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分析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92c1e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c.png)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述 •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防与保健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 胀、嗳气等症状,且无器质性病变。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 上腹疼痛综合征两类。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上腹部疼痛、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且症状持续时 间较长,可反复发作。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排除器质性病变,如胃镜检查等,以及根据症状进行评估。国际上常用的诊断标准 为罗马Ⅲ标准,包括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或不适等症状,并持续或反复发作至少6个月,近3个月内 症状符合标准。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中药治疗
西医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中药汤剂、中 成药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调理脾胃、疏肝 理气、活血化瘀等为主要治则。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因,采用适当的西药 进行治疗,如抑酸药、促胃动力药、抗生 素等。
针灸推拿
生活方式调整
采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调整 气血、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等为主要 目的。
餐后不适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部饱胀、嗳气等症状,而上腹疼痛综合征则 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较为复杂 ,可能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 屏障受损、胃排空障碍、精神心 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02
发病机制可能与胃感觉过敏、胃 运动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对 胃肠道的调节功能异常等有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220310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2.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表现为腹胀、消化不良、恶心、胃部不适等症状。
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各有其特点和优势。
本次观察研究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本次观察选取了100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其中男患者50例,女患者50例,年龄范围为18~65岁。
这些患者在入组前已经被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且没有合并其他重要器质性疾病。
本次观察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联合诊断、中西医联合治疗、中西医联合随访观察等措施。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1. 中西医联合诊断:通过患者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如血常规、肝功能、胃镜、腹部超声等,明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
2. 中西医联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方面,采用针灸、中药调理等手段,调整脾胃功能;西医治疗方面,采用抗酸药物、促胃动力药物等药物治疗消化不良症状。
3. 中西医联合随访观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随访观察,调整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
观察结果显示,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100例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明显缓解。
80例(80%)患者治愈,20例(20%)患者症状减轻。
在治愈患者中,消化不良症状消失,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本次观察还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不同类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较好的疗效。
根据中医的分类,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分为脾胃虚弱型、肝胃郁滞型和湿热胃腑型等。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的疗效。
通过中西医联合诊断和治疗,可以综合利用中西医的优势,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本次观察研究仅为观察性研究,样本数量较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还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和优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4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ppt课件【43页】](https://img.taocdn.com/s3/m/2caa038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3.png)
结语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 之一,患者虽有上消化道症状,但经内镜等检 查未能找到确切的病因,或仅有慢性浅表性胃 炎。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西医主要是对 症治疗,但疗效不理想;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疗,根据症候的不同采用相适应的治 则治法,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调节个脏腑功 能达到治疗目的,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 良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并已被广泛应用。取 得较好疗效。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中医所说的脾胃居于中焦,主运化和四肢肌 肉,主要包括消化和运动系统,消化功能的紊 乱归根到底是脾胃的功能失常,分而言之,脾 主升清,脾气能够上升,则营养物质才能输布 全身;胃主降浊,胃气得降,则消化的糟粕方 能排出休外。一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发生错 乱,则必然会出现消化能力的减退和运动功能 的紊乱。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中西医治疗
消化不良的定义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 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 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 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 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
消化不良症候群
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国际)
科门诊1/3以上。 消化不良症患者就诊率50%。
罗马Ⅲ标准
FD 餐后不适综合征 上腹疼痛综合征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一、功能性消化性不良诊断标准
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 灼感
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没有可以解释上 述症状的功能性疾病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满足 以上标准
二、餐后不适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 一般治疗
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烟酒及服用非 甾体抗炎药。避免个人生活经历中会诱发 症状的食物。注意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进 行心理治疗。失眠、焦虑者可适当给予镇 静药和抗抑郁药。
中西医结合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西医结合诊治功能性消化不良](https://img.taocdn.com/s3/m/29de6e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9.png)
优势互补
02
西医的快速缓解症状与中医的调理相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
果。
提高疗效
03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复
发。
05
临床疗效评价
评价指标与体系
01
主要指标
包括症状缓解程度、频率和不良反应 等。
02
次要指标
包括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和依从性 等。
03
安全性指标
包括药物过敏反应、肝功能异常等。
研究进展与展望
临床研究现状及成果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症状、病程及转归进 行深入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影响。
临床试验研究
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的对照试验 ,评估疗效、安全性及生存质量等方面的差异。
临床经验总结
总结名老中医经验,提炼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 消化不良的特色和优势。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包括餐后饱胀不适 、早饱感、上腹胀或痛等至少一项,且无 其他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诊断流程
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同时进行心 理评估,以确诊FD。
评估方法与指标
评估方法
采用多维度评估方法,包括患者自评、医生评估、实验室检查和问卷调查等 。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介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基本知识,包括常见症状、可能的 诱因、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
饮食调整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避免过度饮食、油腻食物和高盐高糖食 品,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规律作息
鼓励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适当进行 锻炼。
随访内容及时间安排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5dfcf1e0b4e767f5acfce9e.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2008-2011年间收治的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56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好,中药调整脾胃整体机能,西药改善胃运动功能兼对症处理,配合精神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1]。
该病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病无胃肠道黏膜组织器质性病变,却具有消化不良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临床治疗尚无统一方案。
临床西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多采用口服促胃动力药物、抗酸分泌以及保护胃黏膜药物为主,但疗效并不理想,且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疗法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2],我院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6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电子胃镜检查,排除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均符合fd诊断标准。
其中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6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2.8±3.5岁,病程1-15年,平均5.1±1.7年。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f3d9e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0b.png)
生活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运动 ,减轻精神压力等也有助 于改善症状。
04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策略
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 协同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 的优势,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缩短病程。
策略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因,选择 合适的中药和西药,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其中 饮食不节包括暴饮暴食、恣食肥甘厚味等;情志失调包括忧思恼怒、抑郁不乐 等;脾胃虚弱则包括脾胃运化失常、升降失司等。
中药治疗及方剂
辨证施治
中医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进行治疗。常见的证型包 括脾胃虚弱证、肝气郁结证、饮食积滞证等,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
该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反复、难治愈 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 康造成一定影响。
发病机制与病因
0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尚不 明确,可能与胃肠道动力不足、 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异常、 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
02
该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作息不规律、脾胃Leabharlann 虚弱等。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推拿按摩
推拿按摩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可缓解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症状。通过按摩患者的腹部和背部,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和 排空,缓解胃痛、胃胀等症状。
03
西医治疗功能性消 化不良
药物治疗及选用
促胃肠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可促进胃肠蠕动,加速 胃排空,缓解腹胀、嗳气 等症状。
抑酸药
如质子泵抑制剂(PPI) 和H2受体拮抗剂,可抑 制胃酸分泌,减轻胃痛、 反酸等症状。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内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2c95c0fd284ac850ad0242aa.png)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多缓慢,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 许多患者有饮食、精神等诱发因素。主 要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早饱感、上腹胀 痛、上腹灼热感、暧气、食欲不振、恶 心等。常以某一个或某一组症状为主, 在病程中症状也可发生变化。
一、症状
1.餐后饱胀和早饱感常与进食密切相关。餐后饱胀是指正常餐量 即出现饱胀感;早饱感是指有饥饿感但进食不久即有饱感,食欲 消失。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有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感症状之一种或多种,呈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罗马III标准规定病程超过半年,近3个 月来症状持续)。
2.上述症状排便后不能缓解(排除症状由肠易激综合征所致)。 3.排除可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根据临床特点,罗马III标准将本病
分为两个临床亚型:①上腹痛综合征:上腹痛和(或)上腹灼热感;② 餐后不适综合征:餐后饱胀和(或)早饱感。两型可以重叠。
(二)诊断程序
FD为一排除性诊断,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既要求不漏诊器质性疾病,又不 应无选择性地对每例患者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及特殊检查。为此,在全面病史 采集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应先判断患者有无下列提示器质性疾病的“报警 症状和体征”:45岁以上,近期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有消瘦、贫血、呕血、 黑粪、吞咽困难、腹部肿块、黄疸等;消化不良症状进行性加重。对有“报 警症状和体征”者,必须进行彻底检查直至找到病因。对年龄在45岁以下且 无“报警症状和体征”者,可选择基本的实验室检查和胃镜检查。亦可先予 经验性治疗2〜4周观察疗效,对诊断可疑或治疗无效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一 步检查。
2.上腹痛为常见症状,常与进食有关,表现为餐后痛,亦可无规 律性,部分患者伴上腹灼热感。
3.精神症状不少患者同时伴有失眠、焦虑、抑郁、头痛、注意力 不集中等精神症状。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
![中西医来告诉你功能性胃肠病怎么治](https://img.taocdn.com/s3/m/945b1f3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0f.png)
悦读专栏·甄选Family life guide -137-严伦 (德阳市旌阳区中医院)功能性胃肠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发病一般和患者的生理、精神心理等情况相关,部分患者的病情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由于这种疾病的病因与诱发因素复杂多样,所以患者的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情持续加重后,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近年临床上对功能性胃肠病的治疗尤为关注,治疗方案也倾向于综合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文就着眼于中西医的角度,对功能性胃肠病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下述科普。
西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社会心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密切相关,一般日常生活中的应激事件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病,或者是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常具有神经质、情绪化等人格特征,所以日常生活中具有这种情况的人,患功能性胃肠病的风险较大,且发病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严重,大多数患者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躯体化症状。
也有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伴有呼吸困难、心慌或者慢性头痛、肌痛等症状,这些精神方面的疾患会对患者的身体与精神造成很大的折磨。
通常具有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患者,极易发生胃肠道动力低下的情况,或者愤怒、厌恶等情绪会引起高动力反应,比如许多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会因为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而致使腹泻或者便秘加重。
日常饮食因素。
临床上许多学者认为,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与患者自身的日常饮食密切相关,大多数的患者存在饮食不节制的问题,或者患者胃肠道中的菌群失调,对肠道动力学、分泌以及吸收功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许多功能性胃肠病的患者有喝咖啡、喝浓茶的习惯,但是没有注意胃肠的保护,比如多数患者长时间空腹喝咖啡减肥等,导致咖啡因对胃肠黏膜造成较大的刺激,或者引起神经中枢紊乱,睡眠不正常,致使患者发病或者加重病情。
中医认为的功能性胃肠病发病机理有哪些?中医论证将功能性胃肠病归为“胃脘痛”“胃痞”“腹泻”等范畴,认为患者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外感六淫邪气和七情过激、脏腑失和等情况造成。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如何诊治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如何诊治](https://img.taocdn.com/s3/m/1d15c5b4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c.png)
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如何诊治李先生年近50,常年患有胃肠疾病,一旦疼痛袭来,往往出现严重腹痛,或胃部有胀气问题,为李先生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就诊之后,医生认为单纯的西医治疗手段,往往有一定副作用,给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建议,希望能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李先生早日痊愈。
1功能性胃肠病概述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各不相同,临床上通常表现为腹痛、嗳气、便秘、反酸、恶心、厌食、早饱、心慌等,而且很多时候,症状都不是单一出现的,病程较长,病情也会相对复杂,如果治疗不到位,很可能长时间不会痊愈。
除此之外,功能性胃肠病在精神与心理方面都有所体现,如果症状相对严重,发病率通常会在40%-60%之间。
依照罗马IV标准,功能性胃肠病症状可分成六类,最常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相关数据显示,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呈现上升状态,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也是当前公共卫生最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其治疗手段也相应受到了更多重视。
2西医治疗2.1 一般治疗医生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病史、生活习惯、饮食问题,找到致病诱因,针对性去除病症。
同时为患者详加解释疾病性质,以及用药注意事项,帮患者形成对疾病的正确认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除此之外,还应当告诫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饮食不能偏好某一种,而是要注重饮食的均衡,戒烟戒酒的同时,远离刺激性食物。
2.2 药物治疗首先可选择促胃动力药,当前应用较多的主要包含西沙必利、莫沙必利、胃复安、多潘立酮等;其次,可选择抑制胃酸分泌药,包含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受体拮抗剂,例如法莫替丁、雷尼替丁、西咪替丁等;再次,兰索拉唑等,或者H2可选择内脏感觉过敏药物,例如速激肽受体阻滞剂,包含恩单西酮、阿洛斯琼、昂丹司琼等;另外,鉴于胃肠激素具备较好生物活性,因此可用于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例如促胰液素、胃泌素、MOT受体激动剂等;最后,在肠道菌群失调、腹胀、便秘、腹泻等问题上,可以利用微生物制剂或消化酶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86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21fece08a1284ac85043fa.png)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功能 性消 化不 良 8 6例分 析
崔 永天 范海玲
摘 要: 目的 : 讨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的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的 方法 。方法 : 6 经 临床 确诊 为 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的 患者 随机 分为 治疗组 和 探 将8例 对 照组 。对照组 采 用常规 改善 胃动 力 药物 治疗 和抗 焦虑抑 制 荆治 疗 ; 疗组在 对照 组 的基 础 上加服 中药方 剂 治疗 。 果 : 治 结 治疗组 疗效 明显优 于对照 组(l . ) 论 : 尸 0 5 。结 <0 中西 医结合 治疗功 能性 消化 不 良具有 疗效 高、 复发 率低 的优 点 , 推广 应 用。 值得 关 键词 : 功能性 消化 不 良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21 0 2年 3月
现 不 同再 进行 加减 。对 于 胃脘 嘈杂并 且有 灼热 痛 感 的患者 , 基 在
两 组 患 者 一 个 疗 程后 的 治疗 效 果对 比表
本 配方 的基 础上 加蒲 公英 3g竹 茹 1g对 于 恶心 并且 吐 酸水 的 0、 5; 患者 , 瓦楞 子 1g法半 夏 1g乌贼 骨 1g对 于腹 胀 的患 者 , 加 5、 5、 5; 加 厚 朴 1g炒 莱菔 子 1g对 于便 秘 的 患 者 , 薏 苡 仁 3g 火 麻 5、 5; 加 o和 仁 1g对 于 胃脘 冷 痛 的患者 , 干 姜 和九香 虫 各 lg 5; 加 O。服 用规 则 为每 日煎 1 , 剂 分为三次服用 。 同时, 口服用雷尼替丁 01g每 日 . , 5 4 讨 论 睡前服 用 , 莫西林 , 日 3 。 阿 每 次 消化性溃疡包括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溃疡, 是门诊较 22 .对照组:采用单纯 的西医治疗方法 。主要服用药物为阿莫西 很难 复发 在 消化性 林 、 尼替 丁和果 胶铋 胶囊 。规格 : 尼替 丁胶 囊 每 日两 次 , 晚 常见 的消化性疾病 , 完全治愈 , 率高 。 中医学中 , 雷 雷 早 溃疡 属于脾 胃疾 患 , 胃是后 天之 本 , 血 生化之 源 , 人体 生命 脾 气 是 服用 ; 铋 胶囊 每 日三次 , 餐 后 服用 ; 果胶 三 阿莫 西林 每 日三次 , 餐 活动 的源动力 , 十分 重要 。然 而 , 外感 、 内伤 、 或六淫外 袭 、 运化 、 受 后服 用 。 饮食 同样 , 在西医学 中 , 消 以上 两组 患 者服 用 药物 以及 服用 的药 量会 有 不 同程 度 的 略 纳 、 失调等均 能影 响到脾 胃的 阴阳气血 。 主要是 胃酸 的分 泌。 中医的作用是 微 调整 , 据 患者 的症 状 严 重 程度 、 者 自身 的体 质等 多种 因 会依 患 化性溃疡 的形成 原 因也 有多种 , 素 调整 。要求本 组 10例 患者 在饮 食方 面 以清 淡为 主 , 辣 烟 由内而外 的调 理脾 胃气血 , 医则 是在 快速缓 解患者 的病痛 , 轻 0 忌辛 西 减 促进溃疡的愈合和临床症状的消除。中西医结合治疗, 双管 酒的刺激, 注意休息和锻炼。 两组患者均观察三周为一个疗程, 一 痛状 , 个疗 程后 统计疗 效 。 齐下 , 将两者的优势结合 , 缩短治疗症状的时间, 降低复发率。
脾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脾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06eae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f.png)
脾胃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疾病是指与脾胃功能紊乱有关的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等。
针对脾胃疾病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广泛应用。
中医认为脾胃为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通过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可以调节脾胃功能。
西医则运用药物和现代检查技术来治疗病变,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方案。
一、脾胃疾病脾胃疾病是指涉及脾脏和胃部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胃炎、胃溃疡、胃癌、消化不良、功能性胃肠病等。
脾胃在中医中被视为消化、吸收和运化营养的重要器官,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免疫调节等方面密切相关。
脾胃疾病的病因较为复杂,包括饮食不当、情绪压力、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
常见的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胃痛、恶心呕吐等。
脾胃疾病的治疗方法既包括西医的药物治疗、手术等,也包括中医的草药、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
在中医理论中,脾胃疾病主要与脾胃功能失调、气滞、湿热、痰浊等因素有关。
治疗脾胃疾病时,中医着重调理脾胃功能、疏通气机、祛除湿热、疏散痰浊等,以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改善症状和促进康复。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疾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只有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结合中西医的优势,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良好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情绪管理也是预防和辅助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方面。
如果您怀疑患有脾胃疾病,请及时就医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二、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限制1. 医学证据不足:尽管中医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证据支持相对较少。
缺乏大规模、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使得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难以被全面确认。
2. 个体差异较大: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变化,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由于脾胃疾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多样化,患者之间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差异较大,使得中医治疗的个体化程度相对有限,无法达到完全精确的个体化治疗。
3. 治疗周期较长:中医治疗一般采用温和的调理和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理和恢复脾胃功能。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009da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d.png)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现代临床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胀气、烧心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虽然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不会导致明显的结构性病变,但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之一。
在西医学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主要以药物疗法为主,如质子泵抑制剂、胃粘膜保护剂等。
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不仅费用较高,而且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
寻找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疗法注重整体调理,强调平衡阴阳、调理气血,通过中草药、针灸等方法调理患者的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治疗引起了广泛关注,已经展开了多项临床研究。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以及与西医结合治疗的进展,为进一步推广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目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常表现为腹胀、腹痛、胃胀气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具有积极的临床疗效,但其治疗机制及疗效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临床表现及中医治疗原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分析,探讨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现代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也将探讨中医药与西医药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疗提供更为有效的方案。
通过本研究,旨在推动中医药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的治疗选择和方案。
1.3 研究意义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且困扰人群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分析
![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b86b16ba8956bec0975e3ac.png)
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评价其疗效与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给予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医方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经治疗后数据统计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为71.2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对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功能性胃肠病中采用中医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疗效;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06-0-01功能性胃肠病即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由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因素相互作用下导致的消化系统疾病,普遍患者除了表现胃肠道外症状,如心慌、慢性头痛、呼吸困难、肌痛等[1]。
此外心理与精神方面因素疾患也是此症状常见表现,其中以症状严重者、顽固者最为明显,发生率约42%~61%[2]。
左右功能性胃肠病中采用中医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提升患者对治疗的认可,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临床治疗中多采用西药促进胃肠道功能、抗生素等药物为主,近年来相关报道指出,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可取得较好疗效,鉴于此,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中医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评价其疗效与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功能性胃肠病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其中对照组男43例,女23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岁;观察组男45例,女21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岁。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0737e62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d.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无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患者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是脾胃功能失调所致,而西医学则将其归因于胃肠道功能紊乱。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在改善患者症状、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有显著疗效,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引言二、材料与方法2.1 受试者本研究选取了30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作为受试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5-55岁之间。
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明确无器质性疾病,同时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2.2 治疗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为口服中药补脾健胃丸加味,每日3次,同时辅以西药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
2.3 观察指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腹胀、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并通过VAS评分法进行评估。
还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包括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
2.4 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进行两组数据的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腹胀、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VAS评分由治疗前的(7.2±1.5)分降至治疗后的(2.6±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包括睡眠质量、情绪状态等方面。
四、讨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传统的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口服中药补脾健胃丸加味,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中药补脾健胃丸加味是一种治疗脾胃功能失调的中药方剂,具有补脾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从而缓解胃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1d4bd662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c.png)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一、本文概述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餐后饱胀、早饱感、中上腹痛或烧灼感等,但并未伴随器质性改变或生化异常。
由于其症状多样、发病机制复杂,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疗水平,促进中西医结合在该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本文旨在总结和分析近年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形成一份共识意见,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诊疗参考。
本文首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进行了概述,旨在为后续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重点介绍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方法与策略,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等多种手段,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本文还就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以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我们也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实践成果,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二、FD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简称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主要为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和早饱等。
在全球范围内,FD的患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呈现出上升趋势。
FD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年龄、性别、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精神压力等。
在病因方面,FD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完全明确。
多数研究认为,FD的发生与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肠道微生态失衡、精神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bd875b52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d.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
传统的中医治疗用药可以缓解症状,但效果并不稳定。
现代医学则主张消化不良的治疗应该综合运用中西医学方法,根据病情、症状和患者的身体状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观察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本次观察对象为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共有38例。
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
年龄在25岁至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
所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并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标准。
本次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即中医内服药物,西医口服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式。
中医方面:选用叠氮酸铋钾颗粒(长春华正)和大柴胡汤(杏林制药)两种方剂。
西医方面:选用双歧杆菌制剂(拜耳制药)和复方丁美他嗪片(海南医药)两种药品。
按照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内服上述药物,并接受必要的护理。
二、观察结果与分析本次中西医结合治疗共持续8周,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质量、体重和体检数据的观察,可得出以下结论:2.1 症状缓解情况在治疗第二周后,患者的症状开始明显缓解:食欲逐渐增加,腹泻、腹胀等症状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患者症状逐步减轻,疗效显著。
在治疗结束后,所有病人的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
2.2 体质量变化经过治疗,患者的体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其中体质量较轻的患者体重有所增加,体质量较重的患者体重有所下降。
总体而言,所有患者的体质量变化幅度在1%-5%之间。
2.3 体检和检查数据经过治疗,患者的体检结果和相关检查数据均得到了显著改善。
胃肠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胃肠黏膜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糜烂,治疗后黏膜恢复良好。
同样,患者的血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和心电图等项目数据也得到了改善。
三、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制剂对于缓解患者症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西医口服药物则可以在辅助消化不良治疗方面发挥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45da3528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7.png)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观察一、前言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基础上,患者出现上腹部不适感、饱胀、嗳气等消化道不适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与脾胃功能失常有关,西医研究认为消化不良与胃动力失调、胃粘膜炎等因素有关。
传统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而现代西医治疗针对病因病机进行干预,也能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因此本文旨在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法。
二、方法选取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男女各半,年龄范围为18-65岁。
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
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
治疗组患者中医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等;西医治疗方法包括质子泵抑制剂、胃动力药等。
治疗周期为8周,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估分析。
采用上消化道内镜、胃肠动力试验(氢气呼气试验)、消化系统功能影像学检查等方法评估患者的消化功能状况。
三、结果1.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症状改善显著。
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上腹部不适感、饱胀、嗳气等症状明显减轻,对照组患者症状改善较弱。
2. 消化功能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胃肠道蠕动明显增强,胃酸分泌功能有所恢复,而对照组患者改善幅度较小。
3. 治疗组患者氢气呼气试验的结果较治疗前显著减少,而对照组患者改善不明显。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不显著。
四、讨论通过上述结果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中医治疗能调和脾胃,改善消化功能,西医治疗能干预病因病机,两者结合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改善了患者的症状,还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
![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https://img.taocdn.com/s3/m/413b4bc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c.png)
CATALOGUE目录•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概述•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临床表现•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预防与护理•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病例分享•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研究进展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嗳气、反酸等症状,但无器质性病变。
中医药在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
分类:根据症状的不同,功能性消化不良可以分为肝郁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等。
定义与分类发病机制病因发病机制与病因诊断标准分型诊断标准与分型症状表现患者感到腹部胀满,排气不畅。
患者感到胃部烧灼感,反酸水。
患者频繁打嗝,有时会感到胃部气体增多。
患者经常感到胃脘疼痛,伴有患者进食后感到饱胀,食欲不振。
体征表现030201并发症与合并症并发症中医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病如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并发症。
合并症该病可能伴随精神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身体健康问题。
中药治疗辨证施治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内关等。
针灸治疗推拿按摩针灸治疗针刺治疗灸法治疗通过手法按摩,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排空,缓解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腹部按摩、推拿三阴交等。
自我按摩患者自己进行按摩,缓解症状。
常用的自我按摩方法包括揉腹、捏脊、搓腰等。
手法按摩推拿按摩VS保持良好作息饮食调整控制情绪适度运动预防措施饮食调理定时定量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饮食规律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粥、蒸蛋等,有利于胃肠道吸收和消化。
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
避免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https://img.taocdn.com/s3/m/e578125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24.png)
中西医结合如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一方面说明了饮食对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良好的消化功能对于我们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胃口好营养吸收才会更好,身体才会健壮。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有时候常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那么这种疾病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又该如何进行治疗呢?咱们今天就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来聊聊这个问题。
要治好一种病,就得找到病根再用药,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消化性功能不良是怎么来的呢?1、西医如何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并不属于器质性疾病,而是由于胃和十二指肠的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是功能性胃肠病中常见的一种。
而在病因的分析方面,具体的致病因和机制目前还缺少完善的结论,推测和精神因素、胃肠动力障碍、内脏感觉过敏、社会因素等有关。
(1)精神和社会因素很多胃肠方面的疾病和患者自身的精神因素都有较大的关系,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通常个性也比较异常,对其进行抑郁焦虑评估可以发现,评分明显比正常人要高,患者通常在童年期发生过应激事件,但是精神和社会因素致病的确切机制现在还不明确。
(2)胃肠动力障碍胃肠动力障碍主要包括胃部的排空作用延迟、胃十二指肠的运动协调出现异常等。
(3)内脏感觉过敏我们的胃都有一定的容量,而和正常人比起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胃容量感觉明显更低,这可能和外周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整合等水平失常有关。
(4)胃底对食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降低在有早饱症状的患者中常出现胃底对事物的容受性舒张功能降低。
2、中医如何认识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理论中没有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种病名,而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可以将其归结于“胃脘痛”、“痞满”、“反酸”等疾病。
从中医角度来讲对于该病的病机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有医者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脾虚胃滞;有人认为肝气郁结、情志不调的长期作用,是导致患者发病的关键;另有“脾虚气弱”、“气滞血瘀”、“寒热互结”等。
综合中医家研究意见,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共识意见》中将该病分为五种证型,即脾胃虚寒证、脾虚气滞证、寒热杂错证、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74351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8.png)
食物选择
02
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蛋
类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控制饮食量
03
适当控制饮食量,避免过度饱胀,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生活调护
保持心情舒畅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情绪影 响,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不 良症状,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心理疏导
医生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心 理状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
其他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的调整
如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保 持心情愉悦等。
饮食调整
如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增加膳 食纤维的摄入等。
物理治疗
如按摩、针灸、理疗等,缓解消 化不良症状。
04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
综合调理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胃部不适症状 ,促进胃肠蠕动。
拔罐疗法
利用负压原理,吸拔体表穴位,以 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03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抑酸药
如质子泵抑制剂(PPI),通 过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部不
适症状。
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 进胃肠道蠕动,改善消化不良
症状。
诊断标准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同时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 诊断时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02
中医治疗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01
02
03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与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需从整体角度进行治疗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功能性胃肠病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
方法150例功能性胃腸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中药组以及中西医结合组,比较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
结论在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有效。
它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病情症状,而且产生较少的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推广价值。
标签:功能性肠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是指由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造成的消化系统系列疾病。
其主要症状表现是消化系统的症状,如恶心和呕吐。
由于FGIDs诊断比较困难,需要通过生化常规、钡餐造影等诊断检测来排除胃肠道器质性病变,其容易反复复发、预后较差的特征,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另外,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发病阶段较为复杂,通常使用促胃动力药、抑酸、胃粘膜保护剂之类的药物进行治疗,现阶段本院采取150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进行对照实验,通过中药组、西药组以及中
西医治疗结合治疗组进行调查,已经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临床诊断,排除了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精神障碍患者,并确保通知每一位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其随机分为西医组,中医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50例。
其中,西药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4~64岁,平均年龄(42.3±2.5)岁,病程2个月~3.6年,平均病程(1.3±0.4)年;中药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5.2±3.8)岁,病程2个月~2.8年,平均病程(1.1±0.2)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18~68岁,平均年龄(39.3±2.2)岁,病程1个月~4.2年,平均病程(1.8±0.3)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西药组患者采用黛力新联合莫沙必利片治疗,黛力新每天早晨服用一片。
莫沙必利片每天口服三次,5 mg/次,治疗周期为一个月。
中药组主要从脾胃入手,使用补脾、温胃、和降的方式进行治疗,主要采用的药方为香砂养胃片,党参,枸杞,陈皮,厚朴,白术,香附,木香,白术,神曲,麦芽,半夏,光藿香等
15种药材。
服用方法为口服,每一次四片,每天服用两次,半个月为一疗程。
中西医结合主要是根据西药组的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采用组合使用,其用法为将500 mL的中药方剂煮至约250 mL,1剂/d,七天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效果分为三种类型:第一,显效。
显效: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病发症状基本消失,并且半年内无复发;第二,有效。
有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但是不能完全消失,停药后有复发现象;第三,无效。
无效:治疗期间症状没有显着改善,在停止治疗后病发症状会复发甚至加重恶化。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生活质量评估使用国家通用量表(QOL35),其中包括四个功能:身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和物质生活。
五个因素中的每一个,共100分,分数越低,生命治疗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 9.4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效果对比
治疗后,西药组有效率约为80%,中药组有效率约为65%。
总治疗率约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西药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正症状为有头晕,浑身乏力等现象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48%。
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少,分别为11%和9%。
见表1。
2.2 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综合评分明显降低,表明生活质量较好,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本文主要通过三个不同的对照组来验证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胃肠疾病的效果。
对于功能性胃肠病来说,其作用机制和发病原理不明确,从实验结果来说西医主要是有一定的针对性,虽然单一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患者的生活质量不高。
而单一的中药治疗虽然副作用较少,但是疗效较差。
只有中西医结合,西医为主要治疗方法,辅以中药调整,最终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Elsenbruch S,Rosenberger C,Enck P,et al.Affective disturbances modulate the neural processing of visceral pain stimuli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an MRI study[J].Gut,2010,59:489-495.
[2] 段丽萍.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障碍共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9):724-725.
[3] 李培武,侯政昆,刘凤斌.中医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临床结局评价方法初探[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5):591-598.
[4] 李晓玲,张声生.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中西医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2):769-77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