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医学

【前言】

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治疗手段,已有近百年历史。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输血已由一种治疗手段逐渐发展成为医学科学中的一门独立学科——输血医学。输血医学是多学科的发展和交叉,它涉及了免疫学、遗传学、血液学、传染病学、移植生物学、病毒以及生物工程学等有关学科,它主要是研究如何获得合格的血液及血液制品,安全有效地给患者输注,防止输血传播性疾病及输血反应。

输血发展史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Landsteiner发现ABO血型系统,这一伟大的发现是输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为安全输血提供了科学依据。1940年,Landsteiner和Wiener发现了Rh血型,在以后几十年中,又有许多新的红细胞血型被发现,国际输血协会红细胞抗原命名专业组在1995年已确认有23个血型系统,100多个血型抗原。

2.1914年比利时人Hustin发现枸橼酸钠有抗凝作用,这一发现为血液能在体外保存找到了理论基础。1918年Robertson提出葡萄糖—枸橼酸钠配方用于血液采集和保存,由于有了血液体外保存技术,1918年出现战地血库,1937年世界第一个血库在美国芝加哥成立。3.20世纪50年代开始提出成份输血。到70年代,临床输血进入成份输血时代,成份输血已成为输血史上的一场革命,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医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4.血液病毒的检测。在20世纪60年代,输血传播性疾病被认识。从60年代末开始至今,采供血机构相继进行了HBVAg检测、抗-HIV抗体检测、抗-HCV抗体检测。这些检测项目的开展,减少了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危险,提高了输血安全性。

5.20世纪80年代,人们认识到输血传播性疾病的危害后,自身输血发展起来。

现代科技的发展,高新技术向输血领域渗透,使我国输血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正式实施,我国实行了无偿献血制度。各地采供血机构大力加强血源管理、血液制备和输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保证血液的安全。由于输血可引起输血传播性疾病和输血反应,所以应提倡临床合理输血和成份输血,尽可能做到供者和患者间的血型相同,做到配合性输血,减少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疗效。

【血液采集和供应】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都离不开血液制品。如果血液制品缺乏,病人则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采集献血者血液前必须对献血者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检查:

1.身份鉴别

献血者每次献血前要填写献血登记表,以便血液中心能对献血者身份进行鉴别,同时记录献血者该次献血情况。

2.健康咨询

所有献血者要求填写健康咨询表。为了保护献血者的隐私,填写咨询表是在血液中心医生进行个别咨询时进行的,通过健康咨询,医生可以决定是否接受献血者献血。

3.体检

我国献血者的体检包括年龄、体重、血压、脉压差、脉搏、体温等项目,所有这些项目的检查指标必须符合我国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

4.血液检查

我国献血者的血液检查包括ABO血型、Rh血型、ALT、HBsAg、抗-HCV、抗-HIV-1/2抗体、梅毒,共7项指标。

以上这些体检项目和血液检测指标必须在血液或血液制品输注前完成。当以上这些可能因输血而传播的传染病的检测指标都是阴性时,血液才能送到血库贮存。如果以上传染病检测指标是阳性,则应禁止献血者再次献血。血液中心应将检查结果通知本人,并告知他们尽快就医治疗。

献血者献血当天应身体健康,感觉良好,不能服用可能引起献血者在献血时出现不适或受血者可能发生反应的药物。在我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下一次献血时间必须间隔180天以上。

为了防止献血者感染AIDS和其它感染性疾病,采集血液的器材必须无菌的、一次性使用,用后必须废弃。

自身输血

自身输血是指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供患者本人专用。因为这种血液不用于其他人,所以即使这种血液的传染性疾病指标阳性或有不规则抗体,它仍然可被接受。然而,库存中的自体血由于书写笔误而存在潜在的危险,所以HBSAg阳性和HIV阳性的自体血,禁止进入血库。如果已采集的自体血未输注,则将此袋血消毁。

指定献血

指定献血是指有特殊要求的受血者指定特定的人特别献血给他或她专用。一般来说,这种指定献血的血液不比普通采集的血液安全,因为自愿献血者是经过了严格筛选的。

血液的相容性试验

血液相容性试验包括患者ABO、Rh血型检查,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

血型鉴定包括正定型和反定型,正定型是确定病人红细胞上有哪种血型抗原。

ABO血型 A抗原 B抗原

A 有无

B 无有

O 无无

AB 有有

反定型是确定病人血清中有哪种血型抗体。

ABO血型抗-A抗体抗-B抗体

A 无有

B 有无

O 有有

AB 无无

另外,红细胞的Rh血型是确定红细胞上有无RhD抗原。

抗体筛查是检测血清中有无因输血或妊娠等原因产生的红细胞同种抗体,如果抗体筛查结果是阳性,则鉴定抗体是何种抗体,(抗体鉴定比较复杂,可能花一天以上时间才能有结果)然后找缺乏相应抗原的血液为病人做交叉合血,同时通知病人的主管医生。

血型鉴定和交叉合血是检测病人血清和献血员红细胞之间的相容性。

1.交叉合血大约需要45分钟,不能少于45分钟。

2.血液在发放之前必须贮存在2-6℃冰箱。

3.血液袋上的标记必须正确,发放血液前再仔细检查。

每一袋已经过交叉合血的血液可为病人保留72小时。

血液必须在相容性试验完成后才能发放。在紧急情况下,如果病人必须立即输血、延误输血会导致死亡、来不及做交叉合血时,可不做交叉合血即发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的血型未知,则发O型Rh阴性血。如果病人的血型确定或者有时间做病人的ABO/Rh血型鉴定,则发同型血或同型红细胞。

【输血传播性疾病】

一.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通过非胃肠道接触和性接触传播的,其潜伏期平均为90天,一般为30-180天。由于我国人群中HBV感染者和携带者高达10%左右,因此乙型肝炎成为威胁我国输血安全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随着我国无偿献血的开展,对献血者血液常规进行HBsAg 和ALT(丙氨酸转氨酶)检测,可防止乙型肝炎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传播。

预防加强献血者的筛选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 HBsAg和ALT的常规血液检测。

使用一次性的采血器械,注射器,输血器。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倡成分输血。

二.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通过非胃肠道途径传播的。其潜伏期一般为6-8周。丙型肝炎呈世界性分布。感染后治疗效果差,转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概率高。我国正常人群中HCV感染者有相当的比例,抗-HCV阳性率为0.4%-3%。因此,HCV是目前威胁我国输血安全的最主要病毒之一。

预防加强献血者的筛选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抗-HCV的检测。

使用一次性的采血器械,注射器,输血器。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倡成分输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