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集体备课的经验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是散文的一种,以论证 为主,其特点是善于说理。 “六国论”在这里是一个省 略式短语,实际应是“六国破灭 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 的原因,借古讽今。

六国论
一、作者简介
(宋 苏洵)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诗书… …”),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县) 人,人称“老苏”,与儿子“大苏”(苏轼)、 “小苏”(苏辙)并称“三苏”后人有诗称赞: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 峨嵋共比高”。
北宋的时代背景
北宋的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 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极为相似。所以,苏洵写了《六国 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 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作者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 灭亡的原因,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不能重蹈了六国的 覆辙,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要用武力, 要抵抗。他的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会永留青史,他的这 种高瞻远瞩的眼光会惊醒世俗。可是不幸的是北宋的命 运为苏洵所言中:就在苏洵死后六十年,终于发生了 “靖康之变”(1126年),北宋为后起的金所灭,徽、钦 二帝被俘,客死异国他乡。
教师设置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回答

作者在第一段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 下议论。
分论
赂者 力亏 破灭
重申
弊在赂秦
总论
不赂者 失强援 不独完
弊 在 赂 秦
举纲张目
1.秦以攻取之外 以:凭着,用。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3.较秦之所得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所得:得到的土地。 4.其实百倍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 则:那么 5.则秦之所大欲 所大欲:最大的欲望。 6.固不在战矣
根据新课标要求,增加18个任务群,其中思辨性 阅读新增《六国论》、《答司马谏议书》《谏太 宗十思疏》等文章。本周完成《六国论》讲解及 习题,以及作文每周一练。

备教材:



1、备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的特点,我们备课的时候首先确立本周 (五课时)的总目标,然后确立每一课的目标。 (1)语文组集体备课的目标: 抓细节,促落实,勤反思 (2)本周共五课时完成以下内容: 1、六国论——3课时 2、六国论习题讲解——1课时 3、上周作文讲解——1课时
1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殆:几乎。
惜:可惜。终:坚持到最后。
1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际:时候。
16.智力孤危
17.诚不得已
智力:智谋和力量。 诚:的确,确实。
18.刺客不行
19.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不行:不去。
数、理:命运。
20.当与秦相较
21.或未易量
当:通“倘”,倘若,如果; 较:较量,抗衡。 或:或许; 易:轻易; 量:确定,估量。 向使:假使; 爱:爱惜;
写作意图
作者借评价六国的灭亡, 意 在讽谏北宋统治者要以六国为借 鉴,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积威所 劫,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而 要奋起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 之道。
写作意图
借 古 讽 今
苏洵分析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对宋 王朝怯敌退让敲警钟,讽谏宋王朝要以 六国为鉴,不为辽和西夏“积威之所劫 ”,一味地贿赂,以求苟安,而要奋起 抵御,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道。要奋起 抵御外侮以维护其统治。

2,备重点和难点
3、备弱点、考点 文言文知识串讲,知识点积累(高一新生文言文能力不 强,建议老师详细讲解翻译) 4、易错点、易混点 文言词类活用,重点实词积累,古今异义词的区分。 (高一要完成1、2两册多篇文言文讲解,根据全册备 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的思想,有计划安排每篇文 章的文言知识侧重点,这样既可以避免讲课拖沓,又可 以分期分批完成整体教学目标)
研习5.6段

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第六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三、备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处理预案

1、预习得完成不好,六国与秦背景不太了 解或者查完资料理解不透——处理预案 2、苏洵认为六国策略上有错误,大家惟 有亲韩、魏,决不可自相攻杀。
苏洵为什么对其他的观点视而 不见,只抓住“赂秦”这一点不放? 苏洵观点是不是太偏颇?如果不是, 为什么?——处理预案
固:本来。
7.思厥先祖父
厥:其,他们的。 祖父:祖辈和父辈。 8.暴霜露,斩荆棘 暴:通“曝”,冒着。 9.以有尺寸之地 以有:才有。 以:相当于“而”。 10.子孙视之不甚惜 视:看待,对待 11.举以予人 举:拿。以:来。 予:给。
12.然后得一夕安寝 然后:这样以后。
1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
是故:所以。虽:虽然。
7.斯用兵之效也 8.始速祸焉 9.赵尝五战于秦 10.二败而三胜 11.后秦击赵者再
斯:这。效:功效。 始:才。 速:招致。 尝:曾经。 战于秦:与秦作战。 败了两次,胜了三次。 再:两次。
12.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使动)
13.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以:因为。 诛:被诛杀。
兵:兵器。 1.非兵不利 善:恰当,得法。 2.战不善 3.弊在赂秦 弊:弊病,弊端。 4.赂秦而力亏 亏:亏损,减弱。 5.破灭之道也 道:途径,道路;原因。 或:有人。 6.或曰 7.六国互丧 互:交互,相继。 率:都,皆 8.率赂秦耶 9.不赂者以赂者丧 以:因为,由于。 10.盖失强援 盖:表原因,因为。
正音
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草芥、洎、殆尽
备教学过程——互动探究,精讲点 拨



第一部分(第一节),提出论点,并作理 性分析,从“不赂者”和“赂者”两方面 论证论点。 第二部分(第三、四节),以历史事实论 证中心论点,分别从“赂者”和“不赂者” 两方面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第五、六节)总结历史教训, 点明写作目的。
集体备课分享
——《六国论》及习题、作文训练
沈阳市第三十六中学 李杨
“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 人。 每周四备 下一周课 内容
314公共教室
下周共五课时
组长开始,轮流备课
备课基本程序

个人初备,“七备”:备思想、备教材、备教法、 备学生、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备教学过程。
集体研讨说课环节,在集体研讨活动中,主备教 师要提供给本组教师统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备教 师(中心发言人)说课。说课要涵盖教学设计的 每一个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集体研讨、修正教案 课后交流、反思。
为。。。所:表被动。 劫:胁迫,挟持。
4.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日日,月月,一天天。 为:治理。无:不要。
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7.苟以天下之大
可:可以;以:凭借。势:形势。
苟:如果;天下之大:大天下。
下:指六国之后; 故事:先例。 是:这。
8.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 国下矣。
无厌 引 欲 侵之愈急 证 抱薪救火 此言得之 以地事秦 法
破 强弱胜负 灭 不战已判 之 道
1.终继五国迁灭
终:最终。迁灭 :灭亡。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与:交好、结交。 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既:已经。丧:灭亡。
4.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始:起初。 5.义不赂秦 义:名词作动词,坚持道义,坚持正义。 6.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5.备学生: 原则:充分了解学情,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 角度思考,以学生为出发点,备出切合学生发展 需要的教案。 高一学情: (1)、高一学生文言知识能力较差,积累不够 (2)、对论辩性文体的理解需要加强(思辨性阅 读是新课标的一个任务群,正是语文课改的新内 容)

6.备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7.备学法:预习法(课前发导学案)、反复诵读、 指导法(以生为本、点拨引导)、设疑法(提出 思辨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明确

1、秦之所得 诸侯所失 固不在战 2、先祖父得地之难,子孙视之不甚惜 秦兵又至 3、地有限 欲无厌 胜负已定
赂者
百倍 战胜而得 大欲大患
对 比 祖先 论 证
子孙 地
韩 百倍 楚 魏 诸侯所亡 战败而亡
秦之所得
暴 斩 不甚惜 有限
尺寸之地 如弃草芥 奉之弥繁
一夕安寝
赂 固不在战秦 力 亏
秦兵又至
14.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15.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16.此言得之
弥、愈:更加。
颠覆:国家灭亡。 固:本来。
得:得当,适宜,对。
教师设置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回答


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中心意 思?明确:“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 不尽,火不灭。” 7、第三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 段中观点的哪一方面?为了证明这一观点, 作者列举了哪三组对比(写出对比的内 容)?每组对比得出怎样的结论?明确: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历史是一面明亮的镜子, 常常照出丑陋才能有挽救的希 望。而不知回望历史,不懂吸 取教训,只会重蹈覆辙。所以 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五、板书设计
赂 (总分) 秦 力 亏
北宋地图
北宋的时代背景
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 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平年 间,宋军和辽军西夏军大小 六十余战,败多胜少。军事 上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外交上 的妥协投降。
北宋的时代背景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 盟”议定。北宋每年给辽“岁币”银十 万两,绢二十万匹。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4年),宋又 被迫与辽订盟,每年加“岁币”银十万 两,绢十万匹。 同年,宋与西夏达成协议,西夏对 宋称臣,宋每年送给西夏银十万两,绢 十五万匹,茶三万斤。
不赂者
齐 燕
与嬴而不助五国 勿 附 于
秦 不免 行 速祸
与 秦 相 较
智力孤危 或
刺 客 以荆卿为计
牧以谗诛


良 将 犹 在 用武不终
邯郸 为郡
(失去强援 未
易 ) 不能独完 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以:用。封:分封 事:侍奉。礼:礼遇 势:国势。
2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第四段,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 一句话



明确:“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找出第一段中与第四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第四段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用“向使”引起假设,总结六国情 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 鲜明有力,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 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一、导入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朕常保此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 (cú)逝,遂亡一镜矣。” ——《贞观政要》 唐太宗李世民语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导致王 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 实,古为今用

二、备教学重要环节的安排 1、背景文体正音

8.备教学手段: (1)课前主讲老师准备好教案,与大家分享,与 辅助老师一起准备导学案,分发给学生 (2)要求按照导学案预习,查背景资料 (3)主讲老师筛选课文针对习题,准备作文训练 内容

9、备教学过程:
(1)引入(2)教学环节(3)问题的预设 与生成的处理预案 (4)总结(5)板书设计(6)练习设计 (课堂和课后)
苏洵精于古文写作,尤长于策 论,主张“言必中当世之过”。为 文见解精辟,论点鲜明,论据有力, 语言锋利,明快酣畅,纵横捭阖, 雄奇遒劲,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 课文选自《嘉祐集· 权书》。《权书》 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本文是其 中的第8篇。
六 国 地 图
六国与秦的有关史实
㈠韩魏楚以地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韩割武遂予秦—前280 年楚割汉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 魏割温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阳予 秦。 ㈡秦灭六国时间表 前230年灭韩—前225年灭 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赵 和燕—前221年灭齐,统一全国。


个人初备具体要求:




1.备思想: 2.备教材:“八点备课法”——重点、难 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 和盲点。 3、备学生 4、备教法 5、备学法 6、备教学手段 7、备教学过程
备思想

“六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难 点;统一每一节课授课的共性内容;统一作业 (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作业难度分三个层 次);统一单元检测试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