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材分析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水单元教材分析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一种典型的液体。
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水时可以看见水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碎片化的。
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水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以6.3.2.3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水的三态变化(第1课到第4课),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和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并提升学生对比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第1课“水到那里去了”,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到哪里去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2课“水沸腾了”,本节课学生要做的是水沸腾的探究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和证据吗,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第3课“水结冰了”,学生要观察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7课《混合与分离》教案一. 教材分析《混合与分离》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以及不同的分离方法。
教科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以及分离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明白科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离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沙子、泥土、过滤纸、玻璃棒等。
2.教学工具:显微镜、试管、烧杯、漏斗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混合物,如沙子和水、泥土和水的混合物,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混合物?混合物有哪些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进行实验,将沙子和水混合,让学生观察混合后的现象。
然后提问:如何将沙子和水分离?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不同的分离方法。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过滤纸和玻璃棒,尝试将沙子和水分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我们刚才使用了哪种方法将沙子和水分离?这种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将沙子和水分离吗?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尝试使用其他方法进行分离。
杭州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二次集体备课教案
杭州某学校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二次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的性质、状态变化以及水的利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认识水的利用和保护。
本单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水有初步的认识。
但在水的微观结构、水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学生还需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掌握水的循环过程,认识水的利用和保护。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利用。
2.难点:水的微观结构、水的保护。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水的利用和保护。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验器材(如杯子、水、盐、冰块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在自然界中有什么作用?我们生活中如何利用水?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和水的循环过程(蒸发、降水、径流等)。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水的三态变化特点。
5.拓展(10分钟)讲解水的微观结构,让学生了解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讨论水的利用和保护,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材分析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材分析Water is an important substance on Earth and a typical liquid。
Students have accumulated a lot of knowledge about water in their daily lives。
such as its ability to clean items。
dissolve substances。
and form bubbles when heated。
However。
this knowledge is fragmented。
How can we transform students' sensory knowledgeof water into scientific concepts。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een water and water vapor。
What ar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s。
These are the ns we hope students will focus on and explore.Unit 1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water" and guides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changes in states of matter。
By observing the us states of water (solid。
liquid。
and gas) and studying the changes that occur during melting。
n。
and n。
students can establish the concept that "matter is constantly changing." At the same time。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 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 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 不断变化的”概念;
• 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 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加强指
导
布置以后的气温的测量任 务
提到了水循 环,聚焦了 两个问题: 降水量是多 少、我们怎 么测
什 么 工 具 和 什 么 标 准
注意两点:刻度条老师提供。0刻度线 与杯子底部对齐。这里重点在使用。 不要花太多时间,结构不需要讲。
天气 日历 是24 小时 的降 水量, 这里 书上 教授 测降 水量 的方 法
关注物理变化的本 质进行对比
找相同之处 这个对三年 级的孩子有 点难,教师 加以引导
温度计的液柱上升下降帮助孩子理 解热涨冷缩。
• 三上水单元资料\8它 们发生了什么变化.ppt
• 三上水单元资料\三上 1-8《它们发生了什么 变化》田健兵
(1)(2)(1)(1).docx
大概念对应的3-4年级的学段目标
《水》单元课时之间的编排逻辑:
• 1-4课:水的三态变化,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 现象开始,逐步深人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 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水的 特点。
• 第5-6课:引导学生探究-杯水能溶解多少食 盐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 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 这种变化的因素。
子一 们年 做级 过下 的册
孩
对比实验的控 制条件
• 强调相同条件,注意 完全溶解后才能加第 二勺。讨论最后一勺 要不要记录。
• 研讨指向不同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能力一样 吗?是对溶解概念的 进一步认识,也是对 水的进一步认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关键词:水蒸气、蒸发
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蒸发 时液体温度会下降。影响蒸发速度的因素有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速。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只是温度越高蒸 发越快,反之越慢。
1-1 水到哪里去了
实验1:比较水量的变化
什么时候做这个实验?
关键词:溶解
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 法分离出来。
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实验:观察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
定量勺
电子秤
关键词:溶解
1-6 加快溶解
实验1: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实验2: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碾钵niǎn bō 可以怎么用?
关键词:分离、过滤
实验:观察水结冰的变化
为什么加盐? 怎样的冰块? 要注意什么?
需要冰箱!!
讨论:实验用的冰从哪里来?
冰格
一次性制冰袋
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校需要冰箱!!!
关键词:融化、热量
实验1:吹冰
1-4 冰融化了
1-4 冰融化了
实验2:观察冰融化的过程
重点观察什么? 观察到哪些变化?
实验不难材料准备难!学校需要冰箱!!!
小学科学三四年级集体备课活动
三年级上册《水》单元教材解读与 教学建议
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包括物质科学、生命科学、 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领域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框架(36个单元)
物质科学(12) 生命科学(10) 地球与宇宙科学(8) 技术与工程(6)
1 我们周围的物体
三上《水》单元
1.水到哪里去了 2.水沸腾了 3.水结冰了 4.冰融化了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6.加快溶解 7.混合与分离 8.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学科学_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评测练习
•一、我会选(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 1.地球上大部分的水都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 A.固态 B. 液态 C.气态 D.不确定
• 2.你能用什么方法辨别水和白醋()。
【可多选】
• A.闻 B. 看 C.摸 D.尝
3、与冰相比,水的特征是()。
A.摸得到
B. 比较重
C.会流动
D.不确定
4、下列图形中,属于节水徽记的是()。
二、给物体分类
•胡椒粉树叶食用油奶粉氢气自来水牛奶
•矿泉水可乐盐醋豆浆氧气水蒸气空气石头木块
固体液体气体。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水《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说课稿一、说教材学生研究了水在加热条件下的物态变化,知道沸腾可以使水由液态变成气态。
在此基础上,本课重点研究蒸发这一常温下的气化现象。
通过本课开始的几幅图——几种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提出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写字游戏”是一个体验活动,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不仅观察到蒸发的过程,还能切实感受到蒸发要吸热这一科学原理。
在充分调动学生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起科学的蒸发概念。
教材中用小鼠标的语言提示学生思考水之外的其它液体是否有蒸发现象,如酒精、汽油等。
拓展活动“蒸发的快慢”引导学生探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重点练习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使学生在此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实验设计过程,通过实验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同时,此课和下一课都在为学生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做铺垫。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从低年级往中年级过渡期,他们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对网络等新媒介接受较快、依赖度高,再加上自制力虽形成但不持久,对人和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形象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再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此,确定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探究目标】:1、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能利用感觉器官感觉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
4、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STSE目标:能举例说明蒸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三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是否有颗粒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板书 是否有沉淀
是否可以过滤分离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让学生在玩中学会, 在动手中提高技能,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我将继续努力,让 我的课堂教学更高效,更精彩。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把着力点放在“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上, 新的课程标准把认识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1 、通过教学发现:整堂课的教学内容,一环紧扣一环,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而且,过程中至始至终不离开所教的内容,食盐、沙、面粉,三者紧扣, 实验到位,学生在这样的调动下,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抢先知道自己的想法 , 2、在实验方法的指导上,重点放在第一个的实验,要求指导到位,促使学生清楚 实验的步骤,实验中的注意点,在教学中,我掌握了这点,后面的实验方法都是 在前面的前提下,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话,学生的实验能力有就提高了。 3、在过滤实验中,我适当替换了实验器材,学生操作方便。
物质状态 现象
小袋中的食盐 搅拌前的 搅拌后的食
食盐
盐
4、各组统一实验步骤: 第一步:观察口袋中的食盐,观察方法(摸、看) 第二步:倒入水中,不搅拌,观察2分钟。 第三步:搅拌后,观察食盐的变化 活动二和三:沙和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1、刚才,我们研究了食盐在水中的变化,那如果换成沙,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2、学生猜想后,就可以直接让学生进行验证实验,在这里教师提醒学生实验的 细节和现象的观察 3、交流:教师板书
【教学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五、说教法学法
本课教法通过实验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指导学生物已类举的方法自主实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 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透明的玻璃杯、食盐、面粉、沙、搅拌棒、滤纸、漏斗、锥形瓶、水等 ,记录纸。 本课说学法:【探究学习是通过实验观察对实验现象进行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五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五篇)第一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1、抓住词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盘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任务: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
2、从文中体会缺水的“苦”。
教学程序:一、激情导课: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7课《水》。
(幻灯片)(板书课题)2、复习课文内容: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在作者生活的小山村: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幻灯片)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着雨天洗澡;在炎炎夏日快要风干的时候,希望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淋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幻灯片)3、师:有了水,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水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民主导学:任务一、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策略:默读课文的第二—六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
展示环节:第二自然段:雨天洗澡的痛快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
先是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
”(幻灯片)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物动作、想象画面。
通过画面想文字背后的声音。
雨中的孩子们在叫什么喊什么?生:我终于盼到下雨了,真痛快!(评价:老师感受到了。
)生: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洗澡了,我要痛痛快快地洗,真高兴啊!学生朗读再次体会。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教材解读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 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 常温下:食盐溶解度 36g/100g水 小苏打溶解度10.35g/100g水 • 50毫升水能够溶解多少克不 是重点 • 平时上课建议老师可以用勺子 • 根据全班数据让学生感受到不 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一样的 • 教材第一次出现对比实验 是对溶解概念的进一步认识 也是对水的进一步认识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单元 教材解读
目录
1
整体思路
2
单元概况
3
科学词汇
4
分课讲解
1 整体思路
水单元
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水单元
2 单元概况
水单元概况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一种典
型的液体。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
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这些知识是有趣的、
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碎片化
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
水
化呢?水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呢?这些都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单元概况
水的变化1-4课 溶解5-7课
物质的变化8课
水的三态变化(第1课到第4课),从观察 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 冰以及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 特点;
水单元科学词汇
蒸发 沸腾
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 物理变化
4
分课讲解
1、水到哪里去了
• 解释水去哪儿了 • 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 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 • 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 和不同点
解释、回忆、实验证明、研讨
2、水沸腾了
一个主要活动:水加热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温度计 酒精灯 教材以提示的方式呈现 重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观察记录 关注教材研讨环节的问题,过 程中气泡、声音和水温等变化 的观察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 记录能力最好的素材。 学生会忽略水量的变化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水》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水》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水》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水》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教学课件]1.课件出示图片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一)预测活动(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①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②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材料准备]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三年级上册《水》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课 混合固体和液体
第六课 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
第七课 溶解比赛—糖的两种形式· 第八课 溶解比赛——温水和冷水 第九课 把盐水变成晶体· 第十课 分离颜色混合物
第十一课 分离一种奇妙的混合物· 第十二课 气泡和嗤嗤声:观察一种
化学反应· 第十三课 袋中的气体
第十四课 观察生锈· 第十五课 写出变化的方法· 第十六课 展示变化的方法·
(郁波 《科普时报》 2018)
概念(Ideas)——对所观察到的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 的抽象
日常概念——不需要基于实证的某种想法
大概念(big ideas)——可以适用于一定范围中物体和现象 的概念
小概念(small ideas)——只运用于特定观察和实验的概念
关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修订,韦钰院士介绍了修改以后的标准中内容表达和 组织的特点,即要以核心科学概念来组织内容,运用了叙述和分级表达的方式, 也运用了新的知识分类方式,还考虑了教师的需要。修订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的基本思路是从跨领域的核心概念到各领域的核心概念,再到主要概念和每个 主要概念的分解概念,教师据此制定每堂课的学习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
对于我国小学和初中的科学教育如何改革,韦钰院士提出了四个基本观点。 1、是“应该在义务教育的所有年级开设科学课”; 2、是“科学教育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奠基”; 3、是“科学课程要围绕重要的科学概念和模型组织教学”; 4、是“小学科学课程以探究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13.两个或更多的物质混合时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发生化学反应的标志有: 颜色的变化、温度的变化或新物质的产生,如锈或气体。
二)、明确2019版《水》单元概念及依据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水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水的溶解性、透明度、冰冻等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水并不陌生,但对于水的性质和特点可能还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水的性质,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溶解性、透明度、冰冻等特性,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学会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溶解性、透明度、冰冻等特性。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水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水的性质。
2.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究水的性质。
3.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滴管、冰块等。
2.教学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3.教学材料:实验指导书、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物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物质的性质?它们有什么特点?”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验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水的特点。
例如,展示一杯清水,让学生观察水的颜色、透明度等。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溶解性和透明度。
例如,将一些盐加入水中,让学生观察盐是否溶解,并观察水的透明度是否改变。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水性质的理解。
例如:“你们观察到盐在水中的溶解了吗?能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冰冻性质,让学生举例说明水在冰冻时有什么变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说课稿一、说教材《水》这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的第一课。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
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洗衣服,水可以喝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景直接相关,学生对于水也比较感兴趣。
二、说教法根据对学生情况的初步分析和教材的初步分析.我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爱玩、爱动,特别是对三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特点,整节课我以“找水”来贯穿,这样就比较贴近玩中学。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我认为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对科学感兴趣,这其实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的老师不断的探究与实践。
因为水是学生平时很常见的物质,《水》这课也是第一课,为下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根据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我为该课的教学制定了如下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1、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
2、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1、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
2、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三、说教学程序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结合课件,认识水。
在这个环节中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通过让学生回忆,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好基础。
(三)探究活动,找水这是本节课的重点,认识水和其他物质。
这个环节我是通过“找水”来贯穿整个过程。
让学生在石头、木头、树叶、空气、醋这几种物质里,借助于身体器官来辨认几种物质并找出水。
(四)分类这一部分让学生把几种物质进行分类,分成固体、液体、气体. (五)倡议节水,进行思想教育(六)课堂小结,谈收获(七)布置课外作业总的来说,我的设想和实际操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所改进。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6课《加快溶解》教案
新教科版2019年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第6课《加快溶解》教案一. 教材分析《加快溶解》这一课是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的最后一个小节。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溶解的概念以及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节课将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如何加快溶解的速度,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前两年的学习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科学实验操作经验,对科学探究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动手操作。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强,对于一些理论的概念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实验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如何加快溶解的速度。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如何加快溶解的速度。
2.难点: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验探究法”和“分组合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棒、搅拌器、溶解皿、溶质(如食盐、糖等)、溶剂(如水、酒精等)。
2.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盐放入水中很快消失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溶解会这么快?如何才能使溶解更快呢?呈现(5分钟)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实验任务:探究如何加快溶解的速度。
然后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加快溶解速度的方法。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溶解速度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水》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水》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水的变化以及水的利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水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于水的微观结构、水的变化过程等方面的知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水的性质和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沸腾过程,知道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性质、水的沸腾过程。
2.难点:水的微观结构、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和变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温度计、计时器、实验药品等。
2.教学课件:水的基本性质、水的沸腾过程等图片和视频。
3.教学资源:与水相关的科普文章、故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关于水的谜语,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学课件,介绍水的基本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同时,展示水的微观结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水的微观结构。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水的沸腾温度和时间,探讨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水的沸腾过程是怎样的?水的沸腾与温度、时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学设计(通用12篇)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篇1【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结合实验探究活动,形成水的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种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对水形成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通过“水在哪个袋中”、“给袋中的物体分类”这两个环节的实验探究,形成对水特性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1、给每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1块小石头、1块小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1张。
2、给每个小组准备:1瓶醋、1瓶牛奶、网状图记录纸1张。
【教学过程】一、课前观察:上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倒一杯自来水,观察可以发现些什么,同时比一比谁观察最认真,谁收获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习惯。
二、检查观察情况,导入新课: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检查课前观察一杯水的情况。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一杯水进行了认真观察,现在请几名同学汇报观察收获。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为本课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给力。
三、新课学习:(一)、我们知道的水1、师:请同学们用简洁、准确的语句或词语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知识记录下来。
2、视屏观看(课本配套视频)四人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我们知道的水3、合作填写教材P.66.关于水的网状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水
单元教材分析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一种典型的液体。
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水时可以看见水泡,等等。
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碎片化的。
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水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以6.3.2.3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水的三态变化(第1课到第4课),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和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
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
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并提升学生对比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第1课“水到那里去了”,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到哪里去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2课“水沸腾了”,本节课学生要做的是水沸腾的探究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和证据吗,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第3课“水结冰了”,学生要观察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
当温度下降到0?C时,水开始结冰;水完全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在试管中占据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第4课“冰融化了”,学生将经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到液体),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学生将更进一步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学生能够明白,要想回答“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这个问题,进行试验是最好的办法。
本节课,
学生将学习到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将食盐和小苏打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对比,学生明白了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多少是有限的,并且不同的物
质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6课“加快溶解”,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进行的实验中,只存在一个变量。
虽然教科书中没有提到“控制变量”这一实验方法,但是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渗透了这一方法,并且在之后的课堂中,学生要实际应用这一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践。
第7课“混合与分离”,引导学生对增加或减少水分是,食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第8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水、纸和橡皮泥的变化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厉洁物理变化的本质。
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面的发生变化。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