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和线粒体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 和 线粒体病
1894年,首次发现
1897年,正式命名为mitochondrion(线粒体) 1963年,Nass在鸡胚中发现线粒体中存在DNA
Schatz分离到完整的线粒体DNA
1981年,测定人mtDNA的DNA序列
1987年,Wallac提出mtDNA突变可引起疾病
1988年,首次报道mtDNA突变
3、分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编码区为保守序列,不同种系间75%的DNA具有同源性 ,包括37个基因: (1)2个基因编码线粒体核糖体的rRNA(16S、2S) (2)22个基因编码线粒体中的tRNA
(3)13个基因编码与线粒体氧化磷酸(OXPHOS)有关
蛋白质的亚单位。 其中线粒体的 H 链:编码 12 种多肽链、 12S rRNA 、 16S rRNA和14种tRNA
细胞核外唯一的含有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的细胞器,其DNA分子被称为人类第25 号染色体。 1981年,剑桥大学的Anderson小组测定了人 mtDNA的完整DNA序列,称为“剑桥序列”。
一、mtDNA的组成
1、人mtDNA由呈
裸露闭合环状双链DNA
分子构成,全长16,569 bp。缺乏DNA损伤修复 系统。 2、外环含G较多, 称重链(H链),内环含C 较多,称轻链(L链)。
三、线粒体基因组的遗传半自主性
mtDNA仅编码13种蛋白质,绝大部分蛋白质亚基和其他维 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都依赖于核DNA编码,在细 胞质中合成后,经特定转运方式进入线粒体;


mtDNA基因在转录与翻译过程中对核基因有很大的依赖性
,受核基因的控制,二者共同作用参与机体代谢调节。

因此线粒体是一种半自主细胞器,受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

线粒体异质性可分为序列异质性和长度异质性;

同一个体不同组织、同一组织不同细胞、同一细
胞甚至同一线粒体内有不同的mtDNA拷贝;


同一个体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产生不同的mtDNA;
人体不同类型的细胞含线粒体数目不同,每个线
粒体中有2~10个mtDNA分子,因此,绝大多数
细胞、组织、器官中有多种mtDNA拷贝,称多质 性。
均等分离,随机地分配到子细胞中,使子细胞拥有不同 比例的突变型mtDNA分子,这种随机分配导致mtDNA
异质性变化的过程称为复制分离 。
mtDNA的复制分离
本章重点
• 线粒体疾病、母系遗传、异质性、阈值效应、遗
传瓶颈、复制分离等概念。
• 线粒体mtDNA的组成。
• mtDNA的复制和转录特征(理解)。
三、有阈值效应
mtDNA突变可以影响线粒体OXPHOS的功能,引起 ATP合成障碍,导致疾病发生。 但实际上mtDNA突变要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存在着
一个阈值效应,即引起特定器官功能障碍的突变mtDNA 的最少数量(阈值)。
阈值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突变型mtDNA的表达受细胞
中线粒体的异质性水平以及组织器官维持正常功能所需的 最低能量影响,可产生不同的外显率和表现度。 因此阈值 决定机制不同。
LHON 是以德国眼科医生 Theodor Leber的名字命名的, 为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发作的母 系遗传病。男女病人比例5:1。
11778 G→A
11778G→A导致编码NADH脱 氢酶亚单位4(ND4)中第340位的 Arg (精)→ His (组), 使
NADH 脱氢酶活性降低 从而影
响线粒体能量的产生。
•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特点。
• 主要线粒体疾病(Leber氏病、 MERRF综合征)
的遗传学机理。
组两套遗传系统共同控制 。
第二节
线粒体基因的突变
与线粒体病
对 mtDNA分子病理学的研究证实 mtDNA 突变在 许多疾病中存在,包括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疾病,中 老年时发病的一些退化性疾病,甚至衰老本身。 由于缺乏组蛋白的保护,线粒体亦缺乏DNA损伤 修复系统,因此mtDNA的突变率极高。
mtDNA突变率比nDNA高10~20倍,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8344 bp
大片段缺失、重复
大片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缺失往往涉及多个基因,可导致
线粒体OXPHOS功能下降,产生的ATP减少
,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如帕金森病。
常见缺失
8483~13459 8637~16073 4389~14812
第三节 线粒体病的遗传特征
一、母系遗传
受精卵中的线粒体DNA几乎全都来自于卵子 ( ?),这种双亲信息的不等量表现决定了线粒体 遗传病的传递方式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而是表现为 母系遗传;即母亲将mtDNA传递给她的儿子和女
2、发生在tRNA处,使蛋白质合成障碍
比前者的疾病表型更具有系统性特征,常表
现为线粒体脑肌病。
主要有 MERRF 综合征 ( 癫痫伴碎红纤维病 )
(肌阵挛癫痫) (MIM 545000)。
MERRF综合征
MERRF 综合征是一 种罕见的、多质性的母系 遗传病。 典型为8344 bp突变,即 A变G,导致tRNALys改变, 使蛋白质合成受阻。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囊状结构, 分为外膜、内膜、膜间隙和基质四部分。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是活细胞生物氧化产生能量的场所 , 是细胞的 能量转换器:
脂肪
三羧酸循环
多糖
蛋白质
CoA
电子传递(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
ATP
第一节
人类线粒体基因组
线粒体是细胞质中独立的细胞器,也是动物
制,复制起始于L链的转录
启动子。
2、mtDNA基因结构紧凑,无 内含子,两条链都有编码功 能,但两条链编码不对称;
3、两条链从D-环区的启动子处同时开始以相同速率转
录,L链按顺时针方向转录,H链按逆时针方向转录; 4、mtDNA的基因之间无终止子; 5、tRNA基因通常位于mRNA基因和rRNA基因之间; 6、mtDNA的遗传密码与nDNA不完全相同:UGA编码 色氨酸非终止信号,AGA、AGG是终止信号,AUA 编码甲硫氨酸兼起动信号(13个基因统一); 7、线粒体中的tRNA兼用性较强:22种tRNA转运氨基酸 ,有碱基摆动(第三位碱基自由);
mtDNA的突变类型
碱基替换(点突变) 错义突变
1、发生在mRNA有关处的氨基酸替换突变 可出现与脑脊髓性及神经性有关的疾病
常见有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 (MIM 535000)。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是被证实的第一种母系遗传的疾病,至 今尚未发现一个男性患者将此病传给后代。

mtDNA中基因排列紧凑,任何突变都可能会影响到 其基因组内的某一重要功能区域;


mtDNA是裸露的分子,不与组蛋白结合;
mtDNA位于线粒体内膜附近,直接暴露于呼吸链代
谢产生的超氧离子和电子传递产生的羟自由基中,
极易受氧化损伤;

mtDNA复制频率较高,复制时不对称; 缺乏有效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四、有遗传瓶颈(减数分裂时)和 不均等分离(有丝分裂时)
每个卵母细胞约有十万个线粒体,但在其经减数分
裂形成成熟卵细胞的过程中大多数线粒体会丢失,只有 随机的小部分(2-200个)可以进入成熟卵细胞,这种因 线粒体锐减而使mtDNA剧减的过程称为“遗传瓶颈”
细胞有丝分裂时,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发生不
儿,但只有女儿能将其mtDNA传递给下一代。
线粒体的母系遗传: O:卵子 S: 精子 A、B、C:子细胞 Z: 受精卵
mtDNA的母系遗传
二、具有异质性
如果同一组织或细胞中的mtDNA分子都是一致的,
称为同(纯)质性(homoplasmy)。
如果一个个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 mtDNA,称为异(杂)质性(heteroplasmy) 。这是由 于mtDNA发生了大量中性突变,导致一个细胞内同时存 在多种类型的野生型mtDNA和突变型mtDNA。 野生型mtDNA对突变型mtDNA有保护和补偿作用, 因此,mtDNA突变时并不立即产生严重后果。
L链编码1种多肽链和8种tRNA。
非编码区有
控制区(D- loop):
1122bp,包括H链复制起始点(OH),H链
和L链的启动子(PH1、PH2、PL),4个保守序列,
终止区。
L链复制起始处(OL)
二、mtDNA的复制和转录特征
与核基因比,mtDNA的复制和转录有以下特点: D-环复制 1、 mtDNA可进行半保留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