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过程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措施
葡萄酒生产中存在的发酵问题和解决办法
葡萄酒生产中存在的发酵问题和解决办法1 葡萄酒中存在的发酵问题1.1保证正常发酵的关键因素及建议在自然界中,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存在有一定的触发因素,或明显的,或潜在的。
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下保证正常发酵所需满足的一些条件因素及其合理建议。
(1)酵母细胞数:只有单位发酵液中酵母细胞数到达一定数量才能够保证发酵的正常触发和进行。
我们知道葡萄原料自身带有一定的野生微生物菌群,在初期接种期间,必须考虑接种菌群和野生菌群的之间的生存竞争因素,当有接种菌到处于据对竞争优势时才能触发酒精发酵并控制发酵方向。
相关研究报道,在糖度低于24克/升,pH值大于3.1,发酵温度高于12.8℃的条件下每升发酵液中的酵母细胞数要至少达到1.5×106个,才能保证绝对竞争优势,但如果待发酵果汁的指标达不到这些参数要求,则需要加大酵母接种数量。
(2)营养源:根据本文前面提供的资料我们不难看出,酵母的营养需求是比较多样化的,要实现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它必须获取相应的营养成分,或者说其机体自身的基础构建物质,即碳水化合物、氮源、脂类、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的供给,这些营养源缺一不可。
在实际生产中,糖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代表是主要的发酵基质,一般不需要作为营养物质补充;氮源是可供酵母利用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同的酵母菌种对氮源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但一般来讲,要确保正常发酵,可发酵氮源应维持在500-900mg/L的水平上,这一方面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大多数酒师和技术人员接受和认可,因此发酵助剂的补充已经成为发酵工艺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它营养物质如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酒师们在生产实践中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而事实上它们在增强酵母菌机能适应逆境发酵,维持后期发酵动力,实现彻底发酵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溶氧量:在酵母生长繁殖阶段应保持微氧供给,特别是发酵旺盛期,酵母数量增加最快,酒精转化虑也最快的时候,微氧供给有助于是这一阶段平稳过渡,保证有足够数量的酵母活体把发酵过程进行彻底。
生物发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生物发酵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生物发酵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生产方式,能够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药品等行业中。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发酵速度慢、产物品质不稳定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那么,生物发酵中常见的问题有哪些,该如何解决呢?一、发酵速度慢发酵速度慢是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一般会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 没有良好的发酵条件。
在开展生物发酵作业时,必须保证条件的稳定和合适,比如温度、pH、氧气含量等;解决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满足微生物生长需求的基本条件。
2. 种子量不足。
在生产过程中,有时候种子量不足,或者种子不活跃,都会导致发酵速度变慢;解决方法:增加种子量,或者换用性能更好的种子。
3. 某些因素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有时候会存在一些杂质或有害物质,会对微生物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比如细菌受到抗生素的杀菌作用就会影响生长速度;解决方法:通过维持合适的细菌生长环境,或特定的处理方法来消除影响因素。
二、产物品质不稳定在生产中,产物品质不稳定同样也是个比较严重的问题,一般会表现为量变(生产物质产量的增加或减少)及质变(产物性质发生某些变化),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 发酵菌株的突变。
在生产过程中,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冲击,会导致细菌的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会导致产物的质量下降,或者产物的某一属性发生变化;解决方法:时刻监控发酵情况,并在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及时与发酵菌株相关的部门或专家意见;2. 发酵过程中的酸碱度或者温度波动。
这种波动会导致微生物的生长状态出现改变,进而导致产物的质量或者产量变化。
解决方法:第一时间发现波动,根据生产需求进行调整;3. 生产过程中不充分的混合。
混合度不足,会导致不同部分发生反应不同,最终造成产物的品质不稳定。
解决方法: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混合均匀。
三、微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对生产造成无法弥补的经济和市场损失。
发酵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种细菌、爱好者等微生物的影响。
发酵异常现象
不合理补料管配置造成的死角
• 不合理的补料管也容易造成死角
压力表安装不合理造成的死角
• 压力表安装不合理容易造成死角
定期检测发酵设备及管道
• 发酵设备的定期检查 1.搅拌系统转动有无异常 2.机械密封是否严密 3.罐内的螺丝是否松动 4.罐内的管道有无堵塞 5.罐体连接阀门是否严密
• 发酵罐气密性的检查方法是维持温度不变, 观察罐压是否恒定
才能使用 3. 甲醛熏蒸或溶液浸泡12h以上处理
杂菌的预防措施
• 强化空气净化过程 1.空气进化流程的选择 2.过滤介质的选择 3.过滤介质的填装 4.空气净化系统的管理
严格培养原料及设备的灭菌
• 原料的预处理 1.原料除杂:防止机械受磨损 2.粉碎:减少固体的团块 3.浸泡:使营养物质便于菌体的利用 4.糊化、液化和糖化: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
管道、阀门的定期检查
• 管道容易因为各种原因发生渗漏导致染菌
• 管道与阀门及主体设备的连接处、变径连接处、 与管件的连接处由于热胀冷缩、物料腐蚀等作用 容易发生渗漏
• 检查方法:在管路系统中压入碱液,然后在 可疑的地方用浸渍酚酞的白布拭擦,如出现 红色,则为渗漏点。
阀门的渗漏
• 发酵设备中使用 最多的附属设备是 阀门,其中使用最 多的是截止阀。
发酵异常
• 溶解氧水平异常:发酵过程中,如果溶解氧水平发 生了异常变化,一般都是发酵染菌的表现。
• 当受到好气性杂菌污染时,溶解氧的变化是短时间 内下降,直至为零,且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回升;
• 当受到非好气性杂菌污染时,抑制生产菌的生长, 降低溶解氧的消耗,使溶氧升高。
发酵异常
• 菌体浓度过 高或过低
第七章
发酵染菌 及防治
生化工艺第六章 发酵生产染菌及防治 第二节 发酵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发酵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
(5)菌体浓度过高或过低 在发酵生产过程中菌体 或菌丝浓度的变化是按其固有的规律进行的。但如果罐 温长时间偏高,或停止搅拌时间较长造成溶氧不足,或 培养基灭菌不当导致营养条件较差,种子质量差、菌体 或菌丝自溶等均会严重影响到培养物的生长,导致发酵 液中菌体浓度偏离原有规律,出现异常现象。
1.54
泡沫冒顶
0.48
其他设备渗漏
10.13
夹套穿孔
12.0
操作问题
10.15
盘管穿孔
5.89
原因不明
24.91
第二节 发酵异常现象及原因分析
由表中可以看出,由于不同厂家的设备渗漏几率、 技术管理好坏不同,而使各种染菌原因的百分率有所 不同,其中尤以设备渗漏和空气带菌而染菌较为普遍 且严重。值得注意的是,不明原因的染菌,分别达 24.91%、35.00%和35.13%。这表明,目前分析染菌原 因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4)泡沫过多 一般在发酵过程中泡沫的消长是有一 定的规律的。但是,由于菌体生长差、代谢速度慢、接种 物嫩或种子未及时移种而过老、蛋白质类胶体物质多等都 会使发酵液在不断通气、搅拌下产生大量的泡沫。除此之 外,培养基灭菌时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葡萄糖受到破坏 后产生的氨基糖会抑制菌体的生长,也会使泡沫大量产生, 从而使发酵过程的泡沫发生异常。
第七章 发酵异常情况分析处理与防治
term
盘管穿孔
搅拌轴密封渗漏 发酵罐盖漏 阀门渗漏 培养基灭菌不透
泡沫冒顶
接种管穿孔 接种时罐压跌零
5 10 15 20 25 30
100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原因分析
10 9 8 7 6
原因不明
空气系统有菌
接种 外界带入杂菌 设备穿孔 管理问题 操作违反规程 停电罐压跌零
噬菌体:感染细菌或放线菌的一种病毒;
危害:噬菌体的感染力非常强,传播蔓延迅速,且较难防治; 噬菌体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土壤、腐烂的有机物和空气 中均有存在。 染菌方式:噬菌体直径约0.1mm,可以通过环境污染、设备的 渗漏或“死角”、空气系统、培养基灭菌不彻底、菌种带进 噬菌体或本身是病源性菌株、补料过程及操作失误等途径使 发酵染菌; 噬菌体感染的三要素:噬菌体、活菌体、噬菌体与活菌体接 触的机会和适宜的环境(噬菌体脱离寄主菌体不能自行生长 繁殖);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防治培养基灭菌不彻底的措施
淀粉质培养基在升温前先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并加入一定量的 淀粉酶进行液化; 对于固形物含量较多的培养基,先在罐外配料,再转至发酵罐 内进行实罐灭菌; 灭菌升温时,要打开排气阀门,彻底排除空气;
适量添加消泡剂防止泡沫的大量产生;
菌株保藏器具的无菌保证; 对菌种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处理; 对每一级种子的培养物均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检查;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专业课程: 生物工艺学
染菌原因之二:空气带菌
影响:无菌空气带菌是发酵染菌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能原因: 空气的净化流程和设备的设计和安装不当,存在泄露;
过滤介质的选用和装填不当;
酵母发酵异常的因素及控制
1 调整糖 化工 艺参数 , 理添加 辅料 , 汁 ) 合 使麦
清亮和组分( 包括可发酵糖、 可同化氮、 矿质元素、 生 不 再 变化 的( 于 平缓 ) 7 小 时 内 回收 , 得 趋 的 2 以获 长素等) 合理。如 :n 是乙醇脱氢酶的辅助因子 , 最 佳 的 酵母 活 力 , 止酵 母 退 化 。酵母 使 用 要 在 z 防
格 按 S P 范操作 。同时一 线员 工也应 搞好 个人 人 员 的操 作 方法 , 现 场 变 动 的运 行设 备 和 操作 O 规 对
卫生。
方 法要 及 时 分 析可 能 导致 的负 面影 响 , 采 取措 并
施 进 行跟 踪 验 证 。通 过 现场 了解 , 快速 发 现 问 能 题 和解 决 问题 。
状 态 , 加 自溶 。 增 参考 文献 ( ) 略
( 上接 第 4 页 ) 2
律 。需 要 强 调 的是 , 于 感 官检 验应 该 引 起我 们 对 足够 的重 视 。 4 一线 员工严 谨细 致 的操作是 根本
要 做 好微 生 物 管 理 , 生物 管 理人 员 必 须 要 微 污 染 的来 源 和 途径 , 染 微 生 物 的特 点 , 确 微 污 明 生 物 污 染 的 关 键 控 制 点 , 时 的发 现 微 生 物 污 及
5 加 强现场 考核 与激 励是 促进
制 定现 场 卫生查 核表 , 现场 管理 与考核 , 加强
这 是 实现 啤酒 “ 无菌 酿造 ” 的重 要环 节 。啤酒厂 应
总之 , 生物 管理 , 应从 _艺 上确保 啤 酒 微 首先 [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 , 对操作好 的工段 、 班组 自身具 有足 够 的内在稳 定性 , 次 , 拥有 有效 的 其 要 最后还必须借助合适的技术对酿 和个 人给 于物 质和精 神奖 励 , 给予 升迁 的机会 , 质量控制体 系, 并
影响啤酒酵母发酵的异常因素及其防治
影响啤酒酵母发酵的异常因素及其防治酵母是啤酒发酵的灵魂,酵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啤酒质量的好坏。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
在啤酒的生产过程中,酵母的性能和管理在啤酒生产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做好酵母管理,提高酵母质量,酿造高质量的啤酒并保持产品稳定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酵母性能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啤酒酿造工艺的控制,对啤酒品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保持接种酵母有旺盛的发酵力是保证啤酒质量稳定的前提,生产酵母一旦发生退化或发酵表现异常,就会影响啤酒酿造工艺的控制和啤酒质量的稳定。
鉴于啤酒酵母对啤酒质量有如此的重要性,如何防止酵母退化,如何预防和控制发酵异常,是我们啤酒厂应时刻关注的问题,应把酵母扩培、酵母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酵母发酵异常的原因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往往造成酵母细胞机能的衰退。
如麦汁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酵母退化突变,造成发酵异常,也会造成酵母细胞的死亡,导致酵母自容量的增加。
酵母的变异会造成各种性能的转变。
以下从酵母菌种、麦汁营养成分、发酵过程控制三方面谈谈原因。
㈠酵母菌种1.凝聚性受遗传基因和细胞膜的结构影响,跟酵母的类型有关。
是一种酵母细胞本身生理机能的衰退。
2.菌种保存条件不好,如培养基干燥,将引起酵母菌种的退化。
3.保种温度升高,也将引起酵母菌种退化。
温度越高,高温时间越长,菌种退化越严重。
4.保菌不当,营养丰富致使酵母长得过分肥大,易衰退。
5.有些酵母代数升高,凝聚性较强。
6.留种酵母急着用于扩培,造成代谢慢,易衰老。
7.汉生罐留种量多,新酵母少,酵母易衰老。
㈡麦汁营养成分1.麦汁过滤布合理,蛋白质,多酚(或树脂)复合物、酒花中的多酚(单宁)等高分子会大量进入发酵罐,造成酵母吸附成团。
2.麦汁营养组成不合理,导致代谢慢,酵母易衰老,突变机会多。
3.麦汁中的凝固物去除不好。
麦汁中带正电荷的蛋白质、类脂、葡聚糖小颗粒的物质与带负电荷的酵母互相作用形成紧密的凝聚物,酵母易早衰。
发酵设备的异常和染菌培训
发酵设备的异常和染菌培训异常情况和处理方法在发酵过程中,发酵设备可能遇到一些异常情况,这些情况可能会影响发酵的结果和产品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些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和解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酵设备异常情况及其处理方法:1.温度异常发酵过程中,温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当发酵设备的温度超过或低于设定的范围时,都可能会影响发酵的结果。
如果发现温度异常,应立即检查温度控制器的设置,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同时,还应检查温度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损坏或故障,应及时更换。
2.pH值异常pH值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对微生物的生长和发酵过程都有影响。
如果发酵设备的pH值超过或低于设定的范围,可能会导致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变化或产量下降。
在发现pH值异常时,应检查pH探头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校准。
同时,还应检查发酵液中是否存在其他酸碱物质,如果有,应及时调整。
3.氧气供应异常发酵过程中,适当的氧气供应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都非常重要。
如果氧气供应不足或过多,都可能对发酵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当发现氧气供应异常时,应检查气体供应系统,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同时,还应检查气体进气孔是否阻塞,如有,应及时清理。
4.搅拌异常搅拌是发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有助于保持发酵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如果搅拌异常,可能导致不均匀的发酵液,从而影响发酵结果。
在发现搅拌异常时,应检查搅拌装置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维修或更换。
5.压力异常在一些发酵设备中,可能存在压力控制系统。
当发酵设备的压力异常时,可能会影响发酵的过程和结果。
如果发现压力异常,应检查压力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或维修。
染菌培训染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它用于将微生物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以便进行后续实验研究。
染菌的正确操作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
以下是染菌的基本步骤和一些建议:步骤1.准备培养基和染菌材料首先,准备所需的培养基和染菌材料。
根据实验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并按照要求配制和消毒。
酿酒过程中常见的发酵异常问题
酿酒过程中常见的发酵异常问题白酒发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发酵过程也不容易控制,那么如果才能稳定生产呢?给大家分享一下名优酒厂是怎么做的。
每年茅台、五粮液都会组织酿酒技能比赛,比赛内容比较简单:首先是取窖池中不同层次的糟子,编号后让酿酒师对每一种糟子预估他的水分、淀粉、酸度等指标,并给出相应的工艺操作参数,比如加多少粮、打多少水、加多少糠、入池温度控制在多少等等。
白酒发酵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季节、温度、母糟情况去调整工艺参数。
有很多酿酒师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疑问:我做酒很多年,同样的操作、同样的原材料,这次为什么掉酒掉得厉害,是不是酒曲有问题?还有的反馈说我完全按照酒曲上的说明书进行操作,为什么发酵不升温、没有动静或酒醅酸了等等问题。
酿酒过程出现问题很正常,如果不及时调整问题就比较严重,他可能会影响到后续的生产。
近几年就连茅台镇一些大酒厂也多次出现轮次酒出酒率低的问题,好在他们及时进行了调整,没有出现大的生产问题。
今晚我将从小曲酿酒工艺出发,罗列出一些常见生产问题,希望能给各位带来帮助。
第一种发酵异常现象不升温温度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判断发酵是否正常的指标,这主要是针对固态发酵,正常情况下入池前4天每天升温0.5—2度,刚开始升温缓慢,之后升温幅度变大。
如果说入池后几天温度没有上升或者不升反降,那么窖池发酵异常的可能性就比较高,这个时候要分析出问题原因所在并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
不升温常见问题如下:01入池温度过低如果100斤粮食配200到300斤配糟,一般入池温度至少在20度以上,培菌和不培菌还有所区别,如果是不培菌入池温度还要再高4到6度。
如果温度太低启发会很慢,窖池就不容易升温,这种问题在这个季节最为常见。
02粮食没蒸好整粒粮食要比粉碎后的粮食难蒸熟。
在用整粒粮食做熟料固态时蒸粮之前一定要先泡粮,时间最好超过8个小时,有些难蒸的粮食如果一次性蒸不开花还要闷水后复蒸。
03酒曲没拌匀拌酒曲表面上看是非常简单的操作,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操作,经常有朋友问酒曲可不可加干的,加干的和用水活化有多大区别?酒曲用水活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酒曲与粮食拌均匀,这是利用了水的流动性以及稀释后体积变大的作用。
酿酒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和不正常现象及解决办法
酿酒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和不正常现象及解决办法一、入窖粮糟1.正常现象黄褐色,大颗有悬头,有滑性,柔熟而粘,能形成松散的小糟团而不起疙瘩,手捏可成团,轻轻一拨可散开,闻有糟香和粮香,并略带酸涩味,入窖后曲药转色,光照下闪星星水,即柔熟不腻。
2.不正常现象及解决办法(1)入窖粮糟无悬、无滑性、现干、小颗产生原因:a.糟醅水分少,润粮时粮粉吃水不足,糊化差。
b.蒸粮时火力小,时间短,糊化不完全。
c.量水不到85℃。
d.出甑打量水后未均匀翻糙。
e.量水过少。
f.使用粳高粱,未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g.粮粉过粗,整颗高粱过多。
解决办法:找准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例如,若主要是原因a,则可加水润粮;若是原因b、c、e,则采取保证蒸粮时间,量水温度,调整量水用量等措施;若是原因f,则应采取提前润粮工艺并适当加大糠和水的用量等;若是原因g,则应做到粉碎符合工艺要求;若是原因d,则应加强翻糙。
(2)入窖粮糟形成较为致密的小糟团或疙瘩产生原因:a.粮粉过细。
b.糠用量偏小。
c.润粮时拌料不均。
d.吹风冷却过早或表面吹风太长。
e.量水偏小或出甑打量水后翻糙不均。
解决办法: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例如,若是原因b,则应适当加糠。
(3)入窖粮糟糙,不能形成松散的小糟团产生原因:a.糠、量水用量大。
b.投粮少,入窖淀粉太低。
解决办法:减糠减水,增加投粮。
(4)入窖粮糟软、无骨力产生原因:a.糠少,水大,滴窖时黄水没有滴出。
b.淀粉浓度偏高。
解决办法:加强滴窖,适当加糠或减粮,减水。
(5)入窖曲药不转色产生原因:a.撒曲不均匀,或撒曲后未翻糙。
b.入窖粮糟水分偏少。
解决办法:找准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二、发酵升温1.正常现象升温幅度在10℃左右,每天升温1℃左右,升温时间10天~20天,窖内升温要求前缓,中挺,后缓落。
2.不正常的现象及解决办法(1)封窖后不升温产生原因:a.入窖温度过低。
b.入窖酸度过高。
c.入窖粮糟太腻(入窖淀粉浓度过高)。
葡萄酒生产中存在的发酵问题和解决办法
葡萄酒生产中存在的发酵问题和解决办法1 葡萄酒中存在的发酵问题1.1保证正常发酵的关键因素及建议在自然界中,任何事件的发生都存在有一定的触发因素,或明显的,或潜在的。
这里我们先讨论一下保证正常发酵所需满足的一些条件因素及其合理建议。
(1)酵母细胞数:只有单位发酵液中酵母细胞数到达一定数量才能够保证发酵的正常触发和进行。
我们知道葡萄原料自身带有一定的野生微生物菌群,在初期接种期间,必须考虑接种菌群和野生菌群的之间的生存竞争因素,当有接种菌到处于据对竞争优势时才能触发酒精发酵并控制发酵方向。
相关研究报道,在糖度低于24克/升,pH值大于3.1,发酵温度高于12.8℃的条件下每升发酵液中的酵母细胞数要至少达到1.5×106个,才能保证绝对竞争优势,但如果待发酵果汁的指标达不到这些参数要求,则需要加大酵母接种数量。
(2)营养源:根据本文前面提供的资料我们不难看出,酵母的营养需求是比较多样化的,要实现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它必须获取相应的营养成分,或者说其机体自身的基础构建物质,即碳水化合物、氮源、脂类、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的供给,这些营养源缺一不可。
在实际生产中,糖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代表是主要的发酵基质,一般不需要作为营养物质补充;氮源是可供酵母利用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同的酵母菌种对氮源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但一般来讲,要确保正常发酵,可发酵氮源应维持在500-900mg/L的水平上,这一方面目前基本上已经被大多数酒师和技术人员接受和认可,因此发酵助剂的补充已经成为发酵工艺的一个重要步骤;其它营养物质如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酒师们在生产实践中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而事实上它们在增强酵母菌机能适应逆境发酵,维持后期发酵动力,实现彻底发酵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溶氧量:在酵母生长繁殖阶段应保持微氧供给,特别是发酵旺盛期,酵母数量增加最快,酒精转化虑也最快的时候,微氧供给有助于是这一阶段平稳过渡,保证有足够数量的酵母活体把发酵过程进行彻底。
发酵过程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措施
发酵过程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措施金星集团信阳啤酒有限公司黄华龙465100 发酵液的澄清是一种自然的凝聚、沉降悬浮颗粒(包括酵母、冷凝固物等)的过程,这是一种简单但由耗时比较长的形式,这种自然沉降遵循斯托克斯定律(球形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所受到的阻力,等于该球形物体的半径、速度、流体的黏度与6π的乘积)。
这个定律叫做斯托克斯定律:如果物体在流体中因自身的重量而下落,根据上面公式,则为最终速度。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发酵液的澄清即悬浮混浊颗粒的沉降,受混浊颗粒的大小和液体黏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速发酵液的澄清,必须设法去减小液体的黏度,增加混浊颗粒相互凝聚成大颗粒的机会。
其次,对自然澄清的形式来说,液体中混浊颗粒的沉降还与沉降的距离、液体的运动程度有关,因为液体的不规则运动和较大的沉降距离都不利于颗粒的沉降,因此贮酒时的静止、罐的直径或高度都是发酵液澄清的重要条件。
1、贮酒期发酵液澄清不好的原因:经过规定时间的静止贮酒以后,发酵液仍然混浊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原料质量差(麦芽溶解度差),糖化效果不良,带入后发酵许多胶黏性物质(如葡聚糖、糊精等),导致发酵液的黏度较高,影响颗粒物质的沉降;b)贮酒酒龄太短,凝固物颗粒与酵母沉降时间不足;c)升温糖度提前,导致大量的混浊物质和酵母悬浮,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冷凝固物细粒不断析出,但没有能凝聚成较大颗粒物质沉降;d)封罐糖度偏高,酵母细胞数偏多,导致后发酵持续时间较长,液体处于运动状态,混浊颗粒不易沉降;e)发酵温度偏高,发酵液PH偏高,都会影响冷混浊等颗粒物质的凝聚沉降,较高的PH还会使发酵液黏度有所上升,影响澄清;f)酵母凝聚性能太差,发酵度太低,制麦过程和糖化过程中蛋白质分解程度不足,或是去除冷、热凝固物效率太低,都会影响发酵液的澄清;g)麦汁或发酵液污染杂菌,发酵液酸化,会使部分凝固物颗粒带有相斥电荷,不能凝聚沉降;h)添加高泡酒的发酵液静置时间太短。
葡萄酒酿造之发酵异常咋补救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发酵速度过慢
总结词
缓慢发酵容易导致葡萄汁中的糖分和酵母菌未完全消耗,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和口感。
详细描述
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如果发酵速度过慢,葡萄汁中的糖分和酵母菌未能完全消耗,会导致葡萄酒口 感甜腻、酒体厚重,缺乏清爽感和层次感。此外,缓慢发酵还会导致葡萄皮中的单宁和色素未充分溶 解在酒液中,影响葡萄酒的颜色和风味。
葡萄酒酿造之发酵异常咋补 救
2023-11-06
目 录
• 发酵异常现象 • 发酵异常原因分析 • 发酵异常补救措施 • 发酵异常对葡萄酒品质的影响及预防措施 • 实际案例分析
01
发酵异常现象
发酵速度过快
总结词
快速发酵容易导致葡萄汁中的糖分过度消耗,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和口感。
详细描述
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如果发酵速度过快,酵母会迅速消耗葡萄汁中的糖分,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酒体 过于平淡,缺乏层次和口感。此外,快速发酵还会导致葡萄皮中的单宁和色素无法充分溶解在酒液中,影响葡 萄酒的颜色和风味。
酸度过高
01
总结词
高酸度会使得葡萄酒口感过于尖酸,影响品质。
02 03
详细描述
在发酵过程中,若果皮、果核等物质添加过多或者发酵温度偏低,可 能导致酵母菌无法正常发酵,使得酒液中的酸度过高。高酸度的葡萄 酒在口感上会显得过于尖锐,缺乏圆润和柔和的感觉。
补救措施
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果皮、果核等物质的添加量,并确保发酵 温度适宜。若发现酸度过高,可以适量添加碳酸钙等物质进行中和。
异味产生
总结词
异味产生会严重影响葡萄酒的品 质和口感。
详细描述
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如果使用 了不新鲜的葡萄或者容器没有清 洗干净,都可能导致异味的产生 。异味会产生一种不愉快的味道 ,严重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和口感 。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 我国发酵工业的现状我国发酵工业是将传统的发酵工艺和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产业,也是现代工业生物工程技术的具体应用产业。
我国发酵工业目前已发展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其中,一部分产品的发酵生产工艺及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掌握了核心工艺技术拥有知识产权.目前,我国已经是味精、柠檬酸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2013年我国发酵行业主要产品产量、出口量及同比增长率。
2013年我国生物发酵工业全年生产值约2780亿人民币,全年的产品总产量为2429万吨,比2012年略有增长.其中,味精、淀粉糖由于价格等原因导致产量下降,而氨基酸、酵母、酶制剂行业保持了持续增长.2013年,氨基酸产品年产量为400万吨,有机酸产品年产量为158万吨,功能发酵制品年产量为310万吨.2013年我国发酵工业主要产品出口总量为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
近年来,随着食品发酵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工业用粮也在不断增加,工业大量使用粮食造成了与人类争粮的局面。
与此同时,这些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渣也极大地污染了环境,不仅消耗了大量粮食、能源和水资源,而且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发酵工业耗能多、排污大,采用新技术,优化发酵生产工艺,减少废水、废渣的排放量,提高发酵原料的综合利用率,把耗能降到最低水平,以期获得最佳产品和获得最好的效益,这一直以来都是发酵工业努力的目标。
2 我国发酵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粮食短缺问题我国用占世界耕地面积总量7%左右的耕地,养育了占世界人口总额21%的人口,而且我国的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人口在不断增长。
2013年我国粮食国内总消费量为60 133万吨,而发酵主要工业耗粮约为16 970万吨,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约为420千克,但人均粮食消费量约500千克,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各地都有旱情,导致粮食减产,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所以降低粮耗是目前我国发酵工业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发酵车间异常情况处理预案
发酵车间异常情况处理预案为保障发酵车间稳定生产,能够为提取提供优质的发酵液,规范发酵车间工艺体系运行,针对外车间提供原辅料质量问题进行有效管理,是车间能及时准确的应对原辅料异常等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1.发酵车间1.1 成立异常事件应急小组1.1.1 小组成员结构组长副组长:车间主任组员:工段长、班长1.1.2 小组成员主要职责1.1.2.1 负责本车间“发酵车间异常情况处理预案”的制定和修订。
1.1.2.2 组建办单位异常事件应急小组,并组织学习与“发酵车间异常情况处理预案”的实施。
1.1.2.3 检查监督做好异常情况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反应等各项准备工作。
1.1.2.4 发生异常情况时,由指挥部发布和解除应急命令信号。
1.1.2.5 组织指挥异常情况处理行动1.1.2.6 组织异常情况调查,总结应急工作经验教训,指挥人员分工。
1.2 发酵车间原辅料指标标准1.2.1 玉米浆质量判定1.2.1.1 感官:感官要求应符合表一的规定。
1.2.2 糖液质量判定1.2.2.1 感观:糖液澄清透明、无漂浮蛋白等悬浮物、无絮状物、无油渍。
泡沫较少等。
1.2.2.2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三的规定。
表三糖液理化指标质量要求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玉米浆水解液的指标1.3 异常情况处理1.3.1 玉米浆杂质含量高1.3.1.1 当玉米浆中含有较多的杂质(严重时含有块状杂质、玉米胚芽、玉米浆特别粘稠,几乎没有上清液),且颜色呈红棕色甚至发黑,车间联系玉米浆水解车间不用此玉米浆。
1.3.1.2 对于已接收的玉米浆杂质含量较高,发酵车间需要做好杂质的过滤工作。
发酵车间使用的玉米浆最好要做到三次过滤,首先从贯彻卸下玉米浆要进行一次过滤,在玉米浆齿轮泵前再进行一次过滤,最后玉米浆放入配料罐的管道出口要加装过滤网。
同时需要及时清理玉米浆地池及玉米浆储罐。
1.3.2 玉米浆波美低1.3.2.1 波美≤19.5,且波美≥16,玉米浆使用量适当增加10%-20%1.3.2.2 波美≤16,车间联系淀粉车间不用此玉米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过程中异常情况及解决措施金星集团信阳啤酒有限公司黄华龙465100 发酵液的澄清是一种自然的凝聚、沉降悬浮颗粒(包括酵母、冷凝固物等)的过程,这是一种简单但由耗时比较长的形式,这种自然沉降遵循斯托克斯定律(球形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所受到的阻力,等于该球形物体的半径、速度、流体的黏度与6π的乘积)。
这个定律叫做斯托克斯定律:如果物体在流体中因自身的重量而下落,根据上面公式,则为最终速度。
)从上式中可以看出,发酵液的澄清即悬浮混浊颗粒的沉降,受混浊颗粒的大小和液体黏度的影响较大,因此,要加速发酵液的澄清,必须设法去减小液体的黏度,增加混浊颗粒相互凝聚成大颗粒的机会。
其次,对自然澄清的形式来说,液体中混浊颗粒的沉降还与沉降的距离、液体的运动程度有关,因为液体的不规则运动和较大的沉降距离都不利于颗粒的沉降,因此贮酒时的静止、罐的直径或高度都是发酵液澄清的重要条件。
1、贮酒期发酵液澄清不好的原因:经过规定时间的静止贮酒以后,发酵液仍然混浊不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原料质量差(麦芽溶解度差),糖化效果不良,带入后发酵许多胶黏性物质(如葡聚糖、糊精等),导致发酵液的黏度较高,影响颗粒物质的沉降;b)贮酒酒龄太短,凝固物颗粒与酵母沉降时间不足;c)升温糖度提前,导致大量的混浊物质和酵母悬浮,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冷凝固物细粒不断析出,但没有能凝聚成较大颗粒物质沉降;d)封罐糖度偏高,酵母细胞数偏多,导致后发酵持续时间较长,液体处于运动状态,混浊颗粒不易沉降;e)发酵温度偏高,发酵液PH偏高,都会影响冷混浊等颗粒物质的凝聚沉降,较高的PH还会使发酵液黏度有所上升,影响澄清;f)酵母凝聚性能太差,发酵度太低,制麦过程和糖化过程中蛋白质分解程度不足,或是去除冷、热凝固物效率太低,都会影响发酵液的澄清;g)麦汁或发酵液污染杂菌,发酵液酸化,会使部分凝固物颗粒带有相斥电荷,不能凝聚沉降;h)添加高泡酒的发酵液静置时间太短。
发酵液澄清不良一般只能通过延长澄清时间或添加澄清剂如单宁、鱼胶等加以处理,对一些因发酵不旺盛或发酵度偏低造成的后发酵液澄清不良,可以添加10-15%的高泡酒加以改善。
如果能控制好原料质量,特别是麦芽的溶解度(蛋白质和葡聚糖等胶体物质的分解程度),控制好麦汁组成(糖化效果)、酵母质量和微生物,加上对发酵温度等一些工艺条件的控制,发酵液澄清不良的情况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
2、发酵降糖太慢:在主发酵过程中,每天降糖的速度不是完全一致的,在高泡期间降糖速度比较快,在起始发酵和终止发酵前的一段时间内,降糖速度稍慢一些。
所谓降糖速度慢指的是高泡期间降糖值不足1°P。
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将会影响发酵设备的周转与啤酒的产量。
降糖速度慢大致有以下原因:1)麦汁组成不良a)麦汁可发酵性糖偏低,非糖类物质含量偏高,使酵母起发后即停止发酵或发酵迟缓;b)麦汁a-N偏低;c)溶解氧含量少;d)嘌呤核嘧啶类含量不足,影响酵母发酵的速度;2)酵母质量差b)酵母菌种不良,发酵性能极差;c)酵母使用代数较高,死亡率高;d)酵母衰老,出芽率低,增殖速度慢,或酵母凝聚过早;e)酵母添加量少,添加后混合不均匀,悬浮酵母细胞数少,起发速度慢;f)酵母贮养时间长,在添加前没有进行麦汁活化处理,酵母代谢活性较差,酵母的滞缓期相应延长,或是因贮养时间过长,死亡率增加。
3)发酵温度控制不当a)麦汁冷却温度过低,酵母增殖速度慢,起发速度慢;b)主发酵冷却速度过快,使发酵液迅速降温,酵母过早凝聚沉降;c)麦汁PH控制不当;(PH偏低,酵母易沉降,使悬浮细胞数少;PH偏高,使植酸盐不能充分分解为肌醇和磷酸盐,使酵母生长机能受阻,发酵性能降低。
若出现前期酵母降糖速度慢,有以下处理办法:a)进入高泡期后,降糖速度仍慢,可以暂时不降温,可适当提高温度0.5-1°C或适当追加强壮的酵母和新鲜的麦汁,以维持正常的发酵;b)如降糖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仍没有明显的改善,则可以将此发酵液分割2-3罐,分别追加强壮的酵母和新鲜的麦汁,进行适当的调整与补偿;3、发酵过程降糖太快:1)原因:a)酵母添加量过多,繁殖酵母细胞数太高;b)酵母添加时,麦汁温度太高,如超过10°C,使酵母迅速增殖,发酵降糖太快;c)发酵过程温度控制不当,高温持续时间长;d)麦汁组成很好,可发酵性糖和a-N含量高,供氧过于充足,促使酵母发酵过于旺盛;2)处理方法:a)控制酵母添加量;b)合理控制满罐麦汁温度,控制好发酵温度;c)调整原辅料配比,调整糖化工艺,控制麦汁组分中可发酵性糖的比例;d)调整麦汁充氧量,防止充氧过度。
4、发酵罐罐壁结冰1)原因:a)冷媒温度太低;b)发酵罐冷带夹套设计不合理;c)测温点布置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罐内温度,造成控温误差;d)罐内酒液对流差。
2)处理方法:a)控制冷媒温度-4~-6°C,不应低于-8°C;b)冷却面积,冷却段布置合理,冷媒介质的进口部设计在发酵罐的低温区;c)测温点部设在冷却带上;d)低温贮酒时间不宜太长。
5、大罐酵母出现了污染,但生产上又缺少酵母,不能丢弃,应如何处理?大罐回收酵母一般不清洗,如污染杂菌,可采用酸洗。
首先将食用磷酸用无菌水稀释一倍,酵母泥在低温状态下边搅拌边加入稀释磷酸,使酵母泥PH为2.2-2.8,保持0.5-3hr,即直接接种与麦汁中。
酵母泥PH及处理时间随污染状况定,污染严重,PH应低,时间应长些。
酵母泥处理时间应和使用时间配合好,处理后即可使用。
6、贮酒期结束时,双乙酰含量偏高的原因,如何处理?迄今为止,已知的啤酒生产中形成双乙酰的途径可能有3个:i.在酵母合成代谢过程中,当a-酮酸合成缬氨酸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必然的中间产物,称为a-乙酰乳酸,a-乙酰乳酸通过非酶分解(但需要一定温度条件)即形成双乙酰。
ii.乙酰辅酶A与羟乙基胺素的焦磷酸盐(称活性乙醛)的直接缩合,进一步放出辅酶A而双乙酰。
iii.污染了可以生成双乙酰的杂菌,主要是片球菌。
这三种途径中的第一种产生双乙酰的数量最多,而且不同的酵母菌种,不同的发酵速度,不同的麦汁组成,产生双乙酰及其前驱的数量也不同。
由于双乙酰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所以酵母菌一般具有还原双乙酰的能力,可以把双乙酰还原成丁二醇,从而减少对啤酒口味的影响。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双乙酰形成和被还原主要在主发酵过程中完成。
这是因为酵母菌在主发酵期间有旺盛的代谢活力,会在合成缬氨酸的同时形成a-乙酰乳酸,而活性乙醛的形成也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双乙酰。
但是,由于主发酵期间大量的悬浮酵母细胞又会很快将双乙酰还原,所以主发酵是双乙酰大量形成而又大量被还原的过程。
影响和消除双乙酰的方法:1)减少a-乙酰乳酸的生成:a)酵母菌株:现代研究发现,酵母菌株不同,由活性乙醛和酮酸合成a-乙酰乳酸的缩合酶活性差异很大。
在相同发酵条件下,有的双乙酰峰值达0.8~1.2mg/L,有的仅0.3~0.4mg/L,这也证明前驱物质a-乙酰乳酸合成量有很大差别。
这些低双乙酰峰值的菌株,可以用化学诱变法获得,也可以从传统菌株自然变异中优选出来。
b) 提高麦汁中a-N 水平:有实验证实把麦汁中缬氨酸水平从 85mg/L 增加到160mg/L ,双乙酰峰值从0.85 mg/L 降低至0.40mg/L 。
(表1)表1. 麦汁a-N 和双乙酰峰值的关系(mg/L ) 2)加速a-乙酰乳酸的非酶氧化分解:由于a-乙酰乳酸是双乙酰的前驱物质,非酶促氧化分解速度远远低于酵母对双乙酰的酶促还原速度。
a-乙酰乳酸非酶氧化 双乙酰 酶促还原 2,3-丁二醇这总反应速度取决于非酶氧化分解速度,加快速度也能最终加速双乙酰的含量。
若a-乙酰乳酸不能再发酵前期迅速氧化分解,在发酵后期乃至贮酒期,由于发酵液中氧化还原电位降低,a-乙酰乳酸氧化更困难,它就不能彻底转化成双乙酰而残留于啤酒中。
在灌装以后,由于瓶和罐中存在空气和溶氧,氧化分解反应会继续发生,而此时已经不存在酵母还原酶,导致在包装啤酒中,双乙酰含量回升。
加速a-乙酰乳酸氧化分解的技术有:提高麦汁溶氧水平,发酵前期适当进行通风搅拌,酵母在发酵前期有强发酵力(生成CO2)和产酸能力,迅速降低发酵液PH (从PH5.4降低至4.4-4.3)。
3)控制和降低酵母的增殖浓度:a-乙酰乳酸是酵母繁殖细胞的伴随产物,控制增殖浓度是降低a-乙酰乳酸产生的重要因素。
提高酵母接种量,降低酵母在发酵液中的繁殖温度,控制麦汁中a-N水平不高于220mg/L,以抑制酵母增殖浓度,从而控制a-乙酰乳酸的生成量。
现代工艺采用较低接种温度(低于主酵最高温度3~4°C接种),接种后酵母浓度在(1.5-2.0)×107个/ml,主酵中酵母最高浓度控制在(6.0-7.0)×107个/ml,均能有效的降低a-乙酰乳酸的产量。
4)加速双乙酰的还原a)酵母菌株的影响:双乙酰前驱物----a-乙酰乳酸产生后被酵母细胞分泌至发酵液中,非酶氧化形成双乙酰,而双乙酰还原必须依赖于酵母细胞体内的还原酶,也就是双乙酰需进入酵母细胞内才能被还原。
各种啤酒酵母,细胞壁透过双乙酰的能力差异很大,严重影响双乙酰的还原速度。
在双乙酰还原阶段加大罐压(0.14-0.16Mpa),也能促进双乙酰渗透进入细胞被还原。
酵母变异株-----呼吸缺陷型(小菌落变异),由于此酵母缺乏琥珀酸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也会减弱双乙酰的还原。
b)双乙酰还原阶段酵母细胞浓度的影响(表2):双乙酰还原阶段依赖于酵母分泌的醇脱氢酶,过低的酵母细胞数必然会影响双乙酰还原。
在现代大罐发酵中,外观糖度降至3.8°P时,一般不分离酵母,悬浮在发酵液中的细胞浓度取决于酵母的凝聚性,但不论酵母的凝聚性如何,其细胞浓度可维持在(1.0-4.0)×107个/ml,因此能加速双乙酰的还原。
c)双乙酰还原阶段温度的影响:提高还原温度是促进双乙酰迅速降低的有效措施(表3)5) 二氧化碳洗涤可以促进凝聚酵母细胞重新悬浮,促进发酵液对流,有利于消除双乙酰,同时也可以将一部分挥发性物质带出。
6)α-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加入将酶制剂а-乙酰乳酸脱羧酶直接加入至冷麦汁中,一起进入发酵罐。
该酶通过迅速脱羧反应,将α-乙酰乳酸转化为3-羟基-2-丁酮,大大降低了酒液中α-乙酰乳酸的积累,从而减少双乙酰的生成和还原时间,缩短了发酵周期。
7) 采取措施提高酒液的还原性尽量减少酒液与氧接触的机会,以阻止α-乙酰乳酸的氧化。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控制:a)滤酒过程中可以添加抗氧化剂等,如添加少量的偏重亚硫酸钾或亚硫酸氢钠等氧化剂,阻止α-乙酰乳酸的氧化。
b)避免清酒在管路中产生涡流现象,这样会使清酒中溶解氧的含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