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解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都希望自己长生 不老,以各种方式来延年益寿。古人认为: 人的生死是必然的,修养长寿的道路只有 一条,那就是掌握医学。
中国医学很早就强调保存人身的“神” 的重要性,“守神”是养生的一大关键。 而守神的进行是通过对人身体中“气”的 控制来进行的。从而设计者就将颐和园的 布局和养生医学中人身十二经脉结合,以 人体骨架为基础而进行分区布景。
淡的东堤,增加了湖面的层次。“知春亭”的位置选择
在“观景”和“点景”两方面看都是极为成功的,近对
万寿山前,远对南湖岛,西借玉泉山宝塔
.
10
造园手法分析
• 1.对比手法的运用 • (1)纵横对比 • (2)虚实对比 • (3)开合对比 • 2.采用多种园林要素划分空间 • 3.借景 • (1)远景 • (2)邻景 • (3)借历史古迹 • 4.统一、变化
(2)万寿山之南北划分为虚实、阴阳两界,一边是 精神生活的宗教建筑,为阴,另一边是现实生活的 朝廷事务,为阳。
颐和园万寿山南北两条中轴线方向一致,但阴阳不对接。这是中华文化中“人神分离、绝地天通”,“不语怪
力乱神”的反映。
山环水抱,阴阳结合,以万寿山、众香界为南北分野的阴阳互补格局,依山就势形体布建。自然天成就地势,
.
2025 0/5/9
2.追根溯源,颐养天年
1.智慧海——是全园的主体万寿山制高处景点,这里“智慧”产生于 人脑,人脑是智慧之泉源。又在道藏精华中有“脑为髓海”之说法 《唐 王冰注)。可见“智慧海”正向人们暗示着“脑部,之意.。
2.排云殿——语出晋郭璞《游仙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 云者气也. ”排云”即“排气”此正喻喉部。 3.云锦殿和玉华殿——“云仪玉华”乃“鬓发之号,言耳居其间”。 4.迎旭楼——楹联曰:“玉砌朱阑不雨亦润,池台金碧倒影斜阳”。 5.宿云檐——“白云出没檐间”,语出《元好问诗》:“宿云淡碧川 古人称面部位“云宅”,又名尺宅。由此宿云檐就代表着人“脸”。 6.小有天——小有天景点有楹联:“坞暖留云画栏新锦绣,亭虚待目 福地小蓬壶”。 7.知春亭——乾隆皇帝有诗曰:“璇龠循环运四时,东皇一气百昌怡 春来有象由天象,亭付无知为有知。”知春亭乃心脏之隐义。 8.龙王岛(南湖岛)——喻人之肾部。有月波楼、望蟾阁等。
此皇家园林是“万象光昭”,把宇宙之间的“万象” 风景纳入园中。星辰光芒和四季音乐奏出一曲曲和谐的天 籁乐章。
在景区的平面布局上,动态的门路、城关是依照《周 易》卦象的文王八卦来安排的。
.
8
4.主次分明,功能明确
• 颐和园按山水地貌的结构,依次由水景顺着 陆景,海拔由低至高层层上升,直到万寿山山顶 的万佛阁和四大部州。
四大部洲支撑着天下
菩萨界 艺术界
佛界 神仙界
朝廷官府界
岸边世俗社会 水面码头、船舶、岛屿、桥梁
水下龙王世界
.
9
4.看与被看,视觉互换
知春园视线分析
颐和园中的“知春亭”是颐和园主要的观景点之一
• 在这个位置上,大致可以纵观颐和园前山景区的主
要景色,在1800的视域范围内,从北面的万寿山前山区
、西堤、玉泉山、西山,直至南面的龙王庙小岛、十七
.
6
3.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 1.阴阳结合的“太极” • 颐和园主要以由昆明湖为中心的景区和以万寿山为 中心的景区组成,以山为“阳”,以水为“阴”,阴 阳结合形成一个生命活体—“太极”。 • 2.以万寿山山脊为界,分为阴阳互补的两部分 • (1)以万寿山的南面为阳界,是朝廷办公、帝王 居住的地方。万寿山的北面为藏传佛教的寺庙,是为 阴界。
不待人力假虚设。主体建筑物的布局“坐实向虚”,加重了. 中轴、万寿山和昆明湖
7
3.天人合一,师法自然
• 颐和园主题为八卦中的“颐卦”。颐,卦名,下震 (雷) 上艮( 山) ,表征颐养。《彖》曰: “颐‘贞吉’, 养正则吉也。”
主体建筑用“八卦”按春、夏、秋、冬,东、南、 西、北进行布局。颐和园排云殿前的对联,作为总纲说 明了这一布局的思想: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 顺时调律 吕玉节金和。“意思是,清晨天蒙蒙亮时,星辰的光芒 便引入园中,颐和园里珠光宝气的辉煌建筑,珠联璧合。 顺着春夏秋冬的季节、东南西北四方和一天十二时辰 大自然的秩序来演奏天人合一的乐章。













被 看, 视
分 明, 功
合 一百度文库 师
溯 源, 颐
选 址, 因
总 体



















.
1
颐和园总体布局图
.
2
.
3
1.巧妙选址,因地制宜
现在的万寿山,造园前为瓮山,山中有寺叫圆静寺,其山前湖泊旧时为瓮山泊,明未清初时称西湖。 乾隆年间在此修清漪园(即今颐和园)时,造园者对原有环境作了二处大手术,一是在湖西加西堤,大多数人认为 这是模仿杭州西湖苏堤的造园手法,用以增加水面层次。二是造园者在东边挖湖区,保留了龙王庙、知春亭、凤凰墩 三处景点。 香阁林端出,登临夕霭间。 霜寒半陂水,木落一禅关。 食施湖中鸟,窗窥塞上山。 能容下尘榻,信宿竟志还。
孔桥、廓如亭,视线横扫过去,形成了恰似中国画长卷
式、单一面完整的风景构图立体画面。
在距离上,“知春亭”距万寿山前山中部中心建筑
群体轮廓看得比较清晰的一个极限,成了画面的中景。
而作为远景的玉泉山、西山侧剪影式地退在远方,而从
东堤上看万寿山,“知春亭”又成了使画面大大丰富起
来的近景。从乐寿堂前面朝南看,知春亭小岛遮住了平
王樨登·《圆静寺》 山光湖影半参差,蒲苇沿溪故故斜。 石瓮讵能贫帝里,金绳多半敕官家。 农依一水江南亩,客倦经年蓟北沙。 景物亦清僧亦静,无心要过隔林花。
梁于涘《瓮山圆静寺》
.
2024 0/5/9
2.追根溯源,颐养天年
颐和园是乾隆皇帝为其母六十大寿而 建造的园林,目的就是为了唤起使用者一 种“大报恩延寿”的情感态度。由此,颐 和园建造的主题就是“延寿”,那么怎么 才能表现这个主题呢?
颐和园的布局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全园建筑 由近及远层层展平,显得变化无穷,又有主有从, 层次分明。全园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 区、风景游览区3部分。
多建筑所构成的这个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宾 主分明的布局,能够寓变化于严整,严整中又有变 化。这种布局不仅恰如其分地掩饰了山形的缺陷, 而且体现了帝王苑囿雍容磅礴的气势和仙山琼阁的 画境,却又不失其园林的婉约风姿。这在现存的中 国古代园林中,实为独一无二的大手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