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合集下载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河道整治是指对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其生态环境、提高其治理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过程。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包括水污染、水资源紧张、生态恢复难度大等。

下面我们将就这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是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等。

这些污染源导致河道水质恶化,影响水生态环境,危害人民健康。

解决方法:1. 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推动工业企业采取净化措施,确保废水排放达标。

2. 开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采取生态种植和农业循环利用的方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确保城市污水能够得到有效处理。

4. 推动生态工程,修建湿地、植被带和沉淀池等,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处理技术净化水体。

二、水资源紧张在许多地区,河道整治过程中常常存在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水资源紧张不仅影响生态环境的恢复,也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

解决方法:1. 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分配,合理划定水权,确保水资源得到有效管理和利用。

2. 推动节水措施,鼓励居民和企业节约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减少浪费。

3. 建设水资源调配工程,通过工程手段实现区域内外的水资源调剂,缓解水资源紧张问题。

三、生态恢复难度大在河道整治中,由于历史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和人为活动等影响,河道的生态环境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生态恢复难度大。

解决方法:1. 推动生态修复工程,修建湿地、植被带和生态廊道等,实现水土保持、固碱草场建设,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2. 开展生态恢复试点,推动科研和实践结合,制定科学的生态恢复方案,如人工种植、生态植被恢复、土地荒漠化治理等。

3. 保护干支流湖库和水源地,加强对河道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人为破坏,促进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

四、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由于土地的丧失和土壤的流失,引起水质恶化、生态环境恶化,影响长远发展。

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

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摘要:本文在分析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以及现状上,就河道治理中的非工程和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治理措施0前言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要素。

但由于城市地域有限,人口集中,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河道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造成城市水环境差、水质恶化,城市河道呈现脏、乱、差,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河道综合治理将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河道治理,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各项治理工程内容,这是河道治理成功的决定因素。

以下是笔者在城市河道治理设计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给以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一点帮助。

1河道污染成因与分析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通常是有机污染物的超标以及截污不彻底造成的。

1.1城市河道水污染主要状况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及道边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地面流。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车辆废气、垃圾、大气降物形成的污染物也较多,这些污染物被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河道。

各种点源、面源污染源侵入河道后,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外源污染是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内源污染也是城市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河水滞流,河道淤积,大量含有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底泥沉积造成了内源污染。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沾染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

沉积在底泥中的氮、磷营养元素,易形成营养物质的内负荷。

当外源排入河流水系的氮、磷营养元素负荷量减少后,沉积物中的营养元素会逐步释放,成为河流水系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河道水质问题整改方案

河道水质问题整改方案

河道水质问题整改方案
问题现状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工业化、农业化的发展,我国
的河道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水质差、污染严重、生态衰退。

根据水质等级标准,全国的入河污水排放口中,97%以上的地方水质不达标,有的地方甚至无法达到“五等水”的最低标准。

整改方案
为了改善河道水质情况,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治理工业污染
首先要针对工业污染进行治理,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督力度,关
停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同时要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提升企业环保意识,并加大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

推广农业环保
其次,要推广农业环保工作,鼓励农民使用环境友好型肥料和农药,并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减少生活垃圾和粪便对河道的污染。

强化城市污水处理
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污水管道管理,特别是对老旧管道进行更新改造,并对污水处理站进行升级改造,提
升污水处理效率和处理质量。

加强河道监管
最后,我们要加强对河道的监管,增加河道保护力度,搭建长效监管机制,实现“管住污点、切断污染源、净化河流”的目标。

结论
总之,河道水质问题的改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企业以及公众都应该共同加强环境保护、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整改河道水质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河道整治是指对河道进行环境治理、水利设施建设、生态保护等工作,以改善河道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一、常见问题:1.水污染:河道污染是河道整治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主要是由于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排放导致。

2.水土流失:河道周边的绿地被破坏,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和养分直接流入河道,导致河道淤泥堆积,水质下降。

3.水资源枯竭:在一些地区,由于过度开采水资源或者水文亏缺导致河道水位急剧下降,整个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4.畜牧业污染:河道周边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污染问题严重,大量畜禽粪便随雨水冲入河道,影响水质。

5.岸线侵蚀:由于河流流量变化,或人类活动导致岸线的退化,加剧了水土流失、河床淤积、水位下降等问题。

6.水生植物疏松:河道生态系统破坏,水生植物疏松,导致水生植物种类单一,影响水质。

二、解决方法:1.建设污水处理厂:对城市污水、工业废水进行集中处理,减少污染物排放。

2.设立河道生态廊道:在河道周边山坡、河岸等设置绿化带、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

3.合理调配水资源:通过水资源调配、水利设施改造等手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加强畜牧业管理:制定畜牧业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加强畜牧业环境管理,减少畜牧业对河道的污染。

5.修复岸线生态: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植被修复等措施,加强河道周边的生态系统修复,减少水土流失和岸线侵蚀。

6.开展生态恢复工程:通过修复生态系统,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密度,促进河道生态平衡。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中的问题与生态治理建议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速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河道管理中所面临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河道被污染,水质恶化,河岸被破坏,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有效地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水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生态治理建议。

一、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污染严重:由于城市中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以及农村地区的农药、化肥等农业面源污染,河道的水质大大下降。

水体富营养化、富有机质、重金属等严重污染,直接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

2. 河岸生态破坏:城市的扩张和工业园区的建设,导致了大量的土地开发,河岸生态遭到破坏。

道路、建筑物等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了河道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3. 水资源浪费:由于河道管理不善,部分地区的水资源被大量浪费。

水的浪费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破坏了生态环境,增加了河道的生态治理的难度。

二、生态治理建议1. 加强水污染治理: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水污染控制措施,加强对工业企业、农业生产等行业的水污染的监管和治理。

对于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和排放要进行严格监管,并推动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2. 恢复河道生态环境:通过绿化、植被的恢复等措施,改善沿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沿岸植被的生长,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

3.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对于河流水资源的开发,要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4. 加强法律法规的实施和管理:加大对于违法开发河道的行为的处罚力度,推进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和管理,提高对于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确保河道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倡导环保理念:加强环保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公众养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只有让公众意识到保护河道环境的重要性,才能让生态治理工作更加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6. 进行生态修复工程:通过生态工程的方式,对于河道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工程,提高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健康程度。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策略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策略

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策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河流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河流的水体污染和生态退化不仅影响了市民的生活质量,还给城市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成为了一个紧迫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河流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策略。

一、水环境治理策略1. 加强污水处理:污水是城市河流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因此,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治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重要策略之一。

应当加强市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尽量实现污水的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减少对河流的排放。

2. 强化排水管网建设:排水管网是城市污水排放的重要环节。

完善城市排水管网建设,确保污水快速而有效地进入污水处理设施,是保证城市河流水环境良好的一项关键策略。

同时,应加强排水管网的维护和管理,防止污水外溢和管网堵塞。

3. 控制非点源污染:除了市政污水排放以外,城市河流还承受着大量的非点源污染。

如道路排水、农田径流等。

因此,减少非点源污染是治理城市河流水环境的另一个重要策略。

可采取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农田的建设,增加雨水渗透能力,减少径流污染。

二、生态修复策略1. 植被恢复:河流岸边的植被对于维护水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应用植物修复技术,恢复和增加河流岸边的湿地和湿地植被,以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同时,可以选择适宜的植物种植在河道中,帮助稳定河岸和减少水流冲刷。

2. 水体净化:利用生物悬浮体和湿地等自然方式对水体进行净化也是一种生态修复策略。

通过引入适当的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体。

此外,构建人工湿地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净化水体。

3. 河道修整:合理的河道设计和修整有助于改善水流状况,提升水体环境质量。

在进行河道修整时,应注意保护河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

合理设置河道岸边的防护措施,减少河床的侵蚀和岸边的土壤流失。

三、综合治理策略1. 着力加强河流管理和监测:建立完善的河流管理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河道水环境已经成为其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河道水环境的恶化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

对城市河道水环境进行生态治理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现状分析、生态治理原则和方法、成功案例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河道水环境的现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农业活动的快速发展,城市河道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城市河道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废水排放污染、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堆积、河道水体富营养化、河道生态系统丧失平衡等。

这些问题直接威胁着河道水环境的生态健康,也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生活的质量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治理的原则和方法针对城市河道水环境的问题,采用生态治理是一种科学、综合、可持续的方法。

生态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生态优先原则、综合治理原则、科学规划原则、参与治理原则等。

1.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优先是生态治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在进行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时,首先要充分尊重、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生态基础。

2. 综合治理原则: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入手,多方位、全方位地改善河道水体环境。

3. 科学规划原则:在进行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时,要充分考虑河道周边的土地利用、城市布局、生态景观等因素,科学规划治理方案。

4. 参与治理原则: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面的参与,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

在具体的生态治理方法上,可以采用生态修复、水生灌溉、植物净化等技术手段,重建河道生态系统,净化河道水体,提升水环境的生态功能等。

三、成功案例中国的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以北京市为例,京杭大运河的治理工作已成为中国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的一大范例。

通过京杭大运河的生态治理,不仅大大改善了河道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水质恶化、河道污染、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居民健康,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河道水质,促进生物多样性,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在进行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时,需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修复措施,包括水污染治理、生态景观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多项措施。

针对城市河道的水污染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水污染监测网络,并严格控制排放标准,加强对河道周边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的治理。

实行河道污水污染治理,采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提高河道水质。

生态景观规划是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重要一环。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合理规划河道景观空间,提高河道周边的绿化率,增加湿地、水生植被等生态景观元素,打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在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大投入,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和排水管网,提高城市河道周边的污水处理能力,减少对河道的污染。

为了实现城市河道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可采取生态工程措施,包括支流生态恢复、湿地保护、水生植被种植、鱼类资源保护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河道的生态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与发展。

在实施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形成合力。

政府应加大对河道生态治理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升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企业应积极配合政府进行污染治理,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实现绿色发展。

社会各界应加强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城市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共同守护美丽家园。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地不断努力,融合先进的技术手段与科学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城市实际的治理模式。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本(三篇)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本(三篇)

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范本一、背景和目标:河道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是保护河道健康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

我市河道生态环境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河岸垃圾乱倒等,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为此,制定____年河道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旨在改善河道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二、治理目标:1. 改善水质:通过加强水源保护、改善排放控制和治理水体污染源头,提高河道水质,使其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2. 恢复水生态:通过生态修复、水生物保护和植被恢复等措施,恢复和保护河道生态系统。

3. 提升人居环境:加强河道岸线整治,清理垃圾和废弃物,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4. 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河道旅游和城市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河道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内容和措施:1. 加强水源保护:建立完善的水源保护区制度,加强水源环境监测和管理,防止危险化学品和废水对水源的污染。

2. 改善排放控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企业的污水治理工作,提高排放水质达标率。

鼓励大型企业利用循环水和雨水回收等技术手段降低用水量和排放量。

3. 河道水体污染治理:加强河道污染源头治理,对排口进行严格监管,对违法排污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水体净化能力。

4. 生态修复措施:对受损的河道生态系统进行恢复和保护。

例如,树立生态岸线,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增加湿地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

5. 河岸整治和垃圾清理:加大对河岸乱倒垃圾和废弃物的清理力度,建立河道岸线的定期巡查和清理制度。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

6. 河道旅游开发:挖掘河道的旅游资源,促进河道旅游的发展。

建设景观步道和观景平台,丰富河道旅游的观赏和娱乐功能。

四、项目进展和保障措施:1. 编制河道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依托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组织编制决策支持报告,明确治理目标、内容和时间节点。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ECOLOGY区域治理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家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张惠鹏摘要:近年来,尽管许多城市在水污染防治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缓解城市水污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水污染的加剧,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

为了改善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建立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迫切需要对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河道治理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2-0117-0001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战略。

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并确立和践行“绿水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点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加快水污染防治,建设美丽中国。

故此,本文分析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河流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一、城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1)污水管网建设落后。

外源污染是河流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目前,国内许多中小城市的污水排放仍以合流制为主,每逢汛期,污水管网收集的雨污水水量往往会超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负荷,以致污水溢流到河中,污染了河道水体。

其次由于城镇的污水管网建设及维护工作不完善,导致存在生活污水直排或渗漏入河道的现象。

沿河截污管渗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初始雨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中,会引发河水水质持续恶化,水体中溶解氧低,自净能力差,水环境容量不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在改善城市河道生态环境的同时,有必要完善城市管网建设与日常的维护工作,并积极促进城市雨污水分流的改造。

(2)水体污染严重。

在郊区的河道两岸,由于缺乏配套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大量的生活垃圾和一些工业垃圾无序地堆积在河两岸,甚至直接倾倒入河中。

在汛期,垃圾渗滤液或垃圾便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严重污染、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系统。

河道问题调研报告现状与对策分析

河道问题调研报告现状与对策分析

河道问题调研报告现状与对策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口持续增长,河道问题日益凸显。

河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当前不少城市的河道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水污染、河道淤积和非法占用等。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当前河道问题的现状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河道健康发展。

二、现状分析1. 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是当前城市河道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等因素的叠加导致了河道污染的加剧。

污水中的废弃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物质不仅降低了水质,还危害了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河道淤积问题河道淤积是指河床逐渐上升,形成高程不断升高的情况。

河道淤积不仅降低了河水的通过能力,还增加了洪水的危险性。

同时,淤积还限制了生物的栖息区域,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的破坏。

3. 非法占用问题非法占用是指个体或机构违法占据河道土地或河道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还限制了河道的水动力学过程,增加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非法占用还剥夺了公众和生态系统对河道的正当利用权益。

三、对策分析1. 加强水污染治理针对水污染问题,应加强废水处理工程建设,并完善废水排放标准和监管机制。

同时,推动企业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落实责任主体的环境保护责任。

此外,开展水域生态修复工作,促进水质的改善。

2. 优化河道管理机制加强对河道淤积和非法占用情况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河道管理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权限。

对于非法占用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同时加强河道权益保护的宣传与教育。

3. 推进河道生态修复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河道的自净能力和生物多样性。

加强河道侧边带的保护,推动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同时,开展河道水利设施的维修和改造,提高河道的通水能力。

四、结论当前城市河道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水污染治理、优化河道管理机制和推进河道生态修复等措施。

深圳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亟需加强保护措施

深圳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亟需加强保护措施

深圳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亟需加强保护措施近年来,随着深圳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河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深圳的水资源,加强河道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一、污染源分析1. 生活污水排放深圳人口众多,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大大增加。

虽然深圳市政府已经对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扩建和改造,但仍然难以满足水处理的需求。

此外,一些居民区的管道老化、管理不善等问题也导致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现象。

2. 工业废水排放随着深圳工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废水排放也成为了河道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一些工厂在废水处理中存在不规范操作、违法排放等问题,导致了大量有害物质直接进入河流,对水质造成了严重污染。

3.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指农药、化肥以及养殖业所产生的废水和废气。

由于一些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对农药、化肥的安全使用和处理不当,导致了这些有害物质直接进入河道,危害了水质与周边生态环境。

二、加强河道保护措施的必要性1. 保护生态环境深圳的河流生态资源丰富,承载着众多珍稀物种。

加强河道保护措施,可以有效保护河流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环境。

2. 维护公众健康河道污染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和生活环境。

水污染会给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引发多种疾病。

加强河道保护措施,保障水质安全,有助于提升公众的生活幸福感和健康水平。

三、加强河道保护措施的对策1. 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同时,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污水排放行为进行监管和处罚,提高违法成本,强化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加强工业排放治理对工业废水排放进行监管,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水的产生和排放,加大对重点工业企业的监测和处罚力度。

3. 推广绿色农业鼓励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管理和治理。

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

防治水的措施

防治水的措施

防治水的措施引言水是生命之源,保护好水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过度利用的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防治水措施,成为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防治水措施,包括水体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等方面。

水体污染防治措施河流水污染控制河流是城市重要的水资源,也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承载体。

为了防治河流水体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1.加强污水处理:建立公共污水处理厂,对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水质符合标准。

2.强化环境执法:加大对河流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对污染行为及时进行处罚。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科学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加强农田排水系统建设,减少养殖废水对河流的排放。

4.完善河道管理:加强对河道的整治和维护,清理河道垃圾,防止垃圾进入河流。

地下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是重要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来源,但由于过度开采和污染物渗入,地下水质量下降的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防治地下水污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地下水保护区的建设:确定地下水保护区范围,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限制和监管工业、农业等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

2.控制工业和农业污染:加强对工业和农业企业的监督,推动工业污染物和农业化肥农药的减排和回收利用。

3.发展替代水资源:推动城市采用替代水资源,如海水淡化和废水回用,减少对地下水的需求。

4.加大地下水污染治理力度:利用技术手段对已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治理,如生物降解、化学氧化等。

水资源保护措施节约用水水的节约使用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节约用水措施:1.推广节水设备:鼓励使用节水型洗衣机、节水龙头等设备,减少家庭和工业用水量。

2.完善用水计量和计价制度:建立合理的用水计量和计价制度,激励用户合理使用水资源。

3.加强宣传教育:开展节水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节水意识。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三篇)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三篇)

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我国河道环境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河道中,严重影响了水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保护和修复河道环境,提高水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制定并实施河道环保整改行动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整改目标1. 提高水质:通过治理和控制水污染源,实现河道水质达标。

2. 保护生态系统:恢复和维护河道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 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尽量使用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

4. 提高环保意识:增强公众对河道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意识,推动环保行动的开展。

三、整改措施1. 加强污染源的管控(1) 工业污染源:对工业企业进行排污许可证审查和管理,建立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监测制度,落实企业环评制度,确保工业废水的规范排放。

(2) 生活污水源:加大城市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维力度,推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鼓励居民采用节水措施,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

(3) 农业面源污染源:推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合理利用农作物秸秆和养殖废弃物,防止河道污染。

2. 生态系统修复与保护(1) 河道修复:开展生态恢复行动,通过植被恢复、河岸整治、洪泛区保护等措施,修复河道的生态系统。

(2) 水体保护:加强水质监测,建立水质评估和监测网络,加大对河道水质的监督力度。

对于发现问题的河段,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3) 生态建设:鼓励河岸带的绿化建设,增加湿地和沼泽地的建设和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3. 促进清洁生产和生活方式(1) 工业生产: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设备,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排放量。

(2) 生活方式:宣传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

探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修复措施

探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修复措施

探析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修复措施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河道污染问题日趋严峻。

部分企业及民众缺乏良好的环保意识,向河道中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河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同时,传统河道治理模式将排涝、行洪、航运等功能性要求作为关注的重点,忽视生态环保方面的要求,进一步减弱了河道生态功能。

针对这种情况,要在河道治理实践中融入生态理念,科学修复与整治河道生态环境,促使河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得到有效维护。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修复1 城市河道治理现状1.1城市水资源紧张我国工业在大力发展的过程中,水资源需求量逐渐增大,同时也给水环境造成了污染,不仅会制约经济发展,还会导致市民生活用水紧缺。

目前,一些城市通过借助周边河道水资源满足用水需求,河道水环境生态比较脆弱,自控能力和净化能力较差,最终给河道的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面对当前城市用水量大和水污染严重的压力下,一些城市河道的水环境已很难满足人们的日常用水需求,一些污染严重的水质已无法达到工业用水要求。

1.2 河道底泥污染沉积严重河道关系着河流防护区的安全,其抗洪压力较大。

我国作为一个水利大国,很多城市都是依水而建,很多城市河道附近人群密集,一些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内,许多固体废弃物也纷纷投到河道中,水质急剧下降,长此以往,造成了严重的河道底部淤泥沉积。

虽然河道本身的水环境有很好的自净能力,但如果废弃物和污水已超其负荷,势必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沉积问题,从而会使河道中的水环境出现各种生态问题。

在实际生态治理期间,由于忽略了此项问题,阻碍了水环境生态治理的发展进程。

1.3环境工程建设方式落后在我国未来的发展进程中,生态城市是其主要发展目标,一定要在环境工程建设使用期间,以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加以完成。

从整体上来看,建设方式落后是重点改进的内容,否则今后的工作开展很难进行,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第一,环境工程规划建设期间,仍采取老旧标准,新标准、新技术实践应用力度不足,导致环境工程建设目标无法达成。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张佳琪(作者单位:秦皇岛市水利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一、引言城市河道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内河,内河是城市的重要资源,要全面进行治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一个城市河道是否达到质量标准,关系到城市未来与发展。

做好城市河道治理规划是当前重要的任务,根据河道具体情况合理规划设计,明确河道用途、性质及水质特征,结合城市发展形成科学的规划,有效治理才能提高城市品味,城市河道治理规划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全面发挥河道功能作用,才能让内河质量有所改善,形成城市风景,增加城市影响力。

二、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必要性一个城市的内河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积淀,对内河的治理至关重要,要根据河道的地理特征及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让城市河道成为城市象征。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大多数城市都没有重视河道治理工作,很多河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污染,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态平衡,甚至还有一些河道在城市中被忽略,没有形成整体的规划设计,其功能没有显现出来,影响以了城市发展建设。

只有科学合理做好设计,才能提高河道利用率,如何治理和规划才是重中之重,通过规划,一方面让河道可以达到防洪要求,另一方面提高水质质量,让其保持河道生物多样性,最终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三、城市河道治理规划存在的问题1.治理规划中的生态问题。

城市河道治理是要提升生态效应,但是当前我国的城市河道没有科学进行规划设计,一些生态受到了破坏,这是我国在城市河道治理规划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因为城市河道整改时,多是使用硬化混凝土护坡,这种方法虽然能起到良好的防洪排涝效果,但是却对自然生态形成了巨大的破坏,河道内的生物受到生存威胁,形成了生态系统的不够稳定,治理规划城市河道中没有考虑到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影响了生态环境平衡。

2.治理规划中景观问题。

城市河道是城市的主要风景,进行治理过程中,一定要全盘考虑到景观的问题从当下的城市河道治理技术看,一般是用常规法进行整治,比如说,干砌石、浆砌石及混凝土等材料进行护坡,虽然从防洪排涝上看起到良好的作用,但同时也会对河道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区委河道水环保整改方案范文

区委河道水环保整改方案范文

区委河道水环保整改方案范文
如下:
本区委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特别关注河道水环境问题。

为切实改善河道水质,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我们制定了以下整改方案:
一、加强监督检查,强化责任。

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河道水质监测机制,定期公布监测结果,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加大治理力度,提升水环境质量。

对于违法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严格按照法规予以处罚,同时加大整治力度,确保河道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居民环保意识。

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四、加强生态保护,推动河道保护工作。

加大生态环境修复力度,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建立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机制。

五、加强合作协调,形成合力。

各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河道水环境整治工作,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六、加强督促落实,确保措施有效。

建立河道水环保整改长效机制,强化督查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并取得实效。

通过以上整改方案的落实,我们相信可以有效改善河道水环境质量,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第 1 页共 1 页。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

城市河道水环境生态治理与修复措施摘要:由于城市河道影响城市的社会、经济、生态等众多方面,对城市污染河道进行修复关系着城市生态系统和民众人居环境,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综述了城市河道环境修复的发展进程,介绍了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生态修复技术等城市河道修复技术的适应情况和优缺点。

此外,对城市河流水环境精细化和差异化特征识别、河道修复技术层面和社会经济层面兼容性和冲突性等问题两方面对河道环境修复给出了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城市污染河道环境修复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城市污染河道;生态修复;特征识别1当前阶段河道水环境治理的困境1.1水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在各种水体,特别是污染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质,适于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因此水体是仅次于土壤的第二种微生物天然培养基。

污染的水体,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水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厌氧微生物进行厌氧反应,促使水体黑臭现象的形成,影响水体水质。

刑鹏等[2]研究表明,在有机质快速分解和厌氧反应过程中,真菌、梭菌等微生物是河涌、湖泊致黑物质形成的关键。

由此可知,水体中淤积大量的污染物质,河道水体缺乏氧气,厌氧微生物迅速繁殖,在厌氧条件下分解污染物,产生氨、硫化氢、甲烷等气体;水体中的Fe、Mn元素被还原,与水中的硫生成FeS、MnS等悬浮颗粒,引起水体发黑发臭。

1.2对污水的拦截不彻底,仍然有污水不断排入河道中很多工厂因为考虑经济成本、对水环境保护的意识薄弱,再加之主管部门的处罚力度不够,工厂产生的废水、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等不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涌,这是造成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污染源。

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从源头上给河道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而导致无法从根本上将污染源彻底地解决,也就无法彻底解决河道水环境污染问题。

1.3河道环境治理不彻底目前,对河道治理都是只针对某一条河道或者某一段水体进行治理,这样碎片化的治理形式无法满足对整个水环境质量的提高。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河道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资源,对地球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不当干预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河道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损害和破坏。

我国的河道管理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问题一:水污染水污染是影响河道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之一。

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导致河道水质受到严重影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甚至导致生物种群的灭绝。

建议一:加强水污染治理加大治理力度,推广先进治理技术,例如生物除污等技术,建立废水处理设施,保障河道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和繁殖的环境。

问题二:水量减少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河道的水量逐渐减少,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破坏,水生生物生长繁殖受到限制。

建议二: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应建立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流域管理,通过科学技术手段,控制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利用,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问题三:生态环境破坏由于人类开发河道的需求,经常会出现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例如围堤垦荒、填埋、石头开采等活动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系统,影响了河流生物的栖息和繁殖。

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强化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加强对开发建设行业的监管,保障河道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问题四:河道结构调整由于城市化过程中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城市河道的河道结构被调整,导致了河道生态的破坏。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和建筑环境协调发展,合理规划和调整河道结构,保护河道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栖息和繁殖的环境。

综上所述,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污染、水量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和河道结构调整等方面。

为了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我们应采取加强治理、控制过度开发和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规划河道结构等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河道的重要作用,保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河道水污染问题与治理措施摘要:本文在分析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以及现状上,就河道治理中的非工程和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河道;污染问题;治理措施0前言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既是城市防洪排涝和引水抗旱的通道,又是城市景观和市民休闲的要素。

但由于城市地域有限,人口集中,在发展过程中,往往是河道整治落后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河道成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目标和纳污的容器,造成城市水环境差、水质恶化,城市河道呈现脏、乱、差,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和城市景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让城市居民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其中河道综合治理将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城市河道治理,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有针对性地明确各项治理工程内容,这是河道治理成功的决定因素。

以下是笔者在城市河道治理设计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给以后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提供一点帮助。

1河道污染成因与分析城市河道水体的污染通常是有机污染物的超标以及截污不彻底造成的。

1.1城市河道水污染主要状况点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及道边第三产业污水排放;面源污染主要来自于地面流。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车辆废气、垃圾、大气降物形成的污染物也较多,这些污染物被暴雨径流冲刷进入河道。

各种点源、面源污染源侵入河道后,造成河水溶解氧过低,缺少水生动、植物生存的环境,使水体逐渐失去自净能力,外源污染是导致河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

内源污染也是城市河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河水滞流,河道淤积,大量含有有机物、氮、磷、重金属等污染物质的底泥沉积造成了内源污染。

水体底泥污染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其污染主要通过大气沉降、废水排放、水土流失、雨水沾染与冲刷进入水体,最后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严重污染。

沉积在底泥中的氮、磷营养元素,易形成营养物质的内负荷。

当外源排入河流水系的氮、磷营养元素负荷量减少后,沉积物中的营养元素会逐步释放,成为河流水系富营养化的主导因子。

河道底泥释放的污染物量取决于河道的淤积程度、河道流速、水温等多方面因素,沉寂的大量淤泥使得河水污浊。

同时,当气温升高时,淤泥中的有机物迅速分解出氮、磷等物质,使得水体极富营养化,并且发酵释放恶臭气味,影响周边环境。

除此之外,底泥中含有的重金属及其他多种病原菌也不容忽视。

1.2污染现状的形成(1)河道淤积严重。

目前,在很多城郊结合部,由于没有完善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和系统,此地区的大量生活垃圾和部分工业垃圾无序堆放在河边,甚至直接向河中倾倒。

一到雨天,垃圾渗滤液或垃圾就直接进入了河道,这些垃圾对河道水体的污染非常严重。

(2)雨污污染比较严重。

根据有关数据分析,通过几年水质监测结果,初期雨水对于河道水质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究其原因主要是雨滴在降落过程中携带了空气中的污染物,雨水在地表径流过程中携带地面的各种污染物,雨水冲刷管道内的沉积污染物,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造成水体水质恶化。

合流制管网系统由于初期降水冲刷污水管内早流期间沉积的污染物,造成的污染通常比分流制的雨水系统的污染更严重。

有资料表明,降雨初期屋面和地面径流雨水的COD 可达1000mg/L以上,从城市水环境保护和可持续角度来看,初期雨水应该经过适当处理后,再排入水体或加以利用。

(3)清淤不及时有些小城市的一些单位和个人向河道大量倾倒生产生活垃圾,排放有毒污水。

由于地方监督部门管理不善,致使河道逐渐变成了垃圾场、臭水沟。

2河道污染的主要治理方法2.1非工程措施由于工程措施的局限性,近年来,非工程措施得到日益重视。

非工程措施主要是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手段以及工程措施以外的其他手段来实现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目的。

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表明,非工程措施投资小、见效快,还能为河道水环境充分发挥效益提供保证,是一种费省效宏的措施,因此,在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中应广泛采用。

非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法规,发挥民众的保护意识。

大力宣传和认真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规,依法进行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管理工作。

增强民众的水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和保护工作。

(2)标本兼治,有效控制河道水环境污染。

末端治理只能是一种临时性的补救措施(治标),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河道水环境污染状况(治本),且对资源的耗费巨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思路应由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应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并通过实施截污纳管,有效控制河道水环境污染,做到标本兼治。

(3)实施活水工程,开展水旅游、水文化活动。

通过引水、配水,保持一定的河道景观水位,增加河道水体的流动性;同时,通过规划合理的旅游线路和开展形式多样的水文化活动,形成宏观上具有协调性、微观上具有异质性,适合不同需求的城市郊区河道水文化旅游系统,突出“江南水乡”的柔美、古典、精致、舒适,充分发挥体验经济的价值。

(4)建设现代化河道监控系统,提高河道管理信息化。

在主要河段和重要水库建设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在蓄滞洪区建立预警系统,在各级河道管理机构建立监控网络、实时信息采集和专家决策支持系统,保证信息准确、可靠、及时传递,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5)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和滨水地区开发,打造与水环境状况相适应的用地布局。

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滨水地区开发应立足于城市的发展定位,也需与当地河道水环境状况相适应。

在规划中,应重视河道两侧滨水地区的开发与控制,尤其应重视对河道的保护;在提升滨水地区开发价值的同时,保护好河道水环境的自然生态性和亲水性,突出“小桥流水人家”、枕水而居的乡村特色。

2.2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是指利用一些具体的工程技术手段,以改变河道水环境污染、河道淤积等状况,达到河道行洪、蓄水、航运、水生态景观的目的。

主要包括水利、截污治污、景观、交通航运等工程措施。

(1)水利工程措施。

主要有河道布局调整工程、河道护岸工程、防洪排涝工程、引配水工程以及河道清淤和清障工程。

河道布局调整工程包括新开河道工程、裁弯取直工程、填河造地工程。

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持水流顺畅,提高河道在泄洪排涝、航运交通方面的作用。

河道护岸工程包括护脚工程和护坡工程。

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河岸坍塌,防止滩地农田崩失。

防洪排涝工程包括水闸、排灌站的改造和建设,河道堤防工程等。

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排涝,以减轻洪涝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危害程度。

引配水工程包括引水泵站、引水管线和隧洞、截流闸等。

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河网水系具备一定水量、水位和流速,以增强河道水流的循环能力和水体活力,该工程与防洪排涝工程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河道清淤和清障工程包括河道底泥疏浚、河床拓宽等。

其工程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加河床过流能力,使水流通畅,减少河床底泥等内源污染,改善河道水环境。

就水利方面而言,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等问题。

因此,在规划编制中,应重视解决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的工程措施;并针对城郊河道不同要求、不同整治目的,规划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

(2)截污治污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截污纳管工程、垃圾清理收集工程、污水自处理工程。

城市河道水环境改善的根本措施是截污治污。

以往城郊生活污水、家禽养殖污水基本上是直排附近河道,河道两岸附近居民往往把垃圾直接倾倒入河,对河道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农用化肥、农药所造成的面源污染也直接影响到河道水质。

因此,截污治污工程应该成为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

(3)景观工程。

主要有生态景观工程和亲水性人工景观工程。

生态景观工程包括清水工程和绿化工程。

其工程目的是为了净化河道水体、美化河道两岸的自然风景,在视觉范围内满足人们生活愉悦的需要。

亲水性人工景观工程包括河岸园林休闲设施和建筑小品等景观工程、涉水公园和涉水商业娱乐设施等精品工程、沿河人文景观改造工程、跨河管网改造和装饰工程以及河岸亮灯工程。

通过景观工程措施,可以提高河道的亲水性,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交通航运工程。

主要有河道航运建设工程、跨河桥梁建设工程以及沿河道路建设工程。

河道航运建设工程包括河道运输航道的新建和现有航道的疏浚、拓宽。

其工程目的是为了使河道具备一定的通航能力,为河道货物运输、水上文化旅游提供交通条件。

跨河桥梁建设工程包括桥梁的新建和改造。

其工程起到连接陆路交通的纽带作用,同时还须考虑河道的通航、景观要求。

沿河道路建设工程包括沿河道路的新建和改造。

其工程主要解决河道的可达性和亲水性,使人们更容易达到河道两岸,感受河道的亮丽风景。

3结语河道治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各行业共同努力,配合工作,需要法制部门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法规,全面规划实施,政府职能部门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落实长效管理,才能使河道达到人水和谐的总目标。

参考文献:[1]毛益飞,朱培梁,吴红梅.城市河道水环境现状分析及改善措施探讨[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9.[2]陈敏祥,张叶飞.城市河道的现状与综合整治对策[J].科技资讯,2007(29).[3]乔起峰.城市河道的综合治理[J].山西建筑,2006,32(6).[4]雷阵.浅议贵阳市河道综合整治与防洪[J].防洪排水,200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