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翻译断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丝竹”,本来是指丝线和竹子,这里用来 代用丝线和竹子制成的弦乐器和管乐器, 又因这些乐器能奏出音乐,故代音乐。古 汉语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杏坛”代 教育界,“社稷”代国家,“干戈”代战 争,“桑梓”代乡里,“祝融”代火灾, “纨袴”代富家不肖子,“管弦”代音乐, “笔墨”代文章,“朱门”代富家,“而 立”代三十岁,“杜康”代酒,“丹青” 代史册,“钟鼎”、“山林”代在朝、在 野,“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或 剑,“万钟”代高官厚禄等。
缩
• 凝缩法:对文言文中为了增强语气 而使用繁笔的句子简化
•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意译
• 对使用比喻、借代、婉曲、用典等 手法的句子,一般用意译。
• 1.注意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处理。如:“想 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 马”,借代精锐的部队;“谈笑间,樯橹灰飞烟 灭”,“樯橹”,借代曹操战船,这里借代曹操 水军;“金城千里”,“金城”在文中比喻坚固的 城墙,而不能译成“金属筑成的城墙”。
文言翻译断句
留
• 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 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
• ①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②光武难其守,问于邓宇曰:“诸将谁可 使守河内者?”
• ③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 也。
• ④一寒士乡试中式,方赴鹿鸣宴
换
• 替换法: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 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 这些古语为今语。
• ②增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 或分句
•
省略句
• 1省略主语(承前省、呼应下文省、对话省)
•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 御之者。
• 2省略谓语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除臣()冼马
• 3省略宾语(省略动词的宾语、省略介 词的宾语)
“之”是助词,帮助使宾语置于谓语之前,无实在意义, 故不译。
• ⑧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补
• 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 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的词语和 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 豁通顺。
• ①单音实词增补成双音实词 •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 妻子、地方、指数(指着数上去) • ②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
•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 译:“不受时俗限制(影响),向我学习。 • ②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 译:比田里的农夫还多。 • ③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 译: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也可译为:徘徊在
斗宿和牛宿之间。
• ④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2004年高考福建卷) • 译:范献子把董叔抓来绑在庭院中的槐树上。
舍去不译。
• ⑤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 “仿佛”与“若”同义,翻译时只取一个词。译为“好
像”、“仿佛”。
• ⑥噫吁嚱,危乎高哉!(李白《蜀道难》) • “噫”、“吁”、“嚱”均为表感叹的语气助词,翻译
时只要译一个就可以了,故可译为“啊”。
• ⑦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 • 此句为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的语序为“有何陋”,
•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 之一
• 盖余所至,比其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调
移位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 达方式古今不同,译文时,应按照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调整。
①文言文中,用于修饰动词的数词,常置于 动词之前作状语,而现代汉语中常常置于 动词之后作补语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删
• 删削法:文言中有些虚词的用法,在现代 汉语里没有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 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删削。这些词包括: 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 志词、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 词中虚设成分等
•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②昼夜勤作息
• ③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苏洵《六国论》) • “夫”是句首发语助词,表示要发议论,无实在意义,
• 竖子不足与()谋
• 介词“以、为、与”的宾语往往承上 文省略
• 4省略介词(“于”“以”) • 源自文库王则受璧,置之()座上 • 赐之()彘肩 • 有碑仆道
• 5省略中心词 •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 ③数词后面增加有关的量词、分数的 词语
• 表物量,可补“个”、“只”、“把” • 表动量则补“次”、“回” • 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 精于理者盖十之六
• ②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2006年高考全 国卷Ⅰ)
• 译:从县令升任京城附近的大郡长官,近代从未有过这 样的事。
• 古汉语否定句中,如果代词作宾语,一般要前置于谓语 动词之前。例中“未之有”即“未有之”,翻译时将 “之”放到“有”的后面,即“有之”。又如“时不我 待”“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 2.注意古人行文中一些委婉的说法。如“方与将 军会猎于吴”,“会猎”是决战的委婉说法;再 如“权起更衣”,“更衣”即上厕所。
• 3.注意准确翻译“互文”现象。如“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实际应是“不以物喜,也不以物悲; 不以已悲,也不以己喜”;又如“秦时明月汉时 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隘”。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
• 译:不懂得句读,不能解除疑惑。
• 这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古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借助 词“之”“是”“之为”使宾语前置。此句按现代汉语 的表达,顺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之”是助词, 帮助使宾语前置,不译。又如“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 秋之为听”“惟命是从”等。
•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 下车、乞骸骨、除、拜、左迁 • ② 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
• 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秦论》) • 译:登上王位而治理天下。
• “六合”,本义是“天地四方”,但翻译时要更换为 “天下”。
•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 译: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
• ⑥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促俸禄之资,不知有 耕稼之苦。(2006年高考湖北卷)
• 译: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 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 ⑤、⑥两例,“藩篱”是比喻修辞,应换译为“边防”。 “庙堂”本指“庙宇”,这里比喻“朝廷”,应该替换。
• 文言句子中还有不少的修辞格,翻译时一般采用更换的 方法。诸如此类的还有“萧墙”“黔首”“阡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