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测试题(三)

合集下载

文学批评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文学批评史考试试题及答案

文学批评史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以下哪位学者被认为是文学批评史的奠基人?A.儒略斯·凡内根B.威廉·黑兹里特C.西塞罗D.亚里士多德答案:D2.下列哪一本著作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重要里程碑?A.《文心雕龙》B.《笺疏》C.《古文观止》D.《论诗》答案:A3.以下哪位批评家将文学创作比喻为“刺剑,剑锋必须磨利”?A.蒲松龄B.鲁迅C.毛泽东D.周作人答案:B4.以下哪位学者提出了“作者消失”的文学批评理论?A.罗兰·巴特B.罗曼·雅各布森C.温斯顿·麦凯恩D.托·纳奇克答案:A5.以下哪位批评家被称为“现代中国文学批评的泰斗”?A.钱钟书B.胡适C.周作人D.聂绀弩答案:B二、简答题1.请简述西方文学批评史中的“新批评”理论。

答:新批评是20世纪中期西方文学批评的一种理论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黑兹里特和R·P·布莱克莫尔。

新批评强调文本自身的内在结构和意义,把注意力集中在作品的形式、语言和符号等方面,而非从意识形态、历史背景等角度进行解读。

新批评主张读者应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对待作品,并通过对作品内部的分析和解构来理解其真正含义。

2.《文心雕龙》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影响是什么?答:《文心雕龙》是唐代刘勰所著的一部论述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著作。

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心雕龙》系统地总结了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经验,强调了文学创作的内在规律和审美价值。

该书提出了文学的“德艺双馨”观念,强调文学作品应既具有思想内涵,又具有艺术表现力。

《文心雕龙》尤其对后世的诗歌和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3.简述鲁迅的文学批评思想。

答: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开创了以社会批评为导向的文学批评思想。

鲁迅认为作家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通过文学批判社会现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与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以意逆志2、发愤著书说3、妙悟说4、六义说5、无我之境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

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答题要点答案要点: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

“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

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

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

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

中国文学批评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宁波大学

中国文学批评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宁波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下列作品中不属于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对象的是()A:《人间词话》B:《天工开物》C:《文心雕龙》D:《沧浪诗话》答案:B第二章测试1.《庄子》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A:心斋、坐忘B:观生、观民C:自然朴素D:得意忘言答案:A2.“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言于外。

”这段诗论出自()。

A:《孟子》B:《论衡·艺增》C:《史记·屈原列传》D:《毛诗大序》答案:D3.下面术语王充观点是()A:文变染乎世情B:文有真伪,无有故新C:疾虚妄D:内外表里,自相副称答案:BCD4.下面观点属于《毛诗序》的有()A:情动于中而形于言B:主文谲谏C:温柔敦厚D:变风变雅答案:ABD5.道家对言意关系的思考,对中国文学的审美特质影响巨大。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下列观点属于曹丕《典论·论文》当中提出的是()A: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B:文以气为主C:悲落叶于劲秋D:感物言志,莫非自然。

答案:B2.提出“原道”、“徵圣”、“宗经”的思想家是()A:钟嵘B:刘勰C:范晔D:挚虞答案:B3.用骈文写作的文论著作是()A:《文赋》B:《文心雕龙》C:《诗品》D:《典论·论文》答案:AB4.属于钟嵘《诗品》当中观点的是()A:诗有三义B:干之以风力C:五言居文词之要D:文能宗经,体有六义。

答案:ABC5.刘勰的《文心雕龙》对晋宋之际的“文体解散”问题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A:对B:错答案:A第四章测试1.“不着一字,尽的风流”出自()A:《文赋》B:《与极浦书》C:《与李生论诗书》D:《二十四诗品》答案:D2.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A:白居易B:韩愈C:元稹D:殷璠答案:A3.黄庭坚的诗学思想有()A:自然传神B:夺胎换骨C:点铁成金D:浑然天成答案:BC4.属于韩愈诗学思想的是()A:温柔敦厚B:气盛言宜C:不平则鸣D:文从道流答案:B5.陈子昂的诗论,在唐代文学批评史上发生了重大的影响,此后,杜甫、白居易重视风雅比兴、李白、殷璠提倡风骨,都可以说是陈子昂诗论的发展和深化。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题
一、填空(60分):
1。

孔子论《诗》的功用道:“《诗》可以(),可以(),可以(),可以()。

迩之(),远之(),多识于()。

2.孟子论《小雅·北山》时,提出了“以意逆志”说。

其言曰:“故说诗者,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3.《毛诗大序》论诗歌、乐舞的产生,说:“诗者,(),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4.所谓“四家诗”是指()、()、()、()四家,流传至今的只有()一家。

《诗大序》所谓“六义”是()、()、()、()、()、()。

5.汉代()、()都热情赞美屈原的作品,()则在肯定屈原作品忠
君讽谏的基础上,对屈原的为人处事之道有所批评。

6.扬雄晚年悔其少作,认为作赋是“童子()”,“壮夫不为也”。

他又说:“诗人
之赋(),辞人之赋()。


7.曹丕论文语主要见于(《》)和(《》)。

他把八种文体分为四类,分别指出它们应有的特点:“(
)”。

8.《文心雕龙·体性》篇所说的“体”是指(),“性”是指()。

9.( )的编撰者是殷璠。

这部诗歌总集体现了崇尚( )合( )的审美理想。

10.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 )、()、( )四类。

11.晚唐()以味喻诗,提出“味外之旨”、( )等说法,主张诗歌应有难以言
传的韵味,耐人咀嚼。

二、回答问题:
1.汉代文学批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举例说明。

2.钟嵘的诗歌审美标准是什么?。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课程代码 262338)一、单选题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 (c)。

A.和而不流 B.引譬连类 C.感发志意 D.考见得失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 d )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 )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C、班固D、刘安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 b ) 。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 C )。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C.王充的《论衡•超奇》 D.《毛诗大序》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 b)A.曹丕B.陆机 C.刘勰D.钟嵘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 (b ) 。

A.《文心雕龙·体性》 B.《典论·论文》C.《诗品序》 D.《文赋》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 (b) 。

A.庄子 B.钟嵘 C.孟子 D.刘勰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 )A.陈子昂 B.殷璠 C.刘禹锡 D.司空图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 b)。

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 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 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11、李渔涉及戏曲、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 ( d ) 。

A.《十二楼》B.《风筝误》C.《比目鱼》D.《闲情偶记》12、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的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复习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复习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10分)。

1、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苏轼“以诗为词”,是对词的狭隘题材的解放,是对词的表现功能的开拓,是对词境的大力拓展,给当时内容狭窄柔软乏力的软绵绵的词风,注入了诸多新的血液,使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艺术表现力增强,艺术风格焕然一新,因而极大地增强了词的活力。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2、“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

”“有我”、“无我”主要是从主体的情感状态表达的显隐来区分的,“有我之境”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

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达得较为深曲,心态较为平和,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

他又引用西方美学思想中有关优美和壮美的区别来概括这两种境界的基本形态的美学特征:“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3、诗赋欲丽: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论及文学体裁的区别时说:“夫文本同而未异。

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诗赋欲丽”指的是诗歌和辞赋要求华丽,曹丕最早从审美角度指出诗歌的创作要求。

这一主张,一方面肯定了文学必须具有美感,在文学与非文学之间划出了初步的界限;另一方面他除“丽”以外没有对诗、赋提出政治、伦理上的要求,第一次表现出将诗赋从政治,伦理的附庸地位解脱出来的倾向。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05章在线测试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05章在线测试
D、郑燮
4、明代戏曲流派吴江派的领袖人物是:C
A、汤显祖
B、沈自晋
C、沈璟
D、沈德符
5、提出义理、考证、文章为学者之三事的是:C
A、方苞
B、刘大魁
C、姚鼐
D、方东树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王夫之提出情景结合的三种方式是:ABD
A、情中景
B、景中情
C、情景相生
D、情景妙合无垠
A、理
B、事
C、景
D、情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王士祯的“神韵”说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正确
错误
2、沈德潜选编《唐诗别裁》、《明诗别裁》等选本,以标榜“格调”诗论。
正确
错误
3、《红楼梦》的创作思想显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新进展。
正确
错误
4、对于《金瓶梅》进行评点,作出高度评价的是毛宗岗。
2、对于王士禛神韵说产生影响的有:BD
A、钟嵘的滋味说
B、司空图的韵味说
C、苏轼的外枯中膏说
D、严羽的妙悟说
3、下列著作中,哪些是金圣叹提出的六才子书:ABC
A、庄子
B、史记
C、水浒传
D、牡丹亭
4、李渔《闲情偶寄》中和戏曲有关的是:ABC
A、词曲部
B、演习部
C、声容部
D、颐养部
5、叶燮论创作之在物者的三要素是:ABD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金圣叹认为《水浒传》的写作特色是:B
A、以文运事
B、因文生事
C、为情造文
D、为文造情
2、为了抨击七子派的模拟复古之风,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是:DA、袁枚B、钟惺C、袁宗道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复习题(课程代码262338)一、单选题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对孔子“诗可以兴”中的“兴”的解释是(c)。

A.和而不流B.引譬连类C.感发志意D.考见得失2.最早指出“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d)A.陆机B.刘勰C.钟嵘D.曹丕3、"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b)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扬雄C、班固D、刘安4、《庄子》“得意忘言”和“言不尽意”说主要是指(b)。

A.读者懂得作品主题思想即可,不必欣赏语言B.文学作品要含蓄,有回味,追求“味外之旨”C.文学作品只要思想正确,不必追求语言美D.读者只须了解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语言并不重要5、“文由胸中出,心以文为表”这两句话出自(C)。

A.司马迁的《报任安书》B.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诗》C.王充的《论衡•超奇》D.《毛诗大序》6、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文论家是(b)A.曹丕B.陆机C.刘勰D.钟嵘7、认为“文以气为主”,因而提出了“文气”说的古代文论作品是(b)。

A.《文心雕龙•体性》B.《典论・论文》C.《诗品序》D.《文赋》8、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中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是(b)。

A.庄子B.钟嵘C.孟子D.刘勰9、在中国文论史上,首次提出“兴象”这一概念的人是(b)A.陈子昂B.殷璠C.刘禹锡D.司空图10、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指出二者写作的方法分别是(b)A.“因文生事”和“以文运事”B.“以文运事”和“因文生事”C.“因事作文”和“文事相济”D.“因事生文”和“因文运事”11、李渔涉及戏曲、建筑、园林、饮食等方面的著作是(d)。

A.《十二楼》B.《风筝误》C.《比目鱼》D.《闲情偶记》12、孟子“以意逆志”的“意”,从他的思想体系以及他的说诗的状况来看,乃是指(a)。

A.读者之意B.作品之意C.作者之意D.古人之意13、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与理论偏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这是受到(b)。

中国文学批评史测试题(三)

中国文学批评史测试题(三)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07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钟嵘《诗品》认为继承了小雅诗风的五言诗人是()。

A、曹操B、嵇康C、蔡文姬D、阮籍2、温柔敦厚,《》教也。

A、诗B、书C、礼D、乐3、反对“永明声病说”的是A、沈约B、钟嵘C、刘勰D、司空图4、中国古代现存第一部文学选本是:A、文章流别集B、玉台新咏C、昭明文选D、文苑英华5、“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这段诗论出自()。

A、论衡•艺增B、孟子C、史记•屈原列传D、毛诗大序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钟嵘《诗品》评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说他():A、骨气奇高B、风神标举C、篇体华美D、词采华茂E、情兼雅怨F、体被文质2、受到“诗可以怨”说影响的有:A、发愤著书说B、不平则鸣说C、知言养气说D、诗穷而后工说3、以“物感说”为文学产生原因的文论有:A、礼记•乐记B、荀子•乐论C、文赋D、诗品序4、提出“明道、征圣、宗经”思想的文论家有:A、荀子B、扬雄C、钟嵘D、刘勰5、属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篇章有:A、神思B、辨骚C、原道D、正纬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文心雕龙》最先提出了“建安风骨”的观念,并给于了很高评价。

正确错误2、“神与物游”讲的是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问题。

正确错误3、“诗缘情而绮靡”中“绮靡”是“精妙之言”的意思。

正确错误4、“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讲的是灵感问题。

正确错误5、《诗大序》的作者是东汉卫宏。

正确错误。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3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3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习题集(三)三、文论选读1、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论语》)“尽善尽美”说要求文艺作品“尽善尽美”,这是孔子文艺思想的审美特征。

但到底什么样才叫“尽善尽美”呢?孔子还说过的另一句话很重要,就是《论语•为政》篇的“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从艺术方面看,就是提倡一种“中和”之美。

从音乐上讲,中和是一种中正平和的乐曲,也即儒家传统雅乐的主要美学特征。

从文学作品来说,它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应当尽量做到委婉曲折,而不要过于直露。

2、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於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

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馀黎民,靡有孑遗。

’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孟子在回答弟子咸丘蒙关于《诗经•小雅·北山》一诗应如何正确理解后,进而概括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孟子》)孟子的“以意逆志”是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在文学批评史上,孟子是第一次提出有关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方法的理论家,“以意逆志”是一种对文本的解读方法,它在阅读鉴赏理论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意”应指读者之意,既不断章取义(如诸侯赋诗),也不牵强附会(如汉儒解诗),比较接近于还《诗》以文学的本来面目。

此说是与文学创作中的比兴手法相对应的批评方法,长期为后世批评家所遵用,并在鉴赏学中得以拓展其理论内涵。

尽管孟子的理论在理论上有缺陷,但它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一是孟子的出发点是为了能更正确地理解诗义,而且在实际操作上是有例可循的;其二是倡导读者的参与活动,符合艺术的鉴赏规律。

它与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崐批评的理论是一致的。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集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集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业习题集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而言,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2.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的是(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墨家思想3.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教化说和( )。

A.意境说 B.文气说 C.兴趣说 D.神韵说4.《词话丛编》的编者是( )。

A.夏承焘 B.王国维 C.况周颐 D.唐圭璋5.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 )。

A.金圣叹 B.张竹坡 C.朱彝尊 D.刘辰翁二、多项选择题1.中国文学批评史体系的两大支柱是( )。

A.意境说 B.文气说 C.教化说 D.神韵说 E.兴趣说2.重要的文学评点有( )。

A.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 B.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C.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D.刘辰翁的《水浒传》评点E.毛宗岗的《金瓶梅》评点三、填空题:1.1927年,_____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标志着现代形态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式形成。

2._____年10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等单位在陕西师范大学首次召开“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学术研讨会。

四、简答题1.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学科性质。

2.中国文学批评史兴起的原因何在?3.简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表现形态。

五、论述题1.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民族特色主要有哪些?2.论述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发展历程。

一、单项选择题1.先秦诸子中最重视文艺的是( )。

A.儒家 B.道家 C.佛家 D.墨家2.称“诗言志”说为儒家诗论“开山的纲领”的人是( )。

A.朱光潜 B.朱自清 C.王国维 D.陈中凡二、多项选择题1.由孟子开创的文学批评方法有( )。

A.以意逆志 B.品第高下 C.知人论世 D.神韵说 E.文质彬彬 2.荀子开后世( )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

A.自然 B.文质 C.明道 D.征圣 E.宗经 3.提出“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 )。

中国文学批评史综合练习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综合练习题

中国文学批评史综合练习题Create self, pursue no self. This is a classic motto, so remember it well.中国文学批评史综合练习题第一讲先秦1、孔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文艺观主要见诸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他言行的着作论语.2、教材指出: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文艺观,大体上表现在以“诗教”为核心的文艺观及其对诗经的批评.3、论语·为政篇记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就确立了儒家文艺批评的标准.4、论语·阳货篇记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5、教材指出:孔子“文”和“质”的论述,后来被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成为要求文学作品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基本理论,并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发展中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6、教材认为: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其"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7.教材指出:孟子认为必须首先使作者具有精神品格之美,培养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然后才可能写出好作品,因此提出了对后世文学批评影响较大的“知言养气”说.8.孟子在公孙丑上中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9.孟子的“知言养气”说被后人在文论中广泛运用,形成了中国文论史上以气论文的悠久传统.10.孟子在万章上中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11.孟子在万章下中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12.教材指出:庄子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是其文艺美学思想之核心. 13.要在艺术创造上达到理想的境界,庄子认为创作主体必须进入“虚静”的精神状态.14.庄子·外物篇中说“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望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 .”提出了“得意而忘言”说,恰恰道出了文学创作中言、意关系的奥秘,此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15.庄子的“得意忘言”说,对后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魏晋以后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注重“意在言外”的传统,并且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讲两汉1.司马迁在刘安评价屈原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离骚“怨”的特点,认为“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2.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根据历史上伟人的事迹,更概括出“发愤着书”说,这种说法正是在他评论屈原及其作品基础上的扩展.3.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陷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4.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写作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之一在于:它认为诗歌创作要合乎“发乎情,止乎礼义”的原则,而在揭露和批评现实黑暗方面,又必须“主文而谲谏”,明显地反映了儒家文艺思想保守性的一面.6.毛诗大序还提出了讽谏说,文中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7.毛诗大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 ,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 ,六曰颂.”8.王充的主要着作是论衡;他自述他写作论衡的主旨是“疾虚妄”佚文篇.第三讲魏晋南北朝1.教材认为:曹丕在典论,论文里首先提出的重要问题是作家的才能与文体的性质特点之关系.即所谓“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不应“各以所长,相轻所短”.2.曹丕典论·论文研究了不同类型文体的特点,指出“文本同而末异”. 3.典论·论文在论文体的不同特点时说:“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谅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4.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四科”具体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四科”实际上共八种文体.5.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四科八种.八种文体具体指:奏、议、书、论、铭、诔、诗、赋.6.典论·论文特别强调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着名观点.7.文赋的中心是论述以构思为主的创作过程.8.陆机在文赋中把文体分为10 类.实际上最关系到文学的是诗和赋两种文体.9.陆机在文赋中论文体风格特征时,提出了“诗缘情而绮靡”和“赋体物而浏亮”.10.教材认为:从陆机对诗、赋创作“缘情”和“体物”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对文学艺术的两个重要特征:感情和形象,有了深刻的认识. 11.陆机在文赋中说:“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教材认为:“会意”是指具体构思,“遣言”是指辞藻问题,“音声迭代”指语言的音乐美.这主要都是指诗赋等纯文学而言的.12.陆机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提出了五条标准,这就是应、和、悲、雅、艳.13.刘勰对文学本质的看法,集中表现在原道篇中.教材指出: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是: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现形式.14.教材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原道篇中所说的文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广义的文指的是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狭义的文当即是“人文”,指人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15.教材认为:刘勰所说的“道”,具有儒、道、佛三教合流的含义.16.教材指出: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的创作观.17.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提出的“体性”概念,讲的是文学作品的体裁风格与作家才性之间的关系.18.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体”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体裁形式;二是指文学作品的不同风格特点.“性”,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19.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性”概念,是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不同的作家才能有高低优劣不同,个性特点也不一样.20.教材认为:刘勰在体性篇中明确指出文学作品的风格是直接体现作家的才性,也就是:才、气、学、习的特点的.21.刘勰提出“风骨”这一文学批评中的重要概念,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22.钟嵘对诗歌理论的贡献,见诸其所着的诗论专着诗品,其文论思想的核心,教材认为是“直寻”.23.钟嵘在诗品序中指出:诗歌既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又可以反作用于的“性灵”,使之受到陶冶感化.24.钟嵘诗论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见诗品序,强调感情真挚.25.教材指出:钟嵘认为,“诗”是抒情文学,“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 ,皆由直寻”见诗品序,他要改革“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祟尚清新自然.26.钟嵘把“滋味”作为衡量作品的重要尺度,使之成为古代文论中的基本美学范畴.27.钟嵘提出了以怨愤为主要内容的“风骨”论,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干之以风力”,同时“润之以丹采”,只有二者均备,才是最好的作品. 28.钟嵘在诗品序中说:“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 ,二曰比,三曰赋 .”29.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部重要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专着是曹丕的典论·论文、陆机的文赋、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30.钟嵘的诗品和刘勰的文心雕龙,代表了齐梁时期文学批评的最高成就.文心雕龙的“风骨”说刘勰在风骨篇中提出他着名的风骨论.“风骨”的内涵,说法纷纭,现代着名学者黄侃在文心雕龙札记·风骨篇中说:“风即文意,骨即文辞.”教材认为:风当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而骨则当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但仔细体会刘勰所论,并联系到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于“风”的解释,“风”应该是抒发情志的作品所具有的能化感人的艺术感染力,而“骨”则应该是指能确切表达情志的精要劲健、刚正有力的文辞.“风”和“骨”是相辅相成的,无“风”则无“骨”,“风”和“骨”不可能单独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风骨可以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如典雅、远奥等,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钟嵘的“风骨”“风力”论钟嵘强调诗歌创作必须以“风力”为主干,又要“润之以丹彩”.“风力”与“丹彩”兼备,才是最好的作品.他在诗品序里论及建安文学时,怀着无限崇敬的笔触写道:“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至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钟嵘强调“建安风力”,从他对“建安风力”的论述及所举的例子看,他为“风骨”“风力”树立这样一个标准:它具有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直寻自然、重神而不重形以及语言风格明朗简洁、精要强健的特征.第四讲隋唐五代1.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提出了“兴寄”和“风骨”说,这是他诗歌革新主张的纲领.2.“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是陈子昂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的尖锐批评.3.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对晋宋以来特别是齐梁文学提出批评.从另一方面说,这也体现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要求诗歌创作重视“兴寄”和“风骨”,寄怀深远,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4. 教材指出:陈子昂心目中的理想作品是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提出的符合这样条件的作品:“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5.陈子昂的代表诗作感遇三十八首和着名的短诗登幽州台歌都是体现他的诗歌理想的兴寄深远、风清骨峻之作.6.唐代皎然的诗论代表作是诗式,另有诗仪一卷,全书已佚,只在其他书中有所引录.7.皎然的诗论,侧重于探讨诗歌的艺术创造规律.而他诗歌内在艺术规律的探讨,较为集中的,则是意境的创造问题.8.韩愈在答李翊书中还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气盛言宜”之论.9.教材认为韩愈提出的“气盛言宜”论中的“气盛”,是指作家仁义道德修养很高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气质,一种人格境界,已不复是抽象的仁义道德教条.10.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他的“不平则鸣”论,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11.韩愈在答刘正夫书中回答“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的问题时说:“师其意,不师其辞.”12.韩愈的“不平则鸣”论,从实质上看是和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提出的“发愤着书”说—脉相承的.13.教材指出:中唐的诗歌理论,较为明显地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注重艺术审美方面的探讨,可以诗论家司空图为代表;另一种是强调作品所表现的社会内容,这可以诗人白居易为代表.14.白居易的诗歌理论主要集中在他的长文与元九书中,文章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强调的重点是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15.教材指出:白居易主张用诗歌达到一种功利目的,即“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这明显地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文论思想.16.教材认为: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弊端之一,是在诗歌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藉的原则,主张要写得“其言直而切”,要“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新乐府序,按照这种理论写出的诗歌,必然会直白浅露.17.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长于思与境偕,乃诗家之所尚者.”这是讲意境的基本性质.18.司空图在与王驾评诗书提出“思与境偕”的主张,教材认为,“思”可以理解为创作中的神思,即艺术思维活动,但侧重在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则是激发诗情意趣并且表现之的创作客体境象.“境”与“思”偕往,相互融汇,这就构成了作品的意境世界.19.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从鉴赏诗歌的角度.开宗明义地把“味”作为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提了出来:“文之难,而诗之尤难,古今之喻多矣,而愚以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20.司空图提出的“韵味”说.从理论渊源上看,是本于钟嵘诗品的“滋味”说,但有了明显的发展和深化.21.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之致耳.”22.司空图提出的所谓“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都是在论述意境的特殊性质,笼统地说都是指丰富的醇美韵味二、名词解释题1.陈子昂的“兴寄”和“风骨”说陈子昂的兴寄说是说诗歌要有充实的内容,言之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他自己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是他对自己的“兴寄”主张的最好的实践和最明确的注解.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亦即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1.结合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实践,说明他的“兴寄”和“风骨”的内涵.陈子昂的风骨说,继承了前人的风骨论.他的风骨内涵,根据他在修竹篇序对齐梁诗歌“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的批评,应该就是指建安风力.即是指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亦即是“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力.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说正是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第五讲宋金元1.教材指出“诗穷而后工”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里表露的比较重要的诗论思想.在他之前,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也有过相似之论. 2.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的话说:“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3.苏拭在与谢民师书中说:作文要“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4.教材指出:苏轼在“知”与“能”、“道”与“艺”的关系上,有着十分可贵的见解,认为,创作的实现是“道”与“艺”的结合,并将“道”,“艺”关系转化为实际创作时的“心”、“手”关系5.在送参寥师一诗里.苏拭采用了佛教的“空静”观来说诗:“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讲到了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所构成的一种最佳精神状态.6.教材指出:李清照对当时有些人认为词与诗并无本质区别,词即长短句之诗的观点持不同看法,着论词一篇,主张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着名观点.7.教材指出: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了对词创作的一些审美要求,主要有:一、勿“破碎”;二、要有“铺叙”;三、讲“故实”;四、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8.严羽是宋代着名的诗论家,他论诗的代表作是经后人编辑成书的沧浪诗话.9.教材指出:严羽强调学诗要以“识”为主,就是说诗人要有高度的审美判断力.10.教材指出:严羽在沧浪诗话里提出了“妙悟”说,这是他以禅喻诗的核心内容.11.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12.教材认为:严羽诗论中的“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的,“兴趣”则是前者的对象和结果;即诗入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13.教材认为:“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14.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15.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里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才学为诗.16.教材指出:元好问是金代诗坛上杰出的诗人,也是重要的诗论家,他所写的论诗三十首绝句,以诗的形式论诗,上继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下开清代王士禛、袁枚等人的续作,影响深远.17.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赞扬了晋代诗人陶渊明诗天然浑朴之美.18.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第六首中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千古高情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批判了晋代诗人潘岳人格与文格不统一的现象.19.教材指出:在词源中,张炎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其次,他又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第三,他还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20.张炎在词源中说:苏拭的水调歌头、洞仙歌,王安石的桂枝香,姜夔的暗香、疏影等词“皆清空中有意趣,无笔力者未易到.”第六讲明代1.明代诗论家谢榛的论诗着作主要是四溟诗话,一名诗家直说. 2.教材指出:情景是谢榛诗论讨论的中心问题之一,他说:“诗乃模写情景之具.”四溟诗话卷四又说:“作诗本乎情景,孤不自成,两不相背.”同上卷三3.谢榛主张情和景应该互相融合,而二者的融合取决于“情景适会”四溟诗话卷二.4.教材指出:谢榛认为持有体、志、气、韵四要素,他说:“四者之本,非养无以发其真,非悟无以入其妙.”四溟诗话卷一5.教材指出:谢榛认为诗有兴、趣、意、理四格.这四格其实就是诗歌的四种审美类型.6.李贽对文学理论批评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提出了“童心”说.7.教材指出:李贽认为:“水解传者,发愤之所作也.”将之与司马迁的“发愤着书”的传统联系起来,给予它与正统诗文同等的地位.8.明代李贽的“童心”说理论观点与李梦阳、王世贞分别为代表的前后“七子”派强调复古摹拟是对立的,成为后来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的理论源头.9.明代公安派以公安人三袁为代表,其中袁宏道是公安派的中坚.他提出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口号.10.公安派中的袁宏道提出了“性灵”的口号,他所谓“性灵”与李贽所说的“童心”是一致的.李贽的“童心”说“童心”说是李贽在他的童心说一文中提出来的.所谓童心,即童子之心,即不含一丝一毫虚假的真心,是不受“道理”、“闻见”指儒家的正统思想教条熏染的心.他认为童心是一切作品创作的源泉,最是评价一切作品价值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给矛西厢记、水浒传等戏曲、小说以很高评价,认为是“古今至文”.李贽的童心说是与明七子派的复古摹拟诗论观相对立的,并且成为稍后的公安派性灵说的直接理论源头,对当时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尤其是对汤显祖、袁宏道、冯梦龙等进步文学家发生了巨大影响.公安派的”性灵”说为了评击七子派的复古之风,公安派的中坚人物袁宏道提出了“独抒性灵”的口号.他在给他的弟弟中道字小修的诗集写序时说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从自己胸臆流出”的真感情的抒发.这种“性灵”与李贽的童心是一脉相承的,其唯一的标准就是真.这这种观点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提出了文学批评史上所称的“性灵”说.所谓独抒性提出对复古派的模拟风气当然是一打击.出于这一认识,他认为当代指他所在的明代的当时诗文不可能传世,而那些闾阎妇人孺子所唱的民歌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由于是“真人”所唱之“真声”,或可流传,这就肯定了民歌的价值.第七讲清代1.金圣叹称离骚、庄子、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天下六才子书他的文学评论尤以评点水浒、西厢着名.2. 金圣叹说:“圣人之作书也以德,古人之作书也以才.”教材指出:这其实是把作家从道德家中分离了出来.3.金圣叹对史记和水浒传作了比较,他说:“某尝道水浒传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说,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从纯艺术的角度,他更推重像水浒这样的虚构文学.4.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杂着,共分八个部分,其中有关戏曲的有词曲部和演习部.5.李渔认为戏曲创作要“立主脑”.所谓“主脑”,是指一部戏曲的主要人物和中心情节 .他说:“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闲情偶寄6.王夫之认为情景结合的方式有三:“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7.王夫之借用佛学的范畴,提出了诗歌创作的现量说.教材指出:王夫之的现量说有三义:即现在义、现成义和显现真实义.8.教材认为:叶燮的诗学专论原诗是继刘勰文心雕龙后理论性和体系性最强的一部文学理论着作.9.教材指出:叶燮把创作分成“在物者”即创作客体与“在我者”即创作主体两个方面.10.叶燮在原诗里把创作客体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11.叶燮在原诗里把创作主体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其中的识处于核心地位.12.王土禛是清初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由清人张宗柟辑其论诗之语而成的带经堂诗话,其诗歌理论的核心是“神韵”说.13.王士禛“神韵”说借用据传作者是唐代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中的两句话,主张对审美对象的表现应该做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14.教材指出:王士禛认为清和远是具有神韵的诗歌境界的审美特征.15.教材认为:沈德潜诗话体诗论着作是说诗晬语.他主张诗歌创作应有益于教化,提出“审宗旨”说.16.教材指出:体裁和音节就是沈德潜的所谓“格调”.17.沈德潜编选了古诗源等许多诗歌选集,体现了他清理诗歌史的意图.他说:“先审宗旨,继论体裁,继论音节,继论神韵,而一归于中正和平.”教材认为,这既概括了他清理诗歌史的方法和目的,也构成了他诗歌理论的基本框架.。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及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一一、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以意逆志2、发愤著书说3、妙悟说4、六义说5、无我之境二、简答(每题10分,共30分)1、试述《诗大序》的主要诗学观点。

2、试析《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3、试述唐宋文道观的异同。

三、论述(每题20分,共40分)1、试述孔子“兴观群怨”说的理论内涵,并指出王夫之对此说的发展创新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试述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的理论内涵。

后世还有哪些文论家提出过类似观点?试述之。

答案要点:一、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1、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的深刻理解作品的方法。

“逆”,此处即为“求”的意思;“志”,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意”的理解历代有分歧,旧注指说诗者之意,近代指作者之意,两者实际很难分开。

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解说作品时,不要抓住其中片言只语而望文生义,也不应对某些夸张修饰作机械理解,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加上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探索作者的志趣倾,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发愤著书说:是司马迁最重要的文论命题。

愤,指作为创作动力的“怨愤”,司马迁指出“愤”是作家“意有所郁结”的情绪状态,即心理受压抑而不得伸展的状态。

作家怨愤郁结,“不得通其道”,从而借创作发挥疏通,以恢复心理平衡。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愤”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以“愤”为创作动力,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质量。

3、妙悟说:是严羽提出的学诗的重要方法。

妙悟原为佛语,指佛理高深莫测,不可言传,因而认识佛理不能靠逻辑推理或语言文字的解说,只有心领神会的方式才能进行。

严羽认为学诗与学佛相似,诗歌意境空灵虚幻,变化无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诗境的把握同样只有通过“悟”才能实现。

4、六义说:《诗大序》对《诗经》的诗体与艺术手法的归纳。

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前三者指诗体,后三者指创作手法。

5、无我之境:王国维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二类。

无我之境指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意趣隐藏于客观事物之中,使客体表现上看不出主体的主观情感色彩。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练习题第一章一、填空题:1、先秦时期文学理论批评得萌芽与产生,大致可以春秋末期得孔子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孔子以前-——-————-————-,从孔子开始———-———-—————-—-——————————。

2、人类早期得文艺观总就是与-———-———-—相联系得。

3、战国以前人们(包括孔子在内)都不把《诗经》瞧作一部单纯得文学作品,而就是把它作为———--——---————-—--—-。

4、朱自清先生说“诗言志”就是我国历代诗论得————--————.二、解释概念:1、文学观念2、文艺观念三、简答题:1、先秦时期得文学理论批评有何特点?2、先秦时期所讲得“文学”与今天所讲得“文学”含义相同吗?3、试述“诗言志”提出得大概时间与具体内涵。

4、春秋时期,人们对诗得认识就是怎样得,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一、填空题:1、孔子得文学思想以———-为核心,强调文学--————-—,认为文学就是——————-—-————-——-—————。

2、孔子在美学思想上得主要特征就是强调———-——得结合。

3、孟子提出了———-——与-———-———得文学批评方法.4、荀子得《》对先秦儒家关于文艺与政治得关系作了全面得理论总结。

二、解释概念:1、“兴、观、群、怨”2、“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以道制欲”“乐合同,礼别异”4、“温柔敦厚”三、翻译:1、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泰伯》2、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3、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

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就是矣。

《荀子·乐论》4、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

乐中平,则民与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民与齐,则兵劲城固,敌国不敢婴也. 《荀子·乐论》四、论述题:1、试述孔子得文学思想。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有部分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有部分答案)

中国文学批评史试卷2002年上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一、单项选择。

20分1、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A、自然朴素B、得意忘言C、心斋、坐忘D、观生、观民2、"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司马迁B、杨雄C、班固D、刘安3、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A、疾虚妄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C、文有真伪,无有故新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4、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A、《文赋》B、《文心雕龙》C、《毛诗序》D、《诗品序》5、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A、诗品B、文心雕龙C、原诗D、文赋6、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A、王充B、陆机C、沈约D、刘勰7、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A、文学创作过程B、文学鉴赏过程C、文学活动的全过程D、观察事物的过程8、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A、传为王昌龄的《诗格》B、皎然《诗式》C、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9、"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A、《与李生论诗书》 B 、《与王驾评诗书》C、《二十四诗品》D、《与极甫书》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A、文与道俱B、文道合一C、文以贯道D、文以明道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欧阳修B、苏轼C、韩愈D、严羽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A、《答谢民师书》B、《论诗绝句三十首》C、《与李生论诗书》D、《四溟诗话》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A、前后七子B、公安派C、唐宋派D、竟陵派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A、陆游B、袁宏道C、梁启超D、刘熙载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批评史试卷三

批评史试卷三

中国文学批评史考试试卷(三)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一、填空题(每題2分,共20分) 1.孟子提出了以意逆志和( )的比较科学的文学批评方法。

2.“六义说”是(《 》)对《诗经》艺术经验的全面总结后得出来的。

3.《文赋》的作者是( )。

4.《典论·论文》的作者是( )。

5.传为王昌龄的《诗格》对诗歌理论最有价值的是关于 的论述。

6.中唐时期著名诗僧皎然写了诗歌理论著作(《 》)和《诗评》。

7.杜甫诗歌创作思想的核心是讲究 。

8.韩愈在《答李翊书》中,继承了孟子的“养气”说提出了( )之论。

9.“工夫在诗外”是由( )提出来的10.宋代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诗歌理论,影响最大的是以( )为代表的江西诗派。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 )A.《文赋》B.《文心雕龙》C.《毛诗序》D.《诗品序》 2.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 )A.疾虚妄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C.文有真伪,无有故新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3.魏晋南北朝时期体大思深的文论著作是( )A 《诗品》B 《文心雕龙》C 《原诗》D 《文赋》4.陈子昂的关于诗歌理论的主张主要是在其( )一文中表现出来的。

A.《咏孤桐篇》B.《感遇》C.《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D.《登幽州台歌》5.韩愈古文理论思想的核心是 ( )A.文与道俱B.文道合一C.文以贯道D.文以明道6.元稹在《 》中对历代诗人和文学现象进行了评价,体现了他的文学观点。

A.《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B.《与元九书》C《叙诗寄乐天书》 D.《白氏长庆集序》7.《韵语阳秋》是()的诗话著作。

A.叶梦得B.葛立方C.欧阳修D.严羽8.司空图在(《》)一文中,在钟嵘论诗歌“滋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味外味”问题。

A.《与李生论诗书》B.《与王驾评诗书》C.《与极浦书》D.《题柳柳州集后序》9.明后七子谢榛的诗话著作是()。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综述

中国文学批评史笔记及习题综述

绪论基本知识1.儒家的文学教化论是从先秦到汉代逐渐形成的。

2.一般而言,儒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外部规律方面,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文学的内部规律方面。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和范畴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传统感悟式直觉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因素的影响。

4.意境说和教化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

5.诗话的源起,应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为最早。

6.何文焕的《历代诗话》,丁福保的《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等的《清诗话续编》是重要的诗话资料的汇编。

7.《词话丛编》的编者是唐圭璋。

8.最早运用评点的批评方法的批评家是南宋末年的刘辰翁。

9.金圣叹把评点的批评方法推向了高峰。

10.重要的文学评点有毛宗岗的《三国演义》评点、张竹坡的《金瓶梅》评点和脂砚斋的《红楼梦》评点。

思考题1.简述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以及中国文学的特点及其演变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关。

(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历史悠久,独具体系,有其深刻性与正确性,但变革缓慢,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

(2)由于受到古代社会农业性和宗法性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重视道德实践,强调文学的社会内容及其教化作用。

(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概念、范畴往往是抽象与具体、概括与体验的统一,其内涵既有确定性,又有多义性。

(4)受中国古代文学传统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偏重于表现(抒情言志),发展为义意境说和教化说为两大支柱的文学理论体系,不同于西方偏重于再现(摹仿),发展为以典型说为核心的文学理论体系。

(5)由于汉语独特的结构和声律特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也从中总结出一套结构形式和使用技巧。

“古雅”的审美范畴和“复古”的文学思潮也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6)由于中国古代文学家和批评家往往一身二任,故其理论批评文字也往往也具有浓烈的文学性。

2.简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具有系统性的文论专著不多,主要的表现形态为:(1)散见于子书中的某些章节和片段的文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学批评史》第03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07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钟嵘《诗品》认为继承了小雅诗风的五言诗人是()。

A、曹操
B、嵇康
C、蔡文姬
D、阮籍
2、温柔敦厚,《》教也。

A、诗
B、书
C、礼
D、乐
3、反对“永明声病说”的是
A、沈约
B、钟嵘
C、刘勰
D、司空图
4、中国古代现存第一部文学选本是:
A、文章流别集
B、玉台新咏
C、昭明文选
D、文苑英华
5、“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这段诗论出自()。

A、论衡•艺增
B、孟子
C、史记•屈原列传
D、毛诗大序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钟嵘《诗品》评论曹植诗歌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说他():
A、骨气奇高
B、风神标举
C、篇体华美
D、词采华茂
E、情兼雅怨
F、体被文质
2、受到“诗可以怨”说影响的有:
A、发愤著书说
B、不平则鸣说
C、知言养气说
D、诗穷而后工说
3、以“物感说”为文学产生原因的文论有:
A、礼记•乐记
B、荀子•乐论
C、文赋
D、诗品序
4、提出“明道、征圣、宗经”思想的文论家有:
A、荀子
B、扬雄
C、钟嵘
D、刘勰
5、属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的篇章有:
A、神思
B、辨骚
C、原道
D、正纬
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文心雕龙》最先提出了“建安风骨”的观念,并给于了很高评价。

正确错误2、“神与物游”讲的是构思中意与物的关系问题。

正确错误3、“诗缘情而绮靡”中“绮靡”是“精妙之言”的意思。

正确错误4、“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讲的是灵感问题。

正确错误5、《诗大序》的作者是东汉卫宏。

正确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