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的设计与仿真设计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65abbadc524de518964b7db5.png)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一、实验的背景及内容1、直接扩频通信背景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
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通信系统、WLAN(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
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
扩频通信技术自5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便开始研究,一直为军事通信所独占,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电子对抗以及导航、测量等各个领域。
直到80年代初才被应用于民用通信领域。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民用通信容量的需求和有效地利用频谱资源,各国都纷纷提出在数字峰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和未来的个人通信中采用扩频技术,扩频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蜂窝电话、无绳电话、微波通信、无线数据通信、遥测、监控、报警等等的系统中。
2、实验的内容及意义本次实验主要研究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建立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matlab仿真模型,在信道中存在高斯白噪声和干扰的情况下,对系统误码率性能进行了仿真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一些新型元器件的应用,扩频通信在技术上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在军事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正迅速地渗透到了个人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等民用领域,成为新世纪最有潜力的通信技术之一因此研究扩频通信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本人通过此次实验,进行深入地研究学习扩频通信技术及对它进行仿真应用,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巩固通信专业基础知识,为以后的个人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直接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分析与仿真
![直接扩频通信系统抗干扰分析与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36bfdfb0f5335a8103d22062.png)
目录摘要 (1)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扩展频谱基本原理 (2)第三章直接序列扩频基本模型 (5)第四章MATLAB对直接扩频系统的仿真 (10)码产生模块 (10).数据产生模块 (11).扩频解扩模块 (12).调制与解调模块 (14)调制在时域上是将信号与载波进行相乘,在频域上是将信号频谱进行搬移,搬到以载波频率为频域中心的频域轴上。
在这个系统中我采用的是QPSK调制解调方式,考虑到以后的仿真运算量等情况,系统的载波频率设为扩频码的频率,即扩频码的长度,这即是刚把扩频信号的频谱进行了搬移,其过程如下文所述。
(14).相关模块 (15). 计算误码率模块 (15)第五章扩频系统抗干扰的研究 (17)白噪声干扰及其理论说明 (17).扫频干扰的仿真 (24).多频干扰 (35).单频干扰 (40)摘要本文首先从香农定理分析,得到了无误差传输系统中信噪比和带宽是可以互换的。
接着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几种方式,并把讨论的重点放在了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还介绍了用QPSK调制方式对扩频信号进行调制。
本文用MATLAB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进行了仿真,文中对所仿真的各个模块进行了叙述。
在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进行分析时,用了不同形式的干扰测试了系统性能,这些方式中重点分析了白噪声干扰和扫频干扰。
并从仿真数据和理论上证实,直扩系统不能对白噪声干扰进行有效的抵抗。
在扫频干扰时,分别从连续扫频干扰方式和间断扫频干扰方式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仿真,并得出,对于一些扩频码,扫频干扰强于白噪声干扰,提出了以基带为干扰带宽的间断干扰方式的一种干扰形式,这种干扰形式的干扰效果强于其它干扰。
最后还做了多频干扰,单频干扰。
本文的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白噪声干扰扫频干扰多频干扰AbstractAccording to Shanon Theory, we got the inclusion that SNR and bandwidth can be offset mutually in the inerrant channel. signal should be widen. Then the conception of spread spectrum was produced. Some spread spectrum mode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key point was put on the direct spread spectrum system. Modulating the spread spectrum signal using QPSK mode. Simulating the direct spread spectrum system using MATLAB. The paper depicted the modules need to be simulated in detail. Different noises were us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ystem, such as white noise and chirp. We can got the inclusion that the direct spread spectrum system can not resist the white noise efficiently. When using chirp, two modes were introduced: continuous mode and discontinuous mode. In some spread spectrum codes, chirp was more fierce than white noise. Multiple-Tone and Single-tone were included also..Keyword: direct spread spectrum system, white noise interfere, chirp, Multiple-Tone.第一章绪论21世纪,是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蓬勃发展的世纪,在刚进入这个世纪,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带给了我们,以大唐代表中国向ITU提交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TD-SCDMA已经开始了实地测试,这是中国首次提出自己的标准和建议,而这也标志着我们正在进行着第四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革命。
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基于MATLAB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494353eba1aa8114431d976.png)
《扩频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直接扩频系统仿真班级:0110910和0110911姓名:詹晓丹(2009210432)姜微(2009210503)张建华(2009210336)指导老师:***1.课程设计目的(1)了解、掌握直接扩频通信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2)了解、熟悉扩频调制、解调、解扩方法,并分析其性能;(3)学习、掌握Matlab相关编程知识并用其实现仿真的直接扩频通信系统;2.课程设计实验原理直接扩频通信系统工作原理:直接序列扩频,就是直接用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去扩展信号的频谱,在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去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基带信号。
在发端输入的信息与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码序列(这里使用的是m序列)进行波形相乘,得到复合信号,实现信号频谱的展宽,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射频载波发送出去。
由于采用平衡调制可以提高系统抗侦波的能力,所以直接序列扩频调制一般都采用二相平衡调制方式。
一般扩频调制时一个信息码包含一个周期的伪码,用扩频后的复合信号对载波进行二相相移监控(BPSK)调制,当gt从“0”变成“1”或从“1”变到“0”时,载波相位发生180度相移。
接收端的本振信号与发射端射频载波相差一个中频,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与本振信号混频、低频滤波后得到中频信号,然后与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并且同步的扩频码序列进行波形相乘,实现相关解扩,再经信息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3.建立模型描述(1)直接扩频通信系统组成框图:(2)直接扩频通信系统波形图:4.模块功能分析(1)直扩系统的调制功能模块:(都包含模块框图和不同调制、解调方式介绍、分析)(a)扩频调制模块用扩频码发生器产生一个伪随机码 pn(这里用的是m序列),与信源信息码序列xt相乘,实现频谱的展宽(b)BPSK调制模块调制的方式可以有二相相移监控BPSK、四相相移键控QPSK、偏移四相相移监控OQPSK、最小频移监控MSK。
基于m序列的直接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基于m序列的直接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d60d442dd36a32d72758147.png)
倍患工程基于m序列的直接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李维坤(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本文以现代通信系统中常用的m序列直接序列扩频原理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利用Matlab/SimuHnk等软件工具对直接扩频通信系 统进行仿真研究,探究其对于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
本文将其与无扩频系统在误码率、不同强度窄带干扰等条件下进行性能比较,从而验 证本文设计的直接扩频通信系统具备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m序列;Matlab/Simulink;直接扩频通信系统〇引言凭借抗干扰性能强、保密性良好等显著优点,扩频通信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宽带通信系统调制过程中,其技术的 研究和应用推广受到各个研究院校及企业的高度重视。
扩频 通信系统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数据以扩频编码的技术手 段将其扩频调制到一个极宽的带宽上,同时在系统的接收端 采用相关的解调技术从接收到的扩频信息中解调出信宿发 送的信息数据。
在实际应用中常见的扩频通信技术有直序扩 频技术、跳频扩频技术、跳时扩频以及线性调制技术等三种 技术用于现代通信系统。
本文结合其相关理论对扩频技术工 作流程进行介绍,同时利用用MATLAB/Sim ulink等软件工 具对扩频系统及其性能进行仿真测试。
通过将其系统与无扩 频系统进行抗干扰性、误码率等相关性能方面的对比研究,发现本设计的扩频通信系统具备良好的能力。
W = 0.1x C x N I S(4)结合式(3)和式(4),从中可以看出在系统当前给定信 噪比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用牺牲带宽的手段来保证较高的搞 干扰能力。
扩频通信的核心就是将扩频码扩展至宽带带宽,通过带宽换取高高抗干扰性能。
因此扩频通信系统通过扩频 技术可以获得拥有比常规通信系统要大得多通信宽带,从而 实现结合香农公式可以得知在较低的信噪比的前提下扩频 通信系统可以获得较强的抗干扰性能。
同时考虑在实际的通信系统一般为窄带通信信道,其信 道的噪声特性主要表现为高斯白噪声特性。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研究及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研究及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8dccfb0a16fc700abb68fcfa.png)
(c o l fntu n ce c n y a ctsigo ek ylb rt r Not iesyo ia Tay a S h o s me t in ea dd n mi et fh e o ao y, rhUnv ri f n , iu n oi r s n t a t Ch
( )多址通信系统指的是许多 用户组 成的一个 3 通信 网 ,网中任何 两个用户都可 以通信 ,而且许 多
对用 户同时通信 时互不不扰 。应用直扩系统就很容
的功率 谱密度很低 ,单位时间 内的 能量就很 小 ,同 时它 的频带很宽 。因此 ,它具有很强 的抗截获性 。
简称扩频通信 ,是一种信息处理传输 技术 ,它将待 传输的信息数据经扩频序列调 制 ,实现频 带扩展后
再传输 ,由于采用 了伪随机编 码作为 扩频调制的基 本信号 ,使它具有很多独特 的优 点 : 干扰 能力强 , 抗
c omm u c to nd m itr a tc lc niai nsa l a tci a om m unc to ,be a s t a y d a a e :sr g a i ntree e ood iy iai ns c u e ofi m n a v ntg s ton nt—i e fr nc ,g s
中 图分 类 号 : T 1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N9 44
R e e r h nd i u a i n f d r c e sa c a sm l to o i e ts que e nc
s e d s cr pr a pe t um om m uni a i n ys e c c to s t m
基于simulink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
![基于simulink的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fdfbb940e45c3b3567ec8b9b.png)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一、扩频系统结构及仿真原理:直接序列扩频的发射机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设数据序列{an}对应的双极性波形为a(t),其电平取值为±1,码元速率为Rabps,码元宽度为Ta=1/Ra秒。
扩频所使用的伪随机序列c(t)也是电平取值为±1的双极性波形,伪随机序列的码元也称为码片(chip),码片速率设为Rcchip/s,对应的码片宽度就是Tc=1/Rc秒。
码片速率通常是数据速率的整数倍,且。
对于双极性波形而言,扩频过程等价于数据流a(t)与伪随机序列c(t)相乘的过程,扩频输出序列设为d(t),也是取值为±1的双极性波形,其速率等于码片速率。
扩频序列经过调制后得到调制输出信号s(t)送入信道。
对于BPSK调制,有由于PN码速率远远高于数据传输速率,所以调制输出信号s(t)的频带宽度将远远大于数据波形的带宽。
设数据传输率为Ra=100bps,扩频码片速率为Rc=2000chip/s,Rc/Ra=20,采用m序列作为扩频序列,以BPSK为调制方式。
二、Simulink仿真模型:“Bernoulli Binary Generator”产生数据流,其采样时间设置为0.01秒,这样输出的数据速率为100bps。
“PN Sequence Generator”产生伪随机扩频序列,其采样时间设置为0.0005秒,这样输出的码片速率为2000chip/s。
为了使得扩频模块(乘法器)上的数据采样速率相同,需要对数据流进行升速率处理。
“Unipolar to Bipolar Converter”完成数据和扩频序列的双极性变换。
乘法器输出即为扩频输出,其码速率等于采样速率,即每个采样点代表一个码片。
扩频输出信号以BPSK方式进行调制。
三、仿真结果:由图(1)可见数据信号的带宽约100Hz,其功率峰值约为20dB,而扩频输出信号带宽展宽了20倍,为2KHz,而其功率峰值下降到约7dB处。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4586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7.png)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是一种常用于无线通信中的传输技术,可用于提高通信质量和抗干扰能力。
其基本原理是将原始信号乘以一个扩频码序列,使得信号的带宽变宽,从而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本文将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进行仿真设计,包括系统结构、信号处理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一、系统结构设计1.发送端设计发送端主要包括原始信号处理和扩频处理两个模块。
原始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将待传输的信息编码成数字信号,可以采用各种调制技术(如二进制调制);扩频处理模块将原始信号乘以扩频码序列,以实现信号的扩频。
2.接收端设计接收端主要包括解扩和信号恢复两个模块。
解扩模块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扩,即将信号除以扩频码序列;信号恢复模块对解扩后的信号进行滤波和解调,最终得到原始信号。
二、信号处理设计信号处理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对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信号处理的设计。
1.扩频码序列设计扩频码序列的设计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
常用的扩频码序列有伪随机码(PN码)和正交码等,可以通过Matlab等工具进行生成和优化。
2.扩频处理设计扩频处理是将原始信号与扩频码序列进行乘积运算的过程。
可以采用数字乘法器或卷积器等方式实现,具体实现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解扩和信号恢复设计解扩和信号恢复是接收端的重要环节,其中解扩模块用于将接收到的信号除以扩频码序列,信号恢复模块用于对解扩后的信号进行滤波和解调。
滤波器可以采用低通滤波器,解调方式可以根据信号特点选取。
三、性能评估设计对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误码率评估误码率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
可以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码和比对的方式来评估误码率,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2.抗干扰性能评估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是其核心优势之一、可以通过仿真添加干扰信号,并比较接收到的信号与原始信号的相关性来评估抗干扰性能。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MATLAB仿真(BPSK调制)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MATLAB仿真(BPSK调制)](https://img.taocdn.com/s3/m/7825d7a183d049649b66585d.png)
目录一、背景 (4)二、基本要求 (4)三、设计概述 (4)四、Matlab设计流程图 (5)五、Matlab程序及仿真结果图 (6)1、生成m序列及m序列性质 (6)2、生成50位随机待发送二进制比特序列,并进行扩频编码 (7)3、对扩频前后信号进行BPSK调制,观察其时域波形 (9)4、计算并观察扩频前后BPSK调制信号的频谱 (10)5、仿真经awgn信道传输后,扩频前后信号时域及频域的变化 (11)6、对比经信道前后两种信号的频谱变化 (12)7、接收机与本地恢复载波相乘,观察仿真时域波形 (14)8、与恢复载波相乘后,观察其频谱变化 (15)9、仿真观察信号经凯萨尔窗低通滤波后的频谱 (16)10、观察经过低通滤波器后无扩频与扩频系统的时域波形 (17)11、对扩频系统进行解扩,观察其时域频域 (18)12、比较扩频系统解扩前后信号带宽 (19)13、比较解扩前后信号功率谱密度 (20)14、对解扩信号进行采样、判决 (21)15、在信道中加入2040~2050Hz窄带强干扰并乘以恢复载波 (24)16、对加窄带干扰的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并解扩 (25)17、比较解扩后信号与窄带强干扰的功率谱 (27)六、误码率simulink仿真 (28)1、直接扩频系统信道模型 (28)2、加窄带干扰的直扩系统建模 (29)3、用示波器观察发送码字及解扩后码字 (30)4、直接扩频系统与无扩频系统的误码率比较 (31)5、不同扩频序列长度下的误码率比较 (32)6、扩频序列长度N=7时,不同强度窄带干扰下的误码率比较 (33)七、利用Walsh码实现码分多址技术 (34)1、产生改善的walsh码 (35)2、产生两路不同的信息序列 (36)3、用两个沃尔什码分别调制两路信号 (38)4、两路信号相加,并进行BPSK调制 (39)5、观察调制信号频谱,并经awgn信道加高斯白噪和窄带强干扰 (40)6、接收机信号乘以恢复载波,观察时域和频域 (42)7、信号经凯萨尔窗低通滤波器 (43)8、对滤波后信号分别用m1和m2进行解扩 (44)9、对两路信号分别采样,判决 (45)八、产生随机序列Gold码和正交Gold码 (47)1、产生Gold码并仿真其自相关函数 (48)2、产生正交Gold码并仿真其互相关函数 (50)九、实验心得体会 (51)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一、背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S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6dd39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3.png)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通信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通信技术,它通过将原始信号与伪随机噪声序列进行逐位相乘,从而将信号的带宽扩展到噪声频谱的宽度,从而实现抗干扰和保密性能的显著提高。
本文将通过仿真设计一个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和仿真过程。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由发送端和接收端组成。
在发送端,原始信号经过码片发生器生成伪随机噪声序列,并与原始信号进行逐位相乘得到扩频信号。
扩频信号经过调制器进行调制,然后经过发射机发送到接收端。
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经过解调器进行解调,然后通过相关器与伪随机噪声序列相乘得到原始信号。
首先,需要设计码片发生器。
伪随机噪声序列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起到关键作用,它决定了信号的扩展带宽和抗干扰性能。
常用的伪随机噪声序列有伪随机码生成器(PN码)和高斯白噪声序列(AWGN)。
在仿真中,可以选择PN码作为伪随机噪声序列。
PN码的生成方式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移位寄存器和反馈电路生成的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
其次,需要设计调制器和解调器。
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方式有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和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
在仿真中,可以选择BPSK作为调制方式。
解调器与调制器相反,将接收到的扩频信号与伪随机噪声序列相乘得到原始信号。
最后,需要设计发射机和接收机。
发射机通过电路将调制后的扩频信号发射出去,接收机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电路进行放大和解调处理,从而得到原始信号。
在仿真中,可以使用MATLAB等仿真软件来实现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
首先,定义参数包括信号的比特率、码片周期、发射功率等。
然后,生成随机的原始信号数据。
接下来,根据参数生成伪随机噪声序列。
将伪随机噪声序列与原始信号进行逐位相乘得到扩频信号。
通过调制器进行调制,得到调制后的信号。
在接收端,通过解调器解调接收到的信号,得到解调后的扩频信号。
直接序列扩频(DS-SS)通信系统的仿真与实现 开题报告
![直接序列扩频(DS-SS)通信系统的仿真与实现 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e11e7d726fff705cc170a3c.png)
南京师范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姓名:学号:学院: 泰州学院专业: 通信工程题目: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仿真与实现指导教师:2012 年 3月 10日一.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现代军事通信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干扰环境,因此具备足够的抗干扰能力,是未来通信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这要求能够识别和抑制各种干扰。
扩频通信早期主要应用于军事目的,从世纪年代末、年代初开始,扩频技术在民用通信方面的应用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例如在蜂窝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扩频技术被用于克服多路径效应和抑制同信道干扰,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利用技术进一步提高频谱利用率和系统性能。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扩频通信系统。
它最突出的优点是当扩频增益足够大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直接序列扩频是高安全性高抗扰性的一种无线序列型号传输方式。
英文全称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简称直扩方式(DS方式)。
通过利用高速率的扩频序列在发射端扩展信号的频谱,而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把展开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来的信号。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在军事通信和机密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甚至普及到一些民用的高端产品,例如信号基站、无线电视、蜂窝手机、无线婴儿监视器等,是一种可靠安全的工业应用方案扩频技术由于其本身具备的优良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到目前为止,其最主要的两个应用领域仍是军事抗干扰通信和移动通信系统,而跳频系统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则分别是在这两个领域应用最多的扩频方式。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及DS-CDMA,主要是一种民用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则成为扩频技术的主流。
欧洲的GSM标准和北美的以CDMA技术为基础的IS-95都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的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在目前所有建议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标准中(除了EDGE)都采用了某种形式的CDMA。
因此CDMA技术成为目前扩频技术中研究最多的对象。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2e6bf5273968011ca3009175.png)
function dscdmamodem(user,snr_in_dbs) %建立模型:用户信息,snr_in_dbs为信噪比%设置初始参数user=[0 1 0 1 1 0 1];close all%定义步长变量%length_user=length(user); %改变用户数据中的0为-1for i=1:length_userif user(i)==0;user(i)=-1;endend%用户传输前设置fc=3; %载频eb=2; %每个字符的能量tb=1; %每个信息比特所占的时间%用户输入的数据信息t=0.01:0.01:tb*length_user;basebandsig=[];for i=1:length_user;for j=0.01:0.01:tb;if user(i)==1;basebandsig=[basebandsig 1];elsebasebandsig=[basebandsig -1];endendendfigure(1)plot(basebandsig)axis([0 100*length_user -1.5 1.5]);title('用户输入的信息')Y=fft(basebandsig);figure(2)plot(abs(Y))axis([0 100 0 300]);title('扩频前的频域图')%用户的BPSK调制过程bpskmod=[];for i=1:length_user;for j=0.01:0.01:tb;bpskmod=[bpskmod sqrt(2*eb)*user(i)*cos(2*pi*fc*j)]; endendlength(bpskmod)W=fft(bpskmod);%用户BPSK调制后的波形图输出figure(3)plot(bpskmod)axis([0 100*length_user -3 3]);title('用户经BPSK调制之后的波形')%扩频%PN码发生器seed=[1 -1 1 -1]; %设PN码初始值为1000 spreadspectrum=[];pn=[];for i=1:length_userfor j=1:10; %PN码和数据比特码的比率设为10:1pn=[pn seed(4)];if seed(4)==seed(3) temp=-1;else temp=1;endseed(4)=seed(3);seed(3)=seed(2);seed(2)=seed(1);seed(1)=temp;endspreadspectrum=[spreadspectrum user(i)*pn];end%扩频过程pnupsampled=[];len_pn=length(pn);for i=1:len_pnfor j=0.1:0.1:tbif pn(i)==1pnupsampled=[pnupsampled 1];elsepnupsampled=[pnupsampled -1];endendendlength_pnupsampled=length(pnupsampled); sigtx=bpskmod.*pnupsampled;%扩频码波形输出figure(4)plot(pnupsampled)axis([0 100*length_user -2 2]);title('PN码波形图')%扩频后的波形图输出figure(5)plot(sigtx)axis([0 100*length_user -3 3]);title('用PN码扩频后的波形图')composite_signal=sigtx;%扩频后的频域波形图Z=fft(sigtx);figure(6)plot(abs(Z))axis([0 100 0 300]);title('扩频后的频域图')%高斯白噪声信道传输snr_in_dbs=20; %设信噪比为20composite_signal=awgn(composite_signal,snr_in_dbs);%从信道中解扩出用户的信息rx=composite_signal.*pnupsampled; figure(7)plot(rx)title('用户解扩后的波形')%BPSK解调过程demodcar=[];for i=1:length_userfor j=0.01:0.01:tbdemodcar=[demodcar sqrt(2*eb)*cos(2*pi*fc*j)];endendbpskdemod=rx.*demodcar;figure(8)plot(bpskdemod)title('用户经BPSK解调之后的波形')len_dmod=length(bpskdemod);sum=zeros(1,len_dmod/100);for i=1:len_dmod/100for j=(i-1)*100+1:i*100sum(i)=sum(i)+bpskdemod(j);endend%检波过程rxbits=[];for i=1:length_userif sum(i)>0rxbits=[rxbits 1];elserxbits=[rxbits 0];endendlength_rxbits=length(rxbits);t=0.01:0.01:tb*length_rxbits;savbandsig=[];for i=1:length_rxbitsfor j=0.01:0.01:tbif rxbits(i)==1savbandsig=[savbandsig 1];elsesavbandsig=[savbandsig -1];endendendfigure(9)plot(savbandsig)axis([0 100*length_user -1.5 1.5]); title('用户经检波之后的波形')。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a56c5e8762caaedc33d403.png)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设计摘要:利用Matlab/Simulink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做了详细的讲解分析。
先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原理进行介绍,然后基于Simulink 的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仿真,同时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同步方法进行了相关仿真,最后在该系统中加入特定的干扰,进行测试,研究整个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关键词:通信系统;直接序列扩频;调制解调保密通信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课题背景及意义 11.2 Simulink的简介 1第二章直接序列扩频通信原理 32.1扩频通信概念及分类 32.2直接序列扩频定义 32.3直接序列扩频的基本原理 32.4 直扩系统的性能分析 52.4.1 直扩系统的抗干扰性 52.4.2 直扩系统的抗多径干扰性能 6第三章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的仿真 73.1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发射机的设计 73.2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的仿真 83.3基于Simulink的接收机仿真设计 12第四章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 17第五章 CDMA系统仿真设计 21第4章实验心得 27参考书目 28第一章绪论1.1课题背景及意义扩展频谱通信是建立在Claude E.Shannon的信息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新型的通信体制。
由于扩频通信体制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截获率低、码分多址、信号隐蔽、测距和易于组网等一系列优点,自从问世之后便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并率先应用在军事通信中。
随着近年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处理器技的广泛应用,以及一些新型器件的应用,扩频技术的应用形成了新的高潮。
事实上,扩频通信已成为电子对抗环境下提高通信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并在近十几年来爆发的几场现代化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随着CDMA扩频通信技术在民用通信中的深入应用和不断渗透,以及在卫星通信、深空通信、武器制导、GPS全球定位系统和跳频通信等民用和国防民事通信的强烈需求下,扩谱通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10c89b60242a8956bece474.png)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Simulink的仿真设计摘要:本次设计的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主要利用了Matlab/Simulink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进行仿真,并详细的分析了仿真结果。
首先介绍直接序列扩频的系统原理,然后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仿真,设计误码率分析模块部分,再对前后扩频解扩频谱波形比较及收发误码率进行分析,最后对设计完成的系统加入干扰源,完成对系统抗干扰性能的分析。
关键词:直接序列扩频;扩频通信;Matlab/Simulink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2 课程设计的总体介绍 (1)1.3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1)1.4 Simulink的简介 (2)第二章直接序列扩频原理 (3)2.1 扩频通信的定义及原理 (3)2.2 直接序列扩频定义及原理 (3)2.3 PN序列生成与作用 (4)第三章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仿真设计 (6)3.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发射机的设计 (6)3.2 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的仿真 (6)3.3 基于Simulink的接收机仿真设计 (10)第四章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 (12)第五章结束语 (18)参考文献 (18)第一章绪论1.1 课题背景及意义扩展频谱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的一种新兴的通信方式,其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以及频谱利用率高、多址通信等诸多优点为人们所认识,并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通信和民用通信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了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
扩频通信,即(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扩展频谱通信,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
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扩频序列:Spread Sequence)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程序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1823ebee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2d.png)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仿真程序一、引言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SS)是一种使用扩频技术实现的数字通信系统,其特点是能够通过使用更宽的频带来降低信噪比,从而实现更高的信道容量和更好的通信质量。
DSSS系统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序列扩频器,它用于将原始信号通过一个码序列进行扩频,从而实现信号的保护和隐私性保密。
二、序列扩频器原理序列扩频器是DSSS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一个宽带码序列对原始信号进行扩展。
该码序列通常是一个在长度上比原始信号大若干倍的伪随机序列,可以使用众多算法生成,如Gold序列、Walsh 序列等,其中Gold序列常用于商业应用中的CDMA系统中。
通过将原始信号与码序列进行异或操作,实现了将信号进行扩展的目的。
扩展后信号的带宽变得非常宽,相比于原始信号在频域上呈现均匀的频率分布特性,扩展后的信号则呈现很强的周期性,这种特性使得DSSS的信号在信道传输过程中更加能抵抗干扰,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
三、DSSS通信系统仿真程序的设计1、通信信道建立与维护仿真程序的第一步是建立DSSS系统的通信信道,并模拟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传输效果。
该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生成码序列:利用C++编写随机码序列生成算法,生成Gold码或其他可配置的伪随机码序列。
(2)信道建立:模拟先建立一个单向链路,客户端发送消息并收到稳定响应后,再建立起全双工链路模拟通信。
(3)信道参数配置:该部分需考虑到信道的图像频率、多径干扰以及其他常见的传输干扰因素,并可以根据需求对不同的信道参数进行灵活的配置和调整。
2、数据源与数据解调器在DSSS系统中,数据源是指模拟传输数据的源头,主要由数据生成器和调制器组成,在仿真程序中,该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1)消息生成:即通过各种方式模拟生成特定格式的传输数据。
(2)消息调制:对消息进行不同方式的调制,可以用多种方法完成,常用的有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方式以及QAM(正交幅度调制)等。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SIMULINK仿真—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SIMULINK仿真—通信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46823ed1f34693dbef3e39.png)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SIMULINK仿真—通信工程课程设计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 SIMULINK仿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生姓名学号年级指导教师职称讲师二〇一四年一月三日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SIMULINK仿真摘要:本文介绍了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利用Matlab/Simulink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做了详细的讲解分析。
同时为了方便理解也对其原理进行了相关的说明,做到每个环节每个步骤都透彻明了。
本文也做了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的仿真, Simulink的接收机的仿真,也介绍了在加入干扰后扩频通信仿真。
读者可以通过对本文的阅读对直接序列扩频的相关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会了解到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各种应用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用来抗干扰,从而提高通信性能。
关键字: 扩频通信;SIMULINK;直接序列扩频目录第1章绪论 (1)1.1 扩频通信的应用及仿真的意义 (1)1.2 扩频通信的背景 (1)1.4 扩频通信主要特点 .................................. 2 第2章MATLAB/SIMULINK简介 . (4)2.1 Matlab的简介 (4)2.2 Simulink的简介 .................................... 4 第3章直接序列扩频的原理 .. (7)3.1 扩频通信的定义 (7)3.2 扩频通信的分类 (7)3.3 直接序列扩频的定义与原理 (7)3.4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特点: ....................... 10 第4章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的仿真设计 (13)4.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发射机的设计 (13)4.2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接收机的设计 ................. 14 第5章仿真的系统与结果 (17)5.1 基于Simulink的发射机的仿真 (17)5.2 基于Simulink的接收机的仿真 (19)5.3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分析 (23)第6章结束语 (27)I参考文献 (29)II成都学院(成都大学)课程设计报告第1章绪论1.1 扩频通信的应用及仿真的意义目前,我国电网中应用的通信方式主要有明线、电力线载波、电缆和新兴起的一点多址微波等。
实验七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
![实验七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31266114a300a6c30c229f53.png)
实验七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扩频部分)仿真(一)实验目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DSSS)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系统。
在发送端,直扩系统将发送序列用伪随机序列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受端又用相同的扩频序列进行解扩,回复出原有信息。
由于干扰信息与伪随机序列不相关,扩频后能够使窄带干扰得到有效的抑制,提高输出信噪比。
系统框图如下图所示:本次实验只要求完成扩频编码部分,信号在信道的传输以及在接收端的解扩部分作为课后同学们自己学习。
(二)实验设备计算机,Matlab软件(三)实验要求本实验属于设计实验,请根据(四)实验内容的步骤,附上实验程序和仿真结果图。
请在页眉处填写班级、学号、姓名,并将实验报告命名为“实验七_学号_姓名”,并通过FTP上传至指定文件夹。
(四)实验内容1)设计一个7位双极性的m序列。
(参照前面做的实验四)2)设计一个5位随机的待发送的二进制序列。
3)利用产生的7位双极性m序列对待发送的二进制序列进行扩频,画出扩频前原始信号和扩频后的信号。
图1 基本扩频系统(扩频部分)仿真流程图1、生成m序列(请参照实验四)采用n=3级的移位寄存器产生7位长的m序列,移位寄存器结构如图1:图1 移位寄存器结构各寄存器初值分别为[1 1 1],参照该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图和表1,用Matlab 语言编写程序,生成m序列。
表1D1 D2 D31 0 0 1 0 1 1 11111111扩频序列5位随机二进制比特7位双极性m序列D1 D2 D3+时钟脉冲输出- 2 -7位单极性m序列程序参考程序如下Function m=my_m()clear all;clc;D1=1;D2=1;D3=1;N=7;m=zeros(1,N);for i=1:Nm(i)=D3;D1old=D1;D1=xor(D2,D3);D3=D2;D2=D1old;endstem(m);ylabel('m 序列');title('移位寄存器产生的7位M序列');end请自己编写程序生成初始状态为[0 0 1]的7位双极性的m序列,提示:请在7位单极性的m序列的程序基础上修改。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29b4b35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7b.png)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仿真引言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简称DSSS)通信系统是一种在无线通信中广泛应用的调制技术。
由于其抗干扰性能强,传输安全性好,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无线局域网以及个人通信设备等领域。
误码率(Bit Error Rate,简称BER)是衡量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通过对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进行误码率仿真,可以评估和改进其性能。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概述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采用了扩频技术,即将原始信号进行扩频后再传输,以增加信号的带宽。
其基本结构包括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
信号发射端将待传输的原始信号与伪随机序列进行异或操作,以实现信号的扩频。
信号接收端将接收到的扩频信号与接收端的伪随机序列进行异或操作,并经过解扩频处理后,恢复出原始信号。
误码率仿真方法误码率仿真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编写仿真程序来实现。
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误码率仿真方法有理论计算和蒙特卡洛仿真。
理论计算方法理论计算方法是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得到的误码率。
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误码率与多个因素相关,如信噪比、码长、码率等。
常用的理论计算方法有理论公式法和概率论方法。
其中,理论公式法可以通过系统的参数计算出误码率的具体值,而概率论方法则是通过概率分布函数来估计误码率。
蒙特卡洛仿真方法蒙特卡洛仿真方法是一种基于随机试验的仿真方法。
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仿真中,可以通过生成一组随机比特序列并进行传输、接收和解码过程,统计出错误比特的个数,并计算误码率。
由于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可以模拟实际通信环境的复杂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误码率仿真中。
误码率仿真实例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仿真实例:## 误码率仿真实例### 1. 系统参数设置- 信噪比(SNR): 10dB- 码长(Code Length): 1024- 码速率(Code Rate): 1Mbps### 2. 生成伪随机序列- 生成长度为1024的伪随机序列,作为信号发射端和信号接收端的扩频码。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一直接扩频技术仿真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一直接扩频技术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6010802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c2.png)
无线通信技术实验一直接扩频技术仿真实验三、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的仿真一、实验目的了解m序列产生及相关性原理。
了解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模型。
了解应用m序列进行扩频通信的原理。
扩频增益与扩频因子的概念及与m序列长度的关系。
了解直接序列扩频频谱扩展原理。
了解解扩同步和判决的方法。
了解不同扩频增益对系统抗干扰能力的影响。
了解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系统性能。
二、实验内容搭建GNU Radio中m序列相关性检测流程图,掌握GNU Radio 产生m序列的方法。
利用代码生成新的GRC block。
搭建单机扩频通信流程图,检测相关性,检测最终获得的数据与信号源数据是否一致,检测信号的BER并分析结果。
搭建双机通过USRP进行扩频通信流程图,检测相关性,检测最终获得的数据与信号源数据是否一致,检测信号的BER并分析结果。
三、实验原理3.1 扩频原理将软件无线电思想引入直扩系统的可行性方案是:在发射端,基带部分由软件实现扩频调制和信息调制以形成数字中频信号,在经D/A转换和模拟载波调制进行发射;在接收端,首先对模拟下变频得到的中频信号进行A/D转换后,再由软件实现信息解调和扩频解调。
显然,通过软件模块来实现调制方式的改变将给系统带来极大的灵活性。
图1扩频调制流程图直接序列扩频:扩频通信是在信号发送端,首先将信息调制形成数字信号,该数字信号经扩频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调制后,信号的频带被展宽,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
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经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再经过信息解调,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PN)序列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谱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序列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原来的信息。
干扰信号由于与伪随机序列不相关,在接收端被扩展,使落入信号频带内的干扰信号功率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系统的输出信噪比,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matlab仿真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matlab仿真](https://img.taocdn.com/s3/m/09066547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3.png)
仿真结果:展示扩频与解扩 频过程的效果图和性能指标
结论:分析仿真结果,总结 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性能优
势和适用场景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评估指标:包括频谱效率、抗干扰性能、抗多径干扰能力等。
仿真实验:通过MATL AB进行仿真实验,对系统性能进行评估。 优化方法:针对仿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法,提高系统 性能。 性能比较:将优化后的系统性能与其他同类系统进行比较,验证优化效果。
扩频增益分析
扩频增益定义:扩频增益是指扩频通信系统所提供的信噪比改善程度,是衡量扩频系统性能的重 要参数。
扩频增益计算方法:扩频增益可以通过计算扩频前后的信噪比来获得,即扩频前信噪比与扩频后 信噪比之比。
仿真结果分析:通过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 MATL AB仿真,可以获得扩频前后的信噪比数据,进 而计算出扩频增益。
MATL AB是一款由MathWorks公司开发的商业数学软件
它主要用于算法开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以及数值计算
MATL AB提供了丰富的库函数和工具箱,方便用户进行各种计算和分析
在直接序列扩频系统的仿真中,MATL AB可以用于搭建仿真模型、生成扩频码以及进行信号处理 等操作
Simulink模块库介绍
调制与解调过程仿真
调制过程:将信息信号调制到载 波信号上,实现频谱的扩展
仿真实现:利用MATL AB编程实 现调制与解调过程的模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解调过程:将调制信号解调还原 成原始信息信号的过程
仿真结果分析:对仿真结果进行 性能分析和评估
扩频与解扩频过程仿真
解扩频过程:将接收到的信 号与相同的扩频码进行解调, 恢复出原始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次课程设计利用Matlab/Simulink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做了详细的讲解分析。
首先对直接序列扩频系统原理进行介绍,然后基于Simulink做了扩频仿真模型;AWGN信道模型;BPSK的调制与解调的仿真模型,还有它们的仿真波形和频谱分析,以及研究整个系统的抗干扰性能。
关键词:通信系统;直接序列扩频;频谱分析目录前言 (1)1.设计原理 (2)1.1扩频通信概念及分类 (2)1.2直接序列扩频的基本原理 (2)2.详细设计步骤 (5)2.1扩频模块的概述 (5)2.2扩频仿真模型的设计 (5)2.3AWGN信道的设计 (6)2.4BPSK的调制解调的设计 (6)3.扩频码序列 (8)3.1码序列的相关性 (8)3.2 m序列 (11)3.3 Gold码序列 (14)4.仿真结果及其分析 (17)4.1扩频仿真模型结果及分析 (17)4.2AWGN信道仿真结果及分析 (17)4.3BPSK调制解调仿真结果及分析 (18)总结 (20)参考文献 (21)前言直接序列扩频(DSSS—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技术是当今人们所熟知的扩频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是将要发送的信息用伪随机码(PN码)扩展到一个很宽的频带上去,在接收端,用与发端扩展用的相同的伪随机码对接收到的扩频信号进行相关处理,恢复出发送的信息。
它是二战期间开发的,最初的用途是为军事通信提供安全保障, 是美军重要的无线通信技术。
这种技术使敌人很难探测到信号。
即便探测到信号,如果不知道正确的编码,也不可能将噪声信号重新汇编成原始的信号。
有关扩频通信技术的观点是在1941年由好莱坞女演员Hedy Lamarr 和钢琴家George Antheil提出的。
基于对鱼雷控制的安全无线通信的思路,他们申请了美国专利#2.292.387。
不幸的是,当时该技术并没有引起美国军方的重视,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才引起关注,将它用于敌对环境中的无线通信系统。
直序扩频解决了短距离数据收发信机、如:卫星定位系统(GPS)、3G移动通信系统、WLAN (IEEE802.11a, IEEE802.11b, IEE802.11g)和蓝牙技术等应用的关键问题。
扩频技术也为提高无线电频率的利用率(无线电频谱是有限的因此也是一种昂贵的资源)提供帮助。
在发端输入的数字信号信息,先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扩频码序列一般采用PN码。
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
调制多采用BPSK、DPSK、MPSK等调制方式。
在接收端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一般采用相干解调)。
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
恢复成原输入的信息输出。
1.设计原理1.1扩频通信概念及分类扩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的简称。
它是指用来传输信息的射频带宽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的一种通信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直接序列扩频简称直扩(DS)。
所传送的信息符号经伪随机序列(或称伪噪声码)编码后对载波进行调制。
伪随机序列的速率远大于要传送信息的速率,因而调制后的信号频谱宽度将远大于所传送信息的频谱宽度。
2载波频率跳变扩频简称跳频(FH)。
载荷信息的载波信号频率受伪随机序列的控制,快速地在给定的频段中跳变,此跳变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送信息的频谱宽度。
3跳时(TH)将时间轴分成周期性的时帧,每帧分成许多时片。
在一帧哪个时片发送信号由伪码控制,由于时片宽度远小于信号持续时间从而实现信号频谱的扩展。
4脉冲调频发信端发出射频脉冲信号,在每一脉冲周期中频率按某种方式变化。
在收信端用色散滤波器解调信号,使进入滤波器的宽脉冲前后经过不同时延而同时到达输出端,这样就把每个脉冲5信号压缩为瞬时功率高、但脉宽窄得多的脉冲,因而提高了信扰比。
这种调制主要用于雷达,但在通信中也有应用。
1.2直接序列扩频的基本原理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直接用具有高码片(chip)速率的扩频码序列去扩展数字信号的频谱。
简称直扩(DS)。
在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将频谱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信号。
图1.1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原理框图图1.1是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原理框图。
欲传输的数字信号与码片速率很高的扩频码进行调制,其输出为频谱带宽被扩展的信号,这个过程称为扩频。
扩展频谱信号再变换为射频信号发射出去。
在接收端,射频信号经过变频后输出中频信号,通常是N个发射信号和干扰及噪声的混合信号。
它与发端相同的本地扩频码进行扩频解调(解扩),使宽带信号变为窄带信号。
再经信息解调器恢复成原始数字信号。
扩展频谱的特性取决于所采用的扩频码序列的码型和码片速率。
为了获得具有近似噪声的频谱,采用伪噪声(PN)序列作为扩频系统的扩频码。
过程如图1.2所示。
图1.2 扩频和解扩的频谱变化采用码片速率很高的PN码序列进行扩频调制,扩频信号的带宽可达1~100MHz。
通过扩频解扩处理能够提高抗干扰能力。
扩展频谱信号在接收端做相关解扩处理,有用信号被解扩为窄带谱信号;宽带无用信号与本地伪码不相关,因此不能解扩,仍为宽带谱;窄带干扰信号则被本地伪码扩展成为宽带谱。
用一个窄带滤波器排除带外的干扰,这样窄带的信噪比就大大提高了。
2.详细设计步骤2.1扩频模块的概述扩频模块包括伪随机码生成和相关运算两个部分。
不同的伪随机码表示着不同的扩频方式。
常用的伪随机码有m 序列(最大长度移位寄存器序列)、Gold 码序列等。
在直序扩频序列通信系统中,每一用户都分配到一固定的PN 序列,用户之间的PN 序列都是互为正交的,以使得每一用户不受到其他用户的干扰。
扩频的过程可以简而言之为在发送端用PN 码序列将载有信息的信号扩频到某个较宽的带宽上,然后在信道上进行传输。
解扩过程与扩频过程完全相同,也是将输入解扩模块的信号用伪随机码进行扩频处理。
同时,要求接收端解扩频用的伪随机码与发送端扩频用的伪随机码不仅码字相同,而且相位相同;否则,将会导致期望用户的信号自身相互抵消。
解扩处理将扩频后的信号压缩到信息频带,有宽带信号恢复为窄带信号;同时,解扩处理的结果也扩展了干扰信号,降低了干扰信号的功率谱密度,使之进入到信息频带的功率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处理增益,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图2.1是用户信息被扩展的框图。
图2.1 扩频框图2.2扩频仿真模型的设计图2.2是扩频的仿真模型,图中一个随机序列与PN码序列异或相乘得一个新的序列,使随机序列的频谱被扩展。
图2.2 扩频仿真模型的设计2.3AWGN信道的设计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编码器的输出是某一数字序列,而译码器输入同样也是一数字序列,它们在一般情况下是相同的数字序列。
因此,从编码器输出端到译码器输入端的所有转换器及传输媒质可用一个完成数字序列变换的方框加以概括,这个方框就称为编码信道。
AWGN信道,是指信号在信道中传输时加入了高斯白噪声,如图2.3的仿真波形中第一个图形为输入信息,第二个波形为加入高斯白噪声后的波形。
图2.3 AWGN信道设计2.4BPSK的调制解调的设计BPSK是二进制相移键控,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BPSK信号。
通常用已调信号载波的0°和180°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1和0。
理想的BPSK调制可使载波相位瞬时变化180°。
BPSK信号的调制原理图如图2.4所示。
图2.4 BPSK调制原理图BPSK信号的解调通常都是采用相干解调,解调器原理图如图5-14所示,在相干解调过程中需要用到与接收到的BPSK信号同频同相的相干波。
图2.5是BPSK调制与解调框图。
图2.6 BPSK信道设计3.扩频码序列3.1码序列的相关性在扩展频谱通信中需要用高码率的窄脉冲序列。
这是指扩频码序列的波形而言。
并未涉及码的结构和如何产生等问题。
那么究竟选用什么样的码序列作为扩频码序列呢? 它应该具备哪些基本性能呢? 现在实际上用得最多的是伪随机码,或称为伪噪声(PN)码。
这类码序列最重要的特性是具有近似于随机信号的性能。
因为噪声具有完全的随机性,也可以说具有近似于噪声的性能。
但是,真正的随机信号和噪声是不能重复再现和产生的。
我们只能产生一种周期性的脉冲信号来近似随机噪声的性能,故称为伪随机码或PN 码。
为什么要选用随机信号或噪声性能的信号来传输信息呢?许多理论研究表明,在信息传输中各种信号之间的差别性能越大越好。
这样任意两个信号不容易混淆,也就是说,相互之间不易发生干扰,不会发生误判。
理想的传输信息的信号形式应是类似噪声的随机信号,因为取任何时间上不同的两段噪声来比较都不会完全相似。
用它们代表两种信号,其差别性就最大。
在数学上是用自相关函数来表示信号与它自身相移以后的相似性的。
随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的定义为下列积分:⎰-∞→⎩⎨⎧=≠=-=2/2/00,0)()(1)(limT T T a dt t f f T τττττψ常数, (3.1) 式中 f(t)为信号的时间函数,τ为时间延迟。
上式的物理概念是f(t)与其相对延迟的τ的()f t τ-来比较:如二者不完全重叠,即0τ≠,则乘积的积分()a ψτ为0; 如二者完全重叠,即0τ=;则相乘积分后()a ψτ为一常数。
因此,()a ψτ的大小可用来表征 f(t)与自身延迟后的()f t τ-的相关性,故称为自相关函数。
现在来看看随机噪声的自相关性。
图3.1(a)为任一随机噪声的时间波形及其延迟一段 t 后的波形。
图3.1(b)为其自相关函数。
当t =0时,两个波形完全相同、重叠,积分平均为一常数。
如果稍微延迟一 t ,对于完全的随机噪声,相乘以后正负抵消,积分为0。
因而在以t 为横座标的图上()a t ψ应为在原点的一段垂直线。
在其他 t 时,其值为0。
这是一种理想的二值自相关特性。
利用这种特性,就很容易地判断接收到的信号与本地产生的相同信号复制品之间的波形和相位是否完全一致。
相位完全对准时有输出,没有对准时输出为0。
遗憾的是这种理想的情况在现实中是不能实现的。
因为我们不能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随机信号。
我们所能做到的是产生一种具有类似自相关特性的周期性信号。
PN 码就是一种具有近似随机噪声这种理想二值自相关特性的码序列。
例如二元码序列1110l00为码长为7位的PN 码。
如果用+1,-1脉冲分别表示“l”和“0”,则在图3.1 (c)中示出其波形和它相对延迟 τ个时片的波形。
这样我们很容易求出这两个脉冲序列波形的自相关函数,如图3-1 (d)中。
自相关峰值在τ =0时出现,自相关函数在± τ0/2围呈三角形。
τ0为脉冲宽度。
而其它延迟时,自相关函数值为-1/7, 即码位长的倒数取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