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
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辨证分型和中医药治疗第⼀部分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进⽽发⽣椎体⾻质增⽣硬化、边缘⾻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及后纵韧带⾻化等病理改变,刺激神经、⾎管或颈脊髓造成各种临床症状的疾病。
可出现颈臂痛、头晕、恶⼼、呕吐、⼼悸,甚⾄⼤⼩便失禁等相应临床表现。
中医多归为“痹证”、“痿证”、“项强”、“⾎痹”、“⾻痹”。
系积劳伤颈,外感风寒湿邪,内损肝肾,致督脉空虚,髓海枯竭,颈部⽓⾎不和所致。
⼀、诊断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性病变。
2.多发于40 岁以上中年⼈,长期低头⼯作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间隙、关节突关节及患侧肩胛⾻内上⾓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壮硬结,可有上肢肌⼒减弱和肌⾁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5.X 线正位摄⽚显⽰:钩椎关节增⽣,张⼝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显⽰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椎体后缘有⾻质增⽣,韧带钙化,斜位摄⽚可见椎间孔变⼩。
CT 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西医分型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主编,⼈民卫⽣出版社)(⼀)颈型颈椎病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
X 线⽚⽰:颈椎⽣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神经根型颈椎病多数⽆明显外伤史。
⼤多患者逐渐感到颈部单侧局限性痛,颈根部呈电击样向肩、上臂、前臂乃⾄⼿指放射,且有⿇⽊感,或以疼痛为主,或以⿇⽊为主。
疼痛呈酸痛、灼痛或电击样痛,颈部后伸、咳嗽、甚⾄增加腹压时疼痛可加重。
上肢沉重,酸软⽆⼒,持物易坠落。
部分患者可有头晕、⽿鸣、⽿痛、握⼒减弱及肌⾁萎缩,此类患者的颈部常⽆疼痛感觉。
临床检查:颈部活动受限、僵硬,颈椎横突尖前侧有放射性压痛,患侧肩胛⾻内上部也常有压痛点,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受压神经根⽪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退,腱反射异常,肌⼒减弱。
颈 5-6 椎间病变时,刺激颈 6 神经根引起患侧拇指或拇、⽰指感觉减退;颈 6-7 椎间病变时,则刺激颈 7 神经根⽽引起⽰、中指感觉减退。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施护临床分析
腔 、鼻窦 、框内肿物 切除术,患者在术后恢复期淋浴 时无其他 明 显 原因诱发下突然大 量出血 ,经鼻 腔填 塞后 ,仍 有反 复少量活动
侧上颌窦筛窦额窦炎; 双侧下鼻甲肥大。右鼻局部新生物病检 :右 ( 侧中鼻道 ) 内翻性乳头状瘤,细胞呈轻度异性改变。血常规 : 血小板 数 8 x 0[ 3 19, /,余基本正常,血小板相关免疫蛋白 (M5 .n/0P I ) 3 g1 A, G 4
1 病 例 介 绍
正常或增多伴 有成 熟障 为特征 ,但该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尚未 争
完全 明了 。发 病率约为 5 1/0 J -01 万人,6 5岁以上老年发病率 有 升高趋 势 】 。鼻 腔及鼻 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 一种黏膜 上皮 源性
患者,男,6 岁,一年前无 明显诱 因出现 右侧 鼻腔 阻塞 ,呈 l
① 武汉 科技大学 附属天佑医院
湖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武汉
40 6 30 4
表1 两组患者颈椎病症状改善效果比较
例( %)
效果非常明显 ,可有效 克服传统治疗和护理方法千篇一律 、治愈 率低 、复发率高等,保证 患者病 情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更加有效的 治疗,该方法可广泛应 用于临床 。 参 考 文 献 ‘
【 关键词 】 鼻及鼻窦内翻性性乳头状瘤 ; 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 高血压 ; 糖尿病 ; l ; 护理 叶 l 血
中图分类号 R 5 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7 — 8 52 1 )6 0 8 — 2 6 4 6 0 (0 22 — 0 3 0
( 收稿 日 : 02 0 一 1 ( 期 2 1 — 6 O ) 编辑 : 田烨 )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引言颈椎病,也称为项痹,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骨骼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在颈椎病的诊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疾病状况。
本文将对项痹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后续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二、诊断标准针对项痹的诊断,我们参考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颈椎病中医诊断标准》(编号:国中医药字[2016]187号),该标准详细描述了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为中医师明确诊断提供了依据。
三、病因与病机分析项痹的病因主要包括颈部受凉、颈部受伤、颈部保持不良姿势、颈部肌肉劳损等。
病机主要是风、寒、湿的侵袭导致经络阻滞和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颈部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四、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我们将项痹分为风寒湿邪阻络型、肝肾虚弱型和气血不足型三种辨证分型。
每种分型的特点、病理机制及治疗重点都有所不同。
五、中医治疗方案1.风寒湿邪阻络型治疗重点: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方药组合:桂枝汤加减、川芎茶加减、藿香正气散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2-4周,大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可以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症状。
2.肝肾虚弱型治疗重点:补肝肾、活血化瘀方药组合:四物汤加减、活血化瘀汤加减疗程和疗效:治疗期为4-6周,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肩颈部的酸疼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3.气血不足型治疗重点:益气养血、活血通络方药组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活血通络汤加减疗程和疗效:通常需连续治疗6-8周,治疗后患者的颈部疼痛和僵硬等症状明显缓解。
六、临床疗效总结通过对一定数量的项痹患者的治疗观察,我们总结了中医诊疗方案的疗效。
根据分型的不同,中医方案对项痹患者的疼痛、肌肉紧张、活动受限、酸痛等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
总体来说,中医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中医对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的辨证论治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伴有头痛等症状。
中医具有丰富的辨证论治理论和临床经验,能够有效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痛问题。
本文将讨论中医对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的辨证论治方法。
辨证分型与治疗风寒湿型辨证特点风寒湿型是颈椎病引起头痛的常见类型。
症状包括头痛发胀、寒冷感、不适程度不一,疼痛可在颈部、头部以及肩膀部位出现。
治疗方法治疗风寒湿型头痛,应选用温散风寒湿的中药方剂,如桂枝加附子汤,可祛除风寒湿邪,舒缓头痛症状。
同时,还可以结合针灸治疗,调整气血循环,改善颈椎病引起的头痛。
气血不足型辨证特点气血不足型是颈椎病引起头痛的另一常见类型。
患者常感到头痛胀痛,局部可能有麻木、沉重感,疼痛程度较轻。
治疗方法治疗气血不足型头痛,应选用补益气血的中药方剂,如四物汤,有助于补充气血,改善头痛问题。
同样,针灸疗法也适用于此类症状,通过调整气血运行,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痛。
痰瘀阻络型辨证特点痰瘀阻络型头痛多见于长期颈椎病患者。
症状包括头痛胀痛,伴有恶心、呕吐等。
疼痛常在颈部、头部以及眼部出现。
治疗方法治疗痰瘀阻络型头痛,应选用祛痰活络的中药方剂,如川芎茶,可消除痰浊,改善头痛症状。
针灸治疗也可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头痛。
结论中医对颈椎病引起的头痛进行辨证论治,具有明确的分型与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辨证类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和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颈椎病引起的头痛问题。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会有所不同,治疗前应咨询中医医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以上为对中医对颈椎病引起的头痛的辨证论治的简要介绍,具体用药和治疗方法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项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应用情况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91例,完成91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穴位贴敷、火针、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中药离子导入、拔罐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91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针灸使用率100%,中药汤剂或免煎剂使用率42.9%,穴位贴敷疗法使用率49. 5%,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针灸91例(100%)>推拿59例(64.3%)、辨证口服中药汤剂39例(42. 9%)、穴位贴敷45例(49. 5%)、火针疗法15例(16. 5%)、颈部理疗者47例(51.6%),,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针刺;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穴位贴敷、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针刺治疗为个体化治疗,通过辩证论治解决主症的同时也可兼顾解决兼症,且方便,痛苦小,已广泛被患者及其家属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2.治疗方法操作简便、作用持久,痛苦较小,患者接受度和依从性较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法、灸法治疗痹症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4.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颈椎病中医的治疗
颈椎病中医的治疗中医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中医辨证论治、自我运动治疗、颈椎病并发症、颈椎病日常保健、办公室白领颈椎保健方法中医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中医辨证论治、自我运动治疗、颈椎病并发症、颈椎病日常保健、办公室白领颈椎保健方法安神健脑,活血通络,砂仁理气和胃导滞.(三)中医辨证类:气阴两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眩晕反复发作,甚者一日数十次,即使卧床亦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身软乏力,行走失稳,或心悸,气短,烦躁易怒,咽干口苦,眠差多梦等.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而干,或舌面光剥无苔,舌下静脉胀大.脉沉细而数,或弦数.治以益气养阴,安神醒脑,调和气血.方药:天麻,川芎,杭菊花,枸杞子,沙参,炙甘草,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白芍,丹参,地龙,夜交藤.方中炙甘草,沙参,白芍,枸杞子益气滋阴;天麻,杭菊花,炒枣仁,炒柏子仁,炙远志,夜交藤醒脑益智,养心安神;川芎,丹参,地龙活血通络止痛.(四)中医辨证类:脾肾阳虚夹瘀型(本型常见于脊髓型颈椎病手术后遗症或久治不愈者);四肢不完全瘫(硬瘫或软瘫),大小便失禁,畏寒喜暖,饮食正常或纳差.舌淡红,苔薄白或微腻,脉沉细弦,或沉细弱.治以补肾健脾,温经和阳,强筋健骨.方药:熟地,枣皮,炮干姜,龟板胶,鹿角胶,炮甲珠,白芥子,炒杜仲,牛膝,淮山药,炒神曲,白芍,川桂枝,肉桂,炙甘草.方中熟地,炒杜仲,牛膝补肾养血;鹿角胶,龟板胶填精益髓,强筋健骨;枣皮补肝肾,收涩止遗;川桂枝,肉桂温经和阳;炮干姜,淮山药,炙甘草,炒神曲健脾和胃,温阳益气;白芥子祛痰散结;炮甲珠软坚散结,通经活络.自我运动治疗1,颈部运动:头向前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倾十次,向右倾十次.然后缓慢摇头,左转十次,右转十次.2,摇动上肢:左臂摇动二十次,再右臂摇动二十次.3,抓空练指;两臂平伸,双手五指作屈伸运动,可作五十次.4,局部按摩:可于颈部,大椎穴,风池穴附近寻找压痛点,硬结点或肌肉绷紧处,在这些反应点上进行揉按,推掐.5,远道点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侧,小腿外侧寻找压痛点.于此反应点施点穴按摩.6,擦掌摩腰:将两手掌合并擦热,随即双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动,作五十次.7,掐捏踝筋:两手变替掐捏足踝后大筋.8,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北京中医林,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9,提揉两耳;用手提拉双耳,然后搓揉,待耳发热为止.每日可自行施术一次.手法由轻渐重,以能忍耐为度.依法施术,一般1-2月即可见效.脊髓型颈椎病鉴别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以痉挛性四肢瘫为主,无感觉障碍,且常侵犯延髓而出现下组颅神经症状.2,多发性硬化:常同时出现脑和脊髓的症状,膀胱功能障碍多发生于肢体运动障碍之前.3,椎管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症状发展较快.各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鉴别.4,脊髓空洞: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出现较晚.MRI可清晰显示脊髓中央管增粗.椎动脉型颈椎病比较少见,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鉴别中医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中医辨证论治、自我运动治疗、颈椎病并发症、颈椎病日常保健、办公室白领颈椎保健方法,如椎动脉粥样硬化和发育异常等.椎动脉造影是最可靠的鉴别方法.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症状(1)颈部症状:颈项部疼痛,颈部僵硬感,颈部强直,活动受限,颈部肌痉挛,颈活动困难,有捆绑感,"发纣",颈部胀筋感,"落枕"感等.头部常偏向一侧,抬头,低头困难,旋转困难.(2)上肢症状:肩部,手臂,背部的麻木,疼痛,运动和感觉障碍,痛觉过敏,有触电感,手指麻木或蚁行感,手部无力,沉重感,持物不稳,震颤麻痹等症状,上肢肌萎缩,肩周活动受限.北京中医林,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3)下肢症状:下肢可出现放射性痛,冷,麻,凉,或热窜痛,无力,不能站立,不能行走,不能下蹲,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或休息后刚起来加重,少有活动后好转,再活动后又加重.与天气变化有关,遇冷加重,遇热减轻,或不明显等.重则肌萎缩,跛行,功能下降.(4)眼部症状(颈眼综合症):不能睁眼,只能闭目平卧,眼胀,眼沉,睁眼无力,伴视物不清,视力减弱,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在颈部过度活动时出现眼痛,眼肌痉挛,一过性失明,结膜充血等症状.(5)头痛:放射痛,窜痛,麻痛,胀痛,沉痛,热痛,凉痛,局部痛,前额痛,两侧痛,巅顶痛,轻痛,中痛,重痛,重则"碰墙"止痛,甚则呕吐.(6)头晕目眩:头痛,眩晕,甚则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伴头昏,头沉等,甚则有欲晕倒的感觉或突然晕倒,过后苏醒,已如常人.(7)记忆力障碍:记忆力明显下降,丢三落四,到此位忘记做此事,昨天的事情记不清楚,甚则是否吃饭都不能记忆.(8)心脏(颈心症):心悸,心慌,气短,胸闷,憋气,思想恐惧感,心前区疼痛等颈性冠心病的表现(心电图无相应的改变).(9)高血压(颈高症):血压升高,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甚则恶心,呕吐等症状.血中医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中医辨证论治、自我运动治疗、颈椎病并发症、颈椎病日常保健、办公室白领颈椎保健方法压升高,没有规律,忽高忽低,药物降压降之又升,升之又降,或治疗后血压降至过低等.(10)胆囊炎(颈胆症):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四肢乏力,肝胆区疼痛等症状.(11)慢性咽炎(颈咽症):咽部稍有充血或变紫,进食无碍,口干舌燥似有异物感,吐之不出,咽之不下.(12)半身不遂(颈性半身不遂):单侧肢体偏瘫,麻木,窜胀,甚则口角歪斜,语言功能障碍,穿鞋脱袜困难,行走不稳等,脑CT基本正常.(13)自汗症(颈自汗):肢体发热,发红,单侧肢体或一个肢体或头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出现多汗,过时自然消退,不定时的发作.(14)无汗症(颈无汗):肢体发凉,怕冷,单侧肢体或一个肢体或头部,双手,双足,四肢远端出现少汗,甚则全身绝对不出汗,干燥不适,情绪不稳.(15)失眠(颈性失眠):失眠不能入睡,用镇静药物逐渐加量才能入睡,短时间内不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久则影响工作和学习,各种方法治疗效果差.做梦:恶梦,长梦,做事梦,工作梦,交友梦,无规律梦等.颈椎病并发症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前缘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也可能是因骨刺形成过速使食道周围软组织发生刺激反应所引起.北京中医林,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3.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中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这是颈背神经根受颈椎骨刺的刺激和压迫所致.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5.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这与颈6和颈7神经根受颈椎骨刺压迫有关.6.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这是因为椎体侧束受到颈骨刺的刺激或压迫,导致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所致.8.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此类病人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供血不足所致.颈椎病日常保健1,适当增加工间休息长期从事案头工作中医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中医辨证论治、自我运动治疗、颈椎病并发症、颈椎病日常保健、办公室白领颈椎保健方法的人,应增加工间休息和活动时间,以增强全身的血液循环,消除局部肌肉疲劳,预防和缓解颈椎的劳损.2,配合日常的颈椎病辅助工具增强颈椎肌肉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据调查,颈部肌肉发达,力量大的人群中,颈椎病发作的几率下降了80%,所以,颈部肌肉的锻炼强大,对于维护颈椎骨质,椎管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3,选择合适的枕头合适的枕头对预防和治疗颈椎病有重要意义.一般仰卧者枕高一拳,侧卧者枕高一拳半,约10厘米左右.弹性不宜过大,弹性过大的枕头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的疲劳和损伤.习惯仰卧者最好在颈下垫一小枕头,以保持颈椎的生理弯曲.习惯侧卧者应将枕头充塞到面部与肩部的空隙中,以减轻颈部的负担.4,防止外伤与落枕平时应防止颈部外伤及落枕,以免颈椎韧带损伤,使颈椎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5,加强颈部的锻炼加强颈部锻炼可以预防和延缓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方法是:双手叉腰,放慢呼吸,缓缓低头使下巴尽量接角第一领扣;再仰头,头部尽量后仰;随后是左,右歪头,耳垂尽量达到左右肩峰处;左右转颈,颏部尽量接触肩峰.北京中医林,北京中医林,致力扬中医上述动作,可按节律(默数到6)反复6次.另外,经常做扩胸,旋肘,拍肩运动,也有好处.方法是:两臂向左右平伸,用力后展,挺胸;然后两肘关节屈曲,手指搭同侧肩部,以肘尖作划圈运动,向前,向后交替进行;最后用右掌拍打左肩,左掌拍打右肩,交替进行.约100次.6,搓脚掌有利治病双脚大拇指根部内侧横纹尽头处为人体颈椎反射区.每日用手搓此部位,可有效治疗颈椎病.7,坚持做颈椎牵引办公室白领颈椎保健方法:办公室白领颈椎保健方法:1,做颈部肌肉锻炼.主要做法是:双手十指交叉放在颈部,头用力向后伸,手用力阻挡,对抗用力,头虽没动,但通过两个方向力的较量让相应的颈部肌肉进行收缩;同样,我们可以用手抵住头的左侧,头向左偏,手与头相抵抗,右侧同理.也可以左右旋转一下颈部,用手揉按一下颈部肌肉,这种运动可以让颈部紧张的肌肉放松一下,对颈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2,"米"字操方式是以头为"笔",按以下顺序反复书写"米"字:先写一横,头尽量由左到右画一横,头回到正位;再写一竖,头颈尽量向前上方拉伸,自上而下画一竖线,头回到正位;头颈尽量向左上方拉伸成45度角,头回到正位,同法书写米字右上点,头回正位,头颈尽量向右上方拉伸,向左下方画一撇,头颈回到正位;头尽量向左前上方拉伸,向右下方画一捺,恢复头颈正位.动作宜柔和,切忌用力过猛,每日做1~2次,以感觉头,颈,肩轻快和舒适为度.3,挺胸抬头,左顾右盼能强健颈椎离中医治疗颈椎病,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中医辨证论治、自我运动治疗、颈椎病并发症、颈椎病日常保健、办公室白领颈椎保健方法开办公室后,运动是强健颈椎的最好方式.春天去郊外放风筝时,挺胸抬头,左顾右盼,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实在是老祖宗留给我们防治颈椎病的一个好方法.而游泳的时候头总是向上抬,颈部肌肉和腰肌都得到锻炼,而且人在水中没有任何负担,也不会对椎间盘造成任何的损伤,算得上是比较惬意的锻炼颈椎的方式.。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指南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指南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数表现为颈椎不适、颈部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提高了治疗效果。
一、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中医认为,颈椎病的病因主要是风、寒、湿、热、痰等内外因素导致。
病机表现为气血不畅、筋脉受阻、气滞血瘀等。
因此,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核心在于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辨证治疗的原则1. 辩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和体质状态进行辨证施治,注意区分病证和病机。
2. 通调气血:调畅气机、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肿胀和僵硬。
3. 疏风散寒:祛风散寒,祛湿润燥,消除患者身体的邪气。
4. 调理脏腑:通经络、理气机、调和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三、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具体方法1.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灸疗等手段调理经络,疏通气血,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
2.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等手法,舒筋活络,减轻颈部肌肉的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
3. 中药治疗:选择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理气活血的中药配方,服用中药调理体质,缓解颈椎病症状。
4. 艾灸疗法:运用艾灸温经、散寒、祛湿的特性,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颈椎病的不适。
四、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一刀切”。
2. 长期治疗:颈椎病是一种慢性病,中医治疗需持之以恒,长期调理,注重预防。
3.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活血化瘀、祛湿散寒的食物,有益于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4. 合理运动:适量的颈部锻炼有助于缓解颈椎病症状,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和颈部过度活动。
五、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与局限性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能提高疗效,减少病症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中医治疗颈椎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快速缓解急性症状,对于病情严重、病程较长的患者效果有限。
最新颈椎病(神经根型)临床疗效总结分析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一、基本情况重庆市綦江区中医院康复科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进入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住院临床路径的病例共68例,完成路径62例,平均住院日19天。
主要治疗方法有:旋提手法、颈椎牵引、颈背部痛点针刀减张疗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及中成药、颈部理疗。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路径的62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1.旋提手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颈部理疗者62例(应用率67.7%),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2.颈椎牵引者50例(应用率80.6%)。
此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颈椎椎间孔分离试验阴性者,分离试验阳性者应当禁用颈椎牵引。
椎间孔分离试验阳性者可能存在:(1)神经根水肿造成椎间孔内组织粘连,行椎间孔分离试验可能会出现粘连组织牵拉神经根,使症状加重。
(2)局部骨赘的挤压,可使得椎间孔分离试验加重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或挤压。
3.针刀松解疗法5例(应用率8.1%),松解部位为颈背部压痛点,治疗次数1~2次。
此法适用于颈部棘突、肩胛骨区域(肩胛骨内上角、冈上窝、冈下窝、肩胛骨外侧缘)有表浅压痛点且有明显上肢串痛者。
此疗法并未贯穿整个疗程,因为:(1)有一定的安全性问题;(2)针刀刺入的深度较难掌握;(3)患者有惧怕心理,接受度不高。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一)总体疗效评价1.临床控制:10例(16.1%)。
2.显效:43例(69.4%)。
3.有效:6例(9.7%)。
4.无效:3例(4.8%)。
这62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提示,该诊疗方案中的中医疗法可缓解或消除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上肢疼痛和麻木、并能改善颈椎活动,这与中医疗法改善气血循环、调整颈椎关节和松解粘连的作用有关。
(二)疗效分析1.缓解或消除疼痛和麻木症状(1)缓解或消除颈项部及上肢疼痛在完成路径的62例患者中,10例颈项部及上肢疼痛消失(16.1%),43例减轻(69.4%),这可能与手法起效迅速、中药汤剂和理疗作用持续有关,二者协同作用疗效更加显著。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中医诊断辨证与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可有如下几种:1、风寒痹阻型:患者多有风寒侵袭病史,局部以冷痛为主,遇寒冷刺激后加重,伴有手臂麻木发冷、全身酸楚、畏风恶寒等表现。
治宜温经活血,代表方为桂枝葛根汤;2、气滞血瘀型:患者多有外伤史或为伏案工作者,有固定疼痛点,颈部僵直活动不利,肩部有压痛。
治宜活血化瘀,以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型:主要表现为颈肩疼痛,伴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等全身症状。
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的一系列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部僵硬、活动受限,还可出现上肢放射性麻痛、无力,头晕、呕吐等症状。
中医建议保守治疗外敷济愈堂颈椎顺古安玉贴效果显著。
1.后颈部疼痛,用手向上牵引头颈可减轻,而向下加压则加重者,大多为颈型颈椎病。
(贴在发根处)
2.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包括手部)放射性疼痛或(与)麻木者,大多为神经根型颈椎病。
(以第5、6、7节颈椎为中心贴上)
3.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发偏头痛或眩晕者,大多为椎动脉颈椎病。
4.颈部疼痛的同时,伴有上肢或(与)下肢肌力减弱及肌体疼痛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或是合并颈椎椎管狭窄.
5.低头时,突然引发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感觉者,大多为脊髓型颈椎病,尤其是合并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症者。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一、病情描述⒈颈椎病定义:颈椎病是指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包括颈椎关节、颈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病变。
⒉病因分析: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年龄、工作姿势、颈部受伤和缺乏运动等。
二、中医四诊分析⒈望诊:观察患者的颈部是否有肿胀、红斑、皮肤变色等异常表现。
⒉闻诊:听取患者对颈部疼痛的描述,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症状,如头晕、头痛等。
⒊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程度和疼痛的特点等。
⒋切诊: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检查患者颈部是否有压痛点、紧张度等。
三、中医辨证分析⒈气血不调证:表现为颈部疼痛、颈肩部紧张、头晕乏力、手麻、舌淡苔白等。
⒉肝肾亏虚证:表现为颈椎病疼痛加重、颈部肌肉无力、头晕目眩、腰酸腿软、舌淡苔白等。
⒊寒湿内蕴证:表现为颈部疼痛、湿重感、活动受限、压痛明显、舌苔厚白等。
⒋气郁血瘀证:表现为颈部疼痛、胸闷、疼痛难以忍受、疼痛范围明显、舌质紫暗等。
四、中医治疗方案⒈气血不调治疗:调养气血、活血祛瘀,使用补气养血的中药,如黄芪、当归等,结合针灸、推拿疗法。
⒉肝肾亏虚治疗:益肝肾、滋阴补阳,使用温阳滋肾的中药,如杞菊地黄丸,结合针灸、艾灸疗法。
⒊寒湿内蕴治疗:祛湿散寒,使用温中散寒的中药,如草果、红花等,结合针灸、拔罐疗法。
⒋气郁血瘀治疗: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使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如川芎、香附等,结合针灸、火罐疗法。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⒈附件一:中医草药方剂配方表格。
⒉附件二:针灸治疗所需的穴位图。
⒊附件三:推拿按摩手法示意图。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颈椎病:根据《中华医学会颈椎病防治指南》,颈椎病是颈椎解剖结构损害或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⒉中医四诊:中医四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⒊辨证分析:中医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及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进而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传统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
传统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中医推荐妙方1、中药中药外敷法:当归、川芎、葛根、红花、白芷、羌活、乳香、没药、伸筋草、大腹皮、泽泻、丹参、透骨草、威灵仙、熟地黄各50g,桂枝、麻黄、白芍、川乌各30g,细辛25g,全蝎20g。
先将上述诸药共研成细末,混匀,每次取50-100g,陈醋调匀,放置20-30分钟后外敷于颈后部,敷药后用灯照射30分钟,每天一次,15天为一疗程。
中药泡酒外涂法:威灵仙50g,当归、细辛、乳香、姜黄、丹参、白芷、透骨草、自然铜、木瓜各15g,三七10g,冰片、紫草各5g,蜈蚣3条。
先将上述诸药浸泡于2000ml的75%酒精中,4天后过滤,药液装瓶收贮,过滤后的药渣再用2000ml的75℅酒精浸泡4天后再次过滤,再将两次制成的药液混合搅匀即可。
用时取药酒适量揉涂增生椎体所对应的颈部两侧及肩背部软组织,每天3次。
中药xx:威灵仙、当归、赤芍各12g,五加皮、五味子、生山楂各15g,红花、羌活、独活、防风各10g,制附子5g,花椒30g。
将上述诸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放入瓷盆内,加水煎煮30分钟,稍放凉,托敷患部,每次30分钟,每天2次。
每剂药可连用2天,15天为一疗程。
2、按摩推拿推拿:颈椎病的推拿手法应刚柔结合,切忌粗暴,常用手法程序如下。
在颈背部反复作掌揉、探法和一指禅推法,然后在颈肩部的督脉、手三阳经的部分俞穴如风池、风府、肩内俞、肩井、天宗、缺盆等穴作点、压或拿法,再在斜方肌与提肩胛肌处行弹拨法。
若为神经根型,手法治疗应包括肩、肘、手的主要穴位;若为椎动脉型,应包括头、脸部的百会、太阳等穴位。
接着用旋扳手法。
最后以抹法、叩击、拍法作结束。
施行旋扳手法时,先嘱患者向一侧旋转颈部,施术者两手分别置于病人的下枕部和枕后部顺势同时稍用力旋转头颈。
此时必须注意:旋转角度不可过大;不可片面追求旋颈时可能发出的"咔嗒"声;脊髓型及椎动脉型颈椎病不作旋扳手法。
家庭自我按摩:下面几个治疗颈椎的按摩疗法,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在家里配合治疗。
颈椎病的中医辩证论治
颈椎病的中医辩证论治【2 】国度级名老中医丁锷传授专究中医骨伤科疾病50余载,学验俱丰,对骨伤科疑难疾病特殊是颈椎病的病因病机.治则方药提出了很多奇特的看法和办法,并联合本身的临床实践慢慢形成了具有奇特内在的学术思惟和诊疗经验.余有幸成为丁锷名老中医工作室成员,从师进修,受益匪浅,感触感染颇深.现就丁锷传授辩治颈椎病经验总结如下,以馈读者.病因及中医分型颈椎病是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产生原因,主如果筋骨缓弱,关节掉稳,加上慢性累积性劳损,乃至逐渐形成骨刺,或形态构造转变,如心理曲线变直,或关节错缝等,最终累及四周软组织,或神经.血管.脊髓,而消失响应症状.常因外感风寒或外伤而诱发加重.因为受累组织的不同,临床表现相当复杂,丁老依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颈椎病分为痹痛型,临床上以痛苦悲伤.麻痹和柔软为主;眩晕型,表现为发生发火性眩晕,意识清晰;痉症型,四肢强直拘挛为主. 辩治施治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和办法很多,包括中药.手段.牵引.关闭.手术和功效锤炼等.丁老运用中药治疗颈椎病强调辨证施治,并形成本身奇特的学术思惟和经验.药物治疗的重要目标是改良受累的软组织或神经.血管.脊髓的病变,缓解症状.一痹痛型以颈肩痛.僵为主症,或伴一侧上肢麻痛,或兼见胸.背痛.脉多紧弦,苔薄白.此为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营卫气血不畅为患.治宜温经活血通络为原则.方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味:桂枝15g.白芍20g.甘草10g.葛根30g.生姜3g.大枣3枚.羌活20g.当归20g.川芎10g.痛苦悲伤激烈彻夜难眠者加蜂房10g.玄胡索15g.生珍宝母30g,另加龙琥定痛丹(丁锷传授验方,由地龙.血竭.蜈蚣.全蝎.琥珀.珍宝母构成)5g冲服,每日2次;痛随气象变化,遇寒加剧者,加制川草乌各5g.威灵仙20g.细辛3~5g;肢麻显著者加黄芪30g.苍术20g.天麻10g;颈背强痛拘紧不舒,转侧不灵者,加用消瘀接骨散(丁锷传授验方,院内制剂,由花椒. 荜拨.五加皮.白芷.南星.肉桂.丁喷鼻.乳喷鼻.没药等构成)局部外敷,每日一次,每次6~8小时.同时配服颈椎活血胶囊(丁锷传授验方,院内制剂,由当归.川芎.三七.红花.天麻.肉桂.冰片.人工牛黄构成).每日2次,每次5粒.二眩晕型发生发火性眩晕,甚至猝倒(但意识清晰),常于头颈迁移转变即发为特色.眩晕的病机前人有风火痰虚之说.察之临床,丁宿将颈椎病之眩晕分为气虚下陷.浊痰中阻.风寒束络.风阳上扰四种证型.1气虚下陷型经云:“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故中气虚陷,清阳不升,营血不能上承,清窍掉养,而消失眩晕.神疲气弱.舌淡.脉沉细或虚大,血压偏低等,治宜益气升阳法,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g.白术10g.陈皮10g.升麻10g.柴胡12g.小红参10g.甘草6g.当归10g.枳壳20~30g.川芎7g.五味子15g. 同时口服颈椎活血胶囊,用法同上.眩晕消掉后继服颈椎活血胶囊1~2个月.2 浊痰中阻型心脾不足,痰涎内生,痰气相搏,上僭阳位,蒙蔽清阳,故作眩晕,心烦欲呕,惊慌怵惕,舌红苔腻,脉弦或滑等,治宜涤痰化浊通络,佐以和胃降逆法,方用温胆汤加味:法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枳壳10g.竹茹10g.石菖莆15~2g.白术10g.天麻10g.生龙牡各15g.同时配服颈椎活血胶囊,用法同上.3风寒束络型风寒客于经络,经脉拘挛不舒,气血上行不畅,清窍掉养而作眩晕,伴有恶心,甚至吐逆.头颈迁移转变或精力冲动即可发病,脉弦紧,舌淡苔白,脑彩超多提醒椎动脉痉挛.治宜舒筋活血法.桂龙活血止眩汤(丁锷传授验方):肉桂10g.地龙30g.当归10g.川芎10g.葛根30g.白芍15g.羌活15g.防风10g.姜黄10g.天麻10g 僵蚕10g.配服颈椎活血胶囊,用法同上.4风阳上抗型经云“诸风掉落眩,皆属于肝”.肝体阴用阳,阴虚阳亢,肝风上扰,清窍掉宁,发为眩晕,心烦易怒,舌红脉弦,血压增高级.治宜镇肝熄风为主.方用熄风活血汤(丁锷传授验方):代赭石20g.灵磁石30g.生石决30g.川牛夕10g.地龙20g.勾藤20g.当归10g.川芎10g.丹参15g.茅根20g.车前子15g.同时配服颈椎活血胶囊,同法同上.三痉症(瘫痪)型以行走掉稳,举步笨拙,足下发软如履棉上,触之颤抖,呈迟缓性间歇性进行加重为特点的单侧或双下肢活动障碍.颈椎病之成“痉”者,乃瘀浊阻络,筋脉拘急不舒,非手术治疗颇为辣手,对不愿手术或没有手术前提,执意请求中医治疗的患者,以化瘀散结活络为主,药用散结活络汤(丁锷传授验方):黄芪40g.赤芍20g.当归10g.川芎10g.三棱10g.莪术10g.石菖莆15g.皂刺15g.白干参5g.同时服用龙马穿山散(丁锷传授验方,由地龙.制马钱子.炮山甲.水蛭.蜈蚣.全蝎.冰片构成)一日2次,每次3g(装胶囊服用).丁老特殊强调在颈椎病治疗症状缓解之后要重视保健,颈.肩.背保暖,避免长期低头,合理用枕,恰当功效锤炼是取得长远疗效的症结.典范病案邵X X 女 50岁安徽合肥市人初诊2006年1月27日患者头晕绵绵,闭目静卧,动则天旋地转,站立则眩晕加剧,颈部酸痛,少气乏力,面白少华,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90/65mmHg,颈椎棘间椎旁压痛(+),侧向挤压痛(+).乃中气虚陷,清阳不举,髓海掉养所致.治以益气升阳为主,少佐活血止痛.灸黄芪20g.焦白术10g.广陈皮10g.绿升麻10g.小红参10g. 全当归10g.正川芎10g..炒枳壳20g.水蛭3g(末吞).水煎服,每日1剂.辅以颈椎活血胶囊,一日2次,每次5粒.二诊(2006年2月4日),服前方后,头痛头晕及颈部酸痛等症状显著减轻,已能起床活动,摒挡家务,药证相合,上方再服10剂,颈椎活血胶囊续服3月,以巩固疗效.按: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症状.综不雅本例症状体征,当属中气虚陷(血压偏低是重要体征之一),无力升举清阳,乃至髓海掉养,故而头晕头痛.方选东垣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阳,加枳壳行气上举,用量宜大,一般20g~30g;少佐水蛭,活血通络止痛.脉畅络和,清阳上充,眩晕自止.。
颈椎病中医辨证
颈椎病中医辨证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痛苦。
在中医理论中,对颈椎病有着独特的辨证方法,通过对病症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来确定病因、病机,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认为,颈椎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是外感因素,如风、寒、湿邪的侵袭。
当人体正气不足时,风邪善行而数变,寒邪凝滞收引,湿邪重浊黏滞,这些外邪容易侵袭颈部,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颈椎病。
比如在寒冷的天气里,不注意颈部保暖,或者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就可能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其次是内伤因素。
现代人长期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导致颈部肌肉劳损,气血运行受阻。
长期的劳累和不良姿势,使得颈部筋骨失去平衡,经络不通,这也是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年龄的增长,肝肾逐渐亏虚,筋骨失于濡养,也容易导致颈椎的退变和发病。
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颈椎病主要有以下几种证型:一、风寒湿痹证这种证型的患者多有颈部疼痛、僵硬,遇寒加重,得温则减。
疼痛可连及肩部、上肢,伴有麻木感。
舌苔薄白,脉弦紧。
治疗上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桂枝附子汤、葛根汤等。
二、气滞血瘀证患者通常有颈部刺痛,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夜间加重。
同时可能伴有上肢麻木、疼痛,甚至活动受限。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原则,常用的方剂有身痛逐瘀汤、血府逐瘀汤等。
三、痰湿阻络证此类患者常感颈部沉重、酸痛,伴有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肢体麻木。
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宜化痰祛湿、通络止痛,常用方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四、肝肾不足证主要表现为颈部酸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遗尿等。
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疗以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五、气血亏虚证患者往往有颈部疼痛,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以益气养血、通络止痛为法,常用方剂如归脾汤、八珍汤等。
在诊断颈椎病时,中医通常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信息。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
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多发于现代人群。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辨证施治,根据患者表现的不同症状和体质特点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一、辨证分型中医认为,颈椎病可以分为风寒湿痹、阴虚阳亢、肝肾不足等不同的证型。
在治疗颈椎病时,医生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确定病情具体属于哪一类,然后再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疏风散寒、祛湿止痛对于风寒湿痹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采用疏风散寒、祛湿止痛的治疗方法。
可以选用温经通络的艾灸、拔罐疗法、针灸等手段,帮助患者祛除体内的风、寒、湿邪气,缓解颈椎部位的疼痛和不适感。
三、滋阴降火、益肝肾阴虚阳亢型颈椎病患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头晕目眩、耳鸣等症状,此时需要通过滋阴降火、益肝肾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可选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龟板、胡黄连等,帮助平复肝肾的失衡,调整体内阴阳平衡,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四、活血化瘀、理气调经对于肝肾不足型颈椎病患者,中医常推荐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的治疗方案。
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材料,如川芎、赤芍等,帮助患者改善颈椎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综上所述,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辨证分型、疏风散寒、祛湿止痛、滋阴降火、益肝肾、活血化瘀、理气调经等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遵循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不懈努力地调理身体,以期获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中医治疗颈椎病的优势在于能够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对于改善颈椎病症状有着显著的疗效。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颈椎病中医辨证的治疗原则有所帮助。
中医辨证论治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总结
中医辨证论治颈椎病的临床经验总结中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体系,其辨证论治方法在治疗各种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患者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论治颈椎病具有独特优势,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总结中医辨证论治颈椎病的经验,以期为临床医生及患者提供参考。
一、概述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麻木、肩背部疼痛、头晕等。
中医认为颈椎病病因主要为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痰湿内蕴等,因此在治疗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
二、辨证论治1. 根据病因辨证(1)肝肾亏虚型:此类患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腰酸腿软、脆弱无力、头晕耳鸣等。
治疗重点应补肝肾、益气活血,常用药物有熟地、黄芪等。
(2)风寒湿邪型:这类患者症状较为明显,表现为颈项疼痛、活动受限、寒热错觉等。
治疗应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可选用羌活、独活等中药。
(3)痰湿内蕴型:患者常伴有头晕、记忆力减退、口苦口干等症状,治疗需健脾化痰,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等。
三、临床经验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颈椎病中有独特效果,可以舒筋活血、理气止痛。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督脉、肩井等,可以有效缓解颈部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可以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医生在进行推拿按摩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施加适当力度,不可过重或过轻。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辩证施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制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芷等,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四、预防与注意事项1. 合理作息颈椎病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方式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合理的作息时间,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
2. 定期运动适当运动可以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增强颈椎肌肉力量,有助于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完整)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推荐文档
项痹(颈椎病)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项痹(颈椎病),是针灸推拿科最早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开展了项痹(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门诊患者共有254例,完成254例,平均治疗7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运动康复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完成的254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1.9%,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3例(1.9%),针灸治疗135例(87.6%),推拿治疗121例(78.5%),中,其他疗法46例(29.8%)。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牵引、中频药物导入治疗、艾灸、拔罐等。
依从性差的治疗方法有:运动训练及口服中药汤剂。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牵引只适合体质较好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证候分型及中医治疗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证候分型及中医治疗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2T08:12:33.939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6期作者:刘重林[导读] 目的:对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刘重林成都育才骨科医院,610083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分析。
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对其进行辨证分型治疗。
结果:经治疗,全部80例患者中,治愈4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74/80)。
结论:临床中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时,结合患者的具体症候分型,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方案,能让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前言颈椎病是临床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而中老年人群则是颈椎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颈椎病的患病人数也越来越多,而且发病表现为年轻化趋势。
在颈椎病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占比大约为60%,是最常见的一种颈椎病类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肢放射痛、颈肩背疼痛,和女性相比,男性的发病率更高。
中医学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归属到“项痹”、“颈痛”等范畴,属于本虚表实之证。
本研究根据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体征、症状进行辨证分型,并结合证型调整原方,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度极高,现做如下总结。
一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患者46例,女性患者34例;患者年龄为22-67岁,平均年龄为(45.2±6.7)岁;病程为1-44个月,平均病程为(16.2±1.4)岁;28例患者为气滞血瘀型,20例患者为风寒阻络型,16例患者为肝肾不足型,16例患者为痰湿阻滞型。
80例患者通过在我院行中医疗程治疗后,治愈48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6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5%(74/80)。
中医辨证施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康复的影响
1 .. 气血亏虚型 .22 2
主症 : 颈肩酸痛 , 头晕 目眩 , 面色苍白, 心悸
气短 , 体 麻 木 , 怠 乏力 , 淡 苔 少 , 细 弱 。 护 :1嘱 患者 卧 肢 倦 舌 脉 施 ()
1 . 对照 组采 用 常规 治疗 及 常规 护理 。 .1 2 1 . 1 神经 根 型颈 椎病 患者 常规 选择 合 适 的枕 颌带 牵 引加 手 法 .1 2. 治疗 开 始牵 引 重量 8 1k ,牵 引 时 间为2 — 0 i,-次 /,0 ~ 0g 0 3rn 12 d 2d a 为 1 疗 程 , 引 过程 中应 注 意 : 引力 方 向 与躯 体 成 2 。3 o , 个 牵 牵 0一 o角
20 ,7 1)27 . 06 1( 1 :29 2 崔庆 凌 . 动 系统慢 性 疼 痛 病 人 的 心 理 行 为 变化 与 对 策 【. 运 J 云 ] 南医 药 ,06 2 () 6 20 ,7 1: . 7
3 张雪 艳 , 雪 华 , 东明. 性 疼 痛病 人 心理 状 态分 析及 护 理干 谢 王 慢 预叨. 理研 究 ,02 1 ( )8 ~ 9 护 2 0 ,62 :89 .
动受限 , 上肢放射性痛 , 手指麻木, 肌力减弱, 椎旁压痛 ; 部分患者
受 累节 段 感 觉 减退 , 重 者 有上 肢 肌 肉萎 缩 , 丛 神 经 牵 拉试 验 严 臂 阳性 ; 椎x 片示 : 椎 生理 曲度改 变 , 骨质 退变 。 除颈 部外 颈 线 颈 有 排 伤、 结核 、 瘤 、 筋 膜 炎 、 肿 肌 风湿 病 、 行 性 肌 萎缩 、 椎 病合 并 肩 进 颈
( ) 食 宜偏 温性 , 生冷 , 葛根 、 肝菜 、 姜 、 等 。3 用手 2饮 忌 如 狗 干 樱桃 () 掌 搓 热后 放 于 颈部 及 大 椎 穴 , 艾 条 灸 大 椎 、 池 、 三 里 穴 各 用 风 足
中医辨证施护在艾灸治疗颈椎病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中医辨证施护在艾灸治疗颈椎病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章贤莉(南丰县中医院,江西南丰3445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护在艾灸治疗颈椎病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2组患者均行艾灸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施护,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
结果较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 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艾灸治疗颈椎病过程中加以中医辨证施护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颈椎病艾灸中医辨证施护效果DOI :10.19435/j.1672-1721.2020.18.072颈椎病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人群,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肢体无力等症状,其发生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退变、韧带及关节囊病退变等密切相关[1]。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艾灸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但单纯艾灸治疗疗效不佳,需配合护理干预,以提升治疗效果。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中医辨证施护在艾灸治疗颈椎病中的效果及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将其为2组,各30例。
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8岁~82岁,平均年龄(65.13±5.26)岁。
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46岁~83岁,平均年龄(65.42±5.31)岁。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本研究项目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2组患者均行艾灸治疗,选用HB-WZ2柜式温热艾灸治疗仪;穴位选择肩颈、头颈、百会穴、颈夹脊;30min/次,1次/d ,10次为1个疗程,共艾灸3个疗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治疗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患者疗效进行研究探讨。
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明确患者颈椎病性质后,实施针对性的不同中医疗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评价。
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颈椎病;中医;辨证治疗
颈椎病称为颈椎综合症,发病机理为颈椎关节紊乱与颈椎纤维环破裂等,压迫颈椎神经引发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颈痛、头痛、上肢麻痛,严重者会出现四肢瘫痪与血压增高等症状,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我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颈椎病属于“痉证”、“眩晕”、“痹证”范畴。
在辨证颈椎病性质后,治疗方法更具有灵活性与针对性,治疗效果明显。
本文选取本院颈椎病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后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4例,女76例,年龄34~73岁,病程6个月~14年,颈椎病患者经过MRI与CT影像检查后确诊,其中93例为重度颈椎病患者,37例为中度颈椎病患者,患者颈肩部具有不同程度的活动障碍与疼痛症状。
中医辨证分型后确定为:肝肾不足26例、风寒湿痹型47例、气滞血疲39例、湿热痹阻型1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两组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及患者病程、
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2 方法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西医药物治疗+牵引物理治疗方法,其中3例重度患者属于极度疼痛症状采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依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特定护理,其中包括中医常规治疗护理、生活护理、基础护理等,具体方法如下:
l.2.1 风寒湿痹型
患者脉弦紧舌苔薄呈淡红色,症状表现为上肢麻木酸痛,颈肩部僵硬活动不
便,并伴有畏风寒症状。
1.2.2 湿热痹阻型
患者口干烦躁、苔黄舌红、小便短赤、肢节红肿、颈部伴有热感疼痛。
1.2.3 气滞血疲型
患者舌色暗紫,颈肩部疼痛伴有上肢麻木感。
护理过程中主要以活血化疲为主,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饮食要多清淡,推荐适当服用红花炖牛肉可活血润燥,同时室内空气保持通畅,颈肩背部定期推拿按摩和拔火罐,起到行气活络止痛。
1.2.4 肝肾不足型
患者脉象浅口涩舌红,颈背部疼痛并伴有四肢麻木、耳鸣眩晕、失眠。
护理期间要保持室内温暖避风,降低室内噪音与亮度,患者睡前泡脚并揉按双足涌泉与交感等穴位。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效果,影像检查未见颈部退行性病变,颈部活动正常、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效果,影像检查颈部退行性病变改善明显,长时间工作或劳动后颈部稍感不适,相关症状减轻效果明显;有效,影像檢查颈部退行性病变改善效果轻微,颈部可以轻度活动,疼痛效果减轻;无效,影像检查未见任何改善,颈椎疼痛以及相关症状没有消退迹象;治疗期间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分,疼痛评分是由颈椎病患者口述,专业护理人员观察记录进行评分,无痛0分、轻度疼痛1分、中度疼痛2分、重度疼痛3分、极度疼痛4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是从颈椎病患者的整体出发,首先对颈椎病性质进行分型辨证,然后,针对不同颈椎病患者分型进行护理治疗,这样采取的治疗方法更具有灵活性与针对性。
本文通过以上对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中医辨证治疗之后,观察组的颈椎病疼痛的改善情况,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辩证治疗颈椎病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优于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宋敏.中医辨证施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6,10(2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