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解析
《梦圆飞天》教学分析_梦圆飞天的教学设计
![《梦圆飞天》教学分析_梦圆飞天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2b1d00076a20029bc642d07.png)
《梦圆飞天》教学分析_梦圆飞天的教学设计《梦圆飞天》这篇富有时代气息的课文报道了我国的神州5号飞船发射成功的经过,抒发了中国人民梦想成真的壮志豪情。
2003年10月15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神州5号,每一个中国人都记住了这个响亮的名字杨利伟。
这篇通讯报道激情澎湃,充满喜悦与自豪。
教学这一课,应该着重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梦圆飞天的喜悦之情和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我一直认为课题是全文的眼睛,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从理解课题入手。
初读《梦圆飞天》,读着朗朗上口,富有诗意。
紧扣圆字让学生理解课题的意思。
通过释题,学生知晓这里的圆是使圆满、使实现的意思。
中华民族做了几千年的飞天梦,如今终于梦想成真了。
当学生再次读着课题时,心里已涌动着激情。
教学中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体会神舟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场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毕竟这种喜悦之情和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神五上天的意义学生了解不够,对当时的场面没有举国欢庆的氛围,从课文中体会人们的激动、自豪显得有些表面化,并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那么,如何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感受到激动和自豪?文章的谴字造句十分讲究,这样的范文应让学生多感悟,多品读。
如课文中有这样的两个句子人人脸上写满了喜悦与自豪、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
我让学生仔细品读句子,想想写满与洋溢之间有什么区别?通过读,通过品,学生明白:洋溢比写满更进一步地显露出人们内心的激情。
因为人们得知发射成功,内心的激情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喜悦溢满脸庞。
可见作者用词的精确。
文章有很多地方值得学生去深入挖掘,如第二节中的省略号,我就引导学生想象,除了课文中写到的教练、专家、少先队员来了,在送行的队伍中,还有谁在呢?请学生补白,有学生写道有亲密无间的战友来了、有依依惜别的亲人来了还如,第三节中描写杨利伟肃然伫立,请学生想象此时此刻的杨利伟心里在说什么?通过思议,让学生体会杨利伟出征前的沉着冷静,坚强自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b4011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3b.png)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1》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以及科学家们为航天事业付出的艰辛努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我国航天事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视野,全面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
此外,学生对英雄人物有较强的崇拜心理,可以通过学习航天英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认识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2.资料:收集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资料,用于课堂分享。
3.航天模型:准备一些航天模型,让学生触摸和观察,增强直观感受。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航天事业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资料,呈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让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不容易,需要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
梦圆飞天教学分析方案(通用7篇)
![梦圆飞天教学分析方案(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342a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9.png)
梦圆飞天教学分析方案(通用7篇)梦圆飞天教学反思篇一今天教学了《梦圆飞天》,自我感觉有亮点,也有不足。
《梦圆飞天》是一篇通讯稿,报道的是20xx年10月壹五日,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成功飞向太空的壮烈景象。
表现了中国人们实现飞天梦想时无比喜悦与自豪的心情,歌颂了我国航天事业再创新辉煌,以此激发孩子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课文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部分: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前三部分为场面描写。
教学时,我紧紧抓住了人物的心情,指导学生以读促悟。
片断一:师:老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读“送行”的场面,其他同学们边听边勾画,当时人们的心情如何?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画。
师:听完了,谁来汇报一下当时人们各自的心情如何?生:当时人们的心情很“激动”,师:你能说说当时人们为什么激动吗?生:几千年的梦想即将实现了。
师:为了这几千年的梦想,我们的科学家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今天这个愿望马上就要实现了,能不激动吗?请你读出人们激动地心情。
生:有感情的朗读。
片断二:师:即将出征的杨利伟怎么样呢?生读3、4自然段师:从杨利伟平静、坚定地话语里你听到了什么?生:杨利伟很自信,很有信心。
师:杨利伟为什么这么有自信,看一段有关资料(出示杨利伟刻苦训练的资料。
)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生:杨利伟训练非常刻苦,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有放在航天训练上。
生:杨利伟为了训练很努力,为“飞天”付出了很多心血,作了充分的准备。
师:你说得真好,真是杨利伟平时扎实的训练和我国航天技术的成熟让杨利伟充满自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杨利伟这一不平凡的“平静”片断三:师:发射进入了倒计时,零号指挥员正在发号施令呢!指名读倒计时十秒师:请问指挥官,你倒数时心情怎么样?生:非常激动。
师:为什么激动?生:神州5号即将发射,中国人的梦想即将实现。
师:这仅仅是激动地十秒钟钟吗?这还是怎样的十秒?生:这还是紧张的十秒师:为什么紧张?生:因为我们都期盼成功,但又担心失败,所以十分紧张。
师:是呀,这十秒虽短犹长,这十秒牵动着14亿中国人的心,这十秒凝聚着中国几千年的期盼,让我们一起倒数这秒。
关于中国飞天梦的资料
![关于中国飞天梦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cef470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f.png)
关于中国飞天梦的资料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追求天空的梦想,而如今,这个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中国的飞天梦,是指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自1956年中国开始进行航天研究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就。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自己的卫星的国家。
此后,中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的卫星,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等。
这些卫星的发射,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卫星,中国还成功地进行了载人航天的实验。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的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地进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此后,中国陆续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实验,包括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等。
这些实验的成功,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中国的科技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除了卫星和载人航天,中国还在探月和探火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2013年12月14日,中国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并在月球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
此外,中国还计划在未来进行火星探测等任务,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中国的飞天梦,是中国人民的梦想,也是中国的未来。
中国将继续加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人类探索宇宙、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资料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9625527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6.png)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资料中华民族飞天梦,也称为“中华飞天梦”,是一种源自中国文化的传统创意,它蕴含着中华民族追求自由、自由和平、发展和财富的理想和心愿。
这一理想源于古代中国社会,最初最重要的出现在古代传说中,弥补人们的内心渴望。
关于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当时已有众多著名的士大夫,如李斯、韩非子、庄子、老子等,都力图宣扬自由自在、发展财富的理想。
在儒家的思想影响下,中华民族飞天梦得以发展,更加完善,以促进中华民族改革发展和实现繁荣昌盛。
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飞天梦一直得到鼓励,自春秋时期起,就不断宣扬自由自由、发展财富的理想,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
例如,宋朝的魔戒计,明朝的武夷航空梦,以及清朝的西洋交流,都是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实际行动,但中国历史上传奇般的飞行梦想,如长安理想航空机、独角金刚宇宙船等,也可以追溯到古代,这增强了中华民族神话传说中的飞天梦想,令人对自由与平等充满向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飞天梦不仅在传统文化中激发出无数精彩梦想,而且在现代技术和科学发展中也显示出了崭新的生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科学研究活动的发展,使中国的航天科学和技术得以发展,开创了“中国航天梦”的美好前景。
此外,在现代社会,遍布全国的太空站、火星站、月球站、国际空间站等科学课程,也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天梦的精彩与未来。
总之,中华民族飞天梦是一种灵魂深处的向往,是中华民族追求自由、自由和平、发展和财富的理想和心愿。
从古代至今,它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现代技术和科学发展中展现出无穷的潜力,为中华民族改革发展和实现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飞天梦的资料简短
![中国飞天梦的资料简短](https://img.taocdn.com/s3/m/8ab39b89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a.png)
中国飞天梦中国飞天梦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之一,也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飞天梦的实现,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成为了世界上少数几个能独立进行航天活动的国家之一。
一、中国飞天梦的发展历程中国飞天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中国科学家们就开始了航天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1956年,中国成立了航天科技委员会,开始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19 58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正式开始。
1960年代,中国开始了载人航天技术的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1世纪初期才正式实现了载人航天。
2003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成为了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进行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二、中国飞天梦的成就中国飞天梦的实现,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航天事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从零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包括:成功发射了一系列卫星,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等;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飞行,包括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天宫一号、天宫二号等;成功实施了多次深空探测任务,包括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等。
三、中国飞天梦的未来展望中国飞天梦的未来展望非常广阔,中国航天事业将继续向前发展,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就。
未来,中国将继续发射更多的卫星,建设更加完善的空间基础设施,开展更加深入的空间探测任务,包括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等。
同时,中国还将继续进行载人航天活动,包括建设空间站、实现月球登陆等。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也将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宇宙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总之,中国飞天梦的实现,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的梦想之一,也是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为人类探索宇宙、认识宇宙提供了重要的机会和可能。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e31aa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d.png)
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航天事业的发展对人类和国家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航天事业有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具体情况,如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工作以及训练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航天事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知道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我国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难点:对航天事业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好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教学材料:准备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资料,以及航天事业的意义和价值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图片,让学生了解宇航员的日常生活、锻炼、科研等工作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宇航员生活和工作情况的调查表,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资料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1b0820a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37.png)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资料中华民族一直拥有一个编织着梦想与追求的蓝图,这个蓝图就是中国人民对于飞天事业的执着追求,而飞天梦的实现却是一步步实现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步步地看看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历程吧。
第一步:探索空间的开始在1956年,一个名叫清华之光的人工卫星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深入探索空间的历程。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科学家们积极探索各种卫星技术,尝试一步步创造属于自己的航天技术。
第二步:火箭技术的突破很快,中国开始探索各种火箭技术,这包括液体燃料发动机以及各种火箭结构设计和制造方法。
日复一日的尝试,让中国火箭技术取得了日渐显著的进展,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已经掌握了自己的技术路线,成功实现了运载人造卫星发射的目标。
第三步:载人航天技术的进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中国已经跨越了进入太空的门槛,开始要探索更远的载人航天技术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各种载人飞船的技术,积极探索各种安全及适应性措施,包括飞船的设计、建造和发射。
最终,中国试图探索如何在太空中安全地维持常态性生活,并为未来进一步探索太空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步:建设太空站在中国成功发射天和号空间实验室后,中国决定展开一项广泛的太空计划,即建设一座属于自己的太空站。
该计划的目标是探索人类在太空生活的各种技术以及在更远的未来有关太空开发的一切可能性。
中华民族的飞天梦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深入的实现。
中华民族飞天梦的发展可以说是稳步前行,执着追求极致,而在这样的追求中,中国也逐渐成为一个太空强国。
在这一长达数十年的探索路上,中华民族秉承自己的坚定信仰,发挥着自己的智慧和刻苦精神,为人类探索太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距离中华民族飞天梦的最终实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华民族将始终秉承自己的执着追求,用智慧和勇气创造更丰富、更美好的未来。
2.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2.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https://img.taocdn.com/s3/m/8e9e123a7fd5360cba1adb8e.png)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教学反思
塘渡口镇第四完全小学李浩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用课件中的图片引入主题。
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安排学生回答问题,检测上节课的学习成果,通过联系生活进入新课教学。
以课文文本阅读为核心,感知主题,讨论交流,师生互动,探究知识。
教师在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理清思路。
这样既遵循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及时拓展了教学内容,同时又给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避免了资料的重复,使知识集中有序,让学生明白如何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多媒体教学平时用的少,公开课堂上有些紧张,学生讨论环节没把握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师生互动方式单一,对学生表扬较少。
2018年12月。
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daff7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3.png)
概括中国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古代飞天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种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梦境形象,它代表了人们对自由、幻想和超越现实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中,飞天梦经常被描绘为人类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形象,具有超脱尘世、超越人间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探索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以及其象征意义,试图揭示飞天梦背后的深刻文化内涵和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对古代飞天梦的探索,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关于人类精神世界和自我超越的重要启示,同时也为未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以及飞天梦的象征意义。
在第一部分中,将探讨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包括其在古代中国文化中的历史渊源和起源背景。
第二部分将深入分析飞天梦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表现,挖掘古代诗词、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对飞天梦的描写和赋予的意义。
最后一部分将探讨飞天梦的象征意义,从文化、宗教、哲学等多个角度来解读飞天梦的深层含义,探讨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对这三个部分的探讨,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飞天梦的探索历程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飞天梦的起源、表现和象征意义,通过对古代文献和文学作品的分析,揭示古代人们对飞天的向往和探索。
通过对飞天梦的探索,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特征,同时也可以从中找到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借鉴。
本文希望能够对古代飞天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以推动更多学者对这一主题的关注和深入探讨。
2.正文2.1 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古代飞天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中。
最著名的飞天英雄可以说是后羿。
后羿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英雄,据说他能够比翼双飞,征讨妖魔,拯救百姓。
他的超凡能力和飞天之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颂,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典范。
另外,古代的道家和儒家思想也对飞天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华 圆了飞天梦 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华 圆了飞天梦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991e7f9d15abe23482f4d37.png)
《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一课之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说课稿”
教材:
我讲的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第一课时太空奏响《东方红》。
这节课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在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知道人造地球卫星为人
们生产生活服务的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筛选相关资料的能力,探究问题,独立
思考得出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从人造地球卫星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中体会到科
学造福人类的道理,通过了解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认识
的我国的增强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进而激发学生的
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航天事业做贡献的远
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状况,培养民族自豪感,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对人造地球卫星功能的理解。
教学过程有五个环节:
1 直接导入
2教学环节一整理预习资料
3教学环节二:我爱动脑,我爱思考。
4教学环节三:总结展示
5作业布置:
教学方法教学理念:
1通过预习,符合导学案思想。
2 作业教学环节弹性设计。
3运用了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教学思想。
4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
5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
6学习方式是组长领导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本节课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扩展学生的视野,将书本的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同学们,给孩子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从上品社课,最大的感觉是自己的见闻太少,视野太狭窄,学生更是这样,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死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立体的图片,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六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说课稿
![六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19a913e312b3169a451a4ab.png)
六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说课稿我讲的是河北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中华民族圆了“飞天梦”。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在航天方面的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人造地球卫星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3.了解航天英雄的感人事迹,学习英雄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4.知道和平利用太空资源造福全人类是中国探索太空奥秘的目的。
教学过程有六个环节:1.激情导入:播放《东方红》,并说明唱这首歌的含义。
2.引导学生探究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先幻灯片出示“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图片,在问学生这颗卫星叫什么名字?然后了解有关“东方红一号”的信息。
3.讨论研究人类人造地球卫星的作用:主要让学生回答人造地球卫星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哪些便捷?4.欣赏飞天画面,重温飞天梦园之乐:教师讲述卫星的各种作用,激发学生观看神五的兴趣,并播放神州五号发射的画面。
5.感受航天英雄的感人事迹:先说自己佩服的航天英雄是谁?再说感人事迹,最后谈你想对航天英雄说些什么?6.小节:谈谈你对航天事业有哪些美好的盼望和祝福?本节课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扩展学生的视野,将书本的知识形象地展示给同学们,给孩子们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本学期带着品德,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的见闻太少了,视野太狭窄了,学生更是这样的,运用多媒体可以将死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立体的图片,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
但我们使用多媒体有时会出现取代书本的现象,一节课学生一直再抬头看屏幕,全然忘了自己手中的书本,因此也就忽视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使用要适时适量才好。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梦圆飞天》教案设计与分析
![《梦圆飞天》教案设计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9f77a0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7.png)
《梦圆飞天》教案设计与分析《梦圆飞天》教案设计与分析《梦圆飞天》教案设计与分析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重、难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神州5号发射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能结合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场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象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引领学生,把学生带入梦圆飞天的真实场景中,感悟激动人心的场面。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吗?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有美好的愿望和理想,愿望和理想就是我们的梦。
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说?愿望和理想实现了,就是我们的梦圆了。
(1)老师希望每一位同学的每一个梦都能圆。
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2)神舟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就了解自我阅读课文的习惯、方法。
同时也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
】(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
读课文之前先请同学们明确读书要求。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学生读二、课文新授1.指名读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乳白色执行滑坡控制侨胞边缘2.齐读生字词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
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4.学生描红5.指名问:你为什么要描乳这个字呢?(学生说)是的,老师和你有同感,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空奏响《东方红》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 970年4月24日发射的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按当 时时间先后,我国是继苏、 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 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 星的国家。
31558722.mp3
东方红
卫星质量:173公斤 卫星外形:直径1米的球形72面体 近地点:439公里 远地点:2384公里 用途:广播“东方红”乐曲
东方红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 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 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1号卫星重173 千克,由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 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它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 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LOREM IPSUM DOLOR
前苏联
1957 10.4
美国
1958 2.1
法国
1965 11.26
日本
1970 2.1
中国
1970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人造卫星1号 探险者1号 试验卫星1号
重量:
重量:
重量:
83.6kg
8.2kg
42kg
大隅号 重量: 9.4kg
东方红1号 重量: 173kg
说一说人造地球卫星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 来了那些便捷?
加密通信、卫星转播、地质勘探、GPS定 位、环境监测、国防安全,RS遥杆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探测大气运动预报天气, 同时也是对人类技术提升发展的一种肯定。
杨利伟
中国宇航员
杨利伟
杨利伟
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中国共产党党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他是中国培养 的第一代航天员,在中共十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杨利伟在原空军部队安全飞行1,350小时之久。2003年10 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 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 迈进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简称神五,是中国载 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五艘飞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 天飞船。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 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它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 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