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合集下载

居住区规划之围合式布局

居住区规划之围合式布局

对未来居住区规划的建议
01
注重空间开放与封闭的平衡
在规划居住区时,应充分考虑空间开放与封闭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布局方式。
02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为了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应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公园、商店、学
校等。
03
提高安全意识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消防和安全问题,确保居住区的安全和可靠
性。
02
围合式布局的设计原则
空间营造
空间层次感
通过建筑的高低错落和空间的变 化,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感,
增强居住区的整体美感。
开放性空间
围合式布局通常会留出一定的开放 性空间,如绿地、广场等,供居民 休闲、交流和活动。
私密性考虑
在围合式布局中,应充分考虑居民 的私密性需求,通过合理的建筑布 局和绿化设置,保证居民的居住安 全和舒适。
绿化与环境
绿化覆盖率
围合式布局应注重提高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通过多种绿化手段, 如植树、种草、建花坛等,改善居住区的生态环境。
景观设计
结合建筑风格和居住区特色,进行景观设计,使居住区内的绿化成 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噪音控制
通过合理的绿化配置和建筑布局,降低噪音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提 高居住的安静度和舒适度。
案例二:上海某居住区
总结词
开放与共享的体现
详细描述
与北京的封闭式布局不同,上海的围合式居住区更加开放和共享。楼栋间的空间 被打通,形成开放式的公共空间,方便居民交流和活动。同时,区内交通网络发 达,便于居民出行。这种布局体现了现代城市社区的开放性和共享性。
案例三:深圳某居住区
总结词
绿色生态的追求
利用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
居住区道路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规划和设计理念来进行布局和设置。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组织形式:
1. 网格状布局:这是一种常见的道路组织形式,其中道路以水平和垂直方向形成网格状交叉口。

这种布局能够提供简单明确的导航和便利的交通流动,适用于中小型居住区。

2. 环形布局:环形布局是指道路呈环形或半环形的组织形式,通常围绕一个中心点或公共空间设置。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相对封闭的内部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流量,使居住区更安静和舒适。

3. 树状布局:树状布局是指从一个主干道分支出多个辅助道路的组织形式。

主干道连接各个重要设施和服务点,而辅助道路则连接到居民住宅区域。

这种布局可以提供便捷的交通接驳和良好的交通流动。

4. 高密度布局:高密度布局通常用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城市居住区,特点是道路相对狭窄,沿街建筑密集。

这种布局可以节约用地,提供丰富的交通选择和便利的步行环境。

在实际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道路的宽度、交通设施的设置、停车场规划、人行道和绿化带的设计等因素,以提供安全、舒适和便利的居住区交通环境。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课件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与形态课件

小学规划布置
❖ 是居住小区公建中占地与建筑面积最大的项目。 ❖ 入学人数占居住区人口比例:小学10%
小学选址
❖ 为便于就近上学 ,服务半径小学 500米。
❖ 不宜紧靠住宅, 以减少对居住的 干扰。
❖ 良好的日照与通 风,并远离铁路 、城市交通干道 。
小学设计要求
❖ 教学用房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小时。 ❖ 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无法避免,门前应留缓冲地带。 ❖ 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距离不应小于300米。如不能满足,应采取隔
构图(最好用有颜色的笔),并以文字形式试对 小区规划进行简要说明
2、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基本形式及结构等级
1)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结构) 2)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3)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二级结构) 4)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三级结构)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3、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布局形态
住宅用地及构成
❖ 包括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 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宅间小路:住宅 建筑之间连接各 住宅入口的道路
住宅类别
住宅层数 1-3层 4-6层 7-9层 10层以上
❖ 容积率 ❖ 建筑密度
分类 低层 多层 中高层 高层
公建用地及构成
❖ 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 地,包括公建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中学设置100米直跑道。 ❖ 球场、田径场长轴以南北向为宜。
幼儿园、托儿所规模
❖ 幼托是居住组团级公建占地最大的项目 ❖ 班级人数
小班20-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 ❖ 班级数 小型规模3-6班;中型规模6-12班;大型规模12-15班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自古至今,住宅在人们的生活中始终扮演了一个承载生活的角色。

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产力水平和生活面貌往往通过住宅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解决而体现出来,因此居住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和规划界所重点关注的对象。

同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解决日益增多的城市人口的居住问题,提供满足人们身心需求的住区也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整个国民经济开始进入适度快速和相对稳定的发展轨道,而中国城市经历了革命性的变化,经济的转轨和社会的变革也在居住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住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阶段。

一方面,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迅猛发展的轨道,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聚集。

以北京为例,人口规模已超过现有各项公共设施的承载能力,出现过度拥挤,交通阻塞,水资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衣食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已经转向了住房,人们迫切需要尽快改善和提高居住条件。

因此住区建设已不仅仅是解决住房问题,它已经同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息息相关。

改革开放 20 年,中国城市建设和乡镇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经济发展和政策的主导和推动下,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近 10 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平均每年大约以 0.6%的速度增长。

按照世界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处于 30%的时候,将进入飞速发展阶段。

在《2001 至 2002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专家预测,到 2020 年,50%的中国人口居住在城市,到 2050 年,将有 75%的中国人居住在城市。

可以说,21 世纪是中国的“城市世纪”城市住区建设水平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而住区作为构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步骤,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居住区规范中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的认识与设计

居住区规范中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的认识与设计

居住区规范中规划布局与空间环境的认识与设计摘要居住区规划基本上包括社会规划和建设规划两个方面。

社会规划主要是对居民结构的调查、分析和预测,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职业、收入、年龄、民族以及对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休息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建设规划要为居民创造物质环境条件。

一个完整居住区的建设周期往往需要几年,完善各种设施所需时间更长。

因此全面的规划应充分考虑阶段性。

每个阶段的发展建设要尽量紧凑,并注意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关键词:规划布局、空间环境、居住小区1规划布局在居住区中的应用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地下空间、绿地系统以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方便居民生活,有利安全防卫和物业管理;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合理组织人流、车流和车辆的停放,创造安全安静方便的居住环境;适度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合理控制建设用地的不透水面积,留足雨水自然渗透、净化所需的生态空间。

居住区的布局形式主要包括线块式、轴线式、向心式、围合式。

1)线块式线块式是指住宅建筑在尺度,朝向,形体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

并且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

线块式是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2)轴线式空间轴线分为可见和不可见,可见者通常为线型道路,水体,绿化带等构成。

但是不论轴线是虚是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轴线式的优点是使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并起落有致的均衡性。

3)向心式向心式是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

并且以自然顺畅的环形路网造就了向心式的空间布局。

向心式优点是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

向心式缺点就是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4)围合式围合式是指住宅沿着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就此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间。

构成后的空间没有方向性,中央主导空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

新版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新版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新版居住区规划设计导则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日照标准篇一居住区规划居住区规划1.任务:是为居民创造一个满足日常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舒适、方便、安宁和优美的环境。

在居住区内,除了布置住宅外,还须布置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绿地和活动场所、道路广场、市政工程设施等。

居住区规划必须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的要求,对居住区内各项建设作出综合的全面安排。

居住区规划还必须考虑一定时期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需要及习惯、物质技术条件以及气候、地形和现状基础等条件,同时应注意远近结合,留有发展余地。

居住区规划属于城市详细规划的范畴。

一、居住区的影响因素及其历史演变不同历史时期城市的居住区形态与居住环境显示出很大的差异性,表现为一个渐进的历史演变过程,从中可折射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

影响居住活动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社会与家庭结构、文化与民俗等。

二、居住区的分级、规模与特点1.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游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

用地一般在50~100公顷。

特点:规模大、配套设施完备、环境优雅、居住功能与生活服务功能并重。

1个居住区可以划分为4~5个居住小区,也可直接划分为若干个居住组团。

2.居住小区指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线(河流等)划分的、具有一定规模并不为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小区内设有整套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层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用地一般为15~35公顷。

特点:规模适中、配套设施齐备、环境标准适度、以居住职能为主以日常生活服务功能为辅。

3.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小区主干路穿越的地块,内设为居民服务的最基本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庭院,它是构成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单位。

用地一般为4~6公顷。

特点:规模小、配套设施少、以居住功能为主辅以少量基本生活服务职能。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课件

04 居住区环境设计
绿化环境设计
绿化覆盖率
确保居住区内绿地面积足够,提 高居住环境的绿化覆盖率,为居 民提供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休闲
场所。
植物种类选择
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 适宜的植物种类,包括乔木、灌木 、花卉等,以丰富绿化层次和色彩 。
绿化布局
合理规划绿化布局,将公共绿地、 宅旁绿地、道路绿化等有机结合, 形成完整的绿化系统。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ppt课件
•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 居住区规划布局设计 • 居住区建筑设计 • 居住区环境设计 • 居住区规划设计实践案例
01 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述
定义与目标
定义
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对城市中住宅 集中区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 景观环境等进行综合设计的过程 。
目标
创造宜居、舒适、安全、美丽的 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水景环境设计
1 2 3
水景类型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定位,设计不同类型的水景 ,如池塘、溪流、喷泉等,以增加居住区的灵气 和活力。
水质保障
采取有效的水质保障措施,如定期换水、过滤设 备等,确保水景的清洁卫生,为居民提供安全、 舒适的休闲环境。
水景与建筑、环境的融合
将水景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统 一的整体效果,提升居住区的品质。
THANKS 感谢观看
住宅组团布局
总结词
住宅组团布局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氛围。
详细描述
住宅组团布局应注重多样性和协调性,以营造宜居的社区环境。在规划住宅组团时,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设计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住宅,以满足不同家庭和生活方式的需求。同时,住宅组团布局应考虑日照、通风等因素 ,以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 缺点: “围合式”住宅从通风、日照的角度讲不如敞 开式,比如楼宇中间的绿化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通风
•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但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26
实例:广州锦城花园小区
27
纽约哈姆雷区1199广场住宅区
28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向心式布局
29
目录
• 向心式布局的定义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
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30
向心式布局---成都龙泉驿国际城
31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32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33
整体规划
34
规划结构分析图
黄色---住宅区 橙色---教育区 紫色---物业 红色---公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1
1.轴线式布局 2.片块式布局 3.集约式布局 4.围合式布局 5.向心式布局 6.隐喻式布局 7. 国外分析
布局形式
2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轴线式布局
3
目录
• 轴线式布局的定义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
道路、绿化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 全局的作用
围合式布局的优缺点优点:“围合式”住宅能形
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出一个良好私密性的生活空间。“围合” 在心理上给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居民有互相交往的愿望,形成 “熟人社区”。另外,“围合式”社区规模较小,容易封闭,这样 儿童能安全地在社区里面玩耍,老人也可以随意走动,比较符合中 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第二、三节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基本形式和布局形态

居住区规划原理课程第二、三节  住宅区的规划结构基本形式和布局形态
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 布置,并依靠科技进步,尽力开发地下空间, 使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室外空 间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空间 流通的集约式整体布局空间。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约用地,可以同时组 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适用 于旧区改造和用地紧张地区
香港置富花园规划方案
香港太古城规划方案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约用地,可以同时组 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适用 于旧区改造和用地紧张地区。
总结
实际运用中常会组合、兼容以上规划布局形 态的多种形式,且布局形态的组合会随着社 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得更丰 富多彩。
“围合式”布局可形成宽敞的绿地和舒展的 空间,日照、通风和视觉环境相对较好,可 以更好地组织和丰富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 活动内容。但由于“围合式”布局建筑面积 密度(容积率)较大。宜注意控制适当的建 筑层数和建筑间距,同时次要空间尺度应适 中。避免喧宾夺主。

3、 “轴线式”布局形态
轴线设计手法作为控制城市空间的重要方法, 不仅适用于城市中心、广场等公共空间,而 且也适用于居住区。空间轴线常为线性的道 路、绿地、水体等,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 向性。通过空间轴线的引导,轴线两侧的空 间对称或不对称布局,通过轴线上的几个主、 次节点控制节奏和尺度,整个居住区呈现出 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特色。
“隐喻式”布局注重对形态的概括,讲求形 态的简洁、明了、易懂,同时要紧密联系相 关理论,做到形、神、意融合。
5、“片块式”布局形态
这是传统居住区规划最为常用的布局形态。 住宅建筑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遵循一定 规律排列组合,形成紧密联系的群体。它们 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 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态。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案例分析
不强调主次等级,将用地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案例分析
轴线和片块的结合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集约式布局
目录


• • ,
: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开放式街区的布局营造了“公共性—半 公共性—私密性”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 组团级道路、公共绿化、沿街建筑界面 的公共空间完全共享。小高层住宅与多 层院落式组团布局疏密有序,贯彻省地 节能理念。
• •
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水体、山脉)为构 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向心式布局---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整体规划
规划结构分析图
黄色---住宅区
橙色---教育区
紫色---物业
红色---公建
道路、绿化系统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隐喻式布局
目录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 提炼、抽象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理上的某 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 境界升华

• •
实例:深圳白沙岭居住区
竞赛方案
深圳白沙岭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国外案例
居住区
居住小区
居住组团
住宅鸟瞰图
The End


优缺点



实例:广州锦城花园小区
纽约哈姆雷区1199广场住宅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向心式布局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一、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 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并应遵循下列原则:1. 方便居民生活, 有利组织管理;2. 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相应的公共活动中心, 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3. 合理组织人流、车流, 有利安全防卫;4. 布置合理, 空间丰富, 环境美, 体现地方特色。

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 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2). 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 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3). 精心设立建筑小品, 丰富与美化环境;4). 注重景观与空间的完整性, 市政公用站点、停车库等小建筑宜与住宅或公建结合安排;供电、电讯、路灯等管线宜地下埋设;5). 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 应解决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互相关系。

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 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拟定。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涉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拟定。

居住区内绿地应涉及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

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

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社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 其道路规划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二、建筑基地也可以称为建筑用地。

它是有关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划定为建筑使用的土地。

建筑基地应给定四周范围尺寸或坐标。

基地应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否则应设通路与道路红线相连接。

基地与道路红线相连接时, 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

如城市规划需要, 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红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

建筑基地地面宜高出城市道路的路面, 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

居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背景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是指对一个居住区的整体布局、建造风格、功能分区等进行规划和设计,旨在创造一个宜居、宜人的居住环境,提供优质的居住条件和社区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各个方面。

二、总体规划1. 规划目标本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现代化、生态友好、社区共享的居住区,提供高品质的住宅和便利的生活设施,促进居民的社交交流和社区凝结力的形成。

2. 地理位置和土地利用本居住区位于城市中心,占地面积约XXX平方米。

规划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和生态环境,确保合理的土地利用率。

3. 居住区布局居住区将按照功能分区的原则进行布局,包括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休闲娱乐区和公共服务区等。

住宅区将采用错层式布局,以提高居住密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4.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将充分考虑居民的出行需求,设置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规划,同时考虑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提供便利的交通选择。

5. 绿化和景观设计居住区将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宜人的自然环境和舒适的居住氛围。

规划将设置公园、绿地、花坛和景观湖等,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三、住宅设计1. 住宅类型和户型设计住宅区将提供多种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别墅和联排别墅等。

户型设计将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不同家庭的构成,提供多样化的户型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居住需求。

2. 建造风格和外观设计住宅建造将采用现代化的建造风格,注重建造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外观设计将采用简洁、大气的设计风格,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室内设计和设施配置住宅内部设计将注重空间布局和功能划分,提供宽敞璀璨的居住空间。

设施配置将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包括厨房、洗手间、储物空间和阳台等。

四、社区设施规划1. 商业区规划居住区将设置商业区,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商业区将包括超市、餐饮店、咖啡厅和零售店等。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和布局

居住区的规划结构和布局
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旳实态可概括下列主要形式 : 片块式布局、轴线式布局、向心式布局、围合 式布局、集约式布局、隐喻式布局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 较多相同旳原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根 据建立起来旳紧密联络所构成旳群体,它 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构成团 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并 开发地下空间,依托科技进步,使地上地 下空间垂直贯穿,室内室外空间渗透延伸 ,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平——垂直 空间流通旳集约式整体空间。这种布局形 式节地节能.在有限旳空间里可很好满足 当代城市居民旳多种要求,对某些旧城改 建和用地紧缺旳地域尤为合用。
从宏观上整体旳来看建筑、街区或整个居 住区旳规划设计,都应视为一种空间环境 旳规划设计,即将居住区视作是室内外各 类空间环境旳综合体,并把多元旳居住区 环境要素加以综合,形成整体旳具有内涵 旳居住环境。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位于福建福州市开发 区快安延伸区,北面为鼓山,南面为闽江 ,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经过。用地9.4 h㎡ ,总居住人口4025人,总建筑面积128055 ㎡.
以上各项分析内容为基本内容。针对不同 旳规划方案还可有其他分析内容,如景观 分析、建筑层数分析、规划设计构思分析 等。分析图可帮助对方案旳深人了解和审 阅与评价,是一种形象而简要旳有效措施 。其体现方式没有拟定旳模式,可有多种 形式,但必须主题明确,体现明晰、正确 。
1.试例举几种居住区规划布置旳基本形式 ,并简要简介其要点。
便于寻访、辨认旳街道命名。
在要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范围内进行住宅建设 ,其规划设计必须遵照保护规划旳指导;居住区内旳各级文物保护单 位和古树名木必须依法予以保护;在文物保护单位旳建设控制地带内 旳新建建筑物和构筑物,不得影响环境风貌。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六种形式从城市空间的角度讲,居住区是城市空间的重要层次与节点,上通城市下达小区、组团直到住宅内外空间,各空间层次有不同尺度和形态。

根据居住区规划布局的实态可概括以下主要形式,大力提昌节约、集约式布局:一、片块式布局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一些居住区常采取与体制结构的行政区划相一致的布局形式,按体制规模划分地块,各地块配以相应的公共设施,并遵循日照间距布置建筑,因而自然地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如北京五路居居住区,规整地将基地划分了四个居住小区片块,分别在各地块内配以小区中心,四个小区又配置一个共同的居住区中心,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吉林市通潭大路居住区,则将基地细分出20个居住组团地块,每个组团用地2.5~5hm2,分别在每个组团配置相应的活动中心,20个居住组团共同的居住区中心沿干道布置,形成“居住区—居住组团”二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上海曲阳新居住区,则按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的体制结构划分用地分别设置各级中心,形成三级体制结构的片块式布局。

二、轴线式布局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线性的道路、绿带、水体等构成,但不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导向性。

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如上海三林苑小区,以一步行水街为中心构成“水”轴线布局形式。

百米长形水池,配以不锈钢群鱼雕塑、小天使喷泉、天然巨石、植草砖、架空层、孤形长廊,并以大片草坪(7500m2)衬托,具有显明的欧陆风格。

广州东辉广场居住区,为一“路”轴线式布局,其特点是面对纵横两条城市干道穿越基地的不利条件,因势利导运用轴线式布。

局手法,将公共服务设施绕两干道交叉口布置,形成聚合强大的居住区中心,同时用纵贯南北的步行绿带——绿轴,将基地南北边界滨河绿地连成一气,绿带内布置小学、托幼等日常性公共设施,成为有生气的信息传递纽带,各组团与绿带相通。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

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ppt课件
30
(二)住宅区的结构
4 空间层次与组合
半公共空间一般指若干住宅群落共同构筑的、属于这些住 宅群落居民共同拥有的街坊、居住小区或居住区外部空间, 一般包括公共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开放的公共场地、小区 级和组团级道路和车位等住宅区内不属于私密和半私密的 住宅区空间;公共空间一般指归属于城市空间的居住区或 城市外部空间。
7
住居住区规划结构
(一)结构与规划结构
1 结构
8
(一)结构与规划结构
2 规划结构
9
10
(二)住宅区的结构
1 构成要素
一般情况下,将住宅区的构成要素划归为用地、设施、空 间、景观四个部分。在考虑具体的住宅区规划设计时,构 思过程的第一步往往是对规划结构进行组建的过程。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力求不断实现规划目标的过 程,其间决定是否能够或有效地实现规划目标的重要因素 是规划的结构。在住宅区规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 用的是由规划的基本要求表现出来的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 换性。结构的规律性和可转换性在住宅区规划中主要体现 为对构成要素根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重组的基本规划要求与
50-60 15-25 10-18 7.5-18 100
55-65 12-22 9-17 5-15 100
70-80 6-12 7-15 3-6 100
15
(二)住宅区的结构
2 用地规模与配置
居住密度:重要的量化控制指标,对居住环境的品质及规 划结构的空间与布局形态有着根本的影响。
定义:单位面积上居民和住宅的密集程度,它包含了人口 密度、人均用地、建筑密度和建筑面积密度指标的综合概 念。
的布局在满足各自的时空服务距离的同时,以达到使居民有 更多的选择性为目标。 考虑因素:上述设施在布局中可以考虑在平面上和空间上的 结合,其中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教育设施和户外活动 设施的布局对住宅区规划布局结构的影响较大。同时应该注 意到,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入家庭,部分公共服务 设施和教育设施的布局特别是管理设施的位置将逐步不受服 务半径的限制。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是指对一个居民区进行合理的划分和布局,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在规划居住区布局时,需要考虑到人口密度、社区设施、交通、绿地等因素,以提高居民的居住质量和提供良好的社区服务。

一、人口密度和楼房高度规划人口密度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居住的居民数量。

在居住区规划中,应根据区域的土地面积和人口规模,确定合适的人口密度。

一般来说,人口密度过高会导致居住区供电、供水、供暖等公共设施的压力增加,居住条件恶化。

因此,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是规划布局的首要考虑。

楼房高度规划也是居住区规划布局的重要部分。

高层建筑可以增加居住面积,提供更多住房,但过高的楼房可能会遮挡阳光,影响居住环境。

因此,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需要合理控制楼房的高度,确保充足的采光和通风。

二、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规划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是保障居民生活的基础,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各方面的设施和服务。

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需要合理划分和安排社区设施的位置,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获得各种服务。

教育设施的规划应考虑到居民的年龄结构和孩子的入学需求,合理规划学校的数量和位置。

医疗设施的规划应考虑到居民的健康需求,合理规划医院和诊所的数量和位置。

文化设施的规划应考虑到居民的文化需求,合理规划文化中心、图书馆等设施的数量和位置。

除了各种设施之外,公共服务也是居住区规划布局中的重要内容。

公共服务包括公共交通、供电、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

合理地规划这些公共服务的位置和布局,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和生活质量。

三、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居住区规划布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度,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

在居住区规划布局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交通规划形式:1.网格交通:将居住区划分为网格,设置交叉道路,使得每个居民都能方便地抵达周边的设施和服务;2.环形交通:在居住区周围设置环形道路,使得居民可以便捷地到达不同的社区设施和公共服务点;3.公共交通:设置公共交通站点,方便居民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4.步行和自行车道: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选择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第3章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

第3章居住区的规划组织结构与布局

一、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是居住区规划布局的骨架。根据地 形、气候、用地规模、周围环境以及居民出行方式与规律 ;结合居住区的结构和布局来确定,要求满足使用、安全 、经济的要求 1、道路系统的布置要求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满足安全与防护要求 满足经济与节约要求
2、道路系统的规划布置
3、人车流线组织 人车混行 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
居住区--居住组团
居住区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居住组团
以这种组织方式不划分明确的小区用地范围。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个居住组团组 成,也可以说是一种扩大小区的形式。
其规划结构的方式为居住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相当于一个居委会的规 模,一般为300-1000户。1000-3000人。居住组团一般应设有居委会办公室、卫 生站、青少年校外活动站、老年人活动室、服务站、小商店、托儿所、儿童或成 年人活动休息场地、小块绿地等。其他一些基层公共建筑则根据不同的特点按服 务半径在居住范围统一考虑,均衡灵活布置。
南低北高 南疏北密 南点北条 南短北长
实例分析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
福州儒江东村小区,位于福建福州市开发区快安延伸 区,北面为鼓山,南面为闽江,北面隔路有一铁路线通过 。用地9.4 h㎡,总居住人口4025人,总建筑面积128055 ㎡.
规划平面图
规划结构分析:
道路系统分析 :
绿化系统分析
空间环境分析 :
道路绿地
车行道绿地 人行道绿地 步行路绿地
宅间绿地 宅旁绿地
4.空间环境
从宏观上整体的来看建筑、街区或整个居住区的规划 设计,都应视为一种空间环境的规划设计,即将居住区视 作是室内外各类空间环境的综合体,并把多元的居住区环 境要素加以综合,形成整体的具有内涵的居住环境。 协调中创造特色 整体中突出中心,注重空进序列性 创造有利于交往的积极空间 营造生态环境,形成局部小气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缺点:无主次空间之分,缺乏层次感 • 适用范围:居住区规划最常用的一种形式
案例分析:泛海国际居住区
住宅区居住地块被相对开放 的道路网络分为七个相对独 立的居住组团,每个组团都 雕琢成为私密和半私密空 间,其间由绿链连接。这 样,不但保证了空间的私密 性,还使商务、休闲娱乐、 运动、住宅相互各自独立, 分区明确,缔造一个多元共 生的都市“私密花园”。
区位图
“波罗的海明珠”不仅是建造欧洲标准的综合社区,更在于营造一种全新的、现代 化、生态化、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03广场
01-0日景鸟瞰
开放式街区的布局营造了“公共性—半 公共性—私密性”层次丰富的空间序 列。组团级道路、公共绿化、沿街建筑 界面的公共空间完全共享。小高层住宅 与多层院落式组团布局疏密有序,贯彻 省地节能理念。
香港置富花园
——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中紧凑布置、节省用地
上海天瑞小区
莱山区河西小区
布局紧凑,缺点明显
优缺点
• 优点:居住区呈现层次递进、起落有致的均衡性
• 缺点:轴线长度较长时,如处理不好易出现单调感 • 适用范围:可高低起落
案例分析
南 北 向 轴 线
案例分析---上海三林苑居住小区 水轴
康有为广场
案例分析---北京吉大城小区
建 筑 空 间 对 称 轴
案例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片块式布局
• 适用范围:占地较小,但追求品质的客群的产品
纽约哈姆雷区1199广场住宅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向心式布局
目录
• 向心式布局的定义 • 向心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定义
将居住空间围绕占主导地位的要素组合 排列,表现出强烈的向心性,并以自然 顺畅的环形路网造就了向心的空间布 局。
定义
将某种事物作为原型,经过概括、提炼、抽象 成建筑与环境的形态语言,使人产生视觉和心 理上的某种联想与领悟,从而增强环境的感染 力,构成了“意在象外”的境界升华
优缺点
• 优点:具视觉及心理感染力,客户感知度强
• 缺点:易流于形式,难以做到形、神、意融合 • 适用范围:以追求品质或个性的客群的产品
竞赛方案
深圳白沙岭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国外案例
米兰-2住宅区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
波罗的海明珠距离市中心十公里,毗邻总统府邸“康斯坦丁宫”,位于去夏宫和普希金 城等历史名胜的帝王西行主干线上,北拥波罗的海黄金海岸---芬兰湾,一望无垠,风光旖 旎,东邻丛林茂密的西南滨海公园——列宁格勒公园,内有自“杜杰果夫”和“马季索夫”两 条从高山流淌下来的运河,南临广阔的公共休闲绿地和清水池,周边自然景观怡人,生态 环境优良,“滨海临水、绿色生态”成为整个项目的靓丽风景线。
优缺点
• 优点:节省用地 • 缺点:布局紧凑,开发强度较大,居住品质降低 • 适用范围 :“集约式”布局由于节省用地,可以同时组织和丰富
居民的邻里交往及生活活动,尤其适用于旧区改造和用地较为紧 张的地区, 在一些用地狭小、地段不规整的区域,也可选择集约 式平台布局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梧桐城邦住宅小区
优缺点
• 优点:“围合式”住宅能形成有效的社区边界,创造 出一个良好私密性的生活空间。“围合”在心理上给 人以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居民有互相交往的愿望,形 成“熟人社区”。另外,“围合式”社区规模较小, 容易封闭,这样儿童能安全地在社区里面玩耍,老人 也可以随意走动,比较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生活习惯
• 缺点: “围合式”住宅从通风、日照的角度讲不如 敞开式,比如楼宇中间的绿化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通 风
向心式布局---重庆汽车工业园配套居住区
地形分析
用地南北东部均为丘陵,西部为 山沟及南山湖(水库),地形内 部高差可达104米。
整体规划
规划结构分析图
黄色---住宅区 橙色---教育区 紫色---物业 红色---公建
道路、绿化系统分析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隐喻式布局
目录
• 隐喻式布局的定义 • 隐喻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不强调主次等级,将用地成片成块,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式
案例分析
轴线和片块的结合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集约式布局
目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集约式布局的定义 • 集约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定义
集约式布局:将住宅和公共配套设施集 中紧凑布置,并尽力开发地下空间,使 地上地下空间垂直贯通,室内、外空间 渗透延伸,形成居住生活功能完善、水 平——垂直空间流通的集约式整体空间
优缺点
• 优点:各居住分区围绕中心分布,既可用同 样的住宅组合方式形成统一格局也可以允许不 同的组织形态控制各个部分,强化可识别性。
• 缺点: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 • 适用范围:往往选择有特征的自然地理地貌
(水体、山脉)为构图中心,同时结合布置公 共服务设施,形成居住中心。
向心式布局---成都龙泉驿国际名城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解析
小组成员: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轴线式布局
目录
• 轴线式布局的定义 • 轴线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定义
空间轴线或可见或不可见,可见者常为 线性道路、绿化带、水体等构成,但不 论轴线的虚实,都具有强烈的聚集性和 导向性。一定的空间要素沿轴布置,或 对称或均衡,形成具有节奏的空间序 列,起着支配全局的作用。
目录
• 片块式布局的定义 • 片块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定义
住宅建筑在尺度、形体、朝向等方面具 有较多相同的因素,并以日照间距为主 要依据建立起来的紧密联系所构成的群 体,它们不强调主次等级,成片成块, 成组成团地布置,形成片块式布局形 式。
优缺点
• 优点:各片块组团相对独立,便于施工及管理
居住区规划布局形式 ——围合式布局
目录
• 围合式布局的定义 • 围合式布局的优缺点 • 案例分析
定义
住宅沿着基地外围周边布置,形成一定 数量的次要空间并共同围绕一个主导空 间,构成后的空间无方向性,主入口按 环境条件可设于任一方位,中央主导空 间一般尺度较大,统率次要空间,也可 以其形态的特异突出其主导地位。围合 式布局可有宽敞的绿地和舒适的空间, 日照、通风和 视觉环境相对较好,但要 注意控制适当的建筑层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