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静脉输液中的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合集下载

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安全对策

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安全对策

儿科输液的安全隐患与安全对策张琴武汊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汉阳门诊副护士长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地输入病人的体内, 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 病人无不良反应。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在多途径治疗中占有不容质疑的首要位置, 也是治疗重症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的首用治疗方法。

然而,在临床输液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有调查表明病人在输液过程中最担心的是输液安全, 现就重点从医嘱、用药、静脉穿刺、护士安全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 查找安全隐患, 制订有效的安全管理对策并认真落实, 确保儿科病人输液安全。

一、常见输液安全隐患分析(一)医嘱安全准确的医嘱是输液安全的基础。

目前, 部分医疗机构仍未使用电子医嘱系统, 部分医生医嘱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 护士转抄医嘱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或对医生的字迹不能准确识别导致患儿名字、年龄抄错, 药物名称、剂量单位抄错; 处方与病历不符导致执行错误医嘱; 部分医生对新药的规格、用药剂量不熟悉导致药物剂量用错; 药物剂量与患儿实际年龄病情不符;患儿家长取药与医嘱不符;医生开错皮试单护士随意执行口头医嘱, 护士根据病人意愿更改医嘱等。

(二)用药安全1.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未按要求在输液卡上签名、签注的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符,使查对制度流于形式,导致护患纠纷、差错事故的发生。

2.输注须做过敏试验的药物时,没有按规定询问家族史、用药史、过敏史。

3.严格把握药物配伍禁忌证关,配药时没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药物未现配现用,导致药效降低,耽误患儿病情;开启安瓶前不消毒安瓶颈部,导致微粒污染;抽吸药液方法错误;反复使用同一个注射器针头抽药;在输液操作过程中不遵守手卫生规范;不按规范检查输液药品、液体、输液用物质量等。

(三)静脉穿刺安全1.穿刺失败是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之一、从调查来看, 患儿家长最担心的是护士不能一针穿刺成功。

从几个方面分析穿刺失败的原因: (1)小儿自身的原因导致穿刺失败:①血管细小,特别是肥胖患儿皮下脂肪厚血管位置较深致使静脉不明显;②脱水及循环不良的患儿由于循环血量减少,血管塌陷, 穿刺时回血慢或无回血等情况致穿刺难度加大;③长期反复穿刺使大量血管受到破坏,造成皮下淤血影响血管的选择;④患儿营养不良或高热时血管脆性增加;⑤患儿寒冷或缺氧时致使皮肤青紫,严重影响血管的观察:患儿恐惧,穿刺不合作。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护理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护士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以下是儿童门诊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一、儿童的恐惧心理问题:儿童对于医疗操作通常会感到害怕和不安,对静脉输液更是如此。

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疼痛或者对陌生环境感到恐惧而产生抵触情绪。

护理干预:1. 护士应该在操作前与儿童进行简单直接的沟通,告诉他们即将进行的操作内容,以减少他们的恐惧感。

2. 对于年幼的儿童,护士可以利用玩具或绘本等方式向他们解释和说明操作过程,增加他们对操作的理解。

3. 护士要耐心地倾听儿童的担忧和疑问,给予积极的回应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

4.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该采取温和的口吻和轻柔的动作,尽量减少儿童的痛苦感。

二、感染控制问题: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

在输液的过程中,容易引起静脉袋或点滴管的污染,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

护理干预:1. 护士在操作前要对自己进行充分的洗手和穿戴手术服,做到洁净环境,以确保操作无菌。

2. 操作过程中,护士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污染导管口,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部位,避免与引流管或尿道口接近,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4. 定期更换输液袋和点滴管,避免继续使用污染的设备,防止感染的发生。

三、不适反应问题:在儿童静脉输液过程中,部分儿童可能会出现不适反应,如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甚至有些人会出现过敏反应。

护理干预:1. 在输液前对儿童进行细致的评估,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和过敏史,避免对有过敏史的儿童使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

2. 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3. 给予合适的止吐药物,对出现恶心呕吐的儿童进行有效的干预。

4. 如果儿童出现过敏反应,护士应立即停止输液,进行抢救措施,并及时与医生沟通,以便进一步处理。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01
02
2、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患儿就诊有多名家长陪伴,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工作量大,护士的情绪容易急躁。有时护士只注意护理技术操作,而忽略了与患儿或家长的沟通交流,从而产生误解引发纠纷。加上儿科急症多,如常发生高热惊厥、急腹症、窒息、误吸、中毒等,此时患儿家长极易产生焦虑、恐惧心理,导致不信任医生、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怀疑护士加错药等,产生护理隐患。
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健康教育主要以家长为主。内容包括疾病、药物、静脉输液相关知识。根据患儿年龄、病情、药物种类调节输液速度。并指导患儿家属如何配合输液,特别强调擅自调节输液速度所造成的危害,以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应将患儿抱在注射部位的对侧,以防家长身体触及针头;避免将衣物覆盖患儿的头部或穿刺部位;不能外出输液,以免发生药液污染、输液反应或其他意外事件,而得不到及时救治等。使患儿在安全的环境中完成整个输液过程。输液结束后体温未降、腹痛未缓解、发生输液反应、危重患儿暂不拔针。
使用剃头刀时,固定好患儿头部,常规消毒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患儿头皮,顺头发生长方向轻轻剔除头发,使用新刀片时须小心谨慎。加强安全教育,嘱咐家长加强看护,避免患儿跌倒
总之,在儿科门诊护理工作中,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上,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儿科护理工作相对繁琐,家长要求较高,护士心理压力大,这些都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存在。通过分析原因,制定合理的输液操作流程、加强操作技术的培训以及查对巡视等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了护士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有效地降低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02
五、病儿家长的心理需求
常见输液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儿科输液室患儿密度大,患儿同名同姓或名字同音字较多,而且由于儿科观察室环境嘈杂,许多家长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护士叫患儿姓名时,家长容易出现错误应答,造成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三查七对”不严格,护士接到输液单后,未核对医嘱有无医生签字;错做皮试。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医院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但在过程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输液前、中、后三个阶段介绍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以便医护人员提高安全意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1、医嘱不清晰或不完整医嘱不清晰或不完整是造成输液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护人员应当在开展输液前认真核对医嘱、患者身份等信息,同时主动与医生沟通确认药品种类、用量和输液速度等细节问题,确保医嘱的清晰完整。

2、患者病情评估不充分在开展输液前应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对患者的基础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病情严重程度、体征监测等进行详细了解,并结合化验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输液治疗方案。

3、基础设施不完善输液设备及器材存在安全隐患将极大影响患者治疗效果。

因此,医院应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器械、管路、接头等的清洁和正常使用,同时保证药品的有效性和卫生安全。

1、漏输、滞留输液过程中的漏输、滞留是最常见的安全隐患。

医护人员应注意检查患者的输液瓶、输液器,确保管路畅通,包括按规定更换输液瓶、检查管路连接是否牢固等细节。

当发现输液瓶漏液或管路滞留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2、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输液速度不当可能导致患者过度或不足治疗,引发不良反应。

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情况制定合理的输液速度,并定期检查输液速度是否正常。

3、药物混淆药物混淆是造成输液错误的另一大原因。

因此,医护人员应在进行输液前核对药品的名称、颜色、批号等信息,避免药物混淆引发不良后果。

1、皮肤坏死、感染等不良反应输液后可能出现皮肤坏死、感染等不良反应。

为了避免这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应按照规定的方法和标准进行皮肤消毒,避免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2、后遗症若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或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出现后遗症。

因此,在进行输液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输液,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不良事件。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治疗儿童疾病的常用方法,但在输液过程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需要医护人员特别关注并及时采取对策,保证儿童的安全。

本文将就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输液相关设备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一)输液泵故障1. 安全隐患:输液泵故障可能导致药液流速过快或过慢,从而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2. 对策:医护人员需定期检查输液泵的工作状态,确定是否正常运转;并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输液速度,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二)输液管道漏液(三)输液针头堵塞1. 安全隐患:输液针头堵塞会使药物不能顺利输送,影响治疗效果。

2. 对策:医护人员在更换输液针头时,应选用质量好且尺寸合适的针头,并定期检查输液针头是否堵塞,如有堵塞应及时更换。

二、儿童个体差异导致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一)儿童的生理差异1. 安全隐患:儿童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成人存在差异,输液剂量、输液速度等均需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生理状态等因素。

2. 对策:医护人员在给儿童进行输液前,应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计算输液剂量和速度,并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生理状态,及时调整输液方案。

1. 安全隐患:儿童对药物的生理反应与成人存在差异,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药物中毒等情况。

2. 对策:医护人员在给儿童进行输液前,应充分了解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并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严密观察儿童输液后的生理反应。

三、医护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一)无菌操作不严格1. 安全隐患:医护人员无菌操作不严格可能导致输液过程中细菌感染,引发感染性疾病。

2. 对策:医护人员在输液前,应做好手部消毒,穿戴好无菌手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输液过程中的无菌状态。

(二)输液部位选择不当1. 安全隐患:输液部位选择不当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或血管炎症。

2. 对策:医护人员在给儿童进行输液前,应选择适合的部位进行输液,并根据输液部位的不同特点,选用合适的输液器材和操作方法,确保输液的安全性。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静脉输液是儿科护患矛盾的焦点,儿科素来被称为“哑科”。

儿科疾病起病急、发展快的特点决定了其在护理、治疗以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等方面与成人科护士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多数是独生子女,关注的人较多,年龄小或在家备受宠爱,血管细小不明显,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患儿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较高,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引发纠纷,儿科是医院场所暴力高发的科室之一,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护患纠纷,减轻患儿痛保证护士和谐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

现将临床上儿科静脉输液风险因素分析如下。

1风险因素①社会因素: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当今独生子女居多,通常一个患儿住院,有多名家长陪伴。

造成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拥挤,加上陪伴的家长提出诸多要求,护士在操作的同时,还要不停地应对陪伴家长,影响护士工作的连续性和操作准确度。

②护理人员与病人床位配制不足:由于护理人员不足,不能及时回应患儿家长的呼唤,更换液体不及时,造成回血,瓶内液体滴空,引起家长不满。

多个输液患儿同时拔针,护士来不及告知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导致出血,引起家长指责;患儿输液结束后,未告知患儿需观察半小时,而是直接离去,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引起纠纷等。

③由于儿科疾病大多发病急、病情变化快,患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家长对病情不了解,对预后估计不足,总认为到医院就能治好,达不到预期目的就发脾气,言语粗暴,对护士无礼,甚至出现过激行为还有中午和夜间是护理人员较少的时段,护士只注重为完成任务而忙碌工作,在沟通、安抚或抢救工作不到位时,很容易发生误解和冲突。

④给患儿输液时,陪同的家属人员众多,操作环境拥挤、嘈杂,常常要等到孩子和家长配合时才能进行操作,护士的工作从主动式变为被动式,加上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很高,护士为了力求达“一针见血”,注意力集中于穿刺的整个过程,忽略了对患儿的安抚和家长的沟通,如在穿刺上未能如愿时,家长会提出较多的要求甚至恶语相击和威胁,此时护士要是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向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引起纠纷。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摘要】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儿童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

本文通过分析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来源和对儿童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

针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建议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以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影响因素,以更好地完善相关护理对策。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保障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关键词】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儿童、效果评估、建议、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儿童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接受治疗的不同,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种种安全隐患。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发生频率虽然较低,但一旦发生却可能给儿童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

了解并应对这些安全隐患是至关重要的。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包括儿童血管触及困难、静脉置管操作不规范、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管路阻塞或漏液等。

这些隐患可能导致静脉外溢、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危及患儿生命。

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和风险评估的培训,严格执行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输液管路畅通和输液速度适宜。

建立健全的输液管理制度和安全防护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儿童静脉输液带来的风险。

通过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全面了解和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可以提高儿童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效果,保障患儿的健康和生命。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探讨其来源和对儿童的影响,以及寻求有效的护理对策措施。

通过对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系统调查和分析,我们旨在提出针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有效护理对策,降低患儿在接受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意外的风险,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常常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效果显著的治疗方式。

但是由于儿童年龄小、免疫力差、生理功能不完善,他们的输液治疗需要更高的注意和专业管理。

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有一些安全隐患,包括以下几点:1.静脉穿刺操作不当静脉穿刺操作不当是儿科门诊输液最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

静脉穿刺过程中,如果使用的针头或导管粗细不当或者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血管损伤和静脉炎等并发症,对儿童的生命安全会造成威胁。

同时,穿刺部位的消毒不彻底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对策:医护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静脉穿刺手术,在消毒、穿刺等方面把握好每一个步骤。

此外,为了避免不规范操作,医院应该纳入静脉穿刺技能培训,确保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够满足临床需求。

2.液体输注不当在输液的过程中,如果液体输注不当,儿童的体内液体平衡失调很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脱水等一系列疾病。

特别是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特别需要注意液体输注的速率、量以及输液的时间等多种参数。

对策:医护人员在输液操作中应该耐心细致,根据患儿情况设定合理的液体输注速率,根据患儿具体病情来确定输液的时间和输液量。

药物输液是儿科门诊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药物输液涉及到不同种类的药物和药物的互相配合,如果给予药剂不当或者药物产生禁忌症,很容易出现毒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对策:医护人员在给药之前应该仔细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和剂量,确保药物配合和使用的安全性。

药品的用量应该掌握到最小有效量的水平,以减少药品对患者造成的有害作用。

4.管路堵塞在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由于管路的阻塞或者漏液都会影响液体正常的输注。

管路堵塞可能会导致药物浓度骤升或急性肺水肿等危险并发症发生。

对策:医护人员应该每隔一段时间检查管路是否畅通,以及输液完毕后把给药管路封堵,避免管路的漏液。

此外,正确选择用药管路和滴速控制装置也是减少管路堵塞的重要手段。

5.患儿疼痛和不适儿童输液过程可能会引起疼痛、局部不适以及心理抵抗等问题。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及对策前言在医院治疗期间,输液是一项经常使用的治疗手段。

然而,输液治疗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比成人更严重,因为儿童的生理结构不如成人发育成熟,很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不良反应。

所以,在进行儿科病人输液治疗时,医务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保障儿童健康。

本文旨在探讨儿科病人输液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帮助医务人员提高儿科病人输液管理水平,为儿童治疗创造安全可靠的治疗环境。

输液安全隐患实际工作中,儿科病人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如下:1. 灌注过急输液过快,会对儿童的身体产生一定的压力,容易引起恶心、头痛、血压下降等反应。

2. 输液过程中出现跑滴或者反流这种情况容易引起输液途中的输入误差,造成儿童的疼痛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3. 穿刺不规范在给儿童穿刺时,需要掌握准确的角度、深度和力度,否则容易引起子静脉穿刺或者出血,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血栓、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4. 找不到适当的静脉儿童的血管较娇小、较难穿刺,如果找不到适当的静脉,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疼痛和时间的浪费,这也会影响儿童的治疗效果。

5. 使用错误的输液器材如果使用输液器材的种类、型号、规格与病人容量不匹配等,也会影响儿童的治疗效果,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风险。

输液安全对策为了避免上述安全隐患,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 按输液速度调节输液量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和输液所用的液体种类,选择适当的输液速度,以减小极端情况下的不良反应。

2. 确认静脉畅通输液前,需要确认静脉通畅,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疼痛和并发症,可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询问,高效地找到合适的输液通道。

3. 做好消毒和穿刺操作穿刺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术后要注意敷料和压迫止血,确保穿刺部位干燥、无红肿并遵循医院规范操作流程。

4. 选用合适的输液器材为了减少输液滴漏和误输,可以在输液前确认医生以及其医疗助手必须认真查看输液器材的型号、规格和用途,确保与病情患儿相匹配。

儿科病人静脉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儿科病人静脉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输液安全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安全 地输入病人 的体内 , 在输液 的整个过程 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 发生 , 病人无不 良反 应 。静脉输液作为一种迅速有效的静脉给药方法 , 在多途径 治疗 中占有 不容 质疑 的首要位 置… , 是治疗 重症 疾病 及 也 抢救危重病人 的首用治疗方法。然 而 , 在临床输液护理过程 中存在着很多安全 隐患 , 现就重 点从护士 、 病人 两方 面进行 分析 , 找出安全隐患 , 查 制定有效 的护理对策并认真落 实 , 确 保 儿 科 病 人 输 液 安全 。
实施治疗导致用药错 误。③ 随意更换 药物输 注 的顺 序。④ 未按输 注药物 的半衰 期及药物作用 机理合理 调整滴 数。⑤ 配制药物时 , 随意减少液体量 , 致使药物浓度发生改变 。 112 护士 的慎独精神较差 , .. 服务意识不够 : 现代 医德赋予 “ 慎独” 的意义是 : 当护 士既无 上级监 督 , 又无 同行关 注时 , 都能 自觉谨慎遵守 医德 准则 , 严格 按照操作 规程办 事 , 主 且
动 地 、 见性 地 、 条 不 紊 地为 患 者 服 务 , 做 任何 有 损 病 人 预 有 不 健康 的事 。个别护士在操作考 试和操作 比赛等场 合能 完全 按规范操作 , 而在临床静脉输液 中往 往只求 速度 不求 质量 , 不 按 规 范操 作 。 1 13 查对制度执行不严 : .. 医嘱书写错误 而未 及时纠正 , 随 意 执 行 口头 医嘱 , 当查 对 不 到 位 时 , 致 输 注 药 物 错 误 。 未 导 按要求在输液卡上签名 、 签注 的时间与实 际时间不符 , 查 使 对制度流于形式 , 可导致护患纠纷、 差错事故 的发生。 1 14 执 行 静 脉 输 液 操 作 流 程不 规 范 : 如 : 护 士 的 院 内 .. 比 ① 感染意识较差 , 无菌观念不到位。②开启安瓿前不消毒安 瓿 颈部 , 导致微粒污染 。③抽吸药液方 法错误 。④反复使用 同 个注射器针头抽药 。⑤在输 液操 作过程 巾不遵 守 手卫 生 规范 。⑥不按规范检查输 液药 品、 液体 、 输液用物质量 等。 1 15 护士操作重技术 , .. 轻沟通 : 儿科病人静脉输液穿刺 的 技术难度大 , 家长 的期望 值又很 高 , 而 家长往 往都 要求 “ 一 针见血 ” 给护士造 成较 大的精 神压力 , 往在 集 中注意 力 , 往 进行穿刺时忽视 了与家属的沟通 , 加上病儿哭 闹有些家属情

儿童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童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儿童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儿童输液室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为儿童提供了快速、有效和安全的药物治疗方式。

虽然输液室对患者来说是一种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但是输液室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儿童输液室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一、儿童输液室中存在的风险1.输液反应输液反应是儿童输液室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输液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感染、低血压、呼吸暂停等。

其中,过敏反应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可以导致呼吸急促、喉咙肿胀、皮疹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

感染是另一个比较常见的输液反应,因为输液室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感染源,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低血压和呼吸暂停较为罕见,但一旦出现,可能会危及生命。

2.误输液误输液可能会发生在输液室的各个环节中,如输液药品的选择、标记、配置、核对等。

因此,它是被认为是输液室中最严重的风险之一。

误输液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例如毒性过大、过敏反应、感染等。

3.输液室感染输液室中感染的来源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感染源来源于患者和医护人员,包括血液、粪便、呕吐物、尿液等。

外部感染源则来源于输液器、输液管、输液药品等。

如果对输液室的消毒不严格,感染就会随之而来。

输液室感染会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受到影响,增加感染死亡率。

4.疼痛不适输液治疗时需要将针头插入患者的身体内部,这会产生疼痛和不适感。

有些患者可能会产生插针恐惧症,这可能会导致输液过程的延误和不良后果。

二、儿童输液室风险的防范措施1.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输液室的各个操作环节都有一套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包括药物的准备、核对、输液器的更换、针头的更换等。

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输液的安全。

2. 预防输液反应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在于识别风险因素、加强观察、及时处理。

在输液前,医护人员应该认真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其它病史。

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不适症状。

3. 严格消毒输液室中的消毒应该尽量达到极致。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有效地给予儿童补充营养和药物治疗。

由于儿童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全发育以及对药物反应敏感等特点,儿科门诊输液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儿童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1. 静脉穿刺操作不当。

静脉穿刺是输液的第一步,不当的穿刺操作可能导致静脉破裂、局部出血等问题。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穿刺,确保操作准确无误;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避免部位过于靠近关节或深浅不当。

2.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

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儿童体内药物过量或代谢不良,速度过慢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对策: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监测输液速度,及时调整。

3. 药物选择错误。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选择不当的药物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或效果不佳。

对策:医务人员应了解常用儿科药物的特点和副作用,避免选择有潜在风险的药物;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4. 输液设备不洁净。

不洁净的输液设备可能引入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导致感染。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操作,确保输液设备的清洁和无菌;定期更换输液管和采血器等设备,避免交叉感染。

5. 输液过程未监测。

输液过程中的监测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必要措施的重要环节。

对策:医务人员应定期监测儿童的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存在药物混淆。

儿童常常需要多种药物治疗,如果药物混淆或误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对策: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药物的配药和核对程序,避免药物混淆或误用;与家长或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儿童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并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7. 儿童过敏反应。

儿童对药物和输液材料的过敏反应较大,可能引起过敏症状甚至严重的过敏反应。

对策:医务人员在给儿童输液前,应了解其过敏史和对药物的敏感性,避免应用有致敏风险的药物;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68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68

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对策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儿童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医患纠纷。

方法对儿童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风险因素总结归纳,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制定有效的管理对策。

结果护理人员操作不当、专业知识不牢、技能不娴熟、服务态度不好是造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

提高护士法律意识、技术水平,加强护患沟通,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确保患儿安全。

结论护理人员应不断学习,加强业务和技能的提高,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转变服务意识、增强法律意识,重视工作以及工作宗旨。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输液;风险因素;对策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抢救、治疗危重患儿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基本操作,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护质量、患儿康复及护患关系。

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关注的人较多,小儿的血管细小不明显,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

患儿家长对穿刺技术期望值较高等等原因,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引发纠纷。

1风险因素1.1护理查对制度执行不认真:治疗室加药护士与病房护士之间传递药物时2人均不核对、同时拿多个患者的药液、不采用2种方式识别患者身份、核对时只查床号不查姓名或只查药名不查剂量等查对内容不全面造成用错患者、给错药、给药剂量错误等。

另外,护理人员对新药的规格、制剂,用药量不熟悉,在使用时未及时核对,造成药物不够量或超量。

1.2用药安全意识不到位:随着新药不断上市,药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药物配伍表早已落后于药物更新,许多药物无从查询配伍禁忌,而临床上凭借工作经验,多数药物不要求做药物过敏试验,但由于患儿的个性差异,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

1.3无法避免的患儿本身因素:由于小儿本身的特点,哭闹易动,四肢浅静脉难固定,有时找不到穿刺血管,只好选择关节部位的血管时,患儿活动关节度过大导致针头刺穿血管发生渗漏。

哭闹时头部又易出汗,致使头皮胶布固定容易松脱,有时因为家长不正确的抱姿,哺乳或喂食导致头皮固定松脱而发生渗漏。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儿童常见的医疗行为之一,可以有效地补充患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

在儿科门诊输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范,可能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风险。

本文将重点讨论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

一、输液操作不规范安全隐患:有些医务人员在儿科门诊输液时,存在操作不规范的情况,比如不注重消毒操作、未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输液等。

这样容易导致感染的风险增加,增加输液的并发症。

对策措施:医务人员在进行儿科门诊输液操作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注重手消毒:输液前,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手消毒,确保双手干净,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

2. 规范操作程序:医务人员必须熟悉儿科门诊输液的操作流程,包括正确安装输液器、调整流速等步骤,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3. 注重消耗材料的保质期:医务人员在使用消耗材料时,必须查看保质期是否过期,严禁使用已过期的材料,以确保患儿的安全。

4. 加强培训: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儿科门诊输液的新知识和技术,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技术水平。

二、输液过程中的感染控制不当安全隐患:输液过程中感染控制不当是儿科门诊输液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包括感染源的污染、隔离措施不到位等,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的发生。

对策措施:医务人员在进行儿科门诊输液操作时,必须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感染源的控制:医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感染控制制度,确保输液用具、药品、药水等无菌,防止感染源的污染。

特别是要确保使用无菌的输液器、针头等。

2. 隔离措施的加强:对于患有传染性疾病或存在感染风险的患儿,医务人员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物等,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务人员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如有发现感染的病例或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监测和报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感染的蔓延。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

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分析和护理对策【摘要】本文旨在分析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包括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提出了针对这些隐患的护理对策,包括提高护理质量的措施和建设安全文化。

从建立安全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培训提升护理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保障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的健康与安全。

【关键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安全文化、安全管理、监测评估、培训提升、护理水平。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在治疗儿童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成人相比,儿童更加娇嫩和脆弱,静脉输液时需要更加细致的护理。

目前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安全隐患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包括输液管路的感染风险、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输液泵故障等等。

这些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儿童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我们有必要对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强护理对策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安全风险。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通过不断的培训提升护理水平,加强团队合作,构建更加健康的安全文化氛围,从而保障儿童患者在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儿科门诊静脉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通过对安全隐患的分析和护理对策的探讨,旨在提高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质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意外发生。

本研究还将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持续监测和评估输液过程中的安全情况,以及如何通过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安全意识,从而更好地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讨论,为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管理和护理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医疗事故和误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

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

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因患儿年幼、活动好动、患儿家长看管不到位等因素,极易发生针头移位、输液外渗、管路倒置等输液安全事件;此外,护士穿刺不合理、巡视不及时、健康宣教不到位、沟通能力欠佳等,也可能造成各类输液安全事件的发生。

本文分析了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并减少了相关输液安全事件的发生,对确保患儿安全、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护理对策静脉输液是最为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也是重要的给药途径。

输液室是门急诊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特殊场所,患者静脉输液安全是输液室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优质护理内涵的体现和深化。

小儿由于年幼、活泼好动,对事物缺乏全面、正确的认知,加之部分患儿既往有不良就医体现,在面对静脉穿刺时和静脉输液装置时,极易表现出紧张、恐惧、哭闹、挣扎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可能拉扯管道和针尖,导致针头移位、针头滑脱等,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还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1]。

此外,静脉输液过程中,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无菌操作不规范,穿刺技术不到位,巡视不及时,沟通及健康教育不完善等,均可能导致各类输液安全事件的发生,甚至导致患儿家长的不满,引起医疗纠纷[2]。

本文对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总结了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并减少了相关输液安全事件的发生。

报道如下。

1、小儿静脉输液安全隐患1.1未严格落实查对制度:输液室就医环境较为杂乱,人员复杂,常一名患儿有多名家长陪同,护士工作量较大,常在同一时间有多名患者或家属呼叫。

护士在忙乱中极易忽略查对环节,导致液体输错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1.2护士基本功不扎实:有调查显示[3]:输液室超过45.7%的医疗纠纷是由于护士静脉穿刺不成功引起的。

由于小儿血管较细,穿刺困难,部分护士,尤其是缺乏经验的年轻护士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难以掌握要领,血管选择不合理、进针角度不正确、未能妥善固定等,均可能导致穿刺失败,不仅造成患儿的痛苦,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甚至质疑护士的技术水平。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指将药物或生理盐水等液体通过静脉或皮下途径输送到儿童体内的一种治疗手段。

尽管儿科门诊输液是一种非常常见且安全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以及医疗环境的不同,在输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感染风险1. 静脉置管感染:静脉置管时,需要注意操作的无菌性,以及管道是否经过适当清洗消毒。

对策: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静脉置管操作进行规范化培训,定期进行消毒灭菌检查。

2. 输液引起的皮肤感染:如果穿刺点没有妥善处理,药液可能会从注射点处渗出,污染周围皮肤。

对策:注射点应妥善处理,保持清洁干燥,并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更换穿刺点。

二、过载风险1. 液体过载:由于儿童代谢率较低,体液平衡调节功能不完善,输液过程中流速过快或液体容量过大,容易造成液体过载。

对策:医护人员应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和特殊情况合理确定输液速度和容量,及时监测患儿的体液平衡。

2. 药物过量:输液过程中,如果计算或配置错误,药物剂量可能过大。

对策: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药物剂量,严格按照患儿体重和年龄计算剂量,并对药物进行明确标记。

三、药物不良反应1. 过敏反应:由于儿童对药物过敏的可能性较高,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过敏反应。

对策:医护人员应询问患儿和家长过敏史,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密切观察患儿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 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有害反应,如药物溶解性渗出、药物过敏性休克等。

对策:医护人员应了解药物的使用规范,合理选择药物,并定期对患儿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四、误用风险1. 误输液: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选择了错误的液体类型或药物。

对策:医护人员应仔细检查液体规格、浓度和药物种类,避免输液时发生误用。

2. 输液速度过快或过慢: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引起液体过敏或心肺系统负担加重,而输液速度过慢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对策:医护人员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儿的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儿科门诊患儿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

儿科门诊患儿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
应等) , 同时对患 儿输液过程 中出现 并发症 , 制定处 理流程 。 护士 长组织护理 人员学 习 , 不 定期进 行考 核 , 使 每一 位护理 人员能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 2 . 4 控 制院 内交叉感 染 : 根 据患儿 的病情 , 将感染 性与非感 染 患儿安置在 不同 的输液 室 ; 每 天定时开 窗通风 ; 每 天用奥 特奥博 紫外线 空气 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 2 h ;保持室 内地 面 的清 洁干燥 。门诊输液室是患者 流动性较大 的场所 , 治疗环
儿科 门诊患儿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
三峡 大 学仁 和 医 I  ̄( 4 4 3 0 0 1 ) 刘红 菊
儿科 门诊输液室是 目前我 国众多医院对 患儿进行输液治 疗的主要场所 , 门诊输液病种 繁杂 , 工作预 见性 差 , 护 理风险 高【 1 u 。儿科 门诊输液质量 好坏直接关系到患儿 的医疗 安全及 医院的整个声誉 。因此 , 加强儿科 门诊输液治疗 的风 险防范 已经成为各大 医院护理管理 的重要 内容。现就我 院儿科 门诊 输液风险防范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护 理 风 险 因 素 及 其评 估 1 . 1 护 理 人 员 因素 1 . 1 . 1 护士人力不足 : 儿 科 门诊 输 液 室 的特 点 是 单 位 时 间 内
细等 ; 在巡视 的过程 中 , 多用 一些 非语言 的交流 , 如一个爱 抚 的动作 、 一个温柔 的微笑 、 一脸关切 的表情等 。让患儿及家长
较多 , 患儿 的吵 闹 、 陪 人 员多 , 整个环 境 嘈杂 , 当护士查 对
称呼患儿姓 名时 , 容易 出现应答 错误 , 造 成相 2 患儿 因素
患儿不合作与不配合 ; 家长的 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强 ; 家长缺乏医学知识 ,对护士 的宣传教育 及各种提示不认可 ,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

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及护理干预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在护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护士在进行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护理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以确保儿童的安全和舒适度。

一、问题与原因1. 静脉穿刺困难孩子的静脉通常比成人的细小,而且儿童由于年龄小、皮肤细腻,静脉穿刺时容易出现困难。

2. 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儿童的皮肤娇嫩,护理操作不当或是局部清洁不彻底时,容易导致静脉感染。

3. 输液管堵塞儿童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输液管可能会堵塞,导致输液速度不稳定,甚至停止输液。

4. 儿童情绪波动儿童通常对医疗环境和护理过程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影响静脉输液操作的顺利进行。

二、护理干预措施1. 针对静脉穿刺困难的护理干预①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儿童的皮肤娇嫩,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需要选择较为平整的部位,避免选择皮褶处或者肌肉丰富的部位。

② 使用专业的穿刺工具:选择尺寸适当的穿刺针,减少穿刺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

③ 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在进行静脉穿刺前,给予儿童足够的情绪支持和安慰,并使用局部麻醉药物,减轻穿刺时的疼痛感。

2. 针对静脉炎的护理干预① 严格的操作规范: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前,需要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避免细菌感染。

② 定期更换输液针头:避免输液针头长时间滞留导致细菌感染。

③ 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及时发现局部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3. 针对输液管堵塞的护理干预① 定期观察输液管情况:护士在进行儿童门诊静脉输液时,需要定期观察输液管的情况,确保输液畅通。

② 定期更换输液管:避免输液管长时间使用导致管道堵塞。

4. 针对儿童情绪波动的护理干预① 营造轻松的治疗环境:护士可以在输液前为儿童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治疗环境,例如播放儿童喜欢的音乐或动画片。

② 情绪支持:护士需要给予儿童足够的情绪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排解紧张和恐惧情绪。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儿科门诊输液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儿童年龄小,生理机能不完善,对输液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在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本文将探讨儿科门诊输液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1. 输液设备和药物准备不标准:有些儿科门诊可能存在设备不齐全、过时或不维护的情况,药物准备也可能存在不标准的问题,如药物稀释不当、输液注射器未洗净等。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先进的输液设备,并进行定期维修和更换。

医务人员在准备和配置药物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证药物的准确性和纯净性。

2. 输液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风险:儿科门诊输液过程中,输液部位的消毒和包扎可能存在不标准的情况,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对于这个问题,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消毒和包扎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操作规范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

3.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儿童的身体对液体的吸收能力有限,过快的输液速度可能导致液体过多过快地进入儿童体内,对儿童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这个问题,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和病情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输液。

4. 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不及时:儿童对药物的耐受性较低,容易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药物反应等。

如果医务人员对输液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延误病情和加重患儿的痛苦。

医务人员需要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对输液不良反应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5. 儿童配合度差:儿科门诊输液需要儿童配合,协助完成输液过程。

但儿童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容易抵触和焦虑,从而影响输液的进行。

为了减少儿童的抵触情绪,医务人员可以通过游戏、儿童专用设备等方式,提高儿童的配合度。

儿科门诊输液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但通过相关对策的实施,可以降低这些安全隐患带来的风险。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始终将儿童的安全放在首位,提供安全、规范、高质量的儿科门诊输液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静脉输液中的风险因素及对策分析
【摘要】为减少儿科因静脉输液所引起医疗护理纠纷提供理论依据,文章归纳和分析了儿科静脉输液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主要包括环境因素、护理因素、医嘱因素、药物因素及患儿与家长因素等;并针对各种风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儿科;静脉输液;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5-0107-02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贯穿其整个环节。

尤其静脉输液这种侵入性操作作为患儿治疗及抢救的重要手段,其中存在的风险更加不容忽略。

随着大众医疗健康知识水平的提高,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显得无处不在。

现就儿科静脉输液中的风险因素及对策这一问题探讨如下。

1 儿科输液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环境因素
儿科输液室病种杂,空气中的病菌含量高,易引起交叉感染,气温过高或过低能影响输液速度。

另外病区内家长和患儿过多,常随意调整位置,这些导致核对时互相干扰的因素增多,增加输液错误率。

1.2 护理因素
护理因素是儿科静脉输液中的主要风险因素,主要包括主观与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1)主观因素。

主要表现为护士责任心不强,风
险意识薄弱。

由于护士缺乏强烈的责任心,因此工作中就不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随意简化操作步骤,导致输液差错。

如果风险意识淡薄,输液过程中观察巡视就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处理输液故障及病情变化等。

(2)客观因素。

主要是护理人员配备不足及护士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医院普遍存在着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问题,护士工作量大,静脉输液加药换药频繁,呼叫铃响后甚至来不及仔细核对就匆忙操作,且护士大部分时间用于治疗,也不能及时巡视输液情况,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针头脱落,药物外渗或病情变化等情况;加之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导致思想不集中,这些都使得差错事故的发生几率增加。

身心疲惫的医务人员是危险而无辜的肇事者[1]。

护士业务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护士对某些药物尤其是新药的药理作用及配伍禁忌不熟悉,专科知识及操作技术不过关,加之在给患儿进行静脉穿刺时,往往都有家长在旁观看,且大多数家长都要求护士能“一针见血”,如不成功就指责护士,这无形中给护士造成了极大压力,影响了穿刺成功率。

1.3 医嘱因素
医生开处方时不细心,给药剂量与患儿体重不符,皮试或免试未注明,忽视药物的配伍禁忌,个别医生字迹潦草,护士难以辨认,开具电子医嘱时点错剂量,纸质医嘱和电子医嘱不一致,如果护士核对时不仔细,极易造成差错。

1.4 药物因素
近年来药品更新过快,药品商品名复杂多样,使得护士对药物的
作用和不良反应不熟悉,执行医嘱时易出差错。

另外,近年来药物临床上联合用药的情况越来越多,增加了药物配伍禁忌的概率[2]。

1.5 患儿因素
小儿作为一种特殊的护理服务对象有其独特的特点,由于小儿年龄较小对输液恐惧,输液时不懂配合,常哭闹不止,尤其夏天易出汗,使胶带固定不牢导致针头滑脱。

另外,随着小儿营养条件的改善,肥胖患儿也大大增多,通常肥胖患儿血管不易暴露,这也增加了穿刺难度,反复穿刺易引起家长不满而引发纠纷。

1.6 家长因素
现在大部分家庭的小孩均为独生子女,小儿患病时家长往往过度紧张、焦虑,小儿需要静脉输液时,家长都迫切希望护士优先给自己的孩子输液,输液时家长因缺乏医疗知识或为了满足孩子不愿待在治疗室的需要,常将小孩带离输液室,导致护士无法及时观察输液情况及病情变化。

另外,家长对患儿宠爱有加,要求护士输液时一针穿刺成功,如事与愿违,家长便难以忍受,引发护患纠纷[3]。

2 对策
针对上述儿科输液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可采取如下对策来加以规避。

2.1 改善输液环境
输液室每日定时消毒,根据季节调整适宜的温湿度,并注意开窗通风。

为避免由于病区家长和患儿过多等环境因素造成输液时出现的“张冠李戴”,输液前先叫患儿姓名,再反问患儿或家长“请问
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啊,今年几岁了”等问题,经过反复把关,可以防止家长盲目应答而造成输液差错。

2.2 配足护理人员,强化人员培训
医院管理者应从医疗安全出发,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根据科室的工作量及劳动强度配足护理人员。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风险意识和法律观念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知识,了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及风险管理的作用和目的,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及应对能力;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做到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职业道德培养。

让护士牢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发扬“慎独”精神,自觉遵守查对制度、操作流程,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处理问题,耐心回答家长提出的问题,并详细地告知其输液的注意事项。

(3)加强业务培训。

加强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定期组织护士学习用药知识,尤其重视新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配伍禁忌,以不断提高护士防范用药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做到规范化用药,并对患者及家长做好用药安全注意事项的指导。

不断训练心理素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穿刺成功率。

2.3 规范医嘱
要求医生开具纸质医嘱时字迹工整清晰,电子医嘱严密完整,仔细核对后对有问题或者模糊不清的医嘱应告知医生,确认后再执行。

3 小结
通过分析小儿输液室存在和潜在的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能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防范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减少小儿静脉输液差错事故的发生,从而降低医疗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康秀芹.门诊小儿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7-8.
[2]陈秋虹.门诊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1):80-81.
[3]李丹雯,蒋俊.门诊小儿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j].浙江预防医学,2008,20(8):67-72.
(收稿日期:2013-01-25)(编辑:王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