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优秀ppt课件
《白杨礼赞》PPT课件完整版(2024)
关键段落解读与赏析
首段
开篇即点明主题,赞美白杨树的不平 凡。通过对比手法,突出白杨树的独 特之处。
抒情段落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抒发对抗日军 民的崇敬之情,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 。
描写段落
运用生动的描绘手法,从树干、树枝 、树叶等方面细致刻画白杨树的形象 ,展现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2024/1/29
助理解《白杨礼赞》中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02
茅盾的生平与创作
介绍茅盾的生平经历、文学观念、代表作品等,有助于理解《白杨礼赞
》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024/1/29
0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阐述《白杨礼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以及茅盾对
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6
当代社会应用场景探讨
探讨《白杨礼赞》所体现的民族精神与文化传承在当代社 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如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文化等。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28
2024/1/29
17
价值观传递与引领作用
1 2
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赞美白杨树,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抗 日军民的崇敬,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坚韧不拔的斗志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依然挺拔向上,象征着抗日 军民在艰苦斗争中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3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通过描绘白杨树力求上进的精神,引导人们树立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子夜》
推荐理由——这是茅盾的一部长篇小说,展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面貌,揭示了民族工业在帝 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的困境,对于理解茅盾的文学观念和社会关怀有重要帮助。
《白杨礼赞》优秀ppt课件
作品通过赞美白杨树所代表的北方抗 日军民,唤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 和抗战意识,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02
内容解析
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敬意。
主题思想分析
白杨树的特点,如高大挺拔、生命力顽强,被用来象征北方抗日军民的精神品 质。这种象征手法突出了主题思想,使读者更能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VS
教育意义
作为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课文,它教育了一 代又一代的读者,让他们了解中国农村的 艰苦生活和农民的坚韧精神。
未来展望
研究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杨礼赞》的研究价值 将更加凸显,学者种现代媒介,如数字图书馆、网络平 台等,《白杨礼赞》将被更多人知晓,其精 神内涵将继续传承下去。
03
主题探讨
生命力的赞美
总结词
通过对白杨树生命力的赞美,表达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尊 重。
详细描述
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屹立不倒,展现出强大的生 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敬 畏与尊重,启示人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民族精神的颂扬
总结词
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赞美中华民族 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详细描述
白杨树在严寒、狂风等逆境中顽强生 长,代表着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历 经磨难而屹立不倒的精神风貌。这种 民族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追求 美好生活的动力源泉。
理想人格的追求
总结词
通过白杨树所具有的品质,引导人们追求理想的人格。
详细描述
白杨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具有正直、坚韧、向上的品质。这些品质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象征,启示人 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修养,做一个有追求、有担当的人。
《15.白杨礼赞》课件(共42张PPT)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堂检测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坦荡如砥 ) (2)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 到妙语佳句。(妙手偶得) (3)暗暗地生长。( 潜滋暗长) (4)纵横驰骋,冲杀突击。(纵横决荡)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近半年来,梅葆玖、陈忠实、杨绛……等大师的离去,无 不使我们每个人心中充满了悲痛之情。 B.“都到齐了吗?同学们。”老师说,“到齐了我们就可以 出发了。”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的这句词激励着我 们青少年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发奋有为。 D.十三、四岁的胡适沿着崎岖艰险的小路走进上海,飘到美 国,回到北京,他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成为国人敬仰的国 学大师。
课文解析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 平凡的树!
由远指到近指,由“这就是”到“决不是 ”,白杨树的外形和神韵愈加清晰,作者的感 情也愈加强烈。
课文解析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 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 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 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方法指导
象征
象征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或形象表达某种意义,这意义不是 事物本身具有的,而是作者借此事物所做的联想和寄托。
象征不同于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主要是着眼于局 部的语言表达效果)。象征是一种写作技巧,大都表现在 文章立意上,是借某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表达 象征意义之前,往往要对这一事物进行细致的描绘,突出 其某方面的特点,为赋予它特定的象征意义做好铺垫。
象征的作用主要是将作家想说而不愿直说或不能直说的思 想、情志寄托于物,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以增强文章的表 现力。
第15课《白杨礼赞》教学课件(共24张PPT)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新春来,新春来。
解读红梅的象征意义:
红梅的特点——
不惧严寒、昂首怒放。
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英勇无畏。
象征意义: 红梅象征着英勇斗争、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
(1) 往往使用象征手法,借某一具体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或表达作者的思 考。 (2) 细致描绘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突出其某些方面的特征,从而与被象征 的事物建立起某种关联。 (3) 有时因写作时限于某种特定的背景,所以才使用象征手法来表达某种不 能直接表达的含义。
布置作业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事物曾让你联想到更加深远的意义? 仔细想一想,并模仿《礁石》,用象征手法写一首小诗。
点拨
白杨树
外貌,形态
(描写、刻画)
内在,品格
干,笔直 枝,靠拢 叶,向上 皮,光泽
倔强挺立 向上发展 不折不饶
旺盛, 要力争上游 坚强,有斗争精神
细读课文,深度研读
3.请同学们将第7段一连串的反问句勾画出来,并且大声读出 。并请你们变成陈述句读出。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里点出的白 杨树的象征意义。
点拨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
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
代表作 长篇小说《虹》《子夜》; 中篇小说《路》《三人行》; 短篇小说《春蚕》《秋收》《残冬》 《林家铺子》等。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 主义文学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 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实绩。
预习反馈
suō 婆娑
qiú 虬枝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字词识记
( 妙手偶得 )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 得到妙语佳句。
( 坦荡如砥 )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 潜滋暗长 )暗暗地生长。 ( 锤炼 )刻苦钻研,反复琢磨使艺术等精练、纯熟。 ( 纵横决荡 )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旁逸斜出 )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婆娑 )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品析写法,感悟白杨树精神
2.为什么用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象征守卫的哨兵,象征精神 和意志?结合助读资料谈谈你的理解。
外形
品质
象征
没有婆娑姿态, 不旁逸斜出
笔直的干,笔 直的枝
枝丫一律向上, 仅仅靠拢,叶 子片片向上
极普通、朴质、坚强 不屈、极强生命力 坚强不屈,傲然挺立
团结、力求上进
北方的农民 守卫家乡的哨兵 西北抗战军民的 精神和意志
就像这白杨树出一了样白傲杨然树挺的立的象守征卫意他义,层强层不递屈进,,就引像这人白深杨思树。一样傲然挺立
们家乡的哨兵?
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 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 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 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
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 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 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
品析写法,感悟白杨树精神
3.作者赞美白杨树,为什么还要在最后一段提到楠木, 用意是什么?
白杨树:普通却不平凡 楠木:贵族化的象征
在北方坚持抗战的广大军民
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 顽固的倒退的人们
用贵族化的楠木与普通的白杨进行对比,反衬白杨树的朴质、 “不平凡”;表明作者对贱视民、顽固倒退了人的愤慨鄙弃,对 白杨树及其所代表的精神和品格的赞美,深化了主题。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18张PPT)
资料链接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 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 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 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 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追求》。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 《残冬》,散文《白杨礼赞》。
然而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 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 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由此可见,作者写本文的真正目的,是借赞美白杨树 表达了对北方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
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 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
恹 恹 yān
虬枝
旁 逸 yì
楠木
晕 圈 yùn
秀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倔 强 juéjiàng 参 天
婆 娑 pósuō 主 宰
qiú 刹 那
chà
nán 毡 子
zhān
qí 开 垦
kěn
cān 无 边 无 垠 yín
zǎi 坦 荡 如 砥 dǐ
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树!
15. 白杨礼赞
茅盾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chóu)。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把握白杨的形象特点。 2.学习象征手法,认识托物言志。 3.感受中华儿女正直、朴质、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 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37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4.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 不平凡的一种树!
6.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 平凡的树!
8.我赞美白杨树…… 9.……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4.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 不平凡的一种树!
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 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 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 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 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 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 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惊奇
此处的环境描写有何 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
用烘托的手法,交代白杨树 的生存环境,烘托出一种“不平 凡”的环境氛围,为白杨树出场 铺垫、蓄势。
Image 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 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 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 神和意志?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是他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 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所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抗日战争处 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 派制造了“皖南事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 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 领导下,坚持抗战。茅盾欣喜地看到了广大北方军民团结一致, 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 希望,于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因当时作者生活 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情,便用象征手 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 的斗争精神。
《白杨礼赞》PPT教学课件
反问
排比
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
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
强调不能把白杨树只当作“树”来看待,引发读者思考,为下文揭示其象征 意义做铺垫。
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
由树及人,点明白杨树和北方农民之间的联系。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
返回
深入探究
文章几次说到“赞美白杨树”,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
托物言志的特征:1.寄托性,“托物”是手段;2.联想
性,联想是纽带;3.抒情性,“言志”是目的。
七年级下学期学过的《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都是托物言志散文。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与土地相关,故下面是“土”。
开垦( kěn ) 主宰( zǎi )
倦怠( dài )
丫枝 魁梧,高大。 倔强(jué jiànɡ)婆娑( suō )
文中有两处先抑后扬的段落。如读第7段时,前三句应抓住“没有”这 个词读出“抑”的一面,节奏慢,语气轻。而“但是”“更”应读出 ④_由__抑__转__扬____的语气。后面连续四个反问句,既要读出句式的强烈语 气,引人深思,又要体现出排比的层层递进,读出⑤_激__情__与__豪__气__。
课文精讲
画出文中直接“礼赞”白杨的语句,并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 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赞美白杨树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 一种树!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4段与第6段能否对调?请结合句中相关词语简要分析。
不能。“那”是远观,而“这”是近看,说明第4段到第6段是 由远到近的顺序;“决不是”比“实在是”语气(感情)更强烈, 说明情感是逐渐递进的。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21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写作特色
2.首尾呼应,层次分明。
文章开头用“我赞美白杨树”直抒赞颂之情, 结尾用“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首尾呼应, 赞美白杨树的感情线索一脉相承,贯串始终。
③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 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 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 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 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 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 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 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神
③精神品格
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温和,坚强不屈,挺拔
伟丈夫
本文作者运用了多种写作方法与技巧来表达自己对白杨树、对抗日 军民的赞美之情,请举例来说一说。
(1)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 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笔直的干,靠拢向上的枝枝叶叶以及 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的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 团结、进取的性格及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精神相一致,所以, 用白杨树来象征,贴切自然。
15 白杨礼赞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情感。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
作中学习运用。 3.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 人。现代著名作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 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处女作有《蚀》三部曲 (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代表作有长篇小 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 曲”(《春蚕》《秋收》《残冬》)等。
《白杨礼赞》PPT课件
创作时间:《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也看到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
创作地点:延安。
时代背景
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
主题思想
《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的歌颂。
05
CHAPTER
艺术手法鉴赏及影响
以白杨树为象征,通过描绘其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赞美了北方农民的质朴、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象征手法的运用
在描绘白杨树的过程中,茅盾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议论,使得文章既有生动的形象描绘,又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抒情与议论的结合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北方农民在艰难环境中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松树
柳树柔美多姿,象征着优美、温柔和依恋。在古代诗词中,柳树常被用来表达离情别绪和思念之情。
柳树
梅花在寒冬中独自开放,象征着坚强、高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也是气节和坚韧不拔的象征。
梅花
竹子挺拔修长,象征着高雅、清高和虚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还被赋予了谦虚谨慎、坚韧不拔的象征意义。
细腻的心理描绘
作为茅盾的代表作之一,《白杨礼赞》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确立了茅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该作品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主题,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启发了许多作家对农民形象和斗争精神的关注和表现。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15.白杨礼赞 课件(共4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③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构成了文章的波澜,为下文白 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
研读课文·品味“不平凡” 朗读4—5自然段,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描写 白杨树外形特点的句子,并分析白杨树有质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那样粗 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
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 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 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 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 叫了一声!
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
研读课文·品味“不平凡” 齐读2—3自然段,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象有何特点?作者感受又如何? 这些景象和感受对表现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那 实在是
赞美
这 绝不是 高声赞美
观察:从远到近 感情:由浅入深 赞美、崇敬之情
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 和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2-8):多方面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且 点明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 树,呼应开头。
恹恹欲睡(yān) 纵横决荡(héng)
旁逸斜出(yì)
妙手偶得(ǒu)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恹恹: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婆娑: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细读课文,感知“不平凡” 1.作者在行文过程中不止一次发声表示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不平凡”在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中不断出现,有何作用?开篇 一句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第15课《白杨礼赞》课件(共44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
交代白杨树
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 的生存环境,烘
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 托出一种“不平
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 凡”的环境氛围,
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 为白杨树出场进
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成果展示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楠木,是不是有些多余?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不多余,这是为了与白杨树形成对比。
楠木
白杨树
品格
贵族化
普通当中蕴含着“不平凡”
代表贱视民众、
代表在北方坚持抗
所代表的人
顽固倒退的人们。 战的广大民众。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
请你结合学过的课文回忆一下象征手法有什么特点,并分 析作者是如何将白杨树的精神品质与北方抗日农民的精神品质 联系在一起的。
课程导入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知识卡片
《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
小说《红岩》中的人物江雪琴。
描写了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的形势下,重庆的国 民党当局疯狂镇压共产党领导的狱中地下革命斗争,而 以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狱中 进行了英勇战斗,虽然这些共产党人最后惨遭屠杀,但 却充分显示了这些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探究方法
➢ 默读课文,找到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 结合上下文,分析这些语句和标题之间的关系。 ➢ 从外形、姿态等角度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北极普通的一 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白杨礼赞》ppt课件
文章最后一段写楠木有什么作用?
对比
将两种树的不同品格和所 代表的不同人物进行对比,突 出赞扬了文中先后运用 了烘托、先抑后扬、对 比等写作技巧,从不同 方面、不同角度对白杨 树进行了赞美。
礼赞意图
◎除了白杨树环境、外部特征、内在品质的缘故, 作者还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呢?(用文中原句回答 )
小结: 白杨的精神——伟岸、正直、质朴、坚强不屈、傲然挺
立、守卫家乡、力求上进。 北方农民的精神——严肃、坚强不屈、傲然挺立、守卫
家乡、紧密团结、力求上进。 “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象征着英勇
不屈的广大抗日军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象征手法的解读思路:把握物象特点——结合背景分析
第一个“难道”句: 引导读者把白杨树与人联系起来思考,由树及人。 第二个“难道”句: 引导读者把白杨树的品质与北方农民的品质联系起来, 点明象征北方农民。 第三个“难道”句: 又进一步从白杨树的坚强不屈与敌后傲然挺立的抗日军民 联系起来,点明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 第四个“难道”句: 点明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绝世而独立。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李延年 羞与楠枋①伍,甘居榆枣俦②与。子同仇!(《诗
歌》)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③!经·秦风·无衣》)
【注释】 ①枋:即檀树,木材贵重。②俦(chóu): 同类。 ③同仇:共同对敌。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是对《白杨礼赞》一文的高度 艺术概括,表现了白杨树的形象、气质。开头二句奠定了全诗 的感情基调。“挺立如长矛”一句,既写出了白杨树的外形特 点,又展现出了白杨树的战斗风姿。三、四句借描写白杨树的 枝叶,形象地赞美了军民的团结与力争上游的精神。五、六句 中,“羞与”“甘居”鲜明地表明了诗人的立场。末尾二句点 明题旨,直抒胸臆。“与子同仇”与第二句中的“长矛”意象 遥相呼应,体现了诗人和画家的战斗意志。通观全诗,我们可 以感受到画家笔下白杨之神韵与作家笔下白杨之气魄的高度融 合。
八上15 白杨礼赞 课件(共37张ppt)(2024年)
其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 发展的里程碑,显示了现代文学在长篇小说创作 方面的实绩。
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 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 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 安。
思考:作者用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那 实在
这 绝不是
观察:从远到近 感情:由浅入深 赞美、崇敬之情
赞美
高声赞美
“不平凡”在直接赞美的语句中出现了4次,有何 作用?
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 “不平凡”
行文的感情线索
抒情线 索
研读探究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文中反复出现这句话,作者是从哪些 方面来具体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呢?
“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来说的,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 多,很常见; “不平凡”,主要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来说的,因为它具有不寻 常的象征意义。由此可见,“极普通”是说白杨树在树中并不 “贵族化”,而“不平凡”是说它有着许多十分可贵而美好的品 格。这并不矛盾。
研读探究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 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
研读探究
结尾写贵族化的楠木有何作用?
用“贵族化”的楠木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对“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 顽固的倒退的人们”表示愤慨,以高昂的语调赞美白杨树。
总结全文、照应文题、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研读探究
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极普通的一种树”?又为何说其是“不平凡 的一种树”?这样说是否矛盾?
《白杨礼赞》 课件(共34张PPT)
托物言志
表达效果
通过描绘某物的某 某特点,表现其某 某精神品质,表达 作者怎样的情感或 思想。
写作要点
所托之“物”的主要 特点要与自己的“志” 有某种相同点和相似 点。描写时要以“物” 的特点为核心。同时 运用比喻、拟人、象 征,对比等手法增强 表现力。
05 能力提升
回顾课文
篇名
托物部分(象征手法)
02 基础积累
词语释义
➢ 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 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 秀颀:美而高。颀,高。 ➢ 虬枝:像龙一样盘曲的枝条。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 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在那庞大的花岗石上,砸出一个深深的洞。 纯洁的瀑布在天地间徘徊着,游荡着,奔走着。它在绝望的命运里跌碎了,化作明
亮的碎片,洒落天地间。
瀑布终身被禁锢在断崖上,终身是自由的歌者,在生死轮回中,涅擊着。 我愿化作-缕水,跟随瀑布,在万丈高崖,向命运发出呐喊,-跃而下,洒落天地间 。
04 合作探究
6.本文中的白杨树有着不平凡的内在品格和精神品质?作者是通过 白杨树的哪些外在特点来表现这些内在品质的?
枝干笔直,绝无旁枝 紧紧靠拢,绝不旁逸 丫枝叶片,一律向上 树皮光滑,微微泛青 风雪压迫,倔强挺立
正直 团结 力求上进 质朴 坚强不屈
描写
外在形象特点
赋予
内在精神品质
04 合作探究
层层深入
04 合作探究
2024版《白杨礼赞》PPT优秀课件
CHAPTER时代背景及文学流派时代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深重。
文学流派作者茅盾是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族命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者生平与创作历程作者生平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创作历程茅盾的创作生涯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他的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评论等多种体裁。
其中,《子夜》、《蚀》三部曲等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白杨礼赞》创作背景及意义创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当时茅盾正在重庆从事文化工作。
他看到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
作品意义《白杨礼赞》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歌颂了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坚强意志。
文章热情洋溢,文笔婉曲,语言质朴,是中华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精神食粮。
CHAPTER整体结构与写作特点清晰的结构脉络文章以白杨树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独特的写作手法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将白杨树与北方农民、抗日军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赋予白杨树以深刻的象征意义。
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文章语言朴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能够深入人心,引起读者共鸣。
文章开头直接点题,对白杨树进行了初步描绘,为后文的深入赞美奠定了基础。
开头部分中间部分结尾部分文章中间部分通过对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描绘,进一步突出了白杨树的坚韧、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文章结尾部分再次强调白杨树的精神和意义,与开头相呼应,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
030201关键段落深入解读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分析•比喻:作者将白杨树比作“树中的伟丈夫”,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的雄伟气势和坚强不屈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文章中找出集中描写 白杨树的段落, 说一说白杨树与北方军民 有哪些相似点。
笔那 直是 的力 干争 ,上 笔游 直的 的一 枝种 。树
,
笔
笔
那
直
直
是
的
的
力
枝
干
争
。
,
上 游
的
一
种
树
,
2020/6/13
工它 似的 的干 ,通 一常 丈是 以丈 内把 绝高 无, 旁像 枝加 。过
人
28
2020/6/13
何为礼赞?
—— 表示崇敬和赞美。
为什么白杨树值得崇敬和赞美?
因为白杨树不平凡。
自学指导一: 初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
•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划分本文结 构层次。
• 2.本文题为“白杨礼赞”,全文哪些句子和 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
桐城市黄岗初中:舒林
成紧它 为紧所 一靠有 束拢的 ,,丫 绝也枝 不像一 旁加律 逸过向 斜人上 出工, 。似而
的且 ,
29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 更不用说倒垂了。
30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微微泛出淡青色。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 微泛出淡青色。
2020/6/13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 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 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 手法叫象征。
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 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研读语段:七八段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农民
哨兵
精神意志
相同的地域,相同的品质
思考
请运用联想与想象,说说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格式:我由---想到了---他象征了---
刹那
chà
毡子
zhān
外壳
qi者简介
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 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 名,著名作家、社会活动 家。担任《小说月报》主 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 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著有长篇小说《子夜》,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春蚕》,散文《白杨礼 赞》等。
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
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第8段:白杨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
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是作者抒发赞美的基础, 也是结构文章的线索。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划分本文结构层次。
• 全文可分为五部分: • 第一部分(①):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 第二部分(②—④):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
• 听读第一、二部分,思考:
• 1、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2、从二、三段中,找出表现以下内容的词 句:黄土高原的特点,见到黄土高原时的 感觉,见到白杨树时的情绪变化。
• 3、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1、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开门见山,点明文章主旨,直接抒发 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 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柳韵
2020/6/13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梅影
白杨 礼 赞
礼赞是什么意思?
(以崇敬的心情称 赞表扬)
茅盾
给下面划线的词语注音
恹恹 yān 旁逸 yì 晕圈 yùn 倔强 juéjiàng 婆娑 pósuō
虬枝 qiú 楠木 nán 秀颀 qí 参天 cān 主宰 zǎi
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 第三部分(⑤—⑥):具体描绘白杨树形象,突出其
不平凡。
• 第四部分(⑦—⑧):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
主题。
• 第五部分(⑨):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明鲜明的
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白杨树吗?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
自学指导二: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一、二部分
2、从二、三段中,找出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 高原的特点,见到黄土高原时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 的情绪变化。
特点:是黄绿交错的一条大毡子,无边无 垠,坦荡如砥。 感觉:雄壮,伟大,单调
情绪:恹恹欲睡,惊奇地叫了一声
3、第二部分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描写黄土高原的壮美景色,交代 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烘托白杨树 的不平凡。
题白杨图
茅盾
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 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 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是作者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
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所写的一篇散文。当 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 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 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 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 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茅盾欣喜地看到了 广大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 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因当时作者 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 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 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与当时的写作背景有关。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3月,是作者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
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所写的一篇散文。当 时,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加紧 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派制造了“皖南事 变”并侵犯我方根据地,日寇更是对我方的抗日 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毛泽 东同志的领导下,坚持抗战。茅盾欣喜地看到了 广大北方军民团结一致,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他从当地人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于 是用笔表达了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因当时作者 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 抒情,便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抗日根据地 军民,歌颂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环境之美
朗读文章第7段,思考: (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2)将四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朗读并体会两组句子的不同效果。
由外向内,层层深入揭示 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树
——人
朴质、严肃 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
层
坚强不屈
——哨兵
层 团结、力求上进——精神和意志
深 入
茅盾借赞美白杨树歌颂北方抗日军民, 为什么他不直接赞美北方抗日军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