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自动检测技术第一章 知识点
![自动检测技术第一章 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38583d776a20029bd642d0c.png)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测量的基本概念及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的数据统计及处理2、掌握:测量误差及分类,传感器及其基本特性3、熟练掌握: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计算,仪表的精度等级 第一节 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1)根据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静态测量。
例如:激光干涉仪对建筑物的缓慢沉降做长期监测是静态测量 动态测量。
例如:光导纤维陀螺仪测量火箭飞行速度、方向是动态测量 2)根据测量的手段不同:直接测量:直接读取被测量的测量结果。
例如:磁电式仪表测量电流电压、离子敏MOS 场效应管晶体测量PH 值和甜度间接测量:对与被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量进行直接测量,再代入函数关系式计算测量量。
例如:测量物体密度3)根据测量结果的显示方式:模拟式测量和数字式测量(其中:数字式测量比模拟式测量精度要高) 4)根据是否是在生产过程中或流水线上测量:在线测量。
例如:自动化机床边加工边测量,在实际中大多采用在线测量方式 离线测量5)根据测量的具体手段:偏位式测量:被测量作用于仪表内部的比较装置,使该比较装置产生偏移量,直接以仪表的偏移量表示被测量的测量方式(直接用偏移量的大小表示测量量)。
例如:弹簧秤测量物体质量,高斯计测量磁场强度。
特点:简单迅速但精度低。
易产生灵敏度漂移和零点漂移零位式测量:被测量与仪表内部的标准量比较,当系统达到平衡时,用已知标准量的值决定被测量的值(标准量的值为测量量的值)。
例如: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平衡式电桥测量电阻值。
特点:精度高但平衡复杂。
微差式测量:预先使被测量与测量装置内部的标准量取得平衡,当被测量有微小变化时,测量装置失去平衡,偏位式仪表指示出变化部分的数值(先平衡再有微量变化时)。
例如:天平测量化学药品,钢板厚度测量。
特点:上述两者的综合 第二节 测量误差及分类1.真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测量客观存在的实际值。
分类:1)理论真值(例: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2)约定真值(例:标准条件下,水的三相点为273.16K ,金的凝固点为1064.18℃)3)相对真值(例:凡精度高一级或几级的仪表的误差是精度低的仪表误差的1/3以下时,则精度高的仪表的测量值可认为是相对真值)2.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根据其特征不同:1)绝对误差:是指测量值A x 与真实值A 0之间的差值,即Δ=A x -A0 2)相对误差:反应测量值偏离真值程度的大小实际相对误差A γ:绝对误差Δ与被测量的真值A0的百分比, %1000⨯∆=A Aγ示值(标称)相对误差x γ:绝对误差∆与被测量A x 的百分比,%100⨯∆=xxA γ满度(引用)相对误差m γ:绝对误差∆与仪器满度值A m 的百分比,%100m⨯∆=A mγ3. 准确度等级S :当∆ 取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值∆m 时,满度相对误差常被用来确定仪表的准确度等级,100mm⨯=A ΔS 注意:仪表的准确度在工程中也常称为“精度”,准确度等级习惯上称为精度等级。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第1章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第1章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e51ed416b9d528ea81c779e2.png)
图1-1 糖化过程温度控制系统方框图
1.1.2 自动检测系统的基本组成
1 传感器(信号的获得)
直接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 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传 感元件组成。
敏感元件是指传感器中直接感受被测量的部分, 传感元件是指能将敏感元件的输出转换为电信号 的部分。
图1-3 传感器图用图形符号图 图1-4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的图用图形符号
1.2 测量方法
按测量手续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联立测 量;
按测量方式分类: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微 差式测量;
按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分类:接触式测 量、非接触式测量;
按被测量变化快慢分类:静态测量、动态测量;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第1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 基 测量方法 1.3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1.4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1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1.1.1 自动检测技术在自动化专业中的地位
与作用
测量: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检验:分辨出被测参数的量值是否归属某一范 围带,从而判别被测参数是否合格、现象是否 存在等。
间接测量:首先对与被测物理量有确定函数关系 的几个量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代入函数关系式, 经过计算得到测量所需的结果。
优势:间接测量可以实现难以直接测量的被测量 的测量。
缺点:相对于直接测量,间接测量过程手续较多, 所需时间较长,有时可以得到较高的测量精度。 间接测量多用于实验室测量,工程测量中亦有应 用。
优点:反应快、精度高。
1.2.3 接触式测量、非接触式测量
接触检测:指在测量过程中敏感元件与被测介质 产生实际物理上的接触。
非接触检测:指利用物理、化学及声、光学的原 理,使被测对象与敏感元件之间不发生物理上的 直接接触而对被测量进行检测的方法。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ca08b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d.png)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发展1.2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1.3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与特点1.4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组成部分第二章:模拟检测技术2.1 模拟检测的基本原理2.2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选择2.3 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分析2.4 模拟检测系统的应用实例第三章:数字检测技术3.1 数字检测的基本原理3.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3.3 数字检测系统的组成与设计3.4 数字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第四章:智能检测技术4.1 智能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4.2 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4.3 智能检测系统的组成与设计4.4 智能检测技术的应用实例第五章: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5.1 自动化生产线的检测与控制5.2 汽车尾气排放检测技术5.3 生物医学信号检测技术5.4 电力系统状态检测技术第六章:传感器技术6.1 传感器的分类与基本原理6.2 常用传感器的特性与应用6.3 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与分析6.4 传感器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第七章:信号处理与分析7.1 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7.2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7.3 信号分析与识别技术7.4 信号处理与分析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第八章: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8.1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2 模拟/数字转换技术8.3 通信协议与接口技术8.4 数据采集与通信技术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第九章:自动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9.1 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9.2 系统可靠性的数学模型9.3 提高自动检测系统可靠性的方法9.4 系统故障诊断与容错技术第十章:自动检测技术在典型行业中的应用10.1 自动化制造业中的应用10.2 电力系统中的应用10.3 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应用10.4 环境监测与保护领域中的应用第十一章:现代检测技术11.1 光纤传感技术11.2 激光检测技术11.3 超声波检测技术11.4 红外检测技术第十二章:非线性检测技术12.1 非线性系统的特点12.2 非线性检测方法12.3 非线性检测技术的应用12.4 非线性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十三章: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13.1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13.2 故障诊断方法13.3 故障预测技术13.4 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的应用第十四章:自动检测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14.1 自动检测技术在物理科研中的应用14.2 自动检测技术在生物科研中的应用14.3 自动检测技术在化学科研中的应用14.4 自动检测技术在其他领域科研中的应用第十五章:自动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微纳检测技术15.2 生物传感器技术15.3 网络化与智能化检测技术15.4 检测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发展2. 模拟检测技术、数字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的原理与特点3.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与选择、信号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分析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5.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如自动化生产线、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等难点:1. 模拟检测技术、数字检测技术和智能检测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传感器特性的详细分析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3. 信号处理电路的复杂设计与分析4. 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算法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细节5.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尤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部分本文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自动检测技术提供基础。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
![自动检测技术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53a056a1ed9ad51f01df21c.png)
成分量传感器
状态量传感器
如:各种接近开关 等
探伤传感器等
如:超声波探伤仪等
模拟传感器 (3)按输出量种类来分 数字传感器 直接传感器
(4)按传感器结构来分
差动传感器
补偿传感器
数字人体称重仪
数字压力变送器
1.3 测量误差
测量技术中的名词:等精度测量、非等精度测量、真值、实际值、标称值、 示值、测量误差。
第一章自动检测的检测定义:包含有测量、检验的意义,有对被测对象有用信号检出的含义。 目的就是反映、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的规律。
检测分类:以被测量信号分类,为电量、和非电量技术二大类。
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 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 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x x A
针对存在的误差,往往利用修正值。提高测量值的精确度。 注意:修正值可能为曲线、公式、表
2 相对误差 ①实际相对误差
A 100 % A
②示值相对误差
x 100 % x
③满度(或引用)相对误差
n
x xn
100%
nm
xm 100% a% xn
1.算术平均值
n x1 x2 .... xn xi x n i 1 n
2.标准差
i 1
n
2 i
n
系统误差的消弱和消除 粗大误差的判别与剔除
二 、传感器的分类及命名
1. 分类 参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 电感式传感器 电容式传感器等 热电偶传感器
(1)按工作 原理划分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8540f6f6c85ec3a87c2c5cd.png)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1 测量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零位法是指被测量与已知标准量进行比较,使这两种量对仪 器的作用抵消为零(指机构达到平衡),从而可以肯定被测量 就等于已知标准量。如天平测量质量就是零位法的典型例子。 天平的祛码就是已知标准量。零位法的测量误差显然主要来 自标准量的误差和比较仪器的误差。此法的误差很小,因此 零位法的测量精度较高,但平衡复杂。多用于静态信号或缓 慢信号的测量。
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和引用误差表示。
下一页 返回
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1.2.1误差的表达方式
(1)绝对误差某量值的测量值Ax与真值A0,之间(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A0,之比称为相对
误差γ,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即
在测量中,即使测得的差值△L精度不高,但因其值较小, 其误差对总的误差影响较小。另外微差法不必进行反复的平 衡操作。因而微差法是综合了偏差法速度快和零位法测量精 度高的优点而提出的测量方法,在工程测量中广泛使用。
上一页 返回
1.2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测量的目的是对被测量求取真值。所谓真值是指某被测量在 一定条件下其本身客观存在的真实的实际值。但由于实验方 法和实验设备的不完善、周围环境的影响及人们认识能力所 限等,测量和实验所得的数据和被测量的真值间不可避免地 存在着差异,在数值上即表现为误差。这种测量值与真值之 间的差值称为测量误差。
可见,比值A的大小取决于标准量X0 ,的单位大小。因此在 表示测量结果时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一个是比值大小及符号 (正或负);另一个是说明比值A所采用的单位,不注明单位, 测量结果失去实际意义。
自动检测与仪表考纲
![自动检测与仪表考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b1b58e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5.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电阻式传感器
1、领略:电位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及湿敏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控制:电位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及湿敏电阻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3、熟练控制:电位器式传感器、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测温热电阻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及湿敏电阻式传感器的测量主意和应用。
第四章电感式传感器
1、领略:自感式传感器种类和电感式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检测中的应用。
2、控制:自感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转换电路,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和测量电路。
第五章电涡流式传感器
1、领略: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性。
2、控制: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
3、熟练控制:电涡流传感器在位移测量、转速测量、厚度测量、探伤和临近开关等方面的应用。
第六章电容式传感器
1、领略: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和应用特点。
2、控制:控制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与转换电路,以及电容式传感器在振动、压力、位移、流量等物理量的测量和电容式临近开关等方面的应用。
1、领略:压电效应现象,石英晶体、压电陶瓷、高分子压电材料的压电效应,压电材料的应用特点。
2、控制:压电式传感器测量转换电路及应用。
第 1 页/共 1 页。
第1章检测技术基本知识
![第1章检测技术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cf42767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d.png)
电桥电路将电路参量如电阻、电容、电感转换为 电压或电流信号。
③显示:将所测得信号变为一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形 式,以供人们观察和分析。
课题1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1.1 检测的基本概念 1.2 检测方法及分类 1.3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1.4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b)精密度高
(c)精确度高
由图可知,若靶心为真实值,图中黑点为测量值,则 : 图 (a)表示准确却不精密的测量。 图(b)表示精密却不准确的测量。 图(c)表示既准确又精密的测量。
随机误差小,精密度高;系统误差小,准确度高;如系 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小,则精确度高
1.3.4 误差的消除方法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联立求得:
Rx
U1 U3 2U 2
RN
5.补偿法
在测量系统内部采取补偿措施,消除测量过程 中由于某个条件变化或某个环节的非线性引起的 变值系统误差。(如热电偶的冷端补偿)
1.3.4 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 数据处理:从获得数据起到得出结论为止的
整个数据加工过程。
常用方法: 列表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拟合。
对一台确定的仪表或一个检测系统,最大引用 误差就是一个定值。测量仪表一般采用最大引用 误差不能超过的允许值作为划分精度等级的尺度。 工业仪表常用的等级有0.1,0.2,0.5,1.0,1.5, 2.5,5.0。精度为1.0级的仪表,在整个量程内其 绝对误差最大值不会超过其量程的±1.0%。
(4)允许误差:根据技术条件的要求,规定某一类 器具误差不应超过的最大范围。
Rx
Ux UN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3c0976a216147917112863.png)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题库(含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本文档适合电气工程类专业同学朋友们,希望能帮到你们)一、填空题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 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
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
(因为U≥2/3Umax)8、有一温度计,它的量程范围为0~200℃,精度等级为0.5级。
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误差为 1℃,当测量100℃时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1% 。
9、传感器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将非电量转换成与之具有一定关系的电量。
10、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两部分组成。
11、某位移传感器,当输入量变化5mm时,输出电压变化300mv,其灵敏度为 60mv/mm 。
二、选择题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 B.敏感元件 C.转换电路 D.嵌入式微处理器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
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自动检测课后习题答案
![自动检测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f8faaf1711cc7930b716c0.png)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思考题答案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
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
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
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主称——传感器,代号C;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2;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
见附录表3;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
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
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第一章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05e6cf314b35eefdc8d3334e.png)
本章学习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 误差分类、测量结果的数据统计处理、测量 不确定度,以及传感器的基本特性等,是检 测技术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静态测量
2015/12/6 Sunday
2
对缓慢变化的对 象进行测量亦属于静 态测量。
最高、最低 温度计
Lmax L 100% ymax ymin
作图法求端基线性度演示
首先作一根理论直线——将仪表输出起始 点与满量程点连接起来的直线。
2015/12/6 Sunday
47
可靠性 :可靠性是反映检测系统在规
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耐用的一 种综合性的质量指标。 磨合期又称 早期失效期 稳定期又称 偶然失效期 失效期又称 衰老失效期
测量转换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元件输出 的电参量转换成易于处理的电压、电流或频 率量。 在左图中,当电 位器的两端加上电源 后,电位器就组成分 压比电路,它的输出 量是与压力成一定关 系的电压Uo 。
2015/12/6 Sunday 38
分压比电路的计算公式如下:
对圆盘式电位器来说,Uo 与滑动臂的旋转角度成正比:
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
为了正确地评定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应 全面分析影响测量结果的各种因素,仔细列出 测量结果的所有不确定度来源。 不确定度评定得太大,会造成资源浪费, 评定得太小,将影响工程质量。在完成不确定 度的分析和评定后,应给出不确定度报告 。
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
①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善;②被测量定义复 现的不理想;③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定义的 被测量;④环境条件对测量过程的影响考虑不 周,或环境条件的测量不完善;⑤模拟仪表读 数时人为的偏差;⑥仪器分辩力或鉴别阈不 够;⑦赋予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值不准;⑧ 从外部来源获得并用以数据计算的常数及其他 参数不准;⑨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中引入的近 似值及假设;⑩在相同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 值的变化等 。
自动检测技术第一章复习题(附答案)
![自动检测技术第一章复习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9f620452ea551810a6878e.png)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传感器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2.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是指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的元件。
(直接感受;成确定关系的其它量)3.传感器中转换元件是指感受由输出的、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然后输出的元件。
(敏感元件;另一种非电量;电量)4、直接测量方法中,又分、 和。
(零位法 偏差法 微差法)5、零位法是指与在比较仪器中进行 ,让仪器指零机构 ,从而确定被测量等于。
该方法精度。
(被测量 已知标准量 比较 达到平衡/指零 已知标准量 较高)6、偏差法是指测量仪表用相对于 ,直接指出被测量的大小。
该法测量精度一般不高。
(指针、表盘上刻度线位移)7、微差法是和的组合。
先将被测量与一个进行 ,不足部分再用测出。
(零位法 偏差法 已知标准量 比较 偏差法)9、测量仪表的精确度简称 ,是和的总和,以测量误差的来表示。
(精度 精密度 准确度 相对值)10、显示仪表能够监测到被测量的能力称分辨力。
(最小变化) 2.通常用传感器的和来描述传感器输出-输入特性。
(静态特性;动态特性)3.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和。
(线性度;灵敏度;灵敏度阈;迟滞;重复性)5.传感器线性度是指实际输出-输入特性曲线与理论直线之间的与输出。
(最大偏差;满度值之比)6.传感器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与之比。
线性传感器的灵敏度是个。
(输出变化量;输入变化量;常数)7.传感器迟滞是指传感器输入量增大行程期间和输入量减少行程期间,曲线。
(输入-输出;不重合程度)8.传感器的重复性是指传感器输入量在同一方向(增大或减小)做全程内连续所得输出-输入特性曲线。
(重复测量;不一致程度/重复程度)9.传感器变换的被测量的数值处在状态时,传感器的的关系称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稳定;输入-输出)二、单项选择题1)某压力仪表厂生产的压力表满度相对误差均控制在0.4%~0.6%,该压力表的精度等级应定为 C 级,另一家仪器厂需要购买压力表,希望压力表的满度相对误差小于 0.9%,应购买 B 级的压力表。
1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概述
![1检测技术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edfbe2ecfc789eb172dc8e6.png)
主要测量被测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频域测量(稳态测量)
主要目的是获取待测量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3.数据域测量(逻辑量测量)
主要是用逻辑分析仪等设备对数字量或电路的逻辑状
态进行测量。
4.随机测量(统计测量)
主要是对各类噪声信号进行动态测量和统计分析。
1.5 xm m xm 100 1.5V 100
可见:同一量程内,测得值越小,示值相对误差 越大。因此测量中所用仪表的准确度并不是测量 结果的准确度,一般测得值的准确度是低于仪表 的准确度,在示值和满度值相等时两者才相等。 例2:某1.0级电流表,满度值Xm=100uA,求测量值 测量时,为减小误差,示值应尽量接近满度值, 一般也不小于满度值的2/3为宜。 X1=100uA,X2=80uA,X3=20uA时的绝对误差和示值
小依次划分为0.1、0.2、0.5、1.0、1.5、2.5和5.0七级。 如某电压 表S=0.5,即表明它的准确度等级为0.5级,也就是它的满度相对 误差不超过0.5%,即 m 0.5% ,习惯上写成 m 0.5%。
例1:某电压表S=1.5,试标出它在0-100V量程中的最
大绝对误差。 解:该表在0-100V量程内上限值(仪表满度值)为 Xm=100V,而S=1.5,所以
第三节 误差理论
3.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误差公理 真值 指定真值(约定真值) 实际值(相对真值) 标称值 示值(测量值)
3.2 测量误差的分析
1.按表示方法分析 (1)绝对误差:示值AX与被测量真值A0之间的差值。
Δ A=AX-A0 式中: Δ A为绝对误差,AX为示值(测量值), A0为被测量的真值,但该值一般很难得到,所以 一般用实际值A来代替被测量的真值。即绝对误差一般表 示为Δ X=AX-A 修正值:实际值A与示值AX之间的差值。 C=A-AX C为修正值,其绝对值和绝对误差Δ X相等,但符号相反。 即: C= -Δ X =A-AX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60377e0524de518964b7dde.png)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1. 介绍随机误差统计特性。 2. 弄清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 3. 介绍测量结果数据处理方法及静态误差合成方法。 教具及教学手段: 教具及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结合黑板板书;讲述、举例、分析、提问。
知识要点: 知识要点: 1. 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 2. 误差的表达方式及分类。 3. 测量仪表的精确度与分辨率。 技能要点: 技能要点: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1. 根据测量的基本概念进一步提出不同的测量方法。 2.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对不同的测量方法进行分类。 3. 分析测量仪表的精确度与分辨率。 教具及教学手段: 教具及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堂教学结合黑板板书;讲述、举例、分析、提问。
1.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或检测是指人们用实验的方法,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或设备, 将被测量与同性质的单位标准量进行比较,并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 倍数,从而获得被测量的定量的信息。 测量的结果包括数值大小和测量单位两部分。 1.2.1 测量方法 按测量手续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按获得测量值的方式可以分: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和微差式 测量。 根据传感器是否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 量。 根据被测对象的变化特点: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具体将几种测量方法展开分析: 1. 直接测量 2.间接测量
本文由chenjian8145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教 师 授 课 教 案
课程名称: 课程名称: 自动检测技术 班 级: 07 发电厂 1、2 教学单元(章节) :绪论 教学单元(章节) 绪论 : 目的要求: 目的要求: 1. 2. 3. 4. 2008 年至 2009 年第 1 学期第 1 次课 编制日期: 年 7 月 4 日 编制日期:20 08
自动检测技术题库
![自动检测技术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0e4f1d2ecaaedd3382c4d313.png)
第一章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检测技术是一门以研究自动检测系统中的信息提取、信息转换以及信息处理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应用技术学科。
2.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输出单元及显示装置等部分组成。
3.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敏感元件是必不可少的。
4.在选用仪表时,最好能使其工作在不小于满刻度值2/3 的区域。
5.准确度表征系统误差的大小程度,精密度表征随机误差的大小程度,而精确度则指准确度和精密度的综合结果。
6.仪表准确度等级是由系统误差中的基本误差决定的,而精密度是由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中的附加误差决定的。
7、若已知某直流电压的大致范围,选择测量仪表时,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其量程大于被测电压而又小于被测电压1.5倍的电压表。
(因为U≥2/3Umax)二、选择题1.在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中,完成信息采集和信息转换主要依靠 A 。
A.传感器 B. 测量电路 C. 输出单元2.构成一个传感受器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B 。
A.转换元件B.敏感元件C.转换电路D.嵌入式微处理器3.有四台量程均为0-600℃的测量仪表。
今要测一约为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2.5%,选用精度为 D 的最为合理。
A.5.0级B.2.5级C.2.0级D.1.5级4.有四台量程不同,但精度等级均为1.0级的测温仪表。
今欲测250℃的温度,选用量程为 C 的最为合理。
A.0~1000℃B.300~500℃C.0~300℃D.0~500℃5.某采购员分别在三家商店购买100kg大米、10kg苹果、1kg巧克力,发现缺少约0.5kg,但该采购员对卖巧克力的商店意见最大,在这个例子中,产生此心理作用的主要因素是B。
A.绝对误差B.示值相对误差C.满度相对误差D.精度等级6.在选购线性仪器时,必须在同一系列的仪表中选择适当的量程。
这时必须考虑到应尽量使选购的仪表量程为欲测量的C左右为宜。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fa7ab2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1d.png)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第一章:自动检测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掌握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重要性。
3. 理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1. 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原理2. 自动检测技术的分类及特点3. 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分析4. 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4 教学资源1. 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1.5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自动检测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自动检测技术的定义与原理。
3. 案例分析:分析自动检测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案例。
4. 讨论:探讨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传感器技术2.1 教学目标1. 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掌握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3. 了解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
2.2 教学内容1. 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2. 传感器的性能指标3. 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4. 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
2. 实例讲解法: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3. 讨论法:分析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
2.4 教学资源1. 教材: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2. 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5 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传感器在自动检测技术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3. 实例讲解:介绍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及应用。
4. 讨论:分析传感器信号处理方法。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三章: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3.1 教学目标1. 掌握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步骤。
2. 了解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要点及公式)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要点及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785f9886c1c708a1284a448e.png)
《自动检测与转换技术》 本书学习特点:(1) 理清理论和应用之间的关系(题型:选择20个,填充15个,判断5个,简答30分,计算5题30分)熟悉以前的考卷,难度和风格基本和以前考卷相似。
着重理论基础,应用也离不开基础,精力要放在基本知识点,应用实例不要花太多时间。
(2) 重要的知识点要背,否则将无法做简答题,重要的知识点会在考卷中反复出现,可能是简答,也可能是选择。
(3) 力争把计算题拿满分(30分)题型和以前不会有太大变化,所用公式基本相同,但所求量和已知量会有所不同。
第一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 ——1个计算题、1个简答题以及基本概念知识点1、测量的方法 P5 ①按手段分:直接测量、间接测量; ②按是否随时间变化分:静态测量(缓慢变化) 、动态测量(快速变化);③按显示方式分 模拟测量、数字测量 (07.04填)偏位式测量——如:弹簧秤P6 测量的具体手段 零位式测量——如:天平、用平衡式电桥来测量电阻值均属零位式测量微差式测量——如:核辐射钢板测厚仪知识点2、测量误差 P8 (计算题一定有)(1) 绝对误差 △=A x -A 0 A x 为测量值 A 0为真值(2) 相对误差 a 、实际相对误差 γA =△/A 0×100%b 、示值相对误差 γx =△/A x ×100%c 、满度相对误差 γm =△/A m ×100% A m 为量程 A m =A max -A min用于判断仪表准确度等级精确度 s =│△m /A m │×100P8 * 我国模拟仪表有7种等级:0.1、0.2、0.5、1.0、1.5、2.5、5.0级,其他等级是没有的P9 例1-1 例1-2 看懂又例:有三台仪表,量程为0~600℃,精度等级2.5级、2.0级、1.5级(仅作例题,实际无2.0级仪表)现需测量500℃左右温度,要求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5%,应选哪只仪表合理? (07.04计)解:实际允许误差 △=500×2.5%=12. 5℃ 2.5级仪表最大误差 △1=600×2.5%=15℃2.0级仪表最大误差 △2=600×2.0%=12℃ 1.5级仪表最大误差 △3=600×1.5%=9℃ 选用2.0级仪表较为合理又例:有一仪表测量范围为0~500℃,重新校验时,发现其最大绝对误差为6℃,问这只仪表可定几级? (07.04选) (07.04计)解:γm =△/A m ×100%=6/500×100%=1.2% 该仪表应定为1.5级* P9 (选/判)选用仪表时应兼顾精度等级和量程,通常希望示值落在仪表满度值的2/3以上,选仪表量程为实际值的1.5倍。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b1107694431b90d6c85c781.png)
自动检测技术及应用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 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1.测量的定义及其内容是什么?答:测量是借用专用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实验和计算等方法取得被测对象的某个量的大小和符号。
测量的内容包括两个因素,一个是比值大小及符号,另一个是说明比值所采用的单位。
2.常用测量方法有几种?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答:(1)零位法:指被测量与已知标准量进行比较,使这两种量对仪器的作用抵消为零,从而可以肯定被测量就等于已知标准量。
(2)偏差法:指测量仪表用指针相对于表盘上分度线的位移来直接表示被测量的大小。
(3)微差法:是零位法和偏差法的组合。
先将被测量与一个已知标准量进行比较,使该标准量尽量接近被测量,而不足部分即被测量与该标准量之差,再用偏差法测量。
3.仪表精度有几个指标?它们各自的定义是什么?答:(1)精密度:指测量仪表指示值不一致的程度;(2)准确度:指测量仪表指示值有规律地偏离真值的程度;(3)精确度等级:仪表在规定工作条件下,其最大绝对允许误差值对仪表测量范围的百分比绝对值。
4.有一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为0~200℃,精确度为0.5级,求:1)该表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2)当示指分别为20℃、100℃时的示指相对误差。
答:1)根据仪表的精度等级公式:将测量范围为0~200℃,精确度为0.5级代入上式,可得可能出现的最大绝对误差Δmax =±1℃。
2)当示指为20℃时的示指相对误差为:%5%100201%1001=⨯︒︒=⨯A ∆=CC x x γ 3)当示指为100℃时的示指相对误差为: %1%1001001%1002=⨯︒︒=⨯A ∆=C C x x γ 5.欲测240V 左右的电压,要求测量示指相对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6%。
问:,其精确度应选择哪一级?若选用量程为300V 和500V 的电压表,其精确度应分别选哪一级?答:由题意知,测240V 左右的电压,测量示指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Δ=240V ×0.6%=1.44V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100 % Am
1.2.2 测量误差的分类
1.按误差的特点与性质划分 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也称偶然误 差)和粗大误差。 (1)系统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 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 变时,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可通过实验的 方法或引人修正值的方法予以修正,也可通过 对测量设备的重新调整来消除。
Lmax L 100% ymax
作图法求线性度演示 ( 1—拟合曲线 2—实际特性曲线 )
a—端基拟合法
b—平均选点法
c—割线法
d—最小二乘法
迟滞特性 迟滞反映了传感器机械部分不可避免的缺陷,加轴 承摩擦、间隙、螺钉松动、元件腐蚀或碎裂、材料的内 摩擦、积塞灰尘等。迟滞大小一般由实验确定。
精确度是精密度和准确度两者总和, 是反映测量仪表优良程度的综合指标。 仪表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高,其精确 度才高,精确度是以测量误差的相对 值来表示的。 实际测量中,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 定高。因仪表本身可以存在较大的系 统误差。反之,若准确度高,精密度 也不一定高。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区别.
X AX0
式中 X一被测量; X0一标准量; A一比值。
1.1.2 测量方法
根据测量结果的显示方式,测量分为模拟量测 量和数字量测量。如用示波器测量交流电压属 模拟量测量。 按被测量是否随时间变化,测量分为静态测量 和动态测量。 根据测量时是否与被测量对象接触,测量分为 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 从不同角度考察,测量方法有不同的分类,但 常用的具体测量方法有零位法、偏差法和微差 法等。
3.重复性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按 同一方向连续多次变动时所 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 重复性误差可用正反行程的最 大偏差表示,即
y
⊿Rmax2
⊿Rmax1
R R max / yFS 100%
0
x
△Rmax1正行程的最大重复性偏差, △Rmax2反行程的最大重复性偏差。
重复性误差也常用绝对误差表示。检测时也可选取几个测试点, 对应每一点多次从同一方向趋近,获得输出值系列 yi1 , yi2 , yi3,…,yin ,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或3σ作为重复性偏差ΔRi, 在几个ΔRi中取出最大值ΔRmax 作为重复性误差。
因测量值与真值相近,故也可近似用绝 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作为相对误差,此 误差也称示值相对误差地。即
x
10 0 % Ax
(3)引用误差:相对误差可用来比较 两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但不能用来 衡量不同测量仪器或仪表的质量。
所谓引用误差是指被测量的绝对误差与测量仪 表的上限(满度或称量程)值的百分比之值, 即
γs=(Δk/k)指传感器能检测到的最小的输入增量。有些传 感器,当输入量连续变化时,输出量只作阶梯变化,则分辨 力就是输出量的每个“阶梯”所代表的输入量的大小。 分辨力用绝对值表示 ,用与满量程的百分数表示时称为 分辨率。在传感器输入零点附近的分辨力称为阈值。
6.稳定性
2. 按测量变化速度划分 误差可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 (1)静态误差 被测量稳定不变时 所产生的误差称为静态误差。前面讨 论的误差多属于静态误差。 (2)动态误差 被测量随时间迅速 变化时,系统的输出量在时间上不能 与被测量的变化精确吻合时,产生的 误差称为动态误差。
3.测记仪表的精确度与分辨率
Δ max S% = × 100% Ax max Ax min
例1-2 现有两个电压表一只是0.5级0~300V, 另一只是1.0级0~100V,若要测量 80V的电压,试问选用哪一只电压表好? 解 用0.5级电压表测量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示值 相对误差为 Amax1 Amin1 S % 300 0.5% m1 x1 100% 100% 100% 1.875% Ax Ax 80
a) b) c) 图1-2 射击举例 图1-2a上。表示弹着点很分散,相当于精密度 差;图1-2b表示精密度虽好,但准确度差;图 1-2c才表示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好。
max
在工程检测中,为了简单地表示仪表测 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引人一个仪表精确 度等级,其定义为:仪表在规定工作条 件下,其最大绝对允许误差值对仪表测 量范围的百分数绝对值 式中 max — 最大绝对允许误差值;
线性 线性度又称非线性误差,是指传感器实际特性曲 度:
线与拟合直线(有时也称理论直线)之间的最大偏差
与传感器量程范围内的输出之百分比。将传感器输出 起始点与满量程点连接起来的直线作为拟合直线,这 条直线称为端基理论直线,按上述方法得出的线性度 称为端基线性度,非线性误差越小越好 。线性度的
计算公式如下:
偏差法是指测量仪表用指针相对 于表盘上分度线的位移来直接表 示被测量大小。如用弹簧秤测物 体的质量是直接从指针偏移的大 小来表示被测量。在这种测量方 法中,必须事先用标准量具对仪 表分度进行校正。该方法由于表 盘上分度的精确度不易做的很高, 测量精度一般不高。但测量过程 简单、迅速、比较通用。
m2 100 1.0% x2 100% 100% 1.25% Ax 80
若用1.0级电压表测量时,可能出现的最大示值误 差为
1.3.1 测量结果的数据分析 1.随机误差的统计特征
(1)集中性 测量值大部分集中于算术平均值
xj
-
x1 + x2 + x3 + + xn 1 n x= ∑ xj = n j =1 n
n
1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可表示为
V
j 1
n
2 j
n 1
2.系统误差的统计特征
3.粗大误差的判别准则
V
j 1
n
2 j
n 1
测量值当 V 3 j
时,应予以剔除。
算术平均值的均方根误差与均 方根误差的关系为
n
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 步骤及实 例见课本
1.3.3 测量系统静态误差的合成
R (2 ~ 3) / y FS 100%
4.灵敏度与灵敏度误差
传感器输出的变化量 y与引起该变化量的输入变化量 x之比即为其静态灵敏度,其表达式为
K=Δy/Δx
可见,传感器输出曲线的斜率就是其灵敏度。对线性 特性的传感器,其特性曲线的斜率处处相同,灵敏度 k是一常数,与输入量大小无关。 由于某种原因,会引起灵敏度变化,产生灵敏度误差。 灵敏度误差用相对误差表示,即
稳定性是指传感器在长时间工作的情况下输出量发生 的变化,有时称为长时间工作稳定性或零点漂移。
测试时先将传感器输出调至零点或某一特定点,相隔 4h 、 8h 或一定的工作次数后,再读出输出值,前后两 次输出值之差即为稳定性误差。它可用相对误差表示 , 也可用绝对误差表示。
7.温度稳定性
温度稳定性又称为温度漂移,是指传感器在外界温度下 输出量发生的变化。 测试时先将传感器置于一定温度 ( 如 20℃), 将其输出调 至零点或某一特定点,使温度上升或下降一定的度数 (如5℃或10℃),再读出输出值,前后两次输出值之差即 为温度稳定性误差。
微差法是零位法和偏差法的组合。先将被测量 与一个已知标准量进行比较,使该标准量尽量 接近被测量,这相当于不彻底的零位法。而不 足部分即被测量与该标准量之差,再用偏差法 测、量。例如图1-1的长度测量中标准长度与被 测量进行比较后的差值用偏差法测出,则所得 被测物体长度。
1-被测物体 2-标准长度
第一章 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能够: 1.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2.掌握测量误差的分类及测量结果 的处理方法 3.了解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4.了解传感器常用的弹性元件的形 式与应用范围。
X AA0
1.1 测量的基本概念及方法 1.1.1 测量的基本概念
测量结果一般表示为
衡量仪表测量能力的指标,较多的是精确 度简称精度,与精度有关指标为:精密度、 准确度和精确度等级。 精密度是指测量仪表指示值不一致程度的 量,即对某一稳定的被测量,在相同的工 作条件下,由同一测量者使用同一个仪表, 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按同一方向连续重复的 测量获得测量结果不一致的程度。
准确度是指仪表指示值有规律地偏 离真值的程度,如某电流的真值是 10mA,经某电流表多次测量结果 是10.01mA、 10.02mA,10.03mA,10.02mA,10.04 mA,则该电流表的准确度为0.4mA。
3-测量尺
1.2.1 误差的表达方式
1.绝对误差:某量值的 测量值与真值之间的差 为绝对误差,即
Ax A0
由式(1-2)可知,绝对 误差可能为正值或负值。
2 .相对误差:绝对 误差与被测量的真值 之比称为相对误差 γ , 用百分比形式表示。 即
100% A0
(2)随机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 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 可预定方式变化着的误差称为随机误 差。随机误差不能用实验的办法消除。
(3)粗大误差 超出在规定条件下预期的 误差称为粗大误差,也称过失误差。此误 差值较大,明显歪曲测量结果,如测量时 对错了标志、读错或记错了数、使用有缺 陷的仪器及在测量时因操作不细心而引起 的过失性误差等。当发现粗大误差时,应 予以剔除。
计算公式如下:
Lmax L 100% ymax
显然灵敏度表示静态特性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对线性传 感器,灵敏度为一个常数;对于非线性传感器,灵敏度则为一 个变量,随着输入量的变化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