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棒性分析——不确
控制系统中的鲁棒性分析与设计
控制系统中的鲁棒性分析与设计在控制系统中,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对于参数变化、外部干扰、测量噪声等不确定性因素的稳定性和性能表现。
鲁棒性分析与设计主要目的是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鲁棒性和性能,以适应实际工程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1. 鲁棒性分析鲁棒性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以及量化控制系统对于参数变化、干扰和噪声的容忍程度。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鲁棒性分析方法:1.1 系统感度函数分析系统感度函数是用来描述控制系统输出对于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
通过分析系统感度函数,可以确定系统的脆弱性和稳定性。
系统感度函数分析常用于评估系统的稳定性边界、参数不确定性边界和鲁棒性边界。
1.2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理论的鲁棒性分析方法。
它通过建立一系列矩阵不等式,来刻画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LMI方法在控制系统设计中被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评估系统的鲁棒性,还可以用于设计鲁棒控制器。
1.3 干扰分析干扰是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不确定因素,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干扰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系统对于不同干扰的响应,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系统鲁棒性。
常用的干扰分析方法包括频域分析、时域分析和能量分析等。
2. 鲁棒性设计鲁棒性设计旨在采取控制策略和控制器结构,使得控制系统对于不确定性因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鲁棒性设计方法:2.1 鲁棒控制器设计鲁棒控制器设计是指根据鲁棒性需求,设计出满足控制系统鲁棒性要求的控制器。
常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包括H∞控制、μ合成、鲁棒PID控制等。
这些方法都是基于数学理论,可用于设计满足鲁棒性和性能要求的控制器。
2.2 鲁棒优化设计鲁棒优化设计是指结合鲁棒控制与优化方法,兼顾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在满足鲁棒性要求的前提下,使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
鲁棒优化设计方法包括H∞优化、线性二次调节器和状态反馈等。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
鲁棒性分析是控制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步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的定义、目的、方法和应用。
1. 定义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是指系统对于不确定性、干扰和参数变化的
容忍程度。
即使面对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系统仍能保持稳定的性
能和可靠的控制。
2. 目的
鲁棒性分析的目的是评估控制系统设计在不确定性和干扰下的
性能表现。
通过鲁棒性分析,可以确定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并对系
统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
3. 方法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系统优化:通过系统参数的调整和优化,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能力。
- 稳定性分析:通过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估系统在不
确定性因素下的性能表现。
- 敏感性分析:通过对系统输入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评估系
统对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
- 频域分析:通过频域分析方法,评估系统的频率响应和抗干
扰能力。
4. 应用
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机器人控制等。
通过鲁棒性分析,可以为控制系统的设
计和优化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
在控制系统设计中,鲁棒性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
助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并为系统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有效的方
法和策略。
掌握鲁棒性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对于控制系统设计的成功
非常重要。
以上是对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鲁棒性
y
闭环传递函数为
G ( s, r ) GCL ( s, r ) 1 kG( s, r )
Gcl(s)的分母为 D( s, r ) kN ( s)
例:
s 3 2s 2 2s 1 G ( s, r ) 4 s r3 s 3 r2 s 2 r1 s 1
r1 4, 5, r2 [3,4], r3 [2,3]
Kharitonov定理
具有不确定参数的系统
假设系统的特征多项式为
f ( s) an s n an1s n1 a1s a0 (1)
其系数满足
ai ai ai , i 0,1,, n,0 [ai , ai ]
我们称(1)为区间多项式,为了判定系统的稳定性,应该 研究所有可能的参数组合,这是个无穷检验问题。 前苏联数学家 Kharitonov于1978年给出了关于判断区 间多项式族鲁棒稳定性的四多项式定理,为研究参数不 确定系统的鲁棒性分析奠定了基础。
R
闭环系统鲁棒稳定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析
加性不确定性 考虑下图所示系统
(s) G
u k K(s) G(s) y
其中(s)为任意稳定的真有理分式且满足||(s)||1
定理:上图所示的闭环系统对任意的(s)均稳定当且 仅当
K (s)( I G(s) K ( s)) 1
1
闭环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
其中
P0 ( j ) K ( j ) 1 P0 ( j ) K ( j ) 分别为开环和闭环频率特性的标称函数,简单的推导 GK 0 ( j ) P0 ( j ) K ( j ), GB 0
可得
而传递函数
GB ( j ) 1 GK ( j ) GB ( j ) 1 P0 ( j ) K ( j ) GK ( j ) S (s) 1 1 P0 ( s ) K ( s )
鲁棒控制理论第四章
∞
<1
ˆ ˆ P 1 + ΔW2
(
)
ˆ ˆ W2 S
∞
<1
4.3 鲁棒性能(鲁棒跟踪性)
假定对象传递函数属于集合 ℘ 。鲁棒性能的一般含义 是指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满足内稳定和一种特定的性能。 定义:鲁棒跟踪性 设对象不确定性满足乘积摄动模型,即
ˆ ℘ = P = (1 + ΔW2 ) P Δ ∞ ≤ 1 对于给定的参考输入信号,当鲁棒稳定的控制器 ˆ 对于 ,有 ,称系统是鲁棒跟踪 C ˆ ∀P ∈℘ W1S < 1 的,其中 为摄动系统的敏感函数。 ∞
选择
0.21s ˆ W2 ( s ) = 0.1s + 1
ω
例3:模型嵌入方法
设实际对象传递函数 P ( s ) = 现将它嵌入乘积摄动模型。 令标称对象 选择
k ˆ P (s) = 0 s−2
ˆ W2 ( jω )
k s−2
,其中 k ∈ [0.1,10]
ˆ P ( jω ) − P ( jω ) ˆ ≤ W2 ( jω ) ,满足 ˆ P ( jω )
设对象不确定性满足乘积摄动模型即设控制器使标称对象内稳定则控制器内稳定其中为标称系统的补敏感函数定理1的证明已知摄动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根据nyquist稳定性判据由于标称系统内稳定wtwtimre位于以1为圆心半径小于1的闭圆内相位角变化360满足则在由于则在通过1j0点则摄动系统不稳定
鲁棒控制理论
ωi
M ik , φik
ˆ 选取 W2 ( s) ,满足
W2 ( jωi ) ≥ M ik e M ie
φik φi
−1 ,
i = 1,
m,
k = 1,
鲁棒性分析——不确
这里的系数矩阵 A, B,C, D 并不是常数矩阵,而是依赖不确定参数 的不确定矩阵,它们具有以下的表达式:
A A Eaa Fa , B B EbbFb
C C EccFc , D D Ed d Fd
其中A、B、C、D是适当维数的常数矩阵,描述了系统的名义模型, 即忽略了模型不确定后得到的系统模型,a, b, c, d 是不确定参数矩 阵,反映了系统模型中的参数不确定性,a,b,c,d 中的一些不确定
多胞型模型
多胞型模型是以下的一类时变系统模型:
•
E(t) x A(t)x B(t)u
y C(t)x D(t)u
该系统的系统矩阵S 模型中取值,即
(t)
A(t) jE(t) C(t)
DB((tt))在以下一个给定的矩阵多胞型
k
k
S(t) Co{S1,..., Sk } { iSi :i 0, i 1}
个不确定性的结构描述,具有以下的形式:
=diag{ 1,..., r}
其中的每个块
反应了一种特定的不确定性(扰动、噪声、参考输入信号等)。
i
我们主要讨论状态空间下的不确定模型。为了导出状态空间的线性 分式模型,考虑:
•
x(t) A x(t) B u(t)
y(t) C x(t) D u(t)
A( p) A0 p1A1 ... pn An
B( p) B0 p1B1 ... pn Bn
C( p) C0 p1C1 ... pnCn
D( p) D0 p1D1 ... pn Dn
E( p) E0 p1E1 ... pn En
其中:Ai , Bi , Ci , Di , Ei 是已知的常数矩阵。具有这样的系数矩阵模型称为仿射参数依
频域角度下的鲁棒控制器设计与鲁棒性分析
频域角度下的鲁棒控制器设计与鲁棒性分析鲁棒控制器设计与鲁棒性分析是自动控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系统常常会受到不确定性、非线性以及外部干扰等多种影响,而鲁棒控制器设计旨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并使其对这些影响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本文将从频域角度出发,介绍鲁棒控制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针对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进行鲁棒性分析。
一、鲁棒控制器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鲁棒控制器设计的目标是使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和性能,即能够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满足一定的性能要求。
鲁棒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建模:首先需要对待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包括系统的数学描述和参数估计。
常用的系统建模方法有传递函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等。
2.鲁棒性分析:在设计鲁棒控制器之前,需要对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干扰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的不确定性边界。
常用的鲁棒性分析方法有离散化鲁棒性分析、频域鲁棒性分析等。
3.设计鲁棒控制器:在确定系统的不确定性边界后,可以采用鲁棒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常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有H∞控制、μ-合成控制等。
4.性能评价与优化:设计出鲁棒控制器后,需要对其进行性能评价和优化。
常用的性能评价指标包括稳定裕度、性能指标等。
二、鲁棒控制器的频域设计方法频域设计方法是一种常用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频域分析来获取系统的频率特性,从而设计出具有鲁棒性能的控制器。
常用的频域设计方法包括基于Bode图的设计方法、基于Nyquist图的设计方法等。
1.基于Bode图的设计方法:Bode图是描述系统的频率特性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通过绘制系统的幅频响应曲线和相频响应曲线,可以直观地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
基于Bode图的设计方法通过在Bode图上设定一定的稳定裕度要求,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控制器。
2.基于Nyquist图的设计方法:Nyquist图是描述系统的稳定性和相位裕度的一种图形表示方法,通过绘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的极点和零点的轨迹,可以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控制系统中的鲁棒性分析与控制策略设计研究
控制系统中的鲁棒性分析与控制策略设计研究控制系统,是指对一个系统的输出或状态进行调节,以实现预期输入值或状态的一种技术手段。
在该技术中,鲁棒性(Robustness)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
其指的是在各种干扰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系统应当保持良好的性能表现。
因此,控制系统中鲁棒性分析与控制策略设计的研究就成为了十分热门的领域之一。
一、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1. 鲁棒性分析的概念在控制系统中,鲁棒性是系统在不确定性的干扰下,维持优良性能的能力。
它用来描述任何控制系统都需具有的普遍属性,如抗扰性和确定性。
在控制系统中,鲁棒性分析是指寻找并描述系统在各种不确定性信息下的反应和表现。
2. 鲁棒性分析的方法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方法包括:稳定性分析、性能分析和设计分析。
稳定性分析通过将控制器的采样间隔和控制系统的模型一起考虑,给出控制器选择的要求。
通过分析控制器的输入-输出关系,稳定性分析能够求得系统的稳定性界。
性能分析是一种基于功率或能源函数的分析方法,包括各种性能指标,如能耗和调节时间等。
通过考虑系统在带有各种干扰的情况下的表现,性能分析还可以提供对系统鲁棒性的关键特性刻画。
设计分析方法是鲁棒性分析中应用得最广泛的方法。
可以从控制器的设计策略以及控制系统的性质之间建立联系,以研究控制器设计对控制系统稳定性、性能和鲁棒性的影响。
二、控制策略设计在控制系统中,控制策略设计是实现优化系统性能的重要工具。
最近的研究表明,对于复杂系统,鲁棒性控制策略的使用相对于传统控制策略而言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鲁棒性能,从而实现较高的系统性能。
1. 鲁棒性反馈控制鲁棒性反馈控制指控制器将干扰输入作为重要设计参数,通过相应地调整控制器的输出,以优化系统的性能。
2. 鲁棒性前馈控制鲁棒性前馈控制器是一种可以补偿系统动态误差的控制器,它通过将干扰输入作为重要的控制参量,以补偿系统的动态误差,从而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能。
3. 综合鲁棒控制综合鲁棒控制是控制系统中最复杂的一种控制策略。
自动控制原理不确定性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不确定性知识点总结在自动控制原理中,不确定性是指系统的输入、输出或者模型参数等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或者随机性。
不确定性是自动控制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系统的稳定性、性能以及控制器的设计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自动控制原理中的不确定性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不确定性的分类不确定性可以分为参数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两种类型。
1. 参数不确定性:指系统模型中的参数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可以是由于参数测量误差、系统随时间变化引起的参数漂移、参数估计误差等原因导致的。
参数不确定性会导致系统模型与实际系统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控制器的性能。
2. 结构不确定性:指系统的结构特性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例如,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可能受到非线性、时变、时滞、饱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系统的结构模型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结构不确定性会使得控制器的设计更加困难,需要采用鲁棒控制等方法来降低不确定性的影响。
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针对不确定性的存在,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不确定性的分析和控制器设计。
1. 确定性方法:确定性方法假设系统参数和模型结构是完全已知的,主要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中的PID控制器,以及现代控制理论中的根轨迹设计、频域设计等方法都是基于对系统模型完全已知的假设,不考虑不确定性因素。
2. 随机方法:随机方法是一种基于概率论和随机过程理论的控制方法。
它将不确定性问题转化为概率分布描述的问题,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随机方法更适用于存在随机干扰的系统,如强化学习、最优控制等。
3. 鲁棒控制:鲁棒控制是一种考虑不确定性的控制方法。
它通过设计鲁棒控制器,使得系统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性能。
鲁棒控制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模型不确定性和参数不确定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不确定性的影响和应对措施不确定性对自动控制系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系统的稳定性、性能和鲁棒性等方面。
非线性控制系统中的鲁棒性分析与设计
非线性控制系统中的鲁棒性分析与设计鲁棒性是指系统对外界扰动或者内部不确定性的抵抗能力,它在非线性控制系统中起着核心的作用。
在非线性控制系统中,由于系统本身的非线性特性,以及环境、传感器等因素的干扰,系统状态容易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进行鲁棒性分析和设计,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一、非线性控制系统概述非线性控制系统是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的控制系统。
与线性控制系统相比,非线性控制系统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复杂的控制过程。
非线性控制系统包括了许多具有非线性特性的系统,如混沌系统、非线性振动系统等。
二、鲁棒性分析的概念鲁棒性分析是指对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在非线性控制系统中,由于系统本身的非线性特性以及外界扰动的影响,控制系统的性能容易受到影响,因此需要进行鲁棒性分析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三、鲁棒性分析方法鲁棒性分析方法包括了最小相位鲁棒性、小增益鲁棒性等。
最小相位鲁棒性方法是一种从系统的传递函数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系统的相位角信息,判断系统的鲁棒性。
小增益鲁棒性方法是一种通过增加控制系统增益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的方法。
四、鲁棒性设计方法鲁棒性设计是指在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系统的不确定性,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法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常用的鲁棒性设计方法包括了H∞控制、µ合成、滑模控制等。
H∞控制是一种通过最小化系统的灵敏度函数来设计控制器的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µ合成是一种基于频域方法的鲁棒性设计方法,通过合成系统增益矩阵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滑模控制是一种通过引入滑模面来实现对非线性系统的鲁棒控制的方法,具有简单易实现的特点。
五、鲁棒性分析与设计的实例以机器人控制系统为例,进行鲁棒性分析与设计。
机器人控制系统中会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如机器人本体的摩擦力、电机的转动惯量等。
通过对机器人控制系统进行鲁棒性分析,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合理选择控制策略和参数,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使得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自适应性。
最优控制问题的鲁棒性分析
最优控制问题的鲁棒性分析最优控制是数学、工程和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研究如何在给定一组约束条件下,找到一个能使系统性能达到最佳的控制策略。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系统通常会受到各种不确定性影响,如参数变化、测量噪声和外部扰动等。
因此,研究最优控制问题的鲁棒性,即使在不确定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性和优化性能,显得尤为重要。
1. 鲁棒控制的概念鲁棒控制是指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设计能适应这些不确定性并保持系统性能的控制方法。
最优控制问题的鲁棒性分析即研究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最优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和性能保证。
2. 鲁棒性分析的方法在最优控制问题的鲁棒性分析中,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方法:鲁棒优化和鲁棒稳定性分析。
2.1 鲁棒优化鲁棒优化是指在考虑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控制参数来最大化或最小化目标函数。
常用的鲁棒优化方法包括鲁棒型松弛方法、鲁棒型最优化、鲁棒型模糊控制等。
2.2 鲁棒稳定性分析鲁棒稳定性分析是指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分析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可以确定系统的稳定域和稳定边界,从而得出系统在不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稳定性保证。
3. 鲁棒性分析的应用鲁棒性分析在实际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飞行器的自动驾驶、机器人的导航控制、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调度等。
3.1 飞行器自动驾驶在飞行器自动驾驶系统中,鲁棒性分析可以对飞行器的姿态控制进行优化,使其在飞行过程中能够适应不同的气象条件和飞行参数的变化。
3.2 机器人导航控制对于机器人导航控制系统来说,鲁棒性分析可以解决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误差和障碍物识别问题,保证机器人能够稳定准确地完成导航任务。
3.3 智能交通系统的优化调度在智能交通系统中,鲁棒性分析可以解决交通流量变化、道路状况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对交通系统性能的影响,优化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策略,从而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4. 鲁棒性分析的挑战虽然鲁棒性分析在最优控制问题中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离散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
离散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离散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离散时间的控制系统,由离散信号和离散时间的系统组成。
鲁棒性是指系统在外部扰动、参数变化等不确定性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性能特性。
在离散控制系统中,鲁棒性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评估系统对不确定性的适应能力,并提供相应的控制策略设计。
本文将对离散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进行分析,并介绍一些常见的鲁棒控制方法。
一、鲁棒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在离散控制系统中,鲁棒性是指系统在参数变化、外界扰动等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性能特性。
鲁棒性分析旨在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并根据评估结果设计相应的控制策略。
鲁棒性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参数不确定性分析:分析系统参数的变化范围和变化速率,评估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 外部扰动分析:分析系统在外部扰动下的响应特性,评估系统对外界扰动的鲁棒性。
3. 频率响应分析:通过频率域分析方法,评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特性,如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
鲁棒性分析是基于系统模型进行的,通常使用数学工具和仿真方法进行分析。
二、常见的鲁棒控制方法为了提高离散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鲁棒控制方法。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鲁棒控制方法:1. H∞控制:H∞控制是一种基于H∞优化理论的鲁棒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优化控制器的H∞范数,提供系统对参数变化和外界扰动的鲁棒性。
H∞控制方法通常需要系统模型的所有参数信息。
2. μ合成控制:μ合成控制是一种基于μ合成理论的鲁棒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优化控制器的μ性能指标,实现对系统的鲁棒性设计。
μ合成控制方法通常只需要系统模型的部分信息。
3. 鲁棒PID控制:鲁棒PID控制是一种基于PID控制器的鲁棒控制方法。
该方法通过合理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鲁棒PID控制方法适用于具有较小参数变化范围的系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鲁棒控制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控制系统,根据系统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机械控制系统的参数鲁棒性分析
机械控制系统的参数鲁棒性分析机械控制系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被控对象的控制,实现工艺参数的调节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然而,在现实工程中,控制系统所面临的环境和工艺条件往往是不确定的,这就要求机械控制系统具备一定的鲁棒性,能够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保持稳定的性能。
参数鲁棒性是指机械控制系统对参数变化的适应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控制系统所涉及的参数往往是不精确或无法准确测量的,例如系统的质量、摩擦等。
而这些参数的变化会对控制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导致控制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失效。
因此,分析机械控制系统的参数鲁棒性,对于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了解机械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方法和指标是必要的。
常见的参数鲁棒性分析方法有频域分析和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通过对系统的频率响应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
时域分析则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进行研究,了解系统的时间响应以及鲁棒性情况。
在具体评估系统鲁棒性时,可以使用指标如鲁棒稳定裕度、鲁棒性增益等。
其次,进行参数鲁棒性分析前需对系统的模型进行建立和识别。
系统的模型是进行分析和设计的基础,它描述了被控对象和控制器之间的关系。
建立系统的模型时,需考虑到参数的不确定性和变化范围。
通过参数辨识技术,可以从实际数据中提取出系统的模型参数,并进行后续的分析和设计。
然后,进行参数鲁棒性分析时需考虑到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
在机械控制系统中,不确定性因素包括:参数不确定性、外部扰动和测量误差等。
参数不确定性是指由于测量误差、零部件制造偏差等原因导致的参数值的不确定性。
外部扰动是指外界环境对系统的影响,如温度的变化、负荷的突变等。
测量误差是指传感器或测量设备带来的误差。
在参数鲁棒性分析中,需要建立合适的鲁棒性模型,以有效地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
最后,根据参数鲁棒性分析的结果,可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对于参数变化较大的系统,可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通过在线辨识实时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被控对象的变化。
具有参数摄动不确定性的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
具有参数摄动不确定性的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随着控制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控制系统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系统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摄动和不确定性,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控制方法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
时滞系统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也相对复杂的控制系统。
时滞系统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电子等领域中,如机械振动系统、车辆悬挂系统、化学反应过程、神经网络等。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对于保证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时滞系统的稳定性主要涉及到两个因素,一是参数摄动,即系统参数随时间变化或存在误差,导致系统状态和性能的变化;二是时滞效应,即系统输出对过去时刻的输入的依赖,使得系统动态变得复杂且不确定。
参数摄动和时滞效应的共同作用使得时滞系统更加难以稳定,并且增加了稳定性分析和控制的难度。
针对具有参数摄动和时滞效应的时滞系统,鲁棒稳定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
鲁棒稳定性分析主要关注系统的稳定性边界,即系统参数和时滞范围使得系统只有在这个范围内才能保持稳定。
鲁棒稳定性分析通常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进行,该方法通过建立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来描述系统的稳定性条件,然后通过求解这组不等式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边界。
具体而言,鲁棒稳定性分析中的参数摄动可以通过将系统参数分解为一个固定部分和一个变动部分来进行处理。
固定部分表示系统参数的平均值或期望值,而变动部分表示参数的变化范围或测量误差。
通过引入合适的数学工具和控制策略,可以将参数摄动转化为鲁棒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从而进行鲁棒稳定性分析。
对于时滞效应的处理,一般可以通过建立具有时滞的扩展系统来进行。
扩展系统通过将系统的状态变量和输入变量扩展为一组扩展状态变量和扩展输入变量,将主要系统和时滞系统统一在一个扩展系统中进行描述。
然后,通过引入适当的分析工具和控制方法,可以建立扩展系统的稳定性条件,并将其应用于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具有参数摄动和时滞效应的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困难的问题。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的鲁棒性分析与优化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中的鲁棒性分析与优化机械结构在现代工程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设计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然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机械结构往往要面对多种复杂的扰动和不确定性因素,如振动、温度变化、材料参数波动等,这些都可能导致结构性能的突变。
为了保证机械结构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鲁棒性分析和优化在机械结构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鲁棒性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研究机械结构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响应变化程度的方法。
它的目的是通过找到结构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并对其进行优化改进,提高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鲁棒性分析的核心是对不确定因素的建模和计算,以确定结构设计对不确定因素的敏感性。
常用的鲁棒性分析方法包括蒙特卡洛模拟、灵敏度分析和信赖域方法等。
蒙特卡洛模拟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和重复试验来评估机械结构在不确定因素下的响应变化。
在鲁棒性分析中,将不确定因素按照给定的变异范围进行随机采样,并通过数值计算来获得结构的不确定响应。
通过大量的采样实验,可以得到不同不确定因素组合下的结构响应分布,进而评估结构设计的鲁棒性。
灵敏度分析是一种通过评估不确定因素对结构响应的影响程度来确定结构设计鲁棒性的方法。
通过对不确定因素的变化范围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找到对结构响应影响最大的因素。
这些敏感因素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结构设计,使其对不确定因素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信赖域方法是一种将结构鲁棒优化问题转化为带约束条件的无导数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通过引入额外的罚函数来约束设计变量的可行域,使得优化问题能够在给定设计变量范围内求解。
这种方法可以解决鲁棒优化中的非线性约束和不确定性因素的问题,提高机械结构的鲁棒性。
在机械结构的鲁棒性优化中,常用的目标函数包括最小重复准则、最大平均准则和最小方差准则等。
最小重复准则是通过减小结构在不确定因素下的响应变化幅度来优化设计,以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自然科学模型的鲁棒性分析与改进方法
自然科学模型的鲁棒性分析与改进方法自然科学模型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帮助我们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预测未来的趋势。
然而,由于自然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模型的鲁棒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探讨自然科学模型的鲁棒性分析与改进方法。
一、鲁棒性分析的意义鲁棒性是指模型对于输入数据的变化和扰动的稳定性。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很难获得完全准确的数据,数据中可能存在噪声、误差或者缺失。
如果模型对于这些扰动非常敏感,那么它的预测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鲁棒性分析对于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至关重要。
二、鲁棒性分析的方法1.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常用的鲁棒性分析方法。
它通过改变输入数据的值或者引入随机扰动,观察模型输出的变化情况。
如果模型对于输入数据的变化非常敏感,那么它的鲁棒性就较差。
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而改进模型的结构和算法。
2.蒙特卡洛模拟蒙特卡洛模拟是一种基于随机抽样的鲁棒性分析方法。
它通过生成大量的随机样本,模拟输入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变化范围。
通过观察模型输出的分布情况和统计指标,我们可以评估模型的鲁棒性。
蒙特卡洛模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模型的潜在问题,并提供改进的方向。
三、改进方法1.集成模型集成模型是一种将多个模型组合起来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融合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提高整体模型的鲁棒性。
常见的集成模型有随机森林和深度学习中的神经网络。
集成模型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各个模型的优点,减少单个模型的局限性。
2.模型校正模型校正是一种通过调整模型的参数或者结构,提高模型鲁棒性的方法。
校正可以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针对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调整。
此外,模型校正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优化算法,通过自动搜索和调整参数,提高模型的性能和鲁棒性。
四、案例分析以气候模型为例,气候模型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科学模型,用于预测全球气候变化趋势。
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气候模型的鲁棒性分析尤为重要。
机械系统不确定性建模与鲁棒控制研究
机械系统不确定性建模与鲁棒控制研究一、引言机械系统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性能对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然而,机械系统往往面临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如摩擦、负载变化、外界干扰等,这些不确定性将给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带来极大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机械系统的不确定性建模与鲁棒控制。
二、机械系统的不确定性建模在进行鲁棒控制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机械系统的不确定性进行建模。
不确定性主要包括建模误差、外界干扰和参数不确定性等。
建模误差是由于建模过程中的近似和简化所引入的误差,其会影响到控制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外界干扰是指机械系统受到的来自环境和其他设备的外部干扰,如温度变化、噪声干扰等。
参数不确定性是指机械系统参数的变化范围不确定或无法准确估计的情况。
建模误差可以通过对机械系统进行系统辨识来估计和补偿。
系统辨识是指通过实验数据和数学方法来确定机械系统的数学模型。
在进行系统辨识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辨识算法和实验设计,以获取准确的系统模型。
同时,还需要注意辨识结果的可靠性和鲁棒性,避免过度拟合和过度简化的情况。
外界干扰可以通过引入鲁棒性设计来处理。
鲁棒控制是指在面对不确定性干扰时,控制系统能够保持稳定性和性能指标。
为了实现鲁棒控制,可以采用频域方法和时域方法。
频域方法主要基于系统的频率特性进行设计,如广义小系统理论、鲁棒H∞控制等;时域方法则侧重于系统的时域响应和时域特性,如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系统特性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
参数不确定性常常是由于生产误差、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解决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问题,可以采用参数寻优方法和自适应控制方法。
参数寻优方法通过优化算法来调整系统参数,以使系统在不确定性下的性能达到最优。
自适应控制方法则是根据系统的实时状态和性能指标来调整控制策略和参数,以适应不确定性的变化。
三、鲁棒控制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鲁棒控制在机械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鲁棒性
鲁棒性(Robustness)
所谓鲁棒性, 所谓鲁棒性,是指标称系统所具有的某一种性 能品质对于具有不确定性的系统集的所有成员均成 如果所关心的是系统的稳定性, 立,如果所关心的是系统的稳定性,那么就称该系 统具有鲁棒稳定性; 统具有鲁棒稳定性;如果所关心的是用干扰抑制性 能或用其他性能准则来描述的品质, 能或用其他性能准则来描述的品质,那么就称该系 统具有鲁棒性能。 统具有鲁棒性能。
H∞控制理论
H∞控制理论提出的背景
现代控制理论的许多成果在理论上很漂亮, 现代控制理论的许多成果在理论上很漂亮,但实际 应用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对象的不确定性, 应用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对象的不确定性,并 对系统所存在的干扰信号作了苛刻的要求。 对系统所存在的干扰信号作了苛刻的要求。 加拿大学者Zames在1981年提出了著名的 ∞控制思 在 年提出了著名的H 加拿大学者 年提出了著名的 考虑如下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设计问题: 想,考虑如下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设计问题:对于 属于一个有限能量的干扰信号, 属于一个有限能量的干扰信号,设计一个控制器使得闭 环系统稳定且干扰对系统期望输出影响最小。 环系统稳定且干扰对系统期望输出影响最小。由于传递 函数的H∞范数可描述有限输入能量到输出能量的最大增 益,所以用表示上述影响的传递函数的H∞范数作为目标 函数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函数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就可使具有有限功率谱的干 扰对系统期望输出的影响最小。 扰对系统期望输出的影响最小。
µ 0 − δ 2 ≤ µ ≤ µ 0 + δ 2 , δ i为给定常数
那么实际的被控对象就可以描述为
dv (M 0+∆M ) + ( µ 0 + ∆µ )v = f , ∆M ≤ δ 1 , ∆µ ≤ δ 2 dt 如果用f 的传递函数来描述, 如果用 到v的传递函数来描述,则有 的传递函数来描述 1 G(s) = = G0 ( s ) + ∆( s ) ( M 0 + ∆M ) s + µ 0 + ∆µ 其中
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分析
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分析模糊控制是一种能够克服系统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控制方法,其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
然而,由于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外界干扰的存在,模糊控制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面临鲁棒性的挑战。
因此,以下将对模糊控制的鲁棒性进行分析。
1. 鲁棒性的概念鲁棒性是指控制系统对于参数变化、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的抵抗能力。
一个鲁棒的控制系统能够在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的性能。
2. 鲁棒性问题在模糊控制中,鲁棒性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
2.1 鲁棒稳定性模糊控制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或者控制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时,系统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分析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是十分重要的。
2.2 鲁棒性能除了稳定性问题,模糊控制还需要考虑系统对于不确定性和干扰的抑制能力。
对于不确定性参数的变化或外界干扰的存在,模糊控制系统需要保持良好的动态响应和鲁棒性能。
3. 分析方法针对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分析,常用的方法是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理论。
通过构建Lyapunov函数和不等式,可以对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进行分析和证明。
4. 鲁棒性改善方法在分析了模糊控制的鲁棒性问题后,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改善系统的鲁棒性。
4.1 优化设计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中,可以引入优化算法来获得更好的鲁棒性。
常用的优化算法有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通过调整模糊控制器的参数,使得系统具备更好的鲁棒性能。
4.2 鲁棒控制器设计除了优化设计外,我们也可以采用鲁棒控制器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鲁棒控制器是针对系统不确定性设计的一类控制器,可以在面对参数变化和外界干扰时保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4.3 鲁棒性分析与改善在模糊控制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鲁棒性分析工具来评估系统的鲁棒性,并针对不稳定因素进行改善。
通过调整模糊逻辑规则和控制参数,优化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能。
5. 应用实例模糊控制的鲁棒性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
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模糊控制系统,在各个领域中广泛应用,它能够处理模糊的输入和输出,同时也适应了系统的不确定性。
然而,由于外部扰动、模糊集合的定义和系统动态的改变等因素的存在,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
鲁棒性是指系统能够在外部扰动和模型误差的情况下仍然保持稳定和良好的性能。
对于模糊控制系统而言,鲁棒性分析旨在研究系统在不确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性能保持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
1. 不确定性建模和稳定性分析在模糊控制系统中,不确定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常见的不确定性包括参数误差、模糊集合的不确定性以及外部扰动等。
针对这些不确定性,可以采用不确定性建模的方法,如模糊数学、概率论等,将不确定性表示为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进行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2. 鲁棒稳定裕度指标鲁棒稳定裕度指标是衡量系统鲁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表示系统在不确定条件下的稳定性保持程度。
常见的鲁棒稳定裕度指标包括相合相位裕度、增益裕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计算,可以评估系统鲁棒性的好坏,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设计。
3. 参数不确定性的分析模糊控制系统中,参数误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对于参数不确定的情况,可以采用模糊集合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通过建立参数不确定性的模糊集合,可以得到系统的稳定性界限和性能界限,从而实现对系统的鲁棒分析。
4. 鲁棒性控制设计与优化在模糊控制系统中,通过对鲁棒性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可以实现系统的鲁棒性控制设计。
鲁棒性控制设计旨在设计出对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的控制器,使得系统能够在不确定条件下稳定工作并保持良好的性能。
总之,模糊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对不确定性建模、稳定性分析、鲁棒稳定裕度指标的计算、参数不确定性的分析以及鲁棒性控制设计与优化等方法,可以实现对模糊控制系统鲁棒性的评估与提升。
不确定环境下预制构件生产鲁棒性调度研究
2024年2月第26卷第1期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ocialScience)Feb.㊀2024Vol.26ꎬNo.1㊀㊀收稿日期:2023-04-26㊀㊀基金项目:辽宁省 兴辽英才计划 项目(XLYC2203004)ꎻ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MS-279)㊀㊀作者简介:于淼(1987 )ꎬ女ꎬ黑龙江双城人ꎬ副教授ꎬ博士ꎮ文章编号:1673-1387(2024)01-0043-07doi:10.11717/j.issn.1673-1387.2024.01.06不确定环境下预制构件生产鲁棒性调度研究于㊀淼ꎬ兰㊀宁ꎬ许㊀音(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ꎬ辽宁沈阳110168)摘㊀要:在确定了预制构件方生产工艺和资源约束情况的基础上ꎬ分析了预制构件生产调度计划对鲁棒值的影响ꎻ基于关键链技术制定了考虑二次资源冲突的集中缓冲进度计划ꎬ构建了以预制构件生产完工时间最短和鲁棒值最大为目标函数的双层规划模型ꎬ并通过嵌套式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ꎮ实证结果表明:基于该模型得出的调度计划鲁棒值最大且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时更为稳定ꎮ关键词:预制构件ꎻ生产调度ꎻ双层规划ꎻ遗传算法ꎻ鲁棒性中图分类号:TU756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引用格式:于淼ꎬ兰宁ꎬ许音.不确定环境下预制构件生产鲁棒性调度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24ꎬ26(1):43-49.㊀㊀装配式建筑是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建筑形式ꎬ预制构件作为装配式建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ꎬ其生产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ꎮ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ꎬ装配式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往往由于工序延迟㊁资源短缺等问题导致其控制难度较大㊁项目调度情况更为复杂㊁环境不确定性更强ꎬ这些困难导致其对生产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要求较高[1]ꎬ预制构件在生产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环境影响ꎬ仅依靠生产经验或调度规则很难保证预制构件的有序生产ꎬ一旦发生生产调度混乱问题将会导致工期的延误与成本的增加ꎮ因此ꎬ在面对构件生产过程的不确定环境时ꎬ可以借助鲁棒性(Robustness)概念使预制构件生产过程更加稳定ꎬ即在调度计划的某些参数摄动下依然能够维持其原有性能ꎬ抵抗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ꎬ保证预制构件生产按时完成ꎮ因此开展不确定环境下预制构件生产鲁棒性调度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ꎮ目前ꎬ预制构件生产车间的研究㊁资源受限项目调度问题的研究已经被学者们高度关注ꎮ一些学者从生产过程入手并结合现实生产条件对生产模型进行了研究与创新ꎬChanWT等[2]在构建预制构件生产调度模型时考虑到养护窖的数量约束ꎬ由此得到优化后的预制构件生产调度计划ꎻKoCH等[3]以ChanWT等的研究为基础在约束条件方面增加了缓冲区约束ꎬ得出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生产调度计划ꎮ资源受限工程调度问题(Resource ̄ConstrainedProjectSchedulingProblemꎬRCPSP)是一类经典优化问题ꎬ在研究预制构件生产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ꎬ但由于其并不能很好地应对不确定因素ꎬ往往导致了实际结果与计划的偏离ꎮGoldrantEM[4]提出了对基准调度计划进行调整的关键链法(CriticalChainMethodꎬCCM)ꎬ即在关键链与非关键链中间插入相应的缓冲区以确保调度计划的稳定ꎬ其在项目调度上起到44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了重要作用ꎬ从某种角度上说ꎬCCM也可看作是鲁棒性调度ꎮ近年来ꎬ有学者在传统关键链技术基础上从鲁棒性角度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ꎮAl-FawzanM是对鲁棒性进行研究的首位学者ꎬ他将实际资源约束情况纳入考虑范畴ꎬ计算得出了工序间自由时差ꎬ并以自由时差之和衡量调度计划的鲁棒性[5]ꎻ张静文等[6]在研究关键链技术时考虑到了二次资源冲突问题ꎬ以最大化鲁棒性为目标提出了冲突消除策略ꎬ由此得到了稳定性更高的调度计划ꎮ上述研究大多集中在理想确定环境下的预制构件生产调度问题ꎬ也有部分学者以项目生产装配全阶段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鲁棒性研究ꎬ总体来说ꎬ对于预制构件生产阶段的鲁棒性研究较少ꎬ然而预制构件的生产往往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ꎬ其对稳定性的要求更高ꎮ基于此ꎬ笔者基于预制构件的生产工序及资源约束情况对预制构件生产的鲁棒性调度问题进行研究ꎬ运用遗传算法生成调度方案后借助鲁棒性评价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ꎬ以期获得更加稳定的生产调度计划ꎮ一㊁问题描述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序如图1所示ꎬ共包含6道工序ꎬ可大致分为并行工序和串行工序ꎬ并行工序是在满足资源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可同时处理多个工件的工序ꎬ若不可同时处理则为串行工序[7]ꎮ在加工构件时ꎬ需要生产j个工件ꎬ所有工件都需要依次完成Nk道工序且这些工件的加工顺序相同ꎮ预制构件的生产需满足以下要求:①工件必须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加工ꎻ②混凝土浇筑㊁混凝土养护及储存3道工序必须按照相应步骤进行加工且不可抢占ꎻ③除混凝土养护和储存外其余工序允许等待ꎮ图1 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工序二㊁预制构件生产调度模型基于以上描述建立预制构件生产调度模型ꎬ相关参数及定义如表1所示ꎮ表1㊀相关参数含义名称含义j构件编号ꎬj=(1ꎬ2ꎬ ꎬ8)Nk工序编号ꎬk=(1ꎬ2ꎬ ꎬ6) (jꎬNk)预制构件j的第Nk道工序P(jꎬNk)预制构件j的第Nk道工序加工持续时间F(jꎬNk)预制构件j的第Nk道工序加工完成时间C生产完工时间D工作天数HW日常正常工作时间HA加班时间HL日常非正常工作时间T累计完工时间Cij养护前构件i在第j道工序的完工时间Si3构件浇筑前的等待时间1.优化目标在对预制构件生产调度计划进行评价时需计算生产完工时间ꎬ即最后一个构件的最后一道工序的加工完成时间ꎮ笔者将预制构件生产最短完工时间(minC)设定为上层目标ꎬ其计算式为minC=minF(jꎬN6)(1)2.约束条件(1)工序约束工序分为可中断工序和不可中断工序ꎮ首先计算可中断工序的完工时间ꎮ模板清理组装㊁预埋件放置㊁拆模修复这3道工序在作业时均可中断ꎬ若在正常作业时段内构件不能完成加工ꎬ则可将加工完成时间延长至第二天继续加工直至完成ꎬ可中断工序的完工时间为F(jꎬNk)=TTɤ24D+HWT+HLT>24D+HW{(2)式中:k=1ꎬ2ꎬ5ꎮ不可中断工序包括混凝土浇筑和混凝土养护ꎬ其完工时间需分别进行计算ꎮ①混凝土浇筑ꎮ该工序无法间歇作业ꎬ如果在当天浇筑作业不能完成ꎬ那么必须加第1期于㊀淼等:不确定环境下预制构件生产鲁棒性调度研究45㊀班进行ꎬ或将此作业推迟至第二天进行ꎬ预制构件混凝土浇筑工序完工时间为F(jꎬNk)TTɤ24D+HW+HA24D+1()+PjꎬkT>24D+HW{(3)式中:k=3ꎬHAɤHWꎮ②混凝土养护ꎮ该工序必须在浇筑作业结束后进行且不可抢占加工ꎬ养护窖可同时养护多种混凝土构件ꎬ因此混凝土浇筑工序结束后需立即进行该工序的作业ꎬ其完成时间为F(jꎬNk)=TTɤ24D+HWorTȡ24(D+1)24(D+1)24D+HW<T<24(D+1)ìîíïïïï(4)式中:k=4ꎬT=F(jꎬN4)ꎮ③储存ꎮ该工序作为一道并行工序不需要占用任何劳动力资源ꎬ因此在上一道工序(拆模修复)结束以后即可进行ꎬ该工序的完成时间为F(jꎬNk)=T∗Tɤ24D+HWorTȡ24(D+1)24(D+1)24D+HW<T<24(D+1)ìîíïïïï(5)式中:k=6ꎬT∗=F(jꎬN4)+P(jꎬN5)ꎮ(2)资源约束资源约束分为模板约束和养护窖数量约束两种情况ꎬ其工序等待时间需分别进行计算ꎮ①模板约束ꎮ在生产预制构件时ꎬ模板是极其重要的资源ꎬ其几乎贯穿构件生产的整个过程[9]ꎮ由于当前建筑市场对构件的生产要求较高ꎬ所需的模板样式也较多ꎬ这使得构件的生产成本增高ꎮ构件厂商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对一些类型不同但结构相似的构件使用同一个模板ꎬ即 一模多用 ꎬ这对生产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ꎮ若在生产某个预制构件时发现并无空闲模板ꎬ则必须等到所有采用该模板的构件都拆模完成后进行此构件的模板清理工作ꎬ假设第j个预制构件等待A模板的时间为F(jꎬN0)=minXA{∀y{F(jꎬN5)}}(6)式中:N0为等待模板工序ꎻXA为A模板的数量ꎻy为其余使用A模板的构件ꎮ②养护窖数量约束ꎮ高温蒸汽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即可进行ꎬ养护窖有空位时可以同时养护多种不同类型的构件[9]ꎮ此外ꎬ由于构件生产工艺的约束ꎬ混凝土浇筑与混凝土养护两道工序之间不能存在时间间隙ꎬ否则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ꎮ因此ꎬ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之前需要注意养护窖内有无空位ꎬ若存在空位可以进行浇筑ꎻ反之则需等待ꎬ构件浇筑前的等待时间为㊀㊀Si3=max(Cj2ꎬC(j-1)3)i<Mmax(Cj2ꎬC(j-1)3ꎬmin(Cɤj-MɤNɤj+1)-P(jꎬN3))iȡM{(7)式中:M为养护窖内可容纳的构件数量ꎻCj2和Cj3分别为预制构件j的第2道和第3道工序的生产完工时间ꎮ三㊁预制构件生产进度计划的制定1.平均时间tij的确定构件加工时间长短存在不确定性ꎬ因此对于构件加工平均时间tij的确定选用模糊时间估计法[8]ꎬ即在计算求得构件加工的最快完成时间(taij)㊁最可能完成时间(tmij)及最慢完成时间(tbij)后进行去模糊化处理ꎬ得到构件加工的平均时间(tij)为tij=taij+4tmij+tbij6(8)2.集中缓冲进度计划在基准进度计划基础上结合关键链技术制定预制构件生产集中缓冲进度计划ꎬ并运用启发式协调策略解决二次资源冲突问题[10]ꎮ对于关键工序与非关键工序的判断依据为工序之间时差的大小ꎬ按照工艺要求与资源约束情况计算各工序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46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间ꎬ构件j在满足紧后工序开始时间的前提下可以后移的最大时间量为该工序的时差ꎬ若时差存在即为非关键工序ꎻ若时差不存在则为关键工序[11]ꎮ在制定进度计划时ꎬ对于缓冲尺寸的计算选用剪切粘贴法ꎬ由于项目计划制定者在估计工序持续时间时加入了大量的安全时间ꎬ但是往往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这些安全时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被浪费掉ꎬ因此要将这些安全时间进行削减ꎬ所以在计算缓冲尺寸时需要将安全时间剔除[12]ꎮ非关键工序上的缓冲尺寸为剩余时间的50%ꎬ用FB表示ꎻ关键工序上缓冲尺寸为剩余时间的30%ꎬ用PB表示ꎬ由此得到项目缓冲尺寸及输入缓冲尺寸为PB=30%ðni=1ΔDi(9)FB=50%ðni=1ΔDi(10)式中:PB为项目缓冲尺寸ꎻFB为输入缓冲尺寸ꎻΔDi为安全时间ꎮ3.考虑二次资源冲突的启发式解决策略在基准调度计划的基础上插入缓冲尺寸会致使部分工序后移ꎬ这将引发养护窖或模板的资源冲突ꎬ为了解决此问题ꎬ有学者提出了一种启发式解决策略[13]ꎬ具体步骤如下ꎮ①以工序的最早开始时间为起点ꎬ按照不同工序开始时间的先后插入FBꎬ若与当前FB发生资源冲突ꎬ则需要解决当前与紧后FB之间的冲突ꎮ②若因插入FB引起的冲突涉及关键工序和非关键工序ꎬ为保证生产能够按时完成且关键工序按照计划进行生产ꎬ可后移后续非关键工序的开始时间ꎬ且后续工序的FB要吸收相应的时间量ꎮ③若因插入FB引起的冲突只涉及关键工序ꎬ则需要将后续关键工序的开始时间后移ꎬ此时PB发生作用ꎬ后移的时间量将被PB所吸收ꎬ若后移时间量大于PBꎬ将会导致构件生产的完工时间延长ꎮ4.鲁棒性指标通过上述启发式策略解决二次资源冲突问题ꎬ能保证调度计划在面对不确定环境时更加稳定ꎮ这是因为在基准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集中缓冲进度计划ꎬ并根据启发式解决策略消除二次资源冲突的影响后得到新的集中缓冲进度计划ꎬ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缩减基准进度计划与新集中缓冲进度计划的偏离值ꎬ且能使FB都紧跟在非关键工序之后ꎬ最终能使非关键工序调度情况更加稳定ꎮ基于上述两次调度计划的鲁棒性指标进行结果评价ꎬ即评价这两种缓冲形式对调度计划稳定性的贡献度ꎮ计算FB在鲁棒性评价指标中的贡献度ꎬ即进行第二次调度后的FB与构件生产完工时间的比值ꎬ且当FB小于非关键工序本身的自由时差时ꎬ虽不会出现资源冲突的情况ꎬ但由于其属于时间空隙ꎬ因此直接选用自由时差作为FBꎻPB的贡献在于推迟FB后导致关键工序的开始时间向后移动ꎬ此时后移量被PB吸收ꎮ根据FB与PB的贡献度构建最大化预制构件生产调度计划鲁棒性指标ꎬ并将此作为下层目标ꎮmaxR=ðMm=1max(FBmᶄijꎬffij)fᶄj+PBðjɪCCdj(11)式中:R为考虑资源冲突后的生产进度计划鲁棒性ꎻM为输入缓冲总数ꎻm为输入缓冲序号且m=1ꎬ2ꎬ ꎬMꎻfᶄj为经过二次调度后的生产完工时间ꎻFBmᶄij为考虑二次资源冲突后的输入缓冲尺寸ꎻffij为非关键链工序的时差大小ꎻdj为工序j的完工时间ꎻCC为关键链ꎮ四㊁嵌套式遗传算法设计为有效求解优化模型ꎬ笔者将该模型看作双层规划问题ꎬ运用嵌套式遗传算法进行求解ꎬ该算法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染色体编码㊁生成初始种群㊁交叉变异等要素ꎬ其按照优胜劣汰的方式将优秀个体保留下来ꎬ其他个体将被淘汰ꎬ直到搜索出问题的最优解[14]ꎮ嵌套式遗传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ꎮ第1期于㊀淼等:不确定环境下预制构件生产鲁棒性调度研究47㊀1.染色体编码采用整数编码的方式将各组按顺序进行编码ꎬ从左到右的基因位置表示加工顺序ꎮ例如ꎬ编码序列[1ꎬ2ꎬ3ꎬ4ꎬ5ꎬ6ꎬ7ꎬ8ꎬ9]表示同一工序所有构件被加工的顺序依次为第1位至第9位ꎮ2.初始化种群随机生成一个种群规模ꎬ通过计算适应度值判断其是否满足上层目标及约束条件ꎬ若满足则继续初始化下层种群ꎬ若不满足则进行步骤3[15]ꎮ3.交叉㊁变异寻找两个符合交叉条件的个体ꎬ假定为P1和P2ꎬ随机交换两个个体并进行修补以此形成两个新个体ꎬ随后寻找符合变异条件的个体ꎬ通过不断改变基因片段来保证多样性[16]ꎮ4.更新种群ꎬ判断收敛将交叉㊁变异后产生的新解作为当前解保留至下一代ꎮ记录当前最优解ꎬ直至达到最大迭代次数后输出最优解[17]ꎮ完整的嵌套式遗传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ꎮ图2 算法流程五㊁案例分析以沈阳某预制构件厂的外墙板生产线为研究对象进行构件的生产信息收集ꎬ工序加工预估时间由生产工人提供(见表2)ꎮ其中ꎬN1为模板清理组装ꎻN2为预埋件放置ꎻN3为混凝土浇筑ꎻN4为混凝土养护ꎻN5为拆模修复ꎻN6为储存ꎮ在构件生产过程中ꎬ使用A㊁B㊁C这3种模板ꎬ其中ꎬA模板有3个㊁B模板有3个㊁C模板有2个ꎬ养护窖数量为2个ꎬ日常正常工作时间(HW)为8hꎬ加班时间(HA)不能超过4hꎮ表2㊀工序预估时间构件编号各工序预估时间/h(taijꎬtmijꎬtbij)N1N2N3N4N5N612.2ꎬ2.6ꎬ3.01.5ꎬ1.9ꎬ2.33.0ꎬ3.5ꎬ4.06.0ꎬ8.0ꎬ10.01.5ꎬ1.9ꎬ2.32.0ꎬ3.0ꎬ4.022.2ꎬ2.6ꎬ3.01.5ꎬ2.0ꎬ2.53.0ꎬ3.6ꎬ4.26.0ꎬ8.0ꎬ10.02.0ꎬ2.3ꎬ2.62.0ꎬ3.0ꎬ4.032.0ꎬ2.5ꎬ3.02.0ꎬ2.3ꎬ2.63.0ꎬ3.6ꎬ4.26.0ꎬ8.0ꎬ10.01.8ꎬ2.2ꎬ2.62.0ꎬ3.0ꎬ4.042.3ꎬ2.7ꎬ3.11.8ꎬ2.2ꎬ2.63.0ꎬ3.5ꎬ4.06.0ꎬ8.0ꎬ10.02.0ꎬ2.3ꎬ2.62.0ꎬ3.0ꎬ4.052.0ꎬ3.0ꎬ4.02.3ꎬ2.7ꎬ3.13.3ꎬ3.9ꎬ4.56.0ꎬ8.0ꎬ10.02.0ꎬ2.3ꎬ2.62.0ꎬ3.0ꎬ4.062.2ꎬ3.1ꎬ4.02.3ꎬ2.8ꎬ3.32.8ꎬ3.8ꎬ4.86.0ꎬ8.0ꎬ10.01.8ꎬ2.2ꎬ2.62.0ꎬ3.0ꎬ4.072.0ꎬ2.5ꎬ3.02.0ꎬ2.3ꎬ2.63.0ꎬ3.7ꎬ4.46.0ꎬ8.0ꎬ10.01.8ꎬ2.1ꎬ2.42.0ꎬ3.0ꎬ4.082.2ꎬ2.6ꎬ3.01.8ꎬ2.2ꎬ2.62.8ꎬ3.8ꎬ4.86.0ꎬ8.0ꎬ10.01.8ꎬ2.2ꎬ2.62.0ꎬ3.0ꎬ4.01.基准调度方案求解对表2中的数据进行分析ꎬ运用式(8)进行去模糊化处理ꎬ得到预制构件生产平均时间(见表3)ꎮ用matlabr2018b软件进行编程ꎬ设置初始种群规模NP=100ꎬ交叉概率CR=0 9ꎬ最大迭代次数G=300ꎬ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构件加工的初始完工时间(见表4)ꎮ表3㊀预制构件生产信息模板类型构件编号构件各工序生产平均时间/hN1N2N3N4N5N6A12.61.93.58.01.93.0B22.61.83.68.02.33.0A32.52.33.68.02.23.0B42.72.23.58.02.33.0B53.02.73.98.02.33.0A63.12.83.88.02.23.0C72.51.63.78.02.13.0C82.61.73.88.02.23.048㊀㊀㊀㊀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6卷表4㊀构件完工时间构件编号完工时间/hN1N2N3N4N5N672.54.856.880.0243.1246.185.17.360.6104.0245.3266.168.228.075.8128.0247.5269.1427.930.279.3152.0266.8272.1230.532.582.9176.0269.1292.1150.152.099.5200.0271.0295.1553.155.8103.4224.0290.3315.1355.675.1107.0248.0292.5318.12.集中缓冲进度计划在上述基准进度计划的基础上寻找关键链与非关键链ꎬ得到关键链CC=(jꎬNk)ꎬ即CC=[(1ꎬ1)(1ꎬ3)(1ꎬ4)(1ꎬ5)(1ꎬ6)(3ꎬ1) (3ꎬ4)(3ꎬ6)(5ꎬ1)(5ꎬ4)(5ꎬ6)(2ꎬ1)(2.4) (2ꎬ6)(8ꎬ1)(8ꎬ4)(8ꎬ6)(6ꎬ1)(6ꎬ6)(6ꎬ4) (7ꎬ1)(7ꎬ4)(7ꎬ6)(4ꎬ6)]ꎻ非关键链NC=(jꎬNk)ꎬ即NC1=(3ꎬ1)ꎬNC2=(7ꎬ2)ꎬNC3=(8ꎬ2)ꎬNC4=[(6ꎬ2)(4ꎬ2)]ꎬNC5=(2ꎬ2)ꎬNC6=(1ꎬ2)ꎬNC7=[(5ꎬ2)(3ꎬ2)]ꎬNC8=[(8ꎬ3)(6ꎬ3)(4ꎬ3)(2ꎬ3)(1ꎬ3)(5ꎬ3) (3ꎬ3)]ꎬNC9=(3ꎬ4)ꎮ得到关键链与非关键链后ꎬ根据式(9)㊁式(10)分别计算FB㊁PBꎬ将缓冲尺寸插入相应位置ꎬ由于调度计划中存在多条非关键链ꎬ需要插入多个输入缓冲ꎬ此时需要考虑插入缓冲尺寸后引起的二次资源冲突即模板数量和养护数量的冲突ꎬ根据消除二次冲突的策略不断进行调整ꎬ最终得到FB1=5 40ꎬFB2=0 58ꎬFB3=0 90ꎬFB4=1 25ꎬFB5=17 60ꎬFB6=1 10ꎬFB7=4 90ꎬFB8=117 00ꎬFB9=18 80ꎬPB=15 74ꎮ3.鲁棒指标分析根据式(11)可以得到考虑二次冲突后的集中缓冲进度计划的鲁棒性指标值为0 5761ꎮ鲁棒指标最大的调度计划即为最优的调度计划ꎬ其在预制构件生产调度过程中最稳定ꎬ更能保证生产按时完成ꎬ最优调度计划结果如表5所示ꎮ使用嵌套式遗传算法得到的收敛效果如图3所示ꎬ其中横坐标表示迭代次数ꎬ纵坐标表示每代最优目标函数值ꎬ根据迭代曲线可表5㊀最优调度计划构件编号加工结束时间/hN1N2N3N4N5N672.55.156.880.0243.1246.185.18.260.6104.0245.3266.168.228.075.8128.0247.5269.1427.930.579.3152.0266.8272.1230.550.182.9176.0269.1292.1150.153.199.5200.0271.0295.1553.155.8103.4224.0290.3315.1355.880.0224.0266.8292.5318.1以发现使用该算法求解得到的收敛性较好ꎬ故可以用其来解决此类问题ꎮ图3 收敛曲线六㊁结㊀语根据预制构件生产工艺要求ꎬ制定了生产调度计划ꎬ选取嵌套式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ꎬ得到了完工时间最短的调度计划ꎮ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集中缓冲进度计划ꎬ运用启发式策略解决了二次资源冲突问题ꎬ进而找出了鲁棒性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价ꎬ最终得到了鲁棒性最大且完工时间最短的调度计划ꎮ实证结果表明:在预制构件生产阶段对生产调度计划进行鲁棒性评价ꎬ不仅能达到提高预制构件生产计划稳定性的目的ꎬ还能提高生产订单的管理效率ꎮ参考文献:[1]㊀陈伟ꎬ容思思.装配式住宅项目多空间鲁棒性调度研究[J].建筑经济ꎬ2017ꎬ38(1):69-73.[2]㊀CHANWTꎬHAOH.Productionschedulingforprecastplantsusingaflowshopsequencingmodel[J].Journalofcomputingincivilengineeringꎬ2002ꎬ16(3):165-174.第1期于㊀淼等:不确定环境下预制构件生产鲁棒性调度研究49㊀[3]㊀KOCHꎬWANGSF.Ga ̄baseddecisionsupportsystemsforprecastproductionplanning[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ꎬ2010ꎬ19(7):907-916.[4]㊀GOLDRANTEM.Criticalchain[M].GreatBarrington:Northriverpressꎬ1997. [5]㊀AL ̄FAWZANMꎬHAOUARIM.Abi ̄objectivemodelforrobustresource ̄constrainedprojectscheduling[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ꎬ2005ꎬ96(2):175-187. [6]㊀张静文ꎬ乔传卓ꎬ刘耕涛.基于鲁棒性的关键链二次资源冲突消除策略[J].管理科学学报ꎬ2017ꎬ20(3):106-119.[7]㊀于淼ꎬ赵洁ꎬ焦红超.基于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的预制构件生产重调度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21ꎬ23(6):589-595.[8]㊀李聪波ꎬ刘飞ꎬ易茜ꎬ等.基于关键链的再制造系统不确定性生产调度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ꎬ2011ꎬ47(15):121-126.[9]㊀王茹ꎬ班丹梅ꎬ王月ꎬ等.考虑资源约束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调度问题研究[J].制造业自动化ꎬ2020ꎬ42(12):63-67.[10]于淼ꎬ徐宁ꎬ马健.基于关键链技术的装配式鲁棒性项目调度方法[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ꎬ2022ꎬ24(4):392-398. [11]吴超.关键链管理法在资源受限多项目调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ꎬ2016ꎬ19(17):87-89.[12]林晶晶.考虑资源可替代性的关键链识别与缓冲设置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ꎬ2011.[13]张静文ꎬ刘金波ꎬ李若楠.基于关键链技术的项目鲁棒性优化调度方法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ꎬ2013ꎬ33(6):217-220.[14]喻寿益ꎬ邝溯琼.嵌套式模糊自适应遗传算法[J].控制工程ꎬ2010ꎬ17(1):75-79. [15]王中原ꎬ陈小波.基于遗传算法的板类预制构件生产中的模板排布优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ꎬ2019ꎬ33(1):45-49.[16]赵建峰ꎬ朱晓春ꎬ汪木兰ꎬ等.基于遗传算法柔性制造系统生产调度的优化与仿真[J].制造业自动化ꎬ2010ꎬ32(5):156-159.[17]张大斌ꎬ王婧ꎬ刘桂琴ꎬ等.模糊自适应遗传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ꎬ2008(18):4783-4785.ResearchonRobustnessSchedulingofPrefabricatedComponentsunderUncertainEnvironmentYUMiaoꎬLANNingꎬXUYin(SchoolofManagementꎬ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ꎬShenyang110168ꎬChina)Abstract:Basedondeterminingmanufacturingtechniqueofprefabricatedcomponentsandresourceconstraintꎬtheinfluenceofproductionschedulingplanofprefabricatedcomponentsontherobustnessvaluewasstudied.Onthebasisofthekeychaintechnologyꎬacentralizedbufferscheduleconsideringsecondaryresourceconflictswasconstructedꎬandatwo ̄layerprogrammingmodelwiththeshortestproductioncompletiontimeandmaximumrobustnessvalueastheobjectivefunctionwasestablished.Anestedgeneticalgorithmisdesignedtosolvethemodel.Empiricalresultsshowthattheobtainedschedulingplanonthebasisofthismodelhasthelargestrobustnessvalueandismorestableinthefaceofuncertainenvironment.Keywords:prefabricatedcomponentꎻproductionschedulingꎻbi ̄levelprogrammingꎻgeneticalgorithmꎻrobustness(责任编辑:徐聿聪㊀英文审校:林㊀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S1 , ...,
Sk
i 1
是已知的矩阵,
i 1
S1
A1
jE1 C1
B1
D1
,…,Sk
Ak
jEk Ck
Bk
Dk
1,...,k 是不确定参数。注意这些不确定参数未必是系统中的物理 参数,因此这种不确定性模型的表示也称为是参数不确定性的隐式 表示。在有些文献中,多胞型模型也称为多胞型线性微分包含。
•
E(L, R,C) x A(L, R,C)x
其中:x [i di / dt]T
0 1 0 1
0 0 0 0
A(L, R,C) R C 0 0 L0 R 1 0 C 0 1
1 0 1 0 0 0 E(L, R,C) 0 L 0 0 L 0 1 R0 C 0
这个仿射系统模型可以用函数psys描述如下: a0=[0 1;0 0];e0=[1 0;0 0];s0=ltisys(a0,e0) aL=zeros(2);eL=[0 0;0 1];sL=ltisys(aL,eL) aR=[0 0;-1 0];sR=ltisys(aR,0) aC=[0 0;0 -1];sC=ltisys(aC,0) Pv=pvec(‘box’,[10 20,1 2,100 150]) pds=psys(pv,[s0 sL sR sC])
不确定线性分时模型
对不同具有动态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系统,不确定性的一个更一般的 的表示如下图1:
w
q
P(s)
u
y
其中的线性时不变系统p(s)包含了所有已知的线性时不变环节(控制器、系统
的名义模型、传感器、执行器等),输入向量u包含了作用于系统的所有的外部
信号(扰动、噪声、参考输入信号等),y表示有系统产生的所有输出信号, 是一
A( p) A0 p1A1 ... pn An
B( p) B0 p1B1 ... pn Bn
C( p) C0 p1C1 ... pnCn
D( p) D0 p1D1 ... pn Dn
E( p) E0 p1E1 ... pn En
其中:Ai , Bi , Ci , Di , Ei 是已知的常数矩阵。具有这样的系数矩阵模型称为仿射参数依
因此,S0 ,..., Sn完全刻画了所有描述的仿射参数依赖模型。注意,这里 S0 ,..., Sn并不
代表有意义的实际系统。有时为了处理方便,可以通过适当的变换将不确定参数标准化。
即将s(p)表示成
~
~
~
S ( p) S0 1 S1 ... n Sn , i 1
•
例如,系统 x x, [0.1, 0.7]可以表示成
鲁棒性分析——不确定模型
不确定状态空间模型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一个状态空间模型来描述一个动态系统。 然而,描述实际动态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往往是通过近似和 简化得到的。因此,在得到的模型
•
E x Ax Bu
y Cx Du
其中,系统矩阵E、A、B、C、D不再是已知的常数矩阵, 而往往是依赖不确定参数的不确定矩阵,其中的不确定参数 可能是时变的,但一般可假定其在某个已知的有界集中变化。 根据系数矩阵E、A、B、C、D对不确定参数的依赖情况, 引进以下两类不确定模型。
仿射参数模型
前面已经提到,一个动态系统往往存在一些不确定参数。一个含有 不确定参数的线性系统可以有一下的表示:
•
E( p) x A( p)x B( p)u
y C( p)x D( p)u
其中:A,B,C,D和E是参数向量 p [ p1,..., pn ] 的已知矩阵值
函数。这样一类模型称为参数依赖模型。 如果模型中的的系数矩阵仿射依赖于时,参数 i 已经没有什么具体的物理意义。
例题:考虑一下方程描述电路,
L
d 2i di2
R
di dt
Ci
V
其中电感L、电阻R、电容C式不确定参数,他们的 容许变化范围分别是:
L [10, 20], R [1, 2],C [100,150]
该系统在无驱动下的状态空间模型表示是:
多胞型模型
多胞型模型是以下的一类时变系统模型:
•
E(t) x A(t)x B(t)u
y C(t)x D(t)u
该系统的系统矩阵S 模型中取值,即
(t)
A(t) jE(t) C(t)
DB((tt))在以下一个给定的矩阵多胞型
k
k
S(t) Co{S1,..., Sk } { iSi :i 0, i 1}
参数可能是重复的,Ea , Eb, Ec , Ed , Fa , Fb, Fc, Fd 是适当维数的常数矩阵,它 们反映了不确定参数是如何影响系统模型的,反映了模型不确定性
的结构。模型的不确定参数尽管是未知的,但总可以假定它
们在某个有界的范围内变化。这个变化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系统 性能的确定。特别地,通过对相关的系数的矩阵乘上适当的尺度矩 阵,可以将不确定矩阵的取值范围标准化,即 i 1,i=a,b,c,d。 其中的范数取成矩阵的最大奇异值。
这里的系数矩阵 A, B,C, D 并不是常数矩阵,而是依赖不确定参数 的不确定矩阵,它们具有以下的表达式:
A A Eaa Fa , B B EbbFb
C C EccFc , D D Ed d Fd
其中A、B、C、D是适当维数的常数矩阵,描述了系统的名义模型, 即忽略了模型不确定后得到的系统模型,a, b, c, d 是不确定参数矩 阵,反映了系统模型中的参数不确定性,a,b,c,d 中的一些不确定
个不确定性的结构描述,具有以下的形式:
=diag{ 1,..., r}
其中的每个块
反应了一种特定的不确定性(扰动、噪声、参考输入信号等)。
i
我们主要讨论状态空间下的不确定模型。为了导出状态空间的线性 分式模型,考虑:
•
x(t) A x(t) B u(t)
y(t) C x(t) D u(t)
赖模型。由于仿射参数依赖模型的特点,是的lyapunov方法可以有效地用于这类模型的分 析和综合。如果记:
A( p) jE( p) B( p)
S( p)
C( p)
D( p)
Si
Ai
jEi Ci
Bi
Di
则仿射参数模型的系统矩阵可以表示成:
S( p) S0 p1S1 ... pn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