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决策的多特征属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决策的多特征属性研究
摘要:环境问题是典型的多维度事件,它涵盖3个基本的偏好维度:风险、时间与社会性,环境问题的特点是发生在一定时间之后,以某种可能性发生在某个特定的地方,使得某些人群受到影响。因而,生态环境决策可以看做是包含风险决策、跨期决策和社会两难决策的多特征决策,也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对生态环境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求从决策角度对环境保护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生态环境;风险决策;跨期决策;社会两难决策
中图分类号:x24文献标识码:a
为本文通讯作者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加,中国也经历着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环境危机。仅以2011年为例,中国人经历了日本核泄漏危机带来的恐慌、哈药六厂污染环境带来的困惑以及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带来的愤怒。日本地震是天灾,难以避免,但是将核废水排入海中却是人为,核废水是否会污染海洋还没有定论,也许几十年之后结果才会显现,对沿海各国的影响也不一定相同,那么,在不能确定危害是否存在、何时发现后果、对谁产生影响时,该如何决策?哈药六厂投巨资装修和做广告,但是对多年的污染问题却一推再推,2010年该公司的环保投入仅是其广告投入的1/27,那么,在面对即时的金钱收益和延迟的环境危害时,人们会如何取舍?中国渤海湾康菲钻井平台漏油事件造成渤海的严重污染,众多
专家给出了很多的解决方案和建议,除了技术因素,还需要考虑短时效益和长期影响,各种方案的风险性等等。从以上几个例子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极为复杂的,是典型的多维度事件,它涵盖3个基本的偏好维度:风险、时间与社会性,环境问题的特点是发生在一定时间之后,以某种可能性发生在某个特定的地方,使得某些人群受到影响[1]。那么,生态环境决策可以看做是包含风险决策、跨期决策和社会两难决策的多特征决策。要研究如何促使人们做出亲环境的决策和行为,就不能从单一的维度囫囵吞枣地进行探讨和分析,而需要结合生态环境决策的多特征属性进行分析。生态环境决策是对几种生态环境的状态进行评估和判断,进而对产生这几种生态状态的行为进行选择的过程。目前,研究环境保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是从决策的角度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还较为少见,本文将对这方面的研究做一梳理和综述,为今后的实证研究打下基础。
1生态环境决策的风险性
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无法确切知道某个环境问题是否一定会发生,环境问题的出现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人们只能以概率的形式对环境危害的发生做出估计,故而,在以不同概率出现的环境问题之间做出选择就是一个风险决策。一般来讲,人们会偏好概率大、收益高或者损失小的选项,否则,人们会在概率与损益值之间做出权衡。
在进行生态环境决策时,人们常常要在金钱和环境之间进行取舍。相对于环境问题,金钱的损益金额是更容易确定的,环境风险决策面临的大部分问题是要在”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或者损失较少的经济利益,但是有较大概率对环境造成破坏”以及”获得较少的经济利益或者损失较多的经济利益,但是有较小概率对环境造成破坏”之间进行选择。关于风险倾向的研究发现,概率维度上越远(可能性越小)的事件越不被重视,人们认为其影响会随着概率的减小而打折,只关心较有可能发生的事件,即存在一种概率折扣的现象。因为几乎所有环境问题都不是确定可以发生的,那么人们对于有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就不会特别在意,而会在环境问题上冒险来获得相对更为确定的经济收益。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人们为什么会牺牲环境利益来换取经济收益。
2生态环境决策的跨期性
大部分环境事件对人类的影响都有延迟性,比如自然资源耗竭或者温室效应,不会引起严重的即时效应,但是从长期来看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有些环境问题兼具短期和长期负效应,比如城市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可能导致当下的嗅觉困扰以及长期的健康问题。通常,环境问题由污染或破坏的慢性过程组成,因此不能确定某个特定负面结果发生的时间点。在不同时间点发生的结果之间做出选择及其过程就是跨期决策。一般来讲,人们对于一个即时的积极结果的偏好要大于对一个延迟的相同值的偏好,这称为积极时间
偏好;对于消极结果,人们则希望它能较晚到来,这称为消极时间偏好。绝大多数跨期决策需要权衡的问题是在一个较小较早到来的收益(或损失)和较大较晚到来的收益(或损失)之间做出选择,这会让人们感到困难。
相对于环境问题,金钱的损益发生时间是更容易确定的。一般来讲,环境跨期决策面临的大部分问题是要在“获得较多的经济利益或者损失较少的经济利益,但是在短期内对环境造成破坏”以及“获得较少的经济利益或者损失较多的经济利益,但是在很长时间后对环境造成破坏”之间进行选择。人们对金钱和环境问题都存在着对其效用的认识随时间而打折的现象,有研究表明在这两个领域的时间折扣率差异不大[2],同时也有研究者认环境问题的时间折扣率低于金钱[3]。因此就存在着一个问题,按照金钱的折扣率,200年以后的任何事情对于现在的人们而言都微不足道,那么还有多少人会为了200年以后的环境问题而损失当前的金钱利益呢?但是的确又有很多人在为了保护环境而做出贡献,那么人们对于环境的认识是不是不同于金钱呢?又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小人们对于环境问题的时间折扣,从而认为很久以后的环境问题也很重要呢?这是亟需研究者们解决的问题。
3生态环境决策的社会性
做出环境保护或者破坏行为的个体和承受该环境后果的个体常常是不同的。环境友好或者不友好行为的后果可能对本人没有影
响,但是会影响世界上遥远地区的人群或还没有出生的子孙后代。因而,人们常常要面对需要他人承担环境后果但是本人承担经济后果的环境事件,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决策。与环境风险决策和环境跨期决策一样,人们在进行环境社会决策时,由于环境危害承受者的人际距离不同,也有可能存在对环境危害效应打折的现象。而当决策者感受到折扣越小时,就会更能站在承受者的角度做决策,从而做出更加利他的决策;折扣越大时,对他人的利益越漠视。但是如果对环境问题像金钱问题一样,决策者仅仅认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才严重才重要的话,那又怎么会有人为保护环境或他人利益而做出贡献或牺牲呢?事实上,人们面对牵涉他人利益的事件时,并不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也会从同情心、社会规范、道德原则等角度去考虑。正是由于环境保护决策的社会属性,使得价值观层面的变量非常重要,使得人们不仅仅考虑个人的得失,也会考虑行为的社会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口增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气候恶化等引起的公共资源两难问题引起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等越来越多的关注。公共资源(common pool
resource )是指向社会开放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利用和获取的资源,包括数量有限、或在有限范围内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森林、渔业、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和环境等,公共资源管理要求社会成员本着互利合作的原则,按照一定的规则有节制地获取资源,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