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

合集下载

《北斗导航系统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研究》

《北斗导航系统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研究》

《北斗导航系统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研究》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运输、地质勘探、农业科技等。

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了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随着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如何有效识别和抵御外界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干扰信号,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北斗导航系统干扰信号识别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北斗导航系统概述北斗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该系统包括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通过卫星发射信号,地面接收并处理数据,最终为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授时等服务。

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广泛,涉及到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三、干扰信号对北斗导航系统的影响干扰信号是影响北斗导航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干扰信号可能来自于恶意攻击、电磁环境干扰等多种因素。

当干扰信号强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可能会导致卫星信号失真、丢失,甚至使得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如何有效识别和抵御干扰信号,对于保障北斗导航系统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四、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干扰信号识别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干扰信号的分类、特征提取、识别算法等方面。

在分类方面,根据干扰信号的来源和特性,可以将其分为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两大类。

在特征提取方面,通过分析干扰信号的时域、频域和空域特征,可以提取出有效的识别信息。

在识别算法方面,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算法,如基于机器学习的识别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识别算法等。

然而,由于干扰信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有的识别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五、北斗导航系统干扰信号识别技术的研究方法针对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干扰信号识别技术。

该技术首先通过收集北斗导航系统的原始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北斗卫星导航抗干扰接收系统技术的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抗干扰接收系统技术的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抗干扰接收系统技术的分析摘要: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它能够实现精确定位,因而在军事及其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卫星导航系统所处的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化,卫星信号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接收技术,是我国卫星导航的最为关键的抗干扰接收系统技术之一。

开展关于卫星导航抗干扰接收系统技术的分析,实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接收技术科学性和全面性的有效提升,可以为卫星导航抗干扰接收工作在新时期的改革和发展奠定稳定的基础和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关键词:卫星导航;抗干扰接收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分析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期间,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得到应用与发展,是一种崭新的无线导航方式之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有着很大优势,例如实时连续性、精准定位等。

在科技不断更新换代、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北斗卫星导航所处的工作环境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工作时可能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何去克服这些干扰,提高卫星导航抗干扰能力是当前的任务之一。

1 常用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分析所谓抗干扰技术就是利用一定的方法对卫星信息接收和传递方式及功率进行处理,使卫星接收自己所需的信号。

常见的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利用虚拟卫星法。

虚拟卫星法就是在地面上设定一个发射装置或小卫星来模拟卫星发射信号,或者通过无人驾驶飞行器,阻止干扰方分清真正的导航卫星,增加干扰的难度及成本。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军事领域,特别是在战争的时候。

2. 利用天线抗干扰法。

天线抗干扰法是卫星通信中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分为智能天线技术、自适应调零天线以及多波速天线等。

智能天线是一种新型天线,他安装在卫星信号接收处。

能够产生很多波速,依照制定的工作区,使系统达到完美的工作状态。

自适应调零天线是对天线的阵元进行加权处理,使干扰源方向调零,从而减少或者降低干扰的程度。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抗干扰算法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抗干扰算法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抗干扰算法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NSS)组成、特点及应用,概述了北斗导航信号抗干扰算法,提出了改进后的抗干扰算法-空时频联合自适应抗干扰算法,推导出了具体算法及流程,对空时频联合自适应抗干扰算法进行了仿真计算验证,该抗干扰算法已在实际项目中验证其可靠性,具有很强的工程意义。

0 引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我国自主研制开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实现全方位定位、导航、授时等功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安全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北斗导航接收机通常工作在复杂环境中,容易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这会影响导航定位的正常运行。

为此,针对提高接收机抵抗电磁干扰,研究人员研制了卫星抗干扰设备为北斗导航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

因此,对于北斗抗干扰技术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目前,常见的抗干扰算法有空域抗干扰算法、时域抗干扰算法、频域抗干扰算法、空时抗干扰算法、空频抗干扰算法、LMS自适应窄带陷波抗干扰算法等。

国外已对导航抗干扰算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例如文献给出了LMS变步长算法,文献针对共轭梯度抗干扰算法进行了分析与推导,给出了优化计算过程。

国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王营营改进了扩频技术的GPS抗干扰方法,国防科技大学鲁祖坤开展了天仙阵抗干扰关键技术研究等。

现今对于抗干扰算法的改进优化以及仿真实现仍是行业热点。

本文针对北斗导航接收机设备提出了空时频联合抗干扰算法,给出了具体的推导过程及算法原理,实现了北斗三号卫星导航抗干扰平台系统,并在具体工程上进行了算法的实际验证与应用。

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主要包括了以下几种: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GALILEO-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以及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定位系统(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高品质、高速度、高可靠性的全球定位和导航服务。

在这种背景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运而生,成为了全球定位和导航领域的重要玩家。

本文将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探讨。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现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由中国独立研发、设计和建造的一套全球定位和导航系统,具备自主知识产权。

其定位精度高、遍布全球、覆盖面广,可广泛应用于陆、海、空、天、军、民等领域,已成为中国自主建设定位与导航体系的标志性产物。

截至2021年3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组网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总规划数为35颗卫星,已发射了56颗卫星,初步实现了全球覆盖、高稳定性和高服务水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至今已发射了4代卫星,升级后的北斗卫星具有更高的导航精度、更广的覆盖范围、更强的可靠性和更高的应用价值。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1. 制定规划:制定规划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的首要任务。

制定规划需要明确整个系统的发展方向、规模、技术路线、投资计划等。

2. 卫星设计:卫星设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的核心内容。

卫星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卫星高度、卫星间距、星基系统、卫星监控系统等。

3. 组网设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组网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地面站的选址、通信网络的搭建、用户接口的设计等。

4. 系统集成: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系统集成,把所有设计完成的部分组合在一起,形成整个系统。

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实现1. 卫星发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实现需要倚靠先进的发射技术。

在卫星发射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验证,以确保卫星可以正常运行。

2. 卫星轨道维护:卫星在轨道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干扰影响,需要对卫星的轨道进行维护,以确保卫星的正常工作。

3. 组网建设:组网建设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环节。

组网建设涉及到卫星接收机、地面测控站、数据处理中心等方面的内容。

卫星导航信号抗干扰技术应用

卫星导航信号抗干扰技术应用

卫星导航信号抗干扰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3-01-16T05:11:05.476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16期作者:范君[导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

范君身份证号:12010519870204****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

它不仅与国家军事内容、互联网等技术密切相关,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卫星导航距离我们数以万计公里,到达卫星接收机时信号非常微弱,这可能导致卫星导航因外界干扰而不稳定。

为了提高卫星导航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各国都在大力推动抗干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提高卫星导航信号抗干扰能力主要有三种途径:(1)提高卫星发射成功率;采用新的卫星导航信号系统和编码方法;提高卫星导航信号终端的抗干扰能力。

在研究和探索卫星导航信号抗干扰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了可能对卫星导航造成干扰的干扰类型和方法。

在卫星导航终端抗干扰能力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对卫星导航工程发展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卫星导航;信号;抗干扰技术;应用1目前我国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1.1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卫星通信技术的重点也在不断提高,投入了大量的人员、资金和技术进行卫星通信技术的研发。

这促进了我国卫星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卫星通信技术能够满足我国的战略建设需要。

目前,我国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两种:一是宽带卫星多媒体通信技术;二是同步轨道移动通信系统。

所谓宽带卫星多媒体通信技术就是将卫星广播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构建一种传输媒体业务的高速通信模式,即宽带卫星多媒体通信。

宽带卫星多媒体通信技术可以整合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资源,有效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此外,它还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吞吐量的分组数据服务,获得了广大用户的满意。

这种宽带多媒体卫星通信技术在卫星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问题研究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问题研究

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问题研究张浩;靳一恒;吕婷婷【摘要】Aiming to deal with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this article made a comprehensive study about its anti-jamming technology, which focusing on in-troducing and analyzing the anti-jamming technology of receiver antenna, radio frequency (RF) front-end, baseband processing unit and the adaptive filter technology .The types of repressible jamming signals, anti-interference principle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current anti-jamming techniques were also reviewed .Research hotspots and problems of anti-jam-ming techniques for narrow band interference, broadband interference, and multipath inter-ference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tends of anti-jamming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针对卫星导航系统的脆弱性和干扰来源,对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接收机天线、射频前端、基带处理三大模块的抗干扰技术以及自适应滤波技术进行介绍和分析,对各类抗干扰技术所能抑制的干扰类型、抗干扰原理、发展状况进行阐述。

北斗四阵元天线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研究

北斗四阵元天线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研究

·3·NO.18 2018( Cumulativety NO.30 )中国高新科技China High-tech 2018年第18期(总第30期)自适应抗干扰技术作为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靠运行的关键,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取得了大量突破性成就,如在多模抗干扰技术、多域多级联抗干扰等的运用下,在抗干扰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但需注意的是,目前应用抗干扰技术仍面临如何在干扰抑制中发挥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优势的问题。

因此,本文对自适应抗干扰技术应用于北斗四阵元天线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北斗导航系统基本介绍1.1 北斗导航系统相关概述在最初的发展阶段中,北斗导航系统主要选择两颗地球同步静止卫星模型、数字高程技术实现双星定位导航系统的构建。

在导航卫星建设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原理论证、演示验证等,直至21世纪初才进行北斗导航定位试验系统的建设,初次运行时间为2003年12月。

相关研究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太空预定轨道中已被送入23颗北斗卫星。

官方数据资料显示,预计到2020年,将完成所有卫星布星过程。

北斗导航系统包括地面段、用户段与空间段。

在布星上,计划地球轨道卫星27颗、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同步轨道卫星3颗。

对于系统中的地面段部分,有时间同步基站、监测基站与主监控站等,且用于数据信息互通,能够完成数据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础上分析卫星运行状态,调整相关参数。

由于信号传输是从空间段发送至用户段,因此这一过程被干扰的可能性极高,如恶意干扰、噪声干扰等,所以需强化干扰抑制能力。

1.2 北斗导航系统干扰问题分析干扰问题是北斗导航系统运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剖析其中的干扰类型,以相干干扰、非相干干扰两种为主。

在相干干扰方面,又细化为欺骗性、转发式与多径干扰,如虚假GPS信号、无题反射信号等;在非相干干扰方面也有多种类别,如宽带-脉冲、宽带-扩频、窄带-连续波与窄带-扫频等,包括电台或干扰机谐波、扩频干扰机等。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

浅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战时保障问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之一。

在战争时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保障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战时保障问题进行浅析,包括系统的安全保障、应急处理能力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以期从中得到启示。

一、系统的安全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保障是系统在战争时期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

在面临敌对国家的攻击和干扰时,保障系统的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1. 抗干扰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争状态下需要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在面对敌对国家的干扰行为时,系统需要能够及时发现干扰信号,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系统还需要具备对抗GPS干扰的能力,以克服因GPS信号被干扰而导致的定位偏差情况。

2. 数据安全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数据是信息化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系统在战争状态下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系统需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敌对国家对系统进行网络攻击,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二、应急处理能力在战争状态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需要具备强大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1. 应急故障处理:在面对各种突发故障时,系统需要迅速调配人员和物资,采取相应的故障排查和处理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故障对定位服务的影响。

系统需要具备快速响应的故障处理机制,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服务的可靠性。

三、保障措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争状态下的保障措施是保障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和为军事行动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的关键。

1. 备用系统保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争状态下需要具备完备的备用系统保障措施。

系统需要具备备用卫星和地面控制设备,并能够迅速调配这些备用资源,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系统遭受打击后的影响。

2. 保障资源配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战争状态下需要进行合理的保障资源配置,确保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和定位服务的可靠性。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导语: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在提供导航定位服务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为了满足用户对于高精度定位需求,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

一、设计原理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主要包括信号接收与处理、数据计算与校正、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等模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模块的设计原理。

1. 信号接收与处理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首先需要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

一般情况下,系统会选择多颗卫星进行信号接收,以提高定位精度。

接收到的信号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频率同步、码相对齐等操作,以便后续的数据计算与校正。

2. 数据计算与校正接收到的导航信号中包含了多种参数,如卫星位置、钟差等。

系统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计算和校正,以获得更精确的定位结果。

数据计算与校正主要涉及导航星历解算、钟差修正等算法,采用高精度的数学模型来提高定位精度。

3. 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根据接收到的导航信号和经过计算与校正的参数,系统可以通过定位算法来估计用户的位置。

定位算法有多种,常用的包括最小二乘法(LS)、卡尔曼滤波(KF)等。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系统还可以采用精度优化的方法,如差分定位、多智能体定位等技术。

二、实现方法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算法以及系统架构等。

下面将介绍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实现方法。

1. 硬件设备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天线、接收机、信号处理器等。

天线用于接收导航信号,接收机负责信号的放大和处理,信号处理器用于对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硬件设备要具备高灵敏度和低噪声的特点。

2. 软件算法高精度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软件算法是实现高精度定位的关键。

根据设计原理中提到的信号接收与处理、数据计算与校正、定位算法与精度优化等模块,可以选择合适的算法来实现系统功能。

GNSS卫星导航系统干扰监测技术的研究

GNSS卫星导航系统干扰监测技术的研究

GNSS卫星导航系统干扰监测技术的研究GNSS卫星导航系统干扰监测技术的研究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现代社会的广泛应用,如GPS(全球定位系统)、GLONASS(俄罗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BeiDou(中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人们越来越依赖这些系统来进行精确定位、导航和时间同步。

然而,干扰信号对GNSS系统的可靠性和精度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就迫使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开发GNSS卫星导航系统干扰监测技术。

GNSS系统的干扰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恶意干扰和无意干扰。

恶意干扰指的是有意对GNSS系统进行干扰或破坏的行为,例如GPS定位被用于恐怖主义活动中的导弹制导或炸弹引爆等。

无意干扰则通常是由电子设备、无线通信和雷达等其他系统产生的设备造成的干扰,例如发射机泄漏的无线电频率干扰到GNSS接收机。

干扰对GNSS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位置偏移、导航错误和无法定位等方面。

一旦GNSS接收机受到干扰,可能会导致定位误差增加,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因此,准确地检测和监测干扰信号对于保证GNSS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GNSS卫星导航系统干扰监测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干扰检测和干扰定位。

干扰检测是指基于接收机相关参数的算法,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干扰。

常用的干扰检测方法包括功率检测法、时频域分析法和自适应法等。

功率检测法基于接收到的信号功率进行判断,当信号功率大幅度超过正常情况下的功率范围时,即可判定存在干扰。

时频域分析法主要通过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判断其中是否存在非GNSS信号,进而进行干扰判定。

自适应法是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方法,利用自适应滤波器来削弱干扰信号,进而进行干扰判定。

干扰定位是指通过对收到的干扰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确定干扰信号的发射源的位置。

根据干扰信号传播模型、多接收机观测和数据处理算法等,可以实现对干扰信号源的定位。

卫星定位原理与抗干扰分析

卫星定位原理与抗干扰分析

“北斗”卫星定位原理
“北斗一号”的定位原理是, 如图3, 首先由地面控制 中心向卫星发出询问信号, 两颗卫星收到询问信号后再向 空中以广播的方式向服务空域转发,如果服务空域某用户 需要定位服务, 则在接收到其中一颗卫星(假设是卫星1)发来 的请求信息后, 分别向两颗卫星发出回应信号, 两颗卫星再 将回应信号发回地面控制中心.地面控制中心根据从用户回 复信息回传到地面控制中心的时间, 计算出地面控制中心到 卫星距离加上卫星到用户距离之和.由于卫星1和卫星2的位 置确定,因此卫星到地面控制中心的距离已知, 则可得到用户 到卫星1 和卫星2 的距离.于是可以确定, 用户必位于以卫星 1 和卫星2为球心, 卫星1 和卫星2分别到用户的距离为半径 的两个球面上, 两个球面相交可得一个定位圆.另外控制中心 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则可 得到以地球中心为球心,地球半经加上用户高程值为半径的 第三个球面, 与前面所得的定位圆相交可得两个交点.根据几 何知识可知,这两个交点一定以赤道为对称轴, 对称地分布在 地球的南北半球上.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 因此可以确定用户 的位置.
3
卫星导航抗干扰分析
卫星导航的干扰
卫星导航系统干扰技术从战术上考虑可以分为两种完全不同 的体制: 压制干扰:压制干扰对卫星导航信号的威胁是最大的。压制 式干扰信号进入到接收机以后湮没了人们所需要的有用信号的强 度,让人们无法正常解读信号里面所包含的信息,最终导致接收 机不能正确捕获和跟踪卫星导航信号,从而达到干扰接收机的目 的。例如,由于相关式干扰信号是一种与卫星信号的码序列相关 性较强的码序列干扰信号,因此相关式干扰信号与卫星导航信号 能够同时通过窄的滤波器,从而达到理想的干扰效果。 欺骗式干扰:这种干扰信号是与导航信号具有相同参数的假 信号,它能使接收机接收到虚假的信息,进而使其产生错误的导 航信息,达到干扰目的。欺骗式干扰具有两种主要形式: 产生式 干扰和转发式干扰。产生式干扰会根据已知的导航信息制作出与 其很相近的欺骗信号来“欺骗”接收机,使接收机收到欺骗方预 定好的虚假内容。而转发式干扰是将接收的导航卫星信号进行延 时放大后发送出去,这样就使得接收机所接收到的信号与原先的 信号时延发生变化,最终也会使其得到错误的信息,不能正确的 进行导航定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随着我国国力的日益壮大,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的技术与发展也日益成熟。

目前,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实现了全球组网,能够为全球的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导航服务。

本文将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究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研究1.卫星系统设计卫星系统设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数量和分布是进行导航定位的基础。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实现了全球组网,其中包括30+颗卫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导航服务。

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的频段也被分为两个不同的频段:L1频段和L5频段。

其中,L1频段主要用于民用应用,而L5频段则主要用于军事和高精度应用。

2.信号处理技术信号处理技术是实现卫星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主要分为自适应波束形成、空时信号处理和信号捕获和跟踪技术等几个方面。

在信号处理技术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用了多晶微波集成电路(MMIC)等高性能芯片,从而提升了信号处理的精度和灵敏度。

同时,还引入了噪声抑制、多普勒散布系数估计等技术,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定位精度。

3.导航算法导航算法是卫星导航定位的重要环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导航算法主要包括了卫星轨道计算、接收机的伪距测量计算、时钟校正等几个方面。

为了提高卫星导航的精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引入了模糊度固定等技术,从而提高了定位精度和可靠性。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1.民用应用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普及,其在民用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地质、渔业、物流等领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

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用户可以获取交通路况信息,帮助用户更加顺畅地出行;同时,还可以准确地定位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位置,方便市民乘坐。

北斗卫星导航接收端抗干扰性能测试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接收端抗干扰性能测试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s h o w t h a t t h e c u r v e o f b i t e r r o r r a t e v e r s u s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c a r r i e r t o n o i s e r a t i o c a n b e g o t b y t h e s y s t e m, wh i c h c a n p r o -
l a t i o n s y s t e m, t h e t e s t wa s r e a l i z e d . Th e e f f e c t i v e c a r r i e r t o n o i s e r a t i o a t t h e r e c e i v e r w a s u s e d a s i n d e x o f a n t i - j a mmi n g p e f r o ma r n c e , a n d i t w a s s i mu l a t e d b y a d j u s t i n g o u t p u t p o w e r o f t h e j a m mi n g s i g n a l t r ns a mi t t e r .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外场试验模拟系统固然是卫星导航接收端测试增益可以将淹没在噪声中的信号提取出来但当干扰信号非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受到试验耗费组织实施安全性等因常强并且干扰类型复杂干扰信号角度多变时卫星导航系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做定量分析
第4 O卷 第 7 期 2 0 1 3年 7月





Vo 1 . 4 0 No . 7

北斗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设计与实现

北斗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设计与实现

北斗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设计与实现随着人们对导航技术需求的增加,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其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目标是提高接收机对弱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以实现在复杂环境下的持续高精度导航。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设计人员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

首先,设计人员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

利用自适应滤波、频谱分析、智能跟踪等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噪声干扰,提高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此外,设计人员还通过优化接收机硬件电路结构,提高了信号的采样精度和处理速度,进一步增强了接收机的灵敏度。

其次,设计人员针对复杂多路径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多路径干扰是指卫星信号经过建筑物、山脉等障碍物反射后,到达接收机时产生的多个信号路径,干扰了原始信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人员采用了多径抑制技术,通过信号处理算法对多个信号路径进行分析和抑制,提高了接收机对弱信号的识别和提取能力。

此外,设计人员还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进行了优化。

北斗系统采用了多星座、多频点的设计,为了充分利用系统的优势,设计人员采用了多星座融合、信号多路径融合等技术,提高了接收机对北斗系统信号的接收效果和导航精度。

在实现方面,设计人员结合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完成了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的制作和调试。

经过多次测试和优化,接收机在各项指标上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综上所述,北斗高灵敏度卫星导航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充分考虑了复杂环境下的信号接收问题,通过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和优化的硬件设计,提高了接收机对弱信号的接收灵敏度。

这一设计与实现的成果将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提供更高的导航精度和可靠性,为人们的出行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稳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稳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

稳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一、概括随着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抗干扰技术的研究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

本文将对健壮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为提高GNSS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传输手段,在民用和军事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卫星导航系统面临着信号丢失、数据错误等问题,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研究抗干扰技术对于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抗干扰技术的研究背景、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分析。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成为个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标志。

在民用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交通、气象、灾害预警等各个领域;在军事领域,卫星导航系统可以为导弹制导、军事侦察等提供重要支持。

卫星导航系统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影响,如大气层延迟、卫星轨道误差、地面发射设备干扰等。

这些干扰可能导致信号丢失、数据错误等问题,影响正常使用。

研究抗干扰技术对于提升卫星导航系统的稳健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已有四个卫星导航系统投入运行,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和中国的北斗。

这些导航系统在信号传输、定位精度、服务范围等方面各有特点,但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威胁。

为提高卫星导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各国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研究,提出了多种抗干扰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信号处理技术、波形调制技术、编码与解码技术、天线技术与多址技术等。

信号处理技术和波形调制技术在抵御干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信号处理技术通过对信号进行预处理、滤波、解调等操作,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小干扰的影响;波形调制技术通过在信号中加入具有特殊形式的主瓣恒虚阶和时域自适应滤波器,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1.1 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作者:张高巍来源:《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年第08期摘要:本文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概述,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当前应用状况,研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实现。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中图分类号:TN96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9)08-0109-02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概述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项高效的定位、导航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我国的很多城市中。

然而,由于我国领土面积广阔,不同省市地区的地形地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卫星导航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条件、电磁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影响。

相关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强对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确保该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下去,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定位导航服务。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受到的干扰类型目前来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受到的干扰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1)欺骗型的干扰方式,即通过对非正式基站进行操作,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送一系列错误的信号,从而导致导航终端的定位信息发生错误。

(2)压制型的干扰方式,即通过操作干扰能力较强的干扰机,发出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信号来对导航终端进行干扰,从而导致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对正确信号进行科学的处理,进而对接收设备的功能受到极大的破坏。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类型当前国内外已存在的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几种[1]:(1)空域滤波抗干扰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大量阵元进行排列,从而将正确信号与错误信号有效进行分隔,进而将干扰程度降到最低。

(2)时域滤波抗干扰技术。

该技术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科学的处理,从而对分贝较大的干扰信号产生较强的削弱效果,该技术能够对单频、窄带等类型的干扰信号产生很好的抑制效果,但与此同时,该技术也会对原本的信号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信号的接收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北斗导航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北斗导航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的研究

北斗导航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的研究钱春雷;卢飞平;仵阳;林明【摘要】把北斗双频抗干扰作为研究对象,以天线接收B1和S两个频点信号的抗干扰处理为研究重点。

首先构建了双频圆阵的阵列信号模型,阐述了空时二维滤波的原理,权值的确认准则LCMV,以及功率倒置阵列的特性,在此基础上采用LMS算法得到空时滤波的最优权值,并对该算法的性能进行matlab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四阵元圆阵的LMS功率倒置空时二维算法能够在干扰的来向形成较深零陷。

最后将仿真过的算法在FPGA硬件平台上实现,进一步验证算法的可行性。

%The Beidou dual frequency anti interferenc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this paper and the em-phasis is laid on the anti interference algorithm of B1 and S frequency.An array signal model of dual frequency circular array is constructed and the principle of space-time filtering,weight recognition criteria LCMV,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wer inversion array are described,and the optimal weights of the space-time filter are ob-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LMS algorithm.Then,MATLAB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inversion based on LMS algorithm can make the antenna array in the direction of interference automatically generate nulling.Finally,the algorithm is tested on the actual hardware platform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lgorithm.【期刊名称】《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0)002【总页数】7页(P156-161,171)【关键词】北斗双频抗干扰天线;空时二维抗干扰算法;LCMV准则;功率倒置;LMS 自适应算法【作者】钱春雷;卢飞平;仵阳;林明【作者单位】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镇江212003; 上海电控研究所,上海200082;上海电控研究所,上海200082;上海电控研究所,上海200082;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随着我国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日益迅速与成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军事应用领域越来越离不开它.由于卫星导航信号到达地面的有用信号十分微弱,并且受到各种形式的干扰,特别是在军事应用领域,在敌对方的大功率干扰下,如果缺乏相应的抗干扰手段,会影响导航系统精度,甚至使系统失去导航能力.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导航信号作抗干扰处理,对抗干扰技术的研究也是北斗导航发展的重中之重[1-2].文中针对北斗RNSS-B1和RDSS-S接收频点抗干扰技术进行研究,这两个频点是北斗定位工作的主要频点,B1频点用于实现北斗系统的无源定位处理;S频点信号是用于短报文信号的处理,报告所处位置的关键信号.文中抗干扰处理模块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完成对RDSS-S 频点和RNSS-B1频点的抗干扰处理.针对北斗导航信号特点,传统的时域和频域滤波并不能对宽带干扰起到稳定有效的抑制效果.纯空域滤波虽然都能对窄带和宽带干扰进行有效抑制,并在干扰来向形成较深零陷,如果有用和干扰信号来自同一方向,即便频率不同,纯空域滤波也无法分辨.但是天线阵元数一旦确定后一般不会更改,那么阵列对干扰个数的自由度也就随之固定,因此纯空域滤波在干扰个数较多的情况下,并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然而空时二维联合处理,在固定阵元数的前提下,天线阵列抗干扰的自由度可大幅度提升,规避了纯空域滤波存在的问题[3].文中构建了阵列信号的数学模型,详细介绍了本天线采用的空时二维处理以及基于LCMV准则的功率倒置算法.1.1 阵列信号的数学模型构建卫星导航信号相对于接收天线来说可以视为空间远场信号,即对于接收天线可看作平面波.由于北斗卫星导航信号的特殊性,可以将天线阵元近似看作一个点,阵元间的相互耦合也可以忽略不计[4-5].假设P个空间远场信号入射到天线,信号中心频率为w0,波长为λ,信号入射方向的单位方向矢量表示为a(ω0,τ).在上述假设下有:ui(t-τ)≈ui(t),τ为信号到达各阵元的时间延迟,第i个信号表示为:据上式可以得出阵元m信号的表达式为:式中:Nm(t)为t时刻阵元m上接收到的噪声;τmi为时间延迟,表示信号i到达阵元m较参考阵元的延迟.阵列分布采用圆阵,阵列半径为Rb,阵元间距为.同理,4个S频点阵元与B1频点阵元间隔45°分布,如图1.以原点为参考点,B1频点各阵元至参考点的时间延迟τmi以及相位延迟φmi(θ,φ)如下:式中:M=4,m=1,2,3,4,S频点与B1频点类同.固定时间t,各阵元通道接收信号排列为一个列向量,则式(1)可以扩展为:式(5)写成矢量形式如下:1.2 空域-时域二维联合处理原理及模型同时对信号进行时域FIR滤波和纯空域滤波,把单纯的一维滤波处理,扩展到二维滤波处理,在时间以及空间两个维度上对信号进行滤波[6].空域-时域二维联合处理原理模型如图2(采用四阵元、5个时间抽头,即M=4,P=5).由图2可见,在纯空域滤波的基础上,每个阵元通道后加上若干个延时单元,这样每一个单独的天线阵元就构成了时域的FIR滤波.经过空时联合扩展后,M维空域信号转化为M*P维信号阵列,增加了抗干扰的自由度.设阵元m,时间抽头p的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式(6)中时间延迟τ要小于1/B,B为信号带宽,设ωmp为阵元m,时间抽头p的权值,则经过空时联合滤波处理后,输出信号可以表示为:要想得到滤波后输出信号,关键在于空时二维联合滤波的权值求解.权矢量的求解并采用多种准则,可以根据实际的工程要求来选择.目前常用的约束准则有: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sqnared error criterion,MMSE)、最大信干噪比(maximum signal to interference and noise ratio,MaxSNR)、最大似然(maxmum likelihood,ML)和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LCMV)[7].但是由于LCMV准则实现简单,不要求知道期望信号的先验信息,且能够自适应的实现在多个干扰方向形成零陷,因此文中采用LCMV准则来实现空时抗干扰算法.1.3 基于LCMV准则的功率倒置算法使滤波器的输出功率(即信号方差)最小是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准则主要原理[8],利用人为干扰的功率远远大于导航信号功率,使信号输出总功率最小,将干扰对有用导航信号的影响降到最低.因此可以得到该准则的数学表达式:如果直接求式(8)的结果,那么功率的最小值将在ω=0时取得,此时y(n)也将为0,结果将没有任何意义.因此,要想得到有实际工程意义的结果,必须要给式(8)加上约束条件,即:式中:CX为约束矩阵,g为相应的约束响应向量.根据约束条件构造代价函数,把式(9)写成拉格朗日函数的形式:令ω(L(ω))=0,则最优权值可以表示为:当CX=s且g=1时是LCMV准则的一种特例(其中s为空时导向矢量):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9]准则.那么可以求得MVDR最优权矢量为:在LCMV准则的原理下,把约束条件改为:ωHs=1,就是功率倒置自适应算法建立根本[10].即要求天线阵列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θ方向上的增益为1,使阵列输出总功率最小.如果此时令:s=[1,0,…,0]T,则根据ωHs=1,可以得到:[ω1,ω2,…,ωM][1,0,…,0]T=1,即:ω1=1.如图3,固定第一阵元权值为1,以其接收信号作为参考信号,调节剩余阵元的权矢量使剩余M-1阵元接收信号输出加权与第一阵元接收信号误差均方最小,令y=x1-ωiHxi则:E{|y|2}=E{}-2ωiHrxix1+ωiHRxixiωi式中:xi=[x2,x3,…,xM]H;ωi=[ω2,ω3,…,ωM]H;rxix1=E[xix1]是参考信号和剩余M-1阵元接收信号的互相关矩阵;Rxixi=[xixiH]是其余M-1阵元接收信号的自相关矩阵.式(13)对ωi求梯度,并令梯度为0,求得最优权值:在实际的空时抗干扰算法的实现中,为了得到最优权值需要对RXX进行求逆运算,然而,对4×4以上的矩阵求逆运算量很大,至于实现四阵元五个时间抽头的空时算法,理论上需要对20维的矩阵进行求逆,实现起来相当困难.因此需要简化计算,采用LMS算法来做权值计算.LMS算法的硬件实现简单,需要的乘法器数量相对于矩阵求逆来说减少了很多.2.1 基于功率倒置的LMS算法基本原理最小均方(LMS)算法[11]可以自动对性能曲面(代价函数相对于权值的关系曲面)进行搜索,得到最优权值,规避了最陡下降算法和牛顿法在每次迭代时都需要对梯度进行估计的问题,将单次采样数据计算得到的e2(n)代替均方误差进行梯度估计,其中e(n)为输出误差函数.根据LMS的原理可以得到权值迭代的数学表达式为梯度估计可以表示为:把第一路阵元的接收信号作为参考信号,将其它阵元的接收信号通过LMS算法加权和来逼近参考信号,使总输出功率最小.设输入信号表示为:x=[x2,x3,…,xM],d(n)=x1为参考信号,ω=[ω2,ω3,…,ωM]为权向量.由上文功率倒置算法原理可将性能函数的梯度向量表示为:J(n)=-2rxix1+2Rxixiωi,然而根据LMS算法原理,梯度估计中Rxixi和rxix1可以用其瞬时估计代替,得到=x(n)d(n),那么就可得到梯度向量的瞬时估计表达式:-2x(n)[d(n)-xH(n)ω(n)]=-2e(n)x(n)与式(15)给出结果一致.综上,可以推出LMS算法的迭代公式:根据前文关于空时二维自适应处理的介绍,结合基于功率倒置阵列的LMS算法的原理和权值迭代过程,可以把LMS空域-时域二维联合自适应过程以及LMS权值迭代过程表示如图4,5.2.2 算法性能仿真由于S频点实现方式和B1类似,仅信号参数不同,文中以B1频点为例对算法性能进行仿真.北斗导航信号B1频点频率和带宽是1 561.098 MHz±2.046 MHz,干扰信号带宽为4.092 MH,设信噪比为-32db,干噪比33db.固定阵元数M=4,时间抽头数P=5,有用信号45°入射天线阵列,两个干扰的来向分别为(180°,60°)和(270°,30°),分别为两个干扰的方位角、俯仰角,图6为算法仿真的方向图及其等高线.由上图可以分析得出,LMS基于功率倒置阵列的空时抗干扰算法在干扰来向(180°,60°)和(270°,30°)均形成了较深的零陷,可以看出该算法起到了良好的抗干扰效果.算法在天线的抗干扰模块中实现,抗干扰处理模块分为RNSS-B1频点和RDSS-S 频点抗干扰处理子模块,以B1频点为例(S频点与B1相似),信号经下变频模块输出,四路模拟中频信号通过SMA接口进入抗干扰处理板,分别经过一个1 ∶1变压器T1-1T进行电气隔离后,被ADC采样为四路数字信号输送给FPGA.经过抗干扰处理后的信号,经过一路AD9747转换为模拟中频信号输出给上变频模块.为了保证抗干扰处理与前面下变频模块的时钟同源,抗干扰处理板上的时钟由一体化射频组件的CLK接口提供,四路ADC和一路DAC的时钟由FPGA供给.实现平台的组成如图7.文中通过FPGA实现抗干扰算法,算法在FPGA中实现的流程如图8.文中将算法应用到实际硬件平台,以进一步验证算法可行性.具体流程:首先开信号源以及干扰源,设置北斗导航信号功率为-133dBm,3个宽带干扰功率为-63dBm.下载程序到抗干扰处理板,通过串口工具观察搜星、定位情况.待定位成功后,利用Signaltap采集数据,导入Matlab分析滤波输出信号曲线,并与第一个阵元实际接收信号进行比较,如图9(A为幅值).图9表明经过空时滤波后,输出信号幅度大为减小,经滤波后,接收机可满足定位功能.文中着重对抗干扰算法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四阵元圆阵的北斗导航阵列信号,介绍了空时二维滤波基本原理,及其相关算法使用的计算准则LCMV和功率倒置算法的原理.并重点研究了采用LMS算法求取对空-时域滤波权值,同时对该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取得良好的抗干扰效果.在此基础上将算法应用于实际硬件平台证明了算法的可行性.LMS算法计算量小,相对稳定性较好,但是权值收敛速度和稳态失调不能同时兼具.在考虑到系统的复杂程度以及具体的硬件实现上,LMS算法具有很大优势,为北斗双频抗干扰的下一步具体硬件实现打下基础.【相关文献】[ 1 ] 康博.北斗导航系统空时抗干扰技术研究[D].陕西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3.[ 2 ] 王晓君,张伟,杜萌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及其抗干扰技术[J].河北工业科技,2014,31(3):234-238.WANG Xiaojun,ZHANG Wei,DU Mengmeng.Application of compass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and its anti-jamming[J].Heibei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31(3):234-238.(in Chinese)[ 3 ] 何永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J].船体电子工程,2014,34(1):66-68.HE Yongqian.Anti-jamming technology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J].Ship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4,34(1):66-68.(in Chinese)[ 4 ] 吕翠改,成传湘,陈国通,等.基北斗导航阵列信号的模型构建及仿真[J].电子工艺技术,2012,33(6):365-368.LV Cuigai,CHENG Chuangxiang,CHENG Guotong,et al.Modeling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beidou navigation array signal[J].Electronics Process Technology,2012,33(6):365-368.(in Chinese)[ 5 ] 初明阳.自适应调零天线卫星定位抗干扰算法仿真研究[J].航空兵器,2014(3):44-47CHU Mingyang.Study of simulation algorithm of adaptive nulling antenna array for anti-jamming in satellite positioning systems[J].Aero Weaponry,2014(3):44-47.(in Chinese) [ 6 ] 刘延波,袁洪,李亮.GPS天线阵抗干扰性能分析与改进[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36(12):2361-2365.LIU Yanbo,YUAN Hong,LI Liang.Aanlysis and improvement for performance of GPS antenna array interference suppression[J].Systems Engineering andElectronics,2014,36(12):2361-2365.(in Chinese)[ 7 ] 王永州,夏斌,马辉.基于圆形天线阵的GPS抗干扰性能仿真与其干扰方法研究[J].通信技术,2014,47(1):76-80.WANG Yongzhou,XIA Bin,MA Hui.Simulation and its interference method of circular antenna array-based GPS anti-jamming Performance[J].CommunicatinsTechnology,2014,47(1):76-80.(in Chinese)[ 8 ] 张秀清,安国臣,王晓君.GNSS抗干扰中LCMV算法研究及仿真[J].河北工业科技,2014,31(3):204-208.ZHANG Xiuqing,AN Guochen,WANG Xiaojun.Research and simulation of LCMV algorithm in GNSS anti-interference[J].Hebei Journal of Industrial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4,31(3):204-208.(in Chinese)[ 9 ] 何冬梅.导航系统中自适应抗干扰算法的FPGA设计及实现[D].四种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10] 张新帅,张继宏,刘伟亮.四阵元GNSS抗干扰天线的设计与实现[J].数字通信,2013,40(2):47-50.ZHANG Xinshuai,ZHANG Jihong,LIU Weiliang.Four antenna array GNSS anti-interferenc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J].Digital Communication,2013,40(2):47-50.(in Chinese) [11] 赵春晖,张朝柱,王立国,等.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研究及相关政策措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研究及相关政策措施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研究及相关政策措施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卫星导航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不仅为民众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同时也面临着安全性和保密性的重要挑战。

为了确保北斗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相关政策措施被制定并逐步完善。

本文将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安全性与保密性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

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为了确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安全性,在系统设计、运营和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风险分析。

目前,北斗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安全架构设计在北斗系统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多层次、多控制中心、多用户接入的系统结构,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该架构的设计考虑了系统的安全通信、身份认证、数据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多个方面,为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基础保障。

2. 密码算法与协议密码算法和协议是保证北斗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为了保护系统的通信和数据传输安全,北斗系统采用了国内自主研发的密码算法和协议,并对其进行了不断的升级和改进。

目前,北斗系统采用的加密算法包括SM2、SM3和SM4等,具备较高的抗攻击能力和安全性。

3. 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针对北斗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安全威胁和风险,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和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该过程包括对系统进行风险识别、动态监测、安全预警和紧急响应等措施,以保障北斗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保密性研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保密性研究主要围绕对系统的信号和数据进行保密处理展开。

为了保护系统的保密性,需要进行以下方面的研究:1. 信号抗干扰与隐藏处理为了防止北斗系统的信号被干扰和攻击,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采用了抗干扰和隐藏处理等技术手段。

该方法通过对信号进行扩频、频率跳变和调制等处理,增强了信号的抗干扰性能,提高了系统的保密性。

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

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

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成果,它是中国自主研发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经济、安全、军事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北斗导航系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需求。

为了进一步推广北斗导航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

一、北斗导航系统的技术原理北斗导航系统是一种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Galileo)、俄罗斯格洛纳斯导航系统(GLONASS)等卫星导航系统类似。

北斗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接收设备组成。

北斗卫星采用上行通信和下行通信相结合的方式,与用户接收设备进行交互通信,通过测量时间差的方法,确定用户接收设备的位置。

北斗导航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卫星轨道及时钟精度控制、信号传输和接收、导航定位算法等。

其中,卫星轨道及时钟精度控制是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到信号传输精度和导航定位精度。

北斗导航系统采用多目标观测技术、空分编码技术等技术手段,提高信号抗干扰能力和定位精度。

导航定位算法则是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计算出用户接收设备的位置。

二、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领域北斗导航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涉及经济、安全、军事和社会治理等领域。

以下是北斗导航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1. 交通运输。

北斗导航系统可提供车辆定位、路况信息、导航服务等,为交通运输行业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务支持。

2. 海事。

北斗导航系统可提供船只定位、海况信息、航线规划等服务,为海事行业提供安全便捷的航行服务。

3. 林业。

北斗导航系统可提供森林监测、火灾预警、灾害监测等服务,为林业行业提供智慧化保护服务。

4. 公共安全。

北斗导航系统可实现快速定位和调度,提供精准的预警、分析和应急响应,为公共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三、北斗导航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进一步推广北斗导航技术的应用,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服务。

以下是推广北斗导航技术的主要措施:1. 加强技术研究。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也在不断地改变。

在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依赖于智能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设备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些设备之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

作为中国自主建立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日益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本文将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创新”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两个方面论述,以深入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创新首先,我们来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创新。

作为一个像GPS那样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同样应具备高精度、高可靠和全球性等特点。

2017年,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北斗三号卫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了全球覆盖的能力,可以为全世界提供服务。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创新方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芯片技术创新。

在卫星导航系统中,芯片是关键的领域之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芯片的要求非常高,需要使用高精度、高灵敏度、低功耗的芯片。

为此,中国的芯片厂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推出了一系列新型芯片。

这些芯片具有高精度、低功耗、抗干扰等特点,可以支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效运行。

其次是算法技术创新。

卫星导航系统的算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直接影响到导航的精度和可靠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算法研究人员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推出了一系列新的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位置服务更加准确、可靠和优质。

再次是模拟技术创新。

对于卫星导航系统来说,模拟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使用模拟技术,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导航环境,提高导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模拟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验证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优化导航系统的设计。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接下来,我们来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军事安全、地震监测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9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概述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概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一项高效的定位、导航技术,目前已被应用于我国的很多城市中。

然而,由于我国领土面积广阔,不同省市地区的地形地貌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卫星导航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环境条件、电磁波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运行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影响。

相关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强对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的研究,确保该系统能够正常稳定地运行下去,为使用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定位导航服务。

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受到的干扰类型目前来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受到的干扰类型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1)欺骗型的干扰方式,即通过对非正式基站进行操作,向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送一系列错误的信号,从而导致导航终端的定位信息发生错误。

(2)压制型的干扰方式,即通过操作干扰能力较强的干扰机,发出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信号来对导航终端进行干扰,从而导致卫星导航系统无法对正确信号进行科学的处理,进而对接收设备的功能受到极大的破坏。

1.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类型当前国内外已存在的卫星导航抗干扰技术类型主要包括几种[1]:(1)空域滤波抗干扰技术,该技术通过对大量阵元进行排列,从而将正确信号与错误信号有效进行分隔,进而将干扰程度降到最低。

(2)时域滤波抗干扰技术。

该技术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科学的处理,从而对分贝较大的干扰信号产生较强的削弱效果,该技术能够对单频、窄带等类型的干扰信号产生很好的抑制效果,但与此同时,该技术也会对原本的信号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对信号的接收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

(3)空时自适应滤波抗干扰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就是在二维空间内对干扰信号进行抑制和处理,很好地弥补了空域滤波抗干扰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当前应用状况2.1 滤波技术的应用情况滤波技术分为以阵列天线为基础的空域滤波抗干扰技术及空时二维滤波抗干扰技术,以及以单天线为基础的频域滤波抗干扰技术和时域滤波抗干扰技术。

在应用过程中,滤波技术当前所存在的优缺点如下:(1)空域滤波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通过处理器与天线阵之间的连接,来实现降低干扰信号的功能,然而该技术存在的缺陷为其自身移项机的精准度有限,因此会对最终所测得的相位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该技术所能处理的干扰信号数量有限,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其自身的性能损耗相对来说比较明显。

(2)空时二维滤波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相对于空域滤波技术来说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即在各阵源内加设一定量的延迟抽头。

这样一来,能够使整个天线阵的自由度得到明显的增强,进而有效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频域滤波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是利用傅立叶变换来对信号进行处理,相较于其他抗干扰技术来说,此类技术的处理过程更加简便,所能提供的零态深度及处理范围也更加广泛。

然而频域滤波技术对带宽不同的干扰信号来说,其抑制效果往往也不同,对于窄带的抑制能力明显要强于对宽带的抑制。

(4)时域滤波技术的应用。

该技术是通过对数字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从而完成对三十分贝以上窄带干扰信号的抑制。

该技术往往可以同时对大量的窄带信号进行处理,但是在对宽带信号的处理方面明显不具有优势。

2.2 波束形成技术的应用情况波束形成技术是通过对阵列天线进行利用,以提高正确信号在传播过程能够受到增益的效果,进而对其他干扰信号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较于滤波抗干扰技术的应用,波束形成技术具有更强大的性能,能够明显降低滤波技术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误差,从而做到更加精准地导航。

除此之外,波束形技术还能减小设备自身的受损程度,确保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具有更加强大的抗干扰能力。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实现3.1 波束形成抗干扰技术的实现干扰信号及卫星信号混合而成的信号在经过微波电路中以后,会共同经过一系列的数字变换,最后通过波束形成技术使得干扰信号被分离出来。

与此同时,系统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能够获取相应的控制权值,进而对多重数据信息进行分析组合,确保正确的卫星信号能够得到明显的加强,并同时在干扰信号的方向产生较大的抑制效果。

最后,系统通过对混合信号再次进行变换,从而输出相应的中频信号。

波束形成抗干扰技术能够同时对大量的卫星信号进行控制,在其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对相关的动态放大器进行设计,并选择能够对增益进行自动控制的技术,从而确保微波射频通路能够持续呈现饱和的状态,进而能够对信干噪比进行优化[2]。

3.2 滤波抗干扰技术的实现滤波抗干扰技术需要通过频域窄带及空时自适应宽带干扰抑制技术的应用来实现,其中频域窄带干扰技术能够对变化较快的干收稿日期:2019-07-06作者简介:张高巍(1978—),男,宁夏隆德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卫星导航定位和惯性导航定位系统的测量。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张高巍(中国人民解放军92785部队,河北秦皇岛 066000)摘要:本文探讨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概述,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当前应用状况,研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的实现。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中图分类号:TN96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9)08-0109-02应用研究DOI:10.19695/12-1369.2019.08.59110第 37 卷 数字技术与应用 扰信号及时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适用于抑制一些功率大、变化快的窄带干扰信号。

而空时自适应宽带干扰技术则分为两种类型,即无约束空时自适应技术及有约束空时自适应技术。

其中无约束型可以在并未预知卫星方向的情况下对干扰信息进行抑制,而当外部干扰消失后,通过该技术可以创造出相应的增益方向图;而对于约束型技术来说,则可以对卫星进行定位跟踪,并在已知卫星位置及方向的情况下,对外部干扰信息提前做好相应的防御工作[3]。

3.3 卫星导航系统终端抗干扰技术的实现卫星导航系统的终端主要由接收机及抗干扰天线两部分共同组成。

其中抗干扰天线用来对卫星所发出的信号进行接收,然后经过射频部分对信号进行处理并得到相应的中频模拟信号,再经变换后进入自适应处理单元、频域窄带滤波,并对相应的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得到一定的加权值。

在此之后,系统将会对天线方向图按天线各单元的权重值进行控制,从而使卫星信号干燥比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窄带干扰和有用信号来向相同,在干扰方向上形成零线,该方向的正确信号会被抑制。

总的来说,通过采用频域窄带干扰控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ti-jamming Technology for Beidou SatelliteNavigation SystemZHANG Gao-wei(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92785 Troops,Qinhuangdao Hebei 066000)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overview of anti-jamming technology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analyses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anti-jamming technology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and studies the realization of anti-jamming technology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Key words: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anti-jamming technology制和空时自适应陷波处理能够有效减少卫星导航系统终端干扰的问题。

4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卫星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然而在此过程中,我国的导航技术仍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因此,相应的研发技术人员应不断加强对抗干扰技术的创新和研究,确保卫星导航技术水平能够得到质的飞跃,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加精准安全的定位导航服务。

参考文献[1] 王晓君,张伟,杜萌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及其抗干扰技术[J].河北工业科技,2014(3):234-238.[2] 何永前,林新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J].舰船电子工程,2017(1):45-48.[3] 刘小波,练灿明.北斗导航终端抗干扰技术设计与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6):167-168.Socket对象生成并完成请求应答后,在进行后续请求就要断开重连,否则就会对系统服务器造成较大性能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无限循环语句while(true)来实现服务器端的反复进行,但由于程序完成一次信息读取后就会进入等待状态,再使用无限循环语句也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为了解决无限循环锁死的问题,使用现成技术手段让服务器在循环内读取Socket信息。

具体方法就是在服务器结构中加入内部类ReadMessageThread,实现多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安全和同步管控。

服务器程序与客户端自由通信的前提是调用serverSocket.ac-Application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Java MultithreadingTechnologySHENG Lin-yang 1,SHENG Fang-yuan 2(1.Heilongjiang Business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2.Heilongji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5)Abstract:Multithreading technology is a solution to concurrent processing problems in Java high-level programming languag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software development with network communication func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principl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reads,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Java multi-threading technology to realiz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oints out the effective way of Java multi-threading technology to realize thread security and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chem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Java multi-threading technology.Key words:Java Advanced Programming Language; Multithread Technology;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cept()方法,但由于该方法在服务器端口只执行了一次,只能与一个客户端进行通信,另外端口被占用也无法进行自有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