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尾水细菌群落结构分析_徐爱玲
污水处理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污水处理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污水是城市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废水,它含有大量的有机废物和微生物,如果不进行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污水处理厂是将污水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工艺,最终将其处理成符合环境标准的水体。
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是非常重要的。
微生物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并且对于提高处理效率和稳定性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污水处理厂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为污水处理工艺的优化提供有力的依据。
污水处理厂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古菌等。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占据了微生物群落的绝大部分。
细菌能够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提高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
放线菌和真菌对于污水处理厂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放线菌具有产生抗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能力,能够对污水处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真菌则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难分解的有机物质,增加处理效率。
对于微生物群落的分析,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文化方法,另一种是基于分子技术的方法。
传统的文化方法是将污水样品进行培养,通过观察培养结果来分析微生物群落。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精度较高,但是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培养,有些微生物难以培养,因此会存在一定的错误率。
基于分子技术的方法则可以克服传统文化方法的缺点,这种方法是基于微生物在进化上存在的一定的结构多样性,通过对微生物的分子特征进行检测来完成微生物群落的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对微生物群落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分析。
近年来,关于污水处理厂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例如,有研究发现,不同的处理工艺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不同的影响。
某一种处理工艺可能会导致某些微生物的丰度增加,而有些微生物的丰度则会减少。
因此,在优化污水处理工艺时,需要对微生物群落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优化的工艺方案。
总之,污水处理厂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分析是污水处理工艺优化的重要依据。
水中活性污泥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学效应分析
水中活性污泥系统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生物学效应分析水中活性污泥系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的生物处理技术。
该技术运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
水中活性污泥系统主要由微生物群落组成,而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会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生物学效应。
因此,本文将从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学效应两个角度,对水中活性污泥系统进行分析。
一、微生物群落结构水中活性污泥系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
这些微生物在整个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肠球菌属(Enterobacteriaceae)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是活性污泥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菌类型。
此外,许多研究表明,甲烷丙烷硫酸盐还原菌(Methanomethylovorans)也是活性污泥系统中的重要菌种。
除了微生物种类,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也非常关键。
常见的指标包括菌落总数、革兰氏阴性菌数量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中不同类型的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分布情况。
同时,不同环境因素也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
例如,温度、pH值、溶解氧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到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速率,进而改变微生物群落的结构。
二、生物学效应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对于活性污泥系统的生物学效应有着重要影响。
活性污泥系统的主要生物学效应就是将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成简单的物质,同时去除其中的污染物质。
这一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将有机物质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将污染物质从水中去除,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除此之外,微生物群落结构还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如果系统中的微生物数量不均衡导致某种微生物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为这会导致代谢产物的积累或者缺失,进而影响到每个微生物菌株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繁殖速率。
因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对于活性污泥系统的运行效率至关重要。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无处不在的污水污染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污水处理技术是解决污染的关键方法之一。
而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是研究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从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分布与演替、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真菌、古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各种微生物组成。
其中,细菌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数量最多的微生物,其数量约占总微生物数的90%以上。
细菌的主要种类包括好氧菌、厌氧菌、化能菌和氧化菌等。
古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等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但同样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微生物群落的分布与演替微生物群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分布和演替特征。
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包括细菌生物膜法、生物流化床法、活性污泥法等,每种处理方法所形成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所不同。
在细菌生物膜法中,细菌主要附着在生物膜上,其中硝化菌和反硝化菌负责氨氧化和脱氮反应。
在生物流化床法和活性污泥法中,细菌主要在床层和粘性悬浮颗粒中存在,其中好氧菌、厌氧菌和化能菌等起到重要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因素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除了受处理方法的影响外,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温度、pH值、溶解氧浓度、有机负荷、氮、磷、微量元素等因素。
其中,温度和溶解氧浓度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因素,高温和低氧会导致微生物数量的减少和活性的下降。
有机负荷、氮、磷等物质是污水处理的主要目标,但过高或过低的浓度也会对微生物群落结构造成影响。
微生物群落研究方法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培养法、PCR-DGGE法、高通量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等。
其中,培养法是传统的微生物分类鉴定方法,虽然易于操作,但对微生物的分离效果受到限制。
PCR-DGGE法能够准确地分离微生物群落中的不同种类,但对于微生物种群的定量研究有一定的限制。
高通量测序技术能够对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高通量和高质量的测定,但需要较高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与优化
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其中,水污染是受到大众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
而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离不开微生物的存在和作用。
因此,微生物群落分析与优化是保证污水处理工程正常运行和提高工程处理效率的关键。
一、微生物群落分析微生物群落是指具有共同遗传特征和生态学特性的微生物的集合体。
对于污水处理工程而言,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可以直接影响工程的运行效率和处理效果。
因此,对微生物群落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常用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有PCR-DGGE和16S rRNA测序两种。
PCR-DGGE 是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技术扩增特定基因片段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GGE) 技术进行分离、检测。
16S rRNA测序则是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的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可以分析出微生物群落的主成分和种类分布。
在微生物群落分析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预处理工作,如污泥的采集、DNA的提取、PCR扩增、电泳检测等。
其中,关键的就是样本的采集和处理过程,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分析结果。
此外,样本数量、样本来源等因素也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
二、微生物群落优化通过微生物群落分析,可以了解到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数量分布情况。
但是,如何进一步优化微生物群落,提高其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作用呢?1.进化优化基于微生物的适应性进化,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快特定微生物的繁殖,以及避免一些不利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的出现。
比如,在常温状态下加速嫌氧菌和耐受硫酸盐的微生物的繁殖,可以增加生化处理的效果,提高NH3-N和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
2.营养物质的添加优化营养物质的添加可增进微生物繁殖,尤其是对一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更有促进作用。
比如,加入磷源,可以刺激硝化细菌、异养菌的生长,增加脱氮效率和脱磷效率。
添加背景营养液,可促进微生物群落在稳定性和活性上的较好表现。
3.肥料的施加优化肥料的施加优化主要是针对污水处理中的曝气池和沉淀池。
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结构及胞外聚合物组分分析
determines the character of EPS, and further influences the character and function of sludge aggregates. Shot gun technology based on LC-MS/MS was used to identified the proteins extracted from EPS, and 130, 108 and 114 proteins in anaerobic, anoxic and aerobic samples from the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ere classifi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GOA showed that, the main biological processes, origins, and molecular functions of the extracellular proteins from the three sludge samples were the same. Metabolic process,cellular process,and single-organis process were the three dominant biological processes of the extracellular proteins. Most proteins derived from cytolysis, and their major molecular functions wer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binding activity. The results exhibited the potential roles of extracellular proteins in binding multivalence cations and organic molecules, as well as in catalysis and degradation. The structure difference between anaerobic and aerobic sludges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ir catalytic activities proteins.
污水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
污水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污水处理厂是城市重要的环保设施,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生物法来降解和转化废水中的有机物、氮和磷元素,从而达到去除水体污染的效果。
在这个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污水处理厂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原核生物等。
这些微生物群落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对污水处理过程的效率和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污水厂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从中探究相关的环保问题。
一、生物法污水处理的基本过程在应对水体污染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生物法和化学法两种方式。
其中,生物法污水处理是指通过生物微生物在氧化、还原和碳氮的化学过程中去除污染物,使废水得到净化处理的方法。
生物法处理可以分为前处理、生化处理和后处理三个过程。
在前处理中,需要分离出些废水中的悬浮物质和影响生化处理的过程,后以通过平行板沉淀器、格栏和旋流器等工艺手段,将杂质去掉。
在生化处理过程中,则是将废水按照一定的流量,通过分集池和码流池等设备,然后进行好氧或者厌氧处理,以移除污染物。
最后,还需要通过沉淀、过滤等方式实现后处理,以进一步提高水质的水平。
二、污水处理厂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是污水处理厂中的主要生物元素,它们在废水中通过各自的代谢途径将有机物和氮、磷等元素氧化还原为二氧化碳、水和无害物质,并参与沉淀和过滤等晚期处理过程。
微生物在厂内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会随时间而变化或者波动。
污水处理厂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很多类型,其中最重要的是厌氧微生物和好氧微生物。
好氧微生物包括硝化细菌、硝化细菌、异养硝化细菌、厌氧污泥微生物和厌氧硝化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氧化、还原、碳氮的化学过程中,负责将有机物质分解成为更小的分子,从而去除了水中的污染物。
而厌氧微生物负责降解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此外,微生物还有种种具有其特殊生理功能的菌种。
比如,扩散性氧化细菌、通气翻转细菌和极微足细菌等等。
这些特殊的菌群,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生活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生活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发表时间:2018-11-27T16:00:33.1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1期作者:安海金[导读] 其中共有19种优势微生物的丰度在1%以上,共有355中菌属的所占比例高于0.01%。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分析得到A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中有比较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这些微生物资源也为污水处理提供微生物基础。
安海金山西华瑞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省太原市 030024摘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A城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研究方法为高通量测序技术,最终获得解析功能单元中微生物群体结构结果。
通过高通量测序得出ACE指数为20653.4,Chaol指数为12145.8,Shannon指数为6.6,Simpson指数为0.005。
其中共有19种优势微生物的丰度在1%以上,共有355中菌属的所占比例高于0.01%。
通过试验结果可以分析得到A城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中有比较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这些微生物资源也为污水处理提供微生物基础。
关键词:生活污水;微生物群体;结构解析引言: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工业污染的处理要求,污水处理也是一项重要内容。
如果污水处理不达标,排放出不符合要求的污水,会直接对湖水、河水产生负面影响,比较常见的就是水体富营养化。
在城市污水处理的过程中,脱氮除磷是重要内容,污水处理厂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菌属,了解其群落结构特征可以为脱氮除磷在理论上提供帮助,便于脱氮除磷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的推进。
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使用的主要方法是氧化沟工艺,从微生物群体结构出发来解析的还比较少。
本文以A城的污水处理厂为例,使用污水处理厂中的活性污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各级分类水平上分析污水处理厂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其群落结构特征,希望能为氧化沟污水处理提供补充性的理论支持。
1材料与方法1.1污水处理厂概况A城污水处理厂位于市区东南河边,每天处理污水量达10—15吨。
《2024年寒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解析》范文
《寒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解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寒区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寒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在应对寒冷环境时,需要更加有效的微生物群落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因此,研究寒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提升水质治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重点分析寒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和功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1. 样品采集与处理为了研究寒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我们选取了不同处理阶段的污水样本进行采集。
样品经过适当的预处理后,用于后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
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测序分析,包括细菌和古菌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样本的测序结果,可以得出微生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3. 功能分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基因组学技术,对测序结果进行功能预测和分析,以揭示微生物群落的潜在功能。
三、结果与讨论1. 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我们发现寒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和古菌组成。
其中,一些常见的污水处理相关的细菌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在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此外,还有一些适应寒冷环境的特殊微生物种类,如耐寒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系统中形成了复杂的网络结构,共同参与污水处理过程。
2. 微生物群落功能解析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基因组学技术,我们分析了寒区污水生化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潜在功能。
结果表明,这些微生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有机物的降解、氮的转化、磷的去除等。
此外,一些适应寒冷环境的特殊微生物还具有耐受低温、调节pH值等特殊功能。
在有机物降解方面,一些细菌通过分泌酶类物质将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从而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这些细菌主要包括一些好氧和厌氧细菌,它们在污水处理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环境保护措施,而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对于污水处理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方法和相关研究进展。
一、引言污水处理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有机负荷高、潜在有害物质多的废水进行处理,使之达到环境排放标准的技术过程。
而微生物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基础要素,承担着降解有机物质、去除氮磷等关键功能。
因此,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对于优化污水处理过程至关重要。
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1. 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16S rRNA基因是细菌和古菌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个保守区域,其序列的变异可以用来描述微生物群落的结构。
通过对采样中的微生物样品提取DNA,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基因进行测序,可以获得微生物群落的详细信息。
基于测序结果,可以通过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图等来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组成情况。
2. FISH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一种将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与待测样品中的目标微生物DNA或RNA杂交的方法。
借助FISH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微生物在样品中的空间分布情况。
3. 定量PCR定量PCR是一种通过定量检测特定微生物基因的方法。
通过在PCR反应中加入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目标微生物基因进行定量分析,进而了解微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丰度。
三、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分析1. 元基因组分析元基因组是指与细菌或古菌共生的微生物基因组。
元基因组分析是通过对微生物群落DNA的测序,借助基因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和基因组组装,来推断微生物群落中各种功能基因的存在和相对丰度。
2. 元转录组分析元转录组分析是通过对微生物群落RNA的测序,来获取微生物群落中基因的转录水平信息。
通过与已知功能基因的数据库比对,可以揭示微生物群落中不同功能基因的表达情况,实现对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分析。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多,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
目前,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包括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等多种方式。
其中,生物处理是一种较为主流的方法,也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污水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依托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和自净能力,通过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产生生物反应器的基础上完成污水处理过程。
在整个生物反应器中,微生物的分布及其群落结构的形成直接影响污水的降解效果和处理过程。
本文将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基本概念出发,层层深入,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变化及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介绍一些目前学术界研究和污水处理实践中的优化方法。
第一部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微生物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污水处理过程中重要的评价参数之一。
微生物群落是由多种微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
而微生物群落结构是指在统一时间和空间尺度下,微生物种群的数量、种类、分布和相对丰度等多个参数的综合体现。
由于微生物数量非常庞大,单纯地依靠培养方法进行群落分析是非常不切实际的,而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常用的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主要包括:16S rRNA 基因与 18S rRNA 基因高通量测序、RNA基因芯片、荧光原位杂交(FISH)、实时荧光定量PCR、DGGE和T-RFLP等。
第二部分: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及变化以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为例,主要包括了厌氧冲泡池反应、活性污泥池反应、沉淀池反应等三个主要阶段。
不同的反应阶段会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不同的变化。
首先,在厌氧阶段,在氧化还原位有若干种呼吸菌得到生长,它们会利用有机质及污泥颗粒内部碳化合物,将其还原成产生能量的中间代谢产物,并将中间代谢产物进一步耗氧氧化,释放出更多的能量。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卫生的重要工作,其中微生物群落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相互关联,对于高效处理污水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和其功能与污水处理之间的关系。
一、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特定的群落结构。
这些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等。
它们通过相互作用和协同合作,完成了对有害物质的降解和转化,从而净化了污水。
1. 细菌群落细菌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最主要的微生物之一。
在处理过程中,细菌群落的结构会受到环境条件、有机物种类和浓度、氧气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比较常见的菌群包括好氧菌、厌氧菌和硝化菌等。
好氧菌主要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产生能源,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厌氧菌则在无氧环境中进行硝酸盐还原作用,使得硝酸盐转化为氮气。
而硝化菌能够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起到了氮素去除的作用。
2. 真菌群落真菌在污水处理中起到了降解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重要作用。
在好氧条件下,真菌主要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而在厌氧条件下,真菌则通过发酵作用来产生乙醇和其他有机酸。
3. 古菌群落古菌是一类极端微生物,能够生活在极端的环境中,而在污水处理中起到了重要的功能。
古菌可以代谢硫元素、氢气和甲烷,从而参与了硫循环和甲烷循环过程。
二、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是识别其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多样性较高的微生物群落可以提高处理系统对不同有机物质的适应性和处理效率。
此外,不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还可以反映出污水处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或改变的趋势。
通过分析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可以评估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并针对性地调整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果。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还可以预示着某些特定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变化。
例如,当环境中有机物浓度增加时,某些产生特定酶的细菌群落会增加,从而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和降解速度。
城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城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分析摘要:随着经济不断的迅猛发展,城市建设的发展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支撑,城市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污水。
随着人们对绿色环境意识的增强,经过废水处理的污泥也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由于废水处理厂处理后产生的污泥,其组成十分复杂,大部分都是具有毒性的,所以,对于这些数量庞大的污泥,如何处理就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引言活性污泥是指可通过微生物群体依附来实现生存与繁殖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总称。
它含有许多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原虫和后生虫等。
在活性污泥中,细菌是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其含量超过90%,对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具有很强的降解能力。
利用微生物吸附降解的能力来处理污水,主要是依靠各种菌群来起到相应的作用,研究生物净化后的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就能更好地理解水质净化的具体效果。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菌群结构特点的研究,能够有效地反映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状况。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性1.1 成分多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淤泥中存在大量的有机质,极易引起微生物繁殖,产生腐烂恶臭。
淤泥中的盐分含量比较高,同时还含有铜、锌、铬、汞等重金属元素。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微生物、病原体以及许多难以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
在土壤利用过程中,由于其有机质的存在,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的理化性质,某些微量物质对植物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
但是,若使用不当或者处置不当,其产生的毒性和危害性会持续渗透到土地和水中,不但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还会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
1.2 含水率高污泥含水量占其总质量的百分比就是污泥含水率。
其中,空隙水、毛细水、表面吸附水、内束缚水是污泥中水的主要形态。
当污泥的水分含量大于85%时,一般为流动状态,65%~85%时呈塑型状态,低于60%时则呈固体状态。
最初的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未脱水污泥含水率大于90%初步脱水污泥含水率也达80%,而经过浓缩后的污泥含水率通常还是可以达到60%。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研究
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研究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生活中最重要的环保工作之一。
开展高效的污水处理,需要科学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
其中,微生物群落是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将就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群落分析研究进行探讨。
一、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及作用微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分布的多种不同种类微生物的集合。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它们在微观世界中广泛存在,为地球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群落是关键的生物指标,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东营市某污水处理厂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微生物群落构成主要以厌氧菌为主,如硝化硫化球菌、甲烷菌等等,还含有少数厌氧芽孢杆菌。
同时,部分厌氧菌可以与其他微生物共生,如在好氧池中生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们可以分解有机污染物,并在好氧池中为异养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有机物质。
二、微生物群落分析研究的意义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存在着共生、竞争、协同等现象。
因此,了解不同微生物群落构成及其作用,可以改善污水处理效果。
同时,微生物群落分析也是监测和评估污水处理的重要手段。
对于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研究表明,优化污泥颗粒结构对微生物群落构成可以产生显著的影响。
如在某些污水处理系统中,增加污泥颗粒大小和密度可以增加硝化作用的效率。
同时,改变污泥颗粒结构还可以降低应用外源菌的需求,所以在微生物群落分析过程中,有必要对污泥颗粒结构进行高效的监测。
三、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方法微生物群落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培养法、生物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培养法是传统的分离和鉴定微生物的方法。
但是,培养法只能分离和鉴定一小部分微生物,因为很少的微生物能够在实验室中生长。
每个微生物都需要特定的营养基质,生长条件等,尽管培养法可能明确地检测实验样品中的某个特定微生物。
生物学技术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常用的技术之一。
该技术使用微生物DNA作为模板,制备反应系统支持DNA复制。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第一章:引言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非常严重的是,如果没有适当的处理,污水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污水处理作为环保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微生物群落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关键元素,可以对水质的净化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分析,对于改进处理工艺和提升处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微生物群落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它们能够分解和降解有机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机物质,从而使这些物质重新进入生态循环。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可以分为三类:厌氧、好氧和异养微生物。
其中,厌氧微生物主要分解有机物质,好氧微生物则能够利用这些有机物质进行生长和繁殖,异养微生物则能够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质。
第三章: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方法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可以通过DNA分子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进行分析。
其中,DNA分子技术是当前研究微生物多样性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利用PCR扩增微生物DNA,然后对扩增出的DNA进行序列分析,最后通过构建热图和聚类分析等手段,来研究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变化情况。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则能够直接观察并量化微生物的形态和数量。
第四章: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结果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与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条件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在处理污水的好氧和厌氧池中,微生物的数量与多样性存在显著的差异。
好氧池中的微生物数量通常比厌氧池中多,但种类相对较少。
厌氧池中的微生物数量较少,但种类却非常丰富。
在不同的处理条件下,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不同的空气流速和曝气时间下,好氧池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均有所变化。
此外,有研究表明,在厌氧处理过程中添加添加剂,也可以促进特定微生物的增殖和繁殖。
《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O3+MBSF工艺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研究》
《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O3+MBSF工艺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研究》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O3+MBSF(即臭氧氧化结合多级生物同步过滤)工艺及其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特性的影响。
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该工艺的流程、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为污水深度处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污水厂二级出水虽然经过初步处理,但仍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因此,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提高出水水质,对保护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O3+MBSF工艺作为一种新兴的深度处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
二、O3+MBSF工艺概述O3+MBSF工艺结合了臭氧氧化和多级生物同步过滤技术。
臭氧氧化通过强氧化性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和部分氮、磷等污染物;多级生物同步过滤则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进一步净化水质。
该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臭氧氧化、生物滤池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的组合,达到深度处理的目的。
三、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本实验选取某污水厂二级出水作为研究对象,采用O3+MBSF工艺进行处理。
实验过程中,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检测,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指标。
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处理效果分析经过O3+MBSF工艺处理后,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
其中,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达到较高水平。
这表明O3+MBSF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通过对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发现O3+MBSF 工艺能够促进特定微生物种群的增长,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臭氧氧化和多级生物同步过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该工艺还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保证出水水质的安全。
五、讨论与结论1. 讨论O3+MBSF工艺在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中具有显著优势。
研究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研究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如何高效地处理污水成为了一项挑战。
而研究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为我们设计更加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提供重要的参考。
微生物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许多微生物会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生长和代谢,从而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而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于优化污水处理工艺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在污水处理厂的不同环节,如进水、沉淀池、生物反应器等,都可以发现不同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竞争关系,从而影响着整个污水处理过程的效果。
目前,研究者们主要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来研究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通过提取污水中的DNA或RNA,可以获取微生物群落的遗传信息。
然后,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些遗传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信息。
通过比较不同环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揭示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
例如,通过增加某些细菌的丰度,可以促进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
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微生物群落的不稳定性会导致污水处理效果的下降。
因此,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为我们设计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提供重要的参考。
总之,研究污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于优化污水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信息,揭示其与污水处理效果的关系。
这将有助于我们设计更加稳定和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污水排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3)二、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1. 尾水排放量及成分 (6)2. 尾水排放的水力特性 (6)3. 尾水排放对受纳水域水质的影响因素分析 (8)三、受纳水域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9)1. 受纳水域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 (10)2. 受纳水域微生物群落的群落结构特征 (11)3. 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四、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 (14)1. 微生物群落动态变化规律 (15)2. 微生物群落功能群的变化 (16)3. 微生物群落生态风险分析 (16)五、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域微生物群落的生态效应 (18)1. 生物修复效果评估 (19)2. 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20)3. 微生物群落对污染物降解的贡献 (21)六、结论与展望 (22)1. 研究成果总结 (24)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5)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26)一、内容描述本研究旨在探讨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在解决城市污水排放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尾水排放可能对受纳水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本研究将通过对不同污水处理工艺、排放浓度和时间条件下的受纳水域进行微生物群落分析,揭示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机制,为制定有效的污水处理和水资源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污水处理厂的规模与数量急剧增长,其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污水处理厂在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尾水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尾水中含有多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存在与变化直接影响着受纳水域的生态平衡。
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活性污泥是微生物群体依附可以实现生存与繁殖的有机物以及无机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等。
其中细菌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到活性污泥的90%以上,能够在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生物的方式进行污水处理主要就是通过细菌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生物净化之后的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则可以充分的了解水体净化的具体效果。
通过分析城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可以有效的了解水体净化处理效果与水平状态。
一、资料与方法1.1 工艺手段某工业污水处理厂主要利用UASB+好氧池+基础氧化池的二级生化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分析历年数据信息水质符合一级标准。
1.2实验对象提取通过正常处理之后的活性污泥样品2L,将样品放在冰上进行密封处理,进行离心处理至50mL离心管,在-20℃环境中根据规范要求进行样品保存。
1.3 取样检测方式通过冷冻干燥剂进行样品冻干处理,提取样品0.25g,通过DNA提取试剂盒进行处理,分析样品DNA。
通过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且提取DNA样品,在-20℃环境中保存。
通过细菌通用引物进行样品的PCR扩增反应,对样品中的荧光标记。
根据流程进行基因组的DNA提取,保障样本水分充足,补充50μL的水分。
假设PCR反应条件为在95℃之下保持3min,94℃温度之下保持3s,54℃温度之下保持3s,在72℃温度之下保持1min。
分写循环30次,在72℃温度之下保持7min。
通过处理获得PCR扩增产物,将获得的扩增产物通过2%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检测。
1.4 生物信息学检测(1)进行数据采集。
要除去在序列末端的后引物以及接头的序列、多碱基N以及polyA/T 尾巴等相关物质。
(2)排序。
将获得序列进行标签序列以及前引物序列处理。
(3)排序处理。
舍弃小于短于200bp的序列以及糊碱基数大于0的序列,要忽略序列平均质量不足25的序列。
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但其废水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废水处理中利用微生物群落进行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
本文将详细分析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列出相关的分析内容。
1. 微生物群落的定义和作用:微生物群落是指在特定环境中共同生活和相互作用的微生物的总体。
在养殖废水处理中,微生物群落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有机物质降解、氮循环和磷循环等。
2. 微生物群落的测定方法:常用的微生物群落测定方法包括DNA提取、PCR扩增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种类和丰度信息。
3.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处理系统或参数的微生物组成来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群落结构差异性分析等。
4. 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因素: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废水特性、处理系统的槽体结构和操作条件等。
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
5. 常见的养殖废水处理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结果:根据已有研究,养殖废水处理中常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异硫酸盐还原细菌和甲烷生成细菌等。
不同养殖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丰度差异较大。
6.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处理效果的关系: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处理效果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特定微生物种类的存在或缺失可能导致处理效果的显著差异。
因此,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于改进废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7. 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为了改善养殖废水处理效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控微生物群落结构,例如增加某些功能微生物的存在,优化处理系统的操作条件,或者采用其他微生物调节剂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来实现废水处理效果的改善。
总结: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是影响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的监测与分析
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的监测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治理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城市污水处理厂作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重要设施,承担着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任务。
然而,污水处理厂的运行不仅与设施和技术密不可分,还与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对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的监测与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科研价值。
一、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特点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特点是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污水处理微生物包括硝化菌、反硝化菌、脱氮菌、硫化物氧化细菌、甲烷菌等。
其中,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对氨氮、硝态氮等有机物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氧化和还原作用,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氮素去除具有重要的作用。
脱氮菌基本上都是厌氧微生物,在低氧或无氧条件下将硝态氮还原成氮气,对于氮素的高效去除至关重要。
硫化物氧化细菌则能氧化厌氧条件下产生的硫化物等有机物,降低污泥中的硫化物含量,促进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稳定化。
甲烷菌则在厌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质,并产生甲烷气体,对于污泥处理和能源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的监测方法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的监测方法包括传统的微生物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微生物计数法适用于部分微生物的计数和研究,但存在着技术条件要求高、操作繁琐、误差大等缺点。
而分子生物学方法则通过PCR技术对微生物DNA逐一扩增和分析,准确度高、灵敏度强,可同时检测大量微生物和微生物的分布情况,成为了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监测的主流方法之一。
在详细监测和分析微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微生物在处理过程中的代谢和生态功能。
三、污水处理厂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分析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与处理效果密切相关。
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分析和比较,可以深入了解微生物群落的变化规律,从而有效地优化污水处理过程,提高处理效果。
例如,利用PCR-DGGE技术,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反硝化菌和脱氮菌的群落结构变化、微生物种群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对改善水环境状况起到了重大作 用,但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出路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 解决. 许多污水处理厂将尾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 巨大的排放量超过天然水体的水环境容量,加剧水 环境的污染. 因此尾水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 关注,并对尾水深度处理及排放做了大量研究 , [1,2] 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尾水深度处理技术以及高效 尾水排放系统也应运而生.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 降低了尾水排放对自然水体的冲击. 但是在人们关 注尾水对自然水体水质产生影响的同时,却忽略了 尾水中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对自然水体生态平衡及附 近人群可能造成的危害.
凝胶回收试剂盒( OMEGA) ,PCR mix,内切酶,琼脂 糖,TAE 缓冲液( 50 × ) . 仪器: PCR 仪,凝胶成像系 统( gene 公司) ; 高速冷冻离心机,超净工作台,核 酸超微量分析仪. 1. 2 样品采集
2013-06-10 采用击开式采水器采集青岛市某污 水处理厂待排尾水水样,低温保存并在 2 h 内送至 实验室进行抽滤,抽滤后细菌用于基因组提取. 该 污水处理厂以 A2 O 工艺为主要处理工艺,采用次氯 酸钠消毒,日处理水量 1. 7 × 105 m3 ,其中 60% 为工 业废水,40% 为生活污水. 进出水水质指标如表 1.
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相当一部
分为病原菌,如: 沙门氏菌( Salmonella spp. ) 、志贺
氏菌 ( Shigella spp. ) 、大 肠 埃 希 氏 菌 ( Escherichia
coli) 、霍乱弧菌( Vibrio cholerae) 、金黄色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aureus ) 、 弓 形 杆 菌 ( Arcobacter spp. ) 等[3,4],可对 人 身 体 健 康 和 社 会 经 济 造 成 严
第 35 卷第 9 期 2014 年 9 月
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 35,No. 9 Sep. ,2014
污水处理厂尾水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徐爱玲,任杰,宋志文* ,吴等等,夏岩
(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学院,青岛 266033) 摘要: 城市尾水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相当一部分为病原菌,其排入自然水体后给附近人群造成健康威胁. 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尾水中有 59 种细菌分别属于 11 个纲, 其中 44 种 细 菌 属 于 Proteobacteria 门,约 占 85% ( 其 中 β-Proteobacteria 和 γ-Proteobacteria 纲 占 绝 对 优 势) ,7 种 细 菌 属 于 Clostridia 纲占 7. 2% ,而 Actinobacteria、Bacteroidia、Gloeobacteria、Nitrospira、Planctomycetacia 这 5 个纲的细菌所占数量都低 于 4% ,尾水中的细菌大多来源于污水处理过程,因此各地区应该根据受纳水体的特点和净化能力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 59 种细菌中 Legionella spp. 占 10% 以上,其导致的退伍军人症可能成为尾水排放对附近人群健康的最大威胁,另外尾水中一 些细菌能代谢次氯酸盐对氯气有一定抵抗能力,所以在选择消毒措施时应该选用氯气消毒与其他消毒工艺的组合; 本研究中 粪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菌属、霍乱弧菌等致病菌在尾水中均未检出,因此对这些致病菌进行研究需要 选择针对性更强的方法. 关键词: 市政尾水;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安全; PCR-RFLP
中图分类号: X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0-3301( 2014) 09-3473-07 DOI: 10. 13227 / j. hjkx. 2014. 09. 032
Microbial Community of Municipal Discharges in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重危害. 研究发现这些病原菌主要是人源污水微
收稿日期: 2014-01-20; 修订日期: 2014-03-07 基金项目: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ZR2011EEQ026 ) ; 青岛市基
础研究计划项目( KJZD-12-51-jch)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项目( 31170509 / C031303) 作者简介: 徐爱玲( 1982 ~ ) ,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 微生物,E-mail: xalcsu@ gmail. com * 通讯联系人,E-mail: sszzww1015@ sohu. com
TP / mg·L - 1
710
740
80
1
pH
温度 /℃
6. 8
15
7. 1
14
1. 3 总 DNA 提取 采用土壤 DNA 提取试剂盒( OMEGA) 的方法,
3474
环境科学
35 卷
生物 ,污 水 处 理 工 艺 对 其 有 一 定 去 除 效 果[5],消 毒 可使病原 菌 的 数 量 大 大 降 低[6],但 有 些 微 生 物 生 存能力强,能 够 产 生 芽 孢 和 孢 子,难 以 彻 底 去 除. 目前对城市污水的微生物学评价多采用细菌总数 和总大肠杆 菌 数,但 粪 大 肠 菌 群 与 其 他 尾 水 常 见 病原菌相关 性 较 低,而 不 能 有 效 代 表 全 部 的 微 生 物或病原菌[7]. 国内对尾水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晚, 主 要集中于 消 毒 、尾 水 排 放 对 受 纳 水 体 影 响 和 部 分回用水 的 微 生 物 安 全 研 究[8 ~ 10]. 文 献[11,12] 采用定量 聚 合 酶 链 式 反 应 技 术 ( qPCR) 建 立 了 尾 水中某些病 原 菌 的 定 量 检 测 方 法,证 实 了 尾 水 中 病原菌定量检测的可行性. 但均未对尾水微生物 的群落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
落结 构 分 析[14 ~ 19]. 因 此,本 研 究 拟 采 用 PCRRLFP 技术对青岛市某污水处理厂待排尾水的微 生物群落结构进行 分 析,以 期 为 尾 水 排 放 安 全 防 范措施的提出提供 依 据,对 于 公 共 健 康 有 着 十 分 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主要试剂和仪器 试剂: 土 壤 DNA 提 取 试 剂 盒 ( OMEGA) ,DNA
传统的 微 生 物 培 养 方 法 难 以 获 得 尾 水 微 生 物群落 结 构 的 准 确 信 息[13],随 着 现 代 分 子 生 物 学 的 发 展,出 现 了 一 些 更 快、更 准 确 分 析 微 生 物 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的 方 法,这 些 方 法 突 破 了 传 统 研究方法要依赖于培养技术的局限而显示出明 显的优越性. 研究证实 RFLP 技术具有较高的分 辨率和可重复性,已 广 泛 用 于 环 境 中 微 生 物 的 群
项目 进水 出水
BOD5 / mg·L - 1 450 9
表 1 污水厂进出水水质指标
Table 1 Water quality indexes of waste water and treated waste water
COD / mg·L - 1
SS / mg·L - 1
TN / mg·L - 1
XU Ai-ling,REN Jie,SONG Zhi-wen,WU Deng-deng,XIA Yan
(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Municipal Engineering,Qingdao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Qingdao 266033,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numerous microorganisms,especial pathogens,in the discharges. Those microorganisms are discharged into the river and sea through sewage outfalls,which results in possible health risks to coastal populations. And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municipal discharg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in the discharges by constructing 16S rDNA clones library and using the PCR-RFLP technology.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bacteria in municipal discharge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59 species,which were divided into 11 classes. Proteobacteria accounted for 85% of all the bacteria,of which β-Proteobacteria and γ- Proteobacteria were the dominant classes. Bacteria in the waste water treating process had important influence on microbial community in municipal discharges,therefore,municipal sewage plant should choose the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urifying capacity of the receiving water body. Legionella spp.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10% ,the Legionnaires' disease resulted from which might be of top risk for the residents in the surrounding of the municipal discharges outfall and receiving water. Dechloromonas aromatica could make use of chlorite ( ClO - ) ,which led to its survival from chlorine disinfection,and it alerted us that several disinfection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gether to ensure the bacterial safety of municipal discharges. Coliform group and other pathogenic bacteria,such as Salmonella spp. ,Shigella spp. ,Escherichia coli,Vibrio cholerae,Staphylococcus aureus,Arcobacter spp. were not detected in this study,and it indicated that we should do more work and use more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perniciousness of discharges. Key words: municipal discharges; microbe; community structure; security; PCR-RF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