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

合集下载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差异解析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三章)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

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附: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1.中间古义:中间夹杂今义:两种事物之间的位置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5.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妻子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无路的境地7.无论古义:不用说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8.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指数目)9.亲戚古义: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义:专指族外亲属10.牺牲古义: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11.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12.会计古义:聚会商量今义: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1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14.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感谢15.痛恨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痛恨16.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今义:品质恶劣17.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1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9.狱古义:案件今义:牢房20.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1.走古义:跑今义:行22.去古义:离开今义:到23.股古义:大腿今义:机构中的组织或量词24.几何古义:多少今义:数学的一个学科25.江(河)古义:长江(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26.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27.再古义:第二次今义:重复动作28.池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29.是古义:这,指示代词今义:判断动词30.致词古义:对……说话今义: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1.词语的古今义解释在七年级下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用法或者词性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在古代指学府,而今义则指实施教育的机构;又如“国家”,在古代指帝王统治下的地域,而今义则指具有主权和领土的国家。

2.词语演变的原因分析古今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社会发展导致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使得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3.如何在阅读中识别古今异义词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古今异义词。

一方面要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识别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通假字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讳、美观或者音韵的需要。

例如,“孔子曰”中的“曰”通“日”,意为“说”。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如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字等;二是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表,以便在阅读中进行对照;三是通过语境和字义来判断字是否为通假字。

3.通假字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不要慌张,要学会根据字义和语境来判断。

同时,积累通假字,形成自己的词汇库,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举例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司马迁迁”中的“迁”意为“贬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山高水长”中的“长”意为“生长”;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子不鼓盗钟”中的“盗”意为“偷钟的人”。

2.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辨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始词类,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判断。

古代汉语知识点

古代汉语知识点

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腹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一一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 打瞌睡一一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酷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一一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一一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一一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一一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葆。

”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一一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一一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大全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古今异义词。

这些词在古代和现代的含义有所不同,理解这些差异对于深入理解文言文和避免误解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及其解释:●居●古义:停留、处在。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今义:居住、住所。

走●古义:跑。

o例如:走马观花。

●今义:行走。

去●古义:离开。

o例如:一狼径去。

●今义:前往、到……去。

妻子●古义:妻子和子女。

o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单指妻子。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o例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今义:交通运输。

绝●古义:极、最。

o例如:佛印绝类弥勒。

●今义:断绝、没有。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o例如:无论魏晋。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o例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亲戚畔之,则尤可恶也。

●今义:专指有血统关系或婚姻关系的亲属。

所以●古义:“所”与“以”的结合,表示用来……的方法或依据等。

o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义: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地区。

o例如: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今义:某一区域或场所等空间概念或行政区域等地位概念,比如苏州地方等(例句引自现代汉语词典原版及修订版)。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辨析(答案)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辨析(答案)

高三文言文知识复习文言实词古今异义辨析一、知识要点:1、古今异义词即同一词随着社会的变化,古今词义也不相同。

2、古今词义变化包括下面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有些词原来意义比较狭窄,后来就包括了很多意义,应用范围也扩大了。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了。

②词义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范围比原来小了。

如“金”,原来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

③词义转移:指一个词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卑鄙”,原指“地位低,见识浅”,现在指“品行恶劣”。

④感情色彩变化:指词义演变后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与原来的不同。

如“爪牙”,古代指“国王的武士猛将”,是褒义词,现在指“狗腿子”,变成了贬义词。

⑤词义弱化:如“很”,古义同“凶狠”的“狠”,表示程度很高,现在“很”字表示的程度低一些了。

⑥词义强化:如“恨”,古代多表示遗憾和不满意,现在则表示仇恨﹑怀恨的意思。

3、文言实词单音词和复音词辨析古代汉语以单音节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节为主,要注意区别:①不要把古代的两个单音节词理解成现代的一个双音节词:如“中间”“前进”“形成”“地方”。

②不要把古代的一个双音节词理解成现代的两个单音节词:如“窈窕”“望洋”“布衣”。

③注意理解同义复合词:如“和睦”,“和”与“睦”都是“和好”的意思。

④注意理解偏义复词:如“作息”“公姥”“存亡”“缓急”“异同”“出入”等。

【参考书目】《高一上语文课本·附录》二、练习(例句均出自高一高二课本)(一)、写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义和今义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孟子〉二章》(疲惫至极//生理或心理不正常状态)2、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孟子〉二章》(停止//与“歪”相对)3、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垓下之围》(山的东面//今山东省)4、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考取//卖)5、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苏武传》(批//行辈、辈分、辈子)6、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 “哎呀,‘走’这个词呀,古代的意思和现在可不一样呢!就像我昨天和小伙伴们玩游戏,我说‘我们快走’,这里的‘走’就是跑的意思呀,可不是慢慢走哦。

比如古代说‘走马观花’,可不是慢慢走过去看花呀!”2. “嘿,‘妻子’这个词的古今差异可大啦!有次我听爸爸和叔叔聊天,爸爸说‘我妻子怎样怎样’,这里的‘妻子’就是指老婆。

但在古代呀,那可是妻子和孩子呢!就像‘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这里的‘妻子’就是老婆孩子呀!”3. “哇塞,‘几何’也不一样呢!有次我问妈妈‘几点啦’,妈妈说‘没几何’,哈哈,当然不是这个意思啦。

古代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这里的‘几何’是多少的意思呀!”4. “呀,‘牺牲’这个词古今差别好大呀!我们过年会说‘牺牲’好多好吃的,这里的‘牺牲’是指祭祀用的牲畜。

但是古代说‘牺牲玉帛’,那可就是指祭祀用品呀,跟我们现在说的完全不一样呢!”5. “咦,‘爪牙’现在说的是坏人的手下,可是在古代呀,就像我家小狗的爪子和牙齿呢!有次我和小伙伴说‘那只大狼狗的爪牙好厉害’,可不是坏人的手下那个意思呀,就像‘蚓无爪牙之利’里的爪牙就是指爪子牙齿呀!”6. “哈哈,‘指示’现在是上级给下级的指令,可古代不是哦!有次我跟弟弟说‘快按我指示做’,但古代说‘请指示王’,那是指给……指出让……看呢!”7. “哇,‘绝境’现在一般说很糟糕的处境,可古代不一样哟!我那次去爬山,觉得那山顶好像绝境呀,但那不是古代说的‘绝境’,古代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是与世隔绝的地方呀!”8. “哎呀呀,‘无论’现在说不管怎样,古代也不同呢!我跟小伙伴说‘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好’,但古代说‘无论魏晋’,那是更不一样的意思呀!”9. “嘿嘿,‘开张’现在说店铺开业,在古代可有意思啦!有次家里来客人,我高兴地说‘今天好热闹呀,像开张了一样’,但古代说‘诚宜开张圣听’,那可是扩大的意思呢!”10. “哟呵,‘涕’现在说的是鼻涕,可古代是眼泪呀!有次我哭了,妈妈说‘怎么涕泪横流呀’,这里的‘涕’就是眼泪,可不是鼻涕哦,就像‘临表涕零’里的‘涕’一样!”。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题文】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古今异义词的概念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5、词义强化或弱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古今在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的词常常不是检测的内容;在现代汉语里不再使用的词,如陛下黔首等,也常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还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由于古今异义,因而最容易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产生对文意的曲解。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体。

二、古今异义词的分类1. 词义扩大指除了古代那个意义保留下来外,或古代是专指或特指,今义的范围却扩大了。

例如:(1)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孟子》)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古代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词义缩小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

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等。

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古义: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

今义:专指河北省、河南省。

(2)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古义:愚拙、凡庸;真情、挚意。

今义:仅指数量少,人或物不重要。

(3)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古义:购买;悬赏今义:购买。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

文言文之古今异义
17、于是
•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在这件事(上)。
–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18、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
19、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3、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 见。 古义:指给人看。
例如:壁有瑕 ,请指示王。(《廉颇荫相 如列传》)
4、行为 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五人墓碑记》)
5、以为 今义:认为。 古义:以,把;为,当做。
注意语素成语方言中保留的古义aa有些词的古义虽然在今天并不单独使用但作为现代汉语中的语素它还保留了古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 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 异义词。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 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 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 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 文言文的能力。
一、了解古今词义变化情况
指哥哥和弟弟。
如: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 章上》
祖父: [古义]祖辈和父辈。 [今义]父亲的父
亲。 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 之地。(《六国论》)
D、词义强化(词义由轻而重)
诛:本义是谴责、责备。后来强化为“杀戮”。
如:“于予与何诛?” 《论语·公冶长》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 《史记·廉蔺列传》
动的距离,与“跬”同,古言“步”等于今天两步。
如:一举足为跬,再举足为步。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

文言实词之古今异义
7.无论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8.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9 9.稍稍
今义:稍微;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金 妻子 丈夫 丈人 事故
古义:金属 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古义:妻子与儿子 今义:老婆 古义:成年男子 今义:已婚女子的配偶 古义:老年人的通称 今义:岳父 古义:事情(包括好事坏事) 今义:意外的不幸。
一个词由表示甲事物到表示乙事物。 一个词由表示甲事物到表示乙事物。 如:“涕” ” 古代指眼泪(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指眼泪( 指眼泪 自目曰涕,自鼻曰泗) 现在指鼻涕 指鼻涕 如:“偷” ” 古代指苟且(偷安,偷合苟容)、浅 指苟且( )、浅 指苟且 偷安,偷合苟容)、 不厚道(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薄、不厚道(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今义指偷窃 指偷窃
流涕 (流眼泪;流鼻涕) 失意 (意见不合;不得志) 同气 (同胞兄弟;同类) 县官 (官府;县令) 无道 (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 然后 (这样以后;顺承连词) 中国 (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
卑鄙 (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 左右 (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 约束 (规约、盟约;限制、管束) 指示 (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 亲戚 (内外亲属;族外亲属) 形容 (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 从容 (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 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养生丧死无憾 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答案:A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知识讲解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知识讲解

文言文古今异义和偏义复词一、古今异义1.词义的扩大所谓“词义扩大”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的意义小,而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变大了。

如:“江”“河”二字,古代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较大的河流。

“好”,古代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

【例】①秦以虎狼之势,与中国..抗衡。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母亲。

[今义]晚辈对任何女性长辈的亲切称呼。

③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父母兄弟等亲属。

[今义]有婚姻关系的成员。

2.词义的缩小所谓“词义缩小”,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词义大,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变小了。

如:“臭”,古代表示好坏气味均可,现在只表示坏的气味;“让”,古代既可表示辞让谦让之意,又可表示责备之意,现在则只有第一种意义了。

【例】①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妻,与“丈夫”相对③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古义]因此写作。

[今义]因果连词,表原因。

④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3.词义转移所谓“词义转移”,就是说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变成别的一个方面的意思了。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偷”,古代指苟且、马虎、刻薄、不厚道,今义转移为偷窃。

【例】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外交使者。

[今义]出门时带的包裹。

②颜.色不少变[古义]容颜、脸色。

[今义]色彩。

③秋天..漠漠向昏黑[古义]秋日的天空。

[今义]秋季。

④上初即位,富于春秋..[古义]年岁、年龄。

[今义]春天和秋天。

4.词义弱化所谓“词义弱化”,就是指同样的词语,在古代时所表示的语义较强,而今天所表示的语义则较弱。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的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是指文言文中一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下面举几个例子:
1.居:在古代,“居”是指坐,例如“居心叵测”中的“居”就是坐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居”通常是指居住或住所。

2.行:在古代,“行”是指行走,例如“行尸走肉”中的“行”就是行走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行”通常是指行走或行动。

3.走:在古代,“走”是指跑,例如“走马观花”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走”通常是指行走或走路。

4.汤:在古代,“汤”是指热水或热菜,例如“赴汤蹈火”中的“汤”就是热水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汤”通常是指烹饪用的汤或汤汁。

5.涕:在古代,“涕”是指眼泪,例如“涕泗滂沲”中的“涕”就是眼泪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涕”通常是指鼻涕。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示例:丈夫:古义为成年男子,今义为妻子的丈夫。

妻子:古义为妻子和儿女,今义为男子的配偶。

亲戚:古义为父母兄弟等亲人,今义为跟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成员。

天下:古义为普天之下、全国,今义为地球天空之下。

至于:古义为到了,今义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不过:古义为不超出,今义为不过如此。

从而:古义为跟随、追随,今义为连词,表因果关系。

以往:古义为从前、以前,今义为以前或至今。

于是:古义为在这时、这个地方,今义为对于这件事或这个事物。

即使:古义为即使如此,今义为即使。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古今异义示例,实际上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还有很多。

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这些词的古今意义的不同,以避免误解。

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笔记:古文的古今异义

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笔记:古文的古今异义

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笔记:古文的古今异义语言中的词汇又是社会现实最直接的反映。

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它的意义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

如“履”这个词,在战国以前是践踩的意思,不指鞋子。

鞋子在当时称“屦”。

“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诗·魏风·葛屦》)“履”和“屦”分得很清楚。

在《易经》、《诗经》、“三礼”(《礼记》、《仪礼》、《周礼》)、《左传》、《孟子》等书中,都没有例外。

从战国时代开始,“履”才逐渐由动词转为名词,取代“屦”的地位。

“字”这个词,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文字”的意义。

而是指生育、抚养孩子。

如: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易·屯》其僚无子,使字敬叔。

——《左传·昭公十一年》上例中“女子贞不字”是说“女子久不生育”;“使字敬叔”是说“让她抚养敬叔”。

都不作“文字”解。

大约从秦始皇时代开始,“字”才用来指文字,到了汉代“文字”就成了“字”的常用义,如“分文析字”(《汉书·刘歆传》)。

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还举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他指出“寺”这个词的意义,曾随时代不同,变化三次:秦代以前,“寺”是“侍”的意思。

《诗经》、《左传》都有“寺人”之称,指的就是侍候的奴仆、宦官;秦以后,用来指官府。

先是指中央机构,如太常寺、大理寺等。

后来县以上的政府机构所在的房舍都可称“寺”,如“父为县吏,得罪于令,将收杀之。

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

(《后汉书·乐恢传》)这里的“寺门”即县衙门。

自魏晋开始,“寺”才变为寺庙的专称。

如:“至晋永嘉,惟有寺四十二所。

”(《洛阳伽蓝记·序例》)这里的“寺”,就是指僧尼住的寺庙。

据顾炎武考证,“寺”的词义由“侍”变为“官舍”之称,是由于“秦以宦者任外廷之职”故“官舍通谓之寺”[26]。

而由“官舍”变为寺庙之称,南宋叶梦得认为“汉以来九卿官府皆名曰寺,鸿胪其一也。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夫人:古,那个人,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人的妻子。

3.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4.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象人:古,模仿人的形象,如“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今,很象人的样子。

10.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1.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2.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3.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4.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5.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6.山东:古,崤山以东,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今,山东省。

17.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8.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9.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20.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21.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但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举例:词义扩大:如“江”和“河”,古代专指长江和黄河,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词义缩小:如“金”,古代泛指所有的金属,现代专指黄金。

词义转移:如“涕”,古代指眼泪,现在指鼻涕。

词义弱化:如“怨”,古代表示仇恨、怀恨,现在则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如“诛”,最初只是表示责问、谴责义,后来有了杀戮、杀死的意思。

感情色彩变化:如“可怜”,古代表示值得怜悯,现在表示可爱。

下面就罗列中学阶段常见的95个古今异义词。

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例: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例: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例: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

)例: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例: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例: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例: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

今义:知道,认识。

)例: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

第五课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一、古今词义的差异一个词古今的意义发生了变化,多义词的义项发生变化。

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古义消失(二)古今义项的微殊(一)古代义项的消失所谓义项的消失,是指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古代的一些事物消亡了或是人们的观念变化了,导致词的相关义项也随之消失了。

如:池①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齐桓公伐楚》)②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鼌错《论贵粟疏》)③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例①例②中“池”的意思是“护城河”。

例③中的“池”当“池塘”讲。

现代汉语中,随着“护城河”这一事物的消失,“池”所具有的“护城河”这个义项也基本不用了。

爱①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

(《天下兼相爱》)②货以藩身,子何爱焉?(《左传?昭公元年》)③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例①中,“爱”当“喜爱”讲,现代汉语中还在使用这一义项。

例②和例③中的“爱”当“吝惜”讲,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和对感情认识的深入,“爱”的“吝惜”义项也逐渐消失了。

(二)古今义项的微殊所谓“义项的微殊”,是指同一个词中的某一个义项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只有细微差别。

在文言文阅读中,这种情况尤其值得注意。

这种义项微殊的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广度宽窄的差异即古今词义所表示概念的外延大小不同。

如:子①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论语?先进》)②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③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

(《仪礼?丧服》)例①的“子”指“女儿”;例②的“子”指男孩;例③的“子”兼指男女,郑玄此处注释说:“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

”现代汉语中,“子”只指男孩。

古代汉语中的表义范围宽,现代汉语表义范围窄。

臭①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②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先秦“臭”在表示“气味”时,泛指一般气味,既包括好闻的香气,也包括难闻的秽气。

后来范围变窄,专指秽气。

如:③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

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对比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卑鄙——【今义】品性低劣。

【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

(《西门豹治邺》)不好——【今义】坏。

【古义】不美丽。

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

【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

【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

【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伶官传序》)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

②(按规定)处理。

【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

(《毛遂自荐》)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

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

③区域。

④部分。

【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

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

【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出师表》)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句详细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句详细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词例句详细解析1. 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

2. 丈夫古义:①古时称成年男子。

②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③女子的配偶。

例1: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

《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思: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佩戴冠作成年礼仪。

)例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

《国语·越语上》(意思:生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只猪。

)今义:妻子的配偶。

3. 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意思: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今义:男女结婚后对女方的称谓,与丈夫相对应。

4. 师徒古义:军队士兵。

例: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

《勾践灭吴》(意思: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

)今义:师傅与徒弟。

5. 所以古义:①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手段、方法、东西等)”。

②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说》(意思: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3:所以遣将守关者。

《鸿门宴》(意思: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6. 无论古义:不用说,(更)不必说。

例: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意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今义:不管;不论。

假设条件关系的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7.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文言文考点:古今异义词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与现在的词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一、古今异义词分类1.词义扩大: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

即词在原有词义的基础上,扩充或重新获得新的意义和用法。

①范围扩大。

例: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病(古:重病;今:病)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兵器;今:军队-战争)②义项增多。

例: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好(古:女子貌美;今:美好的感受)2.词义缩小: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

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①范围缩小。

例:臭(古:气味;今:坏气味)丈人(古:老人;今:岳父)金就砺则利(古:泛指一切金属;今:专指黄金)瓦(古:泛指一切陶制品;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②义项减少。

例: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3.义项转移。

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

例: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4.感情色彩变化。

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

例: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得力帮手;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二、解法指导1.语言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判断。

【例题】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说:同“悦”,高兴)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文:花纹)C.下之疾其上甚矣(疾:痛恨)D.宗君而处身(宗:尊崇)【解析】“文”有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四种用法,“土事不文,木事不镂”,上下句子结构相同,“文”和“镂”相对,词性应该相同,课本中学过“金石可镂”,可知“镂”应为动词,据此可推断出“文”也应是动词,装饰花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

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

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

例如:
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
“江”、“河”在古文中专指长江、黄河;现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

2.词义缩小。

例如: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孟子》三章)
例③中“妻子”,指老婆和孩子;今仅指老婆。

例④中“亲戚”,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今专指族外亲属。

二者词义都缩小了。

3.词义转移。

例如:
⑤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捕蛇者说》)
⑥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岳阳楼记》)
例⑤中“涕”,指眼泪;今指鼻涕。

例⑥中“去”,指离开;现在的意思正好相反,去,是到某地去,而不是离开某地。

它们属词义转移。

4.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⑦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例⑦中“卑鄙”,古代的意思是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是一个表示谦虚的中性词语;今天指品质恶劣,变成贬义词了。

例⑧中“牺牲”,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属中性词;现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变成了褒义词。

以上几种情况,很容易望文生义,歪曲文意。

因此,我们学习古文时,要认真阅读注释,比较每个词的古今差异,对照上述词义变化规律,深入理解,分类整理,牢固记忆。

附:初中文言文主要古今异义词
1.中间古义:中间夹杂
今义:两种事物之间的位置
2.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3.布衣古义:平民今义:布做的衣服
4.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业的总称
5.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今义:妻子
6.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路的境地
7.无论古义:不用说
今义: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
8.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满(指数目)
9.亲戚古义:兼指同姓家族、异性亲属
今义:专指族外亲属
10.牺牲古义:古代指祭神的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常指为正义的事业而献身
11.往往古义:到处
今义: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12.会计古义:聚会商量
今义:管理财务的工作人员
13.开张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
14.感激古义:感动奋发今义:感谢
15.痛恨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痛恨
16.卑鄙古义: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品质恶劣
17.汤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
18.可以古义:可以凭借(用来)
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19.狱古义:案件今义:牢房
20.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21.走古义:跑今义:行
22.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
23.股古义:大腿
今义:机构中的组织或量词
24.几何古义:多少
今义:数学的一个学科
25.江(河)古义:长江(黄河)
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26.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27.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重复动作
28.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池塘
29.是古义:这,指示代词
今义:判断动词
30.致词古义:对……说话
今义: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