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案例分析演示教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五大道ຫໍສະໝຸດ Baidu例分析
小组成员:唐振玺、江光光、戴正超、刘准、黄宸
五大道简介
五大道是天津近代租界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区,主要指在原英租界的西北区 域中东西方向并行排列六条街道(现为和平区内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 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内的所属区域,占地约140公顷,目前也是天津最大的历 史文化保护街区。由于这几条街道空间形态独特,集中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花园 别墅和名人宅邸,因此天津人形象的把这片特殊区域称之为“五大道”。
五大道是在天津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受外来文化语境影响的近代历史 街区,不仅人文背景与中国近代发展史关系密切,其街区结构、空间形态和建 筑风貌等也直接体现了当代世界规划与建筑思潮,并对天津城市文化和风貌特 色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年8月,五大道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成 为全国2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五大道的街区空间形态非常特殊,其顺势而为的街道走向、长方形的道路网 格体系不仅完全不同于天津市的其他地区,就是与英租界的方格网道路也有很 大差别,并体现在道路结构、街坊形式、肌理、街道尺度和建筑体量等诸方面。
街区路网结构与空间格局
五大道路网结构形成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地块东北角靠墙子河一带是五大道早 期开发的片区,其路网结构和地块划分有明显的原英租界方格路网自然蔓延的 痕迹,后期路网则体现出明确的规划思想。
五大道的形成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五大道是怎么形成的。
1860 年,天津被迫开埠,英国率先在海河西岸划地约 30. 7 公顷开辟租界区。 之后,法、美、日、德、意、俄、奥、比等其他八个国家也先后在海河两岸开 辟各自租界区,使天津成为中国开辟租界区国家最多的城市。为了进一步扩大 势力范围,英国先后三次扩大其租界区规模,到 1903 年,英租界区面积已经 达到 410 公顷,成为天津最大的外国租界区。
1.顺应地形限制和地块出让需要。由于英租界辖属区域和先后建成的马场道、 成都道的区域限定,五大道形成了南北短,东西长的狭窄地形。规划摈弃在建 筑布局和地块出让不便弊病的方格路网,而顺势而为采取沿南北两条边界道路 平行开辟四条东西向道路,五条南北向道路,形成均质且有特色的东西向长、 南北向短并偏东一定角度的路网系统。这种路网结构不仅道路密度适中、街坊 地块适宜住宅布局建设、利于街区空间营造等,同时也巧妙有效地解决了外围、 内部及纵横道路之间的职能分工问题。即使在当今车流人流激增的情况下,五 大道通过单向行驶的限制,仍能保证交通的顺畅。
1949年之后,五大道中的部分房产转为公有,不仅有机关单位进驻作为办公之 地,普通居民也通过分配进入五大道区域内居住,使五大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 都有所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五大道居住环境逐 渐恶化,致使原来环境幽静、树木茂密的花园洋房逐渐沦为拥挤、混乱和破旧 的大杂院。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这个时期建筑及院落空间损毁严重,但历史形 成的街区空间格局和形态基本保持完好,为后来街区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基础。
五大道街区风貌特色辨析
五大道作为受外来文化语境影响形成的居住区,所体现出的多样与多元性特色、 整体与和谐性特色都不愧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瑰宝。
五大道的形成
1929 年之后,随着市政管网、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的逐步完善,五大道 优越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中国政要及社会名流在此置地建宅。据统 计,约有50位在中国和天津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要和社会名流都曾在此置 业或居住。由于这些达官显贵社会地位显赫或经济实力雄厚,其所建住宅大多 追求新异和奢华。至 19世纪 40 年代,五大道地区成为区域面积最大、花园洋 房最集中、名人宅邸最多的高档居住区。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街区尺度与空间特征 进入五大道区域,宜人的街道尺度、宁静的街区环境以及舒适的街道与建筑空 间层次关系给人印象深刻。 1.居住空间的幽闭性。五大道原作为上层社会的居住区,独立宅邸多,里巷住 宅少;居住者达官显贵多,一般职员少。为了安全,这些建在英租界上的私人宅 邸摈弃了西方开放式的布局形式,多采取中国传统的高墙深院以强调隐私,并 由此形成五大道特有的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2.空间层次的丰富性。沿街住宅很少直接贴道路红线建设,一般都有超过人高 的封闭围墙和院落作过渡空间,住宅建筑根据院落规模退线深度不等,由此形 成建筑、院落、院墙和街道之间的空间层次递进。这种空间层次变化对街道景 观、视觉效果和视线关系等都起到丰富的作用。 3.街道空间的生活性。由于长界面的街坊形式非常有利于住宅布置,无论独幢 或是里弄住宅,建筑一般沿道路平行布局,出入口均面向街道,形成较为连续 的街道界面,从而强化了街道的生活职能。 4.街道尺度的适宜性。五大道内部的道路红线宽度比较均质,大多为8一12米 左右。由于住宅建筑多为2一3层,与街道宽度和建筑高度的D/H比为1的舒适尺 度相对吻合。
1903 年前,五大道地区还是天津西南城边的一片坑洼沼泽地,英租界第三次扩 张后将五大道所在区域扩展至英租界之内,确定其主要功能为居住,并在吹泥 填地中启动了五大道早期的开发建设。首先,英商在临近五大道西侧修建了别 墅和赛马场,并修了一条连接整个英租界区通向赛马场的道路———马场道。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建最早、最宽、最长,也是最漂亮的马路。之后,成都 道、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和重庆道 等东西向主道和若干南北向联系道先后 建成,五大道的街区空间格局就此形成,由外国建筑师设计、满足外国人居住 需求、体现西方各国建筑风格特色的花园别墅开始在此兴建。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2.街坊形式利于建筑空间组织。五大道长方形街区长宽比值k一般为1.5~3,街区 四个内角的角度β 满足75°≤β≤105°。这种街区不同于方形街区,产生两种不同的 临界空间,街坊短边面向交通量大的道路布置,可使大多数住宅面朝较为安静、 且朝向较好的街区长边。对商业建筑而言,街区沿着短边的地块可以再进行划分, 以从交通中获益。
小组成员:唐振玺、江光光、戴正超、刘准、黄宸
五大道简介
五大道是天津近代租界时期形成的历史街区,主要指在原英租界的西北区 域中东西方向并行排列六条街道(现为和平区内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 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内的所属区域,占地约140公顷,目前也是天津最大的历 史文化保护街区。由于这几条街道空间形态独特,集中了大量风格各异的花园 别墅和名人宅邸,因此天津人形象的把这片特殊区域称之为“五大道”。
五大道是在天津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受外来文化语境影响的近代历史 街区,不仅人文背景与中国近代发展史关系密切,其街区结构、空间形态和建 筑风貌等也直接体现了当代世界规划与建筑思潮,并对天津城市文化和风貌特 色产生了重要影响。2010年8月,五大道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成 为全国2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五大道的街区空间形态非常特殊,其顺势而为的街道走向、长方形的道路网 格体系不仅完全不同于天津市的其他地区,就是与英租界的方格网道路也有很 大差别,并体现在道路结构、街坊形式、肌理、街道尺度和建筑体量等诸方面。
街区路网结构与空间格局
五大道路网结构形成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地块东北角靠墙子河一带是五大道早 期开发的片区,其路网结构和地块划分有明显的原英租界方格路网自然蔓延的 痕迹,后期路网则体现出明确的规划思想。
五大道的形成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五大道是怎么形成的。
1860 年,天津被迫开埠,英国率先在海河西岸划地约 30. 7 公顷开辟租界区。 之后,法、美、日、德、意、俄、奥、比等其他八个国家也先后在海河两岸开 辟各自租界区,使天津成为中国开辟租界区国家最多的城市。为了进一步扩大 势力范围,英国先后三次扩大其租界区规模,到 1903 年,英租界区面积已经 达到 410 公顷,成为天津最大的外国租界区。
1.顺应地形限制和地块出让需要。由于英租界辖属区域和先后建成的马场道、 成都道的区域限定,五大道形成了南北短,东西长的狭窄地形。规划摈弃在建 筑布局和地块出让不便弊病的方格路网,而顺势而为采取沿南北两条边界道路 平行开辟四条东西向道路,五条南北向道路,形成均质且有特色的东西向长、 南北向短并偏东一定角度的路网系统。这种路网结构不仅道路密度适中、街坊 地块适宜住宅布局建设、利于街区空间营造等,同时也巧妙有效地解决了外围、 内部及纵横道路之间的职能分工问题。即使在当今车流人流激增的情况下,五 大道通过单向行驶的限制,仍能保证交通的顺畅。
1949年之后,五大道中的部分房产转为公有,不仅有机关单位进驻作为办公之 地,普通居民也通过分配进入五大道区域内居住,使五大道的社会结构及功能 都有所改变。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口密度的急剧增加,五大道居住环境逐 渐恶化,致使原来环境幽静、树木茂密的花园洋房逐渐沦为拥挤、混乱和破旧 的大杂院。值得欣慰的是,虽然这个时期建筑及院落空间损毁严重,但历史形 成的街区空间格局和形态基本保持完好,为后来街区的整体保护奠定了基础。
五大道街区风貌特色辨析
五大道作为受外来文化语境影响形成的居住区,所体现出的多样与多元性特色、 整体与和谐性特色都不愧为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瑰宝。
五大道的形成
1929 年之后,随着市政管网、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公园绿地的逐步完善,五大道 优越的环境和完善的设施吸引了众多中国政要及社会名流在此置地建宅。据统 计,约有50位在中国和天津近代史上有重要影响的政要和社会名流都曾在此置 业或居住。由于这些达官显贵社会地位显赫或经济实力雄厚,其所建住宅大多 追求新异和奢华。至 19世纪 40 年代,五大道地区成为区域面积最大、花园洋 房最集中、名人宅邸最多的高档居住区。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街区尺度与空间特征 进入五大道区域,宜人的街道尺度、宁静的街区环境以及舒适的街道与建筑空 间层次关系给人印象深刻。 1.居住空间的幽闭性。五大道原作为上层社会的居住区,独立宅邸多,里巷住 宅少;居住者达官显贵多,一般职员少。为了安全,这些建在英租界上的私人宅 邸摈弃了西方开放式的布局形式,多采取中国传统的高墙深院以强调隐私,并 由此形成五大道特有的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 2.空间层次的丰富性。沿街住宅很少直接贴道路红线建设,一般都有超过人高 的封闭围墙和院落作过渡空间,住宅建筑根据院落规模退线深度不等,由此形 成建筑、院落、院墙和街道之间的空间层次递进。这种空间层次变化对街道景 观、视觉效果和视线关系等都起到丰富的作用。 3.街道空间的生活性。由于长界面的街坊形式非常有利于住宅布置,无论独幢 或是里弄住宅,建筑一般沿道路平行布局,出入口均面向街道,形成较为连续 的街道界面,从而强化了街道的生活职能。 4.街道尺度的适宜性。五大道内部的道路红线宽度比较均质,大多为8一12米 左右。由于住宅建筑多为2一3层,与街道宽度和建筑高度的D/H比为1的舒适尺 度相对吻合。
1903 年前,五大道地区还是天津西南城边的一片坑洼沼泽地,英租界第三次扩 张后将五大道所在区域扩展至英租界之内,确定其主要功能为居住,并在吹泥 填地中启动了五大道早期的开发建设。首先,英商在临近五大道西侧修建了别 墅和赛马场,并修了一条连接整个英租界区通向赛马场的道路———马场道。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建最早、最宽、最长,也是最漂亮的马路。之后,成都 道、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和重庆道 等东西向主道和若干南北向联系道先后 建成,五大道的街区空间格局就此形成,由外国建筑师设计、满足外国人居住 需求、体现西方各国建筑风格特色的花园别墅开始在此兴建。
五大道的街区形态与空间解析
2.街坊形式利于建筑空间组织。五大道长方形街区长宽比值k一般为1.5~3,街区 四个内角的角度β 满足75°≤β≤105°。这种街区不同于方形街区,产生两种不同的 临界空间,街坊短边面向交通量大的道路布置,可使大多数住宅面朝较为安静、 且朝向较好的街区长边。对商业建筑而言,街区沿着短边的地块可以再进行划分, 以从交通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