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终审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

进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以《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为基础,对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起源、病因和治疗3个方面进行综述。未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研究仍任重而道远,明确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完善诊断康复服务体系刻不容缓。

【关键词】孤独症;ASD;谱系障碍

【Abstract】This paper to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as the foundation, the origins of diagnosis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etiology and treatment of three aspects were reviewed. Future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research still allow to weigh and the responsibilities, clear the etiology of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good diagnosis rehabilitation service system without delay.

【Key words】Autism; ASD; Spectrum disorder

0 引言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作为一种由遗传因素和不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病因不明的脑发育异常疾病,已被公认为是一种起病于儿童童年早期的广泛性神经发育障碍。据统计报道数据显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群体多见于男性儿童,男女比例高达4∶1[1],其躯体症状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方面的缺陷、语言交流方面的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等。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结果显示,

全世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病率已达到0.6%[2],并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仅2011年,英国孤独症儿童的患病率就高达1.6%[3]。

1 ASD的诊断起源

早在1943年,美国的精神科医生Leo Kenner教授首次提出并确定了“自闭症”这一概念,“自闭症”和“孤独症”的译名为Autism,源自于希腊语中“Auter”(自我)一词。Kenner教授在《Autistic disturbances of affective contact》中首次指出11名儿童是带着和他人产生先天不足的情感连结而来到世界上的。这11名儿童的主要表现为言语发育迟缓,性格孤立,行动简单重复,能力缺失,存在同一性的强迫性要求,行为孤独并难以发展正常的人际交往关系。由此Kenner教授将之命名为“早发性婴儿孤独症(early infantile autism)”。此后,其他国家的学者也相继对类似的病例进行了研究并报道,使用了如“童年精神分裂症”、“共生性精神病”、“童年精神病”及“婴儿精神病”等多个诊断名称。1968年,英国发展心理学家Rutter在Kenner 描述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并修正,提出符合孤独症患儿的四项基本特征:(1)起病早;(2)言语损伤;(3)行为怪异;(4)缺乏社交。

1977年,WHO在ICD-9首次引用了“童年期特有的精神病―婴儿孤独症”这一诊断概念。1980 年, DSM-Ⅲ[4]又提出将属于童年期特有的精神病―婴儿孤独症归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由此可以得知,ASD作为发育障碍性疾病首次得到正式认可。1987年,DSM-Ⅲ-R进一步用“孤独症”取代“婴儿孤独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6条具体的标准,并将其归为“未分类的广泛性发育障

碍”(PDD-NOS)。1992年,ICD-10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类别的“童年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该诊断包涵儿童孤独性障碍、婴儿孤独症、婴幼儿精神病及 Kenner氏综合征四个诊断概念。1994年修订的DSM-Ⅳ[5]及2000年的DSM-Ⅳ-TR[6]则进一步细化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这一诊断定义。并在数量扩充到了5个亚类。2013年,DSM-V[7]取消“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一定义,将孤独症谱系障碍归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的范畴,并强调必须发生在早期发育阶段。DSM-V把孤独症谱系障碍作为单一分类进行概念定义,将对ASD的诊断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2 ASD的病因

2.1 生物学因素

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导致ASD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研究显示,在双生子中,同卵双胞胎患病率(60%~80%)要比异卵双胞胎(3%~10%)高出8倍[8]。通过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家族聚集性的研究显示发现,孤独症同胞的患病率(5%~10%)[9]也比正常群体高出许多。由此可知,孤独症谱系障碍存在很高的遗传性。

细胞遗传学研究发现,几乎每条染色体上都有和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关的基因片段,如CDKL、CHD85、FOXP1、MBD5、ZNF507、TCF4、

ZNF804A、PDE1OA、GRIN2B以及ANK3基因等,数量多达100多个[10]。此外,通过对小鼠模型的试验结果显示,7q31―32易感基因座1上的CADPS2基因的缺失可能是造成孤独症谱系障碍小鼠模型的易感性发生的原因之一[11]。同时还有研究数据显示,SLA25A12基因的多态性与孤独

症患儿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催产素受体(OXTR)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中与社会认知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具有提高积极评估的准确性,减少对于负性社交信息的选择性注意分配以及增强对社交情感信息的记忆等功能[12]。2008年,Weiss等在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的研究中,发现染色体16pl1.2区间约500 kb的新发拷贝数缺失和重复也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易感性有关。这些基因在神经生物学中发挥的作用可能就是引起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原因之一[13]。 2.2 母体孕期因素

大量资料研究显示,母体孕期药物感染、重金属中毒等都与ASD的患病有关[14]。利物浦和曼彻斯特发育小组[15]对于母体孕期如果长期接触丙戊酸钠药物所生育的约600名患儿进行长期的随访发现,孕期暴露于丙戊酸钠的母体生育的儿童患孤独症的概率是正常人的七倍。此外,母亲孕期疾病史;助产技术;新生儿低体重早产;抗分娩药物;新生儿因为缺氧、黄疸等外界因素也可能引发孤独症谱系障碍疾病的产生。母体孕期缺乏叶酸和维生素D等或者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的状态也可能与ASD有关。另外,母体自身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或者孕期吸烟也可引起胎儿在发育过程中脑部缺氧,从而引起大脑发育障碍[16]。

2.3 其他因素

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病因研究至今尚未清楚。有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表示,因社会心理因素及其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等也会引起幼儿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产生。马居飞等[17]对79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父母性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父母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