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空间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 第三空间与《阿莱夫》
据索雅解释,第三空间既不同于物理空间和精神 空间,或者说第一空间和二空间,又包容两者,进而 超越两者,活像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博尔赫斯《阿莱 夫》小说中那个貌不起眼,却是包罗万象的“阿莱夫” (Aleph)。 《阿莱夫》是阿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1945年写的
一部短篇小说。Aleph是希伯来字母中第一字母,神秘 哲学家们认为它意为“要学会说真话”,在小说中, 则活 生生是个涵括万象的微观世界。 关于阿莱夫,索雅引博尔赫斯自己的话说,永恒 是关于时间的,阿莱夫亮于空间的。在永恒中,所有 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将来都共时存在。在匹 夫,则全部宇宙空间原封不动见于一个直径一英寸许 的光闪闪的小球里。
19.
空间ຫໍສະໝຸດ Baidu论
20世纪末叶,学界多少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空
间 转向”,此一转向被认为是 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 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空间反思的成果是最终 导致建筑、城市设计、地理学以及文化研究诸学科变 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益呈相互交叉渗透趋势, 并且影响到了文学和艺术作品的重新解读。
19.1
19.2 列斐伏尔与《空间的生产》
空间理论的最有影响的著作,可推法国新马克思 主义哲学家亨利· 列斐伏尔(1905—1991)于1974年出版 的《空间的生产》。在空间理论上,列斐伏尔反对传 统社会理论单纯视空间为社会关系演变的容器或者说 平台,反之指出它是社会关系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空间既是在历史发展中生产出来的,又随历史的演变 而重新结构和转化。
20世纪后半叶空间研究成为后现代显学以来,对 空间的思考大体呈两种向度。空间既被视为具体的物 质形式,可以被标示、被分析、被解释,同时又是精 神的建构,是关于空间及其生活意义表征的观念形态。 这样来看,索雅提出的第三空间正是重新估价这一二 元论的产物。据索雅自己的解释,它把空间的物质维 度和精神维度同时包括在内的同时,又超越了前两种 空间,而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向一切新的空间思考 模式敞开了大门。
他所说的“第三空间”。
19.3 索雅论第三空间
“第三空间”的概念由来于美国后现代地理学家
爱 德华· 索雅1996年出版的《第三空间》一书,是近年 后现代学术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什么是第三空间?索雅承认他是在最广泛的意义 上使用第三空间这一概念,是有意识尝试用灵活的术 语来尽可能把握观念、事件、表象以及意义的事实上 在不断变化位移的社会背景。
福科早在1976年就发表过题为《其他空间》(Des Espaces Autres)的讲演 ,他认为当今空间面临的问题 是它还没有被完全世俗化。伽利略的成就从根本上说 不完全在于他发现或者再发现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 在于他在建构一个无限开发的无限的空间。空间由此 从中世纪的定位转移到近代的扩展模式。问题是伽利 略的开放的空间的传统在今天依然是远有待于开拓。 对此福科指出,今天我们的生活依然是被一系列根深 蒂固的二元对立所统治,我们的制度和实践依然没有 摧毁这些空间。
19.5 重读文学空间
文学中的空间一大部分是城市的空间,麦克· 克 朗指出,小说描写城市早有悠久的传统,但城市不光 是都市生活的资料库,不光是故事和情节从中展开的 一个场景,不论它叙写得怎样绘声绘色,城市景观同 样也表现了社会和生活的信念。
克朗认为,商场这个封闭的空间比较留恋市井街 道,其成为文学的中心场景,标志了都市空间从公共 空间向私人空间的转移。它不仅是建筑和经济的移 位,同样也是城市经验的移位。 文学在克朗看来是参与了这一空间经验的转移。
文学与空间理论的关系不复是前者再现后者,文 学自身不可能置身局外、指点江山,反之文本必然投 身于空间之中,本身成为多元开放的空间经验的一个 有机部分。要之,文学与空间就不是互不相干的两种 知识秩序,所谓前者高扬想象,后者注重事实,相 反,它们都是文本铸造的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 凸现这一点,无论如何是意味深长的。
列斐伏尔认为我们关注的空间有物质、精神、社 会三种,三种空间中最重要的是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 理论,就开放和开拓社会空间的无穷潜质,将历史性、 社会性和空间性联合论证在一个超学科的“三元辩证 法”(trialectics)之中而言,列斐伏尔的影响可以说是 无 人可以比肩。
《空间的生产》中有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三元 组 合概念”:空间实践(espace: percu)、空间的再现 (espace concu)、再现的空间(espace vacu)。亦即感 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生活的空间。《第三空间》 的作者爱德华· 索雅指出,列斐伏尔的这第三个空间邓 调了统治、服从和反抗的关系,它具有潜意识的神秘 性,是彻底开放充满想象邓空间,因此,非常接近于
福科论空间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大体都将空间视为本身不具 有任何特性的客观的容器 ,但埃利亚学派就否认有可 能存在空洞的空间,同样否认空间具有物质属性,因 为假如空间具有物质属性,空间自身就不得不存在于 另一种空间之中。芝诺的“飞矢不动”等一系列悖论, 被 认为是非常典型地揭示了空间和时间令人困顿不已的 性质,特别是关于无限的问题。
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今西 方后现代语境中出现的空间和地理学转向。索雅本人 为此贡献了他的“空间三部曲”: 其一是《后现代地理学:社会批判理论中空间的 再确认》(1991) ; 其二是《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 象地方的旅程》(1996) ; 其三是《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研究》(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