与景观、人文、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结合现有道路现状,我们提出合理的布局及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以人为本,极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性格独特的新景观街区。

(二).构思,本段路的绿化景观设计结合交通型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生态效益,贯彻“四季常绿、四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达到引导视线、美化环境、组织交通的目的。

本次设计运用几何构图形式,形成简洁、明快、具有时代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司乘人员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完整版)三级公路设计

(完整版)三级公路设计

1 绪论1.1 地理位置图(略,详细情况见路线设计图)1.2 路线及工程概况本路线是山岭重丘区的一条三级公路,路线设计技术指标为:路基宽度为7.5米,双向车道,无中央分隔带,土路肩为2 ⨯0.5米,行车道为2 ⨯3.250米。

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总长1981.451米,起点桩号K0+000.00,终点桩号为K1+1981.451。

设计路线共设置了6个平曲线,半径分别为350m 210m 250m 337m 75m 58.460m,弯道处均设置缓和曲线,本次纵断面设计设置了8个变坡点,5个凸形竖曲线,3个凹形竖曲线,半径依次为1800、4700、18000、2500、2500 3000、1400、1000米。

1.3 线自然地理特征安州区隶属四川省绵阳市,位于绵阳市西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龙门山脉中段,介于北纬31°23′~31°47′,东经104°05′~104°38′之间,东与江油市,东南与本市的涪城区接壤;南与德阳市的罗江县,西南与绵竹市相连;北与本市的北川羌族自治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毗邻1.4 研究主要内容本毕业设计的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吉林白河—露水河三级公路的设计工作,具体内容包括整理分析、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公路排水规划设计及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图纸绘制。

1.4.1资料整理与分析设计资料是设计的客观依据,必须认真客观地分析。

首先要对设计任务书提供的各种资料加以理解和必要的记忆,明确对设计的影响,在头脑中对工程要求、自然条件、材料供应情况和施工条件等,构成一幅明晰的画面;其次要对资料进行分析、概括和系统地整理,从中抽取、确定有关设计数据。

1.4.2路线平面、纵断面及横断面设计1.4.3排水设计1.4.4设计文件毕业设计文件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计算书。

说明书交代设计内容、设计意图。

计算书交代设计中的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

道路施工组织设计(史上最完整版)

道路施工组织设计(史上最完整版)

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一节编制依据、设计规范与施工标准 (1)第二节设计概况 (3)第三节工程范围 (5)第四节主要实物工程量 (5)第五节工程特(难)点分析 (6)第二章施工组织保证体系 (7)第一节施工组织机构 (7)第二节组织机构框架详见下图 (7)第三节施工安全管理框图 (7)第四节施工组织管理机构高效运转保障措施 (8)第五节方针目标管理 (8)第六节技术保证措施 (9)第三章施工总体方案及施工准备 (10)第一节施工指导思想 (10)第二节施工展开顺序 (10)第三节工程进度安排 (11)第四节施工任务的划分 (11)第五节临时设施工程 (12)第六节主要施工机械 (13)第七节主要材料用量 (14)第四章目标与管理手段 (16)第一节工程进度管理 (16)第二节成本控制与管理 (16)第三节质量控制与管理 (16)第四节安全管理 (17)第五章施工方法 (18)第一节修长临时道路 (18)第二节破除道路砼路面 (18)第三节施工测量 (18)第四节地下排水管道施工 (19)第五节路道工程施工 (22)第六节人行道及绿化带、桥涵等附属工程施工 (26)第七节小三线工程施工 (26)第八节与建设单位的配合 (26)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28)第七章工期保证措施 (29)第八章保证工程安全措施 (30)第一节安全管理制度 (30)第二节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30)第九章文明施工措施 (32)第十章排水、防雨措施 (33)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制依据、设计规范与施工标准1、【×××】道路、排水、桥梁工程工程施工设计文件和施工设计图以及有关设计文件。

2、现场实际踏勘所了解的情况。

3、交通、市政、建筑安装有关道路、排水、管渠、桥梁等的施工规范,施工工艺及操作规程和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4、本企业管理水平,机械设备能力,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5、本设计中采用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公路设计手册》(路基)(3)《公路设计手册》(路面)(4)《城市道路设计手册》(上、下册)(5)《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G85768-86(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CJTJ101(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8)《公路砖石及砼桥涵设计规范》JTJ022-85(9)《公路钢筋砼及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10)《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JJ77-98(1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12)《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13)《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11-936、施工标准(1)【×××】市政设计院提供的图纸及有关资料(2)设计图纸中指定使用的标准图(3)《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5)《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1-90)(6)《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J3-90)(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89)(8)《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90)工程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气象、水文条件1、工程位置【×××】位于【×××】,横贯【×××】,是一项重点工程,这项工程对【×××】有着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完整版)农村公路道路设计总说明

总说明书1、概述本路段为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之一,起点与易保线相交,沿现有道路向西,穿解村中部,终点解村西与瀑河水库至屯里路相交口,总里程2.606Km。

1.1道路现状现状道路为非等级路,总长为2.606Km。

其中过村段1.01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厚度为20cm,无路面基层;野外段长度为1.596Km,为5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由于现状道路等级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长,过村段路面病害逐渐严重,主要病害为破碎板、露骨等,现状如下:露骨破碎板根据“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的要求,对本路段进行改造提升。

过村段由于受道路两侧空间、地形等客观因素限制,仅按照现状道路线形、宽度将旧路挖除新建,新建路面结构为: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16cm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6cm 5%水泥稳定土底基层,增加排水边沟和路灯照明,并通过加强交安措施,保证通行安全。

野外段参照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m,路面宽6.5m,将旧水泥路面面层挖除,再新建路面结构,路面结构与过村段相同。

1.2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1.2.1 任务依据l、《保定市徐水区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建设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1.2.2 测设经过接受建设方委托后,我公司即组织精干人员进行了本路段的勘查设计工作。

针对本路段特点,勘测方面,加强对路基、料场等现场调查。

路基方面,侧重于沿线填土调查;料场方面,积极与保定市徐水区交通局以及地方政府了解周围料场情况,扩大调查范围,满足道路施工需要。

勘测中,积极与地方政府进行协调,并与环保、土地、水务等部门先行进行了沟通,取得了相关意见。

项目组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与设计相关资料。

1.3技术标准1.3.1本路段执行的主要技术规范、标准如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2、《公路勘测规范》(JTG Cl0—2007)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 D33-2012)1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13、《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2008)1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1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16、《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358号1.3.2 主要技术指标过村段受客观条件限制,按照等外路设计。

(完整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完整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前言一、毕业实习的目的毕业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社会性、综合性,是学生毕业前广泛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为毕业后参加工作,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进行全面锻炼,进一步获得生产实际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的综合训练。

二、毕业实习的基本要求l、实习期间,要听生产单位技术人员的按排,不得任意行动。

2、实习期间回家天数一月不得超过两天,严格按要求完成实习任务。

3、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一切规章制度和要求。

4、注意安全、杜绝事故,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安全规定。

5、尊重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

6、爱护国家财产,爱护公共设施,损坏东西照价赔偿。

三、实习感受通过实习,增强了我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是自己的专业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第一章总则公共活动广场的集中成片绿地不宜少于广场总面积的25%。

交通广场绿化必须服从交通组织的要求,不得妨碍驾驶员的视线,可用矮生常绿植物点缀交通岛。

第1.0.1条为使城市道路设计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保证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大、中、小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卫星城等规划区内的道路、广场、停车场设计。

街坊内部道路与县镇道路不属本规范范围。

新建道路必须按照本规范进行设计。

在旧城市道路改建设计中,个别指标受特殊条件限制,达不到本规范规定标准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近期工程可做合理变动,待逐步改造后达到规范要求。

城市道路与公路以城市规划区的边线分界。

城市与卫星城等规划区以外的进出口道路可参照本规范与公路等有关规范选用适当标准进行设计。

进出口道路以外部分应按公路等有关规范执行。

第1.0.3条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道路类别、级别、红线宽度、横断面类型、地面控制标高、地下杆线与地下管线布置等进行道路设计。

道路毕业设计(附图纸)

道路毕业设计(附图纸)

优先通行权设计
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流量,合理分配各方向车流的优先通行权,通过设置停车让行标志、减速让行标志等措施,确保交通秩序和安全。
视距保障设计
在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应保证各方向车辆和行人的视距要求,通过清除障碍物、降低路肩高度等措施,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冲突点处理
针对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冲突点,可通过设置警示标志、标线等措施提醒驾驶员注意避让和减速慢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05
CHAPTER
道路排水设计
包括雨水口、雨水管道、检查井、出水口等部分。
迅速排除路面及道路两侧的雨水,防止路面积水而影响行车安全;同时收集并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自然降水,保护环境和城市水系。
排水系统的功能
排水系统的组成
污水管道定线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检查井设计
出水口设计
遵循城市规划布局和环保要求,确定污水管道的走向和位置。
03
02
01
07
CHAPTER
图纸展示与说明
展示道路的起点、终点、走向以及与周边环境的相对位置关系。
道路走向及位置
标明道路沿线的附属设施,如标志牌、里程碑、护栏等。
附属设施
标明道路的设计等级,如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等,以及相应的设计标准,如车道数、路肩宽度等。
道路等级与标准
对于曲线段道路,需标明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要素。
曲线要素
展示道路沿线的交叉口、出入口位置及类型,如平面交叉、立体交叉等。
交叉口与出入口
02
01
03
04
05
展示道路的纵坡变化,包括上坡、下坡以及竖曲线半径等要素。
纵坡设计
设计标高
桥梁、隧道等构筑物

完整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完整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第一章工程大要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二章施工整体部署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三章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四章施工序次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五章设施人员动员周期计划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六章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的措施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七章雨季施工的工作安排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八章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九章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资料应用第九章附图 1:主要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框图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十章附图 2:质量保证系统图表 ........错误 ! 不决义书签。

第一章工程大要一、工程归纳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七路道路、雨污水及电力管沟工程西起未央路,东至凤新路,全长,规划道路红线宽为40m,渠化段红线宽50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工程内容由道路及各种管线工程组成。

本标段西起开元路,东至凤新路,起点K0+,终点为 K1+。

道路全长米。

二、主要工程量1、道路部分:路面构造形式采用沥青混凝土刚性路面。

路基挖方21486m3,填方 517m3。

20cm厚厂拌二灰碎石7958m2, 18+18cm厚厂拌二灰碎石13078m2,7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12096m2,5cmSBS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12096m2,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6780m2,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为6780m2。

2、各种管线部分:雨水管道采用管径 DN1000、600、500 四种,污水管道采用管径 DN400、500,其中雨水管径 d500~ d800 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 I 级),d1000 的采用钢筋混凝土钢承口管( II 级),橡胶圈接口;污水管 d400mm~d500mm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I 级),橡胶圈接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

⼚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第⼀章总则第1.0.1条为使⼚矿道路设计贯彻执⾏国家的有关⽅针政策,从全局出发,按⼚矿企业总体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布设,并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确保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于新建、改建的⼚矿道路设计,不适⽤于林区道路设计。

第1.0.3条⼚矿道路宜按下列规定划分为⼚外道路、⼚内道路和露天矿⼭道路。

⼀、⼚外道路为⼚矿企业与公路、城市道路、车站、港⼝、原料基地、其它⼚矿企业等相连接的对外道路;或本⼚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分散的⼚(场)区、居住区等之间的联络道路;或通往本⼚矿企业(露天矿除外)外部各种辅助设施的辅助道路。

⼆、⼚内道路为⼚(场)区、库区、站区、港区等的内部道路。

三、露天矿⼭道路为矿区范围内采矿场与卸车点之间、⼚(场)区之间⾏驶⾃卸汽车的道路;或通往附属⼚(车间)和各种辅助设施⾏驶各类汽车的道路。

第1.0.4条⼚矿道路设计,应坚持节约⽤地的原则,不占或少占耕地,便利农⽥排灌、重视⽔⼟保持和环境保护;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充分利⽤⼯业副产品和废渣,降低⼯程造价。

第1.0.5条⼚矿道路设计,应适合⼚矿企业⽣产(包括检修、安装)和其它交通运输的需要。

对⼚矿基本建设期间的超限货物(⼤件、重件)运输,可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适当考虑。

⼚矿道路等级及其主要技术指标的采⽤,应根据⼚矿规模、企业类型、道路性质、使⽤要求(包括道路服务年限)、交通量(包括⾏⼈),车种和车型,并综合考虑将来的发展确定。

当道路较长且沿线情况变化较⼤时,可按不同的等级和技术指标分段设计。

需要分期修建的⼚矿道路设计,应使前期⼯程在后期仍能充分利⽤。

第1.0.6 需要改建的⼚矿道路设计,应充分、合理利⽤原有道路、桥涵等⼯程。

当所利⽤的原有道路局部路段受条件限制不符合本规范的要求时,在经过技术经济⽐较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通⾏的前提下,可对本规范规定的个别技术指标作适当变动,但应经设计审批部门批准;当原有道路不能利⽤⽽需改线时,改线路段应按新建⼚矿道路设计。

(完整版)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完整版)道路交通设计规范

(完整版)道路交通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完整的道路交通设计规范,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交通流畅。

在设计道路交通系统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2. 设计原则2.1 安全性- 设计的道路应确保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 考虑交叉口的可见性和流量,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为行人和自行车提供合适的通行设施,以提高道路使用的安全性。

2.2 流动性- 设计的道路应便于车辆和行人的流动。

- 考虑交通流量和路段容量,以确保交通顺畅。

- 合理划分车道和提供适当的交通信号控制设备,以优化交通流动。

2.3 可持续性- 设计的道路应考虑可持续性因素。

- 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方式,以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3. 设计要求3.1 道路几何设计- 路段的几何设计应符合交通流量和速度的要求。

- 考虑视距要求和路段弯曲半径,以保证安全驾驶。

- 合理设置路口和交叉口的转弯半径和转弯车道。

3.2 交通信号控制- 考虑交通流量和道路类型,确定合适的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 设置适当的信号灯、标志和标线来指引交通。

- 定期检查和维护交通信号控制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3 行人和自行车设施- 考虑行人和自行车的通行需求,为其提供合适的通行设施。

- 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和过街设施,以提高行人和自行车的安全性。

- 考虑行人和自行车流量,确定合适的容量和通行宽度。

3.4 停车设施- 根据道路类型和行业标准,提供合适的停车设施。

- 考虑停车需求和交通流量,确定合适的停车位数量和布局。

- 为残障人士提供无障碍停车设施,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4. 结论以上是道路交通设计规范的完整版。

设计时请遵守相关规定,确保道路的安全和交通流畅。

(完整版)农田道路设计方案

(完整版)农田道路设计方案

(完整版)农田道路设计方案
农田道路设计方案 (完整版)
1. 背景介绍
农田道路是连接农田与主要道路的交通通道,对于农业生产和
农民出行至关重要。

为了提升农田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设计
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农田道路方案至关重要。

2. 道路规划
- 确定道路起点和终点:根据农田分布和农民需求,确定道路
起始点和终点,以方便连通不同的农田区域。

- 路线选择:考虑农地的地形、土质和周边环境,选择最佳的
路线,确保道路的通畅性和安全性。

3. 道路材料选择
- 考虑道路的使用需求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道路材料,如
碎石、沥青或混凝土等。

-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取性和经济性,以提高工程的可持续性。

4. 道路宽度和坡度设计
- 根据道路的使用需求和交通量,确定道路的适宜宽度。

- 同时,考虑农田的地势和自然条件,设计合适的坡度,以确保道路的排水和稳定性。

5. 道路标志和标线设置
- 道路标志:根据道路等级和相关法规要求,设置必要的道路标志,如限速标志、禁停标志等,以提升道路安全性。

- 道路标线:根据道路宽度和车辆通行需求,设置合适的道路标线,如中心线、虚线等,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6. 道路养护和管理
-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以防止雨水积聚和道路损坏。

- 定期检查和维护道路,修补破损的路面和标志,确保道路的良好状态和可持续使用性。

以上是农田道路设计方案的完整版,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升农田道路的效用和安全性,更好地满足农民的出行和农业生产需求。

公路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完整版)

公路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范本(完整版)

目录1.编制依据1.1 编制说明1.2 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2.2 主要工程项目工程量3.施工总体部署及安排3.1 施工组织管理及目标3.2 施工总平面布置3.3 临时设施3.4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4.施工主要工序及技术措施4.1 施工前期准备4.2 施工工艺流程4.3 施工安排4.4工程具体施工步骤4.5排水工程施工4.6相涵施工4.7道路施工5.本工程计划投入的设备表6.工程质量保证措施7.工程工期保证措施8.工程安全生产保证措施9.工程文明施工保证措施10.工程成本保证措施11.工程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12.工程环保措施13.附图及附表1.编制依据1.1 编制说明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我单位在对南湖新城市政配套工程六标段进行了认真的现场勘察以及在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之后进行的全盘部署。

在做到安全和质量有所保障的前提下,积极保证施进度,并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努力做好各个方面的协调工作。

至始至终贯彻本公司“重质量,保安全,建设一流工程”的宗旨,为业主和广大市民提供满意优质的市政工程项目。

1.2 编制依据《南湖新城市政配套工程施工图设计》《南湖新城市政配套工程招标文件》《南湖新城市政配套工程招标答疑文件》以及招标文件所示有关本工程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我单位从事类似工程的实际施工经验。

2.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南湖新城紧临南湖,场地范围北至机场三路,南抵南湖新城路,西起丁字桥路,东临珞狮南路,总面积114公顷。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未来的南湖新城将是一个环境宜人、交通便利的居住新区。

城市快速路珞狮南路、主干道丁字桥路沿场地东西两侧通过,与南北向次干道石牌岭路、出版城路、东西向次干道机场三路、武梁路以及支路机场四路、南湖新城路共同组成新城内棋盘式路网。

路网内道口间距为350~650米,路网密度为5.42km/km2。

场地范围内现状为大片的鱼塘和藕塘,尚未开发建设。

本工程道路软弱地基处理起点0+035与南湖新城路连接,止点1+247与机场三路连接。

(完整版)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完整版)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完整版)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1. 引言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是为了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高效运行,合理规划和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而制定的准则和标准。

本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 规划设计原则- 安全原则:确保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

- 流畅原则:通过合理的道路和交通设施规划,保障道路交通流畅,提高通行效率。

- 环保原则:在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中注重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 便捷原则:在规划设计中注重提供便捷的出行方式和设施。

3.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要求3.1 道路规划要求- 道路布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满足交通需求。

- 道路等级和功能划分应明确,并考虑交通流量和通行速度要求。

- 考虑道路宽度、车道数和交叉口等因素,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3.2 交通设施要求- 设置必要的交通信号灯和路标,指示和引导行驶方向。

- 设置合理的停车设施,满足车辆停车需求。

- 设置行人过街设施,确保行人通行的安全性。

3.3 基础设施要求- 考虑道路排水系统和照明设施,确保道路的安全和舒适性。

- 考虑道路边坡、交通安全护栏等防护设施,保障行车和行人安全。

4. 监管与实施- 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交通规划设计的监管,确保其合规性和质量。

- 监管部门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接受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5. 结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行和人民的安全至关重要。

希望本规范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确保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高效和便捷。

(完整版)道路设计

(完整版)道路设计

一、道路设计的步骤、方法(一)纸上定线1、拟定路线走向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i,用量规开度为 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修正导向线参照导向线作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点桩号及标高,绘制纵断面图。

并设计纵坡,得出各桩位概略设计标高。

5、定线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6、纵断面设计路线确定后,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绘制纵断面图和进行纵断面设计。

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二)公路平面设计1、圆曲线半径的原则(1)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原则①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该级一般最小半径。

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②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③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以利于设计与施工。

④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 ……。

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

不得用量角器直接量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道路设计的步骤、方法(一)纸上定线1、拟定路线走向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 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 a=h/i ,用量规开度为a (比例与地形图同) 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修正导向线参照导向线作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点桩号及标高,绘制纵断面图。

并设计纵坡,得出各桩位概略设计标高。

5、定线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6、纵断面设计路线确定后,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绘制纵断面图和进行纵断面设计。

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二)公路平面设计1、圆曲线半径的原则(1)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原则①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该级一般最小半径。

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②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③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以利于设计与施工。

④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 2)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

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

不得用量角器直接量取。

(3)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算或查曲线册设用表确定圆曲线要素。

2、将各交点处圆曲线半径与教材或规范对比,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在该交点处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计算步骤如下:(1)利用教材相应公式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采用数值大者,并用整 5 米倍数。

(2)利用相应公式计算切线角、缓和曲线常数p和q。

(3)利用相应公式计算有缓和曲线的单曲线的切线长Th 、曲线长Lh 、外距Eh 、超距Dh 。

3、桩距采用20 米,加桩视地形变化而定,加桩采用整米数。

(1)直线上整桩(20、40……)与平面线基本的量法见下图:①从路线起点用比例尺(1 : 2000)沿路线中线由左向右量距,每隔20米处用铅笔垂直中线方向画一小横线,在百米处紧靠路中线上方用铅笔写上1、2、3……,即里程K0+100、K0+200、K0+300……,一直量至第一个交点(JD1 )处,如上图得交点桩号K0+283。

②确定平曲线基本桩位置和桩号用比例尺从交点JD1处沿导线向回量T或Th,得圆曲线或第一缓和曲线起点位置,沿路线前进方向中线量T或Th,得圆曲线或第一缓和曲线的终点位置,沿交点JD1的分线向圆心方向量外距 E ,得曲线中点位置。

③计算曲线基本桩桩号按“测量学”教材圆曲线基本桩桩号计算格式计算ZY QZ YZ桩号,按“公勘”教材基本桩桩号计算格式计算ZH HY、QZ YH和HZ桩号。

④将基本桩桩号如ZYK0+233 等用铅笔垂直中线方向标在曲线外侧(QZ 桩号可不标出)。

⑤再以YZ或HZ为准,以同样方法向路线前进方向量取直线上整桩和平曲线上的基本桩,直至路线终点。

(2)路线加桩。

毕业设计要求一般只设置地形加桩,在路线范围内,纵向与横向地形有显著变化处, 应钉设地形加桩。

还应注意,在平曲线上地形变化处也应设加桩。

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路基设计表的填写(1)路线各交点转角、圆曲线半径、曲线要素和曲线上基本桩设置完毕后,应将上述有关数据填写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内。

它包括交点号、交点桩号、转角度、曲线各部分数值、曲线位置(桩号)、直线长度及方向角和测量断链等22 项。

该表交点号先填写起点,再填写JD1、JD2……,最后填写终点。

表中直线长度L,是指两交点间的直线部分长度,其值为相邻两平曲线起、终点桩号之差。

如JD2 平曲线终点桩号为K0+625, JD3 平曲线起点桩号为K0+846,贝U JD2 〜JD3 之间直线长度为:L=(K0+846)—(K0+625)=221m。

(2)路线的整桩、加桩和曲线基本桩桩号随时记在草稿纸上,再填写在“路基设计表”的栏中。

5 、超高与加宽的设置( 1 )超高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根据公路等级、地形和圆曲线半径值,按教材或规范规定确定曲线部分全超高值。

超高缓和段或缓和曲线上整桩或加桩的超高值计算, 以绕内边轴旋转的公式计算。

路拱横坡值可根据公路等级参照“路基路面工程”教材选用。

(2)加宽当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 ,双车道路面设置的全加宽值先按教材公式计算。

超高缓和段或缓和曲线上整桩的加宽值计算,按教材公式计算。

(3)将超高、加宽计算值(按相应桩号)填入“路基设计表”栏中。

6、有关平面时局保证,可在横断面设计中考虑。

(三)公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可手绘、电脑绘制、相关道路设计软件设计出图。

现以手工设计为例:1 、点绘纵断面图在米厘方格纸上点绘出里程、桩号、直线与平曲线、地面高程和地面线,并将桥涵、地质土壤与纵坡设计有关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

横坐标比例尺用1 : 2000,纵坐标采用1 : 200 。

(1)各桩号地面标高的确定在实际设计中,各桩号的地面标高由水准测量提供,进行毕业设计时,各桩号地面高程从地形图上相应桩号位置确定,即该桩号位置在某相领两条等高线之间,用内插法确定高程,举例如下:上图有K1+700 、K1+765、K1+800 三个桩,则其各桩高程为:①K1+700 桩在等高线304 和306 之间,沿路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为 1.6cm ,K1+700 桩距304 为0.42cm ,而等高距为2m ,则K1+700 地面高程为:304+ (2X 0.42 )/1.6 =304+0.525=304.525 〜304.53 (取小数点后两位)②K1+765 在等高线308 和310 之间,沿路线中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 1.1cm ,K1+765 桩距310 为0.35cm ,等高距为2m ,则K1+765 桩地面高程为:310+ (2X 0.35 )/1.1=310+0.636 =309.364 〜309.36③K1+800 正好在31 2上,其高程为312 。

(2)各桩地面高程确定后,随时填入路基设计表第12 栏对应位置上。

线各桩高程确定并填入路基设计表后,就可根据地面高程将各桩点绘在纵断面图上。

应注意:在标出纵向坐标整10 米高程前,应注意每张图各桩高程中,最大高程与最小高程两个桩的高差是多少,这样即可将纵坐标整10 米高程摆在适中位置,避免纵断面地面线过于靠上或靠下。

2、标出控制点由于本设计是实测资料,因而可以选取桥梁和交叉口等这些位置作为控制点。

3、纵坡设计(拉坡)纵坡设计考虑一般规定与要求、纵断面图布置有关内容,具体拉坡方法见教材相应章节。

4、计算转坡点和各桩高程纵坡和转坡点确定后,即可计算转坡点和各桩高程,先计算转坡点高程,再计算各桩高程(起点控制点高程已给出),并将各桩高程填入“路基设计表”。

此栏为未计竖曲线之设计标高。

5、竖曲线设计( 1 )先根据课本相关公式计算凸形、凹形竖曲线小半径(根据不同路线等级确定停车视距),再根据竖曲线设计原则选择“各转坡点竖曲线半径”。

(2)计算各竖曲线要素利用公式计算各竖曲线要素,并填写“路基设计表”中的相应栏目。

(3)计算竖曲线上各桩距切点距离和改正值,并将有关数值填入“路基设计表” 相应栏目。

6、计算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和施工时中桩填挖高度,并将有关数值填入“路基设计表” 相应栏目。

7、在拉坡时,还应考虑平、纵配合。

8、应将纵断面设计所考虑的具体问题写在说明书中。

(四)横断面设计1 、点绘横断面地面线横断面的比例尺采用 1 : 200 (纵、横)。

在实际测设时,横断面地面线是由测设队横断面实测的,毕业设计中按如下方法绘测。

( 1 )比如设计要求对选出的 1 公里路线,逐桩绘出垂直中线两侧和20 米范围内地面线。

(2)将三角板或比例尺垂直中线放在某一桩上(从起点桩开始),此时某桩地面高程已知,从三角板或比例尺上与等高线相交处读出水平距离与高差(以路中线为原点,左右各20 米范围内)。

注意:此时地形图上比例尺为 1 : 2000。

现以指导书“纵断面设计”一节为例:求K1+700桩横断面地面线一一将三角板或比例尺放在K1+700桩上,并与路中线垂直。

①左0.13cm 与304等高线相交,水平距离为20X 0.13 = 2.6m ,高差为K1+700地面高程304.53 -304=0.53m 。

②左0.5cm 与302等高线相交,水平距离为20X 0.5 = 10m,高差为304.53 - 302 =2.53m 。

③左1cm与302等高线相交,水平距离为20m,高差为304.53 - 300 = 4.53m 。

由上例可知,所求水平距离与高差紧切割的等高线为准,但需注意,此时所用比例为地形图比例1 : 2000。

中线右边20m的水平距离与高差求法同上。

(3)将水平距离与高差(以路中线为准)按 1 : 200比例尺点绘在米厘方格纸上,各点边线即为横断面地面线。

(4)绘制横断面地面线时,从图纸左侧10cm 竖直行开始,由上向下排列桩号,第二行亦从下向上排列桩号。

此要求与野外实测横断面地面线相同。

2、设计横断面设计线(戴帽子) 横断面设计线的绘制步骤见教材相应章节。

(1)挖方路段或填方路段的边沟尺寸,可统一采用梯形。

底宽30cm、深30cm,若拟定为石方地段,可统一采用三角型或矩型边沟。

( 2)挖方路段一般采用土质挖方,亦可选择某段挖方,拟定土石方分界线。

(3)路堤边坡一般采用 1 : 1.5 ,路垫边坡可参照教材选用。

3、土石方计算与调配(1)先将路线桩号( 1 公里 )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中。

(2)按教材积距法计算土石方填挖面积。

先将填、挖面积记在横断面图下方,待填、挖面积全部计算完毕, 再将填挖面积分别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注意:土石方面积采用小数点一位,距离采用整米数。

( 3)计算土石方体积,并将体积数字分别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

①土石方体积采用整方数,绝不能用小数。

②土石方应分别计算,挖方、填方应分别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