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真实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艺术真实”之比较
(2015级同等学力文艺学王富辛)
世界上的艺术繁多,形态万千,不同的地域、人文环境、人生价值观的不同,通过不同的历史演变和洗礼,逐渐形成了特点鲜明的两大类群,即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中西方的在艺术表现上都在传达世界各个方面的真实性,但在视角、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艺术的追根溯源,融合发展,创新都具有很重大的意义。本篇主要就艺术真实的差异方面做比较性的阐述。
一是美学实质存在差别。中国艺术精神和西方古典艺术精神都有其精神的实质与根源,但是这个实质又存在着差别。在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来源于道家、儒家、佛家的哲学的思想,这种思想虚怀若谷、包罗万象;而西方美学是以古希腊哲学思想作为美学指导思想的,那就不得不提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存在于审美者的体验过程中。由此可见西方艺术也在寻求一种艺术表现背后永恒而不变的东西。中国讲究顺应宇宙天地当中的道,而西方主张崇尚无上的神力,这都是人在自然面前对于宇宙广阔神秘空间的一种体验与美好的回忆。中国艺术家所愿意描绘的,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而西方所描绘的是印象中的现实,两者之间由此存在许多弊端。西方印象主义者的毛病是过于机敏, 过于逻辑化,他们记着自己是在为周围的人们作画,因而各种观念必须使他们能懂。而中国则受到中庸之道的约束,于是他们的印象主义也就成了
合乎人性的印象主义,作画的目的在于传达一个完整的概念,并由此决定画面上的孰取孰舍, 结果造就出了“空灵”的特性。”
二是艺术精神结构的差别。中西方艺术精神结构从各自的艺术风格上,大致可以看出这样一种不同的风格。中国艺术精神及其审美理想,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温柔敦厚”。西方的艺术是静穆里透露出一层淡淡的哀伤,这是西方古典艺术达到理想极致的一种风格。中国艺术展现出“温柔敦厚”的风格,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层面,一个是儒家的层面,一个是道家的层面。儒家的层面可以说是动态的层面,儒家是主张入世、健动的,主张有所为。而道家主张虚静,是属于静观的层次。动静互补,儒道互补。儒家道家,一动一静,组成了中国艺术的“温柔敦厚”,它体现出中国文化传统心理中把个人融化于群体,或者说融化于自然的这样一种倾向。作为中国艺术的理想,它分为两个不同层面的态度。第一个层面是政教的态度,“温柔敦厚”有一种道德评价。第二个层次,就是一种“静观”的态度。政教的态度是动态的,是“移风俗、美人伦、成教化”的,就是要培养人向善,把人熏陶为真正的君子。“静观”的态度表现在中国艺术标榜的那种理想: 清高、脱俗、质朴、天真,中国艺术特别推崇这样一种“出污泥而不染”的状态。西方艺术的“静穆的哀伤”,其里面也有两个层次,这两个层次是尼采通过他对古希腊文明的追溯而发现的,这就是所谓的“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酒神精神”又称为狄奥尼索斯精神。狄奥尼索斯就是古希腊酒神的名字,“日神精神”就是阿波罗精神,阿波罗是古希腊的太阳神。“酒神精神”是
动态的,“日神精神”是静态的,是梦幻式的。
三是艺术的源泉不同。中国艺术的冲动发源於山水,而西洋艺术的冲动,发源於于女人。西方人知人体曲线之美, 而不知自然曲线之美。中国人知自然曲线之美,而不知人体曲线之美,这是结构相异。“中国人画春景,是画一只鹧鸪。西方人画春景,是画一个裸体女人被一个半羊半人之神追着。”林语堂以建筑为例说:“总的说,中国宫殿不同于西方宫殿。中国宫殿不像一个平行封闭的军队列阵,却像展开的,分别行进的队阵。欧洲的宫殿通常包括庞大的建筑,前面有一花园,像卢浮宫前面的杜伊勒里花园,它们都有环绕四周的封闭走廊,以此连结无数房间,这样人们便很少需要通过露天的宽大庭园进入另一建筑了。凡尔赛宫的花园很大,但也是如此。换句话说,一个宫殿就是一座完整的建筑。相反,北京的宫殿却遵循了一家之内分屋别室的观点,就是在不同的庭院建起不同的建筑物,由长长的石道和遮荫走廊相连结。”这种“合”与“分”的方式还表现在民居上,如老北京的胡同与四合院就具有“分”的结构,虽同住一个胡同和院落,但人们却相对“独立”。总之,由于中西艺术这种明显的不同,决定了其有着不同的价值观、伦理道德意识和美学趣味。
以绘画为例阐释中西方各艺术门类。1、欣赏中国的山水画,不是看上面的树、山画得像不像,主要是体会其中的一种“气象”,体会大自然的呼吸。而且在这样的画面上,经常配上题诗、印章点缀,这都是属于伴奏。相比而言,西方的透视关系是“焦点透视法”。你先确定焦点,围绕焦点再处理一切透视关系。绘画有种雕塑化的倾向,
西方的绘画着重刻画人物立体形象。中国画的代表性作品一般都是描大自然的。西方油画的代表性作品一般都是描绘人物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是以人物的描绘为中心,描绘人物的时候是雕塑化的,讲究透视法、解剖学、光影、立体感,像真的一样,可以走进去。2、中西方艺术线条处理的不同,中国画中线的个性化处理是为了更好的描绘形象,表现情感,将线条作为一种有生命的、表现生命的元素感受线,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用线的粗细、大小、长短等都要认真的研究考虑。中国画中的线具有抒情的性质;例如表示愉快的线通常以流利而无顿挫,转折而不露圭角为标志;中国画历来以线表达意境、情感,因此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对线条力度的表现是倍加重视的,需要从用线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形体、空间、质感。西方画家在勾线时往往将线条与人体解剖结构紧密结合,在线的认识与表现上,有较多的理性特征,将线作为一种视觉形态,用线的不同表现方法达到造型准确、空间合理的表现目的。西方绘画中,每根线条都清晰的交代结构与转折,骨点和体积。人物面部可以刻画的很用力,而头饰衣褶等可以从简处理,这种线条交织而产生的节奏美感在视觉上无疑使得人们产生强烈的空间感。西欧绘画用线简练而有表现力,线条的走向暗示光的存在,从而再现肌肉和骨骼运动的方向,使身体更具运动的张力和动感,这些得益于画家对人体解刨的深刻理解和对明暗体积的认识。3、“中西画法,互相影响,这是必然的”。西洋画尤其是现代西洋画受中国画的影响。例如,法国塞尚画的《逢登不罗之树石》,钩勒皴擦都有;秋景》一画就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