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十八:p区非金属元素(二)(卤素,氧,硫).docx
微型实验设计 P 区非金属元素(卤素,硫)
![微型实验设计 P 区非金属元素(卤素,硫)](https://img.taocdn.com/s3/m/1044c799b9d528ea81c77929.png)
2016 年 07 月 同 时对 低 年级 学生来 说 也 党员从思想上、 行 动上 入党 的 过 程, 起到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四)强素质树形象,突显党员先进性 作为 工 科 学 院 , 学 院 注重引 导 和 鼓励 学生 积极 参 加 科 创 活动, 为 学生 搭建 良好的 科 技 创新 平 台 , 夯 实学风。支 部 党 员 充分利用 资源 , 积极 参 加 各 种活 动 , 全心全意为学院贡献自 “挑战杯” 大学 己 的力量, 取 得 了 丰 硕 的 成果 。 组织 学生 参 加 广东省 “挑 战 生课 外 学 术 科 技 作 品 竞 赛 、 全 国 电 子 设 计大 赛 、 杯” 大学生 创 业 大 赛等 , 取 得 显著 的 成 绩 。学生支 部 党 员 在学 真正成为学 习、 工作、 生 活 等 各 方面 都 发挥 了 先 锋 模 范 作 用, 生的 楷 模。 创 新高 等 学 校 学生党 支 部 立 项活动,能够 破 解 高校 基 层 有力 党组织工作面临的问题 , 创新高 校 基 层党 组织 工 作机 制 , 地引导基层党 组织 返 回战斗 堡垒 作 用,充分 发挥 党 员 的 先 锋 模范作用。 二、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要努力 与教 (一) 学生党支部建设是党建工作其中一部分, 发动全院教工党员以及 学部门和院内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探索, 其他老师了解、 参与学生工作, 并给予相关支持的力度并不足。
前言 (Microscale Chemical Experiment) 是 20 世 纪 微型 化 学实 验 80 年代国际公认能体现 绿色化学理念的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技 具有 污 染 术 和新方法。其优点 是 : 仪器 微 型 化 和 试剂 用量 少, 微型实验的开设对毒性 少, 现象明显, 快速, 节约, 安全等优点。 污 染 严 重, 操 作 复 杂的 化 学实 大, 药品贵, 耗量大, 易燃, 易 爆, 验尤为重要, 它能杜绝或明显减少实验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污 染, 体现了绿色化学的原则。同时微型化学对学生较好学习化 学也有显著影响。因此, 微型化学的开展和大力实施是非常必 要的。 二 氧 化 硫, 的 制 备 及性 质 实 本文对无 机化 学实 验 中 氯气, 适合 验进行了微型化设计 , 目 的 是 使 这 些 实 验操 作 简单 便 捷, 学生操作。 1.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自由夹, 50ml 烧杯, 青霉素药剂瓶, 10ml 注射器, 20mL 注射 白纸, , 直径为 6cm 的培养皿, , 器, 输液管和 12 号注射器针头, 直径为 9cm 的培养皿 (作盖子) , 滴管, 棉纸, 250mL 锥形 瓶, 配 烧瓶 夹 , 酒精灯, 石 棉网, 火 三孔胶塞, 二孔胶塞 , , 横口管试管, 单颈烧瓶, 微型 柴, 药匙, 玻璃瓶, 塑料管, 带有玻璃阀门的导管, 微型集气瓶。 气体发生器, 微型气体发生和性质实验器, 1.1.2 主要试剂 20mL 4mol/LNaOH 溶 液 , 1g KMnO4, NaCl 溶 液 , 4.5mL “84 消毒液” (约含 5%次氯酸钠) 硫酸 亚铁氨 2mol/L 浓盐酸, , 溶 液 (新 制) 1% (w v) , 亚 硫 酸 钠溶 液 (新 制) 1% (w v) , 氯 0.05mol L 碘化钾 溶 液, 硫 氰 酸 钾溶 液 1% (w v) , 鲜橙 汁 , 浓盐酸, 淀粉 酸钾晶体, 4mol L KI 溶液 , 4mol L NaBr 溶液 , 四氯化碳, 溶液, 蒸馏水, Na2SO3(固体), H2SO4 (1: 1) , 紫色 石蕊 试液, Ba(OH)2 溶液, 溴水, 酸性 KMnO4 溶液, NaOH 溶液。 1.2 实验装置
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
![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3b805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d.png)
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了解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掌握非金属元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
实验原理:P区非金属元素包括氧、硫、硒、碲和钋等元素。
这些元素通常以分子形式存在,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和化学活性,常见于化合物中。
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通常表现出强烈的还原性和氧化性,具有重要的化学应用价值。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准备好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整洁,确保实验安全。
2. 氧气的制备,将加热镁条放入试管中,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入,观察气体的产生和收集。
3. 硫化氢气体的制备,将氢气通过硫磺粉末中,观察气体的产生和性质。
4. 硒的性质观察,将硒粉与浓硫酸混合,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
5. 钋的性质观察,观察钋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1. 氧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能使燃烧物质燃烧更旺。
氧气的性质稳定,对生物和燃烧有重要作用。
2. 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有一股刺鼻的臭味,能使银镜变黑,表现出明显的还原性。
3. 硒,硒在浓硫酸中能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表现出一定的还原性。
4. 钋,钋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具有高毒性和放射性,对人体和环境有严重危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氧气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对生物和燃烧有重要作用;硫化氢气体表现出明显的还原性和臭味特点;硒在浓硫酸中表现出一定的还原性;钋是一种具有高毒性和放射性的元素。
这些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也需要谨慎处理和使用,以防造成危害。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和设备,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3. 实验废液和废气要进行妥善处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P区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非金属元素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技巧,为今后的化学实验和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无机化学实验:p区非金属元素---氧、硫
![无机化学实验:p区非金属元素---氧、硫](https://img.taocdn.com/s3/m/20b8605b312b3169a451a476.png)
实验四 p区非金属元素---氧、硫【学习目标】认知目标:掌握H2O2的性质及不同氧化态硫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比较MS的溶解性。
技能目标:学会离心机的正确使用。
思想目标:提高理论知识在实验中的应用能力。
【教学安排】一 课时安排:3课时二 实验要点:1、H2O2的性质(学生自行设计实验)2、硫化合物的主要性质:溶解性、MSO3的性质、MS2O3的性质、过二硫酸盐的性质。
【重点、难点】不同氧化态硫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设计实验验证H2O2的性质。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演示法、实验指导【实验指导】H2O2的性质1、设计实验思路:由元素电势图:可知:H2O2(有腐蚀性、毒害性)无论在酸性或碱性中都是强氧化剂,如将PbS→PbSO4H2O2的还原性较弱,在酸性介质中只有碰到强氧化剂才表现出还原性。
可见:H2O2的性质:氧化性及还原性(H2O2中的O为-1氧化态),H2O2还具有弱酸性和不稳定性。
(1) H2O2的分解原理:H2O2容易分解,较低温度和高纯度时比较稳定,当溶液中含有微量的Mn2+(MnO2)或光照、加热时会促使H2O2发生催化分解:H2O2=2H2O+O2↑。
所以H2O2应避光低温保存。
操作:试管:1—2 mL 3% H2O2,微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O2↑是否产生) 再往试管中加入很少量MnO2粉末,将带有余烬的火柴伸入试管中、有何现象?(火柴复燃?)(注意加入的MnO2一定要少,以防分解过猛使H2O2喷溅到管外),现象:反应激烈,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2) H2O2的氧化性原理:$1 酸性中氧化I- (用硫代硫酸钠滴定I2,可算出H2O2的含量。
)$2 H2O2可使黑色的PbS氧化为白色PbSO4 Pb2+ + TAA→PbS,PbS + 4 H2O2=PbSO4↓+ 4H2O。
操作:$1、试管:5d 0.2 mol·L-1 KI,3d 3 mol·L-1 H2SO4酸化后,滴入2d H2O2溶液。
无机化学实验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实验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4771dfd15abe23482f4dcb.png)
转无机化学实验习题答案实验习题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1.氯能从含碘离子的溶液中取代碘,碘又能从氯酸钾溶液中取代氯,这两个反应有无矛盾?为什么?答:这两个反应无矛盾。
因为氯的氧化性强于碘,而碘的氧化性又强于氯酸钾。
2.根据实验结果比较:①S2O82-与MnO4-氧化性的强弱;②S2O32-与I-还原性的强弱。
答:因为S2O82-可以将Mn2+氧化为MnO4-,所以S2O82-的氧化性强于MnO4-,S2O32-能将I2还原为I-,S2O32-和还原性强于I-。
3.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为何有时为硫化银沉淀,有时又为[Ag(S2O3)2]3-配离子?答:这与溶液的浓度和酸碱性有关,当酸性强时,会生成硫化银沉淀,而在中性条件下就会生成[Ag(S2O3)2]3-配离子。
4.如何区别:①次氯酸钠和氯酸钠;②三种酸性气体:氯化氢、二氧化硫、硫化氢;③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硫化钠。
答:①分别取少量两种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分别往试管中加入适量水,使固体全部溶解,再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入两滴品红溶液,使品红溶液褪色的试管中放入的固体为次氯酸钠,剩下的一种为氯酸钠。
②将三种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使品红褪色的是二氧化硫,然后将剩余的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盛有KMnO4溶液的试管中,产生淡蓝色沉淀的是H2S,剩下的一种气体是氯化氢。
③分别取四种溶液放入四支试管中,然后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等量的H2SO4溶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是亚硫酸钠,产生臭鸡蛋气味气体是的硫化钠,既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又有黄色沉淀产生的是硫代硫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硫酸钠。
5.设计一张硫的各种氧化态转化关系图。
6.在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制备实验中,如果没有二氧化锰,可改用哪些药品代替地二氧化锰?答:可用高锰酸钾代替二氧化锰。
7.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氯气时,试纸先呈蓝色,当在氯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时,蓝色褪去,为什么?答:因为2KI+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因此试纸呈蓝色,但氯气有氧化性,可生成HClO,可以将蓝色漂白,所以在氯气中放置时间较长时,蓝色褪去。
无机化学实验 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
![无机化学实验 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https://img.taocdn.com/s3/m/86be5d08844769eae009ed77.png)
1、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制备 2、Cl2、Br2、I2的氧化性及Cl—、Br—、I—的还原性(学生自行设计实验) 3、卤素含氧酸盐的性质 【重点、难点】 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制备及安全操作,卤素的氧化还原性质。 【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演示法、实验指导 【指导过程】 一、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制备
操作:按图连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φ φ
Br2+ Fe2+ 加入CCl4。 现象:CCl4层浅黄色(Br2在CCl4中的浓度随浓度增加而加深,从黄到棕红,说明Br2浓 度降低) 。上层为黄色(Fe3+) 。解释:Br2 氧化了 Fe2+。因为:E (Br2/ Br—) >
φ
E (Fe3+/ Fe2+)
φ
结论:E (Br2/ Br—) > E (Fe3+/ Fe2+)>E (I2/ I—),氧化性最强的是Br2,还原性最强的是
思考题:1、用浓差电池作电源电解Na2SO4水溶液实质是水的电解,2H2O=O2+2H2
滴入酚酞后,与正极相连的一端出现红色。OH 移到溶液的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 2、有些还原还原半反应有H+或OH—参加,此时溶液的酸度将影响电极电位。书中所列电对 的E不受酸度的影响。 三、酸度和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1、酸度的影响 (1)试管:0.5 mL 0.1 mol·L-1 Na2SO3 ►加入:0.5 mL 1 mol·L-1 H2SO4 + 2滴 0.01 mol·L-1 KMnO4
( 生成I2使淀粉呈蓝色 )。 (酸性) E =1.085 V
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继续加入 6 mol·L-1 NaOH显碱性。 现象:溶液蓝色消失变为浅黄色 。 原理: E =0.26 V 2、浓度的影响 (1)H2O KI。 现象;CCl4层为粉红色(I2),上层为黄色 解释:2Fe3+ +2I = 2Fe2++ I2
实验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https://img.taocdn.com/s3/m/e974271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d.png)
实验 P 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一、实验目的1、学习氯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制备方法。
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的区别。
了解氯、溴、氯酸钾的安全操作。
2、掌握H2O2 的某些重要性质。
3、掌握不同氧化态硫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4、掌握气体发生的方法和仪器的安装。
二、实验用品仪器:铁架台、石棉网、蒸馏烧瓶、分液漏斗、烧杯、大试管、滴管、试管、表面皿、 离心机、酒精灯、锥形瓶、温度计。
固体药品:二氧化锰、过二硫酸钾。
液体药品:HCl(浓、6mol/L、2mol/L)、H2SO4(浓、3mol/L、1mol/L)、HNO3(浓)、 NaOH(2mol/L)、 KOH(30%)、KI(0.2mol/L)、KBr(0.2mol/L)、 K2Cr2O7(0.5mol/L)、 KMnO4(0.2mol/L) 、 Na2S(0.2mol/L) 、 Na2S2O3(0.2mol/L) 、 Na2SO3(0.5mol/L) 、 CuSO4(0.2mol/L)、 MnSO4(0.2mol/L、 0.002mol/L)、 Pb(NO3)2(0.2mol/L)、 AgNO3(0.2mol/L)、 H2O2(3%)、氯水、溴水、碘水、CCl4、乙醚、品红、硫代乙酰胺(0.1mol/L)。
材料:玻璃管、橡皮管、棉花、冰、pH试纸、滤纸。
三、实验内容:(一)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制备分液漏斗装有30mL浓盐酸; A管装15mL30%的KOH, 蒸馏烧瓶内装15g二氧化锰,并置入70~80℃的热水浴中; B管装有15mL2mol/LNaOH, 置入冰水浴中; C管装15mL 水;D装2mol/LNaOH溶液(目的吸收多余的氯气),并在瓶口覆盖用硫代硫酸钠溶液 浸过的棉花(目的除氯气)。
MnO2 + 4HCl(浓) === MnCl2 + Cl2↑+2H2O3Cl2 + 6KOH(热) === 5KCl + KClO3 +3H2OCl2 + 2NaOH === NaCl + NaClO +H2OCl2 + H2O === HCl + HClO注意:(1)装置的气密性;(2)滴盐酸要缓慢而均匀;(3)A 管溶液由黄变无色 时,停止加热氯气发生装置,反应停止往蒸馏烧瓶中加入大量水;(4)冷却 A管溶液, 析出氯酸钾晶体,倾析法倾去溶液,晶体置入表面皿,滤纸吸干;(5)注意观察各管 实验现象,做好记录;(6)注意通风。
实验一元素实验报P区非金属实验报告.doc
![实验一元素实验报P区非金属实验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ed462d37cc22bcd127ff0c61.png)
实验一P 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一、实验目的1、学习二、实验原理1、卤素均具有氧化性,其氧化性强弱为:Cl2>Br2>I2, 前者可氧化后者的X -。
X -还原性强弱: Cl-<Br -<I-比较强弱的原则:Ox1(强) + Red2(强) = Red1(弱)+ Ox2(弱)左边的物质强于右边的同类物质。
X-的氧2、 MClO 是一类较强的氧化剂,可氧化某些低价元素和有机色素(包括同族化);MClO 3是一种相对稳定的氧化剂,中性和碱性溶液中基本无氧化性,酸性溶液表现出氧化性,可氧化 I-、 Br-、 Cl-等。
氯气与热强碱反应制备 MClO 3,与冷强碱反应制备MClO 。
3、H2O2为强氧化剂,可氧化 I-等还原性物质,甚至将许多硫化物氧化为硫酸盐;其自身不稳定,可渐渐分解出氧气和水, MnO2等可催化其分解,遇到 KMnO 4等强氧化剂表现出还原性(被氧化成氧气)。
2 2 将强碱性CrO - 氧化为黄色 CrO4 2- ,酸性中可将 Cr2 O 2- 氧化成蓝色 CrO5(水中2 7H O分解,可被乙醚、戊醇等萃取),此性质可作为H2O2与铬离子的相互鉴定依据。
4、硫化物多为难溶盐,且颜色丰富,溶解性差异较大,据此,可用稀盐酸、浓盐酸、硝酸、王水等不同溶剂来选择性溶解不同硫化物。
亚硫酸盐遇酸分解产生SO2,酸性亚硫酸盐( SO2·H 2O)遇S2-被还原为 S 呈氧化性,遇Cr2 7 2-被氧化为 SO42-呈还原性,还原性强于氧化性。
硫代硫酸盐呈还原O性和酸不稳定性,遇酸分解为S、 SO ,遇氧化剂被氧化成2- 、 S4O6 2- 等离子,与银离子可生成沉2淀,也可生成络合物。
过二硫酸盐酸中具强氧化性,但需有银催化和加热,将Mn 2+氧化成 MnO 4-是鉴定锰离子的重要反应。
三、实验步骤(一) KClO 3、 NaClO 的制备结论:浓盐酸与 MnO 2、MnO 4-反应可制氯气,氯气导入热强碱生成氯酸盐,导入冷强碱溶液生成次氯酸盐。
p区非金属元素Ⅰ 卤素、氧、硫
![p区非金属元素Ⅰ 卤素、氧、硫](https://img.taocdn.com/s3/m/e7506e1452d380eb62946d45.png)
F [He]2s22p5
Cl [Ne]3s23p5 Br [Ar]4s24p5 I [Ar]4s24p5 At [Ar]4s24p5
-1,0,
-1,0,+1,+3,+4,+5,+7 -1,0,+1,+3,+4,+5,+7 -1,0,+1,+3,+4,+
卤素的一些重要性质
p区非金属元素Ⅰ 卤素、氧、硫
实验目的 1.掌握卤素及含氧酸盐的氧化性,卤素离子的 还原性,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的区别。 2.掌握氯气、次氯酸盐、氯酸盐的制备方法。 了解氯、溴及氯酸钾的安全操作。 3.掌握H2O2及不同氧化态硫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卤素
卤素(Halogen)这一词的希腊文原意是成盐元 素。周期系第ⅦA族元素,包括了氟(Fluorine) 、氯(Chlorine)、溴(Bromine)、碘(Iodine)和砹 (Astatine)。 电子构型 氧化态
除去沉淀后的溶液含有6~8%的H2O2
一、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制备
Cl2、Br2、I2的氧化性 Cl—、Br—、I—的还原性
次氯酸钠的氧化性
氯酸钾的氧化性
H2O2的性质
H2O2的鉴定
氧族元素基本性质
电子构型
O S Se Te Po [He]2s22p4 [Ne]3s23p4 [Ar]4s24p4 [Kr]5s25p4 [Xe]6s26p4
常见氧化态
-2,-1,0, -2,-1,0,+2,+4,+6 -2,0,+4,+6 -2,+2,0,+4,+6 +2,+6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十八:p区非金属元素(二)(卤素,氧,硫)
![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实验十八:p区非金属元素(二)(卤素,氧,硫)](https://img.taocdn.com/s3/m/e5e63a2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d.png)
实验名称: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实验目的:温度:气压:一、实验目的1.试验并掌握bu用氧化态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2.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3.掌握硅酸盐,硼酸及硼砂的主要性质;4.练习硼砂珠的有关实验操作。
二、基本操作1.试管操作1)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加热时必须用试管夹夹,夹在接近试管口部位。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加热,并不断移动试管。
这时应将试管倾斜约45度,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
2)主要用途①盛取液体或固体②加热少量液体或固体③制取少量气体反应器④收集少量气体用⑤溶解少量气体,液体或固体等溶质3)使用注意事项①盛取液体时容积不超过其容积的1/3②加热使用试管夹,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45度③受热要均匀,以免暴沸或试管炸裂④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⑤加热时要预热,防止试管骤热而爆裂⑥加热时要保持试管外壁没有水珠,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爆裂⑦加热后不能在试管未冷却至室温时就洗涤试管2.硼砂珠实验(详见实验内容)三、实验内容1.铵盐的热分解(思考:为何试管可以垂直固定加热呢?)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1)亚硝酸的生成和分解2)亚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3.硝酸和硝酸盐1)硝酸的氧化性(这个方法是检验NH4+离子的一个重要方法,后面还会介绍到一种试剂:乃斯勒试剂----[Hgl]2-和OH-,若有NH4+离子,会出现红棕色沉淀)4气室法检验NH4+:向装有溶液的表面皿中加入一滴40%浓碱,迅速将贴有试纸的表面皿倒扣其上,并且放在热水浴上加热。
观察红色石蕊试纸是否变为蓝色。
2)硝酸盐的热分解4.磷酸盐的性质1)酸碱性2)溶解性3)配位性5.硅酸和硅酸盐1)硅酸水凝胶的生成2)微溶性硅酸盐的生成(通过这个实验原理可让我们看到“水中花园”的现象)6. 硼酸及硼酸的焰色鉴定反应1)硼酸的性质(缺电子原子是指某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少于价电子轨道数)2)硼酸的鉴定反应7.硼砂珠试验1)硼砂珠的制备用盐酸清洗铂丝,然后将其置于氧化焰中灼烧片刻取出,再侵入酸中,如此反复,直至铂丝在氧化焰中灼烧不再产生例子特征的颜色,表示已经洗干净。
实验十八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
![实验十八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https://img.taocdn.com/s3/m/28859745dd88d0d232d46a45.png)
分别用硫酸铵和重铬酸铵代替氯 化铵重复以上实验,观察并比较 它们的热分解产物,写出反应方 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 (NH4)2SO4= NH3↑+NH4HSO4
(NH4)2Cr2O7=Cr2O3+N2↑+4H2O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铵盐热分解产物与阴 离子的关系。
结论:
固态的铵盐加热极易分解,
总结:
硝酸易受热分解,其产物取决 于盐中的阳离子。
①碱金属,碱土金属的硝酸 盐分解放出O2,生成亚硝酸盐。
②Mg至Cu硝酸盐分解生成金 属氧化物和O2、NO2。
③Cu以后的金属硝酸盐分解 生成金属单质和O2、NO2。
[思考题] 为什么一般情况下不用硝酸作为 酸性反应介质?硝酸与金属反应 和稀硫酸或稀盐酸与金属反应有 何不同?
加入过量的确Na4P2O7溶液,白色沉淀消 失。
Na4P2O7+ P2O74-=[Cu(P2O7)]2总结:
P2O74-具有配位性。
一、铵盐的热分解
在一支干燥的硬质试管中放入约 1g氯化铵,将试管垂直固定、加 热,并用润湿的pH试纸横放在 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在 试管壁上部有何现象发生?解释 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 NH4Cl=NH3+HCl
现象:
由于NH3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也小于 HCl,生成的NH3气体首先挥发到试管管口, 用湿润的pH试纸检验呈碱性,随着分解反 应的进行,有大量的HCl气体逸出至试管管 口,使pH试纸呈酸性;同时又由于NH3和 HCl气体具有加合性,且反应速度极快,在 试管壁生成一层白色附着物。
(2)分别往三支试管中注入0.5
mL0.1mol·L-1 Na3PO4、Na2HPO4和 NaH2PO4溶液,再各加入适量的0.1 mol·L-1AgNO3溶液,是否有沉淀产生? 试验溶液的酸碱性有无变化?解释
p区非金属元素实验报告
![p区非金属元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47eb463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2.png)
p区非金属元素实验报告P区非金属元素实验报告引言:非金属元素在化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与金属元素相对,具有较低的电导率和热导率,通常是不良导体。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P区非金属元素的实验研究,深入了解其性质和特点。
实验目的:1. 掌握P区非金属元素的常见实验方法;2. 研究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材料:1. 磷(P);2. 硫(S);3. 氯(Cl);4. 碘(I);5.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瓶、酒精灯等。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清洗实验器材,准备所需试剂;2. 实验一:研究磷的性质。
将少量磷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其变化;3. 实验二:研究硫的性质。
将少量硫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其变化;4. 实验三:研究氯的性质。
将少量氯气通入试管中,观察其与不同物质的反应;5. 实验四:研究碘的性质。
将少量碘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其变化。
实验结果与讨论:1. 磷的性质:磷在加热时会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白色烟雾和磷酸氢气。
这是因为磷在高温下与氧气反应,生成磷酸氢气。
磷的燃烧性质使其在火柴棒等物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2. 硫的性质:硫在加热时会发生熔化和燃烧反应。
熔化后的硫呈黄色液体,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和刺激性气味。
硫的燃烧性质使其在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中起重要作用。
3. 氯的性质:氯气具有刺激性气味,通入试管后会与水反应生成盐酸。
氯气还可以与碱溶液反应,生成氯化物盐。
氯的化学性质使其在消毒、水处理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4. 碘的性质:碘在加热时会发生升华反应,从固态直接转变为紫色气体。
碘的升华性质使其在药物和消毒剂中得到广泛应用。
结论:通过对P区非金属元素的实验研究,我们了解到磷、硫、氯和碘的性质和特点。
磷具有燃烧性质,硫具有熔化和燃烧性质,氯具有刺激性气味并与水反应,碘具有升华性质。
这些非金属元素在生活和工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对P区非金属元素的实验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非金属元素的了解。
卤素_氧_硫_实验报告(3篇)
![卤素_氧_硫_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a3d7a7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ae.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卤素、氧、硫的基本性质。
2. 熟悉卤素、氧、硫的实验操作。
3. 比较卤素、氧、硫的氧化性。
二、实验原理卤素、氧、硫均为非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卤素元素位于周期表第VIIA族,其价电子构型为ns2np5,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氧元素位于周期表第VIA 族,其价电子构型为ns2np4,也具有较强的氧化性;硫元素位于周期表第VIA族,其价电子构型为ns2np3,氧化性相对较弱。
卤素、氧、硫的氧化性可以通过与金属、氢气、水等物质的反应来体现。
本实验通过观察卤素、氧、硫与金属、氢气、水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比较其氧化性的强弱。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烧杯、玻璃棒等。
2. 实验药品:氯气、溴水、碘水、氧气、硫粉、金属钠、金属铁、金属铜、氢气、水、CCl4、淀粉碘化钾试纸等。
四、实验步骤1. 卤素的氧化性实验(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氯气,观察现象。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观察现象。
(3)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碘水,观察现象。
2. 氧的氧化性实验(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氧气,观察现象。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硫粉,观察现象。
3. 硫的氧化性实验(1)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硫粉,观察现象。
(2)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气,观察现象。
4. 卤素的氧化性比较实验(1)将少量氯水滴入KI溶液中,观察现象。
(2)将少量溴水滴入KI溶液中,观察现象。
(3)将少量碘水滴入KI溶液中,观察现象。
5. 氧的氧化性比较实验(1)将少量氧气通入KI溶液中,观察现象。
(2)将少量硫粉通入KI溶液中,观察现象。
五、实验现象1. 卤素的氧化性实验(1)氯气与金属钠反应:钠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有火焰和烟。
(2)溴水与金属钠反应:钠燃烧,生成浅棕色固体,有火焰和烟。
(3)碘水与金属钠反应:钠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有火焰和烟。
卤素氧硫实验报告
![卤素氧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7a0c3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5.png)
卤素氧硫实验报告卤素氧硫实验报告引言:卤素氧硫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卤素氧硫的性质、反应特点以及应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探究卤素氧硫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卤素氧硫的性质和特点;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卤素氧硫的制备方法;3. 观察卤素氧硫的反应过程,探究其反应特点。
二、实验所用材料和仪器:1. 卤素:氯、溴、碘;2. 氧化剂:过氧化氢;3. 硫:硫粉;4. 试剂:盐酸、硫酸;5.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玻璃棒。
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制备氯氧硫a.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氯粉;b. 倾斜试管,将试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另一端用试管夹夹住;c.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试管内氯粉的变化。
2. 实验二:制备溴氧硫a.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溴水;b. 加入少量过氧化氢,观察溴水的变化。
3. 实验三:制备碘氧硫a. 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的碘酒;b. 加入少量过氧化氢,观察碘酒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经过加热,氯粉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白色烟雾,试管内壁也出现白色沉淀。
这是因为氯气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氯氧硫。
2. 实验二结果:加入过氧化氢后,溴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橙黄色烟雾,并有气泡释放。
这是因为溴水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溴氧硫。
3. 实验三结果:加入过氧化氢后,碘酒发生剧烈反应,产生紫色烟雾,并有气泡释放。
这是因为碘酒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碘氧硫。
五、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卤素氧硫是一类具有活泼性的化合物,易于与氧化剂反应;2. 卤素氧硫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卤素与过氧化氢反应;3. 卤素氧硫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有色烟雾,并有气泡释放。
六、实验应用:卤素氧硫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例如:1. 用作消毒剂: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可以用于水处理、医疗器械消毒等领域;2. 用作染料:卤素氧硫可以作为染料的原料,用于纺织品、印刷等行业;3. 用作化学试剂:卤素氧硫可以作为化学分析试剂,用于检测其他物质的存在。
(推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word版
![(推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8c739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1.png)
(推荐)《大学无机化学实验》word版目录绪论实验1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实验2 灯的使用玻璃管的简单加工实验3 称量练习——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实验4 CO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2实验5 硫酸铜结晶水的测定实验6 溶液的配制实验7 酸碱滴定实验8 HAC电离度和电离常数的测定实验9 水的净化——离子交换法溶度积的测定实验10 PbI2实验11 由海盐制试剂级NaCl实验12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数据的表达和处理——溶解、蒸发、结晶和固液分离实验13 转化法制备KNO3实验14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设计实验实验15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实验16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设计实验实验17 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实验18 P区非金属元素(二)(氮族、硅、硼)实验19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实验20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实验21 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实验22 ds区金属(铜、银、锌、镉、汞)实验23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24 第一过渡系元素(一)(钛、钒、铬、锰)实验25 第一过渡系元素(二)(铁、钴、镍)实验26 磺基水杨酸合铁(III)配合物的组成及其稳定常数的测定实验27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实验28 高锰酸钾的制备——固体碱熔氧化法实验29 醋酸铬(II)水合物的制备——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实验30 从烂版液回收硫酸铜——设计实验(本科)实验31 生物体中几种元素的定性鉴定(专科)实验32 离子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设计实验绪论一、为什么要学习无机实验课?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
1、传授知识和技术;2、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3、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二、怎样学好无机实验?1、预习——P2;2、实验;3、实验报告。
三遵守实验室规则。
一、注意实验室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二、对学生的要求。
1)关于预习报告:正规笔记本,不定期检查,评定平时成绩。
卤素氧硫实验报告
![卤素氧硫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a749fe8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8.png)
卤素氧硫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熟悉卤素的性质及其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同时掌握硫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卤素和硫磺的反应,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中使用的化学品有卤素溶液、硫磺、氢氧化钠等。
实验步骤:
1. 将小碎片的硫磺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后加热,观察反应。
2. 取三组试管,分别将其填充1/3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加入不同的卤素溶液,观察反应。
实验结果:
注: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试管内溶液的数量,同时注意安全,在操作卤素时应戴上手套。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发现卤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具有较强的活性,能够与其他化学物质发生反应。
而硫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较为特殊,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反应。
总结:
卤素和硫磺是化学领域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元素,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本次实验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元素的性质,并且增加我们在化学实验操作方面的技能。
氧 硫 卤素实验报告
![氧 硫 卤素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0cc2a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3.png)
氧硫卤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氧、硫、卤素实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观察和了解氧气、硫磺和卤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2. 学习氧气、硫磺和卤素的制备方法,3. 理解氧气、硫磺和卤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应用。
实验器材:1. 烧杯2. 试管3. 氧气发生器4. 硫磺5. 卤素溶液(如氯气、溴水、碘酒)实验步骤:1. 氧气实验:将氧气发生器连接至一个试管中,将温水槽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并将试管倒置于烧杯内,打开燃料管道,点燃燃料,观察气体生成、性质及火焰等现象。
2. 硫磺实验:取适量硫磺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观察硫磺的熔化和燃烧现象。
3. 卤素实验:分别将氯气溶液、溴水和碘酒倒入不同的试管中,观察其颜色、臭味和性质变化。
实验结果:1. 氧气实验:观察到氧气生成,燃料燃烧时火焰明亮而持久,用一根点燃的火柴靠近试管底部,火柴瞬间熄灭。
2. 硫磺实验:加热试管,观察到硫磺熔化并变为橘黄色液体,若进一步加热,橘黄色液体会燃烧,并产生浓烟和刺激性气味。
3. 卤素实验:观察到氯气溶液呈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溴水呈橙黄色,也有刺激性气味;碘酒呈褐色,气味较浓且刺鼻。
实验讨论:1.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可以支持燃烧。
当氧气浓度较高时,可使燃烧更为旺盛。
2. 硫磺是一种黄色的物质,它的熔点较低,容易熔化。
在加热后,硫磺会发生燃烧并产生刺激性气味。
3. 卤素是一组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包括氯、溴和碘。
卤素溶液可以通过溶解这些卤素元素制备而成。
不同卤素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氧气、硫磺和卤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并且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旺盛。
硫磺是一种可以熔化并发生燃烧的物质,并产生刺激性气味。
卤素溶液具有不同的颜色和刺激性气味,可以通过溶解相应的卤素元素制备而成。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理解和应用氧气、硫磺和卤素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氧气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在许多工业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
实验二 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
![实验二 P区非金属元素(卤素、氧、硫)](https://img.taocdn.com/s3/m/16f7b7245901020207409c3e.png)
实验二 P区非金属元素(一) (卤素,氧,硫)姓名:周茗萱学号:111314242 指导教师:周环波时间:2011年3月1日第5678节课实验摘要:本实验设计实验验证了碘的氧化性及氯离子、碘离子的还原性。
并让NaCIO分别和KI溶液,稀H2SO4、浓盐酸和品红溶液反应来探究NaClO的氧化性,向KI溶液中依次加入KClO3溶液、稀硫酸,再加入KClO3溶液,通过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探究KClO3的性质,并掌握氯,氯酸钾的安全操作,掌握次氯酸盐和氯酸盐强氧化性的区别。
设计实验验证H2O2的分解和氧化还原性和鉴定反应,掌握H2O2的某些性质。
实验得到硫化物沉淀后分别溶于稀盐酸,浓盐酸和浓硝酸,观察溶解情况探究硫化物的溶解性,并观察酸化后的Na2SO3溶液与硫代乙酰胺和K2Cr2O7的反应探究亚硫酸盐的性质,依次总结不同氧化态硫的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通过设计实验总结硫代硫酸盐的性质并验证过二硫酸盐的氧化性。
实验初步得出结论:卤素、卤素的含氧酸盐具有氧化性;氯离子的还原性小于碘离子;过氧化氢不稳定,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硫化物一般难溶于水,不同价态的硫具有不同的氧化性,硫代硫酸盐呈还原性和酸不稳定性;过二硫酸盐在催化加热下可表现出强氧化性。
关键词:卤素氧硫硫化物过氧化氢硫代硫酸盐过二硫酸盐氧化性还原性实验仪器:烧杯,试管,离心试管,酒精灯,石棉网,胶头滴管,离心机实验内容:1.次氯酸钠的氧化性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0.5mL次氯酸钠溶液,第一支试管中加入4~5滴0.2M的KI溶液,2滴1M的H2SO4溶液;第二支试管中加入4~5滴0.2M的MnSO4溶液;第三支试管加入4~5滴浓盐酸;第四支试管加入2滴品红溶液。
观察实验现象,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试管一中溶液变黄,2KI + NaClO + H2SO4 =K2SO4 + NaCl + I2+H2O。
试管二中生成黑色沉淀,NaClO+2NaOH+MnSO4=MnO(OH)2↓+NaCl + Na2SO4。
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
![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70479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2.png)
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P区非金属元素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研究非金属元素二的性质和特点,探索其化学反应和物理性质。
实验材料和仪器:1. 氧气气体2. 硫化氢气体3. 氯气气体4. 氢气气体5. 气体收集装置6. 灯泡7. 密封容器8. 烧杯9. 火柴10. 火焰试管11. 玻璃棒12. 实验台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a. 将氧气、硫化氢、氯气和氢气气体分别装入气体收集装置中。
b. 准备好灯泡、密封容器、烧杯等实验器材。
2. 实验一:氧气的性质研究a. 将氧气气体注入灯泡中,并点燃灯泡。
b. 观察灯泡中的氧气燃烧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c. 分析氧气的燃烧特点和性质。
3. 实验二:硫化氢的性质研究a. 将硫化氢气体注入密封容器中。
b. 使用火柴点燃密封容器中的硫化氢气体。
c. 观察密封容器中的火焰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d. 分析硫化氢的燃烧特点和性质。
4. 实验三:氯气的性质研究a. 将氯气气体注入烧杯中。
b. 使用火柴点燃烧杯中的氯气气体。
c. 观察烧杯中的火焰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d. 分析氯气的燃烧特点和性质。
5. 实验四:氢气的性质研究a. 将氢气气体注入火焰试管中。
b. 使用火柴点燃火焰试管中的氢气气体。
c. 观察火焰试管中的火焰现象,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d. 分析氢气的燃烧特点和性质。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氧气的性质研究结果:a. 氧气燃烧时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颜色呈蓝色。
b. 氧气是一种能够支持燃烧的气体,它可以促进燃烧反应的进行。
2. 硫化氢的性质研究结果:a. 硫化氢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并伴有特殊的臭鸡蛋味。
b. 硫化氢是一种易燃气体,其燃烧反应是剧烈的。
3. 氯气的性质研究结果:a. 氯气燃烧时产生明亮的黄绿色火焰。
b. 氯气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激烈的反应。
4. 氢气的性质研究结果:a. 氢气燃烧时产生无色火焰。
b. 氢气是一种高热值的燃料,它可以作为能源被广泛应用。
实验一卤素氧硫
![实验一卤素氧硫](https://img.taocdn.com/s3/m/f40c65c1ccbff121dc368395.png)
实验一 卤素、氧族——实验内容
1.卤素单质的氧化性
自行设计实验并验证卤素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2.卤化氢的还原性
注意:(1)取用固体试剂的量:绿豆粒大小
(2)试纸的用途: pH试纸、KI-淀粉试纸、醋酸铅试纸
(3)在通风橱中进行
3.卤素含பைடு நூலகம்酸盐的性质
(1)次氯酸钠的性质:
ClO- + HCl =
ClO- + Mn2+ =
ClO- + I- =
ClO- + 靛蓝 =
(2)氯酸钾的氧化性:(注意酸碱环境对其氧化性的影响)
KClO3 + 浓HCl = (3)碘酸钾的氧化性:
KClO3 + KI =
KIO3 + NaHSO3 =
I2 + NaHSO3 =
实验一 卤素、氧族——实验内容
4.设计试验(银序反应) 利用AgNO3、NaCl、KI、KBr、(NH4)2CO3(13%)、Na2S2O3等溶液设计出能观察到卤化银的颜色及验
S2O32- + Ag+ =
10.过氧化氢的性质与鉴定
(如何证明有SO42-生成?)
(1)检验:H2O2 + Cr2O72- + H+ =
(戊醇)
(2) 催化分解:H2O2 =
(MnO2存在下,检验有无氧气生成)(讨论:反应结束后,如何检验溶液中
是否还存在H2O2?)
(3)氧化性:H2O2 + Pb2+ + S2- =
实验一 卤素、氧族——实验原理
2. 卤族元素的性质 卤素的价电子构型为ns2np5,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除负一价的卤离子X-外,卤素的任何价态均有较强的氧化性 都是强氧化剂,能发生置换、倒置换、歧化等反应 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顺序为F2 >Cl2 >Br2> I2 卤离子的还原能力为 I->Br->Cl- >F卤素单质在常温下都以双原子分子存在,(比较其物理性质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P区非金属元素(一)(卤素,氧,硫)
实验目的:温度:气压:
一、实验目的
1•试验并掌握bu用氧化态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掌握硅酸盐,硼酸及硼砂的主要性质;
4.练习硼砂珠的有关实验操作。
二、基本操作
1•试管操作
1)普通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装溶液时不超过试管容量的1/2,加热时不超过试管的1/3,加热时必须用试
管夹夹,夹在接近试管口部位。
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在试管底部加热, 并不断移动试管。
这时应将试管倾斜约45度,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
2)主要用途
①盛取液体或固体
②加热少量液体或固体
③制取少量气体反应器
④收集少量气体用
⑤溶解少量气体,液体或固体等溶质
3)使用注意事项
①盛取液体时容积不超过其容积的1/3
②力口热使用试管夹,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加热盛有固体的试管时,试管口稍
向下倾斜45度
③受热要均匀,以免暴沸或试管炸裂
④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⑤加热时要预热,防止试管骤热而爆裂
⑥加热时要保持试管外壁没有水珠,防止受热不均匀而爆裂
⑦加热后不能在试管未冷却至室温时就洗涤试管
2.硼砂珠实验(详见实验内容)
三、实验内容
1.铵盐的热分解(思考:为何试管可以垂直固定加热呢?)
总结:固态的铵盐加热极易分解,一般分解为NH3和相应的酸,如果酸是不挥发的,生成NH3 和酸残留在容器内;如果生成的酸具有氧化性,则NH3被氧化为N2θ, N2O不稳定分解为N2 和02。
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1)亚硝酸的生成和分解
2)亚硝酸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3.硝酸和硝酸盐
1)硝酸的氧化性(这个方法是检验NH4+离子的一个重要方法,后面还会介绍到一种试剂:乃斯勒试剂----[Hgl 4广和OH-,若有NH4+离子,会出现红棕色沉淀)
气室法检验NH4+:向装有溶液的表面皿中加入一滴40%浓碱,迅速将贴有试纸的表面皿倒扣其上,并且放在热水浴上加热。
观察红色石蕊试纸是否变为蓝色。
2)硝酸盐的热分解
4.磷酸盐的性质1)酸碱性
2)溶解性
3)配位性
5.硅酸和硅酸盐1)硅酸水凝胶的生成
2)微溶性硅酸盐的生成(通过这个实验原理可让我们看到“水中花园”的现象)
6.硼酸及硼酸的焰色鉴定反应1)硼酸的性质(缺电子原子是指某原子的价电子数目少于价电子轨道数)
2)硼酸的鉴定反应
7.硼砂珠试验1)硼砂珠的制备
用盐酸清洗铂丝,然后将其置于氧化焰中灼烧片刻取出,再侵入酸中,如此
反复,直至铂丝在氧化焰中灼烧不再产生例子特征的颜色,表示已经洗干净
2)用硼酸珠鉴定钻盐和铬盐
四、实验习题
实验习题见下一篇文档《实验十八:实验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