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政治高考作业一、考点介绍:《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1.为什么要合理配置资源?配置资源的基本手段是什么?(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要求我们必须合理配置资(2)基本手段:市场(无形的手)、计划(有形的手)2.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局限性有那些?(1)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2)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和供求的变化实现对资源配置的调节。
(3)优点:①市场能通过价格的涨落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市场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在利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4)局限性: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①市场解决不了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麻醉品等社会危险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3.为什么要规范市场秩序?如何规范市场秩序?(1)原因: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才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必须完善和坚持各项市场规则。
②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③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每个经济活动参加者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4.市场规则有那些形式和内容?(1)形式: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市场道德规范(2)内容: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理论
、
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 延长 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 () 2 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新 中国成立以来 , 长速度实现了最快 、 增 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 和规模空前的经济转型 , 也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盛世 , 在世界现代化过 程 中的奇迹 。 我国经济增 长呈现 出如此新特点 , 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国 家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从而在经济发展上没 有 出现大的起落 , 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 () 3 加强 了结构调整 , 把农业放在基础地位 我 国在控制总量的同时 , 注意加强 了结构调整的力度。 这一轮宏观 调控首先从加强农业基础人手 ,把促进粮食增产和农 民增收作为首要 任务 , 在制度 、 政策和投入方面采取 了一 系列重大举措。同时 , 建立农业 补贴制度 , 地方也较多增加投入 。国家采取这些措施 , 极大调动 了农民 的积极性 , 有力地推动 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 的发展 , 为整个经 济社会 的稳定发展发挥 了重要作用 ,为经济 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
( 在宏 观调控 的手段上 , 4) 应采取多种 多样 的方式 , 要因地制宜 进入新世纪 ,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初步建立 , 宏观调控 的对象 , 经济活动的主体多元化 了, 经济活动 主体 的行 为 自主化和市场化 了, 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因此 , 要求宏观调控更多地利用市
科技信息
基 础 理论 研 讨
嚣 国社 合 主 义 市场 经 济 与 宏 颜 调控 理 论
河 南省煤 气( 团) 限责任 公 司 郭巧 丽 集 有
[ 摘 要] 文从我 国社会 主义的经济体制分析讲述 了社会 主义市场宏观调控的必要 性, 本 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 条件, 宏观调控的成效 和 经验 , 强 和 改 善 宏 观调 控 体 系 以推 动 国 民经 济 又 好 又 快 地发 展 。 加 [ 关键词 】 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宏观调控 成效和经验 再 生产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体制特征是 :以公有制 为主体 的多种类产权 制度 ; 以劳动为主体 的多要素分配制度 ; 以国家为主导的多结构 市场 制 度; 以自立为主导 的多方位开放制度。 社会主义实行 生产资料公有制不仅仅 在于适 应社 会化大生产的需 要, 其根本原因在于保 障按劳分配 的实现, 而保 证社会 有效需 求的充 从 足和生产与消费的 良性循环 , 而实现 社会 主义经济以更快 的速度 、 进 更 可 持 续 地 向 前 发 展 。中 国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模 式 的成 功 实 践 , 重 新 兴 为 起 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 了借鉴 。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宏 观 调 控 的 必 要 性 邓小平 同志指出 :计划 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首次深刻地揭示 了 “ 。 现代市场经济两手并用的运行模式 ,明确地展现 出现代市场经济的新 特点 。这个经济理论观点 ,使我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与 国家干预的关 系, 特别是 国家干预 , 是当今时代任何市场经济 国家都是存在的 。市场 机制虽具有 巨大 的活力 , 但不是万能 的 , 存在着失灵 的缺 陷 , 必须需要 国家予 以干预 , 国家制定的计 划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来实现。 使 我国是发展 中国家 , 加强发展经济 的任务迫切而繁重。 我们 既要充
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一)政府的经济职能和宏观调控的作用1.政府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界定市场机制和政府经济作用的一般原则:在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就应当让市场机制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才需要发挥政府的经济作用2.宏观调控的方式和手段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
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的调控方式,并具有强制性特点;间接调控是以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为前提的,也是以存在完善的市场体系为条件的,是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的调控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应采取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以间接调控为主的方式。
4种主要调控手段:国家计划、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国家计划具有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计划指标大都是预期性或预测性的。
运用国家计划进行宏观调控,首先要制定全局性的经济发展战略,然后编制符合发展战略的经济发展计划,保证社会总的供需平衡和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经济手段含义:用来调控经济运行的经济政策的总称。
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价格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外贸政策。
调节对象:市场体系或总体市场,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诱导。
特点:弹性调节而非刚性调节,不具有强制性。
法律手段内容: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体现: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直接调节;为市场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法律保障;用法律手段规范和保证其他调控手段。
特点: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和相对稳定性。
行政手段特点:直接性、强制性和速效性例题:单选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有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两种方式,直接调控实质上是一种()的调控方式。
A. 限制微观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市场机制自发作用B.承认微观经济主体自主经营和市场机制作用C.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参数调节经济运行D. 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参数调节答案:A(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宏观调控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1)提高经济效率2)实现社会公平宏观调控最终目标具体表现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
专题四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实行强有力的 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②充分发挥财政在资源合理配置、经济平稳运行等方面的重要作 用。 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⑦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区域发展差距。 ⑨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知识迁移] 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既需要 国家采取有力的措施,又需要企业在经营发展中落实好各项要求, 还需要公民个人的努力。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我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 (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 种机遇和挑战,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2)深化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3)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国际竞争 力。 (4)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加强防范工作,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 2.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为什么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 需要。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如何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①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
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开放 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
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
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
宏观调控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关系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已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种飞速发展中,离不开科学有序的宏观调控体制,从而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宏观调控体制我国的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借鉴与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包括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大经济学派,使我国从分认识到自由市场与政府干预的相互关系,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参考意义。
我国宏观调控体制主要是指我国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整体管理,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利益和整体利益考虑,通过各种手段,主要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对于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经济运行总量与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我国宏观调控的作用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方式,自身也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有着很多无法通过自身调控的不足,例如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调节的无效,对于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很大波动,对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资源的市场配置无法充分发挥。
同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无法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来调整,如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区域发展出现的不平衡现象,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等问题。
所以,在发挥市场在配置的作用时,必须进行从宏观上进行调控,才能弥补市场经济自身的不足,使市场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从我国体制来说,共同富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要起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科学的调控分配,保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保证经济发展的效益,促进社会的更加公平。
当前,虽然我国市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在经济运行中仍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就需要宏观调控来解决相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实施宏观调控中,要不断改进和修改,结合实际情况,适应新环境的变化要求。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知识点整理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一、现代市场的特征(考点一)A1、含义:市场是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以及买方与买方的关系。
2、现代市场具有以下特征(1)统一含义:是指各类市场在国内区域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意义:有利于消费者在商品、价格、质量、品种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也有利于生产者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2)开放含义:是指市场对所有的商品生产者、购买者敞开,不看级别,不问所有制,没有行业垄断,没有地区封锁,只要有力量,并且愿意都可以进入。
范围:一国范围内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市场开放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将的市场开放。
意义: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与他人展开竞争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3)竞争含义:各类经济主体为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和扩张行为。
作用:是市场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创新和社会经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4)有序含义:指有完备的市场运行规则,进入市场的每一个经济主体都自觉维护和遵守它们,以此使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得到协调。
作用:既有利于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从而保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还能惩治、减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使经济活动得以健康、正常地进行。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也是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市场交易的原则(考点二)A1、自愿原则没有他人意志的强加2、平等原则进入市场的交易双方不存在社会地位高低之别和社会身份贵贱之分,他们是完全对等的双方。
3、互利原则通过商品交易使双方都得到好处,而不能只是一方赚钱,让另一方受损,目的是双赢。
4、诚信原则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考点三)B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必然选择。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一部分经济学——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知识点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知识点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建议关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对象。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2)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其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3)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2.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4.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例题·单选题】(2015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
A.国家B.企业C.市场D.居民『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解。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控来实现。
【知识点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建议关注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①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②保持经济适度增长③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④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⑥国际收支平衡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基本目标。
(1)经济总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经济结构优化:社会生产一定发展阶段上国民经济各部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社会各地区之间的比例、构成及相互关系。
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与需求结构等。
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
3.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是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的价格机制。
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引导和促 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保障公共产品供给
政府应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如基础设施、 教育、医疗等,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维护社会稳定
政府应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和利益。
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宏观调控者
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 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保持经 济稳定增长。
市场监管者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 失灵和资源浪费。
公共服务提供者
政府应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 会公共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创新推动者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升 级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监管与创新
监管方式创新
政策创新
政府应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方式,如引入 第三方监管机构、推广电子化监管等,提 高监管效率和透明度。
社会公平与稳定
市场经济容易产生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宏观调控 可以通过收入调节、社会保障等手段,促进社会公平和稳 定。
经济周期波动
市场经济容易受到各种外部冲击的影响,导致经济周期波 动和不稳定。宏观调控可以通过逆周期调节等手段,熨平 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国际经济协调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 响。宏观调控可以通过国际经济协调等手段,维护国家利 益和经济安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时期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宏观调控政策不断完善,更加注 重市场化改革和宏观稳定。
我国宏观调控的成效与问题
成效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就业、控制通货膨胀等方面取得了 一定的成效。例如,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时,我国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地稳定了国内经济。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
关键字: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可能性 1.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弊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经济形态,所有的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着各种市场活动。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能够有效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这使得市场的自我调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
然而,市场调节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缺陷,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它们会对市场有秩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副作用;负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破坏社会供需平衡,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使得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此可知,市场的调节并不是万能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政府还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弥补市场缺陷,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宏观调控能够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计划对市场的运行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扬长避短。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知识整理
第七课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第一节市场和市场交易原则一、现代市场的特征1、统一的市场。
2、开放的市场。
3、竞争的市场。
4、有序的市场。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是现代市场的共同特征。
二、市场交易的原则1、自愿原则。
2、平等原则。
3、互利原则。
第二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市场经济的作用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资源配置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资源在社会生产的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问题;二是资源分配后其使用的有效性问题。
3、计划的方式和市场的方式。
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这个社会选择的就是市场经济。
4、实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5、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2)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3)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
(4)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5)择优汰劣。
6、在市场经济中,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交互作用,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资源的配置,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二、市场经济的法律保障和道德建设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把市场经济主体行为,市场经济运行秩序,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纳入法制轨道,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法律规范的对象(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2)用法律规范市场秩序。
(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
(4)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5)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道德建设。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道德建设。
(1)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一、名词解释1、宏观调控P405①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开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方案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开展进行调节和控制;②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根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开展的战略目标。
2、财政政策〔在本章未找到相应内容,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①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开展,通过变动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政策。
它由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组成;②根据财政政策对总供应和总需求调节的作用和方向可将其划分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平衡性财政政策;③财政政策手段主要有:国家预算、国家税收、国家信用、财政补贴等。
3、货币政策〔在本章未找到相应内容,可根据“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①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手段,来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②货币政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扩张的货币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和平衡的货币政策;③货币政策的具体手段有: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手段等。
4、收入分配政策P414①是对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的政策,是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而制定的个人收入总量及结构的变动方向,以及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根本方针和原那么,它包括国民收入分配总量政策、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政策和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等。
②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分配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经济开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收入分配政策是通过工资、财政预算、税收等手段实施的。
二、简答题1、简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浅谈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论文
浅谈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论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相比计划经济有所减少,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论文篇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摘要: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
本文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市场经济;宏现调控;市场价格;资源配置宏观调控,许多人认为那是国家考虑的问题,与己无关。
实际上,它距离百姓生活又是如此之近,或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宏观调控是为防止市场经济自发过度波动的缺陷,通过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去调控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避免经济大起大落,通过对货币、财政、外汇等收支总量的调节与控制,实现经济宏观总量平衡,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增长。
一、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一,它是市场机制的内在要求。
市场对资源配置一般是按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经常的竞争压力,协调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然而,在对保证经济总体平衡,防止经济剧烈波动,合理调整经济结构;对于维护公平竞争,防止贫富分化;对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或者勉为其难,或者无能为力。
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缺陷,使得政府的宏观调控尤为必要,纠正市场缺陷造成的种种损失和偏离,就成为政府干预措施的制定和实施的直接理由。
第二,社会化大生产和分工协作关系的发展要求统一的宏观经济调控。
生产社会化,是指由分散的、小规模的个体生产变为集中的、大规模的社会生产过程。
生产社会化的推进,把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在全社会范围内联结起来,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成为一个有机体。
在这种条件下,社会生产若处于无政府状态,单靠各经济单位自发行为,就难以达到稳定、协调、持续地发展。
所以,生产社会化要求,社会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指导和调控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通过政策手段对整个经济体系进行调整和管理的行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政府依然扮演着重要的宏观调控角色。
本文将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一、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实行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如“拨乱反正”、精准扶贫、抗击经济危机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这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宏观调控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二、宏观调控存在的问题1.政策调控普遍存在滞后性政策制定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而经济变化往往是瞬息万变的,从政策制定到实施往往需要一段时间,导致政策实施效果滞后。
2.政策资源缺乏协调性不同的政策之间存在着联系和互动,有时经济政策之间会产生冲突,无法协调起来,导致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3.政策目标与经济现实不相符政策目标与实际经济现实不相符合也是宏观调控常见问题之一。
有时候政策制定者过于理想化,而现实经济运行却可能偏离预期,导致政策效果达不到预期。
三、应对措施1.注重政策的前期研发和后期评估加强政策评估和调研,收集和分析经济数据,及时调整经济政策。
在政策实施后也要进行定期的评估,纠正不足和偏差。
2.加强政策的系统化和协调性政策之间需要有相互衔接和互相协调的关系,政策之间的冲突需要尽量避免和减少。
各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依照国家发展的方针指导各方面的工作。
3.强化市场的主体作用在宏观调控中,坚持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引导市场规范运行,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使市场调节与政策调节相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四、结论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已成为一个复杂而且关键的问题。
因此,需要加强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有效性,提高政策调控的科学性,而且协调各种资源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政策手段,以保证中国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能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关键。
但是,在当前宏观调控的认识和实践中,由于受到过去计划经济中形成的国民经济管理观念、方法和手段的影响,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对此,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提出对策。
一、必须在实践上充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管理的区别。
现阶段的宏观调控是处于转型时期的宏观调控,带有明显的过渡性。
其特点是新旧体制两种因素并存,由于这些特点,以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认识和行为有偏差。
在宏观调控的主体方面,政府不断调整其职能,以力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但是在调控行为上缺乏约束力,科学论证不足,调控行为责权脱节,缺乏风险意识,职能错位,政府对企业行为仍过多干预。
这些使调控主体的行为仍带有一定的计划国家管理经济色彩。
在宏观调控客体方面,国有企业负盈机制已大大强化,但负亏机制建立不足,资产存量结构僵化,生产经营行为短期化,技术水平落后,管理水平低下,产品竞争力弱,市场意识不足。
可见,调控主体与调控客体观念上存在问题,是导致现阶段宏观调控出现某些问题的原因之一。
二、必须在理论上充分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管理的区别。
传统计划经济国家管理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指导下的管理,其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已经消灭了商品生产,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已经是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
这种产品生产的计划经济模式的产生是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结构为前提的。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的,它要求在各个生产部门中合理地、按比例地分配社会总劳动这个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是分配社会总劳动的主要调节者。
但由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滞后性、模湖性和较大的盲目性,常导致宏观总量的不平衡,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
因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下,国家必须介入经济增长过程,主动、合理地进行宏观调控。
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试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市场经济在西方社会已经达到相当成熟和完备的程度。
纵观其历史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才从以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市场经济,转入到政府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政府由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转变实行国家干预、增强宏观调控的“积极国家”。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形成、运转的有力保障。
在我们国家,传统的计划经济经过了30多年的运行,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1993年党的十四大明确规定了我国今后的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然而,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从传统的计划经济直接转入到社会主义的现代市场经济无疑是十分困难的。
这不仅因为我国目前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程度不高,而且更关键的在于国家政府必须真正转变计划经济时期所形成的一整套职能模式。
本文仅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与宏观调控职能的新模式在我国,改革前的传统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排斥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功能。
不承认市场机制在传递信息、调节经济活动、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客观性和有效性。
片面地夸大市场的负面效应,甚至把市场机制当作社会无序、政府无能、通货膨胀、两极分化及失业、贫困等现象的根源。
因此,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中,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机制中被摒弃,用单一的、纯粹的政府指令计划取而代之。
国家政府不仅在总体上和全局上对国民经济进行严格的计划管理,确定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规定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安排国民经济中经济运行的总量,使全社会绝大部分资源采取行政指令而非市场的方式进行配置;而且政府直接控制管理微观经济活动。
在这种局面下,一方面政府各级主管机关是一个个严厉的“家长”,把企业束缚得死死的:计划由国家下达,原料由国家调拨,产品由国家包销,工人由国家分派。
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主要内容
任务名称:试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主要内容一、引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和运行涉及宏观调控、产权保护、市场监管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主要内容展开探讨。
二、宏观调控2.1 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一大重要内容是确定经济增长目标。
国家制定了五年计划和年度经济工作目标,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资源环境约束、内外部经济环境等因素,确保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2 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国家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手段调控经济运行,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和调整。
2.2.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通过调整国家财政支出和税收收入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工具。
在我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方式促进经济增长,调节经济周期。
2.2.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工具。
我国的货币政策旨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2.2.3 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国家对不同产业进行指导和支持的政策工具。
我国的产业政策旨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提高经济竞争力。
2.3 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机构和措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机构和措施。
国家设立了宏观调控的执行机构和相应的监管部门,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银监会等,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产权保护3.1 产权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和完善产权法律法规。
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各类所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推动市场经济规范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第21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21.1 复习笔记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政府作为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组织,其主要职能是:①经济调节。
政府实行科学决策,并制定和实行各项宏观政策,引导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②市场监管。
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通过健全法律体系,规范各类经济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是指政府对那些不以盈利为主的行业和公共事业,包括社会所必需的公共经济活动承担投资的责任,从而营造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和平稳定的环境。
④管理国有资产。
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政府以满足人民需要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的、计划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进行调节和控制。
宏观调控的基本要求是,使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市场中介和微观经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持总供求的基本平衡,顺利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2)宏观调控的必要性①实行宏观调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单纯地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而必须依靠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使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和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相符。
②实行宏观调控是保持社会经济总量平衡,实现按比例地进行资源配置的需要。
a.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失衡往往难以避免,并由此导致经济波动,因而需要政府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b.另一方面,也需要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以协调多元化、多层次的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
③实行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调节不足的需要。
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宏观经济11浅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闫正颖 吴 杨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础结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同时,我国宏观调控也在不断加强完善。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是相辅相成的,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有利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会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宏观调控;资源配置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3-0011-01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一)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下,国有制占据主导地位,但不占据垄断地位;公有制占据主体地位,但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存在和发展。
这种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经济所有制形式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单一公有制难以形成具有不同利益的独立财产主体,从而使得市场经济失去了存在的依托;同时单一的公有制经济难以通过价格高低接收到市场的消息,从而使得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单一公有制和绝大多数的国有制的所有制格局中,是不可能确立和形成市场经济的。
(二)社会主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基础性作用首先是指市场体系在所有竞争性的领域都起到主要的作用,即由市场直接和最终决定资源配置给谁,以及配置的比例、规模和结构等。
其次,它在一些垄断性领域市场机制起激励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努力创造条件,将竞争机制引入资源配置中,对资源配置的供给者和使用者产生激励的作用,以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益。
在有些情况下,由于信息传播的时限性,市场主体掌握信息不全面,其行为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整往往具有滞后性,有时甚至会产生破坏性的后果,所以政府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一)市场经济与市场机制西方经济学按照现代经济生活中以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将经济制度划分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指以政府指令为主要方式配置资源,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主要方式来配置资源,在该经济中政府并没有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很明显的作用,经济的运行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市场的自发作用和价格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
国家调控和市场经济
国家调控和市场经济国家调控和市场经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市场化,国家调控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国家调控和市场经济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两个概念,两者的合理结合可以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国家调控和市场经济的关系、调控的目标与手段以及调控的意义进行探讨。
国家调控是指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干预和管理的行为。
市场经济则是指经济活动主要由市场力量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
国家调控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相互促进的方式来描述。
在市场经济中,国家的调控可以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产生垄断,维护市场的秩序。
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国家调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灵活的手段。
国家调控和市场经济的结合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国家的竞争力。
国家调控的目标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
宏观调控主要是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宏观调控,国家可以调整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水平、就业率等指标,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
微观调控则是为了保障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的稳定。
通过微观调控,国家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措施,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竞争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国家调控采取的手段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法规、政策、税收、金融政策等。
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可以规范市场经济的行为准则,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政策和税收的制定和调整则可以通过激励和约束市场主体的行为,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
金融政策则可以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等手段来调整市场利率、控制货币供应量等,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国家调控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国家调控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防止社会不公。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和财富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国家调控可以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等手段来实现财富再分配,保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其次,国家调控有助于协调区域发展和打破地区差距。
在市场经济中,地区之间的发展往往存在不平衡和不协调的情况,国家调控可以通过有效的政策来促进地区间的互动和平衡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我国的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经济,顾名思义,是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在这种体系下完全由自由市场的市场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市场经济在许多的时候也被用作资本主义的同义词。
但是,中国的市场经济有它的不同。
它既有市场经济的普通特点,也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专有不同,今天,我们就是简述一下中国环境下的市场经济和国家的宏观他调控。
在世界大环境下,许多的国家都是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不能笼统地讲市场经济的特征,而应当先区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再分别论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1978年开始的: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于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我国,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它必然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2.在分配制度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可以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兼顾公平与效率,又可以对过高的收入进行调节,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在宏观调控上,把人民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历经34年,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国有企业。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财税制度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
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始祖——西方市场经济也在渐渐地进步,相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西方的市场经济有它自己独特的一面。
美国经济专家汤普逊认为,“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经济资源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个人选择自由,竞争,利润动机,以及市场需求和供给条件所决定的价格。
”而美国经济学家伯恩斯坦则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1.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和占有生产资料的私人企业;2.经济利润作为生产决策的指导力量而居于支配地位;3.依靠市场和价格配置资源和分配产品。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在西方,它的市场经济的特征是,生产要素的私人所有制,由利润动机引导生产经营的私人积极性,以及家庭关于支出决策和储蓄决策的选择自由。
既然我们讨论世界上两种不同的人市场经济体制,那就有必要说说这两者的相同和迥异。
总的来说,两者具体的不同是在两个方面:计划和市场的区别,基本制度的区别。
计划和市场的差别,是西方市场经济和中国市场经济最明显的区别。
西方市场经济注重的是自由和市场,而我国这是注重计划下的市场经济,或者是说,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同的社会生产中,国民经济要实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
“有计划按比例”并不等于传统的行政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革除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病,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也不能丢掉公有制为主体下有计划按比例的经济发展要求和规律。
当时,关于改革目标的问题,有三种提法:1.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市场经济;2.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这三种提法中,我们党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那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下的市场经济怎样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呢?除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区别外,就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有计划性,还有国家计划的指导。
少数市场经济国家,如日本、韩国、法国,都曾设有企划厅之类的机构,编有零星的预测性计划。
英美等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只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没有采取计划手段来调控经济。
但我们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大国,有必要也有可能在宏观调控中运用计划手段,指导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
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所在。
宏观调控有几项手段,最重要的是计划、财政、货币三者,党的十四大报告特别指出“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这里没有说到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是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不重要,而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由国家宏观计划来导向的。
所以,国家计划与宏观调控不可分,是宏观调控的主心骨。
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也可以称为国家宏观计划调控下的市场经济,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地方。
除了计划和市场的区别外,我们和西方市场经济体制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基本制度的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另一个根本区别在于基本制度不同。
前者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基础,不同于资本主义私有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维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但要求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而且要求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而要保证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国家应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
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作用不是像在资本主义制度中那样,主要从事私有企业不愿意经营的部门,补充私人企业和市场机制的不足,而是为了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国有经济有一项任务,即它是保证社会公正正义的经济基础。
对那些在政府调控经济中可能不太重要,但是对于保障公平正义非常重要的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产,也应该视同重要和关键的领域,要力争搞好。
私有化的主张者不仅要求国有经济完全退出竞争领域,他们还要求国有经济退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
他们经常把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的优势地位冠以“垄断行业”、“垄断企业”,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国有企业利用政府行政权力进行垄断,把国有资本一概污蔑为官僚垄断资本。
应当明确,在有关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战略性部门及自然垄断产业,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垄断,而在于谁来控制。
一般说来,这些特殊部门和行业,由公有制企业经营要比由私有制企业经营能更好地体现国家的战略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世界独有,是一个特例。
它有自己独特的原因和历史背景。
可以说,没有社会主义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
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与国家的宏观调控离不开,两者伴随产生,共同发展和进步。
简单的说,宏观调控亦称国家干预,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是政府对国民经济的总体管理。
在我国实行国家宏观调控是有其必要性的。
凯恩斯认为,要克服经济危机就应当由国家来进行宏观调控。
他说:“最聪明的办法还是双管齐下。
一方面设法由社会来统制投资量,同时用各种政策来增加消费倾向。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表现也多种多样,但其实质是无效供给过多、有效需求不足。
当经济发生衰退时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抑制经济衰退;而当经济膨胀时则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来挤压泡沫;即“逆风向而行事”。
这样,国家通过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周期性波动的幅度,以延长经济景气阶段及缩短衰退的时间,实现“调控周期的收益”,使得经济更趋于平稳,就业更为充分,国际收支更趋于平衡。
当出现市场竞争失败、市场功能有缺陷、信息不充分、市场不能完全实现公正的收入分配等现象时,就是出现了所谓的市场失灵。
顾名思义,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按人们的意愿而有效地配置资源。
另外,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
而这些必须发挥宏观调控的巨大作用。
只有实施宏观调控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宏观经济总量平衡,更好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了初步发展,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市场机制难以真实反映社会成本和利益,难以成为评估和选择投资项目的依据,与市场经济配套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人均收入水平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水平低,国际竞争力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但是物价持续上涨,出现了结构性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强劲,但产能过剩的矛盾尖锐。
因此,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实施宏观调控十分必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国家的宏观调控,是有其关键点的,它在于实施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1.针对目前我国经济出现的通货上涨、投资过热、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政府应当采取适当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例如:通过采取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息率和准备金率、适度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提高住房贷款利率等措施,抑制投资过热及某些行业的不合理重复投资,进而优化经济结构,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
2.同时,注意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强化货币政策对刺激总需求和调整总供给的作用。
例如在发行国债的过程中,就要通过恰当的货币政策操作保持相应的货币供给量和货币流动性,防止“挤出效应”。
要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进体制变革和供给结构调整中的刺激作用,应优化信贷结构,对积极转换机制、效益好的企业优先支持,创造迫使企业市场化变革的环境,利用政策性贷款加大对产业结构的调整。
总的来说,可以在货币政策中通过利率的市场化和差别化加强政策作用。
针对我国严峻的就业问题,我们应当适时调整财政政策,逐步改善就业现状。
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专项基金,对一些下岗职工由政府出资进行技能和创业培训;二是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一些发展前景好的行业和企业信贷款支持,使企业发展壮大,进而不断增加就业人数;三是从战略上讲,以促进就业为主,失业保障为辅。
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已实行将近20年,计划经济离我们渐行渐远。
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过去过于相信传统的计划经济;时过境迁,一些人从迷信计划变成迷信市场,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说我们不再需要计划了。
在经济工作的某些领域中,国家计划对宏观经济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有些地方的规划缺少约束性、问责性的指标任务;有些地方规划与中央规划脱节,片面追求GDP 的高增长,规划失去了导向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