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策略家庭治疗模型简史基本理论(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策略家庭治疗模型简史基本理论(下).

所以说正是基于上述的一些核心理念,策略治疗它对于改变的一些观念,也就是什么样的家庭治疗能帮助家庭,家庭接受了治疗以后,他们会怎么改变?有他们自己独到的一些核心的方式,这些核心的方式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次课程当中去一一讲到。

第一个策略模型是关注改变的,他们不太关注家庭的症状本身,还有他们既往的,比如说比如说某个成员和他自己父亲和他自己原生家庭的创伤和纠缠,他们更关注的是怎么样去改变症状,怎么样改变当下核心家庭的互动的方式。

所以说策略治疗的疗程一般比较简短,他们有人把他们称之为叫长城的短期治疗,就说他们可能一次见家庭会见一个半小时,会谈比较多的内容,但是他们两次见面的时间可能会间间隔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可能整个家庭的整个反弹最多也就不超过10次。他们会在这10次当中,会用尽量多的行为方面的策略的干预模式去改变家人的行为和他们的互动的方式。

所以说策略治疗是比较强调效率和策略的,他比较强调的是治疗师针对来访家庭当下功能不良的互动,去提出一些干预性的相处的策略,帮助家庭去改变。

所以说策略模型但第二个强调的就是家庭当中的双重束缚,双重束缚这个词刚才我们讲过,他会发现很多家庭里边经常成员之间在互动的时候会发出彼此矛盾的信息,比如说孩子,如果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学习的时候,父母就会跑过去坐在他旁边,这个孩子可能嫌烦,就把父母赶出去,但是父母一出去的时候,孩子就会觉得这些题我不会做,父母不在身边我不安心,要把父母请进来,父母一进来孩子又会觉得烦。

这个时候就相当于是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候,发出了双重束缚的一种指令,这种时候策略治疗师可能就会对于这种情况发出一个针对性的干预的家庭作业。他可能会对家庭说,你们回去以后一周当中选几天,这几天父母就把孩子当成一个小宝宝来看,不管他做任何事都跟着他。另外几天就把这个孩子当做一个青春期的快成年的青少年来看,你们给他自由,让他们会让家长自己去比较。

在这两种情况下面相处的体验会有什么不同?这就是皴裂治疗是经常做的事情。策略增长模型,正是因为他关注改变,正是因为他认为症状的出现是家庭功能不良互动的结果,或者是家庭功能不良的互动维持的症状,所以说他并不会把家庭看成是病态。他并不会说你们家是生命的家庭,他往往只会说可能是你们家某些处理问题的方式,引发或者维持了这个问题,这样一种观念,带来的是对心理治疗界一个世界观的颠覆。

传统的心理治疗协会认为你每个某个个体出现问题,那问题就在他身上,对不对?他要么是内在和他父母的某些内在的冲突没有解决,他要么是有一些病态的认知,但策略治疗模型它不会抱有这样的观念。相反,他会认为症状是有特殊和不一样的意义和功能的。

比如说一个孩子不上学,一个女孩不上学,结果他不上学以后,他发现他原本离婚的父母开始重新和好,甚至住在一起,他每天放学以后,他作业做不好的时候,情绪不好的时候,爸爸就会提早回家,回到家里面来陪他来看他。

妈妈和爸爸之间如果有什么争吵,只要他一发病,爸爸妈妈的争吵就马上停止了,就开始关心他的情绪状态,结果一关心他的情绪状态,爸爸妈妈原本炒到一半的价,就没办法继续炒下去,原本快要达成一个结果的一个争吵,一个讨论也没办法继续下去,然后父母之间的问题也没办法得到解决。所以策略治疗他会认为类似于这样的案例里边,孩子的厌学是有功能的,它的一个功能起码让家庭暂时达到了一个表面的平静。

所以策略治疗认为症状是有它自己的意义的。正是因为这样,策略治疗认为说真正的改变不是发生在治疗室里面,我们治疗师在治疗里面只需要去澄清家庭的搞清楚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的症状出现和维持,然后去布置一个作业,然后就把改变的权力放到两次会谈当中,所以策略治疗一般的一个治疗的间隔会比较长,一般会有一个月左右。

比如说他治疗是建完家庭,他布置一个作业,家庭原本对夫妻的沟通方式是相互贬低的,治疗师可能会布置一个作业,就是你们回去以后从记录一下,到我们下次见面之前,对方身上好的变化,每个人起码要记对方身上20条好的电话,这种干预

本身就是在向家庭传递一个暗示,那就是你们需要去关注对方身上积极的资源和正向的优点。

把这个作业布置出以后,出去以后,家庭怎么改变,看他们的反应,策略模型对问题的基本的定义也是和其他流派不一样的。

其他的流派可能觉得症状问题就是症状,人就是问题,或者说我们要去解决所谓叫症状的问题。但策略治疗当中,当Jackson他提出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他讲问题往往不是问题,当人们试图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常会使得这个问题得以恶化,甚至维持。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本身往往会成为新的问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时候当我们的家庭在处理一个症状的时候,他们采用了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式,这个方式会使原本的问题恶化。

这个时候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家庭常用的会导致问题恶化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以下三种,第一个就是回避不采取任何行动,比如说一个女一个高中的女生,他刚升到高中的时候,他去到一个新的学校,他的学习压力特别大,他原本在初中可能是学校里边的尖子生,但是到了高中以后发现周围都是和他一样优一样优秀的同学,然后他的压力非常大,它就出现了焦虑,他的焦虑刚出现的时候,可能他试图向他的父母去倾诉,他可能试图跟他的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我在学校里很不开心,我觉得压力很大,因为爸爸妈妈可能忙于自己的工作或者其他的原因,反正他们的就觉得这不是个大事。

爸爸可能给女儿简单的讲几句大道理,比如说比如说你要上进,你要努力,不要把当回事,你只要专心就好了。妈妈可能就更加不以为然,妈妈可能就忙着去追她的剧,去大家女同胞喜欢的什么?亲爱的热爱的,我见过这样的家庭,你妈妈一天到晚追剧,把女儿在他面前,不管是跟他说还是发微信给他说,他都当做没听见,这就是所谓的回避的应对方式。

而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女儿原本的焦虑可能只是一点点,指数级指是11级,但是他的焦虑长期得不到家人的倾听和安慰。

他在学校里又没人去说的话,这种焦虑就会日积月累,可能最后积累到6~7分的指数级就会爆发,这个女孩可能就会出现睡不着觉,莫名其妙的心慌胸闷,可能最后就到精神科医院来看病,被诊断为一个焦虑障碍的患者,这就是所谓回避的应对方式。

所以说这样的应对方式大家听了以后可能就知道,实际上我们在一开始可以预防的,比如说一开始女儿跟父母亲说的时候,父母也许只要耐心的听他把话讲完,适当的安慰几句,也许就能可以把焦虑情绪安抚在萌芽的阶段,这就是第一种经常会导致问题的应对方式。

二第二种经常导致问题的应对方式是什么?是所谓的反应过度,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放大,什么叫放大呢?还是用验血来做一个例子,因为我平时做青少年的抑郁,验学、网瘾是比较多的。比如说还是一个女孩,他在学校里面遇到了学习压力,他很焦虑,他到他给他的父母讲,结果他爸爸的反应是这么简单你都搞不定,你血怎么办?你要是学不好了,我们家就完蛋了,你的前途就很渺茫了。你以后要是就败在高一了,你成绩提不上去,我们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

女儿带给他爸爸的焦虑的指数是两分,结果两分到了爸爸那里,焦虑的指数被放大到了六七分,甚至八九分。

大家可以想象,当女儿看到爸爸这样的反应的时候,会对他自身的焦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很可能会反过来让女儿更焦虑,更内疚对吗?女儿可能会觉得你看我的问题,让我的爸爸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了,我就是我们全家的希望。现在他们这么绝望,我还是必须得努力。所以说这样一来,这种放大的应对问题的方式,就会使家里面的焦虑指数级的长大。这个女儿可能他自己没事儿跟同学说,跟老师说所可能就能缓解的焦虑,到了家里面被放大以后,不断的放大,不断的维持,最后他可能还是会成为一个焦虑症的患者。

第三种会导致问题的应对方式,我们所谓的在错误的层面采取了错误的行动,就是我们所谓的牛头不对马嘴,这是什么意思呢?比如说还是用刚才妈妈什么话都要为还是用刚才验血的例子,比如说女儿,他回到家里边跟他的爸爸妈妈说我学习压力大,我很紧张,这个时候就像我们之前讲的,可能正确的方式,比较合适的方式是去倾听安慰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