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银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

特别以当代白痴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

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

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

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

《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

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

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

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

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

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

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

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

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

《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

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

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

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77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
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

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

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如果再进一步深究就会发现宋朝“钱”比人民币还值钱,苏轼文集里提到他贬官黄州一家数十口(至少20人以上吧)一月开支只有4500钱还能有余,按上述银价计算只有2—4千元人民币(我平民百姓一家5口一月基本开支也要3千多啊),拿到今天的小地方也算勉强过日子,何况他还是官宦人家不事生产还很有体面,这样看起来上述米价应该是指京城里较高的,而不是一般地区的米价,而实际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还有可能还大大超过上述数据。

清初的银两购买价值稍低于明朝,但至清朝中晚期由于大量外国银两涌入中国,据统计鸦片战争前每年世界银产量的70百分号多都被用来购买中国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产品了,银两的货币价值下降到不到明朝的三分之一,即一两银子=200元人民币左右。

当时市面流通的货币上除中国传统的“银两”外也出现了来自西方国家的银币,被称作“银洋”。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

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

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

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一、首先弄清楚古代度量衡的换算:
中国历代衡制演变简表
时代衡制统一换算(克)
战国楚: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赵:
1石 = 12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镒 = 10釿, 1釿 = 20两
秦:
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斤 = 250, 一两 = 15.6
1铢 = 0.65
1石 = 30000, 1斤 = 250
1两 = 15.6, 1铢 = 0.65
1镒 = 315
1釿 = 31.5
1石 = 30360, 1钧 = 7590
1斤 = 253, 1两 = 15.8
1铢 = 0.69
秦 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石 = 30360, 1钧 = 7590
1斤 = 253, 1两 = 15.8
1铢 = 0.69
汉 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石 =29760, 1钧 = 7440
1斤 =248, 1两 = 15.5, 1铢 = 0.65
1石 = 26400, 1钧 = 6600
1斤 = 220, 1两 = 13.8, 1铢 = 0.57
三国 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石 = 26400, 1钧 = 6600
1斤 = 220, 1两 = 13.8, 1铢 = 0.57
两晋 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石 = 26400, 1钧 = 6600
1斤 = 220, 1两 = 13.8, 1铢 = 0.57
南北朝 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梁、陈:1斤 = 220,南齐:1斤 = 330,北魏、北齐:1斤 = 440,北周:1斤 = 660

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大:
1石 = 79320, 1钧 = 19830,
1斤 = 661, 1两 = 41.3
小:
1石 = 26400, 1钧 = 6600,
1斤 = 220, 1两 = 13.8
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石 = 79320, 1斤 = 661
1两 = 41.3, 1钱 = 4.13
1分 = 0.41
宋 1石 = 120斤, 1斤 = 16两
1两 = 10钱, 1钱 = 10分 1石 = 75960, 1斤 = 633, 1两 = 40
1钱 = 4, 1分 = 0.4
元 1石 = 120斤, 1斤 = 16两
1两 = 10钱, 1钱 = 10分 1石 = 75960, 1斤 = 633, 1两 = 40
1钱 = 4, 1分 = 0.4
明 1石 = 120斤, 1斤 = 16两
1两 = 10钱, 1钱 = 10分 1石 = 70800, 1斤 = 590, 1两 = 36.9,
1钱 = 3.69, 1分 = 0.37
清 1石 = 120斤, 1斤 = 16两
1两 = 10钱, 1钱 = 10分 1石 = 70800, 1斤 = 590, 1两 = 36.9,
1钱 = 3.69, 1分 = 0.37
明清以后基本稳定:
石:141.6斤
斤:590克
两:36.9克
二、换算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

这里只讨论通常的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一)兑换关系以清代为例:
1、官价:一两黄金=24两白银
一两白银=1000文(顺治到乾隆)
一两白银=2000文(嘉庆到光绪)
2、但是在通常市场上: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

顺治八年“钱千准银一两”,也就是一两银子换钱1000文,此时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私铸盛行,把铜私自造钱;康熙17年,改为每个铜钱重一钱四分,此时又私销盛行,把铜钱销毁做成铜器卖,所以康熙18年规定,“军器、乐器之属,许造用五斤以下”,也就是民间使用的铜器,不允许超过五斤,但是,钱贵如故,到康熙24年,一两银子仅换钱770—880,康熙41年,又改为每枚重一钱二分五厘,又私铸盛行,改回重钱。

到乾隆2年,“上念私销害尤甚,益属行铜器禁。

官非三品以上不听用,旧有铜器限三年内输官,逾限以私藏禁物论,已禁仍造,罪比盗铸为丛”。

后来前还是贵,一两银子换800文,采用浙江布政使张若晨的建议,将制钱中除铜铅以外加入锡,制成青钱,销者无利。

嘉庆年间,华洋互市,白银外流,一两纹银换钱2000,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咸丰4年,规定一两纹银换钱2000。

咸丰以后,大都是照此采用。

(二)通过金属价格换算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清顺治年间,“以八年增重一钱二分五厘为定制”(清史稿食货五)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即140两。

1两=36.9克,即5166克。

清代制钱大都是按照红铜七成,白铜(铅)三成的比率制造,也就是1000文制钱中含铜3616克,含铅15 50克。

铜的价格:2006年5月日,每吨8000美元,约0.064元/克。

铅的价格:大约每吨1000美元,约0.008元/克
以官价1两银子=1000文计算,3616*0.064+1550*0.008=243.8元
黄金的价格:2006年2月24日,黄金每盎司560美元,1盎司=28.3495克,1克=163.36元。

清代官价一两黄金=24两白银=6027.98元,1两白银=251.2元
白银的价格:2006年2月24日,伦敦定盘价9.5725美元/盎司,1克=2.79元,1两白银=103元。

考虑到目前白银已作为工业品,银价下跌的因素,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6000元
1两白银:约值25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25元
(三)通过粮食价格换算:
清代粮价变化很大,但是总体上大约是1两银子买一石米。

现在大米每公斤3.0元,1石=70.8公斤,大约212.4元。

1两银子=212.4元
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米价相对比过去要便宜,所以我认为:
1两黄金:约值6000元
1两白银:约值25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 约值0.125元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