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

合集下载

血涂片制备实验报告

血涂片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2. 了解血液细胞的形态及数量;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显微镜观察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血液细胞经涂片、固定和染色后,可体现出不同发育阶段及病理生理改变的白细胞,在细胞体积、细胞质成分及酸碱性、细胞核染色质含量及空间排列状态的差异。

借助显微镜对上述差异进行总体分析,从而将各种白细胞区别开来。

成熟红细胞不含细胞核,细胞质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略呈碱性。

制成血涂片经瑞-吉染色后,血红蛋白与染液中呈酸性的伊红结合而显桔红色或淡粉红色。

同时,红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点也得以展现。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载玻片、盖玻片、血液涂片器、显微镜、细胞计数板、酒精灯、滴管、擦镜纸、剪刀、镊子、剪刀、烧杯、试管、试管架、显微镜载物台等。

2. 试剂:瑞氏染液、生理盐水、消毒酒精、双氧水、抗凝剂等。

四、实验步骤1. 采血:用消毒酒精消毒耳垂或手指尖,待干。

用剪刀剪去耳垂或手指尖一小部分皮肤,使血液自然流出。

如血流不畅,可用消毒棉轻轻挤压。

2. 制备血涂片:取一干净载玻片,用血液涂片器沾取少量血液,滴于载玻片中央。

用另一载玻片作为推片,将推片末端斜置于血液滴的左缘,成30°~40°角。

将推片稍向后退,使之与血液滴接触,血即向推片末端的两边伸展,并在两载玻片之间的斜角中充满。

此时把推片向前推动,血随推片而行,即涂成血片。

血片的厚薄可由血滴大小、推片速度和两片间的角度大小来调节。

3. 干燥与固定:将制备好的血涂片置于空气中自然干燥,或用酒精灯轻微烘烤。

待干燥后,滴加适量瑞氏染液,染色5~10分钟。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待自然干燥。

4. 观察与计数:将染好的血涂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细胞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区域。

选用合适的计数板,进行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结果: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血涂片上红细胞呈椭圆形,无细胞核,细胞质略呈碱性,经瑞-吉染色后显桔红色或淡粉红色。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介绍血涂片的制备与染色实验方法及步骤,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和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1.准备所需材料:–血液样本–血涂片载玻片–血液涂片器–双氧水–细胞染色剂–拖尾液–显微镜片2.制备血涂片:–取一滴血液样本,滴于载玻片中。

–使用血涂片器,将血液涂片器顶端垂直贴附在载玻片上。

–慢慢向后移动血涂片器,使血液样本均匀地涂布于载玻片上。

3.干燥血涂片:–将制备好的血涂片放置于通风处,自然晾干。

4.染色处理:–将已干燥的血涂片浸入双氧水中,浸泡5分钟,用来溶解红细胞。

–用显微镊子夹取血涂片,轻轻晃动10次,使红细胞充分分散。

–轻轻将血涂片冲洗干净,以去除残留的双氧水。

–将血涂片浸入细胞染色剂中,染色1分钟。

–将血涂片冲洗干净,确保没有染色剂残留。

5.拖尾处理:–取适量拖尾液滴在盖玻片上。

–将染色好的血涂片倒置放在盖玻片上,使其与拖尾液接触。

–轻轻拖动血涂片,使细胞核进入拖尾液。

6.结果观察与分析:–将染色好的血涂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分析细胞形态、染色程度等指标,记录结果。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需戴好实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血液。

•制备血涂片时,务必将血液涂布均匀,以免影响结果。

•双氧水具有漂白作用,使用时需小心避免溅到衣物或皮肤上。

•染色剂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吸入或误食。

•结果分析时,应根据实验要求和标准参考范围进行判断。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血涂片并进行了染色处理。

观察结果可为后续血液相关研究提供重要数据和参考。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并注意了安全事项。

希望本报告对今后的血涂片制备与染色实验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无。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专家讲座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专家讲座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第7页
六、参考区间
WBC 百分率 (%)
中性杆Nst 1~5
中性分Nsg 50~70
嗜酸性 E 0.5~5
嗜碱性B
0~1
淋巴 L
20~40
单核M
3~8
绝对值( ×109/L ) 0.04~0.50 2.00~7.00 0.05~0.50 0~0.10 0.80~4.00 0.12~0.80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第48页
中性粒细胞空泡性变:中性粒细胞胞质内出 现一个或数个空泡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第49页
空泡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第50页
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胞质毒性改变保留 局部嗜碱性区域,呈圆形、梨形、云雾状, 天蓝色或灰蓝色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第51页
杜勒体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第52页
实验五白细胞分类计数
第9页
4.计数结果:用各类白细胞百分率乘以白细胞总数, 即可求得每升血液中各类白细胞数量绝对值。
5.血涂片中有有核红细胞时,应逐一计数,但不计入 100个白细胞内,以分类100个白细胞过程中见到有核 红细胞个数来汇报,并注明其所属阶段。
6.分类中还应注意观察成熟红细胞、血小板形态、染 色及其分布情况,注意有没有寄生虫(如疟原虫)及 其它异常所见。
核形因颗粒遮盖而不 清楚
圆形、椭圆形、肾形
粗糙,深紫红色
深紫红色,粗糙成 块,核外缘光滑
圆形、椭圆 半透明、灰蓝色或灰红 肾形、山字形、马蹄
形或不规则 形
色。颗粒细小、尘土样 紫红色
形、扭波折叠不规则 形
疏松网状,淡紫红 色,有膨胀和立体 起伏感
第38页

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备

实验报告 血涂片的制备

实验报告血涂片的制备实验报告:血涂片的制备引言:血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和细胞形态。

本实验旨在探究血涂片的制备方法和技巧,以及观察和分析血涂片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材料与方法:1. 血液样本:采集新鲜的静脉血,使用无抗凝剂的试管收集。

2. 血涂片材料:玻璃片、洗净的玻璃滴管、无纺布、无纺布夹子、显微镜玻璃片、显微镜盖玻璃片。

3.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

步骤:1. 准备工作:将玻璃片和显微镜玻璃片用去离子水和无纺布擦拭干净,保证表面无杂质。

2. 血液制备:使用无纺布夹子固定玻璃片,用洗净的玻璃滴管将血液滴在玻璃片上。

滴管与玻璃片的接触角度应适中,以保证血液均匀地分布在玻璃片上。

3. 血涂片制备:用另一块玻璃片将血液滴在玻璃片上的血液涂抹均匀,使血细胞分散均匀并形成单层。

4. 干燥处理:将血涂片放置在通风处晾干,或使用离心机低速离心,去除多余的液体。

5. 固定处理:将干燥的血涂片固定在95%乙醇中,浸泡2-3分钟,以保持细胞形态。

6. 染色处理:将固定的血涂片浸泡在Wright染料溶液中,浸泡时间根据染料浓度和需要的染色效果而定。

7. 清洗处理:用去离子水将染色过的血涂片洗净,去除多余的染料。

8. 干燥处理:将血涂片放置在通风处晾干,确保完全干燥。

9. 封片处理:将干燥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盖玻璃片上,用透明胶带固定。

结果与讨论:制备完毕的血涂片可用于显微镜观察。

通过血涂片,我们可以观察到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并且可以分析它们的数量、形态和结构。

在制备血涂片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血液的滴取和涂抹要均匀、细致,以避免细胞聚集和不均匀分布。

其次,血涂片在制备过程中要保持湿润,避免细胞干燥和变形。

此外,染色过程中的浸泡时间和染料浓度要控制好,以保证染色效果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血涂片的制备是一项基础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和病理学等领域。

血涂片制作的实验报告

血涂片制作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的基本制作方法。

2. 了解血涂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3. 观察并分析血细胞形态学特点。

二、实验原理血涂片制作是血液学检查的基本技术之一,通过将血液涂抹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和染色,使血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学特点,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推片、瑞氏染液、0.9%NaCl溶液、蒸馏水等。

2. 试剂:瑞氏染液、0.9%NaCl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消毒与采血- 用70%酒精棉球消毒受试者的指腹,待酒精干燥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使血液自然流出。

- 待第一滴血流出后,弃去,取干净载玻片,让血滴在离玻片一端中4-5mm处。

2. 推片- 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作为推片,将其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玻片呈30-40°角。

- 平稳地向另一端推出,使血液在载玻片上形成一层均匀的薄膜。

3. 干燥- 将推好的载玻片在空气中轻轻摇动,使血液自然干燥。

4. 固定- 用瑞氏染液将干燥的血涂片染色,放置约10分钟。

5. 洗涤- 用蒸馏水将染色的血涂片轻轻冲洗,去除多余的染液。

6. 吸水- 用吸水纸轻轻吸干血涂片上的水分。

7. 观察与记录-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记录红细胞的形态、白细胞数量和类型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边缘微暗,中间较宽,无细胞核。

2. 白细胞- 白细胞数量较少,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

根据细胞核的形态和染色特点,可将白细胞分为以下类型:a. 中性粒细胞:细胞核呈分叶状,染色较浅。

b. 嗜酸性粒细胞:细胞核呈2-3叶,染色较深。

c. 嗜碱性粒细胞:细胞核呈2-3叶,染色较深。

d. 淋巴细胞: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染色较浅。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血涂片的基本制作方法。

2. 了解了血涂片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血涂片染色实验报告

血涂片染色实验报告

血涂片染色实验报告血涂片染色实验报告引言:血涂片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形态和数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染色技术,对血涂片中的细胞进行染色,从而更好地了解血液中的细胞组成和功能。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血液样本、涂片玻片、染色剂(比如吉姆萨染色液)、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a. 取一滴血液样本,将其滴于涂片玻片上。

b. 使用另一块涂片玻片,将血液样本均匀涂抹于玻片表面。

c. 将涂片晾干或用加热器加热至干燥。

d. 将干燥的涂片置于染色剂中,浸泡一定时间。

e. 取出染色液,用水冲洗涂片,使其清洁。

f. 让涂片晾干,然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和记录细胞形态。

结果与讨论:血涂片染色实验的结果显示,经过染色处理后,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得以清晰可见。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最常见的细胞类型,其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在染色后,红细胞呈现出淡红色的圆形或凹陷形状。

通过观察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程度和红细胞的健康状况。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负责抵抗感染和疾病。

染色后,白细胞呈现出深蓝色,其形态多样,包括颗粒细胞和非颗粒细胞。

通过观察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我们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或炎症反应。

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止血和凝结。

染色后,血小板呈现出淡蓝色的细小颗粒状结构。

通过观察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我们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和出血倾向。

除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涂片染色还可以观察其他细胞类型,比如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这些细胞的存在和数量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总结:血涂片染色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用于观察和分析血液中的细胞组成和功能。

通过染色技术,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类型,从而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评估一些血液疾病。

本文将介绍血涂片的制作过程以及白细胞的分类方法。

一、血涂片的制作过程血涂片的制作是通过将一滴新鲜的血液涂抹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染色和固定处理后得到的。

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准备工作:在制作血涂片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包括载玻片、血液采集器、消毒液、染色液等。

同时,需要确保工作台面整洁干净,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血液采集:使用消毒液消毒患者的指尖,并轻轻按压以促使血液涌出。

用血液采集器收集一滴新鲜的血液,并迅速将其滴在载玻片的一端。

3. 血液涂布:将另一张载玻片斜放在已涂血的载玻片上,并以一个较小的角度连续向前推动。

这个过程会将血液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并形成一薄层。

4. 染色和固定:待血涂片完全干燥后,将其浸入染色液中,一般常用的染色液包括吉姆萨染色液、伊昔色素等。

染色时间一般为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染色完毕后,用水冲洗干净,并将载玻片放在空气中晾干。

5. 封片:待载玻片完全干燥后,将其与另一张空白玻片背靠背,使用封片胶进行封片。

这样可以保护血涂片并防止其受损。

二、白细胞的分类方法白细胞是我们体内的一类免疫细胞,其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我们身体内的疾病情况。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白细胞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常规分类:常规分类是根据杆状核的形态特征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种分类方法可以通过染色液的颜色变化来识别不同的白细胞类型。

2. 流式细胞仪分类:流式细胞仪是一种高级的实验仪器,可以通过细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对其进行分类和鉴定。

它可以根据细胞的大小、形状、颜色和表面标记等特征来区分不同种类的白细胞。

3. 形态学分类:形态学分类是通过观察白细胞的细胞形态特征来判断其种类。

这需要经过专业的细胞学家或医生的鉴定,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大小、形状、核型等特点来进行分类。

课件:实验五:血涂片的染色及观察

课件:实验五:血涂片的染色及观察
实验五
血涂片染色及血细胞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 了解和掌握血涂片的染色(瑞氏染色)方法 • 了解和掌握不同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血液的组成
血涂片的染色
• 用染色剂可使不同类型的血细胞着色。 • 本实验所用的瑞氏染液是由酸性染料伊
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 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 的伊红离子,分别使胞核和胞质着染。
红细胞
嗜中性白细胞
嗜碱性白细胞
血小板
人血涂片(瑞氏染色)
嗜酸性粒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血小板
注意事项
• 血涂片染色时要严格控制洗要充分,避免色素沉积影响结果 观察。
作业
绘图:根据显微镜下血涂片观察结果, 绘制出3种血细胞的形态特征示意图。
嗜酸性白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实验材料
家兔抗凝血、载玻片(或已制备好的血 涂片)、肾形盘、染色支架、滴管、蜡、 滤纸、瑞氏染液、洗瓶、蒸馏水、显微 镜
方法与步骤
血涂片的制作
血涂片的染色及观察
•血涂片晾干后,将血涂片水平放在支架上,滴 数滴瑞氏染液在血液涂片上,约固定1min后, 再滴加等量的蒸馏水,水平摇动玻片使水与染液 混合均匀。静置5min,滴加蒸馏水洗去染液, 用滤纸吸干剩余水分,干燥后即可在显微镜下观 察。

血涂片的制作的实训报告

血涂片的制作的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血涂片的制备方法,了解血细胞在不同环境下的形态变化,提高在显微镜下识别红细胞及各类白细胞形态的能力,为后续的血液学检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实验室四、实训器材与试剂1. 器材:显微镜、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盖玻片、推片、染色缸、吸水纸、染色液(瑞氏染液、伊红、亚甲蓝等)。

2. 试剂:EDTA抗凝剂、0.9%NaCl溶液、蒸馏水。

五、实训步骤1. 消毒与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如手指指腹。

用70%酒精消毒采血部位,待酒精挥发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使血液自然流出。

弃去第一滴血,取干净载玻片,让血滴在离玻片一端中4-5mm处。

2. 推片:左手持载玻片,右手持推片,将推片的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玻片呈30-40°角,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

推片过程中,速度要均匀,力度要适中,保证血液被均匀推开。

3. 风干:将推好的血涂片在空气中自然风干。

4. 染色:将风干后的血涂片浸入染色缸中,用染色液进行染色。

染色时间根据染色液种类及浓度而定,一般为3-5分钟。

5. 水洗:染色结束后,用蒸馏水冲洗血涂片,去除多余的染色液。

6. 干燥:用吸水纸吸去血涂片上的水分,使其自然干燥。

7. 显微镜观察:将干燥后的血涂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从低倍镜开始,逐级转换到高倍镜甚至油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分布情况。

六、实训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红细胞呈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胞浆内富含血红蛋白,呈红色。

2. 白细胞: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 中性粒细胞:呈球形,细胞核呈分叶状,胞浆内富含中性颗粒。

- 嗜酸性粒细胞:呈球形,细胞核呈分叶状,胞浆内富含嗜酸性颗粒。

- 嗜碱性粒细胞:呈球形,细胞核呈分叶状,胞浆内富含嗜碱性颗粒。

- 淋巴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较少。

临检白细胞技术实验报告

临检白细胞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临检白细胞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了解正常外周血中白细胞的形态特点及分类计数方法。

3. 掌握瑞氏染色法在白细胞计数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

通过观察白细胞在血液涂片上的形态特点和数量,可以了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临检白细胞技术主要采用瑞氏染色法,将血液涂片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白细胞形态和数量,从而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器材:普通光学显微镜、血涂片、瑞氏染液、缓冲液、滴管、载玻片、推片、消毒棉球等。

2. 实验试剂:瑞氏染液、缓冲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制备血涂片a. 取末梢血一滴,滴于洁净无油脂的载玻片一端。

b. 将边缘光滑的推片边缘置于血滴前方,然后向后拉,使血滴均匀附在推片和载玻片之间。

c. 以约30-45度的角度平稳地向前推至载玻片另一端,推出均匀的血膜。

d. 将制好的血涂片晾干,不可加热。

2. 瑞氏染色a. 将晾干的血涂片用蜡笔在两端各划一道线,以免染料外溢。

b. 将染液滴于血涂片上,静置3-5分钟。

c. 加入等量的缓冲液,轻轻摇动,使染色液与缓冲液混合均匀,静置3-5分钟。

d. 用蒸馏水冲洗,冲洗后斜置血涂片于空气中干燥。

3. 白细胞分类计数a. 在低倍镜下观察染色后的血涂片,选择细胞分布均匀的区域。

b. 在高倍镜下观察,按照城垛形方式计数100-200个白细胞。

c. 计算各类白细胞所占的百分率和绝对值。

五、实验结果1. 白细胞总数:10.5×10^9/L2. 白细胞分类计数:a. 中性粒细胞:40%b. 嗜酸性粒细胞:5%c. 嗜碱性粒细胞:1%d. 淋巴细胞:45%e. 单核细胞:9%六、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通过瑞氏染色法对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结果显示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中性粒细胞占比较高,说明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血涂片制作实验报告

血涂片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2. 熟悉血细胞的基本形态和分布特点。

3. 了解血涂片染色技术。

二、实验原理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基本方法,通过将血液涂布在载玻片上,经过固定、染色等步骤,使血液中的各种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便于观察和分析。

血涂片制作的关键在于血液的涂布、固定和染色。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1. 器材:载玻片、推片、采血针、酒精棉球、生理盐水、瑞氏染液、蒸馏水、显微镜等。

2. 试剂:10%甲醛溶液、95%乙醇、甘油等。

四、实验步骤1. 消毒与采血(1)取一支采血针,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肤。

(2)将采血针对准皮肤,轻轻刺入,使血液自然流出。

(3)用生理盐水湿润载玻片,取少量血液滴在载玻片中央。

2. 推片(1)将推片的一端放在血滴上方,另一端紧贴载玻片。

(2)以30-40°角将推片平稳地推出,使血液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3. 固定(1)将血涂片在空气中晾干。

(2)将血涂片浸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5-10分钟。

4. 染色(1)将固定好的血涂片浸入95%乙醇中脱色2-3分钟。

(2)将脱色后的血涂片浸入瑞氏染液中染色3-5分钟。

(3)将染色的血涂片浸入蒸馏水中分化1-2分钟。

5. 观察(1)将染色的血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2)低倍镜下观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3)高倍镜下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细节结构。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略呈碱性。

2. 白细胞:分为三种类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分叶;嗜酸性粒细胞呈椭圆形,细胞核为2-3叶;嗜碱性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为2-3叶。

3. 血小板:呈不规则形状,无细胞核,细胞质内含有血小板颗粒。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制作了血涂片,并观察到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分布特点。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血涂片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对血液细胞形态学知识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打下了基础。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5篇》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5篇》

《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5篇》第一篇: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姓名:学号: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实验名称: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同组姓名:实验日期:4.13室温:气压:成绩:教师:一、实验结果(一)观察到的红细胞、白细胞(1)单核细胞(2)淋巴细胞(3)嗜中性细胞(4)嗜酸性细胞(二)abo血型鉴定结果将本人血液加入到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中后均不发生凝集反应,加入到抗b凝集素中后颜色为血液原来的鲜红颜色;加到抗a凝集素后颜色变深但无凝血反应。

二、分析与讨论(1)红细胞、白细胞的观察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而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体积的45%,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中央凹的圆盘状。

在油镜下观察红细胞,首先在数量上它占绝对优势,分布均匀,其次呈红色的圆形或椭球形。

图片中数量最多的红色圆球形细胞便是红细胞。

而白细胞和血小板所占体积不足1%。

对白细胞进行瑞氏染色后根据细胞的染色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1.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2.无颗粒细胞。

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

其中嗜中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2μm,核多分叶2-5叶或不分叶为杆状,颗粒细小,紫红色,约占白细胞的50%-70%;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5μm,核常分为2叶,颗粒粗大,分布均匀,桔红色,约占白细胞的0.5%-3%;嗜碱性粒细胞10-12μm核常呈s形(十分肥大)或不规则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匀,紫蓝色,约占白细胞的0%-1%,数量极少,因此找到它需要运气、知识和眼力;淋巴细胞分大中小6-12μm以6-8μm 居多,核圆或随圆形,很少,天蓝色,约占白细胞的20%-30%;单核细胞染色质致密,深紫色,大小约14-20μm,肾形或马蹄形,胞质多常染成浅灰蓝色,染色质疏松,着色较浅约占白细胞的3%-8%。

实验五、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

实验五、血涂片制备染色及白细胞形态

直接流水冲洗3-5分钟 (切勿先倒掉染液)
123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白细 胞形态
李 四
血涂片的观察
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or偏碱) 2. 细胞分布情况 油镜下观察各细胞形态(体尾交界处)
李 四
123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外 周 血 白 细 胞 正 常 形 态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请绘制5种白细胞形态。
实验五、血涂片制备染 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付毓平 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
目的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方法 及白细胞的正常形态。
原理
根据不同的细胞种类及细胞的 不同成分,对酸性及碱性染料 的结合能力不同,而使各种细 胞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器材 载玻片、推片、
洗耳球、显微镜、微量 吸管、拭镜纸 试剂 瑞氏染液、磷酸 缓冲液、香柏油、乙醇乙醚溶液、 标本 EDTA抗凝静脉血

2.使用玻片:只能手持玻片边缘,切勿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
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3.良好的血涂片,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 两侧留有空隙。 血滴越大,角度越大,速度越大,血膜越厚。
血 涂 片 染色
涂片干燥后加瑞氏染色Ⅰ液3-5 滴至覆盖整个血膜,约1分钟 滴加瑞氏染色Ⅱ液3-5滴,用洗耳球将 Ⅰ液和Ⅱ液轻轻吹混,静置10分钟
血 涂 片制 备
推片
血液 载玻片 将推片匀速向前,勿停顿。涂片的厚 薄取决于速度和角度:快、大(厚)。 慢、小(薄)
一张满意的血涂片应厚薄均匀 头 体 尾鲜明
涂片干燥后用铅笔在血涂片的头 部写上姓名和编号
B 123
李 四
注意事项

1.玻片清洗:新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因此应用清洗液或10%盐 酸浸泡24h,然后再彻底清洗。用过的玻片可放入适量肥皂水 煮沸20min,再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自来水反复冲洗,必 要时再置95%乙醇中浸泡1h,然后擦干或烤干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讨论
1.请绘制5种白细胞形态。
血 涂 片制 备
推片
血液 载玻片 将推片匀速向前,勿停顿。涂片的厚 薄取决于速度和角度:快、大(厚)。 慢、小(薄)
一张满意的血涂片应厚薄均匀 头 体 尾鲜明
涂片干燥后用铅笔在血涂片的头 部写上姓名和编号
B 123
李 四
注意事项

1.玻片清洗:新玻片常有游离碱质,因此应用清洗液或10%盐 酸浸泡24h,然后再彻底清洗。用过的玻片可放入适量肥皂水 煮沸20min,再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自来水反复冲洗,必 要时再置95%乙醇中浸泡1h,然后擦干或烤干备用。
实验五、血涂片制备染 色及白细胞形态观察
付毓平 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
目的
掌握血涂片的制备和染色方法 及白细胞的正常形态。
原理
根据不同的细胞种类及细胞的 不同成分,对酸性及碱性染料 的结合能力不同,而使各种细 胞呈现出各自的特点。
器材 载玻片、推片、
洗耳球、显微镜、微量 吸管、拭镜纸 试剂 瑞氏染液、磷酸 缓冲液、香柏油、乙醇乙醚水冲洗3-5分钟 (切勿先倒掉染液)
123
干燥后用油镜观察白细 胞形态
李 四
血涂片的观察
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or偏碱) 2. 细胞分布情况 油镜下观察各细胞形态(体尾交界处)
李 四
123
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
外 周 血 白 细 胞 正 常 形 态
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正 常 白 细 胞 形 态

2.使用玻片:只能手持玻片边缘,切勿触及玻片表面,以保持
玻片清洁、干燥、中性、无油腻。

3.良好的血涂片,厚薄适宜,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 两侧留有空隙。 血滴越大,角度越大,速度越大,血膜越厚。
血 涂 片 染色
涂片干燥后加瑞氏染色Ⅰ液3-5 滴至覆盖整个血膜,约1分钟 滴加瑞氏染色Ⅱ液3-5滴,用洗耳球将 Ⅰ液和Ⅱ液轻轻吹混,静置10分钟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正 常 白 细 胞 形 态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正 常 白 细 胞 形 态
嗜酸性粒细胞
正 常 白 细 胞 形 态
嗜碱性粒细胞
正 常 白 细 胞 形 态
单核细胞
正 常 白 细 胞 形 态
淋巴细胞
注意事项
1.血涂片干透后方可染色,否则染色过程中容易脱 落。 2.加染液应适量,过少易蒸发形成沉渣,不易观查。 3.冲洗时不能倾倒掉染液,应先以流水冲洗,以防 染料沉着在血涂片上。冲洗时间不宜过久,以防脱 色。 4.分类时要沿一定方向连续进行,避免主观选择视 野。 5.镜下见到幼红细胞,应计数但不计入100个白细胞 6.注意其他细胞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